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12月10日
參拜雲林宮廟 總統交付農委會任務: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維持農產品價格的穩定
總統參拜「順安宮」及「福德宮」

蔡英文總統今(10)日下午前往雲林縣「順安宮」及「福德宮」參拜,向鄉親說明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社會福利、農業政策等執政成果;並表示,經濟有發展,國家也要將人民照顧好,希望未來能做到與先進國家一樣的標準。

總統致詞時表示,她今天到雲林的主要目的是來關心花生收購價格的狀況。對於農民朋友來說,經常會面臨到農產品價格的問題、天災的問題、以及收成庫存的問題等,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人能夠幫忙處理。她感謝這段時間以來,有農委會積極處理農民們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蘇治芬委員與在地鄉長、鎮長等的共同努力與四處奔波,現在農糧署已輔導農民團體以每台斤40元的價格收購符合品規的花生,以解決控制這次花生農友們的損失。

總統說,雲林現在是農業大縣,也是農業首都,中央政府會和雲林的鄉親一起打拚,把臺灣的農業做得更好。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維持農產品的價格,不能讓價格下跌,因為這和農民的收入息息相關。價格穩定,農民的收入就可以穩定,這是她交付給農委會最重要的任務,不論投入多少資源,都要達成這個目標。

總統進一步說明,這幾年政府針對農民的很多需求逐項進行,例如肥料的降價、大小型農機具的補助、協助地方建置冷鏈系統,讓農產品收成時可以加工、冷藏,以保存農產品的價值。未來政府也規畫推動農民退休制度;她說,現在農民退休的照顧方案是老農津貼,未來希望農民也能像其他行業一樣,退休時可以領年金,讓農民可以安心養老。

談及長照政策,總統指出,臺灣社會老人越來越多,晚輩需要出去拚生活,需要國家有一個制度來服務、照顧老人,因此,政府推動長照2.0,希望社區裡有照顧中心;而長輩在家裡需要有人照顧,可以打1966專線,就會有人提供服務。2016年她剛擔任總統時,長照預算只有50億元,明年預算已達400億元。未來4年,預算還會增加到至少600億元,讓老人家在社區裡可以安心養老,也希望全國90幾萬需要照顧的老人家,在4年內達到70%都能受到平價照顧。

總統說,每個人都會老,在我們老的時候,雖然有子孫可以照顧我們,但是子孫們也會去打拚、做他們的事情,這時候若是國家可以幫忙,讓老人家在家裡或是在社區中有一個照顧的系統,子孫們在外打拚的時候也會覺得比較安心,這就是「長照2.0」所要推動的目的。

在0到6歲幼兒的照顧方面,總統說,在她剛擔任總統時,每年預算只有約200億元,現在已有600億元。未來4年,政府要增加到1,000億元來照顧我們的小朋友,小朋友如果照顧得好,我們的未來就有希望。小朋友的成長及養育,國家一起幫忙,讓年輕人可以拚自己的前途。

總統強調,政府照顧臺灣人民,希望能夠做到與先進國家一樣的標準。因為經濟有發展,國家也要將人民照顧好,除此之外,她也希望臺灣的農業越來越好,讓農民的收入可以越來越多。現在有許多年輕人都投入農業工作,這些青農能將臺灣的農業變得更現代化,也讓臺灣的農業越來越賺錢。對於回到故鄉從農或創業的年輕朋友們,政府也會提供許多方案及補助,給予他們適當的協助與照顧。

總統說,未來,臺灣的國防會越來越強、國家會越來越安全,社會福利也會做得越來越周到。她提到,其他國家的經濟起起伏伏,但是臺灣的經濟卻是一直往上走,臺灣已經進入投資大爆發的時代,未來5至10年,臺灣的經濟一定會呈現向上走的趨勢,希望鄉親繼續支持政府,和政府共同打拚,讓國家發展得更好。

