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0年01月22日
視察中科院民雄航太園區 總統:中央挹注資源及國家級技術實力 嘉義會成為全國無人機發展最完整的聚落
總統視察「中科院民雄航太園區」、「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暨參訪「中埔鄉日間照顧中心」及「耿赫智能農場」

蔡英文總統今(22)日上午前往嘉義視察「中科院民雄航太園區」、「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暨參訪「中埔鄉日間照顧中心」及「耿赫智能農場」。總統在視察「中科院民雄航太園區」時表示,透過中央資源挹注及國家級技術實力,再加上嘉義優良的環境,嘉義會成為全國無人機發展上,最完整的一個聚落,她也期盼吸引人才進駐,讓中科院和民間廠商的技術可以互相整合,激盪出更多創新的機會。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中科院研發的無人機型介紹,及「中科院民雄航太園區推動計畫」簡報,瞭解中科院研發無人機的歷程、發展方向及未來航太產業發展願景。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在嘉義縣翁章梁縣長及中科院安排下,能夠到嘉義縣了解中科院進駐民雄園區的規劃。這幾年,在落實國防自主、發展國防產業的過程中,中科院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中科院的研發成果,也進一步帶動航太產業的興旺。

總統說,像是在去年,「Made in Taiwan」的新式高教機成功首飛,驗證臺灣在國機國造上,從研發到製造,都有國際級的實力;而在研製新式高教機的過程中,她也親眼見證,訂單留在本土的產業鏈,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也培育新一代的航太人才。

總統也說,接下來,中科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繼續加速無人機的研發,因為不論是軍用還是商用,無人機都已經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臺灣一定不能落後。

總統提到,聽完中科院的簡報,她很高興中科院將在民雄園區推動「無人機研發測試驗證中心」,透過中央的資源挹注,國家級的技術實力,再加上嘉義優良的環境,準備要打造國際級的無人機試驗場域。同時,嘉義縣也已經在無人機產業上超前部署,在朴子規劃了「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

總統指出,展望未來,從產業跟學術機構合作研發,到測試、驗證,嘉義會成為全國無人機發展上,最完整的一個聚落,吸引相關人才進駐,也讓中科院和民間廠商的技術,可以相互整合,激盪出更多創新的機會。

總統說,她非常肯定縣府團隊有宏觀的格局,要為嘉義縣創造新的產業及替未來長遠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嘉義縣長期支援臺灣的糧食生產,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她非常高興看到嘉義縣有一個新的發展,讓未來世代最重要的產業,能夠在嘉義落腳、生根及發展,這是對嘉義鄉親最大的回報,也希望嘉義鄉親及年輕世代,都能在嘉義縣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讓嘉義縣能夠在臺灣產業發展上有一個關鍵性的角色。

最後,總統表示,嘉義縣也有認真又有經驗的立法委員,一起來支持在地的建設。她相信,只要中央地方合作,無人機產業在嘉義的發展,一定會繼續大步往前走,「我們一起加油」。

總統中午續前往視察「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聽取嘉義縣經濟發展處江振瑋處長簡報「活化廢舊場館及未來研發中心發展規劃」。並在各個廠商說明導覽下,參觀臺灣製造的無人機展示,隨後啟動無人機起飛儀式,現場觀看75架無人機一同起飛的表演。

稍早,總統訪視中埔鄉日間照顧中心,聽取聖母基金會黎世宏執行長介紹日照中心的服務內容、環境設施等,瞭解如何運用老建築獨有的「木桁架」設計,特別減少室內隔間,降低長輩對於空間的混亂感,打造適合長輩的活動環境。總統也特別向長輩們說明政府一年編列600億長照經費,相信將能提升設備及服務,並祝福大家身體健康、新年快樂。

總統也參訪「耿赫智能農場」,聽取農場負責人張耿赫先生介紹「智能水肥系統」,瞭解利用智能科技監測、自動養液滴灌技術,解決設施栽培土壤鹽化問題,進而提高農作物產量,總統並進入溫室體驗親自採摘小黃瓜。

包括嘉義縣長翁章梁、立法委員陳明文、蔡易餘、王美惠、吳玉琴、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忠誠等亦分別出席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0日
副總統為B5G低軌衛星人才技術培育基地揭牌 盼打造臺灣太空科技國家隊
