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10月19日
視察虎尾糖廠酒精槽    總統:讓虎尾成為很有魅力的城鎮
總統視察「前瞻基礎建設(水與環境計畫)-『虎尾糖廠酒精槽』」及接受媒體相關時事提問並參訪「2019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及參拜「北港武德宮」

蔡英文總統今(19)日下午前往雲林縣視察「前瞻基礎建設(水與環境計畫)-『虎尾糖廠酒精槽』」,期盼計畫可以按現有規畫如期如質完成,讓歷史上的「糖都」虎尾,又有機會成為很有魅力的城鎮。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蘇治芬委員應地方要求,在中央開始發動及協調這項工作,並指出,經濟部水利署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有很多治水及自來水供給等工作,共投資了近33億元。

總統認為,在治水之餘,政府也需配合地方發展需求,讓具有文化及歷史價值的台糖酒精槽融入周邊環境,不會因牆而隔絕,也有助於商圈與在地居民使用這些空間。

最後,總統請水利署及台糖公司負責加速推動本項工作,並希望計畫可以按現有規畫如期如質完成,讓歷史上的「糖都」虎尾,又有機會成為很有魅力的城鎮,民眾也都能享有歷史所留下的好資產。

包括內政部長徐國勇、經濟部水利署署長賴建信、立法委員蘇治芬、台糖公司董事長陳昭義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活動結束後,總統接受媒體聯訪。針對臺灣續享赴美免簽證待遇事,總統回應表示,這其實也是說明我們與美國的關係,確實是在這幾十年來最好的情況。政府也會繼續努力維持好的關係,讓臺美之間不論在經濟貿易或者人民往來上,持續互利互惠。

詢及在臺灣殺害同行女友的香港嫌犯陳同佳有意來臺自首事,總統指出,我們相關的主管機關都已表達態度,不論是在臺灣或是香港進行這個案件的處理或審判,畢竟跨越了兩個管轄權區域,必須由雙方之間司法互助才能有完整的司法處理。

至有關糖廠酒精槽計畫目前的規畫及進度,總統說,稍早水利署長賴建信已有提到,明年就可以開始進行細部計畫,我們也希望在民國110年初步完成部分工作。

隨後,總統續前往「2019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參觀各式新型及專業農機攤位。稍晚也至「北港武德宮」參香,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6日
總統出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 盛讚為世界重要工程建設與藝術品 肯定展現臺灣韌性及打拚精神
賴清德總統今(16)日上午出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時指出,淡江大橋不僅是國家重大交通建設,也是工程藝術品和國際地標,更展現臺灣的韌性及打拚精神。並肯定工程規劃、建造期間,行政團隊一棒接一棒及中央與地方的團結努力,另針對財劃法的問題,期盼朝野的討論,能同時保留中央照顧地方的能力、及兼顧地方的均衡發展,讓臺灣長治久安。 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參加國家重大建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要代表國家祝福今日典禮平安順利、大吉大利,並在明年通車之後,四通八達、財源廣進。同時也感謝負責興建的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勇敢承擔完成此項艱難任務。 總統指出,淡江大橋肩負重要交通功能,明年通車之後,預估可分擔關渡大橋30%交通流量也可舒緩台二線竹圍路段17%交通負載量;且淡江大橋主要連接淡水與八里,未來從淡水到林口或雙北市中心的交通會更加便利;另外,淡江大橋將連接西濱快速道路,民眾前往桃園機場也很方便,顯示對在地的交通功能和連結國際的重要性。 總統說,淡江大橋不僅是交通建設,也是工程藝術品,由已故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被譽為「曲線女王」的札哈.哈蒂(Dame Zaha Hadid)所設計,靈感來源是臺灣雲門舞集舞者跳躍的舞姿。無論是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都能看到淡江大橋在淡水河上翩翩起舞,是非常美麗動人的藝術品。同時提到,淡江大橋也是世界級的重要建設,為世界最長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也獲《CNN》評選為2025年全球11大重要建築之一,是臺灣的光榮。 總統指出,淡江大橋更展現臺灣的韌性及打拚的精神。這座大橋的單塔不對稱斜張鋼索來自奧地利,在工程興建過程中,由於地緣政治變化,必須繞道非洲好望角才能運到臺灣。此外,橋塔為3D曲面設計,因施工不易而歷經7次流標。後來橋塔模板以來自德國的原料,由日本技師處理,此技師師父曾負責臺灣首座斜張橋—高屏溪斜張橋,曾是亞洲最長的斜張橋,現在將被淡江大橋取代。 總統感謝行政院蘇貞昌前院長、陳建仁前院長及卓榮泰院長召集跨部會協調,提出完整解決方案;交通部則從王國材前部長、林佳龍前部長到陳世凱部長,顯示行政團隊一棒接一棒;也感謝在地立法委員關心進度及新北市政府團隊的大力支持,與行政院團隊共同合作。 