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副總統校園演講 期盼同學不斷超越自己 服務更多人
副總統東海大學校園演講:「我的學思經歷」
中華民國108年05月02日

陳建仁副總統今(2)日下午應東海大學學生會之邀,前往該校以「我的學思經歷」為題進行演講,與同學們分享他的人生經驗。

副總統在路思義教堂演講說,他從父母身上,學到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他的父母讓每一個孩子不論在哪個領域,都能自由發展,也教導孩子「健康第一、做好人第二、功課才是第三」。

副總統說,在他早期生涯中,想成為一個科學家,因此尋找了幾個科學家典範,像是牛頓、居里夫人、史懷哲、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等,他們好奇謙遜、天真誠實、尊重生命倫理的精神,令人欽佩,值得學習。

談及過去研究流行病學、烏腳病與慢性砷中毒、肝癌預防策略,以及處理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等經驗,副總統說,公共衛生是眾人的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彼此互相照顧,是防止感染的最好方法。

副總統表示,學術研究是他的終生志業,公共服務是他的奉獻使命,希望同學在人生的旅途當中,不斷超越自己,服務更多的人。

隨後,副總統接受學生提問,針對受少子化的影響,私立學校如何轉型或退場規劃等議題,副總統回應表示,當臺灣走向少子化時,生源越來越少,很多學校都面臨這個挑戰。政府給予的協助,有相關補助及輔導,讓學校順利轉型;在學生就學權及教職員資遣方面,政府也有相關資助,來幫助學校退場。針對學校轉型方式,副總統認為,公私立併校前,政府鼓勵合作,再合併,較能順利成功。配合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他鼓勵學校推動英語教學,多收外國學生,增加學生視野,國際化、有特色,會是私立學校未來發展很好的方向。

對於面對美中兩大強權的競爭,臺灣如何在夾縫中生存的問題,副總統認為,小國有小國容易發展的地方,例如公共衛生、社會福利、民主法治、人權保障等。臺灣雖沒有天然資源,但最好的資源就是大家的頭腦。臺灣科技發展令人驚艷,我們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評比,世界排名第13,其中創新能力更是四大創新強國之一。我們不要妄自菲薄,小國有小國的美,展現臺灣人慈悲、急公義、好憐憫、謙卑的特質,即使在兩強之間,我們不僅站得住腳,也受人尊重。

談及教廷與臺灣、中國的關係變化及覲見教宗所獲得的訊息,副總統指出,臺灣與教廷關係維持相當友好。至於教廷與中國簽署主教任命協議,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天主教會的地下教會受到很大迫害。教宗作為一個好的牧羊人,不能讓他在中國一千多萬頭羊受到迫害,他需要跟中國取得共識,在主教任命上能夠得到雙方同意,也就是讓教宗對於中國主教有最後任免的權力。他在覲見教宗時,也有表達理解,好的牧羊人絕不會放棄他的任何一隻羊。

結束提問後,副總統由東海大學學生會代表陪同參觀校園內畢律斯鐘樓以及學生會辦公室等環境。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