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0年01月01日
發表「2021新年談話」 總統:新的一年將克服重重挑戰 讓大家「如常生活」
總統發表「2021新年談話」

蔡英文總統今(1)日上午在總統府敞廳發表「2021新年談話」,感謝全體國人團結防疫、戰勝病毒,臺灣做到了全世界殷切盼望的「如常生活」。身為總統,2021年她最重要的責任是讓大家如常生活,並跟著全球經濟復甦的脈動往前進;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臺灣也將保持強韌,克服重重挑戰。

總統致詞全文為:

各位媒體朋友、收看直播的朋友、全體國人同胞,以及全世界關心臺灣的朋友們,大家早安。

今天是2021年的元旦,首先要祝大家新年快樂。昨晚睡覺以前,相信很多人都有種感覺,那就是「漫長的一年,終於過去了」。

去年的今天,在全世界都還沒注意到疫情可能發生時,我們開始針對武漢來臺班機登機檢疫。當時也有不少的質疑,但回頭看來,這樣的超前部署,是正確的決定。

放眼2020一整年,一波一波襲來的疫情肆虐全球,經濟受到衝擊,生活受到影響。

在很多國家,小孩無法好好上學、大人不能正常上班,許多工作不見了,景氣陷入谷底,全球各地因為疫情死亡的人數持續增加。

所幸在臺灣,我們靠著相信專業、彼此信任,社會團結,一起戰勝了病毒。

我們沒有封城、可以正常上班上課,在防疫指引下,去年4月12號,我們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開打職棒球季的國家。

大家戴著口罩參加演唱會、藝文活動,這也是去年世界少見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經濟維持正成長,股市也攀上高峰。

儘管今年的經濟,依舊充滿挑戰,但我們有可以樂觀的理由。在全球疫情仍然嚴峻的此刻,臺灣的公司營運和就業依然穩定、投資不斷,已然是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

我們已經站穩腳步,將全力衝刺。無論是數位經濟的轉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部署、5G的布建或前瞻基礎建設的興建,待預算通過以後,就可以快速推動。

過去一年,臺灣做到了全世界所殷切盼望,卻不可企及的「如常生活」,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我要再一次謝謝所有努力不懈,從防疫、紓困到振興,參與配合的每一位臺灣人民。

身為總統,2021年,我最重要的責任是:讓大家如常生活,並且跟著全球經濟復甦的脈動往前進。這也將會是我們努力的第一要務。

在新年的第一天,我有幾項重要的消息,要跟大家共享:

就在上星期三,大家期盼40年的南迴鐵路電氣化,正式改點通車。臺灣的「環島鐵路電氣化」最後一哩路,終於完成了。

就在今天,基本工資再次提高,在全球經濟飽受疫情困擾的此刻,雖然增加的幅度不多,但已經是難得的成果。

1月11號,新版護照即將發行,封面上大大的TAIWAN,將陪伴國人,走向世界。

今年我們將在全國興建1萬5,000戶社會住宅,這將使得臺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住宅興建計畫,跨出了一大步。

去年我在元旦時,承諾要推動的農民退休金制度,今天已經開始辦理。現在的臺灣,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都有退休制度了。

接下來,如果立法院順利通過預算,今年開始,育兒津貼將會再增加。新增3,000班公共化幼兒園的目標,進度也比預期還要快。「0到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國家真的在行動當中。

另外,攸關全球氣候治理議題的COP26 ,今年即將召開。我們會積極與各界展開對話,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同時讓減碳的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的新機會,為臺灣的永續發展找出新方向。

今年,我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將滿五年,執政的過程裡,民意支持有起有落,我也在尋求連任的過程中,再次受到選民的檢驗。

每一天我都兢兢業業,全力投入,努力實現我們所承諾過的目標。而最重要的是,國家的方向正確,臺灣正在進步當中。

這段時間,有關於進一步開放符合國際標準的牛肉和豬肉進口的決定,所引起的議論和紛擾,也讓我充分體會,為什麼過去的政府做出了開放的承諾,卻無法落實。

臺灣是依賴貿易生存的國家,這個歷經三任政府的難題,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

因此,我要用最謙卑的心情,請所有國人同胞體諒,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我們再三斟酌後的決定。

當然,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貿易問題。就像我去年不斷的強調,世界的局勢正在變化,身為總統,必須更加謹慎,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為臺灣布一個永續生存的局。

我們必須把眼光放遠,行動上步步為營。因為未來國家的發展,還有更多的挑戰,需要克服。

從全球戰略的角度來看,臺灣的地位越發重要。兩岸關係的穩定,現在已經不只是臺海兩岸關注的議題,更是攸關印太區域穩定的議題,而且已經是全球焦點。

尤其,過去的一年,對岸的軍機、軍艦在臺灣周遭頻繁的活動,不僅衝擊兩岸關係,更是對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現狀,造成威脅。

