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01月10日
出席小英之友會年終餐會 總統:每一項政策最重要的目標 就是要做到讓人民有感
總統出席「臺北市小英之友會歲末年終聯誼餐會」

蔡英文總統今(10)日晚間出席「臺北市小英之友會歲末年終聯誼餐會」時表示,今(2019)年有三個重要工作─「拚民生、護民主、守主權」,請大家一起來打拚。她也會用盡每一分力氣捍衛臺灣的主權,「臺灣不會接受九二共識、一國兩制」。未來每一項政策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做到讓人民有感。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看到最支持、最挺她的好朋友。去(2018)年雖然大家很努力,但是選舉結果不盡如人意,有些朋友感到很憂慮、很灰心。但是她要告訴大家要有信心。選舉是人民給政府打分數,考試考不好趕快檢討改善,下一次一定要考得很好。

總統說,這段時間以來,大家應該已經看到執政團隊的節奏與腳步,真的很不一樣了。最近如果有注意她的FacebookLINE,一定都有感覺到。但是這樣還不夠,她拜託最力挺她的朋友,「我做事,你分享」,幫忙把執政的成果分享出去,讓更多臺灣人看到政府真的很努力做事,而且做得很有成果。

總統提到,大家都很注意最近的幾個議題。像最近快要過年了,有很多尾牙活動,大家一定都很關心非洲豬瘟的議題,這也是政府現在最關心的事。「防疫視同作戰」,保護豬農、保護產業,就是保護我們的國家與人民;此外,兩岸議題方面,我們的表現不是強硬,而是堅定。「不接受一國兩制」,就是朝野主要政黨最大的臺灣共識,她身為總統,就是要替全體的國人同胞大聲講出來。

總統強調,人民相信她,用選票託付她,她就會用盡所有力量,捍衛臺灣的主權,也要捍衛民主的生活方式,這就是臺灣總統的責任。

總統指出,今年有三個重要工作,就是「拚民生、護民主、守主權」,請大家一起來打拚。過去政府做了很多打地基的工作,但是房子還沒有完全蓋好,所以很多人都和她說,對經濟成長無感、對輕稅簡政無感、對前瞻建設無感。所以從今年起,她特別要求團隊,「每一項政策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做到讓人民有感。」

最後,總統拜託與會朋友把在外面看到、聽到的對政府施政的感受,寫在群組裡、留言在她的Facebook上,告訴臺北市小英之友會總會長顏志發、前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在場黨公職幹部及小英之友會幹部。她向大家保證,做不好的地方我們來改,做得好的我們就繼續拚,「一起為臺灣拚,一起為未來拚。」

隨後,總統向在場媒體表示,稍早行政院賴院長對外表達明天將會總辭,這個決定她感到非常不捨,雖然百般的不捨,但是這是賴院長履行他對社會的承諾,同時也圓滿地完成他的階段性任務,總統很不捨的尊重他的決定。她說,賴院長擔任行政院長一年多以來,我們面對很多挑戰,不過行政團隊在賴院長的領導之下,也成功推動許多重要政策,讓國家在正確軌道上前進,對於這點她對賴院長表達最深感謝之意。至於新的閣揆人選,她將會在最短時間內向大家報告。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內政部長徐國勇、立法委員施義芳、臺北市小英之友會總會長顏志發、民進黨主席卓榮泰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6日
副總統接受「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專訪
蕭美琴副總統日前接受「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ithuanian National Radio and Television, LRT)專訪,針對兩岸關係、立陶宛與臺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首先我們從立陶宛與臺灣的關係開始。您認為,為什麼維持與立陶宛的夥伴關係對臺灣而言非常重要? 副總統:臺灣與立陶宛有許多共通點。我們都歷經複雜的歷史,也曾為自由民主奮鬥。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的當前局勢下,我們看到中國、俄羅斯、北韓等威權政府更加深化合作。此刻最重要的是,臺灣和立陶宛這些過去曾被威權政權欺凌與脅迫,且身處民主前線的國家,應該團結起來,彼此合作,共同捍衛我們珍惜的自由,並保護民主。   問:對立陶宛人民而言,為什麼臺灣在立陶宛的投資很重要?立陶宛社會對此應瞭解什麼? 副總統:正如我所說,臺灣與立陶宛有許多共通點,例如臺灣是一個小國家,但致力發揮超越自身規模的影響力。我們希望在全球科技發展和促成人類進步的技術創新中扮演重要角色。臺灣經過數十年努力,建立了非常強大的科技產業,並供應推動人工智慧(AI)革命的先進半導體晶片。值此世界工業化的關鍵時刻,AI將扮演重要角色,臺灣希望能與全球理念相近的夥伴共同合作。而立陶宛擁有許多優勢,包括勤奮且具創造力的人民,以及在雷射產業、生物和金融科技方面的實力,這些對臺灣而言非常重要,也有許多值得臺灣學習的地方。藉由雙邊經濟合作,兩國可以強化經濟,進而減少對威權政府的依賴。我們終究必須在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下發展,由市場和全球貿易秩序決定經濟合作與競爭力的強度,我們也都反對將經濟和商業關係做為政治脅迫的工具。基於兩國複雜的歷史與人民的優點,臺灣與立陶宛間更進一步的經濟合作與相互投資,的確將會是一個良好的基礎。   問:我聽到您用「將會」(will)這個字,您如何看待臺立夥伴關係的未來與發展? 副總統:臺立兩國在過去幾年建立了非常堅實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愛好自由的朋友應相互支持,愛好自由的朋友也會在最艱困的時期互相幫助,例如在疫情期間,立陶宛捐贈疫苗給臺灣人民,對此我們非常感激,我們在臺灣最高的建築物—臺北101大樓點燈打上立陶宛國旗,並進行無人機表演,感謝立陶宛的友誼。我們期盼進一步深化此夥伴關係,其中包括一項工業技術研究院與立陶宛的合作計畫,工研院是臺灣政府捐助的機構,也是臺灣許多產業與技術發展的基礎。儘管臺灣要歷經數十年的努力,但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臺灣與立陶宛的夥伴關係能進一步取得良好進展,也期盼基於雙方對全球繁榮的共同利益,維持雙邊夥伴關係,降低對威權經濟體的依賴,並尊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市場秩序。   問:臺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對雙方非常重要,對此中國如何回應? 副總統:臺灣的國際參與一向非常艱困,許多國家將取得國際組織的會員身分和建立邦交視為理所當然,而臺灣卻必須極力爭取,舉步維艱。我們遭受欺凌、孤立和壓迫,中國也利用脅迫手段對付和臺灣站在一起的夥伴。對臺灣來說,向來都不容易。我們非常感謝立陶宛人民勇敢堅守民主,瞭解支持熱愛自由的人民非常重要。臺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除了彰顯雙方共享的民主、和平及自由的價值,也有助於促進民間及產業的認識與進一步合作。例如,立陶宛基於安全考量,希望發展無人機產業,我們也希望在這方面運用民間的實力和技術,強化國防韌性。雙方在許多領域都有合作機會,我們很高興臺立互設代表處,此將成為促進公私部門和公民社會相互瞭解及合作的重要平臺。   問:臺灣的目標是在立陶宛設立大使館嗎? 副總統:在各國設立大使館向來是臺灣和辛苦打拚的外交人員的心願。遺憾的是,臺灣現在只有十多個邦交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斷施壓和威嚇,讓我們難以在國際上運作。面對這些不公義、不公平的困境,我們很感謝許多國家瞭解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遭錯誤解讀。荷蘭、英國、加拿大等國國會及歐洲議會也都通過決議,強調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的重要性,並稱聯大第2758號決議遭錯誤解讀,不公平地阻礙臺灣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式關係。   問:在臺灣人民瞭解中國的計畫、周遭發生的一切,以及所有軍事行動後,當前臺灣社會的氛圍如何? 副總統:臺灣人民愛好和平,我們不希望與任何人發生衝突。然而,俄烏戰爭提醒我們,和平不能被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必須強化自我防衛,讓社會更具韌性,這也是為什麼向其他社會汲取經驗如此重要。過去數十年來,許多歐洲國家發展全社會防衛計畫,除了傳統軍事武力外,也包括具韌性的民間社會。我們的目標是透過強化本身的實力和韌性,以及自我防衛能力,來避免衝突發生。未來我們將持續努力,也會尋求國際夥伴的支持,讓臺灣更具韌性。基於臺灣複雜的歷史和過往的經驗,臺灣人民相信一定能克服挑戰,因為我們的社會極具韌性。 當前臺灣社會的氛圍是希望維護和捍衛我們的民主與自由,同時也需要國際夥伴和友人與我們站在一起。臺灣人民希望成為愛好和平世界的一員,也希望進一步強化國際交流,這對於建立臺灣社會信心至關重要。   問:有人說,當人們感到安全時,才能睡得安穩。因此,我相信臺灣人民信任你們的國軍。 副總統:儘管面對各種假訊息和政治干預,我們仍努力建立人民對軍隊的信心。有些威權國家試圖透過散布假訊息干預政治、分化社會,並破壞人民對政府、軍隊和總統的信心。這些都是假訊息攻勢的一部分,也是威權政權常用的手段,而這些手段不只發生在臺灣,更擴及全球。儘管如此,我們仍有許多工作要完成,以繼續建立全民對安全及自我防衛能力的信心,而深化國際夥伴關係也是建立信心的重要一環。   問:我們確實在深化彼此的文化關係,這相當重要。您認為分處地球兩端的兩種文化,彼此相互連結的關鍵為何? 副總統:我們的地理距離的確非常遙遠,亦有著全然不同的文化,但我認為文化交流可以真正促進雙方人民的理解,欣賞彼此的歷史之美和人民的多元性,例如立陶宛室內樂團在臺灣的演出,還有去(2023)年舉辦的籃球熱身賽等,立陶宛人身材高大且擅長打籃球。對我們而言,雖然在國際上面臨挑戰,但這類友誼賽有助促進民眾彼此認識並深化友誼。棒球對臺灣人非常重要,我們是棒球冠軍,而立陶宛則在籃球和其他運動方面實力堅強。運動可以凝聚社會,也是奧林匹克友誼精神的展現,大家基於友誼在平和環境下競爭。還有其他立陶宛文化,比如立陶宛國會議員Emanuelis [Zingeris]送給我的立陶宛藝術家手工製作的貓—他知道我自稱戰貓。我擔任駐美大使時,曾展示一件由立陶宛藝術家以華府「雙橡園」為靈感創作的「雙橡樹」作品。我們都有許多藝術家和創作者,藉由藝術即有機會相互瞭解,這是非常好的事。我也要強調,藝術是軟實力的一部分,來自於創新的真正自由和創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共同維護創意和創新的自由,並分享和平與美的精神特別重要。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6日
