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0年12月02日
總統:整合跨部會資源帶動精準醫療產業發展 為台灣開創更多商機
總統出席「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式」

蔡英文總統今(2)日下午出席「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式」時表示,政府積極透過政策,整合跨部會資源,發展出全方位個人化精準健康服務,打造台灣特有的精準健康品牌,盼持續和業界共同努力,為台灣開創更多商機。

總統致詞時表示,疫情期間,台灣團結防疫的成果受到世界的矚目。我們醫療和生技產業方面的研發,也展現非常堅強的實力。這幾年來,政府持續重點投入生技產業和智慧創新的研發,也因此,在面臨疫情挑戰的時候,能夠迅速整合資源,成立跨部會應變小組,發揮生醫產業不同面向的專長及實力。

總統特別感謝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王金平創辦人和許多醫療專家,在5年前共同提出新觀念,讓「醫院」成為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平台。透過醫院來串連醫療科技的上下游產業鏈,可以強化產業的科技開發,也能讓落地應用更快速,對於推動整個大健康產業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力量。

總統也肯定生策會,這幾年積極促成生技、醫療及資訊等跨領域合作。總統認為,台灣在資通訊產業以及生技產業方面,都具有相當的優勢,結合兩個領域的研發和技術實力,可以做為台灣精準醫療產業最堅實的基礎。

總統提到,政府積極透過政策,整合跨部會的資源,帶動整體精準醫療產業的發展。去年提出的「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結合人工智慧、數位科技、物聯網,以及國家級資料庫、健康大數據的共享應用,可以發展出全方位個人化的精準健康服務,含括從預防、診斷到治療等項目,更能打造出台灣特有的精準健康品牌。

總統指出,這幾年來,政府也持續在各地打造生技醫藥聚落,透過最新臨床經驗的支援,可以加速醫材或新藥的研發,更能夠加速整體生醫產業的發展。接下來,政府會繼續透過國家級的基金投資,提供租稅優惠、調整法規、優化整體產業環境,再加上各個部會的創新育成中心,持續鼓勵更多醫療科技的創新發展。

最後,總統強調,未來政府會全力以赴,和醫界及生技產業界共同努力,讓台灣的生技產業能夠在國際上大放異彩,並繼續為台灣開創更多商機。

隨後,總統於展場逐一參觀瓦里安儀療器材公司所展示的「AI運用及放療技術」、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自製角色及防疫成果」、台中榮民總醫院「智慧醫療」、中國醫藥大學「免疫細胞及基因療法」、廣達電腦「AI遠距醫療平台、AI醫療雲平台、健康照護平台」、台大醫院「全方位心血管醫療影像AI工具」等創新科技,了解我國在醫療科技領域的創新研發成果。

包括「台灣醫療科技展」大會主席、立法院長游錫堃,前立法院長、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創辦人王金平,經濟部長王美花、科技部長吳政忠、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馮世寬、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委陳駿季,以及生策會會長翁啟惠、副會長林百里、蔡長海與楊泮池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8日
總統科學獎將於11月11日頒獎 總統府公布本屆得獎名單
總統科學獎委員會今(8)日公布「2024-2025年總統科學獎」得獎名單,共2位得獎人獲得此殊榮,分別為生命科學組梁賡義院士及工程科學組葉均蔚院士。 今(114)年膺選的總統科學獎得獎人梁賡義院士及葉均蔚院士,分別長期深耕生命科學、工程科學等專業領域,並不斷進行科學創新突破,成果豐碩,成就非凡。每位得獎人的科學成就及重要貢獻,不僅提升臺灣學術聲譽及國際競爭力,對於增進人類生活福祉更有深遠的影響,實為臺灣學術界的最高典範。 總統科學獎之設立,是以提升臺灣在國際學術界之地位為宗旨,並獎勵數理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及應用科學領域在國際學術研究上具創新性且貢獻卓著之學者,尤以對臺灣社會有重大貢獻之基礎學術研究人才為優先獎勵對象。 依照《總統科學獎遴選要點》規定,總統科學獎委員會由中央研究院院長擔任召集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擔任副召集人,共由15位委員組成。本獎項自民國90年開始舉辦,每兩年頒發一屆,是我國最高榮譽之科學研究獎項。 總統科學獎委員會表示,本屆總統科學獎共計收到13件提名案,經各遴選小組進行審查,以及總統科學獎委員會聯席會議討論票選後,計遴選出2位得獎人提報總統府核定表揚。 為表彰得獎人之貢獻,預定於11月11日舉行頒獎典禮,將由總統親自頒發獎狀1幀、獎座1座及獎金新臺幣300萬元。 「2024-2025年總統科學獎」得獎人簡介請參考附件。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7日