總統提到,台北101是臺灣的國際地標,臺灣高鐵的乾淨、舒適和便利也讓許多國外賓客印象深刻。未來淡江大橋勢必成為臺灣在國際上的地標,期盼大家在欣賞淡江大橋時能感受到臺灣的國家願景。並提到,自己在新北出生,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核定淡江大橋計畫,也期待明年前來參加完工通車典禮。 總統強調,中央施政不分縣市或黨派,依照地方發展和國家建設需求給予必要支持。近年來中央支持新北市政府在淡水的三項重大建設,包括淡江大橋、淡北道路與淡海輕軌,總經費將近300億元。淡江大橋完工後,中央也會秉持一貫理念,繼續支持地方建設。 總統表示,過去中央經費較多,能多做一些事,《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後,中央不一定有充分的能力支持地方政府,未來地方財政較好,就要扛起更多責任。目前既已發現財劃法的問題,期盼朝野對於財政分配能同時保留中央照顧地方的能力、及兼顧地方的均衡發展,讓臺灣得以長治久安。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合龍啟動儀式,見證鋼梁節塊吊升,淡江大橋全橋閉合。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金德、交通部長陳世凱、勞動部長洪申翰、新北市長侯友宜、立法委員林淑芬、洪孟楷、鍾佳濱、蘇巧慧、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潘俊榮、榮譽理事長許勝雄、王文淵、苗豐強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05月08日
曾文南化聯通管提前完工 總統:持續提升臺灣水資源韌性 打造更穩定、安全的用水環境
蔡英文總統今(8)日下午前往臺南視察「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時表示,「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即將邁向試通水目標,隨著「曾文南化聯通管」提前完工,搭配原有的「南化高屏聯通管」,將讓臺南、高雄兩地水資源應用更具彈性;這項工程也是經濟部「珍珠串計畫」的重要一環,串接起臺灣西部的水庫,讓各區域水資源更有效地調度,維持供水穩定。未來政府也會以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策略,持續提升臺灣水資源韌性,打造更穩定、安全的用水環境。 總統致詞時表示,上週二「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已經接通管線,今天充水後就要邁向試通水的目標。這項工程是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的重大成果,也是經濟部「珍珠串計畫」的重要一環。藉由「珍珠串計畫」,串接起臺灣西部的水庫,讓各區域的水資源能更有效地調度,並維持供水的穩定。 總統指出,隨著「曾文南化聯通管」的提前完工,搭配原有的「南化高屏聯通管」,串接起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和高屏攔河堰,也讓曾文和南化水庫具有「雙向備援」的調度能力。 總統說,現在水庫容量大的曾文水庫,不僅能以每日80萬噸的備援能力,支援庫容較小的南化水庫;在雨季時,南化水庫的溢流也能反送到烏山頭水庫存放,藉此穩定南部灌溉、民生及工業用水,也讓臺南、高雄兩地水資源的應用更具彈性。 總統提到,回顧2021年,因為「桃竹備援管線」的提前完工,讓竹科用水不受百年大旱的影響,被稱為「一條水管救世界」,相信未來「曾文南化聯通管」也將發揮重要的功能。 總統說,剛才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致詞時提到,南部除了農業需要灌溉用水以外,也越來越多先進科技產業都考慮至南部設立據點。水的供應無虞是下一個階段國家建設非常重要的元素, 因此,政府自2016年以來,有系統地投入國家預算改善基礎建設,讓產業所需要的基礎建設能到位,持續強化國家的競爭力。國際間做國家競爭力排名的時候,我們也一直往上提升。 總統指出,我們期盼透過完善各項水利設施,為國家整體發展打下穩固的基礎,並且繼續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除了管線工程,近年來政府也大力推動科技造水,像是永康、安平及仁德再生水廠,未來完工後將可以滿足南科的用水需求。另外,去年所核定的臺南海水淡化廠,後續將為南部地區帶來每日10萬噸的供水,持續為在地產業及民眾,打造更穩定、更安全的用水環境。 總統也感謝經濟部、水利署及台水公司全體工作夥伴的付出,讓一項又一項的重大水利設施,能夠如期如質完成,甚至提前完成。未來,政府也會以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策略,持續提升臺灣的水資源韌性,一起讓水源更多元、調度更靈活。 隨後,總統至觀景台視察通水情形,並聽取水利署長賴建信說明工程概況。 包括經濟部長王美花、臺南市長黃偉哲、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嘉義縣副縣長劉培東、立法委員郭國文、賴惠員、陳亭妃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12月18日