蕭美琴副總統今(20)日上午出席「B5G低軌衛星關鍵通訊模組產業人才與技術培育基地揭牌儀式」時表示,臺灣不能缺席探索太空、次世代通訊或B5G通訊的發展,我國自主研製的福衛八號齊柏林衛星,是邁向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步。期待該基地激發出更多創新、培育更多人才,一起努力打造一支屬於臺灣的太空科技國家隊。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參與今天的揭牌儀式,政府全力支持B5G次世代通訊、太空產業以及人才培育與養成,這也正是本次揭牌名稱所涵蓋的三大核心元素,要與大家攜手並進來推動。 副總統指出,太空其實就在每個人的身邊,不論是遙測衛星中的光學衛星,或是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對於整體的國家安全、海域認知,以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氣象挑戰以及國土管理都息息相關。另外,包括海底電纜因外力因素干擾中斷、偏鄉數位韌性或智慧海洋等各種環境挑戰,以及政府正全力支持的無人載具開發,也都與未來的衛星產業,尤其次世代通訊息息相關。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探索太空是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出的重要願景,次世代通訊也是五大信賴產業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臺灣不能缺席於探索太空、次世代通訊或B5G通訊的發展,許多國家也已積極開發中、低、高軌太空通訊、平流層的高空偽衛星(High Altitude Pseudo Satellite, HAPS)及平台站(Platform Station)。 副總統說,今天非常高興見證北科大在教育部和太空中心全力支持下,建造這個人才培育及技術發展的重要基地。太空產業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這個基地不只是訓練場,更是產、官、學、研整合的樞紐,也是人才養成、建構產業需求的生態系及與國際共同研發、驗證和制訂標準的重要基礎,相信將帶領臺灣在全球太空科技產業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副總統提到,臺灣自主研製的福衛八號「齊柏林衛星」,不僅是一顆衛星,未來將以相互連接的星系形態呈現在國人眼前,也將成為許多產業自主發展、驗證通訊關鍵技術的重要平台,這是臺灣邁向太空領域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步。期盼下個世代的年輕人不只仰望星空、將星空當成夢想,而是能真正地走進太空產業,把夢想變成專業。透過這個培育基地,打造一支屬於臺灣的太空科技國家隊。 副總統表示,全球太空競賽已全面展開,臺灣不只是有能力,更是世界公認值得信賴的夥伴,是在安全、透明、可靠供應鏈中最閃亮的一顆星。臺灣不僅要加入這個產業,更要成為全球產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北科大是技職體系中唯一成立太空研究所的學校,期待這個基地激發出更多創新、培育更多人才,一起努力讓臺灣在面向太空時有更多自信。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揭牌儀式,並參觀培育基地。包括總統府資政沈榮津、顏志發、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長王錫福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1日
ASOCIO數位高峰會開幕 副總統:推動「AI新十大建設」 展現以人為本的數位轉型核心理念
蕭美琴副總統今(11)日上午出席「亞太資服業數位高峰會」(ASOCIO Digital Summit)開幕典禮時表示,面對AI時代來臨,臺灣迎來再次為世界做出有意義貢獻的重大契機。政府推動「AI新十大建設」,透過產業合作及現代化,不僅擴大產值、創造更多高品質就業機會,也拓展人類潛能、促進包容、提升生活品質,展現臺灣「以人為本」的數位轉型核心理念。 副總統以英文致詞時首先感謝「亞太資訊服務業組織」(ASOCIO)長期致力推動亞洲與大洋洲地區的數位合作,以及所有來自軟體與資訊服務領域的夥伴,正是大家的專業、創新與堅持,持續驅動整個區域的數位轉型。 副總統提到,本屆高峰會以「AI形塑數位亞洲」(AI Shaping the Digital Asia)為題,不僅邀請大家探索科技的力量,並思考在這個前所未有的科技變革時代,亞洲如何透過智慧與合作,形塑更智慧、更具包容性的未來。 副總統指出,AI時代來臨之際,臺灣不僅面臨新挑戰,也迎來再次為世界做出有意義貢獻的重大契機。隨著全球對AI的需求加速成長,臺灣正致力確保AI滿足人民和社區的需求,並促進經濟成長和社會福祉。面對新一波AI轉型,科技顯然已從單純的產業工具,發展成國家競爭力與社會進步的動力。 