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9年05月14日
卸任前與媒體茶敘 副總統:每一位國人都是抗疫英雄 臺灣可以幫助亞洲、全世界做好防疫工作 讓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再次發揚光大
副總統與府線媒體茶敘

陳建仁副總統今(14)日下午在總統府與媒體茶敘,分享這4年來擔任副總統的想法與心情,也感謝國人在他即將卸任時,送他一個最好的禮物,就是武漢肺炎防疫的成功,讓他再次看到臺灣充滿了無限美好與希望,可以幫助亞洲、全世界做好防疫工作,更是讓自由、民主、法治、人權再次發揚光大的一個美好地方。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在過去4年的人生旅程,對他來說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充滿了崎嶇、艱難和挑戰,但是天主一直與他同在,在最困苦的時候,祂甚至扶著我、揹著我、捧著我,走過死蔭的幽谷。在2015年10月,總統邀請他做競選搭檔時,他並沒有一口答應,而是請總統給他時間,讓他跟家人還有長輩來討論;他的太太還有女兒為他祈禱,並且轉告天主的旨意,就是要做「世上的光、地上的鹽」。他應該像一支蠟燭一樣,來燃燒自己,照亮臺灣;又像一把鹽巴,融化自己,使臺灣人的生命更有品味。

副總統提到,天主教洪山川總主教曾經告訴他教宗方濟各的名言:「真正的權力就是服務」,好領袖應該像好牧羊人,帶領羊群到青草地、清溪畔,要用木杖來驅走豺狼,保護羊群,就如同他所信仰的主耶穌基督所教導的,「我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所以特別感謝天主在2016年1月,在689萬選民的全力支持之下,他很榮幸做了臺灣2,370萬人民的公僕,從年金改革、婚姻平權、人權保障到疫情管控,天主總是帶領著他,賜給他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寧靜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更重要的也給他智慧去分辨可以改變和不能改變的事。

在年金改革上,副總統表示,歷經了將近20年都未能完成的年金改革,在總統下定決心、國家年改委員會群策群力之下,包括考試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的共同努力,終於完成了軍公教年金改革的工作,可以做到「世世代代領得到,長長久久領到老」;他也曾針對年改畫了一些圖畫,還受到了一些人的讚賞。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在年金改革的過程中,他要特別謝謝當時的林萬億政務委員、周弘憲部長、施能傑人事長、朱澤民主計長、馮世寬部長、嚴德發部長及邱國正主任委員。當時,即使再艱難,我們都能堅持原則,努力以赴;也要謝謝立法院蘇嘉全院長、柯建銘總召的全力以赴,以及朝野立委和大法官會議的支持,讓我國有了給付合理而且永續發展的軍公教年金新制。

副總統談及,他從美國來的友人問他,年金改革在美國都很困難,臺灣能夠這樣做,應該要感謝誰最好呢?他認為,應該要跟所有退休以及在職軍公教人員們表達最深的敬意、謝意與歉意,很抱歉讓他們的年金減少了,也感謝他們能夠支持年金改革的進行,他們為了大我,犧牲小我,真的是相當不容易,更要表達崇高敬意。

副總統也表示,在國家人權諮詢委員會、司法院、立法院、行政院和監察院積極推動之下,我們完成了婚姻平權的工作,以及成立了監察院的「國家人權委員會」。為了要使臺灣人權立國的理想,能再一次向前邁進兩步,第一步就是婚姻平權,第二步就是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對此,首先他要感謝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所有委員,特別是黃默教授、李念祖律師還有黃俊杰教授等資深委員;還要謝謝大法官釋憲案,讓我們的婚姻平權有一個好的開始。行政院草擬了很特別的施行法,立法院也通過了這項施行法,使臺灣能夠成為亞洲第一個保障婚姻平權的國家。

副總統進一步提到,「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成立,要特別謝謝監察院張博雅院長、孫大川副院長以及多位監察委員,同心協力提出這項修正案,而且也經過立法院朝野的同意,希望我國人權諮詢委員會能充分發揮功能,確實落實國際人權公約,讓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國際普世價值,能不斷地在臺灣建立、發揚光大,光照亞洲各國,讓亞洲更多國家也來分享自由、民主、法治跟人權。

副總統指出,最近4個多月來,武漢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總統在1月22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確定防疫與紓困的國家對策。行政院蘇貞昌院長、陳其邁副院長統籌各部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帶領全民團結抗疫,締造佳績而深受國際矚目。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其實臺灣在經歷了2003年SARS疫情的苦難之後,整個衛生防疫體系真的是浴火重生。很多人都問我們,當時怎麼會修改《傳染病防治法》、《行政院衛生署組織法》、《衛生福利部疾管局組織法》。對此,他認為,如果我們沒有從法律制度還有整個體系來改進,將沒有辦法因應未來的挑戰,因此,他要感謝當時的李明亮署長、蘇益仁局長、張鴻仁局長、張上淳教授、郭旭崧局長。

副總統強調,這17年來,衛福部與疾管署同仁不斷向上提升,不斷精進再精進,才有今天;更重要的是,在這10幾年來,全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願意居家隔離、自我健康照顧,更重要的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這也是我們在武漢肺炎防疫上,能夠再創世界上亮麗成績最主要的原因。政府與民間、中央與地方,還有防疫與紓困國家隊的同心協力,這是臺灣防疫成功最重要的關鍵。

副總統也提到,他剛參加競選的時候,希望自己像一支蠟燭,燃燒自己,點亮臺灣;事實上,現在每一位國人都是燃燒自己、點亮臺灣,都是抗疫英雄,使得臺灣閃爍出2,370萬燭光的光輝。而在他即將卸任的此時,感謝國人送他一個最好的禮物,就是武漢肺炎防疫的成功,讓他再次看到臺灣充滿了無限美好與希望,可以照亮亞洲、甚至照亮全世界,幫助亞洲、全世界做好防疫工作,更是讓自由、民主、法治、人權再次發揚光大的一個美好地方。

最後,副總統表示,現在是他回到中央研究院,繼續做研究、發表論文、寫書的時候。「親愛的國人同胞,謝謝你們給我機會,可以為你們服務,這是我一生難忘的4年,我會永遠感恩在心,再一次謝謝大家」。

隨後,副總統也接受媒體提問。詢及副總統放棄禮遇的想法及卸任後回中研院的原因,副總統回應表示,這一輩子,他一直把學術研究當成他的最愛,學術研究的成果一定要能對全人類有最好貢獻。在他一生的研究歲月中,包括所做的B型肝炎、C型肝炎及砷中毒的研究,都對全世界有蠻多貢獻。世界衛生組織(WHO)用臺灣研究的結果,定義了飲水中砷含量的標準,現在全世界都受惠。我們做的B型肝炎研究發現,B型肝炎的病毒量很高,在全世界也變成了臨床指引。

