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13年10月04日
接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跨大西洋訪台團 副總統:政府將持續強化社會應對挑戰和災難能力 打造全社會防衛韌性
副總統接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跨大西洋訪台團
蕭美琴副總統今(4)日上午接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跨大西洋訪台團,感謝該基金會長期以來關注臺灣議題,促進相關討論與合作。並提到,臺灣與歐洲夥伴已就全社會防衛相關議題進行多次交流,許多理念相近國家也認同此一概念,政府將積極尋找方法支持國家整體防衛與安全,並持續強化社會應對各種挑戰和災難的能力。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訪團來臺,感謝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長期以來對臺灣的關注,促進許多跨大西洋有關臺灣議題的討論與合作,並祝福此行訪問成果豐碩。
副總統談到,此次訪團行程受颱風影響,這提醒我們,社會必須具備更強韌性,以應對各種意外的挑戰和災難。美國東南部也有許多人正受到海倫颶風的影響,據她所知,許多非政府組織和機構都已積極介入協助,大家也都互相幫忙。這與臺灣在地震及水災等災害期間展現的精神如出一轍,我們的人民總是積極互相支持,增強社會韌性。
副總統指出,多年來,臺灣已學會如何有效因應挑戰,並迅速恢復正常生活,這也證明賴總統優先推動的全社會防衛韌性相當重要,是支持臺灣社會正常運作的重要工作,政府將持續投資相關計畫,強化社會應對各種挑戰和災難的能力。
副總統提到,我們與歐洲的夥伴就全社會防衛相關議題進行了多次交流,許多理念相近的國家也相當認同這個概念,並積極尋找方法,讓私部門、非政府組織及社會各領域人才共同參與,支持國家整體防衛與安全。我們從中學到許多,非常歡迎持續和跨大西洋的夥伴討論與交流。
訪賓一行包括「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資深顧問康莉(Heather A. Conley)、前義大利駐北約常任代表塔羅(Francesco M. Talò)、波蘭前參謀總長安得列查克(Rajmund Andrzejczak)、前美國國務院政軍局助卿路易斯( Jessica Lewis)、「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董事會主席施羅德(Christopher Schroeder)、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特別競爭研究計畫外交政策資深主任王克州(Joe Wang)、慕尼黑安全會議資深研究員朗格(Nico Lange)等,由外交部次長陳立國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7日
副總統接見丹麥國會議員訪團 盼進一步促進雙邊夥伴關係
蕭美琴副總統今(27)日上午接見「丹麥國會議員訪問團」,感謝友台小組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並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期盼訪團此行更深入了解臺灣社會,並進一步促進雙邊夥伴關係。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歡迎丹麥國會議員訪團來到臺灣,感謝友台小組一直以來在多方面支持深化雙邊夥伴關係,包括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也強調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副總統說,國際情勢對於臺灣而言一直十分艱難,在國際參與方面並未受到公平對待,但臺灣總能從世界各地的朋友得到支持,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副總統指出,臺灣與丹麥的合作也具有其獨特面向,例如丹麥再生能源公司已成為臺灣最大的投資者之一,為臺灣的能源韌性及能源組合的多元化做出貢獻。雖然兩國都不被視為大國,但總能找到機會超越自身規模,發揮在新興領域與尖端科技上的影響力,因此彼此是非常重要的夥伴關係。
副總統提到,丹麥在「世界幸福指數」中名列前茅,令許多臺灣人民感到欽佩。臺灣有些書籍介紹丹麥人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既能保持高效、也能享受生活,臺灣人民也需要學習如何取得更好的平衡。相信兩國有很多可以互相學習的地方,也非常感謝胡格(Kasper Roug)議員率團訪臺,盼更深入了解臺灣社會,並進一步促進雙邊夥伴關係。
訪團成員尚包括國會議員延森(Thomas Jensen)、阿倫德森(Alex Ahrendtsen)及克萊森(Morten Klessen)等,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7日