副總統表示,政府推動的「AI新十大建設」正加速投資AI基礎建設、各領域應用、量子科技及矽光子技術。這些努力是要為臺灣的未來產業奠定堅實基礎,期盼藉由推動產業合作及現代化擴大產值,為勤奮的臺灣人民和選擇臺灣作為發展基地的全球人才,創造更多高品質的就業機會。 副總統同時指出,透過這些投資,政府要讓創新不只是抽象概念,而是能夠影響和改善人民日常生活的實際力量。在這個新時代,不僅要懂得如何運用AI,更要學會如何共存共創,讓科技拓展人類潛能、促進包容、提升生活品質。這展現臺灣「以人為本」的數位轉型核心理念。 副總統提到,此刻的變革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沒有任何一個時候比現在更需要密集的終身學習。在AI數位創新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無論任何年齡層都需要持續學習,才能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因此,大家要立即採取行動,如同數位發展部林宜敬部長所說,現在正是快速而有力發展的時候。 副總統指出,臺灣一向秉持開放、合作與全球連結的態度,致力推動AI創新、生態合作及數位治理。期待與ASOCIO各會員與經濟體深化夥伴關係,在智慧服務、雲端解決方案及AI應用等領域共同努力,推動亞洲與大洋洲的數位轉型與產業升級。 副總統說,臺灣將持續以開放的胸懷與務實的態度向前邁進,並已準備好成為可靠且值得信賴的夥伴,連結亞洲與世界,共享經驗、促進創新,共同打造更加智慧、包容且永續的數位亞洲。最後,並再次感謝ASOCIO的邀請及所有業界夥伴的投入與貢獻,期盼攜手努力,讓科技照亮人性,讓創新形塑共同的未來,也邀請國際貴賓在高峰會期間抽空享受臺北的美食、樂趣、熱情好客及科技。 包括數位發展部長林宜敬、數位產業署署長林俊秀、亞太資訊服務業組織(ASOCIO)主席Stan Singh-Jit、中華民國資訊軟體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沈柏延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1日
總統感謝梁賡義院士、葉均蔚院士對世界科學發展的貢獻 盼打造臺灣成為全球知識創新樞紐
賴清德總統今(11)日上午出席「2025年總統科學獎」頒獎典禮,親頒獎座予「生命科學組」得獎人梁賡義院士及「工程科學組」葉均蔚院士,肯定他們在生物統計與高熵合金等領域的卓越貢獻,深刻影響臨床與公共衛生決策、材料科學發展及關鍵產業創新。並強調,政府將持續推動科學教育,培育科研人才,加深與世界的合作連結,盼將臺灣建構成為全球知識創新的重要樞紐。 總統致詞時首先向兩年一次的「總統科學獎」得獎人梁賡義院士、葉均蔚院士表達最誠摯的祝賀,並感謝兩位院士的努力與堅持,成就對世界科學發展的貢獻。同時也感謝廖俊智召集人及吳誠文副召集人,召集總統科學獎委員會及相關工作人員,以最公正、最嚴謹的態度,完成這項艱鉅的評選任務。並指出,「總統科學獎」從2001年設立,今年已邁入第13屆,歷屆得獎人都懷抱對學術研究的熱誠,全心全意投入科研創新,不僅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也讓臺灣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向上提升。 總統提到,梁賡義院士從小就熱愛數學,當大一其他同學考慮畢業出路,紛紛準備轉系時,他則是更加確認自己對數學的興趣,堅持走下去,後來在生物統計領域大放異彩,所提出的「廣義估計方程式」不但為統計方法學帶來劃時代的突破,而且影響無數臨床與公共衛生決策。無論是科學研究、人才培育、還是參與公衛決策,梁院士總是鍥而不捨、勇往直前,並在疫情中引導快篩、藥物與疫苗研發,對臺灣的科學教育、公共衛生與社會安定,做出卓越的貢獻。 總統接著提到被譽為「高熵合金之父」、全球前2%的頂尖科學家葉均蔚院士,30年前提出顛覆傳統思維的高熵合金構想,遭他人認為觀念有誤時,不但沒有放棄,反而更積極投入研究,一步步實驗、驗證,開創出全新的材料科學典範,帶動全球高熵合金研究的潮流。現在,高熵合金已經廣泛應用在智慧機械、綠能、生醫、國防以及太空科技等領域,對推動基礎科學、產業創新與高階人才培育,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和貢獻。 總統表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曾說:「在事情完成之前,一切都看似不可能」。今天兩位得獎者的故事告訴大家,只要對未知的世界保持熱情與好奇,認真從基礎研究做起,並堅持努力到最後一刻,成功終將屬於我們,科學如此,其他領域也一樣。 總統說,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今年公布的《世界競爭力年報》,臺灣在69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6,是近10年來的最佳表現。其中,「科學建設」位居全球前5名,「每千人研發人力」更高居全球第2,展現堅實的科學基礎與研發能量。並表示,臺灣能有這樣的表現,都是無數科學家、教育工作者以及政府與民間長期攜手合作,做好科學教育扎根工作的成果。 