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開工 總統:政府會更積極強化區域調水能力 讓臺灣水資源供應更具韌性
蔡英文總統今(18)日上午出席「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開工典禮」時表示,2021年提前完工的「桃園新竹備援管線」被稱為「一條水管救世界」,成功經驗顯示每項國家建設都需要有遠見和執行力,這也是政府推動前瞻計畫的原因。今天「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開工,將成為桃園到新竹第二條備援管線,未來新竹還有「新竹再生水廠」、「新竹海淡廠」等建設,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讓工程能夠如期如質完工。政府也會更積極強化區域調水能力,解決人民、產業用水問題,讓臺灣水資源供應更具韌性。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水利署賴建信署長簡報;隨後致詞時表示,今天我們一起見證「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開工,這也是經濟部「珍珠串計畫」的重要工程。「珍珠串計畫」目標是要串接臺灣西部水庫,有效調度區域內水資源,達到穩定區域供水。 總統指出,未來「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完工後,將串聯石門水庫以及寶山、寶二水庫,成為桃園到新竹第二條備援管線,讓每日供水量可以達到30萬噸,提升水資源調度以及備援能力,更增加產業投資信心。除此之外,水利署將同時增設連接關西淨水場的備援管線以及自來水送水管線;台水公司也規劃擴建關西淨水場,並且推動新埔配水中心改善工程,讓民眾用水更安全、更穩定。 總統說,她要藉這個場合,感謝水利署及台水公司夥伴,這幾年來努力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持續完成各項重大水利設施,不僅讓臺灣能夠因應氣候變遷挑戰,也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像是已經完工的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板二計畫」以及板新清水池,讓翡翠水庫得以支援新北用水,對於北部供水穩定都有極大貢獻。 總統提到,我們在2021年提前完工的「桃園新竹備援管線」,更是被稱為「一條水管救世界」。當年因為百年大旱,新竹寶二水庫蓄水率最低不到3%,若不是因為有桃竹備援管線及時連接石門水庫,調度支援新竹地區供水,發揮救援功能,當時新竹水庫幾乎已經空了。 總統指出,桃竹備援管線的成功經驗顯示,每項國家建設都需要有遠見和執行力,這也是我們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原因。今天「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開工,代表為臺灣產業發展打基礎。未來新竹還有「新竹再生水廠」、「新竹海淡廠」等建設,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讓工程能夠如期如質完工。政府也會更積極強化區域調水能力,解決人民、產業用水問題,讓臺灣水資源供應更具韌性。 隨後,總統也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祝禱及開工動土儀式。 包括經濟部長王美花、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國發會副主委游建華、新竹縣長楊文科、立法委員林思銘、鄭正鈐及台水公司董事長李嘉榮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11月29日
板新清水池啟用邁向新里程碑 總統盼持續滿足產業基礎建設需求 讓產業更有競爭力 國家越來越好
蔡英文總統今(29)日上午出席台水公司「板新24,000立方公尺清水池新建工程啟用典禮」,肯定工作團隊及參與夥伴們的努力,讓工程提早完成。並表示,2019年政府完成「雙北共飲翡翠水」的最後一哩路,今天板新清水池的啟用更邁向新里程碑,讓北部供水更順暢。期許未來持續滿足產業基礎建設需求,讓產業更有競爭力、國家越來越好。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台灣自來水公司李嘉榮董事長簡報說明工程概況及觀看施工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2010年她競選新北市長時,曾提出「雙北共飲翡翠水」政見,雖然當時沒有當選,但在擔任總統後實現此政見。因此,今天懷著感激的心情,她要特別感謝歷屆行政院長及行政團隊的投入,也感謝台水同仁讓工程提早完成。 總統提到,政府重要的計畫如果沒有在地立法委員穿針引線及督促,就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多進度,她也要感謝吳琪銘及蘇巧慧委員,這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未來可以延續過去所做的努力,為臺灣做更多事。 