副總統接見巴拿馬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 期盼雙方深化交流促進發展
蕭美琴副總統今(27)日上午接見「巴拿馬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感謝訪賓親自訪臺見證臺灣近年來的進步,為臺巴友誼付出心力,期盼未來雙方持續在民主、經濟與國際合作等領域深化互動,為區域與全球發展貢獻力量。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日非常榮幸在總統府歡迎訪團來到臺灣。各位議員不僅在各項政策議題上為巴拿馬人民倡議,也同時關心國際情勢,願意為推動臺灣與巴拿馬重建友誼付出心力,此行更親自來訪深入了解臺灣近年來的進步,深表感謝之意。
副總統提到,不久前才與柯恩(Manuel Cohen)議員、德格拉西亞(Roland Ameth De Gracia)議員等兩位IPAC 共同主席在布魯塞爾會面,相信訪賓也理解臺灣在國際上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地緣政治的壓力。但即使臺灣人民在艱難環境中,仍以勤奮、努力與創新,持續推動經濟成長,同時作為世界負責任的一員,對全球做出貢獻。
副總統指出,巴拿馬國土面積為臺灣的兩倍,雖然雙方都不是大國,但同樣期盼在國際發揮最大力量,並在千變萬化的國際情勢中展現關鍵影響力。最後,也再次歡迎訪團來臺,並祝福此行圓滿順利。
訪團成員尚包括巴拿馬國會議員謝德紐(Ernesto CEDEÑO ALVARADO)、德拉瓜帝(Julio DE LA GUARDIA ARROCHA)、鍾恩(Yamireliz Daymirelkis CHONG SMITH)、李察(Betserai Ayize RICHARDS TAPIA)、韋嘉(Jhonathan Edir VEGA)等,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賴清德總統於《華盛頓郵報》撰文強調提升國防預算以捍衛臺灣民主
賴清德總統以「我將提升國防預算以捍衛我們的民主」為題的投書,昨(25)日刊登於《華盛頓郵報》,向全球讀者闡明臺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堅定決心。其中提到,我政府會持續提升國防投資,並將於近期提出史無前例的400億美元特別預算案,以強調捍衛臺灣民主的承諾。除了要投資國防產業,發展尖端科技,加速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有效攔截解放軍飛彈、火箭、無人機及戰機威脅的防空系統,同時也將深化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以強化印太區域的共同嚇阻架構。不僅如此,也會擴展國內外各項協調工作,提升政府、軍隊及公民團體之間的合作,以提高社會全體在面對人為及自然災害的應變能力。總統強調,「實力帶來和平」是臺美共同信念,臺灣將以穩健與果決的行動守護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
總統專文內容為:
四十多年來,在1979年《台灣關係法》與雷根總統「六項保證」所建立的堅實基礎上,臺灣與美國持續攜手維護臺海的和平與穩定。雙方共同認知,守護印太區域的自由與繁榮,依靠的是明確的立場與強大的實力。
時至今日,這些原則仍至關緊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所未見的武力擴張,伴隨著在臺海、東海、南海及印太地區日益升高的挑釁行動,均彰顯和平與穩定的脆弱性。北京以武力改變現狀的意圖也更加昭然若揭。
我們感謝川普總統展現美國全球領導力的重要性,而國際社會也在川普政府追求「實力帶來和平」的理念下,變得更加安全。一個強大且積極投入國際事務的美國,仍是全球穩定的基石,並能防範潛在衝突於未然。
臺灣亦同致力於維繫印太區域和平與穩定。即使中國人民解放軍持續侵擾臺灣鄰近區域,並在從日本延伸至菲律賓群島的第一島鏈進行試探性軍演,臺灣始終保持冷靜及穩健,並堅決應對各項威脅和挑戰。
這堅持反映在我國大幅提升國防預算的計畫上。隨著北京的壓力日益加劇,我國近年國防預算已呈倍增之勢,預計明年將達到GDP的3.3%,我並將承諾於2030年前提升至GDP的5%,此將為臺灣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投資。
為配合這項努力,我國政府將於近期提出一項史無前例的400億美元特別預算案,以強調我們對捍衛臺灣民主的承諾。其中這項計畫不但會向美方採購新型武器的重大軍購案,也會著重於提升非對稱戰力,將為北京的軍事考量中,增添更大的成本及變數。
我要強調,臺灣對於和平穩定的貢獻從未動搖,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比我們更有決心來守護臺灣的未來。
展望未來,我們也將投資尖端科技,以及擴大臺灣國防產業的基礎。透過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我們將利用臺灣製造業的優勢來強化國防產業供應鏈及加速先進系統的部署,並及時應處新興威脅,而這同時將為國內外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
