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03月02日
總統接受「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專訪

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日本產業經濟新聞社」專訪,針對兩岸關係、臺美關係、臺日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總統問答內容如下:

問:首先非常感謝總統今天百忙之中特別撥冗接受專訪,尤其今天是二二八事件發生滿72週年、特別令人哀傷與追悼的日子。總統撥冗接受專訪,個人除再度表示感謝之意外,對於所有在二二八事件中所犧牲的臺灣人民,謹由衷表示追思和哀悼之意。

總統:非常感謝產經新聞安排這次的專訪,剛才提到了在二二八這天接受專訪,我也覺得具有特別的意義。每年的二二八,就是我們在做反思、檢討的時候,除了我們要釐清真相,但是在臺灣往前發展時,過去的歷史給我們什麼樣的教訓,這是一個反思檢討的機會。

 

問:臺灣和日本共同享有普世的價值,臺灣未來領導人怎麼樣和把臺灣帶到哪一個方向,相信面臨許多艱困的課題。期盼經由今天的專訪,總統也能知而不言,言而不盡,讓我們能聆聽總統的意見。

總統:臺灣確實面臨到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時刻,此時不僅是我們內部要做很多的準備和強化,也很需要國際間給予我們很多的支持,所以今天產經新聞能來專訪,讓我們有一個傳達訊息給日本讀者的機會,讓日本的人民可以更瞭解臺灣,我們表達非常的感謝。

 

問:有人稱現在的美中關係是所謂的「新冷戰」。那在新冷戰的狀況下,會對臺灣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如果臺灣在不成為區域的不穩定因素,和提升臺灣的國際參與空間中,必須要兩者擇一的時候,總統會以哪一個為優先?準備做什麼樣的努力和具體的做法來克服這個難關?

總統:我們現在面臨美國和中國的這個情勢,確實對亞洲、尤其是對印太區域的國家,都帶來了一些衝擊和影響。以至於在這個區域的所有國家,包括日本也是一樣,大家都非常的謹慎,而且非常積極的應對美中情勢所產生的一些變化和挑戰。我想這個所牽動的情勢,不僅是在經濟貿易層面,在區域安全與穩定的議題上也會受到牽動。

我相信在貿易跟經濟層面上,全球包括亞太地區的很多國家,對於美中間的貿易談判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應,都有不同的評估,也因此臺灣對於美中貿易談判所衍生的可能效應,也做了很詳盡的評估。

我們從2016年接了這個政權後,其實就開始準備了可能會出現的這些變局,所以一方面我們讓臺灣的經濟快速的進入轉型的時代,讓臺灣新的產業可以不斷出現,以創新科技和技術作為我們在國際上非常重要的元素。

第二個我們也打開了跟其他國家的關係,尤其是在新南向的國家,我們跟東南亞的國家、還有其他在我們新南向所涵蓋的範圍,比如說澳洲、紐西蘭、印度等國家,快速的打開和他們的貿易與經濟往來關係。

第三,我們也持續的強化臺灣的內部需求,所以投入大量的公共建設的經費,同時在鼓勵民間的投資之餘,用減稅的方法來鼓勵消費。最重要的就是把所有的國家資源都動員起來,因為在美中這一局裡,很多早先到中國投資的廠商都想回到臺灣,或者是能夠把他們的生產移到其他地方,比如說東南亞。我們就動員國家所有的力量來協助臺商,希望他們能夠把生產和運作營運搬回臺灣,若是要移到其他國家,我們也會給予協助。所以整個來講,現在整個政府幾乎是一個總動員的情況,來應對美中的衝突所衍生出來的種種效應。