總統指出,2019年政府完成「雙北共飲翡翠水」的最後一哩路,今天「板新24,000立方公尺清水池」的啟用,更邁向新的里程碑。稍早陳建仁院長提到,「雙北共飲翡翠水」工程讓北部從基隆到新竹供水順暢,也確保即使遇到百年大旱都能持續供水。 總統進一步指出,在2016年執政初期,即開始規劃臺灣基礎建設,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當年在立法院提出時,盡力向社會和立法院說明臺灣基礎建設在國際評等上相對不足,影響國際競爭力,因此希望透過新的財政挹注,讓我們的基礎建設可以追上國際社會。 總統提到,這幾年來,因為有「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預算加上一般預算的投入,讓臺灣基礎建設進步非常多。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評比中,臺灣基礎設施項目從第19名進步到第12名,整體競爭力則排名第6名,這是團隊集體努力的成果,順利完成國家許多建設,滿足產業的基礎建設需求,讓產業更有競爭力。 總統說,因為大家的共同努力讓工程順利完成,她要將榮耀歸於貢獻此計畫的每一個人,並肯定所有工作團隊及參與夥伴們的努力。行政團隊時常接到立法委員的督促與建議,但這些都是為了讓國家更進步,也是政府與人民間最好的連結。她期盼未來大家持續努力,讓國家越來越好。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動儀式。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秘書長林佳龍、副秘書長張惇涵、行政院長陳建仁、副院長鄭文燦、秘書長李孟諺、發言人林子倫、經濟部長王美花、水利署署長賴建信、立法委員吳琪銘、蘇巧慧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08月05日
參拜接雲寺及慈惠宮 總統:政府投資台灣未來、照顧人民 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盼帶動每個區域都能均衡發展
蔡英文總統今(5)日上午先後前往板橋「接雲寺」及「慈惠宮」參香時表示,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的目標,就是希望讓國家建設能更多、更快、更貼近地方民眾的需求。她強調,國家建設做得更好,就有更好的經濟發展基礎來照顧人民。她也祈願神明保祐臺灣越來越好。 總統抵達「接雲寺」後,首先參香並致贈「海天慈雲」匾額。隨後致詞表示,今天正好是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日,她除了來獻上祝福,也要請觀音保佑臺灣平安、國人平安。 總統指出,這幾年,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每年預算都持續增加。她剛上任時,我國整體公共建設預算約為3,000多億,今年2023年,已增加至5,800億,其中有1,000億就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目標就是希望讓國家建設能夠更多、更快、更貼近地方民眾的需求,讓城鄉建設可以做得更好,帶動臺灣每一個區域都能均衡發展。 總統舉例,新北市最缺的就是停車場,在地方立委的爭取下,政府將停車場及停車設備納進前瞻基礎建設。目前,板橋已爭取超過新臺幣12億的經費,蓋了7座停車場。除此之外,新北市的軌道建設也進入加速期,希望透過前瞻經費,讓民眾生活所需要的設施可以快速到位,獲得更好的照顧。 總統指出,2016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世界競爭力評比,將臺灣基礎建設評為第19名,今年,臺灣已進步到12名。這表示,國家建設做得更好,我們的經濟發展就能有更好的基礎。過去6年,臺灣年均經濟成長率達到3.4%,高於全世界的平均值。 總統說,政府投入很多錢投資基礎建設,但沒有債留子孫。前任及前前任的總統,執政8年所留下來的債務大約增加1兆4千至1兆7千億;在她執政的這幾年,只增加4,000多億而已,其中包括疫情期間的特別預算8,000億,以及疫後照顧大家的4,000億,加起來總計1兆2,000億。即便增加這麼多的預算,我國財政績效在國際評等裡,一直站在前面幾名,今年依據IMD世界競爭力「財政情勢」的排比,臺灣是全世界的第6名。 總統也提到,長照服務她剛當總統時是一年50億,後來加到6百億,明年預算8百多億,做政府就是要懂得投資未來、要懂得照顧人民。 總統強調,現在的政府是個負責任的政府,我們知道要投資,讓經濟成長,經濟成長以後,國家會有更多的錢,照顧大家。過去的7年多,我們每一天都在投資臺灣的未來、照顧人民,也希望觀音菩薩持續保佑臺灣,讓臺灣越來越好。 接著,總統前往「慈惠宮」參拜,並致贈「霖雨厚澤」匾額。隨後在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立法委員羅致政、張宏陸陪同下,與廟方會晤交流,聽取地方意見。 包括接雲寺主任委員江清秀、慈惠宮主任委員賴春穆等亦分別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10日