總統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針對外交、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內經濟發展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非常感謝賴總統今天撥冗與我們見面,也要向您致上恭喜之意。請問您目前對新工作都還適應嗎?是否仍一樣愛喝珍珠奶茶? 總統:喝珍珠奶茶的興趣沒有改變。在工作上也很順利,因為只是從4樓搬到3樓,更何況我當過國會議員、行政院長,也擔任副總統4年,對國家大政及蔡前總統過去的施政方針都非常清楚。目前為止還算順利,謝謝關心。   問:從您當選之後已經過了4個月,請問在這4個月中,您做了什麼準備工作?蔡前總統是否提供您關於接受總統這個重要職位的建議? 總統:這4個月當中,最重要的是跟蔡前總統進行交接工作,包括外交、國防、兩岸,還有一些國內重大議題,這些交接有些是在總統府開會,有些會到國軍或是政府相關單位去做交接。第二,是我籌組內閣,邀請卓榮泰先生來擔任行政院長,副院長是由鄭麗君女士來擔任,秘書長則是由之前的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先生來擔任;後續卓院長也用人唯才,不分黨派,邀請社會上好的人才籌組內閣,目前為止社會上的反應也不錯。 蔡前總統親自給我的勉勵包括,第一,總統的職責就是守護國家,維護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第二,是傾聽民意,照顧人民。第三,是如果遇到重大問題,不妨集思廣益,大家好好討論,然後擬出好的對策來推動,這樣的話阻力會比較小。   問:提到阻礙,我們知道在您當選總統48小時後,中國就宣布臺灣的邦交國諾魯要承認北京,就在您還未上任或做任何政策決定之前,這似乎是一個清楚的訊號,請問對臺灣的國際承認及邦交國數量不斷下降,您是否感到擔憂? 總統:臺灣一直都誠心誠意、秉持互利互惠的原則,來跟邦交國交流合作。我們非常珍惜每一個邦交國的友誼,也感謝他們在國際社會為臺灣發聲,協助爭取臺灣的空間。我們也非常重視臺灣與邦交國之間的合作計畫,因為這對兩國之間的人民是有幫助的。這樣的原則是不分哪一個黨執政,臺灣的立場都是如此。當然,如果我們的邦交國最後選擇要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我們也給予祝福。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措施,不會影響臺灣成為世界上自由的燈塔、民主的堡壘這樣的成果,所以我們並不會擔心。   問:賴總統選擇臺灣前駐美大使蕭美琴擔任副手,是否意味著臺美關係對您的政府將具有新的重要性? 總統:蕭美琴副總統在美國擔任大使期間表現非常傑出,不僅臺灣社會認為她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最好的駐美大使,國際社會包括美國,也非常肯定她的傑出表現。所以美琴擔任副總統之後,可以幫助新政府持續跟美國建立一個信賴的管道,增進新政府跟美國的繼續合作。而且,臺灣跟美國在美琴的幫助之下,不僅是臺灣跟美國彼此的信任而已,實質上的國防軍事合作、經濟產業合作,甚至各種交流工作,我相信都可以繼續順利進行,因為美琴是成功搭建起臺灣跟美國信賴橋梁的重要人士。   問:在您的就職演說中提到,要恢復兩岸對話、貿易跟教育交流,但上述必須建基於尊嚴與對等,您如何定義與中國的「尊嚴與對等」? 總統:第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也要拿出誠意跟臺灣民選合法的政府進行交流合作。第二,是每一個議題都應該要互利互惠,好比臺灣開放觀光客到中國去旅遊,中國也應該開放觀光客來臺灣旅遊。我們開放學生到中國去就學,中國也應該要開放學生來臺灣就學。第三,是中國和臺灣在進行交流合作的時候,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促進兩岸人民的福祉,未來邁向和平共榮的目標。   問:您在就職演說當中也提到,兩岸互不隸屬,這也引起中國的軍事演習,臺灣在野黨有些人認為,這句話其實是打破之前所謂戰略模糊,也影響到兩岸和平與穩定,不知道您對此有何回應?事後看來,是否為不必要的說法? 總統:我講的是事實,而且這個事實我不是第一個講,我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因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蔡英文前總統在2021年國慶日的時候,提出的四個堅持就已經提到。馬英九前總統任內也講過,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互不隸屬。第三,我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二條跟第三條來陳述這個事實,在臺灣這幾十年來有人民、土地、主權、政府,本身在國際法上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的目的是在團結臺灣人民。   問:美國國務卿布林肯4月到中國會面習近平,有外交消息來源指出,習近平在談到臺灣地位及美國對臺灣的支持時,顯得很激動,不知道您是否擔心習近平在臺灣議題上變得更加膽大妄為、缺乏耐心? 總統: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繁榮的必要元素。我在就職演說當中已經跟國際社會傳達,我會根據蔡英文前總統的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善盡臺灣的責任;我也呼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能夠瞭解,在臺海製造爭端,影響印太區域和平穩定,是不會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的。我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跟臺灣共同承擔起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創造區域的繁榮,也帶給世界和平的利益。   問:自從我們上一次專訪之後,中國經濟問題持續惡化,您是否擔心這會讓臺灣變得更加脆弱?還是您覺得這其實是一個合作的契機? 總統:我內心一直有一個看法,一個穩定的中國可以成就安全的臺灣;一個繁榮的臺灣也可以帶動進步的中國。所以我並不樂見中國的經濟變壞,社會出現混亂。臺灣跟中國的經貿關係,其實是一個全球供應鏈分工的結果。過去中國是世界的工廠,也是世界的市場,所以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臺灣在內,會去中國投資生產製造,也把自己國家生產的商品,透過中國轉銷到全世界。 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因為中國的經商環境已經大不如前,他們對於自由市場的控制變得更加嚴厲,所謂國進民退的產業政策,長久以來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障,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 另外,中國在東海、南海擴軍,影響區域的和平穩定,所以包括臺灣在內的世界資金,已經不再像以往一樣進到中國,臺灣的企業也大舉離開中國生產製造,到印太、日本、美國、歐洲去投資。 臺灣在2010年的時候,對於中國大陸的投資占臺灣對外投資高達83.8%,每100元有83.8元是投資在中國大陸。臺灣的對外貿易50%以上是與中國大陸進行,臺灣生產製造的零件設備會送到中國,中國組裝之後,或者是利用我們的設備生產製造再銷往全世界,這比例占50%以上。也就是說,零件跟設備是在臺灣製造,然後賣到中國,中國利用這些零件設備組裝,或是生產製造其他商品再銷往全世界。 去年臺灣對外的投資,在中國只占11.4%,從83.8%降到11.4%;(對中國的)對外貿易也從50%以上降到去年35.5%。但是臺灣經濟成長率過去8年平均3.15%,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名;蔡英文前總統8年任內,股市成長155.5%,股市的市值8年後跟8年前比較,成長1.8倍,現在股市已經2萬多點,蔡前總統接任時才8千多點。換句話說,中國經濟持續變壞,臺灣的經濟變好,並沒有受到中國經濟變壞的影響。臺灣新政府願意協助中國,增進臺海的和平繁榮、兩岸的和平繁榮。   問: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90%最先進的晶片都在臺灣生產。美國對中國進行晶片出口限制,而您也提到,臺灣對中國的投資不斷下降,同時一些臺灣企業如台積電都因為美國晶片法案而獲益,並不斷分散化企業經營,可能到美國而離開中國。您認為這是否會增加衝突發生的風險? 總統:在全面智慧化的時代,半導體是非常重要的工業製品。未來,食衣住行各種生活如果要科技化、智慧化,一定用得到半導體。半導體產業是全球分工的產業,從研發、設計、製造及原料、設備等,是一個分佈全球的產業鏈。臺灣屬於IC設計、晶圓製造及末端的封裝測試,但原料是分散在其他國家,如零組件、設備、技術是分散在美國、日本還有荷蘭,所以這是一個全球分工的產業。 臺灣雖然在半導體產業占有優勢,可是臺灣也有責任推動世界的繁榮發展,所以只要半導體公司,包括台積電在內,基於公司的利益跟發展,要到美國、日本、歐洲或其他國家,基本上政府都會尊重。 我認為,半導體公司的分布深受地緣政治變化的影響,在新的全球供應鏈下面所做的布局,也不是特別針對一個國家,應該不至於因此而產生更大的衝突。   問:您唯一一次訪問中國是在2014年擔任臺南市長時,當時您也跟上海學生有非常公開坦承的對話,其中提到臺灣人民對獨立的意願。您從那次互動學到了什麼? 總統:2014年我到上海訪問,是因為臺南市政府為陳澄波先生120歲冥誕舉辦巡迴畫展活動。我在跟上海市政府及復旦大學互動時,都清楚表達兩岸應該要求同存異,以交流合作促進彼此的了解、理解、諒解、和解,然後和平發展。   問:您以40%得票率當選,但民進黨也失去在國會中的多數席次,未來若要通過法案,還是必須與在野黨合作。現在立法院因為一些對行政部門嚴格檢視的法案而有所衝突,請問您是否有信心克服這些分歧並與在野黨建立建設性關係? 總統:我對臺灣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信心。因為臺灣的民主,經過幾十年來大家的努力,也透過許多人的犧牲奉獻,走到今天,民主的活力與價值深植在臺灣人民心中,民主的力量是我未來推動國家政策非常重要的基礎。 我在就職演說中提到,這次選舉「三黨不過半」,這是人民的決定,提供每一個政黨分享自己理念,也提供共同承擔國家責任的機會。換句話說,人民決定「三黨不過半」,當某個政黨不符合人民期待時,人民還是會出來做主,讓國家持續前進。 我在就職演說也點出,民主、和平、繁榮是臺灣的國家方向,也是臺灣跟世界的連結。所以我未來的施政,會深化臺灣的民主、維護區域的和平,同時也讓臺灣躋身國際社會,協助推動世界的繁榮發展。這個方向不僅對國家有利,對人民也有利,所以推出的相關法案,相信應該不至於受到在野黨的強力反對。   問:有些民進黨成員指出,之前到中國訪問的17位國民黨立委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王滬寧會面,並公開指責國民黨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五縱隊,試圖擾亂政府。不知道您是否同意此看法? 總統:在民主的社會,人民利益至上,這是民主原則;政黨也應該把國家利益置於政黨利益之上,這是政黨的天職。在臺灣面對中國各項打壓時,不分哪一政黨,所有人都應秉持「人民至上、國家利益優先」,不應該受到任何極權國家的影響。   