至於您提到一個很好的問題就是說,我們身為區域和平穩定的貢獻者,採取的是一個能夠幫忙,能夠協助這個區域和平穩定的姿態,但是如果碰到我們真的要對事情表達自己強烈的立場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做,我想在這裡我要跟您解釋的是,第一,我們為了這個區域的和平穩定採取一個不挑釁的立場,我們也小心地、謹慎地處理兩岸的關係,但是當我們應該要講清楚的時候,我們不會不講,我們會很清楚的告訴中國,也會很清楚的告訴全世界。比如說在今年元月二日,中國方面說了「一國兩制」這個方案的時候,那就是我們要站出來,很清楚的告訴中國,「一國兩制」的方案,是臺灣人不能夠接受的,同時我們也告訴全世界,這不是臺灣人可以接受的,所以一方面我們採取一個不挑釁的立場,但是另外一方面,碰到我們堅守的底線的時候,我們會大聲地把它講出來,不會模糊我們的態度,我們會把堅守的底線向全世界說明,也讓中國不要產生誤判。

第二,我們採取的方式,是爭取更多國際朋友的支持,我們爭取國際朋友的支持的第一個,就是跟他們共享我們的價值,共享我們在貿易、經濟跟其他安全事務上面的利益,讓我們形成一個互惠的共同體的觀念。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讓我們國際間的朋友,了解臺灣存在的重要性。

臺灣為什麼很重要,因為臺灣的地理位置在整個地緣政治上面,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臺灣所處的這個地理位置,剛好就是在中國出入、進出太平洋的關鍵所在。臺灣在這整個區域的安全裡面,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臺灣是不是一個民主,是一個自由的地方,對全世界來講,都很重要。

我們也要告訴全世界,臺灣的產業,尤其是在半導體產業,還有很多關鍵性的產業上面,我們都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先的地位,如果有一天臺灣被控制,或者臺灣不再存在了,其實全世界很多的產業都會受到影響。在今天,很多人都擔心產品的安全性問題,我相信在臺灣製造出來的這些半導體,或者是關鍵的零組件,對很多國家來講是安全的,臺灣是一個最安全,能夠製造這些關鍵零組件跟半導體相關產品的供給,是一個最安全的來源,對世界來講,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第三件事情就是,臺灣的民主跟臺灣對人權、對很多價值的堅持,其實是一個典範。臺灣的經濟發展,和臺灣民主的發展是一起成長的,現在很多的國家認為,為了經濟發展可以犧牲民主的發展,但是臺灣證明了一件事,經濟的發展跟民主的發展是可以一起的,而且是相互、相輔相成的,臺灣的民主發展,對於全世界的民主的進程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典範。所以我們要持續地告訴國際社會,臺灣有多重要。臺灣願意跟全世界分享這些價值,我們也跟全世界形成一種互利,而且共同維護這種安全跟穩定的關係。

換句話說,我們希望全世界都能夠知道臺灣存在的重要性,能夠珍惜臺灣的存在,能夠在臺灣需要的時候,給我們最大的支持,這就是回答您剛才講的,就是說我們身為一個和平穩定貢獻者的同時,要如何保障臺灣安全的一個做法。

 

問:總統認為習近平主席明知臺灣人民沒辦法接受「一國兩制」方案,卻在一月二日反覆提出這樣的建議用意為何?

總統:我們不太想過度臆測他為什麼在元月二日會做這樣的說法,有可能是他有內部的壓力,也很可能是在對臺灣人民的想法上有一些誤判,但是我相信我們元月二日很清楚地講出來,「一國兩制」的方案,是臺灣人不可以接受的,我們也希望中國方面可以很完整的,能夠更完整的來理解臺灣人對「一國兩制」這個方案的想法。

 

問:「一國兩制」,事實上連國民黨都沒有辦法接受,世界上也都瞭解,臺灣絕對沒有辦法接受「一國兩制」。臺灣可否採取較積極的行動,向世界提倡或週知全世界,臺灣沒辦法接受「一國兩制」,並請中國大陸撤回「一國兩制」的提案?

總統:我們已經很清楚的講出,「一國兩制」不是臺灣人民可以接受的,即便是在臺灣,不同的政黨也都是採取一樣的態度,就像您講的,國際間也都很清楚了。我相信,國際間絕大多數關心臺灣或兩岸關係的人也都了解,「一國兩制」確實不會是解決兩岸問題的一個藥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家都能夠清楚而明白地出來講的話,我相信中國方面會承受它應該要承受的這些壓力。

這不是只是一個政府,每一個國家的政府,對這個事情所採取的態度跟說法,我相信全世界很多非政府團體,有很多關心人權、民主等價值的團體,大家都可以出來講,變成是一個國際,不論是政府還是非政府,民間或者是輿論界,大家共同的一個看法,我相信這也才是我們要去溝通努力的地方。

 

問:中國提出接受所謂的「一中原則」,是恢復兩岸對話協商的前提條件,蔡政府上台之後,現在所有兩岸的協商是屬於停擺狀態,兩岸之間,您覺得一定要恢復協商對話嗎?