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 總統發表國慶演說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4年國慶大會」,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為題發表演說。 總統致詞全文如下: 大會主席韓國瑜院長、蕭美琴副總統、卓榮泰院長、貝里斯察芙拉總督伉儷、聖露西亞查爾斯總督伉儷、巴拉圭共和國眾議院拉多雷議長、日本「日華議員懇談會」古屋圭司會長,來自友邦和友好國家的慶賀團團長、各國駐臺使節、海內外貴賓,現場以及收看電視和直播的國人同胞:大家好! 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每年我們都齊聚一堂慶賀國家生日,但今年意義非凡! 今年是臺灣民主化歷史性的一年! 就在上個月、9月10日,我們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臺灣解除戒嚴天數,正式超越了令人窒息的戒嚴統治天數,這象徵著臺灣徹底揮別威權體制和陰霾,迎向民主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我們不會忘記,不論是團結抵禦侵略的血淚,還是前仆後繼為了追求民主自由、實現主權在民的無私犧牲,那些曾經與這塊土地交織的故事,都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而歷經千辛萬苦所打造的「民主臺灣」,正是臺澎金馬2,300萬人在這個世界最明確的定位。臺灣是亞洲的民主燈塔,對仍然在威權統治下,生活在黑暗中的每一個人,永遠傳遞著希望的光芒! 今年也是臺灣崛起的一年! 當前,世界各國都遭遇劇烈的變化和挑戰,臺灣也不例外,除了俄烏戰爭、中東局勢動盪,以及中國持續軍事擴張,在經濟與產業上,也有美國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衝擊。 但臺灣人民沒有被擊倒,反而創造了國際稱羨的經濟表現,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報告,將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到5.1%,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名,也超越了中國。 臺灣除了出口金額持續創下新高,就業狀況25年來最好,股市也連續6個月上漲,站上27,301點的歷史高點,臺股市值更超過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8大股市。外匯存底也首度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紀錄。 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在挑戰中,越挫越勇,這些,都是臺灣人民的共同成就!請讓我們為彼此大聲喝采! 這些亮眼的經濟成果,也是臺灣半導體,以及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相關產業帶頭,所締造的輝煌紀錄。它們在全球供應鏈占有的優勢地位,是來自長期累積的技術及製造能力、獨特的商業模式,配合政府科學園區等關鍵政策所匯聚而成;這是幾十年共同努力所淬鍊出來的重大產業成就,是全體臺灣人民的資產。 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要守護這些寶貴的資產,運用它們來提升臺灣乃至全球的產業及經濟發展,為臺灣人民及全世界創造更好的生活福祉。這也是臺灣要走的方向! 當然,我們也絕對不會忽略,國際變局中,各項艱鉅的挑戰,為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族群所帶來的風險。 許多引領臺灣經濟發展的隱形冠軍、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正面臨數位與淨零轉型的壓力。許多勞工朋友,正在面對AI浪潮下,工作機會、薪資、物價與生活成本的擔憂與不安。我們的農民朋友,也正面臨農村老化與市場開放的衝擊。 政府不會輕忽這些挑戰,對每一個民眾所造成的衝擊。全力協助傳產、中小微企業、受薪家庭,以及農漁民朋友,是我們的責任。 因此,政府除了已經提出930億元關稅影響支持方案,將協助企業、勞工、農漁民朋友度過難關,也將每年投入上百億元幫助中小微企業,導入AI人工智慧,邁向數位、淨零升級轉型,來因應挑戰,而針對傳統的工具機、螺絲螺帽,以及比較辛苦的個別產業,也會分別提出對策,積極協助提升競爭力,開拓市場。 各位國人同胞,「變動的年代,也是機會的年代」,臺灣的經濟表現世界有目共睹,我們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既不可能被撼動,更不可能被取代。 面對變局,我們不能自我懷疑、舉棋不定,而是要把握機會、展現自信,勇敢布局;不能故步自封、走回頭路,要更積極進取地向世界前進!一個確定的臺灣,將是不確定的世界,一股重要而且可靠的穩定力量! 未來,我們將採取三大策略,確保中華民國臺灣的競爭優勢: 第一,擴大投資,深耕臺灣。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成果豐碩,投資金額已經突破2.5兆元,創造超過16萬個工作機會,行政院已經在7月通過將方案延長到2027年,不只擴大適用產業、放寬讓全球海外台商與外國人投資企業適用,政府也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新增貸款額度7,200億元,招商引資加碼投資臺灣,預估可帶來1.2兆資金與8萬個工作機會。 