總統表示,未來政府將持續做好基礎科學教育,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促進高教多元發展,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以及發展研究中心。昨天「臺灣橋樑計畫」已經啟動,由臺灣大學和中研院共同主導,與全國10所頂尖學術機構一起推動,從今年到明年一共邀請31位諾貝爾奬得主來臺,以公開演講、小型討論等多元形式進行國際學術交流。 總統強調,政府將繼續努力加深臺灣與世界的合作連結,將臺灣建構成為全球知識創新的重要樞紐,也會在科學領域採取策略性的做法,結合民間力量,致力培育人才,提供更好的研究環境,讓臺灣為世界的科學發展做出更多貢獻,希望在30年內水到渠成,臺灣在物理、化學、醫學3領域內,至少增加3位諾貝爾獎得主。 最後,總統再次恭喜梁院士和葉院士,也感謝現場各位親友的支持,讓兩位院士能夠全心投入研究,促進臺灣科學發展也增進人類的福祉,並盼未來臺灣科學研究繼續創造豐碩成果。 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中研院院長暨總統科學獎委員會召集人廖俊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暨總統科學獎委員會副召集人吳誠文、教育部長鄭英耀、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法正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29日
副總統出席總統盃黑客松工作坊 盼創新合作引領臺灣永續前行
蕭美琴副總統今(29)日上午出席「2025總統盃黑客松」工作坊,肯定初審入選的20組團隊展現創新實力,體現黑客松活動「勇於解決問題」、「導入科技創新」、「促進公私協力」的三大核心精神,並期盼各團隊以積極態度和創新思維,共同推動「雙軸轉型‧綠色成長」,讓臺灣在科技與公民力量的融合下持續向前。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再次來到總統盃黑客松工作坊,該活動有幾項特色令人感動,首要是勇於發掘問題並解決問題,不管是面對國內各項公共政策議題、地緣政治或是經貿環境的挑戰,勇於面對跟解決問題的精神是優秀的公務團隊應該具備的。有人曾說少做少錯,但態度越積極才是最感人、具爆發力、也能持續引領臺灣進步重要的力量。相信每一位都是抱著積極態度來參與黑客松工作坊。 副總統提到,進入初審入選的20組團隊相當不容易,除了具有發掘問題、積極解決的態度之外,也透過科學方法導入各種創新,應用新工具。當工作中面對人力、資源不足時,能換位思考以科技減緩相關壓力,相信是所有工作坊團隊在導入創新、科技最重要的精神。 副總統也提到,黑客松工作坊的本質是公私協力、跨域整合,導入產、官、學、研等全社會公民力量,共同面對與解決問題的精神。不只是公部門在職責上需要處理問題,也看到許多來自民間的公民力量集結投入,一起解決臺灣社會當前面對的各項挑戰。 副總統期盼,在今年「雙軸轉型‧綠色成長」的主軸上能看到新的突破,尤其是得獎團隊的想法、創新跟主張能落實在政策上,這將是公民參與及臺灣社會力進步的象徵,也相信這份力量會交互感動並啟發彼此,帶領臺灣持續向前。 隨後,副總統聽取20組初審入選團隊簡報說明提案內容。包括總統盃黑客松委員會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數位發展部長林宜敬、環境部次長謝燕儒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22日
副總統強調資安韌性是臺灣的共同責任 守護資訊安全就是守護臺灣的未來
蕭美琴副總統今(22)日上午出席「HITCON CISO Summit 2025 資安長高峰會」開幕式時表示,資安是國家安全與產業發展的共同基礎,面對全球資安威脅,臺灣必須強化資安韌性,透過政府、產業與國際夥伴的合作,共同打造韌性、安全、可信賴的智慧國家。並強調,資安不只是技術議題,更是一種面對挑戰、快速恢復與持續學習的精神,守護資訊安全就是守護臺灣的未來。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再次參與HITCON系列活動,看到許多國內外資安、企業及專業夥伴齊聚臺北共同探討資安韌性,感受到臺灣在全球資安領域的活力與責任。 副總統指出,今年HITCON的主題是「資安韌性Cyber Resilience」,說起來簡單但背後意義卻十分深遠。不只是技術的問題,更是一種「面對挑戰、快速恢復、持續學習精進」的精神。真正的韌性不是永遠不會出錯,而是在跌倒後能很快站起來,相信這也是臺灣在各領域持續展現的韌性與勇氣。 副總統說,HITCON CISO Summit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資安盛會之一。無論是人工智慧、供應鏈安全或關鍵基礎設施保護,這些議題都與國家安全、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透過這樣的對話與交流,政府與產業、國內與國際能更緊密合作,建立更完整的防護網,因為守護資訊安全,就是守護臺灣的正常經濟以及社會發展。 