副總統說,在臺灣這塊土地,以臺灣人民健康的問題來做研究,實際上是可以對全世界都很有貢獻,例如此次武漢肺炎的防疫。研究是他的最愛,所以他一定要回到他的最愛;要回到中央研究院進行研究計畫,重新成為特聘研究員。他認為,當我們在臺灣的研究做得越來越好的時候,全世界都會來和我們合作,就如同他以前做的研究一樣,讓我們可以把臺灣的科技再度提升。雖然有一些單位對他提出邀請,但是中央研究院是他的娘家,回娘家總是最開心的事情。

至於目前疫情趨緩,未來在政府防疫上將扮演什麼角色副總統指出,這4個月來,他和陳其邁副院長、陳時中部長、張上淳教授晚上常常聯繫,未來他們仍會繼續保持聯繫,如果需要他在專業上給予任何協助,他當然義不容辭。作為臺灣的流行病學家,任何和防疫有關的工作,不管在哪一個時間、地方,他一定會扮演好提供建議的角色。他也再一次感謝臺灣2,370萬同胞,「感謝你們,有你們真好,有你們才有臺灣亮麗的成績」,臺灣的防疫能夠成功,除了有很好的陳時中部長、陳其邁副院長、張上淳召集人,但是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人都把防疫當作自己的責任。

副總統也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他說,最近他和AIT處長酈英傑餐敘,酈處長提到,臺灣防疫能夠做得這麼好,是因為臺灣所有人民都能夠相信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也願意配合指揮官的要求。因為我們公開透明,得到了民眾的信任,而且民眾都能夠保護自己,也願意去關心別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所有的同胞都很努力,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把疫情控制得更好。

有關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登場,譚德塞幹事長表示無權邀請我國參加,副總統對此表示,WHA希望能達到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全世界的人都應該要享有健康的基本人權,沒有一個人應該從世界衛生組織所要照顧的健康網絡中被當作孤兒。但是很不幸的,因為政治的關係,臺灣2,370萬人民被當作全球衛生的孤兒。世界衛生組織過度看重政治面,而忘掉了專業面及中立性,這是相當令人遺憾的事。他也強調,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以往都做得相當不錯,對人類健康有很大的貢獻,在這一次武漢肺炎防疫上,我們最主要批判它的是動作太慢。臺灣防疫的劍及履及、超前部署、即時反應等措施,值得全世界的國家學習,也希望世界衛生組織能夠以看到全人類健康的角度,讓臺灣有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衛生大會的機會。這不只是臺灣贏、世界衛生組織贏、全人類也都贏了,這是一個三贏最好的策略。

至臺灣今年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機會,副總統指出,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關鍵還是在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幹事長及同仁,能否以尊重專業、尊重中立性,及尊重全世界每一個人的健康人權這個角度來考慮。如果過度考慮到政治上的問題,機會就不會很大,所以我們也一再強調,政治不能夠超越健康的人權。

針對中國用影響力排除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及公衛體系,媒體問及在卸任前,以副總統身分想對中國說的話,副總統回應表示,現在全世界都受到武漢肺炎影響的情況下,要解這樣的問題,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公開、透明。在臺灣,我們能夠把武漢肺炎控制得很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公開、透明。在自由民主國家一切透明的情況下,我們的指揮中心及陳時中部長就能夠得到民眾的信賴,大家就比較容易團結在一起。

副總統說,現在我們還是沒有看到太多有關中國武漢肺炎科學上的詳細數據,而為了要讓全世界能夠團結起來,一起抵抗武漢肺炎,各個國家都應該把現在的作為、數據、努力,以及未來要怎麼做,開誠布公的讓大家知道,讓大家學習,也可以從失敗中改進、做得更好。最近武漢肺炎又在武漢開始,在吉林也出現了一些案例,祝福他們能夠盡早控制好,不要再有第二次疫情大爆發的現象,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有武漢肺炎的病例,就是對臺灣的威脅,因此我們也希望全世界都能控制好疫情。

詢及SARS發生時,臺灣未能參加WHO帶來的挑戰?副總統指出,在SARS時,我們有兩件事情很關鍵。第一個,要拿到SARS的病毒,才能建立分子診斷的技術及做分子診斷的工作,也就是現在講的篩檢工作。我們也需要得到各國的疫情,當時因為不在世界衛生組織裡面,所以本來有跟香港的一所大學講好要拿到病毒,可是後來並沒有,最後的病毒是從美國疾病管制局給我們的。

副總統也說,第二個,我們當時很誠實及準時的報告每一個SARS的病例給世界衛生組織。但是,當要求世界衛生組織給予更詳細的資料時,很不幸的,我們得不到。但在不斷的努力爭取,且透過美國疾病管制局的合作後,我們發現如果能夠全球合作在一起會更好。所以,不斷的跟世界衛生組織要求讓我們能夠參加專家會議。後來,他真的要謝謝當時的幹事長布琅蘭﹙Gro Harlem Brundtland﹚,排除了所有的政治障礙,讓臺灣可以參加SARS的專家會議。所以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就要看是否把人類的健康、專業、中立放在心中,她排除萬難讓臺灣能參加,後來也派了代表來到臺灣,所以他覺得不同的幹事長有不同的表現,當然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及觀點。

詢及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曾於2005年簽署秘密備忘錄,指臺灣參與任何WHO活動須中國同意事,以及美國是否將在WHO裡提案支持臺灣參與WHA?副總統回應表示,有關2005年有沒有一個備忘錄,有人說這是一個秘密協定,都沒有公開的。所以,他現在也沒有辦法去確認,或者是說不存在。但是他再一次強調,我們不希望有任何秘密的協定,任何更公開、更透明的方式,也是取信於全世界所有人最好的方法。至美國對於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當作觀察員,或者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事,一向不遺餘力的在幫助臺灣,真的是很感謝美國在這方面的協助。但是我們也知道,這要看整個世界衛生組織現在的體系中,是不是像他所講的,堅持專業、健康、人權的取向為主。對於美國很努力幫助臺灣,我們是無盡的感謝。

有關中國疫情透明度有待加強,未來臺灣如果逐漸恢復對國外人流的解禁時,有何特別規劃?副總統表示,我們未來要跟國際交通往來時,特別是航空的往來,當然需要跟疫情已經控制很好的國家來進行。對於疫情資料不透明、比較不公開,或者比較值得懷疑的國家。在未來解禁的過程中,我們就應該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比如說要更長的時間沒有確定的個案。例如,本來某些國家是42天沒有確定的個案,我們就覺得可能已經足夠,但是,對於我們認為疫情不太透明的國家,也許需要再觀察更長的時間,看看這個國家是不是已經沒有個案了。像武漢,雖然之前說解禁了,可是後來又出現疫情。所以,我們可以按照資訊的透明度來決定要解禁的時間應該多長,才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做為判斷的依據。

副總統強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ECC)對這些資訊都能夠掌控,而且都有討論。我們也曉得哪些國家的資訊比較可靠、哪些國家的資訊不可靠,從篩檢的人數、確定病例數就能知道資訊的可靠性。到現在為止,各國報導的消息都沒有任何有關中國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的檢測結果,或多少個案曾經被檢測?以及多少人檢測出來是陽性?所以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比較需要小心他們公布資料的正確性。

