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03月23日
出席台灣國是會議 副總統感謝海外同鄉一起關心臺灣
副總統出席「第九屆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

陳建仁副總統今(23)日上午出席「第九屆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感謝海外同鄉一同關心臺灣的民主改革、國家安全與當前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並說明政府維護臺灣主權獨立現狀的用心、對維護臺海和平的堅持,以及維護臺灣人過自由民主生活所做的各項努力。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參加由「世界台灣人大會」、「台灣國家聯盟」以及「台灣安保協會」共同舉辦的「第九屆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與大家一起關心、討論臺灣的民主改革、國家安全與當前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副總統說,總統目前正在友邦國家拚外交,雖然無法出席這場活動,但她特別感謝海內外同鄉對臺灣這塊土地的關心與付出,對在場前輩用心舉辦國是會議,對臺灣的國家安全和民主制度提出建言,表達十二萬分的欽佩。

副總統指出,今年「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以「世界新形勢—防中堵中」為主題,不僅和國際社會對中國不斷對外擴張感到憂心的趨勢相契合,而且也代表大家對臺灣國際處境的理解和關心。

副總統提到,總統就任三年來,面對最新國際局勢的轉變,以及中國不斷對臺灣的圍堵與壓迫,除了在國內推動各項改革,讓臺灣的體質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在國際上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加強對印太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並依照政府既有的外交政策方針,努力強化對美國、日本及歐盟國家的合作關係。

副總統表示,無論是國內改革,或是國際外交上的打拚,目前都已經看到初步的成果。臺灣在總統的領導下,現在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希望大家持續支持總統穩健、踏實的改革路線與施政方向。

副總統提及,今年年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所謂「習五點」談話後,總統立刻召開國安會議發表談話,重申臺灣絕對不會接受「九二共識」、拒絕「一國兩制」的嚴正立場。總統也提出「四個必須」,要求中國政府: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必須尊重兩千三百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雙方之間的歧異;以及必須經過人民授權,由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總統還強調,臺灣願意在「鞏固民主」及「強化國家安全」的基礎上,進行有秩序、健康的兩岸交流,並建立兩岸交流的三道防護網,也就是民生安全、資訊安全及制度化的民主監督機制。

副總統說,過去有不少人誤解總統「維持現狀」的主張,以為這是消極、不作為的做法,但相信經過這三年的觀察後,一定可以理解總統對於維護臺灣主權獨立現狀的用心,對維護臺海和平的堅持,以及維護臺灣人過自由民主生活所做的各項努力,希望大家能支持總統。

最後,副總統再次歡迎海外同鄉回到臺灣,積極參與台灣國是會議,他也從海外鄉親充滿自信的笑容中,看到臺灣未來的希望。

包括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新興、「世界台灣人大會」總召集人程韻如、「台灣國家聯盟」總召集人吳樹民、「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陳南天、歐洲議會議員Hans van Baalen、日本靜岡縣立大學教授小川和久(Kazuhisa Ogawa)及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執行長昆布勞(Coen Blaauw)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18日
副總統出席亞洲臺商惜別晚宴 盼臺商持續做臺灣通往世界橋梁
蕭美琴副總統今(18)日晚間出席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同步新紀元 齊心創輝煌」僑委會惜別晚宴,感謝每一位臺商朋友在海外的耕耘及奉獻,展現以小搏大、在挑戰中找到出路的臺灣精神。期盼大家持續做為臺灣通往世界的橋梁,政府也會持續與理念相近國家對話交流,打造更透明、穩定、具前瞻性的經商環境。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受邀參加今天的晚宴,看到許多熟悉的面孔及老朋友。長期以來,臺商在世界上不管是僑務服務或是拚外交的過程中,對臺灣都有重要貢獻,是政府推動各項政策的關鍵夥伴。 副總統感謝大家在海外努力拚事業的過程中,仍心繫故鄉臺灣。幾週前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到訪臺灣,林凱民輔導總會長在國宴席間提到,臺商們為了支持友邦,針對帛琉的產業發展擬定幾項計畫,很高興在近期也看到許多具體成果。 