其中,我將加速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有效攔截解放軍飛彈、火箭、無人機及戰機威脅的防空系統。另結合其他人工智慧驅動及無人化平台,在創新與科技的加持下,這些戰力將使我們達成無懈可擊的願景。
不僅如此,我們將擴展國內外各項協調工作。去年我們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提升政府、軍隊及公民團體之間的合作,以提高社會全體在面對人為及自然災害的應變能力。相關的整備仍將持續強化。
同時我們將尋求與信任夥伴及盟友建立更緊密的安全合作關係。我們感謝國際社會持續強力表達對臺海和平的支持,包括近期來自日本、美國、歐洲、南韓、紐澳及G7的聲明皆提升區域威攝。我們將繼續在海事、資安、韌性及其他領域擴大交流,以強化印太區域的共同嚇阻架構。
唯有提高中國升溫情勢必須負擔的代價,同時降低情勢緩和的門檻,兩岸穩定才會更有保障。衝突的風險成本必須永遠大於追求和平的代價,而這項原則體現在我推動的國防改革步伐,以及我維護兩岸現狀的堅定決心上。
在民主和自由不可退讓的原則下,我會持續尋求兩岸透過對話化解分歧,而非建立在部分人士期待的一廂情願幻想上。我們會確保臺灣的安全與主權是透過穩健與果決的行動來守護。
川普總統與雷根總統都深刻理解「實力帶來和平」的重要性。站在民主前線的臺灣,始終夙夜匪懈地奉行此一理念。即使責任重大,臺灣具有堅定的決心。我們深信,只要與美國及理念相近國家攜手合作,和平必將勝利。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5日
總統勗勉中部地區救災部隊 肯定及感謝國軍在花蓮救災行動的貢獻
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下午前往臺中勗勉中部救災部隊,肯定國軍全心全力投入花蓮救災的貢獻與付出。並表示,國軍是一個團隊,有站在第一線作戰的國軍同胞,也有後勤的弟兄協助,展現強大的團結力量。相信經過此次救災行動,更能讓「軍愛民、民敬軍」深植人心,並期許以身為國軍為榮,不辜負身上軍服的榮譽與責任,一定能得到社會更多肯定與支持。
總統抵達臺中後,前往陸軍航特部602旅及5支部運輸兵群,除觀賞救災紀實影片及聆聽官兵救災執行狀況與心得分享,也致贈手寫感謝卡片,並頒發加菜金慰勉官兵辛勞。
總統致詞時表示,面對風災帶來的災情令人感傷,但看到國軍全力投入,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鏟子超人、各式各樣沒有披風的超人投入救災行列,又令人倍感溫暖,身為總統,見到全國民眾團結一心投入救災,內心也充滿感恩。
對於官兵分享此次救災任務的辛苦與危險,總統談到,要在花蓮馬太鞍溪河谷上飛行,看似簡單,其實非常不容易,但大家都一一克服困難。國軍就像是沒有穿披風的超人,值勤時接到命令會全心全力投入,但在休息或放假時,也願意與民眾共同投入救災工作,要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指出,國軍是一個團隊,有站在第一線作戰的國軍同胞,也有後勤的弟兄協助,分工合作才有辦法以竟全功。當大家團結時力量會很強大,每次來到部隊、每經過一次事件,他都以國軍為榮,希望經過此次救災及數十年來國軍在社會累積的聲譽,能讓「軍愛民、民敬軍」更深植人心。同時期許大家都能以身為國軍為榮,「一日國軍、終身國軍」,不要辜負身上軍服的榮譽與責任,相信國軍戰力一定會更強、紀律一定會更好,並且一定能得到社會更多肯定與支持。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國安會諮詢委員劉得金、副秘書長李問、陸軍司令呂坤修、作戰區指揮官李榮華等亦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5日
副總統出席「2025國家MRT搜救犬救援能力認證開幕典禮」 強調強化照護與裝備 打造最堅實人犬救援戰力
蕭美琴副總統今(25)日上午前往南投縣出席「2025國家MRT搜救犬救援能力認證開幕典禮」,肯定所有領犬員與「汪汪隊」是國家的堅定力量,也是人民安心的依靠。並強調,搜救犬在人命救援上扮演無可取代的角色,是臺灣提升防災韌性的重要支柱,政府也將持續強化照護制度與科技裝備,打造最堅實的人犬救援團隊。
副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消防署訓練中心主任謝志強簡報訓練中心現況及願景,並視察數位兵棋推演圖台操作及5G虛擬VR、AR消防救災模擬訓練,了解如何透過數位科技進行兵推教育及救災訓練。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首先預祝所有搜救犬和領犬員組成的汪汪隊,順利完成救援能力認證,相信每位生力軍的誕生,都代表臺灣的防災應變能力向前邁進。並感謝搜救人員長期站在第一線,在最險峻的現場用專業及勇氣守護大家的安全;而陪在身邊的搜救犬,憑藉著敏銳的天性、嗅覺以及對人類的信任,成為最可靠、最有默契的戰友,這樣的夥伴關係是世界上非常珍貴的連結。
副總統提到,雖然大家都說他是貓派,但20年前擔任立法委員期間,曾促成軍犬退役後的認養制度。現在不只是軍犬,退役的搜救犬認養制度也相當完善;今天來到現場才發現,蔡英文前總統認養的退役搜救犬「樂樂」是體型最小的一隻,但無論背景或體型大小,牠們都承擔救人救命的重任,感謝每位英雄,不管是搜救人員或搜救犬都應該受到良好的照顧。