問:現在中國共產黨拒絕與現任政府有任何溝通對話,您認為這些國民黨籍立委或是馬前總統等前往中國與中方互動,是否有幫助? 總統:中國對臺灣併吞的態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策,臺灣人民或政黨不分朝野都應該共同面對。也只有團結並與國際社會連結,臺灣才有辦法確保我們的主權不被侵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不被破壞;我們也才有能力、機會決定我們國家的前途。任何政黨都不可以為了政權而犧牲國家主權。   問:一個月前花蓮發生大地震,當時中國表示願意提供援助但遭到拒絕。那時您還沒上任,但您覺得這是正確的決定嗎?您認為這可能是修補兩岸關係的機會嗎? 總統:臺灣非常珍惜來自國際社會的關心與支持,國際間互相幫助可以促進善的循環,讓彼此交流更加密切,這對國際社會的發展跟穩定有所幫助。但中國要提供的是100套組合屋,並不符合花蓮受災民眾的需求。1999年9月21日臺灣中部發生大地震,當時政府使用組合屋協助解決民眾居住問題,但經過二、三十年來,臺灣對救災重建的經驗越來越好,能力也越來越足,目前已經走過組合屋的階段。 我們目前的做法是,受地震影響而有安全之虞的房子會貼紅單,屋內財產和房子重建政府都會提供補助,並後續協助災民住在旅館、民宿;如果住在親戚家或租屋則有租金補貼,直到政府協助他們把房子蓋完為止,並不需要組合屋。住在旅館或民宿也可以同時解決因為地震後觀光客大量減少的旅宿問題。   問:有一些反對黨成員希望可以重啟《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談判,進一步深化跟中國的經濟整合。請問您為何反對重啟服貿談判? 總統: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時機已經過了。我剛剛有說明,因為大量的臺商都已經離開中國大陸,臺灣未來的經濟體也跟中國目前的經濟體,性質上有很大的差異;更何況600萬台幣,中國就可以來這邊開店,你在大街小巷所看到的商店,他們都可以來開,不僅老闆來,他們的員工也可以來,這對臺灣的庶民經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問:據最近的報導稱,北京現在正積極爭取「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支持他們對臺灣主權的主張,其中有28 個國家堅定支持中國推動統一,您認為在國際社會、尤其在「全球南方」中,贏得關於臺灣主權的論辯有多重要? 總統:我希望全世界不管哪一個國家,都應該尊重臺灣人民的選擇,臺灣人民的意志不應該經由多數決定、舉手決定,或是受到暴力、戰爭的威脅影響。 中國目前進行的就是法律戰,這當然會影響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我非常希望除了臺灣會盡我們的力量,澄清說明臺灣本身的權益,也希望國際社會能夠協助臺灣、了解臺灣、支持臺灣。因為如果中國的法律戰成功,會影響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不管平時或戰時。   問:在內政方面,面臨經濟成長趨緩、物價上漲、薪資停滯,不知道您有什麼計畫可以幫助一般的臺灣人民? 總統:我非常重視基層勞工的薪資水平,還有他們的生活,我也非常關注貧富差距問題,希望能夠給年輕人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在蔡英文總統任內所通過的基本工資法,未來我會好好落實,根據經濟成長率或物價的漲幅,調升基本工資的幅度,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協助產業能夠升級、經濟能夠轉型。 我在520就職演說中提到,未來經濟發展有三個方向,第一,是前瞻未來、智慧永續,也就是一定要用科技來面對氣候變遷,及因應全球智慧化世代的來臨,讓臺灣不僅能夠推動創新經濟,也能一舉成為智慧永續的新臺灣。 第二,是競逐太空、探索未來,包括發展中低軌道衛星、無人機產業。另外要善用海洋國家的優勢、探索海洋,讓臺灣整個產業能夠更廣、往更多方向發展。 第三,是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要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照顧中小企業,協助我們的產業到世界各地布局,讓臺灣經濟可以更壯大、更加發展,營造更好的薪資環境,提升臺灣的薪資。 我在競選期間提出國家希望工程,我們會對社會做更大的投資,照顧年輕人、年紀大的人,以及社會上每一個需要照顧的人,解決貧富差距、生活照顧及年輕人未來發展的問題。   問:上一次專訪的時候提到總統小時候成長的背景,之前您成為醫生,您的母親對於您要成為政治人物不太認同,如今您已經成為臺灣的總統,是最高的職位,不知道您認為您母親會不會以您為傲? 總統:我的母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在那個年代,臺灣社會許多媽媽跟我母親一樣,都是辛苦工作、照顧家庭,希望孩子能夠平安長大,我媽媽大概最關注的,就是我能夠平安健康。她不是很在乎我能不能成為什麼樣的政治人物,像我本人也沒有預期到今天我會坐在這裡。 因為從小,我希望能夠當醫生、照顧病人、解決他們的痛苦,拯救他們的生命,但是因為臺灣民主化的過程,許多年輕人投入政治,我也是其中一個,我並沒有預期我會一直到今天,更加沒有預期我會坐在這裡。 我媽媽跟我講過一句話,「如果人家要支持你,你就選;如果不支持你,你就回來當醫師」,言下之意,我媽媽認為我從政大概不會太久。因為我們在鄉下,而且沒有任何背景。但是我把這個歸功於臺灣的民主,如果不是因為許多人犧牲奉獻成就今天的民主,其實我也沒有機會坐在這裡,我的責任就是深化臺灣的民主,讓各行各業有抱負的人,都可以實現他們的理想、為國家奉獻。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6日
總統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內容
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針對女性從政、婚姻平權、臺灣防疫工作、臺海情勢、臺美關係、俄烏戰爭對臺影響、全球供應鏈、及總統執政八年政績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您是臺灣首位女性民選總統,顯然使您成為改變臺灣政壇的人物。您認為在這段期間最重要的成就為何? 總統:首先,人們以為這在臺灣並不尋常,但現今臺灣社會的民主已相當成熟,能夠選出並接受一位女性總統,這是臺灣社會的重大成就。在過去8年,歷經美中貿易衝突、俄烏戰爭及近期以哈衝突,還有疫情,以及由於中國變得更具侵略性且更為強勢而造成日益緊張的區域情勢。這是一個充滿變化與挑戰的時代,因此,現在擔任總統的確很具挑戰。 問:您剛才提到臺灣已能接受一位女性總統,不過臺灣仍是一個父權社會。我知道您曾任命多位女性擔任政府高階官員,並任命臺灣史上第一位跨性別部長。您認為這是否會延續下去?還是一旦您卸任後,臺灣可能再回到「男孩俱樂部」? 總統:我對於「男孩俱樂部」做了許多調整。臺灣是一個移民社會,大家在不同時期來到這裡,我們也有原住民。移民社會存在許多挑戰,由於人們必須在一個迥異、陌生的環境中生存,因此較不受傳統習俗束縛。生存是主要目標,大家必須互相幫忙,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夠克服種種困境,從威權時期走向今日的民主,從傳統婚俗習慣到接受同性婚姻。所以,是臺灣的人民以及在不同時期來到這裡的人,學會在迥異的環境中生存。 問:您認為臺灣相較於中國是一個更開放的社會嗎? 總統:我們有潛力成為一個開放的社會,且確實也已經成為一個先進的社會。 問:您在推動同性婚姻平權立法方面遙遙領先亞洲其他國家。為何此議題對您來說如此重要? 總統:因為這是年輕世代的盼望,這代表我們是擁有進步價值的先進國家。我們也有許多積極的同性婚姻倡議者。推動婚姻平權法案也是對社會的考驗,看能將自身的價值觀推展到什麼程度。在歷經許多磨難及很多人的努力與貢獻後,終經立法院通過。我對於成功克服分歧,一起制定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感到相當自豪,最後大家也都為此同感驕傲。 問:您也提到臺灣成功處理新冠疫情,相關統計數據確實令人矚目。在一個沒有實施嚴厲封城措施的開放民主社會,這是相當大的成就。還有一件令人矚目的事,雖然您在國內沒有採取任何封城措施,但很快就實施邊境管制。這是關鍵嗎? 總統:這是其中一項關鍵,來自SARS的經驗,當時的病源即來自中國。這次我們懷疑COVID-19病毒也是來自中國。所以立刻做出決定,禁止中國旅遊團來臺。那時農曆新年快到了,我們非常迅速且及早做了這個決定。 問:您在過去8年所面臨來自中國威脅的挑戰,世界上許多人並不瞭解臺灣的處境,而中國宣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從民調及訪談中也可以看到多數臺灣人希望維持現狀,不統不獨。對您來說,現狀意味著什麼? 總統:我認為大家都同意的是,我們靠自己。我們自己做決定,有一套政治制度來治理國家,有憲法及法律來規範社會,有自己的軍隊,有成為一個國家的所有要件,只是缺少足夠的外交承認。但當時機成熟時,部分國家可能願意進一步與臺灣建立某種形式的外交關係。當然,中國會宣稱臺灣為其一部分,並試圖利用1970年代初期的聯合國決議,但許多國家有不同觀點,因為該決議並未涵蓋臺灣的未來。所以,此時此刻臺灣代表著什麼,需由人們來闡釋,但最重要的仍是我們靠自己,我們是一個民主國家,享有自由、民主及進步的價值觀,並感到相當自豪。 問:您害怕習近平嗎?您認為民主世界應該害怕習近平及其野心嗎? 總統:沒有到害怕的程度,但我們必須對中國的發展非常謹慎看待,因為中國是世界其他地區不確定因素的來源。當然,中國是軍事大國,但已到了缺乏實質經濟成長新動能的階段,這會對中國社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目前中國有自己的問題尚待解決。而現今世界在俄烏戰爭後似乎更為團結,尤其是民主國家比以往更加團結一致,以嚇阻中國在區域內和世界其他地區可能的擴張。雖然目前習近平可能有某些計畫,但我不認為是一項明確的計畫,因為世界在改變,中國的處境也在改變,他必須不時重新審視其計畫,並觀察是否需要適時調整。但現在的世界已大不相同,尤其是在俄烏戰爭後,民主國家似乎能團結起來,面對侵略的意圖,並形成有意義的嚇阻。如果能非常謹慎地處理此問題,我們仍有極大的機會維持所需的和平。 問:您與前任總統非常不同的是:馬前總統與中國進行對話,試圖讓臺灣與中國建立經濟夥伴關係。您就任後,決定走不同的路,首先是強化臺灣自己的軍事實力。臺灣現在比8年前更強大、更安全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 總統:我們的軍事實力大幅強化是來自過去8年所投入的資源,以及主要來自美國的盟友協助。我們對打造軍事實力的投資前所未有,但仍有人要求再增加相關預算。如有需要,我們還會持續增加及擴大軍事支出,現在是有效運用現有資金,建立自己軍事實力的時刻,如此才能趕上中國軍事擴張的速度。 問:我想批評者會說,這些都很好,但臺灣終究很小,相較於中國,臺灣人口非常少,而中國軍隊龐大,軍事現代化非常驚人。因此,他們會說,臺灣不能期待以軍事嚇阻中國。所以,您強化軍事的政策恐淪徒勞,因為實力差距甚大。 總統:這樣說可能有些道理,但事實上,大家比較在討論的是一個地方是否無可取代。