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04月13日
出席兒童醫療獎頒獎典禮 副總統:共同為健全兒童醫療體系而努力
副總統出席「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頒獎典禮」

陳建仁副總統今(13)日下午出席「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頒獎典禮」,說明政府刻規劃兒童醫療網絡及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並盼未來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健全兒童醫療體系貢獻心力。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他非常榮幸受邀參加「第八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頒獎典禮,首先要代表總統感謝所有得獎者,為臺灣兒童醫療貢獻很大的心力,也感謝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董事長吳春福及評審團,在他們推己及人、努力追求兒童醫療理想國的願景下,造福這麼多需要幫助的孩子,讓所有人都深受感動,也讓孩子們的生命充滿無限美好的未來。

副總統提到,上週剛過完兒童節,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如何提昇兒童醫療品質,讓孩子們都能平安成長茁壯,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副總統指出,此次是「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第8次舉辦兒童醫療貢獻獎,得獎者包括獲得兒科新銳獎林杏佳醫師、中流砥柱獎郭夢菲醫師、兒童護理獎鄭雪芳副護理長及劉苑生護理長、焦點貢獻獎田英俊醫師、終身貢獻獎蔡文友醫師及獲得醫療團隊獎高醫大兒少保護行動團隊。

副總統說,臺灣優秀的醫療品質在全世界是首屈一指,每位獲獎者盡心盡力投入兒童醫療,不僅是兒童醫療重要的推手,也是最大的後盾,不只照顧孩子們的身體健康,也照顧他們心靈上的健康。因為關心,所以傾盡全力照顧孩童,也因為用心,才能獲得這項殊榮,是臺灣醫界的典範。

副總統強調,為了健全兒童醫療體系,衛福部現正規劃兒童醫療網絡,同時搭配孕婦周產期照護網絡,不僅針對高妊娠風險的產婦提供完善的產前與生產協助,並可降低新生兒死亡風險。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政府也規劃推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自新生兒出生,就由一名兒科醫生擔任守護者,守護孩子到3歲為止。至於兒科醫師較缺乏的偏鄉地區,也會由受過兒童照護專業訓練的家庭醫師擔任。

副總統提到,《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已經通過,事實上,兒少工作不僅包括醫療、社福,還包括治安等方面,感謝衛福部及立法院的努力,希望能把兒童照顧的更好。此外,總統府國家人權諮詢委員會昨(12)日會議上,也談及兒虐的問題。讓我們齊心合一,透過各部會的努力,未來能提供兒童最佳的照顧。

副總統認為,孩子是每位父母的心肝寶貝,同時也是國家社會未來的希望,期待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之下,讓更多人共同來重視兒童健康的問題,並投入更多資源為兒童健康而努力。

隨後,副總統也親頒獎項予所有獲獎者。包括衛福部長陳時中、立法院祕書長林志嘉、立法委員田秋堇及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董事長吳春福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130週年院慶 感謝引領臺灣醫療進步 盼共同打造「健康台灣」">詳細內容
114年06月16日
總統出席臺大醫院130週年院慶 感謝引領臺灣醫療進步 盼共同打造「健康台灣」
賴清德總統今(16)日午間出席「臺大醫院130週年院慶活動」,感謝臺大醫院為民眾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持續引領臺灣醫療進步。也期盼未來該院在智慧醫療、癌症防治等領域繼續努力,讓民眾健康更有保障,醫療服務更有效率,共同打造「健康台灣」。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受邀出席臺大醫院130週年院慶活動,與大家共聚一堂慶祝這個非凡時刻,並代表全國人民感謝臺大醫院130年來對國家、社會及人民的貢獻。臺大醫院平時是人民健康的守護神,疫情來臨時更守護社會定安與人民健康,尤其在教學研究上也一直走在最前端,引領臺灣醫療進步。 總統說,身為醫界的一分子,期盼結合醫界及社會各界共同打造「健康台灣」,讓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讓國際擁抱臺灣。並提到,國人平均餘命雖有延長,但不健康年數也在增加,政府已訂定目標要在8年內將民眾平均餘命從79歲提升至82歲,不健康年數占平均餘命比例從10%下降到8%。 總統同時提到,為了完成這些目標,政府要推動許多事項,第一是癌症防治工作,從民國71年至今,臺灣十大死因都是癌症,因此政府強化國家癌症防治策略,降低篩檢年齡及增加癌症篩檢範圍等,除了口腔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外,增加肺癌及胃癌,篩檢經費也從去年28億元,今年增加40億元,達到68億元,期盼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總統談到,之前他曾訪視臺大醫院癌醫中心,感謝臺大醫院的大力支持,在此領域的研究、教學、治療等方面,都持續投入許多人力、物力,社會也寄予厚望,希望未來藉由臺大醫院的努力,在臺灣癌症防治上獲得成效,達成目標。 在智慧醫療方面,總統指出,臺大醫院成立智慧醫療中心,在此領域執臺灣之牛耳,未來希望透過雲端科技,全面整合在宅醫療、遠距醫療,讓醫療體系各環節都能透過科技的發展,更緊密團結在一起,讓民眾健康更有保障,醫療服務更有效率。 最後,總統肯定即將卸任的吳明賢院長,領導臺大醫院表現非凡,獲得長足進步,受到國人肯定。並祝福臺大醫院院運昌隆,迎接更燦爛輝煌的130年。 包括衛福部長邱泰源、臺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臺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及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4日
