蕭美琴副總統今(20)日上午接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台美政策計畫」(Taiwan-US Policy Program, TUPP)訪團時表示,面對未來各項挑戰,臺灣與跨大西洋夥伴需持續對話與合作,讓雙方維持經濟繁榮及社會韌性,並增進共同利益。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面對充滿挑戰的時刻和瞬息萬變的地緣政治環境,我們更需維持緊密聯繫並持續對話。臺灣與跨大西洋社群共享自由民主等價值觀,也關注繁榮、安全與和平等共同利益,雙方必須攜手合作,面對各種挑戰,並積極尋求增進共同利益的機會。也期盼這趟旅程能讓首次來臺的訪賓對臺灣社會有更深入的認識。
副總統指出,臺灣社會正快速演變與進步,我們為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有許多地方仍需努力。我們以臺灣成功發展為一個成熟且具競爭力的民主國家為榮,雖然伴隨著困難的國內政治議題,不過這也是每個民主國家都需要面對的。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人民的勤奮和創新,讓臺灣成為貢獻全球繁榮的經濟體,並扮演技術供應鏈的關鍵角色。然而,我們仍要持續努力,確保臺灣的領先地位,維持關鍵性與不可取代性,並在各方面發揮積極推動的力量。隨著科技產業發展,臺灣也非常注重社會各行各業的均衡成長。人工智慧(AI)帶來許多新機會,我們希望這些機會也能惠及其他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
副總統提到,長久以來,美國都是臺灣最重要的安全夥伴,如今也是臺灣最重要的投資與貿易夥伴之一。這兩年,美國成為臺灣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地,占臺灣整體對外投資超過40%。相較2010年時臺灣對外投資超過80%流向中國,是一個很大的轉變。經貿領域的調整與多元化,是為了確保臺灣成為一個持續繁榮且具韌性的社會。
副總統說,賴總統上任以來推動的一項重大政策,就是將「全社會防衛韌性」概念制度化,這也是多年來我們與許多美國夥伴討論過的議題。因為臺灣時常遭受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我們對於基礎設施遭受破壞並不陌生,現在更要廣納民間部門及合作夥伴參與其中。
副總統表示,面對日益嚴重的複合式威脅,強化應對各類情境的社會韌性更顯重要。臺灣從同樣在推動全社會韌性概念的歐洲、印太地區等國家學到許多,相信這也是跨大西洋夥伴十分關注的議題。最後,並再次向訪團表達熱烈歡迎。
訪賓一行包括「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等,由外交部次長陳立國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