副總統說,在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臺商朋友的靈活與善意,以及作為世界良善力量的拚勁。感謝林凱民輔導總會長過去一年的領導,也預祝接下來新任的陳舒琴總會長讓亞總繼續立足世界,發揚光大。 副總統認為,海外經營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過去一年來有很多不平靜,大家在每一個國家都面臨關稅政策等挑戰,加上國際上很多地方衝突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但是臺灣人民數十年來,也在各式各樣的衝突與挑戰中持續進步,並找到創新與存活的路徑。因此他常常稱自己為「戰貓」,即便走在鋼索上面,依然能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副總統分享,他的貓雖然身軀嬌小、看起來很溫柔,但若被欺負或碰到痛點,也會轉身反擊。就像臺灣人慷慨溫柔,加上表現優異而獲得世界肯定;但是我們有本事,也會極力捍衛自己的權利,就像貓一樣,身軀嬌小卻能跳得很高。在接待各國貴賓時,他也常提到「Taiwan is small but mighty」,這種以小搏大、在挑戰中找到出路的臺灣精神,是獲得全球肯定的重要基礎。 副總統說,國際局勢變化莫測,包括各式各樣的供應鏈重組,臺商永遠都快速且靈活因應。在臺灣立足全球的時刻,也歡迎臺商朋友們回臺投資,政府會持續跟大家並肩作戰,與理念相近國家對話交流,打造更透明、穩定、具前瞻性的經商環境。 副總統接著提到,新南向政策也是政府持續推動的政策之一。近年來新南向國家來臺求學,以及留下貢獻臺灣產業的青年朋友人數持續成長,臺灣在許多面向都更加國際化,國際友人也更樂意與臺灣深化經貿、教育、文化等多種領域的互動,相信這也是展現臺商靈活精神的機會。政府會持續努力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價值,並期待所有臺商朋友繼續做臺灣通往世界的橋梁。 副總統也提到,在世界各地有需要時,臺商總是代表臺灣展現良善力量。像是上星期颱風造成嘉南地區許多民眾陷入困境,世總在第一時間募集上千萬善款,給予遭遇颱風重創的鄉親們溫暖。感謝每一位在世界各地拚搏的臺商朋友在海外的耕耘及奉獻,相信臺灣讓人驕傲的成功故事會繼續發揚光大,大家的腳步也會堅定地往前走。 包括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羅文嘉、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輔導總會長林凱民及新任總會長陳舒琴、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吳光宜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10日
副總統接見世總回國訪團 盼團結凝聚臺灣安全與經濟發展實力
蕭美琴副總統今(10)日上午接見「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31屆回國訪問團,感謝臺商長期貢獻國際,成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關鍵角色。並表示,期盼臺商朋友團結一致,共同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以及凝聚臺灣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實力。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訪團來到總統府,並感謝世界臺商總會長期貢獻國際,不但事業有成,也從事許多公益活動,把臺灣的經濟實力與良善力量延伸到世界各地。 副總統指出,在全球情勢特別複雜的當下,面臨包括前幾年COVID-19疫情、烏克蘭戰爭,到近期的以哈戰爭、印巴及伊朗等各地衝突的挑戰。臺灣位處印太地區,持續遭受各式灰色地帶及軍事威脅的侵擾,更需要強化自我防衛,以及守護地區和平穩定的意志與決心。 副總統表示,除了地緣政治的影響,臺灣同時也面臨許多經濟方面的挑戰,包括美國對世界各國所公布的關稅新政影響許多臺商。政府的立場是希望臺美經貿關係能達成合作互利,同時守護臺灣的產業。期盼與美國儘速達成協議,共同深化臺美關係。 副總統提及,科技是讓世界進步的重要力量,更是促進人類持續發展的基礎。臺灣產業在全球發展過程中,需要美國的市場及技術;而美國提倡再工業化,也需要臺灣豐富的經驗與生產力。因此,臺灣會持續與各界溝通,並維持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副總統感謝世界臺商聯合總會在歷任總會長的帶領下,讓每位臺商都成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關鍵角色。並強調,在現今世界局勢變化多端的情況下,更需要大家團結一致,共同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以及凝聚臺灣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實力。 訪賓一行尚包括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監事長謝美香、名譽總會長林見松、副總會長林凱民、顧問莊振輝等,由總會長吳光宜率領,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0日