我要再次重申,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

等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時,我們也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處理兩岸事務,我一貫的原則,就是共同討論、找出方法、務實解決問題。

2020結束了,但是新一年的到來,不會只是日曆翻過一頁。疫情不知何時才能收尾,連何時可以出國旅行,我們都還沒有答案。去年的不確定,延續到今年新的一年。

但是我想鼓勵大家,在人類的歷史上,2020並不是最艱困的一年。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1940年代的二次大戰,當時人們所面對的,都是艱難無比的挑戰。

但人們總是如此的強韌,就像我們的上一代,可以從戰後的百廢待舉中,創造出經濟奇蹟、民主奇蹟的故事。這些經驗都告訴我們,只要有光、有水,有縫隙的地方,就可以長出希望的玫瑰。

I also want to say a few words for our international audience.

Taiwan has been proud to have worked alongsid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confront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COVID-19. We have shown again and again that “Taiwan can help.”

As a force for good in the world, we will continue to be an indispensable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oth now and into the future.

We are also deeply grateful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continued support for Taiwan. Your willingness to stand together with us as we are faced with difficult regional and global challenges, is significant for the 23 million freedom-loving people of Taiwan. Our democracy is stronger because of your support.

Thank you. We hope everyone around the world is able to enjoy a restful and safe new year.

(我也要向全球的觀眾說幾句話。

臺灣很自豪能和國際社會一同並肩對抗疫情帶來的種種挑戰,我們一再展現「臺灣可以幫忙」!

我們是國際間一股良善的力量,不管現在還是未來,一直都會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

我們也非常感謝國際社會對臺灣持續不斷的支持。當臺灣面臨艱鉅的區域及全球挑戰時,你們願意和我們站在一起,這對2,300萬愛好自由的臺灣人民來說,意義重大。有了你們的支持,我們的民主更加強大。

謝謝你們。祝福全世界所有人都有一個寧靜平安的新年。)