總統接見世衛行動團 重申臺灣願為世界公共衛生健康人權做出貢獻
賴清德總統今(24)日上午接見「世衛行動團」,肯定「世衛行動團」在第一線為臺灣爭取醫療人權,也感謝國際社會直接或間接對臺灣的支持。並強調,為了臺灣的健康人權,以及追求全世界更好的健康福祉,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都是臺灣人民不變的理念。 總統首先聽取「世衛行動團」團長暨衛福部長邱泰源進行成果報告,以及無任所大使吳運東這些年參與「世衛行動團」的經驗分享。 隨後總統致詞表示,熱烈歡迎「世衛行動團」回到臺灣,「大家辛苦了」。並指出,此次「世衛行動團」由衛福部邱泰源部長擔任團長,率領包括醫衛專業團體、醫事青年團、民團、僑團,並在立法委員視導團的監督之下前進日內瓦,站在第一線為臺灣爭取醫療人權,也贏得國際社會對臺灣的肯定。他要代表國家感謝邱泰源部長及各位成員的辛勞。 總統接著感謝吳運東大使過去25年來,造訪日內瓦、日本,以及歐洲各國,遊說各國支持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儘管吳大使已經87歲,仍可以四處為國家奔波,這向國際社會證明臺灣健康工作做得很好、醫療服務也很好。吳大使一站出來,就是臺灣健康的品牌。 總統表示,很遺憾臺灣今年仍未受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加上經費被刪了一大筆,但這並沒有改變我們爭取臺灣健康人權的決心。此次「世衛行動團」在日內瓦舉辦超過40場的雙邊會談、國際論壇及國際記者會等,也首次與日內瓦大學醫院及國際醫院聯盟簽署合作備忘錄,充分展現臺灣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決心,我們除了顧及臺灣的健康人權,也很樂意參與世界、在世界公共衛生健康人權上做出貢獻。 總統提到,世界衛生組織特別強調「不遺漏任何一個人」,但是很可惜,卻遺漏了臺灣2千3百萬人。總統肯定邱泰源部長及呂建德次長,在日內瓦撐起「三腳椅」的塑像,向國際社會傳達「如果有臺灣,世界衛生組織會像四腳椅一樣更加穩固」的理念,並感謝邦交國貝里斯代表在世界衛生大會上慷慨陳詞,希望國際社會能夠支持臺灣參與,呼應「椅子若有四根腳,會更加周延」。 總統說,不僅邦交國替我國發聲,今年WHA共有26個會員國及觀察員身分的歐盟代表,也直接或間接公開表明對臺灣的支持,我們都非常感謝。今年WHA的主題是「One World for Health」(共創健康世界),臺灣雖然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國,也沒有受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但這樣的理念與臺灣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們會持續推動。 總統也說,他是醫療背景,深知健康的重要。健康不分黨派、族群,是社會最關心的議題。除了讓民眾健康,也非常關注像是SARS、COVID-19等全球性未知傳染病,隨時可能威脅全世界及臺灣,這也是上任後在總統府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原因,期盼讓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也讓世界擁抱臺灣,這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一致。固然我們今年無法加入,但是不會因此而放棄;也不會因為沒有預算、或是因為美國沒有加入而離開。為了臺灣2千3百萬人的健康人權,以及全世界更好的健康福祉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參與世界衛生大會,都是我們不變的理念,「大家一起努力」。 「世衛行動團」一行包括無任所大使吳運東等,由團長暨衛福部長邱泰源率領,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次長吳志中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2日
「健康台灣」第4次委員會議 總統強調下階段任務為全民共感 以四大策略推廣全民運動
賴清德總統今(22)日下午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時強調,打造「健康台灣」需要跨部會合作,需要公私協力,更需要全民參與,才能讓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 總統指出,現在各項政策的推動已經提升到全政府分工合作,並持續擴大全社會的參與,而下階段的任務就是要讓全民共感。未來,政府將從營造社會氛圍、建構支持性環境、提升人民自主健康意識及整合資訊系統等四大策略著手,推廣全民運動,並透過跨部會合作,打造完整的健康教育支持系統,讓健康成為每個人生活的日常。 總統開場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就在前天,我和蕭美琴副總統就職滿一周年,在這裡,我要感謝三位副召集人、各位顧問、委員,從委員會去年8月召開第1次會議以來,對於各項健康政策的努力和付出,感謝大家。 