包括內政部長徐國勇、立法委員蘇治芬等亦陪同出席本日參拜行程。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3日
總統視察屏東住宿式長照機構興建工程 企盼結合地方與民間攜手推動「長照 3.0
賴清德總統今(3)日下午視察屏東縣車城鄉住宿式長照機構興建工程時表示,面對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致力推動「長照3.0」,透過制度有計畫地將醫療、長照和社福整合,期盼中央、地方政府和民間攜手合作,讓臺灣越來越好、持續進步。 總統抵達後,先後聽取屏東縣政府說明工程及照顧特色,以及衛福部簡報「長照3.0」相關規劃。 總統致詞時表示,面對臺灣人口結構的轉變,中央政府承擔責任並攜手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一起努力。除了一年投入1,200億元推動「0到6歲國家一起養」,減輕家庭育兒負擔,也提供人工生殖補助,從10萬元提高至15萬元,不受胎次限制。另外,也推動高中職免學費和私立大學學費補助。 總統提到,今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兩成,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為了因應此趨勢,政府自蔡前總統上任後大幅提高長照預算,從每年約50億元提高至800多億元,今年度也達900多億元,明年更將達到超過1,100億元以推動「長照3.0」。 總統同時說,蔡前總統上任前,全國長照據點約700多處,長照服務員人數不多、薪資也低。現在長照據點持續增加,全國已有超過15,000個據點,遍及各縣市鄉鎮;長照服務員更超過10萬人,薪資也調整至約4萬元。這是值得肯定的社會建設,也是文明的象徵。 總統強調,「長照2.0」主要著眼於社福政策,「長照3.0」主軸則為「醫療結合長照」,讓準備出院期間即能銜接長照,透過制度有計畫地將醫療、長照和社福整合。至於「長照3.0」與「長照2.0」的差異,包括:第一、長照服務據點持續增加,服務品質也要提升;第二、導入喘息計畫,體恤子女照顧長輩的辛勞,也及於外籍照護勞工,只要符合條件,也能適用喘息服務;第三、機構式長照服務,政府擴大編列預算,提高對私立長照機構的每月補助,並有計畫地推動設置公立機構式長照服務據點,不僅提供長者住宿,也包含日照中心及公托設施。 總統指出,雖然臺灣是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但從社會文明的各項指標來看,臺灣是一個偉大的國家。衡量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武力強大、人口眾多或國土遼闊,而是在於其文明程度,包括是否為民主國家、是否重視人權、是否是一個自由且和平的社會,以及是否用心照顧年輕世代與高齡人口,這些才是真正衡量的標準。 總統提到,由最近花蓮風災可以看出臺灣社會的溫暖與愛心,教師節連假期間,數十萬人湧入花蓮,第一天有3萬多人、第二天4萬2千多人、第三天4萬3千人,讓人非常感動,許多外國貴賓除向他表達對花蓮災情的慰問之意,也表示相當佩服臺灣社會的愛心。除了許多志工遠赴花蓮參與救災行動,也有很多營造廠出動機具幫忙,出錢出力,協助花蓮清理家園。由此證明臺灣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不是只有自己說,而是外國人也這麼認為,期盼攜手合作讓臺灣越來越好、持續進步。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屏東縣長周春米、立法委員徐富癸等亦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1日
副總統接見美國農業部次長 盼臺美持續推動農業合作共創繁榮