我所敬愛的臺灣人民,再辛苦的難關,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就能走過。回顧2020,我很榮幸能夠跟大家,一起度過重重挑戰。「2021,臺灣有你」,新的一年,我們彼此祝福,繼續攜手前進,謝謝各位。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6日
總統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五大因應策略 強調政府會與民間合作 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廣出路
針對近日美國政府以「對等關稅」為名對臺灣加徵32%關稅所造成的影響,賴清德總統今(6)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政府會採取五項因應策略,包括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開啟產業傾聴之旅。並強調,面對當前挑戰,政府會與民間攜手合作,也期盼朝野支持行政院的對策,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好。 美國政府近日以「對等」為名,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臺灣也名列其中,加徵32%,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各國已經紛紛回應,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臺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舉步必然維艱,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轉危為安。 這段期間,感謝社會各界提供寶貴的意見,政府極為重視,將列為決策的參考。 然而,如果冷靜、仔細分析臺灣對美國的貿易,我們會發現,去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114億美元,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4%,其他75%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銷往美國的產品,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占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策略適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 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有五點作法: 1、臺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2、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3、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臺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臺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 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 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策略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此時此刻,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 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既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臺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策略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 「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臺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臺灣,臺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臺灣,加碼投資臺灣。另外,也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臺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臺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產業不分類別,不管大小,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詳細內容
114年03月13日
總統主持國安高層會議會後記者會 提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十七項因應策略 籲請國人團結抵抗分化
賴清德總統今(13)日午間召開國家安全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分別針對臺灣當前所面對的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包括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以及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之威脅,提出十七項因應策略。 總統強調,面對日益嚴峻的威脅,政府不會停止努力,全力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害,也期盼全體國民團結抵抗分化。他期許國人一起:提高媒體識讀能力;參與、組織公民教育活動;即時揭露各種協力統戰的行為;以及拒絕參加所有犧牲國家利益的活動。只要每個國民都在國家的繁榮和安全目標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齊心合作,沒有甚麼可以擊倒我們。 總統致詞內容為: 最近,在許多場合,不少國人向我表達同樣的憂慮。他們看到,有現役、退役軍人被中國收買,出賣情報,甚至組建武裝力量,計畫傷害自己的國家和國人;有藝文工作者,為了個人事業上的利益,不惜配合北京的指令,說自己的國家不是國家。