在上個月27號,我們也透過「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讓醫界朋友們瞭解「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成果、政府當前的政策,以及接下來的目標。 我要向大家報告,不論是今天的委員會或是「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運作將近一年來,我們努力落實跨部門、跨領域、公私協力的精神。現在,各項政策的討論和推動,已經從單一部會各司其職到全政府分工合作,並且持續擴大全社會的參與,而我們下階段的任務就是要讓全民共感。 我們要積極發起全民可參與的行動、推廣全民應具備的認知與觀念,讓「促進健康」、「因應氣候變遷」、「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概念與作為,能夠融入民眾的生活。當民眾對政策有感、有參與,才能一起落實各委員會所設定的目標。 例如,在去年首次會議,我們設下「健康台灣」的目標,是在8年內,民眾平均餘命從79歲提升到82歲,不健康年數占平均餘命比例從10%下降到8%。為了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結合各部會的力量,建置完整的運動網絡,並且促進全民、全齡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在2030年,較2021年,身體活動人口數增加15%,進而增加國人健康平均餘命。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經指出,身體活動量不足是導致非傳染性疾病(NCD)的4大主要風險因子之一,而定期的體育活動對身體和心理健康有顯著的好處。但根據臺灣2021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高達一半以上的國人未達WHO建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身體活動量。我們一定要透過各項政策來提升各年齡層國人身體活動意願。 因此,今天的會議除了由衛福部報告「第3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也特別請衛福部及教育部分別報告「推動全民運動促進國人健康」,以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健康促進相關議題課程與教學活動」。 如同我稍早提到,我們政策的推動已經提升到全政府分工合作,今天衛福部的報告,集結了交通部、教育部、勞動部等部會的規劃,並且加上委員會簡文仁委員及行政院在會前的指導。未來,政府將從營造社會氛圍、建構支持性環境、提升人民自主健康意識以及整合資訊系統等四大策略著手,推廣全民運動。 另外,教育是培養健康國民的基礎與關鍵,從小就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發展符合自身需求的健康行動、並養成習慣後,成年維持運動習慣的可能性才會大幅提升。 稍後,教育部將向各位報告,如何透過健康促進相關課程讓孩子們理解健康的重要性,並透過實作與情境教學內化為日常習慣。 未來,我們要透過跨部會合作,完善校園健康促進政策,以及與家庭、社區緊密連結,打造完整的健康教育支持系統,讓健康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每個人生活的日常。 我要強調,打造「健康台灣」需要跨部會合作,需要公私協力,更需要全民參與,才能讓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 臺灣的各項健康政策和醫療公衛經驗,都能促進跟世界的交流合作。在我們開會當下,衛福部邱泰源部長正率領「世衛行動團」在日內瓦進行醫衛專業交流,不僅僅向世界展現臺灣豐厚的醫衛軟實力,也向國際發聲,只要讓臺灣參與WHO相關活動,我們絕對可以對國際醫療公衛體系做出更多貢獻。 再次感謝各位顧問和委員跟政府一起打拚,也期待各位聽完報告後,能從不同領域的角度提供專業意見,給政府各部會參考,一起來提高民眾的健康管理意識,攜手實現「健康台灣」的願景。謝謝大家! 隨後,總統聽取副執行秘書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報告「第3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衛福部次長周志浩報告「推動全民運動,促進國人健康」,以及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報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健康促進相關議題課程與教學活動」。接著就報告事項與委員們進行意見交流。 今日與會者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五位顧問: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總院長陳穆寬、亞東紀念醫院院長邱冠明、上騰生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張鴻仁;三位副召集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陳志鴻、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各專長領域代表:臺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高淑芬、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倪衍玄、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林德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廖美南、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郭素娥、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柯富揚、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副董事長蔡森田、台灣健康運動聯盟副理事長簡文仁、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醫學教授蘇冠賓、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何美鄉以及副執行秘書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13日
