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今(30)日下午出席《今周刊》舉辦「小英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以「青春無懼,未來我行」為題,與學子們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勉勵同學們勇敢嘗試不同選項,進行跨領域學習,不要被單一領域限制住自己。並表示她身為總統的責任,就是要讓臺灣這塊土地,永遠自由多元,提供大家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她第六次參加「高中生面對面」的活動,每一次來都覺得大家很用心地想把自己所想、所憂慮的事情表達出來,她也聽說這次跟以往不一樣,同學們從早上就聚在一起相互討論,因此她也期待大家今天能夠有勇敢的表現,及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我們可以有一個有意義的交流。
總統提到,很多人問她一個問題,網路上有一句話是「光鮮亮麗的總統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壓力?」,她要向大家說「當總統不一定光鮮亮麗,但壓力確實很大」。因為現在所做的每一項決定,都會影響大家的未來。所以,她很期待與大家聊一聊同學們所關心的問題,讓她能夠了解大家心裡所想的,政策上也可以做適當的調整,等到大家要承擔國家的責任時,就會打下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大家的壓力就會比較小。
總統指出,這次的主題「青春無懼,未來我行」,今年無論是暑假的東京奧運、帕運,或者是剛結束的全運會,我們的體育選手都有很出色的表現。其中,有好幾位選手年紀很輕,與大家年齡相近,像是跆拳道選手羅嘉翎、游泳選手王冠閎及體操選手丁華恬等,他們第一次站上國際舞台,就展現世界級的實力,也很享受比賽的過程,就算不小心有一點失誤,也很快再站起來,盡力爭取最好的表現。
總統說,她也與這些選手們進行視訊,在視訊過程中,她也發現年輕選手面對鏡頭都落落大方、侃侃而談,也習慣透過社群網路,特別是Instagram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她成長年代中所沒有的經驗,也就是年輕世代的特質,跟同學們一樣,大家可以自然地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采,積極對公共事務表達看法,提出對未來的期待,「這樣的勇敢自信,就是我們期待的」。
總統談到,年輕世代還有一個讓她印象深刻的特質就是「斜槓」,勇敢嘗試不同的選項,跨領域找到不一樣的可能性。像是上個週末在輔仁大學足球場,舉辦一場特別的足球賽叫做「World Cup Taiwan臺灣國際友誼足球賽」,這個足球賽有來自10多個國家在臺灣讀書或工作的年輕人組隊參加,外交部及各國駐臺使節也分別組隊參加友誼賽,透過足球,促進和外國朋友之間的感情。
總統接著說,讓她特別開心的是這麼有創意的點子,是來自於一群年輕朋友所組織的「臺灣數位外交協會」所提出,經過他們的準備工作、提案、找經費、辦比賽,讓臺灣的外交工作注入不一樣的活力。她也發現,不管是在國民外交、實驗教育、地方創生,還是各類型的公共參與,年輕朋友總是能突破框架,激發創新和創意,而背後的動力就是來自於跨領域的「斜槓」勇氣。
總統也與大家分享「斜槓」的心得,她受教育的過程與大家一樣,國中、高中、大學、出國攻讀碩士及博士,回來開始教書,在她的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進入倫敦政經學院時被告知在這裡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不能只專注在一個學科,必須跨領域,因為這是未來的趨勢,在她攻讀博士班的時候已經是未來趨勢,更何況是今天。
總統進一步說明,之後她當了教授,但又參與國際貿易談判,在法律經濟專業之外,她也開始學習談判的背後,經貿相關的政治思考如何進行,這對於她現在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尤其是經貿問題背後的政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總統也談到,後來她進入政治圈,參與一次又一次的選舉,選舉有成功有失敗,而且勝敗是輪流發生的,這讓她領略到一件事情,每一次選舉的失敗或者成功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每一次選舉當中有沒有累積自己的實力及經驗,未來可以面對更困難的挑戰,這才是真正要去領會的事情。