他們也看到,中國官媒用來挑弄臺灣內部對立的訊息,總是很快的被特定管道傳播。有人甚至以協助中國官媒錄製統戰節目為業,散播民主無用、疑美疑軍,操弄分化和對立。很多人憂心,我們的國家,還有得來不易的自由和民主,共同打造的繁榮進步,將因為這些統戰操弄,一點一滴的流失。 誠如知名戰略學者葛宣尼克(Kerry K. Gershaneck)對中國統戰作為的分析,他說:「中國是透過顛覆、滲透、收購媒體、發動媒體戰、心理戰、法律戰來分裂和征服我們。」,他們的企圖是,在我們的社會中,種下不和的種子,讓我們忙於內部矛盾,而忽略來自外部的真正威脅。 數十年來,中國併吞臺灣、消滅中華民國的野心,沒有一天改變過,不僅持續文攻武嚇,對臺灣社會的統戰滲透也愈來愈嚴重。從2005年,中國頒布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把武力併吞臺灣視為國家任務,到去年6月,更發布所謂的「懲獨22條」,將所有不接受「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所有人,都視為「懲戒」對象,作為傷害臺灣人民的藉口。最近更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在在顯示出中國對臺灣主權日益迫切的威脅。 過去這段期間,中國更利用民主臺灣的自由與多元開放,吸收黑道、媒體、名嘴、政黨乃至於現、退役軍警,在我們的內部進行分化、破壞、顛覆等活動。 根據國安局報告,去(2024)年因共諜案起訴人數共64人,是2021年的三倍之多;其中統促黨、復康聯盟黨、臺灣軍政府等為中國發展叛國組織,佈建武裝力量的案例,在民主自由社會令人匪夷所思,但卻真真實實存在當前臺灣社會。 中國更處心積慮對國軍進行滲透及間諜活動,去年涉及共諜案遭起訴的現役及退役軍人分別為28人(43%)及15人(23%),合計占共諜案比例高達66%。 我們更警覺到,中國近來藉由廣泛核發中國護照、利誘我國人申辦中國「居住證」、「定居證」、「身分證」等,企圖讓臺灣人混淆自己的國家認同。 中國也將兩岸交流視為對臺統戰的管道,在臺灣內部區隔敵我,分化臺灣內部,削弱敵我意識,並意圖架空政府公權力,塑造中國已經在臺灣「治理」的假象,藉此擴大對臺灣內部的影響力。 我們也注意到,中國持續擴大對臺灣的融合發展策略,採取各種手段,要求、脅迫臺商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利誘臺灣青年赴中國發展,且不擇手段覬覦臺灣人才、竊取關鍵技術,影響臺灣的經濟安全,也大幅升高臺灣青年赴中國的風險。 這樣的中國,已是我國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我們沒有選擇,必須採取更積極的作為,這也是我今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的目的。是我們該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強化我們的民主韌性與國家安全,保護我們珍視的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的時候了! 以下,我將針對臺灣當前所面對的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以及十七項的因應策略,向大家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在因應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方面 有主權,才有國家;有臺灣,才有中華民國。正如我在去年520就職演說及雙十國慶談話所指出,自1996年臺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宣示就職以來,已經向國際社會傳達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臺灣社會最大共識,就是捍衛民主、維護主權,以及守護我們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堅決反對臺灣被中國所併吞。 策略一,請國安會、國防部及行政團隊要全力推動「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展現全國上下一致反對中國併吞臺灣的全民共識與堅定決心。 策略二,請國安會、外交部擬定行動計畫,透過與友盟國家的合作,向全世界宣達我們反對中國併吞臺灣的國家意志與社會共識,反制中國意圖在國際社會消滅臺灣、矮化臺灣主權的野心作為。 第二,在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與檢調司法機關共同協力,處理現役軍人涉犯叛亂、利敵、洩密、廢弛職務、抗命等軍事犯罪之刑事案件。未來現役軍人觸犯陸海空軍刑法之軍事犯罪案件,將交由軍事法院審判。 策略二, 進行相關配套改革,包括訂定「軍法官人事條例」及軍事法院、軍事檢察署組織法等,將在完成全部規劃及討論定案後,由國防部向社會作完整說明及溝通,讓軍事審判制度的恢復,能被社會信任及充分支持。 策略三,為有效遏制現役及退役軍人各種嚴重打擊國軍士氣的爭議言行,國防部須研擬在陸海空軍刑法增訂「對敵人效忠表示」之處罰,並修正對於領取退除給與人員之相關規範,以有效維護軍隊的紀律。 第三,在因應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 請內政部、陸委會等相關機關就國人同胞申請中國涉及身分認定的各種證件,包括:護照、身分證、定居證、居住證等,持續進行必要的清查及管理,尤其是對國家有忠誠義務的軍公教人員,以嚴防並遏制中國藉「融合發展」為名,進一步採取試圖扭曲我國人對國家認同的統戰操作。 策略二,對中國人士及港澳人士歸化及融入臺灣社會,在兼顧臺灣社會發展及個人權益下,須有更多國安考量: 原籍中國人士申請來臺定居,應確實依照我國法律放棄中國戶籍與護照,不能兼具雙重身分。 有關香港及澳門人士申請來臺定居、居留等相關制度,將增列長期居留規定,以符合實際需要。 第四,在因應中國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鑑於赴中國旅行的風險愈來愈高, 113年元旦迄今,陸委會接獲通報之國人赴中失聯、遭留置、盤查或關押者合計71人;未通報之數字可能數倍於此,其中有3名年長的一貫道親從去年12月被拘捕,迄今未獲釋,相關機關要提高國人赴中國旅遊風險意識,持續加強公眾溝通,並落實各種登錄制度,以減少赴中國旅行的可能意外及風險。 策略二,應落實中央及地方各級公職人員赴中國交流的揭露制度,從行政官員到民意代表,從立法委員到村里長,皆應將交流資訊公開化、透明化,以向國民負責。內政部也應建立宗教團體等公益組織赴中國交流之揭露制度,以防杜中國的干預與統戰。 策略三,對中國人士來臺交流進行風險管理: 中國人士來臺之審查及許可,應以進行正常兩岸交流,以及對等尊嚴的官方互動為範圍,並應將兩岸情勢變化等相關因素納入考量。 應嚴格限制具有統戰背景的中國人士來臺,以及禁止中國人士來臺進行具統戰性質之活動。 