談及回任中研院的決策過程,副總統表示,在去年3月民進黨初選時,他就已經跟總統報告,階段性任務結束後,將回到學術界。學術研究是他的最愛,中研院也向他提出邀請。經過3個月完成新聘程序,他將回到中研院擔任特聘研究員;他也非常渴望能夠回到中研院去做研究,對全世界、全人類的健康能有所貢獻。

詢及放棄卸任禮遇,不設辦公室的理由?副總統回應表示,他有自己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室,裡面也有相關的秘書、助理,相信未來的工作都一定是跟學術研究有關係的。剛剛歡送影片中總統也提到,未來有一些事情,國家需要他幫忙的時候他一定會出來,也一定要幫忙,他責無旁貸。雖然學術是他的最愛,可是2003年SARS時,他出來當衛生署署長,然後他回到學校。2006年中部科學園區要開始建立起來,他就到國科會擔任主委,所以他人生的主流路程是學術研究,可是常常會有美麗的岔路。在這個美麗的岔路,他每一次走出去後,發現都對臺灣有一些幫助,所以未來他除了會在中央研究院的崗位上,也會繼續對臺灣任何有需要的地方,提供協助。此外,他在中央研究院還是有辦公室,只是那個辦公室不叫作卸任副總統辦公室,而是中央研究院陳建仁特聘研究員的辦公室。

詢及中研院特聘研究員的薪資問題?及卸任後是否基於學術研究的可能性,到中國了解他們處理武漢肺炎情形?副總統回應指出,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的薪資是由院長來決定,不是由他來決定。且因為他是卸任的副總統,雖然沒有領禮遇,但在國安的要求上,他也需要遵守國家的規定。所以,未來如果有任何要出國的計劃,他都一定要向總統府申請,得到總統府的同意才可以。他雖沒有禮遇,但仍受到政府所有關於國安的規定,他一定會好好遵守。

詢及推動婚姻平權立法,是否與副總統身為天主教徒的信仰衝突?及用何信念說服反對者?副總統表示,確實當時在教會裡,包括天主教會及基督教會,對於我們主張的婚姻平權這件事是有不同的意見,也有滿多的責難及攻擊,甚至於謾罵都會出現。他太太的電子郵件裡,常常收到這樣的信息,但是他有一個堅信,就是所有人都有追求幸福的基本權利,而婚姻平權就是應該這樣做的。教會有教會的觀點,可是站在人權保障的觀點上,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副總統也說,根據國際人權公約來看,婚姻平權確實是大家追求的理想,雖然在亞洲地區還沒有到達這個目標,但是我們很高興在大法官會議後,行政院、立法院就通過了婚姻平權辦法,在這過程中,折衝樽俎是相當多,但其實會發現大家還是有理性討論的空間。所以,他還是要感謝所有的人,包括贊成者和反對者,在最後的折衝過程中,讓這個法律能夠通過。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通過以後,他在總統府接待了很多國外來的人權團體,他們都一直說臺灣真的是樹立了典範,同時,也給了他一個很大的壓力說,臺灣應該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這就變成了他第二個希望能夠把臺灣的人權再往前邁進一步的努力。真的感謝上天及所有人的幫忙,我們成立了監察院的「國家人權委員會」。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也希望在新的「國家人權委員會」中,我們再接再厲,使臺灣的人權能在亞洲、甚至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好。

至於我邦交國教廷與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對於具備聖騎士身分的副總統而言,卸任後會否繼續在宗教界維持我與教廷的關係?副總統表示,在他任內的這段期間,有三次機會能至教廷,參與德勒莎修女(Mother Teresa)等人的封聖大典。我們見到了教宗,與教宗有很好的溝通,除此之外,也跟教廷的一些高階官員有過聯繫。他認為,教廷是為了要讓所有在中國的天主教徒能夠得到比較好的信仰自由保障,因此會有相關的互動,這點我們相當了解。好比聖經裡所說的:你有100隻羊,如果你掉了1隻,你還是會放下99隻,把那隻羊給找回來。所以,在牧靈的工作上,教廷一定要去照顧2千多萬在中國的天主教徒,我們也表示能夠體會。教廷跟中國的互動,實際上,他們就像是好的牧羊人一樣,不會放棄任何一隻羊。

針對副總統任內的施政過程中,有無任何遺憾或是做得不夠完美的地方?副總統認為,一個人為了堅持自己理想去做事時,因為這個社會是很多樣、多元的,我們不可能得到每一個人的讚賞。有褒、有貶,本來就是政治工作會面臨到的問題。不管年金改革、婚姻平權,或是疫情管控等議題,大部分人民都給我們很高的支持。我們不會因為少數人的批評,而灰心喪志。對的批評,我們會改進;不合理的批評,我們就一笑置之,並且繼續堅持理想進行,這是很重要的。

談及對下一任副總統賴清德的建議,副總統認為,賴副總統會是一個比他還要好的副總統,也會做得比他還好。賴副總統也曾跟他聊過關於做副總統的工作,他告訴賴副總統,副總統是備位元首,很重要的就是看總統指派的工作是什麼,然後全力以赴就對了。他也告訴賴副總統,總統是一個知人善任的一個好總統。

副總統接著提到,賴副總統不管在能力上,或是政治經驗上都比他還要豐富,相信總統一定會交付給賴副總統很重要的工作、新的使命,創造新局面,使臺灣的政治越來越好,也讓臺灣越來越能在通往自由、民主、人權的法律道路上,走得越踏實。

副總統也說,在他任內的這四年,在總統領導的團隊之下,臺灣一直不斷地在革新、在前進。相信未來4年,賴副總統一定可以輔佐總統,把臺灣帶到更美好、更向上提升的境界。

對於副總統是否能完全放下過去副總統身分,全心投身學術?副總統表示,確實是這樣。不瞞大家說,有不少單位來邀請他,但他認為,當活到一個年紀的時候,薪水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最重要的是,在人生過程中,最堅持、最愛的是什麼?如果你最愛的是學術研究,當你在做研究時,你看到你的研究成果是那樣地不同於以往、有所突破時,那種喜樂不是金錢、名譽,也不是名利所可以比擬的。他向大家分享,當牛頓每次發現一個新的理論時,他就高興得不得了。他永遠努力在做研究,有人問他說,「牛頓先生,你認為你這一輩子像什麼?」他說,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喜歡蒐集美麗貝殼,或是美麗石頭的小孩子。我在浩瀚的知識大海旁邊遊玩,去撿了這些美麗的貝殼以後,就感到無比的歡欣。副總統認為,相對於牛頓來說,他是很渺小的,他的研究只要是海邊的1、2顆美麗的沙粒,就讓他覺得很高興。所以,學術研究者所追求的,就是對於新知探索的喜悅,這有點像柯南在解決一個很困難的兇殺案時,找到答案時的興奮,那種興奮是他所喜歡的。