蕭美琴副總統今(1)日上午接見「美國農業部貿易及對外農業事務次長林德柏格(Luke Lindberg)乙行」,感謝其來訪展現臺美關係的深化與友好。並指出,農業是臺美雙邊貿易極其重要的一環,期盼持續推動農業貿易合作,共創繁榮發展。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林德柏格次長此行具有重要象徵意義,也展現臺美關係的深化與友好。並指出,農業貿易在臺美雙邊貿易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對於台灣及美國的農民與畜牧業者皆具實質助益。 副總統現場也特別展示包括鳳梨與芒果等臺灣優質水果,並對昨日美方正式宣布開放臺灣鳳梨進口美國市場表達高度肯定與感謝。副總統說,臺灣在氣候與環境條件方面與美國高度互補,除生產世界上最優質的鳳梨,臺灣芒果亦深受國際市場喜愛;而美國的蘋果與葡萄則是臺灣消費者最常選購的進口水果,顯示臺美農產品在市場上的高度互補。 副總統指出,目前臺灣是美國農產品第七大出口市場,前不久農業部陳駿季部長率領「農產品貿易赴美友好訪問團」前往美國,與當地業者洽談採購計畫,涵蓋小麥、玉米、黃豆與牛肉等項目;此外,臺灣市場也有眾多其他類別的美國農產品深受歡迎。 副總統說,為歡迎貴賓來訪,此次特別安排在臺灣虹廳與訪賓會面,虹廳展示有臺灣知名畫家林惺嶽老師的《天佑花蓮》畫作,描繪花蓮稻田的景觀,而花蓮近日受颱風與堰塞湖溢流重創,政府與民間團體正全力投入災後重建,也感謝像美國一樣在困難時刻與臺灣站在一起的朋友。 副總統最後再次感謝訪賓的到來,並強調,無論面對自然災害或其他挑戰,臺灣人民始終願意成為良善的力量,與美國人民並肩前行,而現在正是展現團結的時刻。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次長陳明祺、農業部次長杜文珍等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30日
總統接見美國農業部次長 盼強化臺美農業創新科技及糧食安全韌性合作
賴清德總統今(30)日下午接見美國農業部貿易及對外農業事務次長林德柏格(Luke Lindberg)乙行時表示,臺灣業者規劃在未來4年採購1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除加速臺灣畜產業生產效率,也有助於提升臺灣糧食安全。期盼未來運用臺灣高科技產業優勢,強化臺美在農業創新科技及糧食安全韌性的合作,讓雙方夥伴關係互利共榮。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臺灣的好朋友林德柏格次長相隔一年再度訪臺。並提到,臺灣籌組的「農產品貿易友好訪問團」才剛結束訪美行程,這幾天就迎來林德柏格次長率領美國數十位產業代表來訪,彰顯臺灣與美國的深厚情誼及緊密的夥伴關係,不僅要向訪賓表達誠摯歡迎,也要為臺美經貿交流更進一步而喝采。 總統指出,現在臺灣是美國第7大貿易夥伴及第7大農產品出口市場;而美國也已成為臺灣最大海外投資對象以及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均顯示雙邊在農業及經貿領域彼此的需要及堅實的合作。 總統說,這個月臺灣再次籌組農訪團訪問華府及相關農業州,包括林德柏格次長的居住地—南達科他州,展現臺灣對持續提升臺美貿易夥伴關係的決心。同時提到,在訪美期間,臺美雙方業者簽署採購意向書,臺灣業者規劃在未來4年採購100億美元的黃豆、小麥、玉米及牛肉等美國農產品,希望藉由輸入高品質飼料用原物料,加速臺灣畜產業生產效率,美國農產品也有助於提升臺灣糧食安全。 總統強調,在科技領域,臺灣也是美國可信賴且重要的合作夥伴,未來希望運用臺灣高科技產業優勢,強化臺美在農業創新科技以及糧食安全韌性的合作。並提到,臺灣位於「印太第一島鏈」和身為「全球非紅供應鏈」重要樞紐,面對地緣政治的風險和挑戰,相信區域相鄰、理念相近國家更應攜手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 總統表示,林德柏格次長此次率團來訪,不僅是臺灣與美國在農業貿易跨越公私部門的互利共榮,更象徵雙方深化戰略經貿夥伴關係的腳步堅定且穩健。盼一起繼續努力讓臺美關係持續茁壯,為全球繁榮帶來貢獻。 林德柏格次長致詞時首先感謝賴總統撥冗接見,也向所有受到樺加沙強颱影響的臺灣民眾致上慰問之意。並提到,此次代表團由25間美國企業組成,期盼此行能協助推動美國農產品銷售及與臺灣方面建立持續的夥伴關係,也很高興能在中秋節這個別具重要意義的節日前夕來臺,和大家共同慶祝。 林德柏格次長感謝臺灣消費者持續購買美國農產品,臺灣的進口農產品及食品中有25%來自美國,也為臺灣糧食安全做出貢獻。身為臺灣的朋友,美國也致力於藉由保障能源安全讓臺灣更具韌性。 林德柏格次長表示,繼上週臺灣農業部長率領「農產品貿易赴美友好訪問團」後,美國訪團也帶著善意而來,決定進一步開放讓臺灣鳳梨能銷售至美國市場。希望這項宣布能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為臺灣許多家庭帶來歡樂和富足。非常期待後續的交流討論,期盼雙方關係持續發展,共同繁榮。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農業部次長杜文珍及美國在台協會代理處長梁凱雯(Karin M. Lang)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5日