總統接受「NTV日本電視台」及「讀賣電視台」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NTV日本電視台」《NEWS ZERO》節目主持人櫻井翔先生及「讀賣電視台」上海支局長渡辺容代專訪,總統針對就職周年感想、兩岸關係、中國軍事威脅、臺美關係、臺日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昨(19)日晚間播出。 總統在專訪中表示,中國企圖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如果臺灣被侵略,全球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會強化國防力量,靠備戰來避戰,達成追求和平的目標。並提到,臺灣發展無人機是基於國家安全與產業需要,並期盼臺日共同合作。總統也重申,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希望能尋求美國、日本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您即將迎來就任總統滿一年的時間,請問此刻的心情如何? 總統:我年輕的時候,立志行醫救人;棄醫從政的時候,立志改變臺灣。去年520宣誓就職總統,我立志壯大國家,時間過得很快,已經過了一年,這過程雖然擔子很重,但我深感榮幸,也滿懷感激國人給我這個機會報效國家,未來雖然一定會再次充滿挑戰,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團結國人,持續壯大國家,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情。 問:第二次大戰結束即將屆滿80周年,在這期間,時常會聽到臺灣跟大陸,兩岸即將發生衝突的聲音,總統認為兩岸有可能會發生衝突嗎? 總統:國際社會非常清楚,中國企圖取代美國,改變全球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併吞臺灣只不過是第一步。因此當中國的軍力越來越強盛的時候,自然而然國際社會就會有人擔心兩岸會不會爆發衝突。國際社會一定要全力避免臺海發生衝突,因為代價太大,除了會對臺灣跟中國產生直接的災難,對全球的經濟影響更是重大,預估大概光是戰爭就會產生10兆美元的損失,約占全球GDP 10%。 另外,全球航運有五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與周邊的海域,所以如果臺海發生衝突,包括日本、韓國都會受到重大的影響,因為日本與韓國對外運輸有四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從外國運回來的各種能源、礦物等有三分之一是經過臺灣海峽跟周邊海域。如果臺灣被侵略的話,全球的供應鏈也會中斷,因此臺灣海峽一定要避免發生衝突。 臺灣海峽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我非常感謝日本石破茂首相,還有包括安倍晉三前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以及美國川普總統、拜登前總統,還有G7領袖持續在國際場合強調,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全球民主陣營大家共同合作,把力量堆疊到足夠讓中國的目標達不到,或是讓中國要侵略臺灣的代價太大,它沒有辦法承受,臺海的衝突自然而然就可能避免。 問:誠如剛剛總統所言,如果要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對其他國家而言,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如何才能避免戰爭?臺灣準備採取何種因應措施防止戰爭的發生? 總統:剛剛櫻井翔先生有提到,二次大戰已經快要80周年,我們可以從二次大戰當中得到教訓。第一個教訓是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從二次大戰整個慘烈的狀況,人類應該要記取教訓,一定要追求和平,不能夠輕易地啟動戰爭,否則對人類是一個非常大的災難,也就是說,我們要有決心守護和平。第二個教訓是我們不能對威權主義者採取姑息主義,因為如果給他們甜頭,威權主義者就會得寸進尺,持續坐大,到最後不僅僅沒有辦法得到和平,反而會導致戰爭。第三項教訓是二次大戰之所以會結束,是因為後來團結起來,二戰才會結束。 臺灣、日本還有印太地區都直接遭受到中國的威脅,我們希望能夠團結合作。臺灣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就是我們會強化國防力量,第二、我們會強化經濟韌性,第三、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的力量,第四、只要中國對臺灣能以對等尊嚴的態度,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追求和平共榮,以以上四個方向達到避免戰爭,達到和平。也就是說,臺灣希望藉由實力來達到和平,靠備戰來避戰,不讓戰爭發生,追求和平的目標。 問:關於無人機的部分,大家都知道臺灣最近積極在研發、開發、引進無人機,請問總統為什麼這個時候必需積極研發及引進新的無人機? 總統: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國家安全的需要,第二是產業發展的需要。因為臺灣、日本及菲律賓同樣在第一島鏈上,我們是民主國家,沒有辦法像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國防預算可以毫無限制;在這種狀況之下,臺灣、日本及菲律賓等島國,應該要善用本身的科技,發展不對稱和無人載具的國防方式。 