副總統提到,總統曾說,資安是推動國家五大信賴產業的核心基礎。臺灣身處全球高科技產業鏈的關鍵位置,面臨的資安挑戰也特別嚴峻。並引用最近看到的一本書用「數位國土」形容國家需要捍衛的資安環境,因為資安和人民的生活,包含食衣住行育樂、國家安全、經濟發展都密不可分。 副總統也提到,面對混合戰、網路攻擊等多元威脅,不能單打獨鬥。政府今年推動第七期「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目標是打造韌性、安全、可信賴的智慧國家,透過國際合作、情報分享與技術協作,建立完善的法規與產業生態,讓臺灣能與世界共同面對數位時代的新挑戰。 副總統強調,資安不只是政府的工作也是全民的責任,更是「全社會防衛韌性」中一項重要支柱。政府近年推動「全民資安、聯防協作」,以「建構信賴安全的數位社會」為願景,帶動資安產業成長、促進國際合作,讓臺灣的資安人才與創新能量獲得國際夥伴的高度肯定。並提到,社會上百工百業對資安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此一技術門檻也越來越高。在場各位都是最專業的資安先進,但也應該都感受到資安的門檻、風險與挑戰每天都在變化的極大壓力。因此,像今日的聚會尤其重要,專家們可以彼此分享經驗與問題,並在技術上進一步交流。 副總統回顧這幾年,不論是駐美期間或是回臺擔任副總統職務,都感受到民主夥伴對臺灣的信任與期待,在場的許多國際朋友就是這份合作最好的見證。未來會持續深化與全球夥伴的連結,讓臺灣不僅是科技強國,同時也是資安堅韌之島,相信我國資安做得越好,各國願意與臺灣合作的機會也會越多,「資安是一切信任的開始」。 最後,副總統表示,希望透過今天的交流提升資安能力,並將「守護的力量」擴散到全社會。讓每一位國人都能認識資安、參與資安,使臺灣成為真正堅韌、安全、可信賴的「資安之島」。並祝活動圓滿成功,盼與大家共同為資安持續努力。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育杰、數位發展部長林宜敬、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德財、臺灣駭客協會理事長翁浩正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總統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 強調以實力守護台海和平 以決心掌握國家命運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總統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稍早,我召集了國安高層會議,就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聽取國安團隊簡報。 北京當局近來全面推進企圖把「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的相關行動,已經對我國國家安全以及臺灣的自由民主帶來嚴重威脅。經過充分討論,我們研擬了兩項「守護民主台灣國家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具體的因應策略,以下由我來向國人報告。 一如國際所關注,中國對臺灣、對印太區域的威脅正在加劇。近期以來,在日本、在菲律賓、在臺海周邊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假訊息認知操作等複合威脅不斷,讓我國在內的區域各方深感不安與困擾。 不僅如此,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臺灣」的準備為目標,加速侵略臺灣的軍事整備,持續升高在臺灣周邊的演習及灰帶侵擾,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併吞臺灣。 武力之外,中國正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企圖在世界上消滅臺灣主權,更藉「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形塑對臺灣實質「治理」的假象。 在臺灣內部,中國正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混淆國人的國家認同,削弱我們的團結,以強加實踐他們主張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愛國者』治臺」目標。 這些作為,目的都是要把自由繁榮、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的「民主臺灣」,關進威權專制的「中國臺灣」裡,達成併吞臺灣,稱霸、宰制印太區域的野心。 