有好工作,也要有好生活,政府啟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公私協力的創新做法,鼓勵民間充沛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擴大建設經費規模,在全國各縣市同步推動水、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觀光、交通等關鍵基礎建設,滿足區域民生育樂所需,讓產業發展與生活圈相輔相成,達到「均衡臺灣」的目標。 第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布局全球。 今年,臺灣和英國在「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的架構下,進一步簽署了「投資」、「數位貿易」,以及「能源與淨零排放」等三項領域協議,這標誌著臺英經貿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展現雙方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範的承諾,為彼此在科技和先進製造等戰略性產業的合作,奠定基礎。 未來,臺灣也將秉持互利互惠原則,和更多友盟國家簽署雙邊經貿合作協議,並且積極進行對美對等關稅談判,爭取合理的稅率,解決臺美貿易逆差,以及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讓臺灣經濟發展鏈結國際,大步向前。 第三,打造護國群山,厚植臺灣產業實力。 因應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我們要推動「AI新十大建設」,除了讓臺灣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算力中心,也要積極投入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等三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協助百工百業導入AI工具,並且推動AI在各領域的應用,讓臺灣邁向全面智慧化的時代,更繼續在全球科技發展上,站穩領先地位。 我們也要打造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不僅留住臺灣百兆資金,更要吸引國際資金投資臺灣,促進金融產業發展,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壯大臺灣。 生技醫藥產業是國家關鍵產業,已經納入「國家希望工程」,並朝向涵蓋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的精準健康方向發展,建構國家長遠競爭力,以及增進全民健康福祉。 而明年「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將完工,臺灣會持續跟各國在生技領域加強合作,並藉由政府編列百億元預算的「投資智慧醫療創新創業計畫」,鼓勵更多企業投入創新研發,擴大投資,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兆元產業,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 各位國人同胞,「臺灣是全體臺灣人的臺灣」,我們很清楚,再怎樣亮眼的經濟表現,都不能忽略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經濟發展的果實應該為全民所共享,把「好的數字」變成「好的日子」,不遺漏任何一個人。 因此,照顧國人健康,培育年輕人才,給青年世代更好的環境,讓年輕家庭更有後盾,政府責無旁貸! 今年,「健康臺灣深耕計畫」已經啟動,除了全面提升醫療環境體系,也將提供全民更優質的健康照護服務。同時,「運動部」也正式成立,除了開創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及職業運動的新紀元,也要讓每一位選手都能得到國家充分的支持,在國際舞台追求夢想,為國爭光。 此外,針對年輕世代的照顧,我們不僅推動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私立大專校院學生,每年3.5萬元學雜費補助,我們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支持15到30歲青年赴海外追夢,也已經上路。 不只如此,租屋族,政府每年有300億元租金補貼,而單身租屋族年收入62.6萬元、四口之家164.1萬元、三代同堂212.45萬元以下,都可以免繳綜合所得稅。 年輕爸媽,我們也給更大的支持。除了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2.0」,提高育兒津貼,增加托育補助,明年開始,生育補助,每一胎加碼補足到10萬元。 長輩們也不用擔心,明年「長照3.0」就要上路,政府會努力,讓所有長者獲得更便利、更完善的照顧。 