占領臺灣將付出很大的代價,中國領導人必須仔細衡量他們是否準備好要付出那樣的代價,我們要做的是提高侵略的代價,其一是強化軍事能力,其二是與區域盟友合作,形成共同嚇阻力量。近年來,中國變得更具侵略性,區域內其他國家開始警覺,有些國家與中國在海上發生衝突,所以,不只是臺灣,中國威權擴張也是整個區域的關切的問題,是區域內許多國家共同的擔憂。因此,大家一起表達他們的關切,明確表示不應片面改變現狀,和平穩定對區域和全世界來說都是最重要的,這就形成了某種共識。 問:假設批評者又說,但臺灣的邦交國非常少,沒有任何正式的軍事聯盟。過去8年,尤其是後4年,客觀上,臺灣周邊受到威脅的情勢日益升高。我們每天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機飛入臺灣的航空識別區,船艦跨越海峽中線,這段期間周邊威脅似乎變得更加嚴峻。 總統:我們當然目前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包括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和中國的侵略。但重點是,區域內相關各方的共同努力確實讓中國感受到壓力。要考慮的不只軍事問題。中國必須認清事實,戰爭將讓他們在經濟發展上付出代價,可能導致中國的經濟發展遲滯數年,甚至數十年。所以,如果您是中國領導人,占領臺灣和經濟社會持續成長,何者更重要? 問:您提到美國是臺灣的盟友。確實是,拜登總統向來非常支持臺灣。當被問到臺灣遭受攻擊時是否會介入,他一直都說會。批評他的人表示,這讓美國偏離了戰略模糊政策,也讓臺灣的情勢更加危險。您認為呢? 總統:我認為,美國政府在向大眾傳達他們想要傳達的訊息時向來非常謹慎。在我看來,美國還是維持戰略模糊政策。 問: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可能是在您任職總統期間,訪臺的最高階美國官員。她的到訪引起中國相當大的反應。中國首度發射彈道飛彈穿越臺灣上空,落入太平洋。以您的觀點,這種高階訪問有什麼好處?是做做樣子還是對臺灣有實質效益?因為這似乎也給您帶來很多麻煩。 總統:任何一位臺灣總統面對友人來訪及展現支持時,都沒有立場拒絕。我們長期遭到孤立,需要朋友來表達對我們的關心。所以,任何一位臺灣總統都不會拒絕像裴洛西眾議長這樣的人來訪,這當然伴隨著風險必須處理。當中有許多溝通和外交努力,我無法告訴您細節,但這背後做了很多工作,以降低對兩岸情勢的影響。 問:烏克蘭在戰場上的勝利以及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對臺灣的影響有多重要? 總統:許多人認為臺灣比烏克蘭更為重要,因為我們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就整個區域的戰略價值而言,我們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有人認為,美國或許應將他們的支持和資源從烏克蘭移轉到臺灣,但我們不這麼認為。美國必須支持烏克蘭直到最後,因為對我們而言,決心是最重要的。我們不想利用西方國家減少支持或最終放棄烏克蘭的機會,這並不是我們的立場。我們的立場是民主國家應全力且有效地支持烏克蘭,因為這是為臺灣建立信心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 問:有關您提到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您認為現在大家是否更為瞭解這個重要性?我指的是台積電和其他臺灣大企業。您認為全世界都瞭解臺灣的重要性嗎? 總統:全球90%的先進晶片在臺灣生產,臺灣掌握人工智慧這類未來科技的關鍵,這對於世界其他地區而言就夠重要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臺灣堅定抵禦中國的潛在威脅,充分展現一個國家如何以堅定的決心保護自己免受侵略。 問:回到先前政績的問題,比較不是指政治面,而是關於社會面和環境面。您認為臺灣在過去8年有哪些改變讓您感到滿意? 總統:我認為我們現在更國際化了,有很多外國朋友。過去我們很孤立,主要處理的是與中國的關係。但現在,我們必須處理與世界各國的關係。與許多國家直接互動,相互幫助,建立起貿易和投資關係。 這個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真正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兩岸的一部分。所以我很高興現在我們是世界的臺灣,如果要說成就,這或許是我的成就之一。 另外,我也讓臺灣成為更好的居住地,現在臺灣的經濟在世界上是極具競爭力的。我們的科技水準也讓人印象深刻,許多人認為臺灣是世界供應鏈所不可或缺。這不僅在於半導體業,也包括其他領域。 我也推動改革,現在我們有財務更加健全的年金制度,包括公務員年金方案,以及其他年金方案等。我改善了財務狀況,讓大家不必擔心年金的財務永續。 另外,還有軍事改革。我們讓國軍更加現代化,也更具韌性。我成功說服民眾,延長義務役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也得到國人的支持,包括年輕人,儘管他們有些怨言,但不是因為他們不愛國。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願意為國奉獻,對於服役毫不猶豫。而我們要確保他們花在軍中的時間是值得的。我們有義務為他們提供最好的裝備和訓練,讓他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保衛國家。其中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與軍方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全民國防系統。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6日
出席台商春節活動 總統:在對等尊嚴前提下持續尋求兩岸對話的可能 盼能逐步恢復雙邊有序的交流
蔡英文總統今(16)日上午出席「2024大陸台商春節活動」時表示,5年多來政府推動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為臺灣迎來可觀的投資及資金回流,她要邀請台商好朋友利用機會在臺尋找發展契機,政府也會協助台商展開國際市場的布局。她也強調,政府致力維護臺灣的民主、自由,和國際盟友並肩同行,自信地走向世界。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持續尋求兩岸對話的可能,希望能逐步恢復雙邊有序的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共同創造區域的和平及繁榮。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能在龍年新春開工後,和台商好朋友見面。她先向大家拜個晚年,也祝福在新的一年事事如意,事業能夠蒸蒸日上。在上個月初,我們共同完成本次的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再次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成熟的民主。同時也向各國傳達,未來的臺灣會繼續穩健地走向世界。 總統指出,台商一直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推手;她要特別感謝台商好朋友在過去8年來,面對全球經濟的變局,能與時俱進,和政府攜手合作,分散市場、布局全球,不僅讓兩岸經貿關係變得更健康有序,也大幅提升臺灣經濟的競爭力。 總統強調,現在的臺灣已經是世界的臺灣,我們自信堅定邁向全球;同時,我們也厚實國力,壯大臺灣,吸引來自全球的投資,讓全世界更加認同臺灣。 總統認為,在面對地緣政治的起伏,以及相關的經濟變數,我們始終秉持著「不挑釁,不冒進」的立場,以沉著、穩定的態度,向國際社會證明臺灣是可靠的合作夥伴。 談及經濟發展,總統表示,政府推動各項基礎建設,縮減城鄉差距,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讓臺灣的經濟更有韌性,也有更強的發展動能。在百工百業復甦之際,政府也協助產業加速淨零轉型,讓臺灣的科技實力和製造能力,持續以低碳、永續的方式,在國際供應鏈中站穩腳步。 總統提到,這5年多來,政府推動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也為臺灣迎來可觀的投資及資金回流,截至今年2月初,已經累積總投資金額超過2.17兆元,並且帶來超過14萬個工作機會。她也邀請台商好朋友趁著這次回臺灣的機會,一定要到全臺灣各地看看,尋找發展契機。 總統指出,除了強化臺灣的投資環境,政府也全方位拓展對外經貿關係。隨著「新南向政策」的推動,臺灣對新南向國家的投資正在穩定成長中。臺灣對新南向國家、歐洲、日本及美國的出口也連年大幅成長。 總統進一步指出,去年「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已經完成簽署;我們也和英國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定;另外,臺灣和加拿大也共同完成「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的談判。臺灣正全面深化和各國在經貿上的連結。 總統提到,現在許多國際大廠選擇加碼投資臺灣,更加證明我們整體的國家實力、投資環境都深獲國際信任。為了因應整體環境的變遷以及企業發展的需求,她也要請海基會及相關部會共同做台商的後盾,打造發展利基,協助台商展開國際市場的布局。 總統說,她知道大家都很關心兩岸的發展,維護區域及臺海和平穩定的現狀,不僅是當前國際社會的共識,也是兩岸共同的責任,更是全體國人的期待。我們一直致力維護臺灣的民主、自由,和國際盟友並肩同行,自信地走向世界。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我們從未停下腳步,持續地尋求兩岸對話的可能。希望能逐步恢復雙邊有序的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共同創造區域的和平及繁榮。 總統表示,各位台商好朋友都是臺灣走向世界,以及維持兩岸和平的重要夥伴,更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新的一年,她要繼續拜託大家一起打拚,讓臺灣更進步、經濟更繁榮,並再次祝福所有的台商好朋友事事順利,龍年鴻圖大展。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林見松、秘書長林佳龍、副秘書長張惇涵、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邱太三、經濟部長王美花、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李大維、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6日
總統接受《紐約時報》「DealBook Summit」專訪