副總統:政府是照顧者最強的後盾 盼落實「健康老化、在地安老、安寧善終」
蕭美琴副總統今(25)日上午出席「第六屆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開幕典禮時表示,政府是照顧者最強的後盾,持續推動長照3.0,讓「健康老化、在地安老、安寧善終」落實在每個鄰里。期盼讓照顧者獲得更多支持,也讓被照顧者能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安心、健康地生活。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長照一直是政府照顧民眾的重要課題,需要民間的創新、科技共同參與投入,期盼透過此次博覽會可以相互分享經驗、知識,也能彼此勉勵,共同提升國家對長輩的照顧。照顧是愛、也是責任,更是臺灣人展現韌性的地方,安老也是無法避免的人生課題,如何有品質、有尊嚴,能在健康且受到關愛的環境中安老,相信是大家的共同目標。 副總統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問題非常嚴重。在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的過程中,照顧壓力已成為許多家庭的焦慮來源,照顧者沒有休息的空間,甚至必須在經濟與家庭責任之間不斷拉扯,非常辛苦。因此今天透過博覽會分享各種經驗,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政府、公共資源及民間資源的協助,更為重要。 副總統提到,政府是照顧者最強的後盾,在預算、人力、提升照顧者薪資等方面希望提供更全面的照顧。從長照1.0、2.0,到現在持續推動長照3.0,讓「健康老化、在地安老、安寧善終」不只是理念,而能落實在每個鄰里。無論是居家服務、日照中心或喘息服務,都希望讓照顧者獲得更多支持,也讓被照顧者能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安心、健康地生活。 副總統指出,今年博覽會主題是「照顧串聯」,聚焦在「科技新潮流,照顧新視界」,包含產官學研許多團隊的參與,展出AI及智慧照護等科技導入成果,顯示此為跨領域、樣態的重要課題。而真正能幫助家庭減輕壓力、提升被照顧者生活品質的解方,不僅是冰冷的科技,而是有溫度的幫手,讓照顧這條路可以走得更輕鬆,成為臺灣的特色。 副總統表示,照顧不僅是社會福利的議題,也是經濟發展與世代共融的重要一環。因為一個友善、支持照顧的社會,才能讓年輕人安心成家,讓中年世代減少焦慮,讓長者能有尊嚴安老。這是一個跨世代的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推動,也需要民間企業、社區與公民社會共同參與。 副總統談到,在思考整體均衡發展政策過程中,偏鄉人口老化是個嚴肅的課題。看到屏東縣作為一個照護及安老、讓社會福利落實到每個角落的模範縣,提出的各種精準方案讓人十分感動,期待能普及到其他縣市。並提到,昨天到花蓮光復鄉勘災,看到風雨所帶來的嚴重傷害,收容中心多為長輩及包括身心障礙等有需求的民眾,更體認到照顧及安養不但是日常的課題,在災害發生時更有迫切的需要。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內政部正推動防災士訓練,在與國內許多民間、宗教團體共同努力下,經過專業課程訓練的防災士已達上萬名。期盼未來更加普及化,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明白,在面臨特殊災害時應如何應處,平常要如何加強防範,以降低災害所帶來的傷害,相信這也是天然災害不斷提醒我們需努力的方向。 最後,副總統再次感謝主辦單位將全球最先進的照顧理念與產品帶到臺灣,同時展現臺灣的創新能量。並表示,照顧是一條漫長的路,但因為有大家,可以走得不孤單,也更有力量。祝福博覽會圓滿成功,每位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都平安健康、充滿希望。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剪綵儀式,並前往展區參觀,瞭解照顧產業發展現況。 包括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屏東縣長周春米、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副主委吳志揚、立法委員王正旭、林月琴、侒可傳媒執行長李正雄及多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4日