總統:兩岸之間恢復協商對話,對雙方都有利,也可以降低在很多情勢上面的誤判。因為對雙方有利,所以中國方面更不應該在恢復雙方溝通的這個事情上面,去課以一個政治條件,或者是一個政治的框架。在這個對雙方有利,而且對區域穩定、和平有利的事情上面,去課加一個政治條件,我相信是不合理的。即便是沒有正式的溝通,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非正式的,透過不同的團體的交流或者是接觸,也盡量的透過這一些交流傳達訊息,或者是了解對方的意圖。

 

問:有關於臺美之間的關係,美國現在也已經通過《臺灣旅行法》,請問總統有沒有訪問華府或美國的打算?您是否希望能跟川普總統晤面交換意見,如果有這樣的期待跟希望,您認為什麼樣的時間點最有可能實現?

總統:我們非常感謝,這幾年來,美國不論是行政部門還是立法部門,對臺灣都非常支持,也非常友善。尤其國會也通過了很多支持臺灣的立法,美國行政部門在很多實際的行動上,也給我們很多支持。所以臺美關係在這幾年來,關係是密切的,而且是一直在增進當中。到美國訪問的事情,我相信在過去這段時間,去美國這件事情對我來講並不陌生,因為我要去中南美洲國家訪問的時候,都會路過美國,所以在過境的時候,我們也跟在地的臺灣僑民,或是地方政府或聯邦政府的議員或官員都有一些接觸。就臺灣總統來講,到美國去,這件事情在過去,不論是誰當總統,都是一個常發生的事情。至於您剛才提到的,當然是進入另一個層次的安排,老實講必須要經過審慎的評估,我們必須要顧慮到臺美之間的關係,還必須顧慮到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我們會尊重美方的想法,也會做最好的評估。當然我們也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更進一步在臺美之間的互動上,能夠把層級跟它的實質意義持續升高。

 

問:有關臺日關係,去年六月吳部長接受產經新聞專訪時提到,臺日之間應該要建構一個有關安全保障的對話機制。總統您也認為臺日之間,特別是政府部門之間也應該建構一個安全保障的對話機制嗎?

總統:我覺得我們在許多方面跟日本面臨同樣的安全威脅。因為我們都同處於在東亞、在亞洲的這個地區,很多的安全威脅的來源,它可能同時衝擊臺灣,也同時衝擊到日本,所以我覺得臺灣跟日本之間在安全事務上的合作,是亟需提高對話的層級與處理事情的實質層面,讓我們雙方之間合作,可以更具有實質的性質。

我想藉這個機會,要感謝一下安倍首相,他在擔任首相的這段期間,對臺灣有很多的支持,對臺灣也非常的友善,也做了一些突破性的決定,但是,我們在這個階段,以至於到下一個階段,我們也希望跟日本,不僅是在經濟貿易事務上,可以進一步的提升,在安保事務上的對話,我相信也非常重要,是兩國關係上一個很重要、必需要持續去強化的事情。

 

問:總統希望提升安全保障方面的層級,總統期盼在哪一些領域加強跟日本之間有關安全保障的交流、對話?