總統也期許同學們在現在這個階段,能夠跨領域的學習,這也是「108課綱」最重要的一件事,希望大家跨領域學習,不要被單一領域給限制住自己,但是在跨領域的過程中,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專長,倘若自己沒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專長就去跨領域,很有可能就會一無所有,所以原本的基礎越扎實,才能把自己墊得越高、看得更遠。
總統告訴同學們,身為總統的責任,也是她每天努力在做的事情,就是要讓臺灣這塊土地,永遠自由多元,提供大家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在推動各項政策的過程,她常反覆思考,20年、30年後的臺灣要變成什麼樣子?也從大家的提問感受到同學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及對國際議題的重視,這是很好的事情。總統說,她很期待聆聽大家的簡報,聽聽同學們的想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能夠了解年輕世代的機會。
隨後,總統也聆聽同學們所準備的「雙語青年」、「證明自己,技職一把照」、「青春無懼」等動態及靜態提案,並針對提案議題進行回應。
針對雙語國家政策的提案,總統表示,她也是在臺灣學英文的,臺灣學生英文文法跟字彙背的不少,但要把這些字變成別人聽得懂的句子,就是一個問題,她剛開始寫英文的時候,老師看了一下對她說文法都正確,單字也都是對的,但這個不是英文。用大家聽得懂、習慣的方式表達,那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必須要有跟別人用英文相處、對話、互動的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單字跟文法很重要,但這些講錯沒關係,只要講的句子大家聽得懂,這才是最重要的。
總統說,政府有請外國專門機構做問卷,確實臺灣學生聽、說、寫是最大的障礙,說跟寫的教育過程跟訓練的過程,比逼背文法及單字更困難,因為必須創造環境,才有說、寫及聽的環境,另一個重要的是,當在講另一個國家語言的時候,文化跟表達方式的轉換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都需要環境才會有互相激盪、學習的過程,未來年輕世代可以沒有猶豫、可以很自在的用英文表達及互動,這是我們要的。雙語國家政策最重要的,是可以表達自己,而且是別人聽的懂,這是最重要,第二你聽得懂別人講什麼,也可以心領神會做回應,並且可以寫出別人看的懂的東西。
總統接著說,雙語國家計劃正在做最後修正,將來會向社會大眾做整體說明,有幾個要補強的問題,包括英語老師、全英語課程,及英語說寫環境的塑造。師資的補充必須借重既有的能量,未來計畫鼓勵高中與國外的高中進行交流及互助,創造更好的環境,像是遠距學習工具,建立學習雲,透過平板或電腦,讓學習數位化。總統也強調,雙語國家計畫是玩真的,也是全面性的在做,也是某種程度改變教育的方式,並且會循序漸進要求每間學校在不同階段能有一定百分比的學科使用全英語教學。
有關學生技術證照提案,總統認為,證照是客觀的證明,但並不是唯一的證明。證照某一種程度可以鼓勵大家去學習,得到一種肯定,有些行業必須要有證照,像是會計師,但長久以來,證照的取得如果太難,進入行業的門檻太高,也會造成人才養成的障礙。因此,取得政策的鬆緊之間、難易度必須拿捏剛好。未來技職證照的取得要以實務為導向,像是以實務為導向的學門,不再只是考試,也必須證明以實務能力來取得。她認為,未來必須朝這個方向邁進。
談及居住正義議題,總統表示,這是她2016年執政以來很重要的議題。在總體經濟面,中央銀行進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房地合一稅也從3年改成5年,抑制短線炒作;在她任內也通過實價登錄立法,揭露完整門牌地號,將預售屋全面納管,並禁止紅單轉售,靠法律上執行的效率來確實執行法規。總統進一步說明,在租金補貼部分,從她擔任總統的時的5萬多戶,現在已經增加12萬戶。到目前為止,興建社會住宅約完成2萬多戶,目前正在動工、進行興建的大約有4至5萬戶,2024年要達到12萬戶國家興建社會住宅目標可望達成,只是時間真的很長。而包租代管會是擴張最快的,在立法完成後,各縣市許多仲介公會都已經加入包租代管,將既有的房屋納入社會住宅的系統。