因應前所未有的嚴峻情勢,國安團隊已經規劃兩大行動方案,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第一項行動方案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 我要重申,「民主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因此,我們堅決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利用二戰歷史文件竄改史實,妄稱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更高度警惕,中國在加快「武統臺灣」軍事整備的同時,更在國際、兩岸及各領域,加大推進假和平為名的「強制性統一」,企圖把臺灣變成中國管轄的一部分。 國家安全沒有妥協的空間,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是「統獨之爭」,而是我們要捍衛「民主臺灣」、拒絕臣服為「中國臺灣」之爭,這就是臺灣人民的共同立場。 為了捍衛主權,打造堅強民主防禦機制,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國安團隊將偕同相關部門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以「『民主臺灣』vs.『中國臺灣』」為主軸,研擬行動計畫,透過國際及國內的戰略溝通、歷史敘事、反制法律戰等多元手段,結合全社會及友盟國家,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守護「民主臺灣」、堅定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反擊北京企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沒收臺灣人自由等破壞現狀的霸權作為。 第二,事實和真相是民主國家凝聚社會信任,強化國家認同的基礎。行政院將評估在各項重大施政及選舉期間,中國的介入干擾與可能衝擊,藉由事實揭露及正確資訊的充分流通,加強各界對北京干預我國內部事務、推進「強制性統一」的認識與警覺,強化我們的國家認同,團結內部一致對外。 第三,今年三月發布實施的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及國安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已經有初步成效,政府將持續落實執行,並加速推動國安十法立法及相關行政措施,強化國家安全的維護。 第四,對於中國對臺灣人民的跨境鎮壓,行政院將偕同國安會採取具體措施、有效的反制作為,包括:建立受害者通報連繫及保護機制;加強與友盟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溝通,強化跨國合作保護潛在受害者;健全法制,對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傷害國家和國人的在地協力者,一定給予嚴懲。 第五,歷來所有民調都顯示,國人壓倒性反對中國設定統一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我們應該透過政府政策宣示、立法院決議、政黨及民間團體之集體作為,共同確立「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臺灣社會不可碰觸之紅線,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政黨、法人團體、民間社團等與中國進行交流及政治對話,建立制度性規範,以民主治理及透明化原則,杜絕中國利用臺灣內部矛盾,推進「強制性統一」。 接下來,我要向國人說明第二個行動方案:推動《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和平必須靠實力,「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投資和平」。面對中國對區域、對我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及霸權野心,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是澳洲等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正逐漸形成「島鏈防衛、責任分擔」的共識,進行更多的國防投資,強化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臺灣作為防衛第一島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更不能夠變成區域安全的間隙。我們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以「自主防衛」及「聯合嚇阻」加速強化國防戰力,應對威脅;我們將以「拒止」、「韌性」、「智慧化」三大策略,達成以下三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部隊的高戰備能力,有效嚇阻中國威脅;第二個目標是,2033年進一步建成高度強韌、全面嚇阻的防衛戰力;最終的目標是:建構可以永久捍衛「民主臺灣」的國防戰力。 