總統:這個交流對話的形式,要怎麼樣的做法,我們會尊重日本想法,我們也會來討論,我們非常注重的是實質議題的處理,在安保事務上,除了傳統的軍事面以外,其實在新的安全威脅面,這些事情我們也希望能夠有更多交換意見的機會。比如說在網路戰(cyber warfare)這個事情上面,甚至於在很多非傳統的威脅的來源,我們也都希望能夠有更進一步的討論。在這裡我要特別提的,就是日本是民主國家,臺灣也是民主國家,但同樣是民主國家,現在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民主機制會不會被破壞?以至於變成一個不能夠完整而且健康運轉的民主機制,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這種來自於特定國家的網路操作,或者是用金錢或其他手段去操作媒體,或者是一般的基層,甚至於像關鍵性的政治人物或其他,這些其實都一點一滴的在侵犯一個國家的民主的機制。對民主國家來講,如果民主機制被傷害了,民主國家的生存問題就會出現很大的威脅。所以像這一類問題,我們也希望能夠跟其他的國家,包括日本一起來討論,看看要用什麼方法,讓我們各自的民主可以能夠持續下去,不會受到這一些我剛才講的干擾性因素的傷害。

 

問:總結剛剛總統的發言,總統是否期盼在網攻、網軍部分加強臺日之間合作,共同因應網軍的攻擊?

總統:現在的安全問題,不是只是傳統的,從外部來的軍事攻擊,其實很多都是由內部的滲透,所產生的社會的癱瘓,或者是社會機制的傷害,造成內部的混亂。這個是現在的民主國家所面臨的一個安全上很重要的威脅來源。

網路上的這一些操作,其實是讓我們越來越擔心。我舉一個例子來講,網路上有所謂的網軍,換句話說,它不是為了生活或工作目的正規的使用網路,而是為了政治或者軍事目的而形成的一組在網路上操作的人。這些所謂的網軍,有些特定的國家就是在組織很大量的網軍,而這些網軍操作的帳號是在不同的國家。這些網軍快速地散播不實消息,造成網路使用者在最短的時間被誤導。

對於有一些人的言論,如果他們不同意的話,網軍會集體的攻擊這一些人的網站,造成他們網站被洗版,讓這些人以後就不敢再講話,就變成是一種寒蟬效應。

所以不論是製造或傳播假消息,假訊息,或者是對於意見不同的人進行洗版,在網路上威脅,這些都是侵害民主非常嚴重的事情,造成言論與消息市場的極端被扭曲。臺灣首當其衝,今天臺灣所面臨的,我相信其他的國家或許現在也在面臨,或許將來也會面臨到。所以很多人都想來聽聽臺灣的經驗,但是臺灣也需要跟其他國家一起來合作,來抑制這些網軍的作為。

 

問:日本和臺灣一樣面臨中國的軍事威脅,有關伴隨軍事威脅的安全保障的情報分享,總統認為在有立即威脅的軍事情資上的交換及分享,臺日間的合作有其可能性嗎?您期待日本在哪些方面和臺灣進行合作?

總統:您提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臺灣方面,跟日本方面分享這些安全的情資,我們抱持著比較開放的態度。我們也期待,日本方面能夠克服法律的障礙,能夠跟我們一樣,有一個相互合作、有效交換資訊的機會。

 

問:您提到網軍威脅的嚴重性,包括臺灣的九合一選舉相信也受到傷害。能否具體說明在哪些問題上遭受到中國假消息的影響,破壞臺灣的民主機制?

總統:我們在去年的選舉過程中,確實有一些來自於中國的假訊息,譬如說在軍事演習的消息上,或是用過去的照片或影片,然後再重新播放,就好像是現在呈現出來的一種威脅的狀態。像這些事是存在的、來自於中國而且是比較明顯的案例。還有一些比較不明顯的其實也存在,甚至於和這裡的一些與政府在選舉裡是競爭關係的他方,有一些合作的關係,所以造成在選舉上的衝擊也是有的。

舉另外一個例子來講,像關西大阪機場的事情,造成臺灣內部一個很大的爭執,對臺灣的政府也有一定程度的打擊,這就來自於一個假消息,說在事件發生的時候,中國有派巴士到機場內去把他們的旅客載走。這個消息如果我了解的沒錯,應該是先來自於中國,然後就衍生了後面很多臺灣內部的紛擾。有些人就趁機用這些來打擊政府,也很不幸地去影響到處理事情的外交官。這是一個很不幸的事件,但是也說明了,一個假消息,可以在臺灣造成很大的風波。

 

問:福島等五個縣的食品解禁問題在去年底的公投被否決,但是總統也向外多次表示,臺灣願意秉持WTO的精神,在雙方可以接受的方案之下來解決。具體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這個食品解禁的問題?