策略四,兩岸交流要避免受中國政治干預及衍生國安風險。包括宗教、文化、學術、教育等交流案件之審查及管理,應本於「去政治化」、「去風險化」之原則,讓民間交流盡量單純化,符合推動健康有序交流的初衷。 策略五,為遏制中國藉文化統戰削弱臺灣主體性,行政院應研擬提升本土文化產業競爭力方案,加強輔導及獎勵國內影視及文創產業深化民主文化創作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並鼓勵對臺灣本土歷史文化的研究。 策略六,強化影藝從業人員在中國發展的輔導與管理。主管機關應提供影藝人員在中國發展之言行應注意事項,並明確涉及危害國家尊嚴相關言行之查處範圍,以避免中國施壓我影藝人員表態或作出危害國家尊嚴之言行。 策略七,相關主管機關應採取積極有效作為,防止中國透過網路、應用程式、AI等工具,對臺灣進行認知作戰及危害資安。 策略八,為落實以上各項措施,請各主管機關應全面檢視現行相關行政命令、措施、解釋令等,完備相關執法規定;若仍有不足,應強化國安法制進一步提出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兩岸關係條例、港澳條例、資通安全管理法等之修正案,並加強社會溝通,盡速落實。 第五,因應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之威脅方面 策略一,請國安會會同行政部門,基於「臺灣優先」及「立足臺灣、佈局全球」之經貿戰略,就臺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進行策略性的結構調整;並本於「強本固臺、風險管理」原則,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以強化經濟安全,有力應對中國對臺經貿統戰及經濟脅迫。 策略二,請教育部會同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機關,全面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的識讀教育,以及對兩岸交流應有的認知,同時也要廣泛宣導國內青年就業創業的各種機制,提供充分資訊及協助,讓青年學子對國家願景更有信心,更積極投入建設及發展臺灣的行列。 各位國人同胞,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八十週年,歷史告訴我們,任何威權的侵略併吞,終將以失敗告終,而守護自由,戰勝極權侵略的不二之道,就是團結。 面對日益嚴峻的威脅,政府不會停止努力,全力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害,確保兩千三百萬人民的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永續如常。但只憑政府的力量尚有不足,我們更需要全體國民的共同警覺和行動。 每一位國民都是守護民主自由的第一線,我們可以一起這樣做:第一、提高媒體識讀能力,不傳播、不轉發中國官宣的統戰資訊;第二、參與、組織公民教育活動,增強對統戰的認識,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第三、即時揭露各種協力統戰的行為,讓所有惡意企圖寸步難行;第四、拒絕參加所有犧牲國家利益的活動。 每個人的警覺與行動,就是對抗統戰滲透最堅強的防線。只有團結,才能抵抗分化,只要每個國民都在國家的繁榮和安全的目標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齊心合作,沒有什麼可以擊倒我們。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詳細內容
114年03月06日
台積電對美擴大投資 總統:台積電將為下一個世代人工智慧及其他前瞻應用貢獻心力 成就臺灣更大的實力
賴清德總統今(6)日下午偕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召開記者會,就台積電日前在美國白宮宣布,將在美國繼續擴大投資發表談話。總統指出,台積電將透過此增資案,為下一個世代人工智慧及其他前瞻應用貢獻心力,讓未來人類的科技生活可以獲得實現,這是台積電的時刻,也是臺灣的時刻,更是臺美關係歷史性的時刻。 總統表示,半導體產業在臺灣的發展,是產官學研共同努力的結果,及臺灣社會、人民的大力支持,共同造就護國神山。台積電透過每次布局,都更壯大、更有競爭力,同時提供臺灣企業進行國際合作,成就臺灣更大的實力,也重新建構新的產業布局,發揮「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的目標,讓國家的實力能更進一步發展、壯大。 總統致詞內容: 四年前,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投資,就已經創下外國對美國直接綠地(greenfield)投資的最大案。因此兩天前,魏哲家董事長跟美國川普總統共同宣布,台積電將繼續擴大投資,引起全球矚目。 來自臺灣的台積電魏哲家董事長,在美國白宮、在全世界面前宣布,台積電將透過這項增資案,來為下一個世代人工智慧以及其他前瞻應用貢獻心力,也因為台積電的積極投入,未來人類的科技生活將可以獲得實現,這是台積電的時刻,也是臺灣的時刻,更是臺美關係歷史性的時刻。 我在收看魏哲家董事長跟川普總統的記者會時,一方面不自覺地想起1921年蔣渭水先生的兩句話:「樂為世界人」、「臺灣名譽馨」,這兩句話充分傳達了百年前這個世代,希望走進世界,得到世界肯定的夢想。 百年後的今天,臺灣雖然站在威權的第一線,但勇敢堅強、臺灣人民團結合作。今天的臺灣,已經是國際社會人人稱羨的民主國家。而在全世界集結所有最尖端的科技,要迎向下一個階段的繁榮昌盛的舞台上面,我們看到了,來自臺灣的台積電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令人感動。也讓臺灣成為世界的臺灣,一圓百年前世代的夢想,無怪乎許許多多人看了記者會之後,都表達這是臺灣的驕傲。這當然是台積電的成就,也是臺灣共同的驕傲。 半導體產業在臺灣的發展,50年來是經由產官學研共同努力的結果,我要感謝台積電張忠謀創辦人、劉德音前董事長,以及現任魏哲家董事長的傑出領導,還有公司同仁的努力打拚,也要感謝歷任總統的鼎力協助,還有臺灣社會、臺灣人民的大力支持,我們共同造就了護國群山。然而我們也看到,每一次台積電的布局,台積電都更因而壯大,更有競爭力,同時也提供了臺灣的企業進行國際合作,也成就了臺灣更大的實力。 如果我們從台積電的全球布局來看,又或者是從臺灣產業發展的歷程來看,我們都不難發現,臺灣的產業是從「西進」、接續的「南向」、進一步的北邊合作「北合」,幾十年來所累積的實力,已經足夠讓臺灣自信地跨越太平洋,「東拓」到美洲大陸,重新建構一個新的產業布局的時候,一起發揮「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讓我們國家的實力,能夠更進一步地發展、壯大。 最後,我要感謝台積電魏哲家董事長,在這段時間,跟政府保持密切聯繫,也說明了台積電赴美的投資計劃。今天更是風塵僕僕,從美國回來之後便來到總統府,來開這場記者會,向國人說明整個過程,並且回答國人關心的幾個問題。 