特別是從俄烏戰爭當中,我們看到烏克蘭成功善用無人載具保護烏克蘭,阻止俄羅斯毫無限制的入侵。 換句話說,俄烏戰爭已經證明無人機的重要性。所以,發展無人機的第一個目的是基於國家安全需要;第二,是全球已經進入智慧化時代,不管是生成式、代理式或實質式,人工智慧一定會越來越發展,未來汽車及船舶也會發展出無人車、無人艇,也會有無人工廠,甚至無人機未來也可以協助郵政運送,或者Uber、Uber Eats、Foodpanda、農業灌溉、噴灑農藥等也都可以使用無人機。 因此,在未來全面智慧化時代,發展無人載具是必然的,臺灣也是基於產業需要,積極布局無人機及無人載具的發展,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表達臺灣希望與日本在無人載具產業上共同合作,就像半導體產業一樣,日本有原料、設備、科技,臺灣有晶圓製造,兩國可以合作;日本是科技大國、臺灣科技實力也不錯,如果臺日能共同合作,不僅可以捍衛臺海和平穩定及印太安全,也對臺日兩個國家的產業發展很有幫助。 問:總統剛剛介紹的無人機大概都包括俄烏戰爭的例子,臺灣跟中國隔了一個臺灣海峽,我們的無人機是要具備有跨海能力的無人機嗎? 總統:臺灣沒有要反攻大陸、沒有要侵略任何一個國家,臺灣的無人機是想保護自己的國家與國土。 問:美國拜登前總統曾明白表示如果臺海有事,美國會防衛臺灣,但是川普總統到現在都沒有明確表示會協防臺灣,總統您認為一旦臺灣有事,美國會協防臺灣嗎?或是臺灣現在有向美國進行說服工作嗎? 總統:拜登前總統及川普總統回答記者的問題,雖然回答內容不一樣,不過拜登政府及川普政府與臺灣的合作是持續加強,並沒有改變。川普總統第一任期比歐巴馬前總統任期時,與臺灣的合作更廣也更深;拜登前總統上任之後,與川普總統第一任期相比,與臺灣的合作也更多;現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與臺灣的合作也比拜登前總統更多。臺美合作持續不斷地增強,並沒有因為川普總統與拜登前總統回答記者的話不同,而有任何改變。此外,川普總統政府公開表達,未來美國將把重心從歐洲移到印太,美國國防部長甚至公開表明,美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阻止中國侵略臺灣,維持印太穩定,也能維持世界和平。 臺灣有一句俗話「自助人助」。在臺灣面對中國的威脅要求友盟國家協助臺灣之前,臺灣一定要先做好守護國家的決心及準備,這是臺灣的原則,我們也正朝這個方向努力,先做好守護國家的各項準備。 問:想請教總統有關臺日關係的問題。總統在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時,呼籲給予日本許多協助與關懷。特別是您當年有到仙台去慰問;之後青森與熊本的地震,您也都有表示慰問與關懷。對於未來臺日的交流及發展,總統有什麼樣期待? 總統:我來自臺南,我的選區在臺南。臺南跟日本的淵源非常深厚,臺灣當然也跟日本的淵源很深厚。但是臺南是臺灣22個城市裡,與日本關係最深厚的一個城市。我非常希望,兩位以及你們的團隊有機會能來臺南旅遊。我會介紹臺南的風景,包括日治時期在臺南的建設、臺南的美食以及臺南社會獨有的,還可以看到昭和時代的生活文化。 位在臺南的烏山頭水庫是由來自日本金澤市的八田與一先生自東京帝大畢業後來到臺南,率領團隊所完成的,已經有將近百年的歷史,現在仍然在使用。這個水庫,再加上總共1萬6千公里長的嘉南大圳,把15萬公頃的嘉南平原變成臺灣的米倉。臺灣才有可能從農業發展累積的力量,進到工商業,一直到今天的科技業。這座水庫仍然供應臺南市科學園區使用。除了臺南市民使用、農業使用、工業使用,連新市科學園區的科技業,以及台積電也在使用。 因此,臺南市民不僅很感謝八田與一,對日本人也非常親善。另外,臺南在2016年2月6日發生大地震,造成重大的傷亡,那是50年來最大的地震。當時我是臺南市長,非常感謝當時的安倍前首相派了5個日本官員,在地震的隔天就來到臺南的地震現場,非常體貼的詢問我們,需要日本政府怎麼樣的協助。他願意依據我們的要求提供協助來幫忙。我當時很感動,日本安倍前首相可以這麼體貼、做到這種程度,而不是公務性質的送東西過來而已,不管你需不需要。反而是來問你需要什麼,他再來提供什麼協助,讓我很感動。所以2011年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或者是之後的熊本地震,我率領的臺南市民,自然而然、義不容辭的去表達關懷。 更早,1999年,臺灣中部大地震,日本也是第一個派救援隊到臺灣現場救援的國家;2018年2月6日花蓮發生大地震,安倍前首相還寫毛筆字、拍影片,「臺灣加油」,來鼓勵臺灣人民,全臺灣都很感動。 這麼多年來,臺灣跟日本,因為地震互相幫助,我們的感情已經像家人一般,不僅僅是鄰居,這個是很可貴的。未來,我希望臺灣跟日本能夠像兄弟,臺灣人民跟日本人民能夠像家人一樣,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臺灣有事,大家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來面對各種挑戰跟困難,也能夠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問:剛才總統的談話中有提到,「臺灣有事、日本有事」。萬一,當中國武力侵犯臺灣的時候,總統期盼美軍跟日本的自衛隊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 總統:我剛剛有提到,中國併吞臺灣只是第一步。它最終的目的是要改變國際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因此,中國的威脅是國際問題,我非常希望能夠尋求美國、日本,還有民主陣營,共同阻止中國發動戰爭。預防比治療重要。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13日