副總統指出,今年政府與保險業者提出執行犬專屬保單,同時也修訂「政府部門執行犬照護管理規則」,讓執行犬以及訓練犬能夠進入更多公共場所,也期盼在執行任務之外,能夠獲得更完善也更符合國際水準的照顧。搜救犬的角色不只是專業的一環,更是臺灣整體防災韌性的重要支柱;面對地震、風災,甚至是人為災難,能在最短時間深入危險區域搜尋受困者,爭取寶貴時間,補足科技難以觸及之處,在關鍵時刻成為更強的力量守護生命。
副總統提到,稍早參觀訓練中心了解多項科技輔助救災的新裝備,國家一定會全力支持提升專業設備,讓科技、前線的專業英雄與忠實的搜救犬夥伴三方結合,構成最堅實的守護團隊。
副總統說,過去曾長期在花蓮服務,更深刻理解臺灣面對地震、颱風等災害時所承受的辛苦與壓力,當災害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尤其在幾次地震現場,搜救犬在狹窄、黑暗、危險的環境中勇敢前進,帶來寶貴希望,讓搜救人員能更快找到生還者。
副總統指出,此次共有20隻搜救犬參加認證,要向牠們與領犬員致以最高敬意。每隻搜救犬都有自己的故事與榮耀,有些甚至遠赴海外參與國際救援,代表臺灣在世界需要時永遠願意在第一時間整備出發,展現「TAIWAN CAN HELP」的精神。
副總統強調,臺灣的訓練中心將持續增添裝備、提升訓練品質,強化國內救援能力,進一步讓臺灣的專業救援能量在國際上發揮更大影響力。相信臺灣優質且專業的救災能量,除了在國內扮演守護家園的重要角色,同時也能為世界做出最即時、最人道的貢獻。並再次向所有領犬員、教官、志工與「汪汪隊」夥伴表達最深的感謝與敬意,肯定大家是國家最堅定的力量,也是人民最安心的依靠。
最後,副總統也特別向今日出席的國際夥伴們表達歡迎之意,並感謝大家長期支持臺灣拓展國際參與機會。並表示,臺灣人民慷慨善良,致力成為一股良善的力量,儘管地緣政治因素限制臺灣的國際參與,但臺灣從未停止努力向全世界展現慈悲、提供協助與維護人道價值。臺灣將與國際合作夥伴攜手合作,不僅持續提升訓練中心成為更卓越的培訓場所,也將提供必要的專業知識與協助,支持全球的人道需求。
隨後,副總統參觀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台灣偵搜犬協會、中華至心慈善關懷協會等展示攤位,了解搜救犬培訓及執行任務狀況。
包括內政部次長吳堂安、消防署副署長簡萬瑤、立法委員張雅琳、國際搜救犬組織(IRO)主席Alois Balog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總統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 強調以實力守護台海和平 以決心掌握國家命運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總統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稍早,我召集了國安高層會議,就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聽取國安團隊簡報。
北京當局近來全面推進企圖把「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的相關行動,已經對我國國家安全以及臺灣的自由民主帶來嚴重威脅。經過充分討論,我們研擬了兩項「守護民主台灣國家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具體的因應策略,以下由我來向國人報告。
一如國際所關注,中國對臺灣、對印太區域的威脅正在加劇。近期以來,在日本、在菲律賓、在臺海周邊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假訊息認知操作等複合威脅不斷,讓我國在內的區域各方深感不安與困擾。
不僅如此,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臺灣」的準備為目標,加速侵略臺灣的軍事整備,持續升高在臺灣周邊的演習及灰帶侵擾,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併吞臺灣。
武力之外,中國正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企圖在世界上消滅臺灣主權,更藉「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形塑對臺灣實質「治理」的假象。
在臺灣內部,中國正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混淆國人的國家認同,削弱我們的團結,以強加實踐他們主張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愛國者』治臺」目標。
這些作為,目的都是要把自由繁榮、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的「民主臺灣」,關進威權專制的「中國臺灣」裡,達成併吞臺灣,稱霸、宰制印太區域的野心。