總統出席國家防疫中心動土 盼以更高規格整備提升臺灣防疫韌性 守護國人健康
賴清德總統今(13)日下午出席「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動土典禮」時指出,防疫工作必須在平時做足準備,才能在面對危機時迅速應變;而國家防疫中心的成立,就是以更高規格的防疫整備,因應下一個階段可能的疫情,守護國人健康。期盼未來國家防疫中心成立後,能結合國際標準與跨域思維,加強與各國的交流合作,積極提升臺灣的防疫韌性。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臺灣防疫史上重要的一刻,因為我們共同見證臺灣防疫工作的重要基礎建設—「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正式動土興建,開啟守護國人健康的新紀元。 總統指出,防疫視同作戰,在疫情期間,第一線防疫人員努力守護國人健康,每個人的肩上都值得配戴一枚勳章。但如果沒有一個能掌握機先、運籌帷幄的大腦,也就是防疫指揮中心,來指揮、協調與調度全國防疫人員及資源,即使再強的戰士,也無法發揮事半功倍的防疫成效。 總統提到,2020年,他就任副總統的隔天,就到疾管署了解防疫狀況,在三級警戒期間,他也多次前往。每一次都深刻感受到防疫體系的重要性,以及所有防疫人員的辛勞。相信當年的防疫指揮官—在場的陳時中政委、以及張上淳指揮官、周志浩次長、莊人祥署長,一定比他有更深刻的感受。 總統說,回顧過去20多年,臺灣歷經SARS、登革熱、COVID-19等重大疫情挑戰,每一次的應變經驗都告訴我們,防疫工作必須在平時做足準備,才能在面對危機時迅速應變。也就是說,防疫絕不能臨時抱佛腳。 總統談到,SARS疫情結束後,他當時擔任立委,和其他立委與行政部門合作,推動修改《傳染病防治法》,設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將疾管局升格為疾管署,並增設防疫醫師,在全國各醫院增設近3,000床負壓隔離病床或專責病床,並強化物資準備、推動國際合作等。這些準備,都讓臺灣有更大的防疫能量來因應COVID-19疫情的挑戰。如今,COVID-19已經結束,我們更要不斷精益求精,以更高規格的防疫整備,因應可能的下一個階段的疫情,國家防疫中心應運而生,守護國人的健康。 總統指出,為了因應後疫情時代的挑戰,促進全民健康,總統府去年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接軌國際健康永續發展的目標。期待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能夠結合國際標準與跨域思維,加強跟各國的交流合作,積極提升臺灣的防疫韌性。未來,這裡除了有疫情指揮中心,還有國家級實驗室,加上保留原本的歷史建築。新的防疫中心,將不只是落實健康臺灣的一大步,提升臺灣防疫體系韌性的關鍵里程碑;同時因為是以循環經濟的理念來規劃設計,所以這裡也是推動淨零轉型的指標工程。 最後,總統感謝所有投入防疫中心工程的夥伴,並再次感謝所有防疫英雄經年累月的努力與奉獻。希望未來,大家繼續攜手前進,共同打造一個更健康、更安全、更有韌性的美麗臺灣。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祈福動土儀式。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衛福部長邱泰源、立法委員王正旭、陳菁徽、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衛福部次長周志浩、內政部次長吳堂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唐堂及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張上淳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2025生策年會 期許扮演政府最佳智庫 共同促進國人健康與生醫產業發展">詳細內容
114年05月09日
總統出席2025生策年會 期許扮演政府最佳智庫 共同促進國人健康與生醫產業發展
賴清德總統今(9)日下午出席「2025生策年會」,肯定生策會積極搭建政府與產業之間的橋梁,並啟動醫療、科技與生技三大領域整合的超前部署,以實際行動協助政府推動各項健康政策。並表示,臺灣擁有完整的健保巨量資料庫,醫療與高科技實力更是世界有目共睹,在全球邁入AI科技時代的關鍵時刻,相信生醫產業能成為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期盼生策會持續凝聚各界力量,扮演政府最佳智庫與橋梁,一起為促進國人健康與國家產業發展創造更豐碩的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能再次和生策會的先進共聚一堂,一起推動大健康產業。並提到,生策會創立以來,在王金平創辦人、翁啟惠會長、各位副會長及歷任幹部的努力下,積極搭建政府與產業之間的橋梁,並啟動醫療、科技與生技三大領域整合的超前部署,意義非凡。 總統說,無論是蔡英文前總統任內推動生醫及精準健康產業,或是他上任後打造「健康臺灣」的規劃,只要和生醫產業發展有關,生策會都扮演關鍵角色,集結產業力量提出建言,並以實際行動協助政府讓政策具體落實,他要代表政府向生策會表達十二萬分的感激。 