總統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臺日、臺美、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日本經濟新聞》今(13)日刊出相關報導。 總統指出,「日本經濟新聞社」是全球性的新聞機構,在國內外都贏得很大的肯定,因此能接受日經的採訪深感榮幸,也感謝對方的邀請。他要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感謝日本政府、國會、社會及民間,長期以來對臺灣的支持,不管是現任的石破茂首相,或者之前的安倍(晉三)前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都對臺灣鼎力支持,臺灣和日本的人民感情也非常深厚,他非常希望能透過此次採訪,增進臺灣和日本雙邊關係,人民之間感情更加深厚,未來能有更多合作,促進臺灣和日本兩國一起繁榮發展。 針對自由貿易與關稅戰議題,總統指出,過去幾十年來,在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所主導的自由經濟,的確帶給臺灣與日本經濟繁榮、政治安定,同時也學得或跟進西方的一些價值。 總統認為,臺灣與日本都是模範生,但有些國家不是。現在最大的危機是中國,利用自由貿易體系進行抄襲、仿冒、侵犯智慧財產權,甚至政府大量補貼,讓商品低價傾銷全世界,包括日本、臺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受到重大影響。這種不公平貿易如果不解決的話,恐怕會衝擊幾十年來我們好不容易建立的穩定社會、經濟繁榮,甚至追求的一些價值都會破壞。美國這段時間願意面對不公平貿易,值得我們再觀察,必要的話,也應該予以協助。 總統強調,臺灣產業的國家戰略計畫是「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美國對臺灣加徵32%關稅固然是很大的挑戰,但我們也願意嚴肅面對,並從這個挑戰當中找到機會,讓臺灣的國家產業戰略計畫能夠更加完整。 談到臺灣的貿易布局,總統提到,2010年臺灣對外投資有83.8%在中國,但去年只剩7.5%;出口至中國的占比也從2020年的43.9%降至2024年的31.7%。我們將臺商的投資有計畫地轉到日本、東南亞、歐洲及美國,所以去年臺灣對外投資最大的國家是美國,大概占40%,即便如此,臺灣的商品銷往美國才占23.4%,76.6%是銷往美國以外的地方。 總統強調,我們不希望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希望能全球布局。在這種狀況下,臺灣很希望能跟日本合作。在這個時刻,印太或國際社會很需要日本的領導,特別是可以讓「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發揮功能,也請日本支持臺灣能夠加入CPTPP。 總統說,臺灣也很希望與日本洽簽經濟夥伴協定(EPA),讓雙方經貿可以更加密切,投資能夠更進一步。我們也希望跟歐盟、甚至其他區域都能夠加強關係,現在正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半導體是一個生態鏈,好比說日本有材料、設備、技術,美國是IC設計、行銷,臺灣是生產製造,荷蘭也是長於設備,所以我們希望藉由臺灣在生產製造上面的優勢,能夠串連民主陣營建立一條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確保未來世界可以進一步繁榮發展,也確保自由貿易能夠持續運作,而不受到低價傾銷的影響,破壞未來世界的繁榮發展。 總統表示,我們的產業要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在「立足臺灣」部分,包括推動給員工加薪、減稅、鬆綁法令,推動企業投資抵減,也有計畫地提出歡迎臺商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我們積極地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種種問題,讓企業界可以回到臺灣投資,或是在臺灣的企業可以加碼投資;也積極地跟友盟國家洽簽投資保障協定,讓我們的企業去投資布局時,可以確保投資權益。 總統提到,臺灣希望跟日本洽簽EPA,就像臺灣與美國洽簽21世紀貿易倡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或與英國洽簽「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或與加拿大及澳大利亞洽簽同樣的協定或備忘錄,讓臺灣的產品可以行銷全世界,這是我們的整個布局。 總統指出,從臺灣產業發展歷史來看,當然最早在臺灣,後來西進到中國、南向到東南亞,我們希望藉這個機會,與北邊日本加強合作,東邊跨過太平洋,開拓北美洲市場,讓臺灣產業更加壯大。也就是說,臺灣將這次美國的對等關稅,固然視為是一種挑戰,但也正面看待這個變化。 面對中國在臺灣尋求加入CPTPP或與日本洽簽EPA時施加壓力,總統回應表示,這取決於我們要抱持什麼態度來看待中國這樣的壓迫。是基於自由貿易的信念,或是基於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同時也基於臺日洽簽雙邊貿易協定有助於兩國的經濟繁榮發展,以及如果臺灣加入CPTPP對印太的進步與繁榮有幫助的話,他比較期待友盟國家能夠鼎力協助。 談及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與可能對半導體課稅之意圖,及臺灣的應對方式,總統說,川普總統上任後,他一直很注意川普總統及其幕僚接受採訪的內容。