蔡英文總統日前以視訊方式接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舉辦之「DealBook Summit」專訪,針對臺美關係、兩岸關係及半導體產業等議題進行回應。 「DealBook Summit」係紐約時報年度盛事,邀請全球最具影響力之政治、企業及文化領袖與菁英與會分享經驗及看法。該峰會於美東時間11月29日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行,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前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及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等均受邀出席峰會。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我想從大家都在思索的問題開始。在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於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期間會談後,現在您如何評估中國犯臺的風險? Q:I want to start with an issue I think that everybody is thinking about, which is that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APEC meeting between President Biden and President Xi, how do you evaluate the risk of invasion from China on Taiwan, at this point? 總統:臺灣的確面臨越來越多軍事恫嚇、灰色地帶活動、網路攻擊和資訊操控。面對這些威脅,臺灣人民仍保持冷靜,有評論甚至認為我們可能「過度冷靜」。其實,臺灣人民相當明瞭當前局勢,我們將持續盡最大努力強化防衛能力和社會韌性。 我知道很多人想討論可能的時間表,在最近與拜登總統的會談中,習先生已經給出他的答案。我認為國際社會已經達成共識,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符合各方的最佳利益。 因此,理念相近的夥伴在共同管控臺海風險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這些進展,可以在近期的雙邊及多邊會議所發表的許多聲明中看到,例如「大衛營峰會」和在東京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 A:Well, I understand where you’re coming from for that question. Indeed, Taiwan is facing mounting military intimidation, gray-zone campaigns, cyberattacks and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Now, in the face of such threats, the people of Taiwan remain calm, and some commentators even suggest that we may be “too calm.” But the fact is, the people of Taiwan remain clear-eyed about the situation, and we continue to make our utmost efforts to strengthen our defense capabilities and societal resilience. And I know that many people want to talk about a potential timeline. And Mr. Xi has given his answer for that in the latest meeting with President Biden. I think it’s also obviou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come to the consensus that peaceful and stable cross-strait relations are in everyone’s best interest. Hence, like-minded partners are already making tremendous progress in jointly managing risk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You can see that in many of the statements made in recent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engagements, such as the Camp David Summit and G7 Tokyo meetings.   問:但是習主席確實重申統一臺灣的意圖,不過他希望和平統一。如果真的發生,您認為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Q:But, you know, President Xi did reiterate his intention to unify with Taiwan, but he said he wanted to do it peacefully. How do you believe that this, if it were to come, would happen? 總統:目前中國領導階層面臨來自內部的極大挑戰。我認為現在也許不是他們考慮大規模犯臺的時機。 A:Well, I think the Chinese leadership at this juncture is overwhelmed by its internal challenges. And my thought is that perhaps this is not a time for them to consider a major invasion of Taiwan.   問:因為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挑戰嗎? Q:Because of the economic challenges in China right now? 總統:不是,主要是因為國內經濟、金融和政治挑戰,還有國際社會已大聲呼籲及清楚表明,戰爭非選項,和平與穩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A:No, largely because the intern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s well as political challenges, but als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made it loud and clear that war is not an option, and peace and stability serves everybody’s interests.   問:您相當清楚,臺灣的晶片製造對全球至關重要。拜登政府將部分晶片生產移回美國視為首要之務。您認為這對臺美的戰略關係及其價值會造成什麼長期影響? Q:Let me ask you this. Taiwan’s chip manufacturing is critical for the world, as you know so well.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has made it a priority to try to move some of that chip p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What do you think the impact of that is going to be long term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value of the strategic relationship that Taiwan ha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總統:就目前而言,我們將一些晶片製造移至美國的作法是協助友盟國家建立供應鏈韌性,同時我們也能運用美國現有的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和人才。 A:Well, I think this move to the US in terms of our chip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as far as we’re concerned for the moment, is a good move in the sense that we are helping our allies and our friends in terms of building the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but at the same time, we’ll be able to use resources availa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human resources and talents.   問:從長期來看,您是否擔心這會降低雙邊關係中臺灣對於美國的價值?如果未來中國想要占領並統一臺灣,美國是否更不可能前來協防,或者反而採取更積極的行動? Q:But do you worry that long term it makes the relationship any less valuable to the United States? Insofar as if in the future China were to want to take over and unify with Taiwan, that the US would be less likely to come to your defense or more? 總統:我們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半導體製造,而是其他地方無法重建或取代我們的半導體生態系。因此,我們相當有信心,其他地方無法取代台灣的產能以及產業的重要性。 A:Well, the thing is that we have more than semiconductors to be valuable. You know, the clusters that we have here for semiconductor production cannot be rebuilt or replaced by elsewhere. So we’re pretty confident that the capacity that we have now, and the importance of our industry, cannot be replaced anywhere else.   