總統:這個事情,就像我以前說過了,我們是WTO的會員國,所以也有必須承擔WTO的相關的義務,按照WTO的法規來處理這些貿易的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受制於公投的結論,公投的結論政府必須要尊從,而且它的效力是兩年。所以我們也依照WTO的一般做法,也就是當國際義務的履行上面,受到國內法的拘束的時候,就必須跟受到影響的國家,大家坐下來好好談。我們現在就是秉持著WTO的精神,希望跟日本政府能夠好好的談出一些方案。在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情況下,讓這個事情不要去衝擊了雙方的貿易跟雙方的友誼。

附帶提一下,我們每一年到日本觀光的旅客大概400多萬,去年到達了480萬,日本到臺灣來的旅客,大概一年200萬。因為臺灣跟日本相互之間,交通很方便,很多旅遊上的便利措施,都已經建立得很好。我們也希望日本的觀光客能夠多到臺灣來觀光旅遊,多認識臺灣。

 

問:臺灣未來加入CPTPP能為日本及其他加盟國帶來什麼樣的利益?

總統:臺灣的貿易量跟質其實都很好。臺灣人的消費能力也很強,我們可以看臺灣進口額每年超過2,500億美元,是亞太地區非常重要的市場。臺灣人對日本人的農產品是喜歡的,如果我們可以加入CPTPP的話,我相信有更多日本農產品進入臺灣的機會。以臺灣人的購買力來看的話,如果用PPP來算的話,我們在所有CPTPP的國家裡只落在新加坡跟汶萊之後,換句話說,臺灣的實質消費能力是很強的。

另外,因為現在很多的供應鏈,全球的供應鏈都在重新組合當中,尤其是在美中貿易衝擊之下,全球很多的供應鏈都在重組當中,如果臺灣可以加入 CPTPP 的話,我們跟CPTPP 的國家,尤其是跟日本,可以形成新的,而且更強而有力、更有競爭力的供應鏈。簡單來講,臺灣加入CPTPP ,以臺灣貿易的質跟量,還有經濟的體質來看,對 CPTPP 的國家,都會帶來正面的效應。

 

問:美國和北韓第二次的「川金會」現在正在越南的首都河內舉行,不曉得總統對二次「川金會」的看法如何?美國跟北韓之間主要論爭的點,會落在哪一個部分?

總統:我想「川金會」代表的是朝鮮半島非核化的一個進程,做為區域的一員,我們當然不希望在這個區域出現核子武器競逐的情況,也對朝鮮半島的非核化抱持著非常期待的態度,所以我們也希望「川金會」能夠有實質的進展,把區域核子武器的競逐,或者是非核化的過程,有一個實質的進展跟規劃,這對於區域內所有的國家,包括臺灣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臺灣會配合國際社會,實施相關的禁運或者是制裁的措施,但是如果整個非核化的進程當中,需要臺灣參與或者配合的,我們也會積極地來做。