總統表示,王金平前院長是他敬重的政壇前輩,翁啟惠會長是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副召集人。他非常歡迎各位先進持續提供政府寶貴意見,讓政策更周延,共同促進臺灣先進醫療和健康科技的發展。今年,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民眾的醫療照護需求日益迫切,如何打造「健康臺灣」,讓國人活得久、活得健康,是政府的重要責任,也是他擔任總統的重要使命。 總統說明,將近一年來,經過執政團隊和各位先進的共同努力,我們推動了各項健康政策,無論是提高重要癌症篩檢率、設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三高防治888計畫」、「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或是大幅增加健保總額,推動5年489億元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都已經有初步的成果。 總統提到,目前,發展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產業,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兆元產業,已經納入「擴大醫療投資、打造健康臺灣」的核心計畫。例如,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中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透過NGS篩檢套組的研發,能讓醫材產業更加精進,而透過NGS所收集的BioData,也能促進精準醫療與生技產業的未來發展。 總統也提到,在場許多先進關心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也在去年6月三讀通過,為臺灣再生醫療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但除了政府要有完備的法規制度,積極落實政策的決心,更要有卓越的醫療品質,加上國際級的科技實力,進行跨域整合,才能形成強大的健康產業後盾,為臺灣生醫產業提供更多商機,為民眾提供更好的醫療照護服務。 總統說,臺灣擁有完整的健保巨量資料庫,醫療與高科技實力更是世界有目共睹。在全球邁入AI科技時代的關鍵時刻,只要我們齊心努力,持續透過法規環境調整,放寬募資、投資限制,完備生技園區聚落,強化人才培育與場域試驗,相信生醫產業不僅可以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也必定能成為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總統強調,未來政府將持續與醫界、產業界合作,也期待生策會凝聚各界力量,扮演政府最佳智庫、橋梁,一起為促進國人的健康、國家產業的發展,創造更豐碩的成果。 包括總統府資政沈榮津、經濟部長郭智輝、衛福部長邱泰源、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創辦人王金平、會長翁啟惠、副會長林百里、楊泮池及蔡長海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1日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 總統強調將持續爭取對臺更合理稅率 並透過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於總統府針對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表談話,向國人說明與美談判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尚未進行,所以20%為暫時性關稅,後續仍會持續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再進行談判。此外,政府也會透過「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總統致詞時表示,稍早美國政府通知我國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臺灣暫時性關稅為20%。自4月2日美國對世界各國進行新的關稅政策後,臺灣積極和美國政府進行四次實體談判及多次視訊談判,過程雙方均展現誠意,秉持解決臺美貿易逆差、創造臺美互補互利的方向進行談判。 總統指出,談判截至目前為止,雖然已獲致階段性成果,由32%調降為20%,但20%稅率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臺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進行談判。目前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稅率,這也是暫時性關稅的由來。 總統感謝行政院鄭副院長及楊珍妮政務委員率領的談判團隊,這幾個月來非常辛苦,不管是在臺灣或美國都隨時待命;他以及蕭副總統、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等相關首長,也都在臺灣隨時支援美國談判代表的談判工作。 總統表示,不管稅率最後如何,對臺灣產業勢必會帶來衝擊,非常感謝行政院卓院長在4月4日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並且進行20多場產業座談,特別預算亦由880億元提高至930億元,此項特別條例已送立法院審議完畢,希望行政院盡速將預算需求送至立法院審議,讓特別預算盡速執行,協助中小企業因應此次新的美國關稅政策。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政務委員楊珍妮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