現在,我們就把麥克風交給台積電另外一位傳奇,同時也是這個會場最重要的人,台積電魏哲家董事長,我們用掌聲歡迎。 隨後,魏哲家董事長針對台積電承諾將在美國繼續投資1千億美元進行說明。他說,台積電除了臺灣以外,到每一個地方蓋生產線都是為了回應客戶的需求,無論到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都是如此。如今對美擴大投資,正是因為美國客戶需求量非常大,在此重大投資計畫決定前,他們做過非常多的分析,發現台積電原本的擴展計畫在美國並不足夠,雖然也有其他考量,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回應客戶需求。 魏董事長提到,當地政府的幫忙不可或缺。例如台積電在臺灣的成就,雖然同仁的努力很重要,但若沒有政府、法令規章和社會大眾的支持,他們也無法成功。台積電始終秉持一個信念,對股東負責、對自己的同仁負責,也要對社會的承諾負責,這是張忠謀創辦人37年來的教誨,「誠信正直」,這些事情他們一直謹記於心,從來沒有改變過。 魏董事長表示,台積電擴大對美國投資,除了因為客戶的需求外,當然還有其他考量,譬如成本、當地人才、水電等,台積電盡量與當地政府、甚至當地大學合作,培育更多人才,在臺灣也是同樣做法。他也感謝臺灣政府在每個地方都幫忙台積電,讓他們在水電、土地、人才上沒有後顧之憂。 魏董事長進一步說明,他在美國宣布多投資1千億美金可以多蓋三個廠、兩個高階封裝、一個研發中心。台積電在全世界其他各地的生產線,與對手的生產線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生產線開始生產一個技術以後,就自己努力繼續研發、前進,每年都在進步。 魏董事長指出,從兩奈米做到1.6、1.4、1.2奈米,以及計畫中的1.0奈米,這是真正的研發人員在做的工作,目前台積電研發中心約有1萬人,是台積電往前進的中心,不是美國生產線1千人的研發中心。不過,台積電希望善用美國當地人才,從開始生產,就能跟臺灣一樣自己往前進,不必再依靠臺灣的研發來支持,這也是台積電每一個生產線具有的特性。 魏董事長談到,台積電在美投資的1千億美元,包括三個新的生產線、兩座先進封裝廠,還有一個研發中心。然而,在臺灣,今年我們就要蓋11個生產線,美國的1千億美元並不會影響臺灣11個生產線的前進。事實上,台積電會繼續蓋生產線,他昨日也請總統幫忙,希望能協助尋找土地,讓台積電可以多蓋生產線,感謝總統允諾協助,在往後幾年,我們還會有10多個生產線要繼續投資,但預計還是不夠。他也再次強調,「不會影響對臺灣的投資」。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詳細內容
114年02月14日
總統主持國安高層會議會後記者會 宣布臺美關係、半導體產業發展及兩岸關係三大面向國家策略方案
賴清德總統今(14)日上午召開國家安全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宣布新的一年,政府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 以上的目標,並持續推動國防改革、國安法制改革,以及「立足臺灣,布局全球」的經貿戰略等三大工作;並在臺美關係、半導體產業發展及兩岸關係三大面向,提出明確的國家策略方案。 總統指出,他已責成國安和行政團隊,在穩健的戰略目標下,確實依據所提出的各項政策以及工作方向,儘速展開行動,拿出成果,同時更要隨時緊盯國際情勢的變化,掌握機先,具體回應國民的關注與期待。並盼國人堅定信念,攜手同心,在亂局中站穩腳步,在變局中尋求制勝之道,他相信臺灣定能克服種種困難,再次通過時代考驗。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我要針對發生在臺中新光三越百貨的不幸事件造成多人傷亡,表達哀悼之意,同時,我已經請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相關部會,協助臺中市政府積極來解決各項問題,我也希望後續問題都能夠順利解決。 稍早,我召開了國家安全高層會議,以下我將就今天會議的討論,向全體國人進行報告: 2025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充滿希望的一年! 當前的全球情勢,民主世界正面臨來自威權集團合流的共同威脅,中國過剩產能的傾銷、不公平競爭對全球經濟秩序造成破壞;新的一年開始,美國新政府組成之後,為了因應內外挑戰,採取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戰略與政策作為,包括我國在內,全球每一個國家正同時面臨新一階段的變動與挑戰。 面對變局,如何確保國家安全、確保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上的不可或缺,以及確保國家在挑戰中持續進步發展,都是國家今年最重要的課題,也是今天我們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的原因。 今天的會議,我和國安團隊以及卓榮泰院長率領的行政團隊,綜合了當前國內外整體情勢,以及團隊預為研擬的因應策略,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我們歸納了以下幾點,將作為新一階段推動國家安全與發展的整體策略: 首先,在總體國家安全方面,為了確保國民的自由民主人權,以及國家的進步發展,面對來自威權集團的各種威脅,臺灣都必須堅定地守護國家主權、強化自我防衛決心,鞏固國防;增強經濟韌性,維護經濟自主性,並且堅定地與民主國家站在一起,深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就如同我過去曾經說過,「極權主義愈集結,民主國家就應該更團結!」。 為此,新的一年,我們將優先推動以下三大工作: 第一,為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並落實全社會防衛韌性,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 以上的目標。 第二,為防制中國統戰、滲透及認知作戰對國安的危害,將持續推動國安法制改革,擴大國家安全網建置,以增強社會抵抗力,並促進內部團結。 第三,為掌握全球供應鏈重組及經濟秩序重建的機會,將持續推動「立足臺灣,布局全球」的經貿戰略,強化高科技保護,和友盟國家合力打造全球民主供應鏈。 接下來,在大家所共同關注的臺美關係、半導體產業發展,以及兩岸關係三大面向,我要提出明確的國家策略方案: 第一,臺美關係。 在臺美關係上,臺灣和美國擁有共同的理念與價值,更是民主自由陣營的堅定夥伴。我們非常感謝川普政府在上任以來對臺灣的持續支持,特別是在美日領袖聯合聲明重申,「維持臺海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並且高度關注中國對區域安全所帶來的威脅。 事實上,臺灣的民進黨政府,就是川普總統自第一個任期起就合作無間,並延續至今的國際夥伴之一。多項關鍵的先進武器、攸關臺海區域安全穩定的自由航行,以及許多國際外交上的協助突破,都在這段時間落實。 