因應前所未有的嚴峻情勢,國安團隊已經規劃兩大行動方案,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第一項行動方案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
我要重申,「民主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因此,我們堅決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利用二戰歷史文件竄改史實,妄稱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更高度警惕,中國在加快「武統臺灣」軍事整備的同時,更在國際、兩岸及各領域,加大推進假和平為名的「強制性統一」,企圖把臺灣變成中國管轄的一部分。
國家安全沒有妥協的空間,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是「統獨之爭」,而是我們要捍衛「民主臺灣」、拒絕臣服為「中國臺灣」之爭,這就是臺灣人民的共同立場。
為了捍衛主權,打造堅強民主防禦機制,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國安團隊將偕同相關部門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以「『民主臺灣』vs.『中國臺灣』」為主軸,研擬行動計畫,透過國際及國內的戰略溝通、歷史敘事、反制法律戰等多元手段,結合全社會及友盟國家,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守護「民主臺灣」、堅定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反擊北京企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沒收臺灣人自由等破壞現狀的霸權作為。
第二,事實和真相是民主國家凝聚社會信任,強化國家認同的基礎。行政院將評估在各項重大施政及選舉期間,中國的介入干擾與可能衝擊,藉由事實揭露及正確資訊的充分流通,加強各界對北京干預我國內部事務、推進「強制性統一」的認識與警覺,強化我們的國家認同,團結內部一致對外。
第三,今年三月發布實施的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及國安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已經有初步成效,政府將持續落實執行,並加速推動國安十法立法及相關行政措施,強化國家安全的維護。
第四,對於中國對臺灣人民的跨境鎮壓,行政院將偕同國安會採取具體措施、有效的反制作為,包括:建立受害者通報連繫及保護機制;加強與友盟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溝通,強化跨國合作保護潛在受害者;健全法制,對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傷害國家和國人的在地協力者,一定給予嚴懲。
第五,歷來所有民調都顯示,國人壓倒性反對中國設定統一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我們應該透過政府政策宣示、立法院決議、政黨及民間團體之集體作為,共同確立「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臺灣社會不可碰觸之紅線,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政黨、法人團體、民間社團等與中國進行交流及政治對話,建立制度性規範,以民主治理及透明化原則,杜絕中國利用臺灣內部矛盾,推進「強制性統一」。
接下來,我要向國人說明第二個行動方案:推動《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和平必須靠實力,「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投資和平」。面對中國對區域、對我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及霸權野心,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是澳洲等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正逐漸形成「島鏈防衛、責任分擔」的共識,進行更多的國防投資,強化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臺灣作為防衛第一島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更不能夠變成區域安全的間隙。我們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以「自主防衛」及「聯合嚇阻」加速強化國防戰力,應對威脅;我們將以「拒止」、「韌性」、「智慧化」三大策略,達成以下三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部隊的高戰備能力,有效嚇阻中國威脅;第二個目標是,2033年進一步建成高度強韌、全面嚇阻的防衛戰力;最終的目標是:建構可以永久捍衛「民主臺灣」的國防戰力。