副總統說,他也會持續做他的慈善工作,但是聖經裡面有說,「(你施捨的時候)左手做的事情不能讓右手知道」,所以,他也會持續做這方面的工作,去幫忙很多的產業,讓它們的發展更好。

有關監察院裡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是否符合《巴黎原則》?副總統回答「是的」。雖然有人說它不是一個獨立機構,實際上,我們立法的設計是讓監察院的「國家人權委員會」是個獨立機構,讓未來在監察院裡的「國家人權委員會」能夠有自己的工作同仁,除了相關的人權案例調查,也做人權促進、人權教育、國際人權交流等業務,而且他們可以對所有政府機關(構)以及私立單位有違反人權情事者,提出調查的權力。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亞太國際勞動人權促進協會也認為,監察院有政府立法的調查權,這比很多國家的人權委員會更有實質的力量來增進人權發展。這裡面包括了有人、有經費,而且有法律的保障。他也舉例說明,亞洲某些國家的人權委員會,只要政府不給他預算,就會偷偷不運作,所以當時我們的立法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讓它符合《巴黎原則》的「國家人權委員會」。

副總統說,臺灣人權的發展是一步一步往前走。在人權的發展上,我們的媒體自由、人身保障,還有政治、經濟參與等法政方面的公約裡,所有關於自由、民主、法治的要求,我們都不斷地往前推進。關於死刑議題,我們在人權諮詢委員會中,就有討論了很多,相信以後也會進入到「國家人權委員會」來討論。至對於邱和順的特赦案,我們在人權諮詢委員會的時候就有提出很多的建議,這些建議網路上也都看得到紀錄,我們已經把這些正反面特赦的意見呈報給總統,讓總統去了解邱和順案的情況。我相信,在未來的「國家人權委員會」裡面一定會做得比現在更好。

針對我國人權保障未來有何需要改進的地方,副總統表示,未來我們所著重的問題,除了五大公約以外,現在特別著重的,可能是在移工權益的保障上,這是我們認為臺灣未來人權保障上還要繼續努力的另外一個重點。

媒體詢及在過去4年中,副總統有沒有一些改變?再加上陪伴總統4年多來,覺得總統有哪些改變?副總統回應表示,在4年來,最明顯的改變就是他的頭髮變白了很多,而最大的改變就是讓他打開了視野,在整個國家的政治運作上,確實要面面俱到,而且要考慮得很周詳,是需要確保每一位利害相關者的權益,包括年金改革、婚姻平權、武漢肺炎的防疫等方面。所以政治確確實實比學術研究困難、複雜,當政治家不容易,「我最佩服政治家」。

副總統接著說,但這4年來,他也發現,臺灣可以透過良好的溝通協調,把一些很艱難、需要改革、創新的部分完成。因此,最大的改變是他對臺灣的信心,臺灣在未來的道路上一定會走得更穩健,不論是在經濟、政治或人權、民主發展上,我們都一定會走得更穩健,臺灣會走向越來越美好的地方。