問:讓我以另一種方式提問。如您所知,美國對臺灣一直以來都是採取戰略模糊的政治立場。然而,拜登總統曾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將捍衛臺灣。您認為美國實際的政策是什麼? Q:Let me ask in maybe a different way. The United States political posture towards Taiwan, as you know, has been this idea of strategic ambiguity. And yet, President Biden has been very outspoken that he would defend Taiwan if it came to that. What do you believe the real US policy is in practice? 總統:我們有注意到美國國內關於對臺政策的討論日益增加。當今不同的團體對於最佳對臺作為有不同的理解。 然而,我想強調的是:首先,臺灣人民一如既往地對美國友人長期以來的堅定支持深表感謝;第二,臺灣人民堅定致力於自我防衛,並清楚瞭解有責任捍衛自己的家園。 美國的支持,除了政策聲明外,臺美在眾多領域的合作,近年來已達歷史新高,另外也有不同的計畫,尤其是在安全層面,協助臺灣應對所面臨之挑戰。 除美國之外,放眼世界,國際社會對臺灣的關注也日益增加。世人普遍意識到,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全球的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這也要歸功於美國的呼籲及相關努力。 這些都是我們得到美國跨黨派及不同領域支持的明確例證,我們對美國維護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的承諾深具信心。 A:Well, I will say that we have noted there have been increasing debates in the US on policy toward Taiwan. Now, different group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what is the best approach toward Taiwan. But, I want to stress here that: First, the people of Taiwan remain deeply grateful, as always, for the long-standing and steadfast support from our American friends. And second, the people of Taiwan are resolute in our commitment to self-defense, and we are clear-headed about the fact that one is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ng one’s own homeland. Now, on US support, putting policy pronouncements aside, the fact is that Taiwan-US collaboration across many domains has reached historic heights in recent years. Now, various undertakings, particularly on the security front, have been initiated to help Taiwan meet the challenges that we face. And in addition to the U.S., when we look around the world, there is growing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on Taiwan.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largely thanks to the U.S.’s rallying efforts, that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the Taiwan Strait are indispensable to global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Now, these all bear testament to the fact that the support we enjoy from the U.S., across party lines and different sectors, remains unequivocally clear, and we are fully confident in the U.S.’s commitment to maintaining 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問:在美國,或者更廣泛地說,在西方,存在一個有關美國和其他國家企業的重要問題。我們和多位執行長談論到他們是否應繼續與中國開展生意,我想知道您對此事的看法。美國企業與中國之間的商業關係是否讓您的處境變得更好或更糟? Q:There’s a big ques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pecifically, but really in the West, about U.S. businesses and others. And we have a number of CEOs that we’re talking to today about whether they should continue to be doing business with China. And I’m curious about what you think about that specific question. Does the relationship at a business level between U.S. businesses and China make your situation better or worse? 總統:由於現今在中國經商比以前更具風險,西方企業可能希望在此區域尋找替代或額外的地點,我們歡迎他們加深與臺灣的連結。全球已經意識到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而具韌性及安全的供應鏈是強健經濟的支柱,臺灣在這方面可以發揮極大的價值。 過去40年,臺美之間的緊密合作,使臺灣在先進晶片製造上位居世界領先地位。臺灣將繼續成為高度可靠、有效、安全的合作夥伴,且我們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角色有目共睹。 近來,我們也歡迎多家大型國際企業在臺設立新廠或擴展業務,海外臺商也紛紛回流投資臺灣。憑藉雄厚的研發、創新和製造實力,我們期待與國際合作夥伴,當然包括美國,建立更深入及緊密的合作。 A:Well, as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today is riskier than before, and the Western companies may want to look for alternative or additional bases in the region, we welcome them to foster deeper connections with Taiwan. The world has awakened to the importance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e and secure supply chains are the backbone of a robust economy, and this is where Taiwan can be of tremendous value. Over the past 40 years, clo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 has made Taiwan a world leader in advanced chip production. Taiwan will continue to be a highly reliable, effective and secure partner with a proven track record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Lately, we have welcomed various major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to establish or expand their presence in Taiwan. Taiwanese businesses with overseas operations are also bringing their investment back to Taiwan. With abundant R&D, innovation and manufacturing strength, we look forward to forging deeper and closer cooperation with our international partners, of course, that includes the US.   問:目前在華府,正在針對為烏俄戰爭以及在以色列的戰爭提供資金的問題展開辯論。您對此有多少關注,因為這涉及美國對臺灣的支持,您認為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您擔心嗎? Q:In Washington right now, there is a debate taking place over the funding for the war in Ukraine, and now of course, the war in Israel. How much are you watching and following that as it relates to, again, the U.S. support for Taiwan and what you think ultimately would happen? Does that concern you? 總統:我們當然密切關注烏克蘭的情勢發展。身為總統,我要說的是,保護臺灣人民民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永遠是我的首要任務。就臺灣而言,我認為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依然穩固,甚至比以往更為強健。 我要感謝美國公開重申其與臺灣的夥伴關係歷久彌新,且對印太地區的關注,不會受到其他區域事件的影響。 本月初,G7外長聲明重申,臺灣的安全對全球安全至關重要。