臺灣自製「福衛八號」齊柏林衛星起運 總統肯定為臺灣太空科技發展重要里程碑
賴清德總統今(7)日上午前往新竹出席國家太空中心「福衛八號『齊柏林衛星』」起運典禮時表示,「福衛八號」是臺灣首個自製星系,象徵我國太空科技發展重要里程碑,讓臺灣站上國際太空市場的舞台。此次以「齊柏林」為名的衛星,將承載齊柏林導演守護臺灣的精神,以更高解析度持續執行「守望臺灣、觀照世界」的任務,展現我國邁向太空新時代的重要一步。 總統抵達後,首先觀賞「福衛八號」任務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今天對臺灣以及國家太空中心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天,即將起運的是「福爾摩沙衛星八號」星系中的第一顆衛星,也是臺灣第一顆自製星系。「福衛八號」的誕生是臺灣在太空科技領域重要的里程碑,升空後將接棒「福衛五號」,以更高的解析度持續並升級「守望臺灣、觀照世界」的任務。 總統提到,在其行政院長任內也曾親赴國家太空中心,啟動「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這項計畫的實現是歷經多年來眾人共同的努力,今天能夠一起見證成果真的非常感動。接下來還有更多衛星將陸續升空、進入軌道,建構臺灣的自主衛星星系,守護臺灣的土地與人民。 總統說,曾經用空拍影像記錄臺灣的齊柏林導演,他的作品喚起人們對這片土地的關懷與責任,因此這顆衛星命名為「齊柏林」。希望齊柏林導演的精神可以隨著這顆衛星,延伸至太空,繼續守望著臺灣。此外,對於齊導演的家人、工作夥伴延續齊導演的精神與關懷,讓這顆衛星具備生命與價值,並於今日一起到場見證「福衛八號」第一顆衛星、也就是齊柏林衛星起運的重要時刻,總統也表達感謝。 總統指出,「競逐太空」是臺灣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去年520所提出的國家戰略產業。並提到,吳誠文主委領導國科會及國家太空中心,不僅是該領域的專家,也是行動派,讓計畫付諸實現,且對未來的規劃都非常完整。 總統並感謝國家太空中心在過去福衛計畫的基礎上持續精進衛星技術研發,提升衛星自製率。這顆齊柏林衛星包含自主設計多類關鍵元件,達到8成以上的自製研發比例,相信只要繼續加油,比例將會再提升,不僅展現臺灣大型科研系統的能力,也讓臺灣站上國際太空市場的舞台。同時,結合臺灣在資通訊、電機與精密製造等領域的產業優勢,帶動國內產學研界技術升級,逐步打造Made in Taiwan的太空產業供應鏈。 總統說,未來齊柏林衛星將與後續衛星構成緊密的對地觀測網絡,所收集的資料將應用在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與環境保護,藉此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更強化國家韌性,讓臺灣能夠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的挑戰。並再次向國家太空中心的團隊夥伴以及產官學研各界的團結努力,致上最深謝意,讓齊柏林衛星順利完工,即將升空運行。 總統提到,再過幾天就是國慶,面對各種挑戰,從經濟、國安到競逐太空,臺灣人始終團結打拚,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難,堅持走向世界、現在更要飛向宇宙,這是臺灣邁向太空新時代重要的一大步。福衛八號的齊柏林衛星,將會在浩瀚的太空當中,守護臺灣、記錄臺灣,讓全世界繼續看見臺灣。最後,祝福齊柏林衛星運送與發射順利。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起運儀式。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暨國家太空中心董事長吳誠文、立法委員柯建銘、蘇巧慧、鍾佳濱、鄭正鈐、張雅琳、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新竹縣長楊文科、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6日
副總統接見資安女婕思 期勉應用新科技引領臺灣走在世界前端