至有關總統這4年來的改變,副總統說,他看到一個政治人物,從開始有政治理想,到後來能更深入地去了解民間不同的需要所做的改變,這就是總統的改變,他相信大家都已看到;我們都很謝謝總統改變了,並且用各種方法把臺灣帶到更美好的未來;事實上,他就近觀察總統,發現她改變了很多,包括做事情的時候更圓融,而且更有包容,能使整個團隊在她卓越的領導之下,往前走,而整個團隊的和諧度相當高,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媒體詢及副總統21年前寫的書提到兩個家訓,有否做到父親當初的期許呢?副總統回應指出,他的《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書中,曾提到父親的家訓,「稻穗愈結實,頭部就愈下垂」、「藤花開得愈垂下,越受人仰首觀賞」。雖然他不聰明,但也知道父親是希望他做人一定要平淡、平實、平凡,因此他努力謙遜,大概有達到父親要求的60%,未來還要再繼續謙遜、繼續做得更好。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7日
總統出席鄭南榕追思紀念會 盼傳承精神 促進臺灣民主再深化
今(7)天是「言論自由日」,賴清德總統上午出席「鄭南榕殉道36周年追思紀念會」,感念鄭南榕先生為臺灣民主奮鬥的勇氣與犧牲。並表示,身為總統,他的使命就是要延續國家的生存發展、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不被侵犯併吞。他會團結社會各界,發揮民主力量,推動臺灣繼續向前走。期盼每一位臺灣人不分黨派、無論政治立場,共同促進臺灣民主再深化,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彼此的民主、自由、繁榮而努力。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鄭南榕先生殉道36周年,13年前,我擔任臺南市長的時候,率先宣布訂定每年4月7日為「臺南市言論自由日」,9年前蔡英文總統上任後,這天更是宣布為國定「言論自由日」。 十幾年來,我以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等不同身分,跟大家一起追思Nylon,但心情都是一樣的,充滿敬佩、感謝和不捨。 今年,我第一次以總統身分來參加,我要代表政府和人民,向Nylon以及所有為臺灣民主奮鬥打拚的前輩,獻上最深的感謝和敬意。我也向大家承諾,我會團結臺灣社會各界,發揮民主的力量,推動臺灣繼續向前走。 Nylon反對獨裁、追求民主;他也主張平反二二八、追求轉型正義,他更追求臺灣應該要做自己的主人,讓臺灣與臺灣人成為自由的好國好民。 經過臺灣人民共同的努力,現在的臺灣已經是亞洲的民主燈塔,我們在「自由之家」的「全球自由度報告」中排名第二;根據「經濟學人資訊社」公布的民主指數,臺灣是亞洲第一,被列為「完全民主」的國家,這是我們共同打拚的結果。 各位,我們對民主、自由、人權價值的堅持,已經成為世界的典範。但我們也很清楚,現在臺灣的民主自由也面對來自極權勢力的挑戰。現在,中國所發動的媒體戰、心理戰、法律戰以及強度日益增加的灰色地帶侵擾步步進逼,不斷侵蝕臺灣的民主,更影響整個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像是去年,因共諜案起訴的人數就有 64人,是2021年的4倍。這些人接受共產黨資助、配合中國行動,目的就是危害臺灣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例如,有退役軍人跟共產黨合作,成立「台灣軍政府」等組織,策畫顛覆政府的計畫,要做中共的內應;或是蒐集國軍將官的名冊、勘查軍事要地、刺探政府的機敏資料,協助中共了解我們的軍情;或是接受中共的指示來散播言論、影響臺灣的輿論走向、介入我們的民主。連執政黨的黨工都是收買對象,在野黨也是一樣,各行各業都是中國收買的對象。 中國除了對臺灣持續滲透,也發動對我們網路的威脅,並且鎖定政府部門、關鍵基礎設施。去年,政府網際服務網(GSN),每日平均侵擾數達到240萬次,是前年的2倍。光是今年第一季,臺灣共有134個政府機關和民間機構遭到網路攻擊。 不僅於此,過去幾個禮拜,中國更接連發動了多次的軍事演習,動用大量的海空兵力,威脅臺灣人要放棄對國家的熱愛,放棄自由和民主,這些公然挑戰國際秩序和破壞現狀的行徑,也引起了國際社會接連的譴責。 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政府一定會積極因應。當有人配合中國鼓吹侵略戰爭、顛覆政府或以極端手段破壞我們的民主制度,企圖以臺灣的自由與多元來製造混亂、危害國家安全,政府絕對採取行動。 任何鼓吹剝奪臺灣人民自由,主張讓中華民國臺灣消失的倡議,都不是臺灣社會能夠接受的言論自由。而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更不是利用自由,來消滅自由。 我一再強調,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前提,就是我們國家要有主權。因為民主就是人民作主,有主權才有民主,有民主才有自由,有自由才有人權,如果沒有國家主權,人民就無法作主,自由就無法存在。 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要延續國家的生存發展、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不被侵犯併吞。因此,我在上個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針對臺灣面對中國的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包括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希望以更積極的作為來守護國家主權。 有人說,這會傷害人權,也有人說,這是要恢復戒嚴。事實上,就像所有平時就有軍法系統運作的民主國家,此次修正適用會更謹慎,對廣大的一般民眾以及軍中人權絕不會有任何影響,而我也一直銘記Nylon的精神,他反對威權統治,我更不可能讓臺灣走回當年的威權統治,大家千萬勿受謠言影響。這些相應的防範措施,是因為中國的滲透日益擴大,我們臺灣人一定要團結合作,共同提高警覺。 我必須強調,自由是脆弱的,建立需要多個世代的犧牲奉獻,而要破壞只要一個世代的錯誤就可能造成,如果我們希望讓下一代繼續享有自由的果實,就需要每個人以積極的行動,一起築起堅強的防線,擒賊先擒王,來守護國家主權、守護臺灣的民主自由。 我們訂定「言論自由日」,是為了促進臺灣民主再深化,我希望每一位臺灣人不分黨派、無論政治立場,都能夠將Nylon和所有民主前輩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因為我們每天在崗位上打拚,都是在為了我們的國家、為彼此的民主、自由、繁榮而努力。 我相信 ,Nylon的犧牲會像鄭竹梅女士所期待的,Nylon的精神會永遠在我們的心中流傳下去,感謝大家。 隨後,總統親自向鄭南榕遺照獻花致意。包括文化部長李遠、次長李靜慧、王時思、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立法委員范雲、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2月28日
總統出席二二八事件紀念儀式 承諾將落實轉型正義 追求社會和解 團結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28)日上午出席「二二八事件78周年中樞紀念儀式」,代表國家再度道歉。並表示,政府將加速政治檔案開放、追查真相,進一步落實轉型正義,追求社會和解,避免類似二二八不幸事件歷史重演。 總統強調,人民作主的國家才能避免國家機器再度傷人,他會團結臺灣,不分族群,不論先來後到,只要認同臺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並期許大家一起努力,捍衛國家的主權不變、守護民主自由憲政體制不變、確保人民安居樂業、不容侵略併吞、不容二二八歷史重演的決心不變。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我第一次以總統身分出席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首先,我要代表國家再度道歉!並向當年所有勇敢面對威權的受難者表示敬意;向不幸喪失寶貴生命的受難者表示哀悼;向逃過死劫,如今仍然健在的受難者表示關懷;也向所有家屬表示慰問之意,我的心一直都跟你們在一起。 二二八事件已經78年了,當年死裡逃生的受難者,也在無情的歲月中漸漸凋零,最近,使人欽佩,劫後餘生都為轉型正義打拚的彰化縣二二八關懷協會創會長林才壽前輩也離開人世,受難者每一次的離開,都讓我們很不捨。 我在這裡希望每一位離開我們的受難者,都能捨去世間一切勞苦,安享天堂自由自在。 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原因不是族群衝突,現在追思紀念也不是在製造族群衝突。把整個二二八事件推給族群衝突是毫無反省、毫無歉意,完全不負責任,非常不應該的行為。 二二八發生的原因是當年臺灣社會已經開始享受現代化的文明,夜晚、白日門都不用關;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腳踏車也不必鎖;雞、鴨就一籠一籠飼養在門口,不必煩惱會被偷抓,這是當時的臺灣社會。 