烏克蘭和中東的戰爭讓我們意識到,避免戰爭的發生方為上策。 為了避免戰爭發生,展現捍衛自己的力量和決心至關重要。同時,我們也必須記住,抵禦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和威權主義的侵略,需要所有夥伴及盟友的共同努力。 A:We are watching the development in Ukraine very closely of course. Now speaking as president, I will say that protecting our democratic and free way of life for the people of Taiwan will always be my top priority. In the case of Taiwan, I think it’s fair to say that international support for Taiwan has remained as solid as it has ever been, if not stronger. I want to thank the U.S. for openly reiterating that its partnership with Taiwan is an enduring one, and that its focus in the Indo-Pacific remains unaffected by events elsewhere. Earlier this month, the G7 Foreign Ministers’ Statement reiterated that the security of Taiwan is indispensable to global security. The wars in Ukraine and the Middle East have reminded us that the best war is the one not fought. And to avoid a war from taking place, it is crucial for us to demonstrate the strength and resolve to defend ourselv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crucial to remember that it takes concerted efforts by all partners and allies to fend off the aggression of extremism, terrorism and authoritarianism.   問:您在今春與美國眾議院前議長麥卡錫會面,北京稱此舉侵犯其主權。如您所知,裴洛西(Nancy Pelosi)前議長訪問臺灣時,北京亦對此做出軍事回應。如考慮北京可能的反應,您如何評估這些會面的重要性? Q:You met with a former Speaker Kevin McCarthy in the spring. Beijing called that a violation of its sovereignty. Pelosi, as you know, visited Taiwan and there was a military response to it. How do you calcul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meetings with the potential response from Beijing? 總統:這些會面很有意義,因為這顯示美國對臺灣的友誼以及緊密的美臺關係。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國會議長會訪問臺灣或與中華民國臺灣總統會面。當然,中國必須做出反應,他們必須說出他們要說的話。但更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來管控我們可能遇到的任何風險。我認為我們已經在共同管控風險,我們在這方面做得不錯。 A:The meetings are meaningful in the sense that that shows the U.S. friendship toward Taiwan and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 and Taiwan are close. And that’s why you have speakers of the U.S. Congress visiting Taiwan or having meetings with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Now, of course, China had to react and they have to say what they need to say. But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we all work together to manage whatever risks that we may be encountering. But I think what has been happening is that we have been managing the risk jointly, and I think we’re okay in that regard.   問:最後,您已擔任兩任總統計8年,明年1月臺灣人民將選出新的總統,您所屬的民主進步黨似乎有機會繼續執政,您會擔心這將引發中國更多軍事侵擾嗎?這會是未來幾年的結果嗎? Q:And then finally, you have served eight years, two terms. The people of Taiwan will elect their next president coming up in January, and it appears that your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will secure a third term. How much do you worry that it is going to raise the prospect of more military aggression in China? Is that what the result is going to be over the next several years? 總統:我認為中國想要介入臺灣的選舉,這已不是秘密。他們也想讓民眾知道他們屬意的人選。 但我認為他們試圖影響臺灣選舉的作為不會成功。主要因為臺灣是民主社會,人民會做出最好的決定,選出新的總統。中國當然想介入臺灣的選舉,並透過各種方式試圖讓選舉結果符合其所好。 其實從1996年開始,臺灣的選舉就已經可以看到中國類似的影響力操作,其中包括軍事威脅和經濟脅迫。臺灣人民對中國在傳統媒體和社群平臺發動的全面認知戰攻勢應該不陌生。 與其冀望北京政府放棄這些手段,我們應專注在強化我們的民主韌性。其中之一即為強化不同社群間的團結和信任,如此才能對抗錯假訊息,以及其他旨在製造分裂的影響力。 當民眾堅信民主的力量時,我們就能更有效反擊選舉的干預。 A:Well, I think China wants to be involved in our election. There’s no secret about it. And they also make their preference known to the public as well in each one of our elections. But I think they’re probably not particularly successful in their effort of trying to influence the election here. Primarily, because this is a democracy and people know that they have made their best decisions as to who is going to be the next leader of Taiwan. So you know, China, of course, is interested in interfering in Taiwan’s election, and through different means that it is trying to sway our election in their favor. In fact, all major elections in Taiwan since 1996 have seen similar influence operations from China. This includes the use of military threats and economic coercion. Their extensive cognitive warfare campaigns on both traditional and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re also not unfamiliar to the people of Taiwan. Instead of wishing for the day when Beijing would give up on these tactics, we should rather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resilience of our democracy. One way of doing so is to foster greater unity and trust among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so that people are able to resist dis- and/or misinformation and other influences aimed at sowing discord. When people have firm faith in the strength of democracy, we can more effectively push back against election interference.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總統發表2025新年談話 「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在總統府大禮堂以「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為題發表2025新年談話。總統表示,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表現都受到國際肯定。