蕭美琴副總統今(26)日上午接見2025 GiCS第5屆「尋找資安女婕思」獲獎團隊,肯定女婕思發揮創意及展現改變未來的信心。期盼年輕世代應用新技術與科技,克服各項挑戰、解決社會問題及協助產業均衡發展,讓臺灣更好,持續走在世界前端。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從4千多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的獲獎團隊。並提到,許多年輕人因為AI的發展而對未來充滿困惑,不確定應該選擇的道路,甚至擔心工作將被AI取代。事實上,與其對新工具感到恐慌,不如將其視為創造及改變時代的機會,相信AI能協助解決許多社會問題、提升工作效能,也能創造新機會,讓臺灣更好。因此,對於女婕思獲獎團隊表現出掌握AI、改變未來的信心,給予肯定,也相信團隊在資安領域的創意及成就,正引領著臺灣的未來。 副總統指出,現在社會有些混亂和不平靜,包括各項地緣政治挑戰與資安領域攻防,並舉國內外多起駭客攻擊事件為例,說明資安防線破防所導致的社會混亂與傷害。也勉勵女婕思思考如何應用新技術與科技,克服種種對資安防線的挑戰,及運用創意讓世界更好。 副總統表示,近期臺灣經濟成長相關數據非常亮眼,不僅股市表現創新高,出口總額也超越韓國。不過,政府希望經濟成長不僅限於科技業,服務業、農業等各領域也能透過智慧化及導入新科技獲得改善,甚至走在時代前端。這些都需要更多的創意與發想,期勉女婕思共同投入,找出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式,改變並引領時代。 副總統也提到,近日花蓮災情嚴重,許多光復鄉的民眾仍處於痛苦和不安中。期待未來能運用新科技和技術來降低災難的影響與傷害,並提高救災與民生設施修復的效率,讓民眾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 副總統說,新世代充滿創意,且善於運用科技工具,相信未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會出自於年輕世代。最後,並再次恭喜所有獲獎的女婕思,也感謝她們參與此次競賽,期勉大家在未來人生旅途上持續發揮創意與能力,讓臺灣更好、帶領臺灣走在世界前端。 獲獎團隊由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育杰、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秘書林廣宏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3日
總統接見「傑出生技產業獎」獲獎團隊 盼打造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賴清德總統今(23)日上午接見「114年度傑出生技產業獎」獲獎單位,肯定今年獲獎名單展現產業的多元發展,彰顯臺灣成熟的研發實力和市場潛力。並強調,政府會持續完善政策、法規,和大家並肩打造更友善、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環境。期盼緊密合作帶動生技產業穩健成長,打造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成為未來的兆元產業。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長年以來積極串連產官學研力量推動國際交流、培育人才,並成為政府和產業的溝通橋梁,奠定臺灣生技醫療發展的堅實基礎。從2011年起舉辦的「傑出生技產業獎」更獎勵優秀企業及研發團隊創新發展,為生技產業注入更多動能。 總統指出,今年獲獎單位涵蓋生技醫藥、再生醫療、高階醫材、醫療AI、農業生技與健康食品等領域,展現產業的多元發展,也彰顯臺灣成熟的研發實力和市場潛力。去年臺灣生技產業營業額達到7,754億元的歷史新高,這項成果首先要歸功於各位先進的投入與努力,政府也會持續完善政策、法規,和大家並肩打造更友善、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環境。 總統說,特別是近年來歷經疫情、美國通過《降低通貨膨脹法案》以及新的關稅政策等情勢變化,都讓生技產業面臨壓力,此時此刻臺灣更要加緊腳步,強化自身產業韌性。 總統表示,現在政府已經針對政策、法規、技術、行銷與資源,提出5大策略協助生醫產業創新發展。像是「國家希望工程」已納入生醫產業;並且隨著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提出多項建議,為產業規劃發展藍圖。同時,政府持續精進《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等法規以及新藥與醫材的審查機制,加速產品上市、協助臺灣與國際接軌。 總統指出,在技術層面,政府鼓勵產業善用AI科技開創新製程,打造穩定且高品質的供應鏈;隨著明年「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料庫」的完工,不論是菌株保存、檢體收集,都將有助臺灣與各國深化合作,也讓臺灣生技的堅強實力被世界所看見。此外,期待透過國發基金挹注百億的「智慧醫療創新創業投資計畫」能夠擴大民間參與,進一步完善國家的生醫產業生態系。 總統最後表示,作為醫師出身,深知臺灣醫療面臨的挑戰,也理解患者對健康的期待。因此,除再次恭喜所有得獎團隊,並盼各生技產業先進,繼續發揮創新精神,與政府、醫療體系緊密合作,共同發揮臺灣的醫療實力及高科技優勢,以帶動生技產業穩健成長,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並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兆元產業,讓國家更強,讓世界繼續擁抱臺灣。 訪賓包括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榮譽理事長李鍾熙等,由衛福部長石崇良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5日