但是來自大陸的軍隊,經過北伐、抗日、剿匪,連年戰爭,他們的生活水準當然和臺灣社會無法比較,他們偷、搶、破壞,生活文明的落差引起社會天怒人怨,一片反彈,加上陳儀部隊軍紀敗壞,以及獨裁者蔣介石在大陸戰局節節敗退情形下,為了確保能來臺灣統治,所以犯下滔天罪行,無計其數無辜的人被捉、被關、被打、被殺,造成家破人亡,很多家屬也因此避走海外,臺灣社會損失一個世代的菁英!對臺灣的衝擊無法統計。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社會禁忌,數十年期間,臺灣人有耳沒嘴,不敢談論,因為在高壓政治下沒有人敢言論,表示自己的意見,一直到臺灣人民共同打拚,國家民主化之後,政府才開始道歉、賠償、恢復名譽、立碑、放假紀念,成立基金會,每年舉辦紀念儀式。 我們要肯定在二二八轉型正義當中每一位參與付出的人,轉型正義目前已經有相當進展。但是像薛化元董事長說的,目前臺灣社會還有聲音,為何只有受害者,並沒加害者;受害真相為何仍然不明。這樣除了無法完全告慰受難者以及家屬,社會也無法得到真正和解。 所以未來,我本人、卓院長、行政院相關部會應該要協助二二八基金會,這幾年來社會各界在轉型正義,特別是在加害者資料這部分,應該要一一完整讓社會知道,在這基礎上,我們來共同打拚,追求社會和解,能夠團結合作。 但是,我們也知道,追查歷史的真相並不容易,像是1980年2月28日發生的林宅血案,至今仍然未破案。不過,近年來,針對林宅血案公布的調查或研究報告,無法排除國家涉入此案,也確實證明情治機關妨礙偵辦,甚至破壞關鍵證據。所以林宅血案政府責任無可推辭,今天我代表政府,向林家道歉! 未來針對二二八事件,我將率領政府繼續打拚: 第一,   加速政治檔案開放,追查真相: 去年,我已經要求國安局針對戒嚴時期,局內約100萬件的檔案資料,以人工方式再次逐一清查其中的政治檔案,預計今年5月以前完成,並在6月之前報請國發會檔案管理局審定,公開、查明真相。 第二,   政府會進一步落實轉型正義: 對於威權統治時期侵害人權事件的發生地,文化部啟動審議程序,保存更多「具有轉型正義意義的場所」,包括林宅血案的發生所在地—義光教會,是在獨裁威權時期,侵害人權的歷史現場。 我要請文化部,啟動審議程序,將義光教會列為「具有轉型正義意義場所」,予以保存、維護。我希望,世世代代臺灣人都能走進歷史的現場,反省、思考威權統治對人權、自由的破壞,共同深化臺灣的民主發展。 第三,避免類似二二八不幸事件歷史重演: 每一年二二八的紀念儀式,不僅僅是追思懷念受難者,慰問家屬,撫平傷痛,同時也是希望以歷史為借鏡,確保歷史不再重演。 我們已經知道,有主權才有國家;有國家才有民主;有民主人民才能作主;人民作主的國家才能避免國家機器再度傷人。 我們也都知道,中國並沒有放棄武力併吞臺灣,臺灣的主權、臺灣的民主、臺灣人民作主,最大的威脅是來自中國。近年來,中國並未放棄武力併吞臺灣,加強文攻武嚇,利用臺灣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的環境,吸引國人,黑道幫派、電視名嘴、政黨,甚至現役退役軍警,進行統戰滲透分化,企圖顛覆臺灣。根據國安局的報告,去年,因共諜案起訴人數共64人,是2021年的四倍。 由此可見,臺灣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團結臺灣,不分族群,不論先來後到,只要認同臺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我會團結臺灣,希望大家永遠捍衛國家的主權不變、守護民主自由憲政體制不變、確保人民安居樂業、不容侵略併吞、不容二二八歷史重演的決心不變,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包括總統府資政吳樹民、行政院長卓榮泰、內政部長劉世芳、文化部長李遠、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立法委員吳沛憶、張雅琳、郭昱晴,以及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0日
總統親頒亞洲民主人權獎 強調持續強化臺灣民主防衛能力 與各國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上午出席「第19屆亞洲民主人權獎頒獎典禮」,親頒獎項肯定本屆得主孟加拉「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致力於提高孟加拉公民的人權以及政治權利,在追求民主人權的道路上勇敢前進。總統強調,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未來政府會持續努力,強化臺灣的民主防衛能力,也會與各國深化夥伴關係,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我要代表全體臺灣人民,誠摯恭喜孟加拉「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獲得第19屆亞洲民主人權獎。 臺灣民主基金會秉持臺灣人權立國的立場,從2006年開始設置的亞洲民主人權獎,在歷任董事長和執行長的帶領下,現在已經成為亞洲至高榮譽的獎項,未來也將在韓國瑜董事長的帶領下,持續深化臺灣和世界的連結,透過這個獎項,肯定在亞洲區域促進民主、捍衛人權的個人或團體,傳遞臺灣堅持的價值。 歷屆的得獎主就如同「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是為民主人權奮鬥的勇敢戰士。「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從1994年創立以來,致力於提高孟加拉公民的人權以及政治權利,不僅僅發揮監督與問責功能,每年也發布人權報告,揭露受到忽視的人權迫害事件,讓躲藏在黑暗的惡行,在陽光底下接受審視。 過去,「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的處境十分艱難,團隊成員從事人權工作,必須長期面對騷擾、監禁以及監視等問題。儘管如此,我們看到各位保持堅韌不拔的鬥志,在追求民主人權的道路上勇敢前進,非常令人敬佩。 臺灣也和孟加拉一樣,走過威權帶來的壓制脅迫,因為有許許多多民主鬥士以及人權捍衛者的付出,臺灣人民才得以享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透過選票,選擇自己國家的未來。 現在的臺灣已經是蓬勃發展的民主社會,也是捍衛民主的最前線。近幾年來,假訊息和認知作戰是每個民主國家的共同挑戰。臺灣也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不斷擴大跟各國夥伴的合作,一起交流防制假訊息的經驗和策略。 像是今年9月,GCTF海外工作坊首次在立陶宛舉辦,探討如何應對選舉期間,境外資訊的操作與介入。 未來,政府會持續努力,強化臺灣的民主防衛能力,也會跟各國深化夥伴關係,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 我也要強調,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在「世界人權日」的這一天,很榮幸能夠當面恭喜「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也謝謝各位跟臺灣社會分享理念和經驗,一起凝聚更大的進步力量。 我期盼,世界上有更多像「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這樣的公民團體,讓自由與人權的堡壘可以更加穩固,也相信各位勇敢的信念,未來會與臺灣同行。讓我們一起努力。   包括總統府資政高英茂、立法院長暨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韓國瑜、外交部次長吳志中及多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07日
世界人權日 總統:讓臺灣轉型正義的道路持續下去 堅定守護臺灣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 攜手打造公義永續、民主和平的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7)日上午出席「2024年世界人權日典禮」,向為臺灣民主、自由、人權勇敢付出的受難者表示敬意與感謝。並指出,在民主道路上,轉型正義是至關重要的政策。我們應該要勇敢面對過去黑暗的歷史,同時記取教訓,避免錯誤的歷史重演。政府會採取積極行動,勇於與社會溝通,並堅定守護臺灣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的生活方式,期待與大家共同打造公義永續的臺灣、民主和平的臺灣。 總統致詞時表示,昨天他剛結束出訪友邦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臺灣與這三個友邦國家都擁有南島語族文化,彼此就像是一家人,令人欽佩的是面對極權主義的威脅,這三個友邦都未曾改變堅持民主、自由、人權的立場。今天前來參加世界人權日也讓他特別有感,此次出訪是開創價值外交的新時代,不論是民主、自由或是人權,都是臺灣與世界交朋友的共同理念價值,更是世世代代要珍惜守護的生活方式。 總統認為,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更容易失去,所以我們一定要團結合作、加倍呵護,共同守護民主、自由、人權。他要向為臺灣民主、自由、人權勇敢付出的受難者表示敬意與感謝。因為受難者前輩面對強權政治的壓迫,顯現堅強的意志,見證勇敢堅韌的臺灣人,是壓不扁的玫瑰,這就是臺灣人的精神。 總統說,記得6年前他也來到這裡,以行政院院長身分出席國家人權博物館掛牌,以及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的揭牌典禮;現在身為總統,他要強調,臺灣人權立國,永遠不會改變;也永遠堅持民主自由憲政體制,確保人權繼續深化;民主臺灣要繼續向前行,絕對不會走回頭路。