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讓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展望2025年,總統強調,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並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 總統致詞全文為: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祈願臺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業興隆、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回顧2024年,「臺灣尚勇」,充滿挑戰,也充滿榮耀。我們一起經歷了震災和風災,挺住了威權主義持續不斷的挑戰。我們也共享榮耀;臺灣拿下了「世界12強棒球賽」的冠軍,現在,全球各地的臺灣人,都知道這個「Team Taiwan」手勢。 在巴黎奧運,王齊麟和李洋,再次奪得羽球男雙金牌,林郁婷更為臺灣摘下首面拳擊金牌。在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我們代表隊的6位學生,通通得到金牌,而楊双子著作、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展現出國際級的臺灣文學實力。 我們臺灣英雄,不分年齡、不分領域,在許多國際賽事,都抱回大獎、締造新紀錄,都用傑出的表現詮釋臺灣,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精神與文化,也讓全體國人都感到驕傲。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我們一起流淚歡笑,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Team Taiwan」。 我要感謝每一位國人在崗位上的付出,推動臺灣的進步,創造臺灣的榮耀,也讓臺灣有更大的能量,在世界嶄露頭角。 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讓臺灣更多的故事成為世界的故事,臺灣的成功成為全球進步的動力。 展望2025年,全球將開啟全新的局面;有超過70個國家,在去年舉行選舉,有全新的民意,當各國的政局展開新局、國際的局勢快速變化,臺灣更要繼續以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 第一,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 臺灣能夠走過黑暗專制年代,到今天成為亞洲民主燈塔的光榮時刻,是許許多多民主前輩犧牲奉獻和全體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民主對臺灣的價值,不只是自由的生活方式、社會多元蓬勃發展的動力,更是外交上贏得國際信任的品牌。 不論臺灣受到任何的威脅和挑戰,民主,都是臺灣唯一的路,只有繼續走,絕不回頭。 國內政黨競爭,是民主政治的一環,但是國內的政治紛爭,必須在憲政體制內,依循民主的方式,才能持續深化民主。 立法院所通過的爭議性法案,行政院有權提出覆議,提供立法院重新審視的空間,憲政機關也可聲請釋憲,透過憲法法庭判決,明確憲政分際,維護憲政秩序,逐步鞏固憲政體制。 人民也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可以匯聚更大的民主力量,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 新的一年,變動的國際局勢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充滿嚴峻的挑戰。當前,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仍在進行,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更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影響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尤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臺灣必須要居安思危,繼續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力量,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 守護臺灣的民主和安全,人人有責,我們要凝聚每一分力量,來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嚇阻威脅侵犯的能力,也要加強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社會溝通,全民拒絕威脅利誘,共同防止境外勢力的惡意滲透。 對內,我們要以民主鞏固民主,對外,我們更要以民主和世界交朋友,確保安全和平。因為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臺灣越強韌,世界民主防線就越穩固。 全球民主陣營更應該攜手合作,撐起「民主保護傘」,共尋解決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之道,共同維護臺海穩定和印太安全,達到世界和平的目標。 第二,我們要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也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 2024年上半年,臺股的漲幅是世界第一,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期可達到4.2%,位居亞洲4小龍之首。國內投資暢旺,突破5兆元大關,通膨率也逐步回穩。1到11月外銷訂單達到5,366億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3.7%;1到11 月出口也比2023年同期增加9.9%,達到4,315億美元。 近來也有調查顯示,2024年,企業平均調薪幅度高於2023年,也有超過9成的企業計畫在今年調薪,將創下8年來新高。在在可見臺灣的景氣持續復甦,經濟穩健成長。 雖然總體經濟表現亮眼,但我們依然要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紅色供應鏈低價傾銷,對臺灣產業造成的衝擊。 對國家而言,百工百業同等重要,每個產業都強,臺灣國力才會強。中小微型企業是臺灣的經濟命脈,各地工業區的發展,更是創造臺灣榮景的動能,我們也要讓「臺灣製造」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因此,我們不僅僅要發展高科技產業,行政院也已經提出對策來協助傳統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全面導入科技應用,落實數位、淨零雙軸轉型,以及發展通路,來提升經營體質和生產力。 臺灣必須持續提升經濟韌性。近年來,臺灣對美國、日本、歐洲及新南向國家投資大幅提升,已經明顯超越對中國的投資,這顯示,我們分散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已經有成果,未來更要繼續協助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與此同時,臺灣也要以民主跟世界一起拚經濟。我們要發揮半導體與AI產業的優勢,鏈結民主國家一起深化民主供應鏈的韌性,也要透過國際合作,不論是在無人機、低軌道衛星、機器人、軍工、安控,或是生技醫藥、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等產業,都要掌握前瞻技術,促進多元發展,讓臺灣持續引領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進步,也確保全球民主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 第三,我們要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2,300萬人,不分族群、世代、黨派、城鄉,都是國家的主人。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推動福國利民的政策,但是中央需要足夠的財源來進行各項措施,因此,我期待《財劃法》的修法,朝野政黨能夠就各自的版本,冷靜再思考,為國家尋求長治久安之道。 從今天開始,基本工資連續第9年調升,月薪從2萬7,470元,增加到2萬8,590元,時薪從183元增加到190元。我們也希望,透過軍公教人員連續2年調薪以及調高加薪減稅優惠,來帶動企業加薪,讓全國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我也知道,大家都希望繳稅少一點、房租少一點。今年,我們繼續推動減稅,舉例來說,單身的民眾,年所得44萬6千元以下可以免繳稅;雙薪夫妻年所得89萬2千元以下,以及雙薪育有2名6歲以下幼兒的四口之家,如果年所得146萬1千元以下,也都不必繳稅。租金補貼戶數也會從50萬戶擴充到75萬戶,讓大家生活負擔少一點。 今年,「文化幣」的發放年齡,從16歲下修到13歲。13到22歲的年輕人,都可以獲得政府補助,進行藝文體驗。而「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即將上路,讓更多臺灣年輕人圓夢,可以到世界各國學習與交流。 我們更要成立「運動部」,讓年輕人在運動場追逐夢想,同時積極發展運動產業,推廣全民運動,讓國人更健康。 今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要推動「長照3.0」,提供長輩更完善的照顧,也將擴大癌症篩檢的對象和服務,繼續打造「健康台灣」。 另外,今天開始,臺灣正式實施碳費制度來接軌國際,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我們也要繼續邁向「均衡台灣」,在上個月,行政院啟動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及提出的「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都是為了要繼續擴大投資公共建設、發展地方的特色產業,來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讓人人都可以安居樂業。 各位國人同胞,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的表現,都受到國際的肯定。這證明了國家發展的方向正確。 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讓國政順利推動,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新的一年,我們還有更多精采的臺灣故事要告訴全世界,讓海內外的臺灣人,一次又一次為臺灣的榮耀一起歡呼喝采。 「臺灣尚勇」!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謝謝大家!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