他歸納川普總統有幾個意圖,第一,想要解決財政上的問題。首先,美國GDP一年約29兆美金,可是國債36兆、占GDP約124%。其次,美國歲出超過6.5兆,但歲入約4.5兆餘元,每年有近2兆美元的赤字,約占GDP近7%。再者,美國每年要支付的利息近1.2兆美元,比國防預算一年1兆美元還要多,超過GDP的 3%。還有希望85%的美國人民都能減稅,大概需要5千億到1兆美元。川普總統的第一個意圖是要解決財政問題。 總統接著說,第二,美國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認為必須要再工業化。如果沒有辦法再工業化,現在美國的工業實力跟中國相比是有落差的。第三,在全球智慧化時代,川普總統想要帶領國家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第四,川普總統想要確保世界和平,不再發生戰爭。他認為,美國的意圖大概是這四面向,因此川普總統才會提高關稅、要求貿易國多買美國貨品、要求友盟國家到美國投資,來達成這些目標。 總統指出,32%的加徵關稅對臺灣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挑戰,臺灣必須嚴肅面對。我們採取的方式並不是對抗,而是透過談判來降低關稅。我們也同意要採購、投資、解決非關稅貿易障礙及洗產地的問題,以確實減少臺美雙方的貿易逆差。當然,我們也藉這次的談判,希望從挑戰中找到機會。第一,我們希望從零關稅開始談起,臺美尋求機會洽簽雙邊貿易協定。第二,希望藉由投資來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同時讓臺灣產業能升級、轉型,也讓臺灣產業能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臺灣長期發展。 總統再次強調,臺灣的國家產業戰略是「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我們從西進、南向,到北邊與日本合作,東拓到北美洲投資的時機也應該到了。也就是說,我們除了嚴肅面對這個挑戰,確保國家利益及產業的生存發展,不犧牲任何一個產業之外,也希望藉這個談判,臺灣去美國投資,能促成臺美雙邊貿易進一步深化,這是我們的期待。 總統表示,美國的對等關稅當然會對臺灣產業造成衝擊,所以臺灣政府已經提出對於產業的照顧支持計畫,總金額高達930億臺幣。另外,我們又提出其他臺灣長期發展的需求,變成特別預算,金額是4,100億,行政院院會已經通過,要送到立法院審議。這個特別預算大概有四個面向,就是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這四個目標。 至於晶片關稅,總統說,台積電基於顧客要求,已承諾要去美國投資,相信台積電的產業鏈也會跟著過去,這些都是具體的行動,與關稅無關。如果美國對臺灣採取《232條款》措施,對晶片或相關產業課徵關稅的話,反而不利臺灣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業到美國投資,這部分我們未來都會跟美國清楚說明。 總統提到,臺灣銷往美國的貨品中有兩大類,第一類是資通訊產品、第二類是電子零組件,占臺灣銷往美國貨品的65.4%。這些都是美國需要的東西,不是杯子、桌子或床墊這種最終財。臺灣賣給美國的都是像NVIDIA、AMD、Amazon、Google、Apple這些美國人工智慧設計公司所需要的。因此,我們會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賣的不是終端的商品,而是美國未來要再工業化、以及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所需要的科技產品。此外,臺灣也願意增加國防預算和軍事採購,臺灣有決心保護自己,也有強烈意願與友盟國家合作,確保區域和平穩定,這點也是川普總統所期待的。 針對台積電海外建廠,是否會削弱臺灣作為掌握半導體製造關鍵節點的戰略地位,進而降低其他國家保護臺灣的誘因。總統回應表示,國際的政治領袖,包括日本石破茂首相,或者是之前的安倍晉三、菅義偉、岸田文雄前首相等,都在G7及國際重要場合強調,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繁榮的必要元素。換句話說,國際社會關心臺灣,支持臺海和平穩定,是因為臺灣就在印太的第一島鏈,直接面對中國。如果臺灣不保,中國擴張的野心一定會更大,會影響現在世界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所以國際社會願意關心臺灣、支持臺海的穩定,真正的原因在這裡,跟台積電沒有直接相關。否則,台積電其實並沒有到那麼多的國家投資,這點是很清楚的。 總統提到,台積電到日本、歐洲及美國投資,這個都是一個自然且正常的經貿與投資行為。臺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法治社會,所以臺灣的公司基於業務需要到世界各地投資,原則上只要不損及國家利益,政府都會支持。 總統說,台積電魏哲家董事長在與美國川普總統開記者會宣布到美國投資之後,也回到臺灣在總統府與他一起開記者會,向臺灣社會說明,台積電的研發中心會在臺灣。魏董事長過去承諾在臺灣投資的這些工廠都不會改變、也都不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台積電不會因為去美國投資,就削弱了它的實力。他再次強調,臺灣擁有半導體生產製造的優勢,臺灣很樂意跟世界民主國家共同合作,促進下一個階段世界的繁榮發展。 詢及現在似恢復到所謂冷戰-東西兩個陣營對峙的態勢,美國跟中國之間應該如何選擇?總統指出,有些專家學者會描述,當前情勢進入到冷戰時期,民主陣營與極權陣營的冷戰時期;也有專家學者主張戰爭已經開始,包括資訊戰、經貿戰爭,還有現在歐洲的俄烏戰爭、中東戰爭、以哈衝突等,這些都有專家學者在叮嚀。