副總統出席工研院院慶暨院士授證 期許成為帶領臺灣向前與改變世界的力量
蕭美琴副總統今(15)日下午前往新竹出席「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肯定工研院在推動臺灣工業化及經濟產業發展的貢獻與付出。並表示,面對國際情勢快速變化及諸多挑戰,期許工研院持續在融合產、官、學、研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艱難處境中尋找好的解決方案,帶領臺灣繼續向前,成為改變世界、讓臺灣更好的力量。 副總統抵達工研院中興院區後,首先參觀「價值創新 ITRI前行」特展,並觀賞52週年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再次受邀出席工研院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及第一屆「ITRI Innovation Week」開幕。每次來到工研院都感到十分振奮,一方面看到許多技術上的突破,深刻體認到學無止盡,更對所有院士推進臺灣工業化及經濟產業發展充滿感謝。另一方面,也看到臺灣科技在醫療、工程、AI等領域持續突破,創造新的機會,改變人類,讓世界更好。 副總統提到,今天很榮幸為工研院的新科院士授證,每位院士都經過千挑萬選,成就非凡。第一位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院士,在先進半導體研發與製造貢獻卓著,推動設備供應鏈本土化,同時帶動國內業者成為全球關鍵夥伴;第二位是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院士,帶領中鼎工程布局全球,強化臺灣工程供應鏈競爭力,帶動產業國際拓展以及經濟成長,讓世界看到臺灣工程的實力;第三位是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院士,同時也是亞洲大學暨附屬醫院創辦人,領導中醫大附醫屢獲國際肯定,在推動新藥、基因、癌症及 AI 研發,奠定臺灣生醫國際地位。 副總統接著介紹,第四位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院士,帶領團隊取得全球多項專利,突破技術瓶頸,並帶動供應鏈成長;第五位是台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倪衍玄院士,在 B型肝炎防治、腸道菌應用與兒童健康政策皆有卓越貢獻,並建立符合國人體質的創新醫療體系,推動醫療產業發展。 副總統指出,五位新科院士都是各領域的泰斗,實至名歸,也要恭喜工研院第九度獲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工研院在臺灣產、官、學、研融合上扮演重要角色,創造一個從傳統工業到AI應用、從實驗室到工廠或商業領域、從教室到醫療院所的平台,讓臺灣的人才、技術能與世界連結。副總統也歡迎大家撥冗參觀「價值創新 ITRI 前行」特展,希望未來在不同場域都可以持續看見工研院在科技、工業等各領域所創造的成就。 副總統認為,面對國際情勢快速變化及諸多挑戰,國人對工研院有更多期許,即便處境艱難,臺灣人始終沒有停止尋找好的解決方案。無論是遠方的衝突或面對地緣政治的挑戰,或全球貿易體系重組帶來的風險,臺灣從過去到現在,總是在挑戰中不斷創造奇蹟。回顧歷史曾經遭逢困難的時刻,包括在1970年代、1980年代工研院成立之初,及世界石油危機在經濟領域帶來的嚴竣挑戰等,在這些過程中,臺灣的造山者及工研院的夥伴異軍突起,創造也奠定今日臺灣經濟發展和工業的基礎。 副總統相信,工研院在過去基礎之上,不僅可以看到現在的成就,更可以預期到未來的奇蹟,且在持續努力創新的過程中,帶領臺灣向前。副總統再次代表國家感謝所有工研院院士及夥伴,也恭喜新科院士,相信大家的成就代表臺灣的造山者或造浪者,都是改變世界、也是讓臺灣更好的力量。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焦點儀式,逐一頒授5位院士「證章及證書」,並頒發2025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予工研院及愛迪生獎予各獲獎代表,感謝得獎者對臺灣科技產業的貢獻。 包括總統府資政林信義、經濟部長龔明鑫、立法委員林思銘、鄭正鈐、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吳政忠、院長劉文雄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7日