他同時也強調,在民主道路上,轉型正義是至關重要的政策。我們應該要勇敢面對過去黑暗的歷史,從中發掘真相與錯誤,還給受難者及家屬公道,同時記取教訓,避免錯誤的歷史重演。 總統提到,今年解嚴紀念日,他特別前往國家檔案局了解政治檔案開放應用情形,也期勉每一位同仁抱著促進轉型正義的心情,態度上要化被動為主動,徵集各項檔案,協助國家主人了解戒嚴時期歷史。 總統表示,政府必須採取積極行動,勇於與社會溝通,也期望社會各界持續給予支持,讓臺灣轉型正義的道路可以持續下去,確保民主自由人權達到理想目標。就在上個月,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舉行上任後首次「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將繼續橫向協調相關單位,加速處理各項問題和挑戰。 總統指出,因為臺灣歷經38年的戒嚴統治,社會、經濟、法制、人權都受到極大傷害,影響到當今社會,直到真正邁向民主,歷史真相才慢慢揭開,我們也一定要繼續發掘真相。面對過去不義的歷史,政府要以謙卑的態度面對,也要努力讓民眾瞭解威權統治的本質,讓臺灣人團結,避免臺灣再受到極權主義的侵略與迫害。只有知道真相、瞭解彼此,才能展開有意義的對話;臺灣社會不分族群、地域,彼此展開對話,才能重建社會信任;臺灣一定要團結繼續向前行,才能邁向光明未來。 總統認為,歷史的錯誤,我們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而對抗歷史遺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發掘真相、不斷記錄形成故事,以及臺灣這塊土地的歌曲。我們要不斷向外傳播、代代流傳,才能發揮文化潛移默化效果;以全民為轉型正義教育對象,才能達成轉型正義工程長遠的目標;團結全國人民共同面對各項挑戰,讓臺灣繼續發展下去,這也是轉型正義最主要的目標。 總統表示,在座受難者和家屬們,每一位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提醒我們歷史的錯誤,絕對不能再犯。除了要再次以最誠摯與緬懷的心,向所有為臺灣人權理念,付出生命與青春歲月的前輩致上最深敬意;也會繼續努力,堅定守護臺灣主權、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的生活方式,期待與大家手牽手、心連心,打造公義永續的臺灣、民主和平的臺灣。 包括文化部長李遠、次長王時思、監察委員田秋堇、受難者代表陳中統、周弘奇、王文宏、陳顯宗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09月12日
《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60周年 總統感念民主前輩貢獻 將繼續打拚讓下一代子孫享受自由滋味及民主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12)日上午出席「世代流轉、民主承啟」《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60周年研討會,感謝所有民主前輩對臺灣的貢獻,展現臺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決心。並指出,未來我們要繼續為臺灣民主自由打拚,建立繁榮的社會,讓下一代子孫都能繼續享受自由的滋味及民主的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他懷抱感恩的心情,參加《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60周年研討會。看到許多民主運動前輩、專家學者及青年有志來到現場,內心非常高興。代表臺灣不同世代都有同樣的心情,就是要探討過去的因果,同時也要追求未來公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總統指出,60年前,在專制獨裁的黑暗年代,彭明敏教授、謝聰敏先生、魏廷朝先生不畏生命危險,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行動,深深影響臺灣後來的民主發展,也讓我們感受到那個年代臺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決心。 總統說,60年來,經由民主運動前輩一棒接一棒,及臺灣人民的共同努力,除了廢除黨禁、報禁及刑法第100條,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也推動總統直選、國會改選,促進民主自由發展。現在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民主、自由、人權已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心中。國際社會也讚許臺灣是亞洲民主的燈塔,這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他要代表國家,向彭明敏教授、謝聰敏先生及魏廷朝先生為國為民的勇敢表達欽佩,並感謝他們對臺灣偉大的貢獻。 總統提到,《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前言一開始就寫道,一個堅強的運動,正在臺灣急速開始,這是一千兩百萬人不願意接受共產制度統治,也不甘心被蔣介石毀滅的自救運動,所以大家應該要共同奮鬥,為臺灣的民主自由,合理繁榮的社會共同打拚,這是每一個人的權利,同時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總統說,他重讀《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心得是,第一,這項運動還在繼續,並沒有停止,雖然很多理想已經實現,但還有很多主張並未過時,甚至更加突顯現代的意義,同時也有目標尚未實現,所以我們要繼續共同推動這項運動。第二,60年前彭明敏教授、謝聰敏先生及魏廷朝先生揭穿20世紀反攻大陸的騙局,現在我們也要有這個勇氣,揭穿共產主義要併吞臺灣的騙局。第三,我們要繼續為臺灣民主自由打拚,建立合理繁榮的社會,讓下一代子孫都能繼續享受自由的滋味及民主的成果,才不枉費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最後,總統感謝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謝聰敏教育基金會及魏廷朝人權文教協會共同舉辦這項研討會,60年非常難得,他也特別前來與大家共同追思、懷念及感謝三位前輩,「我們大家繼續打拚、天佑臺灣」。 包括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義和、謝聰敏教育基金會董事陳俊宏、魏廷朝人權文教協會理事魏新奇、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及國史館館長陳儀深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0日
總統接受「NTV日本電視台」及「讀賣電視台」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NTV日本電視台」《NEWS ZERO》節目主持人櫻井翔先生及「讀賣電視台」上海支局長渡辺容代專訪,總統針對就職周年感想、兩岸關係、中國軍事威脅、臺美關係、臺日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昨(19)日晚間播出。 總統在專訪中表示,中國企圖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如果臺灣被侵略,全球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會強化國防力量,靠備戰來避戰,達成追求和平的目標。並提到,臺灣發展無人機是基於國家安全與產業需要,並期盼臺日共同合作。總統也重申,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希望能尋求美國、日本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您即將迎來就任總統滿一年的時間,請問此刻的心情如何? 總統:我年輕的時候,立志行醫救人;棄醫從政的時候,立志改變臺灣。去年520宣誓就職總統,我立志壯大國家,時間過得很快,已經過了一年,這過程雖然擔子很重,但我深感榮幸,也滿懷感激國人給我這個機會報效國家,未來雖然一定會再次充滿挑戰,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團結國人,持續壯大國家,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情。 問:第二次大戰結束即將屆滿80周年,在這期間,時常會聽到臺灣跟大陸,兩岸即將發生衝突的聲音,總統認為兩岸有可能會發生衝突嗎? 總統:國際社會非常清楚,中國企圖取代美國,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併吞臺灣只不過是第一步。因此當中國的軍力越來越強盛的時候,自然而然國際社會就會有人擔心兩岸會不會爆發衝突。國際社會一定要全力避免臺海發生衝突,因為代價太大,除了會對臺灣跟中國產生直接的災難,對全球的經濟影響更是重大,預估大概光是戰爭就會產生10兆美元的損失,約占全球GDP 10%。 