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因應全球國防發展趨勢,有序增加國防支出;按照北約標準,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展現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第二,為了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的規劃,預計在未來八年(2026-2033年),投入1兆2,500億元的經費,來建構包括: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先進防空系統;引進高科技及人工智慧,建構高效決策、精準打擊之強韌防衛作戰體系;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邁向經濟與安全雙贏等,具備三大特色的先進防衛作戰體系。
第三,行政院將會完備條例審查並函送立法院,並請財政部、主計總處妥適規劃財源,做好財務管理,避免排擠其他預算。
第四,考量新科技的成功導入及快速迭代特性,國防部將全面優化、健全裝備採購的相關機制,加速各項裝備獲得及建軍期程,落實防弊、避免延宕。
第五,引進先進裝備、配合不對稱戰力及防衛韌性持續建構的同時,國防部將全力就兵力結構優化、新式訓練、戰術、後勤支援等革新配套,全面而即時到位。
增加國防支出,不僅是提升戰力及國家安全,更是壯大國防產業發展,增加國民所得的重要途徑。這次的特別預算除了對外採購,更有相當部分是投資國內工程、商購及委製項目,將可以創造可觀的產值以及工作機會。
以臺灣在高科技及製造上面的雄厚實力,包括半導體、ICT、AI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系,以及精密機械及相關基礎產業,將可以在全球先進國防及軍工產業上扮演重要角色,更可以帶動國內產業及經濟的轉型升級,也讓更多的工程師、科技人才共同參與國防安全的強化,達成國強民富的目標。
第六,政府將儘速訂定國防及軍工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並在此基礎上,研擬全面提升臺灣產業及經濟的推動計畫。
第七,為了助益與友盟國家合作,打造非紅供應鏈,我們將強化高科技的保護管制,全面落實對高科技的保護與運用。
第八,國安會將會同國防部及相關部會,以「投資國防,及投資和平,投資臺灣經濟未來」的理念,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共識,爭取國人的支持與認同。
各位國人同胞,在中國所有併吞臺灣的劇本當中,最具威脅的不是武力,而是「放棄」。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只要臺灣人願意「割捨一些自由」、「犧牲一些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就可以換取「和平」。
然而,歷史證明,向侵略者妥協,最後只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1938年的歐洲,曾經相信只要捷克割讓一些土地給法西斯,就可以換來「一世代的和平」,結果迎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無數的苦難和悲劇跟著而來。1951年,西藏人民一度以為和北京簽署了「十七條協議」,就可以守住西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結果是西藏人民的雪國,變成了共產黨腳下的紅色高原。
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
作為民主國家,或許朝野藍綠各有不同立場,但我們深深期待,在守護中華民國臺灣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反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前提下:守護「民主臺灣」,不讓臺灣被武力或其他強制性方式所併吞、淪為「中國臺灣」,必須是政府、朝野以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我們只能團結,也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守護作為臺灣人民的自由。
現在,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也將展開行動,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以及民主防衛機制,為鞏固臺灣安全及國家主權,樹立無可動搖的基礎。
為了臺灣,為了中華民國,我們一起動起來!謝謝大家。
天佑臺灣!臺灣加油!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