總統接受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見「傳統基金會」亞洲資深研究員葉望輝(Stephen Yates)及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主持人賽斯頓(Buck Sexton)及其胞弟梅森(Mason Sexton Jr.)、克茲(Keats Sexton),並接受賽斯頓專訪,針對兩岸關係、區域情勢、國防、臺美經貿夥伴關係及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今(7)日凌晨播出。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臺灣的公民責任感已引起許多美國人關注,我們注意到臺灣民眾守法且相互尊重,在路上行走讓人感到很安全,這帶給我們許多啟發。另外,現在臺灣與中國之間議題深受全球矚目,人們認為兩岸情勢升溫、危機日益接近,您會如何向美國聽眾形容目前的兩岸局勢? 總統:首先,我很高興聽到你此趟來臺灣看了很多事情,收穫豐碩,另外也謝謝你對臺灣公民社會的肯定。臺灣的確被國際社會稱讚「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次花蓮因為颱風引發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傷亡,街道都是泥沙、很多房子都被泥沙堆積,臺灣社會自動自發地跑到花蓮去幫助受災民眾,過去幾天有連續假期,第一天假期有3萬多人去、第二天有4萬多、第三天又4萬多,總共有十幾萬人自動自發拿著鏟子到花蓮去幫助受災民眾,所以臺灣社會也稱呼這批人為「鏟子超人」。 你可以充分感受到臺灣的確是充滿熱情、人民很善良,所以不管是街道或者是在晚上或白天,基本上治安都不錯。 你剛剛提到了臺灣與中國的關係,我非常期待全球關心臺灣跟中國關係的朋友能清楚知道幾件事情:第一、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沒有權力侵犯臺灣。第二、中國在臺灣海峽進行軍演、破壞區域的和平穩定,所以打破臺海現狀的是中國,不是臺灣;臺灣人民保護主權、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不應該被解讀為對中國的挑釁。第三、即便臺灣受到中國日益增強的威脅,臺灣仍然沒有放棄尋求兩岸和平共榮的目標,因為我們知道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事關重大。我們對和平有理想、沒有幻想,我們認為和平必須要靠實力才能夠得到。 所以臺灣在我上任之後採取「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是強化國防力量,明年的國防預算根據北約標準可以達到GDP的3.32%,在2030年之前可以達到GDP的5%。一方面對美國或國際社會進行軍事採購,另一方面推動國防自主,跟國際社會共同開發武器,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造共同合作,讓臺灣本土的國防工業能夠發展起來,對臺灣的安全進一步做出貢獻,包括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艇、機器人,都是未來臺灣要著重發展的項目。 第二是強化經濟韌性,臺灣在2010年對外投資有83.8%投資在中國,可是去年只剩下7%,現在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也就是說,我們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而是讓臺灣的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讓臺灣的經濟不但要好,而且要有韌性,臺灣才能夠安全。第三是跟美國還有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威嚇的力量,也就是用備戰來達到避戰的目標。 第四是只要對等、尊嚴,臺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談判,透過交流合作來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因為我有看到川普總統公開談到,習近平曾經打電話給他,在川普總統任內不會出兵攻打臺灣。我們希望能繼續得到川普總統的支持,如果川普總統能夠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的話,川普總統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問:如果您現在有機會與川普總統直接對話討論臺海情勢,尤其在國防與國安方面,您希望讓川普總統知道什麼? 總統:如果有機會見到川普總統跟他講述臺海情況的話,我會建議川普總統特別留意習近平目前不僅在臺海進行越來越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在東海、南海也擴軍。中國的軍事演習已經到印太整個區域,航空母艦跨過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北海艦隊在演習時繞行日本一周,甚至到澳洲的經濟海域發射實彈射擊。 