站在第一島鏈及民主世界對抗威權的前線,臺灣願意,也將持續和美國在各層面的合作,共同追求區域的安定繁榮,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未來幾年,或許在政策上各有變動不同,但臺灣和華府之間的互信和緊密合作,將會穩定而持續,國人可以放心。 根據「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過去八年美國宣布對臺軍售總計有48項,金額達到262.65億美元,在川普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就有22項,金額達到187.63億美元,對我國防衛能力有重大的幫助。 臺灣將會在過去八年和美國兩任政府緊密合作的基礎上,持續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加速強化國防,繼續提升臺美安全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各項制度化的合作。 雙方的經濟合作上,臺灣一直是美國最可靠的貿易夥伴,也是美商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過去幾年,臺灣對美國的直接及間接投資更是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就超過1千億美元,創造近40萬個工作機會,2023及2024年臺灣對美國的投資,皆占臺灣整體對外投資比重4成以上,遠超過臺灣對中國的投資,其實2023及2024年臺灣對中國的投資占比分別降至11%以及8%,美國已經是臺灣最大的投資對象。 政府正在啟動相關的規畫,依據國家發展與建立安全供應體系的需要,由行政院全面盤點臺美貿易合作的機會,未來將透過雙方緊密合作,擴大對美國的投資與採購,促進雙邊貿易平衡。政府也將強化臺灣企業增加對美投資的輔導與鼓勵,推進臺灣產業的全球布局與壯大。 同時,我們也將強化臺美在AI、先進半導體等技術開發,還有製造方面的合作,並共同維護半導體市場的秩序,從而形塑臺美策略性經濟合作夥伴關係的新時代。 第二,半導體產業發展。 在半導體產業方面,我要強調,臺灣作為全球最具實力的半導體大國,我們有能力,也有意願來應對新的情勢。 面對川普總統對於我國半導體產業的關切,政府會審慎應對,強化臺美溝通,增進彼此更多的理解。 除了注意協助業者因應情勢的挑戰,我們更將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我們願意和美國等民主夥伴共同致力於打造更具韌性、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並運用尖端半導體的優勢,建立AI晶片產業鏈全球聯盟,以及高階晶片關聯產業民主供應鏈,以國際合作共創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全新局面。 面對川普政府各項新政,我們將持續秉持互惠雙贏的精神,與美國政府保持緊密溝通與協商,讓美方的新政府團隊更完整瞭解,臺灣是美國重建製造業以及鞏固高科技領導地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夥伴,臺美合作將創造共同的雙贏。 第三,兩岸關係。 在區域及兩岸情勢上,臺美關係、美中關係,以及臺美中三方的互動,是全球矚目的焦點。作為國際民主社會以及區域負責任的成員,我們希望臺美關係的發展持續提升,也可以和美中關係形成良性循環,而非此消彼長的零和賽局。 面對中國,臺灣永遠是負責任的一方,我們不卑不亢,堅韌沉穩,在兩岸關係上堅持一貫的立場: 我們捍衛國家主權以及守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決心不變。 我們維護臺海和平穩定,願意和中國共同追求兩岸和平共榮的努力不變。 我們秉持對等尊嚴,推動兩岸健康有序交流,以對話取代對抗、共同增進兩岸人民福祉的承諾不變。 以上向國人所報告的事項,我已經責成國安和行政團隊,在穩健的戰略目標下,確實依據上述所提出的各項政策以及工作方向,儘速展開行動,拿出成果,同時更要隨時緊盯國際情勢的變化,掌握機先,具體回應國民的關注與期待。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幾年臺灣歷經了全球疫情,也面對美中貿易戰以及俄烏戰事帶來的全球政經挑戰,然而臺灣之所以屹立不搖,並且經濟持續發展,國力持續擴大,在國際的能見度與支持更是前所未有,這是因為臺灣的命運,從來不是取決於外在環境,而是臺灣人不服輸的決心和團結,獨特的全球局勢,正為獨一無二的臺灣人創造了新的戰略機會,帶來新的希望。 臺灣基礎穩固,實力堅強。只要大家堅定信念,願意攜手同心,在亂局中站穩腳步,在變局中尋求制勝之道,臺灣必定能夠再次通過時代考驗,我相信沒有什麼困難是臺灣沒有辦法克服的。謝謝大家。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詳細內容
114年02月10日
總統與五院國政會商 期盼朝野和諧、社會團結 國和萬事興 持續壯大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下午在總統府與五院進行國政會商,在開場致詞時表示,他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賦予的權責,召集五院會商國政,建立溝通平台,明確憲政分際,團結國家,化解紛爭,共同找尋解決問題的道路。同時表示,國內各政黨要一心為國,五院更必須相互尊重憲法賦予各院的職權。唯有憲政機關充分發揮功能,一致對外,我們才能克服國內外的種種挑戰,為臺灣開啟下一個黃金時代。 總統感謝各位院長、副院長,以行動展現團結,也以行動支持國政的順利推動,更為憲政體制寫下了歷史的新頁。並強調,民主國家,政黨之間是「競合」而不是「零和」。無論我們是什麼立場,都要以人民為主、以民主為本、以臺灣為根;要努力達成和解、促成合作,讓國家和、萬事興,持續壯大臺灣,也為區域及全球帶來和平繁榮。 總統致詞內容為: 後天就是元宵節,在過年前的小年夜談話,我引用了俗語「家和萬事興」,希望每一個家庭平安團圓幸福。國家也是一樣,我們期盼朝野和諧、社會團結,國和萬事興。 在年節這段時間,我請潘孟安秘書長聯繫安排,希望讓憲政機關一同進行國政會商。今天很高興,在闔家團圓的元宵節前夕,能夠跟五院的代表,在總統府共聚一堂、共商國事。 我要感謝各位院長、副院長,以行動展現團結,也以行動支持國政的順利推動,更為憲政體制寫下了歷史的新頁。 當前,全球無論是地緣政治的衝擊、產業鏈的重組或是人工智慧等嶄新科技的快速發展,都為國際情勢帶來嚴峻的挑戰,世界各國莫不嚴陣以待。尤其,臺灣更面對中國文攻武嚇、統戰滲透的威脅。 在這些挑戰之下,臺灣必須團結一致,團結才有力量強化國防,發展經濟,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並且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緊密地站在一起,也才能夠因應變局。 