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因應全球國防發展趨勢,有序增加國防支出;按照北約標準,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展現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第二,為了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的規劃,預計在未來八年(2026-2033年),投入1兆2,500億元的經費,來建構包括: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先進防空系統;引進高科技及人工智慧,建構高效決策、精準打擊之強韌防衛作戰體系;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邁向經濟與安全雙贏等,具備三大特色的先進防衛作戰體系。 第三,行政院將會完備條例審查並函送立法院,並請財政部、主計總處妥適規劃財源,做好財務管理,避免排擠其他預算。 第四,考量新科技的成功導入及快速迭代特性,國防部將全面優化、健全裝備採購的相關機制,加速各項裝備獲得及建軍期程,落實防弊、避免延宕。 第五,引進先進裝備、配合不對稱戰力及防衛韌性持續建構的同時,國防部將全力就兵力結構優化、新式訓練、戰術、後勤支援等革新配套,全面而即時到位。 增加國防支出,不僅是提升戰力及國家安全,更是壯大國防產業發展,增加國民所得的重要途徑。這次的特別預算除了對外採購,更有相當部分是投資國內工程、商購及委製項目,將可以創造可觀的產值以及工作機會。 以臺灣在高科技及製造上面的雄厚實力,包括半導體、ICT、AI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系,以及精密機械及相關基礎產業,將可以在全球先進國防及軍工產業上扮演重要角色,更可以帶動國內產業及經濟的轉型升級,也讓更多的工程師、科技人才共同參與國防安全的強化,達成國強民富的目標。 第六,政府將儘速訂定國防及軍工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並在此基礎上,研擬全面提升臺灣產業及經濟的推動計畫。 第七,為了助益與友盟國家合作,打造非紅供應鏈,我們將強化高科技的保護管制,全面落實對高科技的保護與運用。 第八,國安會將會同國防部及相關部會,以「投資國防,及投資和平,投資臺灣經濟未來」的理念,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共識,爭取國人的支持與認同。 各位國人同胞,在中國所有併吞臺灣的劇本當中,最具威脅的不是武力,而是「放棄」。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只要臺灣人願意「割捨一些自由」、「犧牲一些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就可以換取「和平」。 然而,歷史證明,向侵略者妥協,最後只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1938年的歐洲,曾經相信只要捷克割讓一些土地給法西斯,就可以換來「一世代的和平」,結果迎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無數的苦難和悲劇跟著而來。1951年,西藏人民一度以為和北京簽署了「十七條協議」,就可以守住西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結果是西藏人民的雪國,變成了共產黨腳下的紅色高原。 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 作為民主國家,或許朝野藍綠各有不同立場,但我們深深期待,在守護中華民國臺灣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反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前提下:守護「民主臺灣」,不讓臺灣被武力或其他強制性方式所併吞、淪為「中國臺灣」,必須是政府、朝野以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我們只能團結,也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守護作為臺灣人民的自由。 現在,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也將展開行動,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以及民主防衛機制,為鞏固臺灣安全及國家主權,樹立無可動搖的基礎。 為了臺灣,為了中華民國,我們一起動起來!謝謝大家。 天佑臺灣!臺灣加油!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