相關新聞
7週年 盼攜手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8日
副總統祝賀臺亞會成立7週年 盼攜手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
蕭美琴副總統今(8)日下午出席「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7週年紀念暨『共築亞洲新局:從新南向到印太夥伴關係』論壇開幕式」時表示,臺灣具備制度透明、產業優勢及民主信念,與區域夥伴共同打造韌性與價值,讓臺灣和新南向國家不只有連結,更要共同前進。也肯定臺亞會建立臺灣與區域社會間真誠對話及共信橋梁,期盼攜手為區域、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出席臺亞會成立7週年紀念活動,在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時刻,除向臺亞會表達最誠摯的祝賀,也向一路走來堅持初衷、深耕印太區域的所有政府及民間夥伴,致上最深謝意。大家的努力讓世界看見臺灣,也讓臺灣成為區域中值得信賴、能夠同行的夥伴。 副總統指出,臺亞會自2018年在外交部指導下成立以來,承擔兩項重要任務:第一是透過玉山論壇提升新南向政策的國際能見度及政策節奏;第二是深化新南向國家之間的交流和連結,實踐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7年來,臺亞會穩健推進五大核心計畫,從區域韌性到青年培力,從智庫合作到藝文文化的交流,逐步建立臺灣與區域社會之間真誠對話及共信的橋梁。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在當前全球局勢高度不確定之下,新南向國家對臺灣的意義不只在傳統經貿關係,更成為拓展國際空間、深化價值、強化戰略韌性的重要支點,具有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穩定及經濟繁榮等共同利益。許多國家是新興民主或制度多元的體系,面臨內部及外部的各種挑戰和轉型,與臺灣有高度共感,是爭取區域中更多夥伴共同往前的重要利基。 副總統提到,對臺灣而言,新南向政策不只是市場策略或經貿關係,而是人與人之間深度的連結。透過教育、醫療、科技及文化的交流,建立彼此理解與信任的基礎,同時累積面對未來變局能攜手合作的能力。稍早蕭新煌董事長提出三大期許,相信也符合國人面向世界的共同價值觀,展現臺灣的實力、「Taiwan can help」精神,並與區域夥伴深化合作,這也是臺亞會7年來所努力的方向。 副總統表示,近期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全球供應鏈的重組,為臺灣與新南向國家之間的夥伴關係帶來挑戰,但同時也產生新的機會。在去風險化及尋求可信賴夥伴的全球趨勢當中,臺灣具備制度透明、產業優勢及民主信念,與區域夥伴共同打造韌性與價值,這也正是賴總統提出「新南向+」當中的重要意涵,讓臺灣和新南向國家不只有連結,更要共同前進。 副總統指出,今天兩場論壇分別是「共築亞洲新局」以及聚焦臺灣、印度關係的主題,同時呼應「新南向+」的思維。新南向夥伴永遠是臺灣的好鄰居,不只是臺商布局的重鎮,也是文化、科技、教育、人才養成等多領域交流的重要朋友,政府會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與大家一起共同前進。 副總統談到,今年也是臺灣、印度互設辦事處30週年,他要向印度台北協會甘泉(Aparna Ganesan)副會長及所有來自印度的朋友們致上謝意。臺印關係過去30年有許多進展,相信未來還有更大的潛力,在各面向深化彼此互惠互利的全面性關係,也期盼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可以看到更新的進展與更深度的合作。 最後,副總統感謝臺亞會過去7年來的付出,讓臺灣擁有一座穩定的橋梁及一群持續努力行動的夥伴,連接充滿挑戰的印太區域,共同成長、發展、穩定、繁榮。並祝福臺亞會7週年慶典圓滿成功,期盼一起攜手走得更遠,為區域、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週年慶慶祝儀式。 包括總統府資政暨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外交部次長葛葆萱、農業部次長杜文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林飛帆、立法委員陳冠廷、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及多國駐臺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7日
總統接見烏克蘭跨黨派國會議員 期盼提升經貿、科技、人才領域各層面交流合作
賴清德總統今(7)日上午接見「烏克蘭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時表示,20年來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首度組團來訪,不僅象徵臺烏兩國友誼升級,也彰顯對自由與和平的共同追求,為兩國關係締造新的里程碑。期盼未來雙方在政府、國會、產業和民間社會各層面提升交流,也加強在經貿投資、先進科技、人才培育等領域合作。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克尼茨基(Mykola Kniazhytskyi)議員第三次來臺,此次也是20年來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首度組團來訪,不僅象徵臺烏兩國友誼升級,也彰顯彼此對追求自由與和平有共同的堅持,意義非凡。 總統指出,臺灣和烏克蘭雖然距離遙遠,但不僅共同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也同樣站在第一線,共同對抗威權主義勢力的擴張。因此,臺灣堅定地和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臺灣積極運用政府預算和民間善款,提供烏克蘭人道援助,推動水電、醫療、學校等基礎設施的重建計畫。