全球政經格局轉變的關鍵時刻,不僅僅國人同胞期盼,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國際社會也都期待,臺灣能夠發揮力量,一起守護區域和平、促進世界繁榮。 為了回應國人與國際社會的期待,我們都有責任,共同為臺灣的未來,開創一條清晰而堅實的道路,落實民主、和平、繁榮的國家願景。 因此,今天我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賦予的權責,召集五院在總統府會商國政,建立溝通的平台,明確憲政分際,團結國家,化解紛爭,共同找尋解決問題的道路。 五院就像五根手指,各有其功能,五指併攏才有力量!靠得越緊,力量越大!而「臺灣尚勇」的精神就是,台澎金馬的全體國人要團結,國內各政黨要一心為國,五院更必須相互尊重憲法賦予各院的職權。 唯有憲政機關充分發揮功能,一致對外,我們才能克服國內外的種種挑戰,為臺灣開啟下一個黃金時代。 民主國家,政黨之間是「競合」而不是「零和」。無論我們是什麼立場,都要以人民為主、以民主為本、以臺灣為根;我們要努力達成和解、促成合作,讓國家和、萬事興,持續壯大臺灣,也為區域及全球帶來和平繁榮。 透過今天的國政會商,我希望,向全國乃至國際社會,傳遞一個明確訊息:那就是無論外部風雨、內部紛爭,我們都會堅定不移地推動國家大步向前。讓我們一起努力,謝謝大家。 今天參與會商的首長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立法院長韓國瑜、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考試院長周弘憲、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考試院副院長許舒翔、監察院秘書長李俊俋、司法院副秘書長王梅英。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潘孟安及副秘書長張惇涵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6日
總統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五大因應策略 強調政府會與民間合作 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廣出路
針對近日美國政府以「對等關稅」為名對臺灣加徵32%關稅所造成的影響,賴清德總統今(6)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政府會採取五項因應策略,包括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開啟產業傾聴之旅。並強調,面對當前挑戰,政府會與民間攜手合作,也期盼朝野支持行政院的對策,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好。 美國政府近日以「對等」為名,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臺灣也名列其中,加徵32%,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各國已經紛紛回應,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臺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舉步必然維艱,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轉危為安。 這段期間,感謝社會各界提供寶貴的意見,政府極為重視,將列為決策的參考。 然而,如果冷靜、仔細分析臺灣對美國的貿易,我們會發現,去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114億美元,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4%,其他75%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銷往美國的產品,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占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策略適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 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有五點作法: 1、臺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2、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3、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臺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臺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 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 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策略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此時此刻,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 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既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臺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策略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 「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臺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臺灣,臺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臺灣,加碼投資臺灣。另外,也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臺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臺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產業不分類別,不管大小,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