總統亦針對同學們的網路提問進行回答,有學生詢及目前臺灣國際情勢的問題,總統表示,國際情勢確實比過去來的複雜,而複雜有好有壞。壞的是未來威脅越來越大,我們現在很明顯感受到來自對岸的威脅,但世界各國也都在看臺灣如何面對,因此,臺灣自己可以出多少力,則國際社會就會出多少力支持我們。
總統接著說,很多人都說臺灣是一個成功的故事,臺灣民主是成功的,儘管很多人覺得臺灣的民主很吵,常常有選舉、公投及許多不同意見的衝撞,但也因為臺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才有自由可以做這些事情,這是很重要的。臺灣一直是亞洲國家、華人社會中民主的標竿,以臺灣的自由度和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比,都不會差太遠,甚至更好。所以,臺灣民主和自由的程度,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另外,臺灣經濟的發展,讓世界看到臺灣的重要性,全世界有許多的重要零組件,是在臺灣生產的,我們經濟成長的勁道很強,在國際供應鏈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總統提到,現在很多人想,要是臺灣發生事情的話,很多國家的生產和經濟運轉會發生危險。臺灣的重要性,不只是作為民主的燈塔,也是供應鏈重要的供應來源。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臺灣顯現出對進步價值的追求,如女性、勞工及婚姻平權的議題,臺灣代表著民主自由與經濟自由,以及進步的價值,是否能讓社會能夠和諧地繼續往前走,這都是進步的價值。
總統說,臺灣在今天已經變成大家矚目的焦點,在地緣戰略上也有許多戰略意義,重要性和過去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總統表示,世界要看臺灣人有沒有很強的意願保衛自己,要讓自己的所有資產、臺灣的好可以延續下去,因此臺灣人要團結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總統並向現場的同學們強調,「我對臺灣人民很有信心,我也希望你們和我一樣有信心」。
談及同學所提問的核四及能源相關議題,總統表示,臺灣面對很多挑戰,能源就是其中之一。臺灣經濟越來越好,用電量也越來越高,人民生活水準也越來越高,確保供電穩定,讓生活水準、工業生產、以及經濟活動,都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挑戰。此外,在確保供電的穩定及氣候變遷中環境保護的價值,這是身為世界公民的共同價值。她認為,應朝向產業轉型,降低碳排放,並將資源放在再生能源的開發上。再生能源是未來的趨勢,所牽涉到的投資、技術以及國家力量的投入是非常大的。總統表示,在她當選總統後,快速立法推動再生能源。現在光電的設置量已是2016年的4.5倍。
談及核四公投的問題,總統表示,臺灣的地震斷層帶很多,是不太適合核電的國家。尤其核四的位置在貢寮,雙北都會區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有研究顯示,當核電廠發生問題時,周邊80公里都是受災區,這是我們無法承受的風險。並且,核四廠從1990年代就開始建造,當時設計、施工、安全強度是否適合現在的安全強度,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總統也強調,若要重啟核四,要花費十年以上時間與大量經費,不如將這些時間與資源,放在新能源的開發上。
針對藻礁三接外推案的問題,總統表示,三接的方案其實在前一任總統就開始規劃,當時完全沒有考慮到藻礁的問題,原來的面積非常大,在她執政後,將面積縮小九成,現在的面積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並且,最近又推出另一個方案,把接收站再往外推,推了455公尺,已經離開岸邊1.2公里。所以,現在推出的方案,會遲延一點三接的時間,也會增加相當的成本,但總統強調,為了保護藻礁,兼顧供電穩定,我們提出的是一個雙贏兩全的方案。
有關學生提問,雖然有嚴格的食品把關以及食品安全,但為什麼不直接取消美豬,更符合民意?總統回應表示,我們同時也有很強的民意,希望臺灣要走向世界、要跟其他國家接軌,也期待讓我們的市場及其他國家的市場有更大的連結。當我們要加入國際組織或跟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的時候,將會有許多貿易管理措施、進出口管理措施,必須符合國際標準,必須在國際標準的要求下,調整市場開放度,也必須依照國際的標準去處理牛肉或豬肉的議題。