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也和捷克、波蘭、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友好國家合作,提供烏克蘭所需的各項援助;要向世界展現,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唯有團結合作,才能克服種種的威脅與挑戰。 總統說,目前雖然臺烏官方往來有限,但期待未來雙方在政府、國會、產業和民間社會各層面的交流,能夠大幅提升;在經貿投資、先進科技、人才培育等領域的合作,也能進一步加強。 總統表示,期盼這場不理性、完全沒有正當性的戰爭能迅速結束,讓烏克蘭人民早日脫離戰爭的傷害。並強調,未來臺灣很樂意與國際社會合作,協助烏克蘭的重建與發展。最後,總統再次感謝各位議員來訪,為兩國關係締造新的里程碑。 克尼茨基議員致詞時表示,今日會晤是歷史性的時刻,充分印證臺灣對臺烏關係的高度重視,對雙邊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臺灣與烏克蘭的國家目標一致,雙方皆致力於捍衛民主免於威權主義的擴張,並期盼確保國家自我認同以及主權與領土的完整。 克尼茨基議員提到,烏克蘭正在進行一場非常艱難的戰役,除對抗俄羅斯以收復被非法侵占的領土,更是一場守護民主價值、抵抗俄羅斯專制壓迫的戰爭。臺灣同樣也在抵抗來自中國威權主義的擴張,以及其企圖壓抑臺灣人民生活在自由、尊重人權國度的渴望。任何傷害或是對臺灣自由的侵略都是不可接受的。 克尼茨基議員說,訪團今日到訪印證雙方對於未來的民主世界有共同願景,也瞭解民主世界的價值與利益必須透過政治、外交與軍事等各層面堅定捍衛,相信相互交流將促進雙方走向更美好與建設性的未來。 訪賓一行尚包括烏克蘭國會議員克魯科(Ivan Krulko)、盧晨科(Valeriy Lunchenko)、芭布羅斯嘉(Solomiia Bobrovska)、邦達(Mykhailo Bondar)、盧布山斯基(Andrii Lopushanskyi)、尤羅希(Sviatoslav Yurash)等,由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6日
副總統接見凱達格蘭論壇訪賓 感謝訪團以實際行動關心臺海和平穩定
蕭美琴副總統今(6)日上午接見「凱達格蘭論壇:2025印太安全對話」訪賓,並對於訪團在全球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時刻來臺參加論壇,以行動支持及關心臺海議題,表示感謝。 副總統指出,臺灣致力維護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以及促進全球繁榮發展,感謝訪團此刻來臺參加論壇表達支持。對於訪團關注臺灣如何與國際社會合作,以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促進共同利益和繁榮,並拓展全球合作等議題。副總統並與訪團進行相關意見交流,盼為共享價值共同努力。 訪團一行由法國國民議會前議長戴扈傑(François de Rugy)率領,由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5日
副總統接見友邦駐聯合國代表 感謝友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蕭美琴副總統今(5)日下午接見友邦駐日內瓦聯合國暨其他國際組織常任代表團,感謝代表團成員長期在日內瓦聯合國體系中持續扮演臺灣最堅定的夥伴,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副總統致詞首先向來訪的友邦大使表達誠摯歡迎及感謝,並代表政府感謝訪團長期在聯合國體系中扮演臺灣最堅定的夥伴,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副總統指出,臺灣多年來被不公平地排除於聯合國體系之外,有賴眾多友邦堅持聯合國體系正義、公平與包容性原則,並持續倡議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他要再次代表政府,以及所有的臺灣人民感謝友邦大使對臺灣的友誼與支持。 訪團包括瓜地馬拉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卡利(José Francisco Calí Tzay)伉儷、海地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菈瑟珂(Ann-Kathryne Lassègue)及夫婿、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副常代藍威(Samuel K. Lanwi, Jr.)伉儷,由外交部次長葛葆萱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5日
總統接見英國前首相強生 盼臺英加強合作創造雙贏 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賴清德總統今(5)日上午接見「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訪團」,感謝強生前首相和英國政府對臺灣的重視與支持,並多次在國際場域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臺灣和英國共享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期盼未來能與英國加強合作創造雙贏,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臺灣人民歡迎英國強生前首相首次訪臺,並擔任凱達格蘭論壇的專題演講人,同時提到,強生前首相是繼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夫人及特拉斯(Liz Truss)女士後,第三位訪問臺灣的英國前首相,相信此次到訪能促進臺英未來更進一步的交流。 