他不是歷史學者,所以不對當前的政治情勢用專家學者的角度去定義。但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選擇,也就是說,臺灣跟日本,或是其他國家,不必然是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選擇。我們是在決定,自己的國家是要朝民主憲政體制,還是要走回頭路到專制獨裁的政體。在這裡,其實是一個價值的選擇,而不是國家兩強之間的選擇。 總統認為,就臺灣而言,臺灣的處境與其他的國家都不同,因為我們直接面對中國的威脅。我們曾經發生八二三砲戰、古寧頭戰役,也就是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曾經發生過戰爭。中國要併吞臺灣的企圖心從來沒有改變過。現在,中國的文攻武嚇,或者對內的統戰滲透越來越嚴重。所以,臺灣基於對民主與主權的捍衛、對民主自由體制的保護,還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我們的選擇是很清楚的。 總統表示,中國的軍演,不只是在臺灣海峽,而在東海、南海,甚至日本海,也到韓國的周邊、澳大利亞的周邊。臺灣跟日本、澳大利亞及菲律賓都是民主國家,臺灣的選擇很明確,相信日本應該也沒有其他的選擇。大家都是民主國家,人民長期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詢及臺灣與日本在美中摩擦加劇時所扮演的角色。總統表示,在他的心目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很期待日本在這個國際局勢變化當中能出來領導,相信印太的國家也都很樂意響應。同時認為可以在幾個面向共同努力:第一個是民主和平;第二個是創新繁榮;第三個是公義永續。 總統指出,面對極權的威脅,我們應該以和平為燈塔、民主作為指南針,因應來自威權國家的各項挑戰。其次,全球將進入全面智慧化的時代,日本跟臺灣在創新方面要共同合作,進一步帶動區域的繁榮發展。第三,是公義永續。因為國際社會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臺灣跟日本可以共同合作,從事公益,幫助世界上需要幫助的國家,或是共同合作因應氣候變遷,達到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 有關是否期待美國持續扮演自由民主體制的領頭羊,總統表示,美國雖然與中華民國斷交。但幾十年來,美國也基於《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在國防、國安,以及面對中國威脅等各個面向協助臺灣;臺灣也直接或間接地在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方面獲益於美國。所以,臺灣的立場當然希望美國繼續強大,領導世界。 總統說,當美國碰到困難的時候,不管是財政上的困難、再工業化方面的困難,或是能夠成為人工智慧世界的中心,希望得到友盟的協助,以共同捍衛區域的和平穩定等,臺灣的立場都願意共襄盛舉。美國如果能夠維持強大,對臺灣、對印太,以及對世界都有幫助。 總統認為,美國對全球的重要角色沒有改變,只是美國幾十年來在承擔世界責任的時候,也有出現一些問題,美國現在必須要調整,深信美國很快就可以調整、很快就可以恢復領導世界的角色。 詢及總統在競選期間曾說要招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喝珍珠奶茶。總統回應,臺灣是熱愛和平的國家,臺灣社會是與人為善,所以很希望能夠跟中國和平相處、和平共榮,所以當時在副總統任內,是表達臺灣社會的善意,當然也知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接受有一定的困難。但必須特別強調,臺灣社會的善意一直都存在,中國只要想一想,過去二、三十年來,中國經濟能夠發展,最大的外資就是來自臺灣,臺灣一年有一、兩百萬人在中國創業、投資,創造許許多多的就業機會、安定中國的社會,固然有許多臺商賺到錢,但是中國社會獲益更大。另外,每一次的天災地變,中國只要有需要,臺灣人民都會捐款,所以很期待,中國能夠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也能夠了解臺灣人民希望繼續過著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也能夠關注到臺灣社會的善意,我們沒有放棄,只要對等、尊嚴、交流、合作,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的善意一直都存在。 談及因應中國間諜活動和滲透工作所進行的國安改革,總統指出,中國對臺灣的統戰滲透的確非常嚴重,中國要併吞臺灣不只有文攻武嚇,對臺灣社會長期的統戰滲透更是厲害。最近法務部高檢署起訴間諜64人,是2021年的3倍,除了有現役、也有退役軍人。另外,臺灣統促黨有成員背景是黑道,復康聯盟黨背景是退役將領,臺灣軍政府也是退役將領組成,這些都是中國的外圍組織,將來打算在臺灣境內裡應外合,由此可見中國對臺灣的滲透相當嚴重。因此,之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針對五個面向提出17項因應策略,這五個面向包含中國對臺灣主權的威脅、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的威脅、中國滲透吸收國軍成為匪諜的威脅、中國透過社會交流統戰滲透臺灣社會的威脅,以及中國透過融合計畫統戰吸收臺灣的年輕人與臺灣企業的威脅。