讓每一個國家的主人,無論是小孩、青年、爸爸媽媽、還是阿公阿嬤,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更有自信地迎向未來,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今年也是二戰,終戰80週年。 二戰歷史殷鑑不遠,當年侵略者的野心,造成生靈塗炭,而當前,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國際秩序又遭遇嚴峻挑戰,臺海、東海、南海的區域秩序,乃至於整個第一島鏈的安全,都正受到嚴重的威脅。 民主臺灣是印太和平穩定的樞紐,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致力維持現狀,守護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區域繁榮發展。 我們也期待中國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共同維護印太和平穩定。回顧二戰期間,我們都經歷戰爭的苦難,被侵略的傷痛,應該汲取教訓,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二戰的結果也告訴我們,「侵略必敗,團結必勝」,和平必須靠實力!我要向國人和國際社會宣示:今年底將提出國防特別預算;明年度,我們的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超過GDP3%;並且也會在2030年前,達到GDP5%,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 國防支出的增加,並非漫無目的,而是有應對敵情威脅的明確必要,也是發展國防產業的動力,透過新的國防預算,我們要達成三大目標: 第一,加速打造「臺灣之盾」(T-Dome),建構臺灣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為臺灣編織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網。 第二,加強引進、結合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 第三,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厚植國防與軍工產業的實力,透過在地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深化本土供應鏈,臺灣可以加速產業升級,強化軍備韌性、提升國防工業能量,進而成為友盟信賴的安全合作夥伴,共同排除紅色供應鏈,為自由民主國家建立國防信任,一起建構守護自由民主價值的堅強防線。 我們有決心透過實力維護和平,我們也深信,實力不只要透過軍力,也要透過全社會的韌性。 過去一年,我們透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努力,凝聚了政府與民間、中央與地方更強大的力量,並整合災防與防衛,來強化軍民之間的協作能力,我們也持續加強民力訓練、能源、醫療、資通網絡、金融等韌性,全面提升對各項危機的應變能力。 我要強調,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需要每一分力量。上個月,我們發布了最新的《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內容涵蓋各種天災、甚至軍事侵略等極端情境的應對策略,這本手冊將逐步推廣到家家戶戶,因為唯有全民參與,自助助人,臺灣才能有更強大的韌性,因應各種挑戰。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種種挑戰,但臺灣人民從不放棄希望,每當危機來臨,我們總是看到無數臺灣人民無私地站在第一線,為自己心愛的國家奉獻心力。 就在上個月,有兩個畫面,非常令人感動,一個是聯合國大會在美國紐約召開,許多海外僑胞,自主集資、發動募款,讓紐約時代廣場再度亮起「讓臺灣參與」、「團結會更好」的廣告,感動了世界各國往來的民眾。 另一個是在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後,成千上萬,穿著雨鞋,拿起鏟子,不遠千里前去救援,只為讓花蓮受災鄉親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的「鏟子超人」。 每一位「鏟子超人」鏟出的,不只是厚重的淤泥,幫助災民重返家園;也是一道道希望的光,溫暖每一個人的心。更證明了,臺灣人在面對危機時,擁有無比強大的韌性,有決心來守護自己的家園! 現在,讓我們一起感謝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救災超人、感謝投入救災的外國朋友,也感謝軍警消、感謝中央和地方投入救災工作的所有同仁們。 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將讓全世界的人記得:臺灣,那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是何等的有愛心,是何等偉大啊! 未來,我將帶領國家,團結一心,無畏風雨,不怕挑戰,勇敢向前,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臺灣加油!中華民國加油!中華民國臺灣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