另外,全球航運有五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與周邊的海域,所以如果臺海發生衝突,包括日本、韓國都會受到重大的影響,因為日本與韓國對外運輸有四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從外國運回來的各種能源、礦物等有三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如果臺灣被侵略的話,全球的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海峽一定要避免發生衝突。 臺灣海峽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我非常感謝日本石破茂首相,還有包括安倍晉三前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以及美國川普總統、拜登前總統,還有G7領袖持續在國際場合強調,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全球民主陣營大家共同合作,把力量堆疊到足夠讓中國的目標達不到,或是讓中國要侵略臺灣的代價太大,它沒有辦法承受,臺海的衝突自然而然就可能避免。 問:誠如剛剛總統所言,如果要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對其他國家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如何才能避免戰爭?臺灣準備採取何種因應措施防止戰爭的發生? 總統:剛剛櫻井翔先生有提到,二次大戰已經快要80周年,我們可以從二次大戰當中得到教訓。第一個教訓是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從二次大戰整個慘烈的狀況,人類應該要記取教訓,一定要追求和平,不能夠輕易地啟動戰爭,否則對人類是一個非常大的災難,也就是說,我們要有決心守護和平。第二個教訓是我們不能對威權主義者採取姑息主義,因為如果給他們甜頭,威權主義者就會得寸進尺,持續坐大,到最後不僅僅沒有辦法得到和平,反而會導致戰爭。第三項教訓是二次大戰之所以會結束,是因為後來團結起來,二戰才會結束。 臺灣、日本還有印太地區都直接遭受到中國的威脅,我們希望能夠團結合作。臺灣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就是我們會強化國防力量,第二、我們會強化經濟韌性,第三、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的力量,第四、只要中國對臺灣能以對等尊嚴的態度,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追求和平共榮,以以上四個方向達到避免戰爭,達到和平。也就是說,臺灣希望藉由實力來達到和平,靠備戰來避戰,不讓戰爭發生,追求和平的目標。 問:關於無人機的部分,大家都知道臺灣最近積極在研發、開發、引進無人機,請問總統為什麼這個時候必需積極研發及引進新的無人機? 總統: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國家安全的需要,第二是產業發展的需要。因為臺灣、日本及菲律賓同樣在第一島鏈上,我們是民主國家,沒有辦法像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國防預算可以毫無限制;在這種狀況之下,臺灣、日本及菲律賓等島國,應該要善用本身的科技,發展不對稱和無人載具的國防方式。 特別是從俄烏戰爭當中,我們看到烏克蘭成功善用無人載具保護烏克蘭,阻止俄羅斯毫無限制的入侵。 換句話說,俄烏戰爭已經證明無人機的重要性。所以,發展無人機的第一個目的是基於國家安全需要;第二,是全球已經進入智慧化時代,不管是生成式、代理式或實質式,人工智慧一定會越來越發展,未來汽車及船舶也會發展出無人車、無人艇,也會有無人工廠,甚至無人機未來也可以協助郵政運送,或者Uber、Uber Eats、Foodpanda、農業灌溉、噴灑農藥等也都可以使用無人機。 因此,在未來全面智慧化時代,發展無人載具是必然的,臺灣也是基於產業需要,積極布局無人機及無人載具的發展,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表達臺灣希望與日本在無人載具產業上共同合作,就像半導體產業一樣,日本有原料、設備、科技,臺灣有晶圓製造,兩國可以合作;日本是科技大國、臺灣科技實力也不錯,如果臺日能共同合作,不僅可以捍衛臺海和平穩定及印太安全,也對臺日兩個國家的產業發展很有幫助。 問:總統剛剛介紹的無人機大概都包括俄烏戰爭的例子,臺灣跟中國隔了一個臺灣海峽,我們的無人機是要具備有跨海能力的無人機嗎? 總統:臺灣沒有要反攻大陸、沒有要侵略任何一個國家,臺灣的無人機是想保護自己的國家與國土。 問:美國拜登前總統曾明白表示如果臺海有事,美國會防衛臺灣,但是川普總統到現在都沒有明確表示會協防臺灣,總統您認為一旦臺灣有事,美國會協防臺灣嗎?或是臺灣現在有向美國進行說服工作嗎? 總統:拜登前總統及川普總統回答記者的問題,雖然回答內容不一樣,不過拜登政府及川普政府與臺灣的合作是持續加強,並沒有改變。川普總統第一任期比歐巴馬前總統任期時,與臺灣的合作更廣也更深;拜登前總統上任之後,與川普總統第一任期相比,與臺灣的合作也更多;現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與臺灣的合作也比拜登前總統更多。臺美合作持續不斷地增強,並沒有因為川普總統與拜登前總統回答記者的話不同,而有任何改變。此外,川普總統政府公開表達,未來美國將把重心從歐洲移到印太,美國國防部長甚至公開表明,美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阻止中國侵略臺灣,維持印太穩定,也能維持世界和平。 臺灣有一句俗話「自助人助」。在臺灣面對中國的威脅要求友盟國家協助臺灣之前,臺灣一定要先做好守護國家的決心及準備,這是臺灣的原則,我們也正朝這個方向努力,先做好守護國家的各項準備。 問:想請教總統有關臺日關係的問題。總統在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時,呼籲給予日本許多協助與關懷。特別是您當年有到仙台去慰問;之後青森與熊本的地震,您也都有表示慰問與關懷。對於未來臺日的交流及發展,總統有什麼樣期待? 總統:我來自臺南,我的選區在臺南。臺南跟日本的淵源非常深厚,臺灣當然也跟日本的淵源很深厚。但是臺南是臺灣22個城市裡,與日本關係最深厚的一個城市。我非常希望,兩位以及你們的團隊有機會能來臺南旅遊。我會介紹臺南的風景,包括日治時期在臺南的建設、臺南的美食以及臺南社會獨有的,還可以看到昭和時代的生活文化。 位在臺南的烏山頭水庫是由來自日本金澤市的八田與一先生自東京帝大畢業後來到臺南,率領團隊所完成的,已經有將近百年的歷史,現在仍然在使用。這個水庫,再加上總共1萬6千公里長的嘉南大圳,把15萬公頃的嘉南平原變成臺灣的米倉。臺灣才有可能從農業發展累積的力量,進到工商業,一直到今天的科技業。這座水庫仍然供應臺南市科學園區使用。除了臺南市民使用、農業使用、工業使用,連新市科學園區的科技業,以及台積電也在使用。 因此,臺南市民不僅很感謝八田與一,對日本人也非常親善。另外,臺南在2016年2月6日發生大地震,造成重大的傷亡,那是50年來最大的地震。當時我是臺南市長,非常感謝當時的安倍前首相派了5個日本官員,在地震的隔天就來到臺南的地震現場,非常體貼的詢問我們,需要日本政府怎麼樣的協助。他願意依據我們的要求提供協助來幫忙。我當時很感動,日本安倍前首相可以這麼體貼、做到這種程度,而不是公務性質的送東西過來而已,不管你需不需要。反而是來問你需要什麼,他再來提供什麼協助,讓我很感動。所以2011年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或者是之後的熊本地震,我率領的臺南市民,自然而然、義不容辭的去表達關懷。 更早,1999年,臺灣中部大地震,日本也是第一個派救援隊到臺灣現場救援的國家;2018年2月6日花蓮發生大地震,安倍前首相還寫毛筆字、拍影片,「臺灣加油」,來鼓勵臺灣人民,全臺灣都很感動。 這麼多年來,臺灣跟日本,因為地震互相幫助,我們的感情已經像家人一般,不僅僅是鄰居,這個是很可貴的。未來,我希望臺灣跟日本能夠像兄弟,臺灣人民跟日本人民能夠像家人一樣,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臺灣有事,大家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來面對各種挑戰跟困難,也能夠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問:剛才總統的談話中有提到,「臺灣有事、日本有事」。萬一,當中國武力侵犯臺灣的時候,總統期盼美軍跟日本的自衛隊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 總統:我剛剛有提到,中國併吞臺灣只是第一步。它最終的目的是要改變國際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因此,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我非常希望能夠尋求美國、日本,還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預防比治療重要。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