為因應這五大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其中一項特別恢復軍事審判,只要現役軍人犯的是軍事犯罪就要接受軍事審判,就是要表達臺灣政府因應中國統戰滲透顛覆臺灣的決心。 針對臺灣可以採取哪些行動防範中國對區域安全的威脅,總統表示,很多人擔心日益緊張的情勢可能導致擦槍走火、引爆戰爭,臺灣一定會謹慎面對中國各項威脅,有問題的不會是臺灣,如果真的擦槍走火變成全面性戰爭,也是中國假借擦槍走火有意為之。中國在東海、南海擴軍時,國際社會沒有制止;中國在臺海演習時,國際社會也沒有強力防止。現在中國在灰色地帶軍演,不只侵擾臺灣海峽、南海、東海,也已經進行到日本海及韓國鄰海,此時臺灣、菲律賓、日本,甚至美國都應正視且嚴肅看待這個事件。大家要團結合作,避免中國的灰色地帶侵擾持續擴大,並避免中國「由演轉戰」,由演習轉化為戰爭,如果此時不採取動作,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關於美國有分析指出,中國將在2027年左右具備侵略臺灣的能力,總統回應,臺灣作為被侵略與威脅的國家,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國軍有句名言「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是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的原因。第一、強化國防力量,第二、強化經濟韌性,不僅經濟要好,也要有韌性,不能像以往一樣將雞蛋都放在中國這個籃子裡,第三、我們要與日本、美國等友盟國家及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力量,避免中國做出錯誤判斷,第四、只要中國對臺灣以對等尊嚴的方式,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謀取兩岸和平共榮。 有關在美中對抗加劇的情緒下,臺日應該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以及對同樣是少數執政的日本石破政權的期待。總統表示,面對變化如此迅速巨大的政治情勢,每個國家的政府都面臨相當大的挑戰,特別是朝小野大,但石破茂首相領導的日本政府仍相當妥善因應。惟日本與臺灣不同,日本雖然朝小野大,但對內競爭、對外團結,臺灣因為對國家的認同不同,朝野在國家方向上不一致,因此臺灣的情勢更具挑戰。 總統期盼,未來臺灣與日本有更全面性的合作,並提到,臺灣與日本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經過這幾十年來的天災地變,兩國的互相關心與支持,臺灣人民及日本人民的感情就像家人一般。此外,兩國同樣面臨來自威權的威脅,有維護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共同使命,應更開放地進行各項合作,維護區域和平穩定,在產業及經濟方面也要加強合作,像是在半導體產業鏈、人工智慧的生活應用,包括機器人、無人機;也可以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合作,像是氫能源等各項策略;兩國也應持續加強人民交流,也利用這個機會再次邀請日本好朋友來臺旅遊、了解臺灣,臺灣人非常歡迎日本朋友。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08日
接見美京中華會館回國訪團 副總統盼持續守護自由民主的價值
蕭美琴副總統今(8)日下午接見「2025年美京中華會館回國訪問團」,肯定僑胞推動文化交流及傳承的用心與付出,並期盼為經濟文化交流、區域和平穩定共同努力,持續守護和傳承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價值。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能再看到各位僑胞朋友,並歡迎大家來到臺灣。美京中華會館長期以來舉辦許多年度活動、文化交流,為文化傳承付出,也讓美國主流社會對我們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大家持續支持與認同中華民國,站在民主自由陣營,令我們備感溫暖。 副總統提到,這次訪團來臺,不論是透過文化交流或參訪各地,都能更加認識臺灣這幾年的進步及改變。最近有許多國際知名評比機構,都將臺灣評比為在亞太地區最自由、最民主的地方,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臺灣多元文化的活力。 副總統指出,近期我們在經濟上面臨許多挑戰,包括與美國之間的關稅議題,以及未來如何度過這些困境,並在經貿領域持續建構一個長遠穩定、互動互惠的架構,都是我們正持續努力的面向,也需要僑胞朋友與中華民國政府站在一起,為各領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區域的和平穩定共同努力,持續守護和傳承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價值。 副總統說,今天會面的地點總統府虹廳,有幾幅臺灣藝術家的畫作,像是《天佑花蓮》,花蓮有山、有海,也有農村景象,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地方。他相信,即便臺灣的經濟、政治環境有一些變化,但是永遠不變的是臺灣人的熱情、好客及良善的精神,我們用這樣的精神和全世界交朋友。 最後,副總統再次感謝各位僑領的支持,以及長期以來推動各種文化交流及傳承的用心與付出。 訪賓一行由美京中華會館主席暨僑務顧問徐腕佑率領,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