總統接著說,我們也進口美國牛肉,但是經過這八、九年來,牛肉的進口量從1萬8千公噸,到現在的6萬4千公噸,就是因為檢驗制度可以確保大家的健康,可以安心的吃。牛肉做得到,豬肉也做得到。總統也表示,在貿易的世界當中,一定是有來有往的,我們也必須依照國際標準來處理美豬的進口。讓市場上流通的都是安全的美國豬肉,才是重點所在。
有關學生詢問開放18歲投票的問題。總統認為,主要是選舉權的問題,現在18歲可以進行公投,也逐步進行了法規的修改,讓過去很多在法規上要20歲以上才可以做的,都降到18歲。但選舉權需要修憲,臺灣修憲是高門檻,而這項議題,也是這次憲改很重要的題目,她認為朝野之間共識是蠻大的。
至於108課綱推行的時機點,總統表示,這關乎學習自主權。她說,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學什麼,在年紀較小時,會由父母或是政府來決定要學什麼,政府也盡其可能去形塑方案,讓小孩可以受到最好的教育。但到了一定的年紀以後,在這個網路的時代,取得知識的速度非常快,取得知識之後開始會思考,會有自己的想法,會有自己的立場,因此希望同學們能替自己設計自己要走的方向,以及要學習哪些課程。總統說,採用108課綱的用意,就是要大家發揮自己的想法,來形塑自己的學習課程跟路徑。
總統認為,要邁向這個目標的過程,要經過很多轉換,也牽涉到老師對於教學要做什麼調整,大家都在一個過程的開始,也許會有不安或擔心,但只要我們穩穩的往前走,不要太著急,因為這不僅僅是學生的調適,家長、老師及學校的調適都很重要。
有關學生詢問,近幾年來中共軍機一直來騷擾臺灣,身為高中生的他們該如何去了解這件事情,並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總統希望,大家都抱持一個態度,我們確實是生活在一個挑戰比較多的國家,或許會因為太多事件發生而擔心,可是我們這個國家從來都不是順風順水,我們在歷史的進程裡面都面對很多困難,但都一一解決。發展到今天,臺灣算是非常好的民主跟自由的經濟。總統認為,從高中同學的角度來看,她會鼓勵大家去進一步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這些軍事的活動所代表的意義,但也希望大家要抱持著一個自信,「我們是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國家」。
針對學生詢問到將指考改為分科測驗的問題,分科測驗並沒有將國英兩科納入考科。總統認為,一次定終生這件事情,他也不能接受。不能因為一次的考試,定了未來的走向。以英語科為例,總統認為,未來或許可以檢測的制度來取代英文考試制度,隨時考、隨時測,就可以因為努力讓成績持續成長,可以減低一次考試就決定命運的程度,也強化學習的動能。這種檢測的方式,也更可以符合社會及教育的需求,總統希望未來其他學科也可以有類似的做法。對於另外學科考試,由於每個科系及學門的訓練不同,會採取某些科目要達到某些標準,而非像傳統的分數相總的方法,這是我們未來的方向。
談及核電等重大國家政策,很多都會受到民意的影響,但若民意本身缺法專業性是否影響對國家政策的決定等提問。總統認為,執政者或做決策的人,應該要跟社會溝通。因此面對這一次的公投,她也要求所有政府的成員及社會上認同政策的人,希望大家都要走出去,讓社會更了解這個事情的本質,形成一個理性而且是思考過的立場跟意見。
現場亦有同學詢問近期臺灣國際地位忽然有很大的改變,想請總統分享臺灣做對了什麼事。總統認為,臺灣做對的一件事,就是在這麼強大的外來壓力下,「我們都挺住了」,所以,其他國家重視我們。這是出自於我們國民的韌性,我們的國民警覺也冷靜,這是我們社會的特質,總統也認為,「臺灣有這樣的特質,是一種幸運」。
談及學習歷程,有錢跟貧窮的學生的資源落差很大,這樣的制度是否有符合公平入學的原意,學習歷程是否有較為客觀的標準。總統表示,這就是我們要走向新的方式的時候,不但學生要改變,老師也要改變,尤其教授也要改變,取材的方式,必須要拋棄過去制式的想法,她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及教授都有這樣的認知。
最後,總統也與同學們一起合影,現場氣氛相當熱絡歡愉。包括文化部長李永得、教育部次長蔡清華、《今周刊》社長梁永煌、華南金控董事長張雲鵬等均出席是項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