印太區域持續變化,情勢不斷變緊張,面對的不是只有併吞臺灣而已,當臺灣被併吞之後,中國會更有力量在國際上跟美國競爭,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最後也會衝擊到美國的本土利益,所以希望川普總統能夠持續維護印太的和平穩定。 臺灣有決心保護自己國家的安全,也會善盡責任,跟民主陣營共同合作,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問:美國過去在外交政策及介入國際事務方面學到一些教訓,因此格外關注那些願意承擔自身防衛責任並展現上戰場決心的夥伴。請問您如何向美國政策圈或公民展現臺灣捍衛自身主權的決心? 總統:我會跟他們說,臺灣有絕對的決心守護自己國家安全,因為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臺灣在保護自己國家時,等於是承諾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這就是為什麼我剛剛提到國防預算持續增加的原因,在蔡英文前總統任內的國防預算從占GDP 1.9%提高至2.5%;明年則可以達到3.32%,2030年之前就可以達到5%,比北約標準早5年。 另外,我們也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集結臺灣各行各業、公私力量進行全社會防衛的訓練;我也主持了國安高層會議,將中共政權定位為臺灣的境外敵對勢力,針對中國對臺灣的五大國安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總共100多條的國安法制,在此會期會送到立法院審議,讓臺灣能更有法治力量、更有國防力量、更有人民參與的力量來守護國家,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我相信自助人助,所以非常贊同你的想法,臺灣或其他國家必須善盡自己的責任,只有自助才能得到人助,大家共同團結在一起的時候,才能發揮嚇阻力量,才有辦法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   問:全球正密切關注人工智慧及其發展,尤其是美國,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卓越廠房也引起大家濃厚興趣。請問您對臺美在先進科技、晶片製造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經濟夥伴關係有何看法?預期未來將如何發展及共同促進繁榮? 總統:臺灣科技產業的確有不錯表現,這是臺灣數十年來產官學研共同合作,及臺灣人民支持下的結果。但我必須謙卑地說,台積電或臺灣半導體產業只是生態系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整個半導體生態系包括:美國是創新、研發、設計,同時也是最大的市場;日本有材料和設備,韓國有快速記憶體,臺灣是晶圓的邏輯製造,荷蘭擁有重要的半導體製造設備。 整個半導體生態系裡面美國獲得80%的利益,所以美國還是居於龍頭地位。面對未來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整個半導體生態系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要,美國還是要繼續領先全世界,臺灣很樂意跟美國一起努力,共同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並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讓美國持續領導世界,也讓美國能再度偉大。 臺灣也把半導體產業看成是對世界未來繁榮的重要責任,所以臺灣政府支持台積電去美國、日本及德國投資。未來美國在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的時候,相信台積電一定可以扮演關鍵角色。   問:在與臺灣政府官員會晤過程中,談到家庭組成,美國最近也開始關注這項議題。美國觀眾可能會很有興趣聽到有些國家試圖透過政策來解決相關問題,例如鼓勵婚姻和促進生育率等,使社會持續壯大,也更有韌性。請問臺灣有哪些促進生育率的措施?這些政策目前實施的成效如何? 總統:很高興你肯定臺灣這些作為。其實臺灣這些政策也參考了美國及國際上一些國家進步的做法。目前我們整個策略是,第一,0-6歲國家跟家庭一起養,小孩子0到6歲每個月都有錢可以領。另外,不管是公立或私立高中職都免學費。 另外,我們對老年人也有長期照顧系統,全臺灣有1萬5千個據點,大概有10萬個長照服務員在幫助65歲以上的長輩和身心障礙者,讓他們可以得到好的照顧。 如果年輕人要結婚,結婚有生小孩的家庭可以優先得到住到社會住宅的機會;如果要買房子,可以得到政府利息補貼;只想要租房子,也可以得到政府的租金補貼;不孕夫婦政府也可以補助他們去接受人工生殖。 另外,我們也在減稅,這是臺灣歷史上對社會投資最大的時刻,也是減稅最多的時刻。這些作為就是要讓年輕人敢婚、敢育、能養。我也注意到川普總統目前要減稅,我們希望家庭的負擔能夠減少,讓更多人能夠組成家庭,讓社會能夠安定、繁榮發展,然後國家才能夠生生不息。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