副總統親頒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獎項   盼跨世代和跨領域專業共同為農村創新機會
蕭美琴副總統今(14)日上午出席「第十五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頒獎典禮,肯定年輕學子將創意與熱情帶到農村,讓農村充滿活力。並表示,政府推動各項政策減輕年輕人負擔,也鼓勵青年將臺灣農村的精神帶到國際上,期盼讓不同的世代和產業都能在農村找到新機會,也讓世界看到臺灣。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再次參加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洄游農村競賽」頒獎典禮,此項競賽已經舉辦15屆,代表這項活動能打動人心,也有越來越多青年踴躍參與。「洄游」兩個字不僅代表「回來」,也是指將外面的經驗、專業及想法帶回農村,注入新的能量和創意後再出發。因此「洄游」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循環,很高興看到這麼多青年夥伴將自己的創意與熱情帶到農村,令人欽佩。 副總統提到,去年參加「洄游農村競賽」時看到許多令人印象深刻、充滿創意的作品,也陸續運用在外交工作上,像是邀請來自愛達荷州的賓客品嚐雲林科技大學運用3D列印技術製作臺灣與美國愛達荷州字樣的馬鈴薯點心;以及基隆暖暖社區的植物染布圖樣,現在也掛在官邸作為裝飾品,吸引許多外賓目光。 副總統指出,國際社會通常因為地緣政治或高科技產業相關議題而認識臺灣,但臺灣最溫暖的地方其實是農村。均衡發展一直是政府的目標,期盼科技與人工智慧能延伸至醫療、服務業、金融業及農業等百工百業。 副總統分享近期參觀「2025 臺灣智慧農漁週」時,看到許多年輕人將不同領域的專業帶到農村,讓農民生活更加有保障,同時提升農業的附加價值,這也是「洄游農村」的目標。並提到,農村發展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十分重要,期盼農村充滿活力,不僅是長輩所熟悉的溫暖沃土,也是讓年輕人看到希望與未來的地方,讓不同世代、不同產業都能在農村找到新機會。 副總統感謝農業部及農村水保署舉辦這項競賽,展現對農村世代傳承的重視,這對臺灣未來整體農糧安全及均衡臺灣發展非常重要。同時表示,今天除了頒獎,也很期待看到同學們跨越世代,在各地區的農村所激發出的成果,更期盼大家不只將這次的農村參與視為暑期活動,也能將農村當作一個緊密結合各領域、融合創新與活力的地方。 副總統提到,上週臺灣股市再創新高,近期出口產值也超越韓國,經濟蓬勃發展。不過,考量經濟成長的果實未必能惠及年輕人,因此政府推出各項照顧青年朋友的政策,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和初入社會所面臨的各項生活壓力,例如學費減免、租屋補貼、新青安貸款及育兒補貼等。另外,也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提供年輕人與世界接軌和交流的資源,他並分享臺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學生藉由「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赴日本與木作職人交流,鼓勵同學們踴躍參加,將不同領域的知識產業化,也將臺灣農村的精神帶到國際上。 副總統表示,「洄游」就像是一條不斷循環的河流,讓年輕人把新的能量帶到社區裡,社區也給予更多支持和溫暖,成為一種善的循環,也是臺灣非常寶貴的力量。並再次感謝同學們的參與,也恭喜所有獲獎的團隊。 隨後,副總統親頒洄游農村金、銀、銅獎,並參觀攤位。 包括農業部次長黃昭欽、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代理署長蘇茂祥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