總統感謝強生前首相和英國政府在2021年英國擔任「七大工業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時,在G7領袖峰會聯合公報上首度提及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自此以後,英國在眾多雙邊與多邊場域均一致重申維護臺海現狀的堅定立場,持續凝聚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 總統提到,今年6月英國皇家海軍巡邏艦「史佩號」通過臺灣海峽,以具體行動捍衛臺海的航行自由。隨後,英國政府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指出臺海在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具核心地位,英國不支持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並將在共享民主價值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與臺灣在各領域的合作關係。英國政府從強生前首相開始的這些行動,對印太安全提供具體化的貢獻。 總統指出,近年來臺英經貿關係持續創下新的里程碑。2023年臺英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ETP),是臺灣與歐洲國家第一個制度化的經貿架構。今年6月雙方進一步針對「投資」、「數位貿易」以及「能源與淨零排放」等領域再簽署3項支柱協議,展現雙方強化經貿合作的決心。 總統表示,臺灣和英國共享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臺灣衷心希望未來能與英國加強合作,創造臺英雙贏,也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強生前首相致詞時,首先感謝受邀訪臺,並表示,現在是對世界而言至關重要、並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如同賴總統今日稍早所說,臺灣正處於自由民主對抗威權專制的前線。 強生前首相提到,他一直都很想來臺訪問,也被臺灣這個國家的卓越成就深深吸引,尤其是微型處理器和美食等方面。他也向賴總統為臺灣提出的政策方向表達敬意,並十分認同五大信賴產業及增加國防預算至GDP百分之3的主張。 強生前首相指出,包括他在內的英國人民都認為,中國目前對臺灣的霸凌行為毫無正當性,臺灣是一個自由、和平的社會,不應受到這種恫嚇,這種行為毫無意義,也應該儘速停止。不過,透過與賴總統對話及過去幾天與臺灣人民的交流,讓他清楚了解,任何試圖霸凌或併吞臺灣的行為永遠不會成功,因為臺灣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民主體制,擁有深愛自由的人民。 強生前首相表示,在這個艱困而緊張的時刻,所有西方國家都應該加強與臺灣的經濟和政治關係,而非在其他國家的壓力下疏遠臺灣。並強調,英國將持續與臺灣站在一起,不僅因為雙方共同的戰略目標和蓬勃發展的經貿關係,更重要的是賴總統提到的民主、人權和自由等共享價值,這些價值不僅造就臺灣的卓越成就,且本身自有存在的必要,我們必須捍衛這些價值。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1日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 總統強調將持續爭取對臺更合理稅率 並透過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於總統府針對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表談話,向國人說明與美談判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尚未進行,所以20%為暫時性關稅,後續仍會持續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再進行談判。此外,政府也會透過「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總統致詞時表示,稍早美國政府通知我國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臺灣暫時性關稅為20%。自4月2日美國對世界各國進行新的關稅政策後,臺灣積極和美國政府進行四次實體談判及多次視訊談判,過程雙方均展現誠意,秉持解決臺美貿易逆差、創造臺美互補互利的方向進行談判。 總統指出,談判截至目前為止,雖然已獲致階段性成果,由32%調降為20%,但20%稅率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臺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進行談判。目前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稅率,這也是暫時性關稅的由來。 總統感謝行政院鄭副院長及楊珍妮政務委員率領的談判團隊,這幾個月來非常辛苦,不管是在臺灣或美國都隨時待命;他以及蕭副總統、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等相關首長,也都在臺灣隨時支援美國談判代表的談判工作。 總統表示,不管稅率最後如何,對臺灣產業勢必會帶來衝擊,非常感謝行政院卓院長在4月4日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並且進行20多場產業座談,特別預算亦由880億元提高至930億元,此項特別條例已送立法院審議完畢,希望行政院盡速將預算需求送至立法院審議,讓特別預算盡速執行,協助中小企業因應此次新的美國關稅政策。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政務委員楊珍妮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