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01月01日
總統:2019年是拚民生、護民主、守主權的一年
總統2019新年談話

蔡英文總統今(1)日早上在總統府大禮堂發表2019新年談話,說明新的一年是拚民生、護民主、守主權的一年。

總統談話全文為:

親愛的國人同胞,以及我們現場的媒體朋友,大家早安,新年快樂。

在新的一年,我要在這裡祝全體國人同胞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去年,我們共同經歷了一場選戰。在選舉裡面,一定是有輸有贏,不過,我要在這裡祝福所有當選的縣市長,在未來工作崗位上,能夠順利,能夠平安。

選舉結束了,現在就是我們的社會要重新凝聚團結的時候。我期許我們全體國人同胞,勇敢的在一起,迎向未來的挑戰。

2018年中央政府的施政,在許多方面上,其實都是為2019年打下了好的基礎。例如,從今天開始,勞工的基本薪資就要調整為兩萬三千一百元,打工族的時薪也來到一百五十元。我們連續三年都調整我們的基本工資,年輕人低薪的代名詞22K,我們也正式向它告別。

還有,到了今年五月報稅的時候,我相信,很多國人同胞都會發現,有四項扣除額提高了,月薪三萬元以下的朋友,基本上不用再繳所得稅。大家會感受到,政府真的很努力在幫大家省荷包。

除了加薪和減稅之外,今年我們更要進一步減輕民眾的負擔。過去兩年,經濟有成長,我們的稅收也都超出預期,我已經請行政院儘快拿出具體方案,讓收入較少的民眾,能夠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

就像公司有盈餘,應該優先給員工來分享,一個國家也應該是如此。全力衝刺民生,更妥善的照顧年輕人和弱勢者,這是2019年政府施政的重點工作之一。

2019年,國際社會的變局和挑戰,將會更加嚴峻和多變。美中貿易戰,會對臺灣的總體經濟、產業發展、金融穩定帶來一定的衝擊。

從我上任以來,對於國際局勢的變化,我一直都極為重視。身為國家的領導人,我的責任就是在充滿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下,為臺灣找到生存發展的空間。

2019年,我的責任將更加重大,我已經指揮國安團隊和政府各部門,展開各項的因應作為。臺灣的經濟體質深受美中兩國的牽動,所以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所幸在這兩年,政府一直在為這一刻做最好的準備。無論是「5加2產業創新計畫」帶領產業轉型,或者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投入公共建設來擴大內需,或是「新南向政策」的全球多元布局,我們努力調整了過去過度依賴中國的經貿戰略,這些都是為了要來因應國際劇烈的變化。

這兩年多來,很多在中國的臺商朋友都告訴我,他們殷切地期盼,想要回到臺灣來投資。賴院長所領導的行政團隊也聽到了他們的聲音,過去一年,全力地解決五缺的問題。今年,我們「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也要從今天開始實施三年,目的就是要讓臺商的返鄉,有一條平坦的道路。現在,就是我們全面歡迎臺商回臺投資的最佳時刻。

2019年國際政經局勢的挑戰,當然不能忽略兩岸關係的發展。

我承認,九合一的大選,是對執政者最嚴肅的檢驗,但是,我必須強調,這場選舉的結果,絕對不代表臺灣基層的民意想要放棄我們的主權,也絕不代表臺灣的民眾想要在臺灣主體性上做出退讓。

我們不反對兩岸正常的互動,我們更不反對兩岸之間的城市交流,不過,兩岸之間的交流要健康、要正常,不能靠模糊的政治前提,或者強迫就範的通關密語。兩岸之間真正需要的是務實地理解雙方在價值信仰、生活方式與政治制度的根本差異。

在這裡,我要呼籲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必須尊重兩千三百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我們之間的歧異;也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這「四個必須」才是兩岸關係是否能夠朝向正面發展的最基本、也最關鍵的基礎。

在兩岸間能夠建立可長可久的關係之前,我們必須要誠實地面對我們所面臨的國家安全的威脅跟風險。尤其是中國試圖利用民主體制的開放和自由,來介入臺灣的政治和社會發展,這已經是此刻臺灣最大的挑戰。

為了守護臺灣的安全,我們會為兩岸的交流建立三道防護網。

第一道,是民生安全防護網。

在最近非洲豬瘟的防疫工作上,對岸政府一直沒有依照相關協議,將疫情誠實地、即時地通報給臺灣。一旦豬瘟傳進臺灣,不僅會重創相關產業,影響民生經濟,更重要的,會造成臺灣民眾對對岸的負面觀感。我們不樂見這樣的情況發生。

如果連疫情防治都不能真心合作,哪來的兩岸一家親?與其千方百計讓臺灣政治人物說出通關密語,不如務實地在兩岸民眾最關心的民生安全上合作。防堵疫情入境,政府絕對嚴格把關。我要再一次呼籲全體國人同胞,正視豬瘟的嚴重性,我也要再一次呼籲對岸,放下成見,放下對立,以民生安全為重。

第二道,是資訊安全的防護網。

除了國防戰力的持續提升之外,國家安全的範圍更應該擴及資訊戰。民主是可以被操弄的,這也是全世界民主國家最近意識到的問題。

在臺灣,包括來自對岸的假訊息,已經泛濫到人心浮動的程度。我已經請行政院對於假訊息氾濫的問題,提出具體對策。另外,中國相關企業所引發的資通安全爭議,已經引起國際的注意,我也要求國安單位重視並且釐清相關問題,要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資通訊安全,不能有任何漏洞。

第三道,強化兩岸互動中的民主防護網。

我們是民主國家,兩岸之間的政治議題,不應該是以片面的主張來強迫我方接受;兩岸之間的政治對話也必須有臺灣人民的參與和監督。

因此,我已經請國安機關研議,對於兩岸互動中,可能影響主權的議題,強化民主監督的機制,透過法治面的作為,為臺灣建立一道堅實的民主防護網。

各位國人同胞,2019年,我們元旦升旗典禮的主軸是「勇敢自信,世界同行」。全球局勢瞬息萬變,堅持走民主的道路,和世界上理念相同的人攜手同行,就是我們臺灣最好的選擇。

幾天前,臺灣剛迎來破歷史紀錄的一千一百萬人次觀光客。這代表世界對我們的喜愛和重視。臺灣可以有自信,也應該有自信。

新的一年,就是拚民生的一年,就是護民主的一年,就是守主權的一年。提出讓人民有感的經濟政策,建立守護臺灣的三道防護網,會是2019年我每天努力的工作項目。

最後,我要再一次祝全體國人同胞新年快樂,謝謝大家。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總統發表2025新年談話 「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在總統府大禮堂以「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為題發表2025新年談話。總統表示,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表現都受到國際肯定。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讓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展望2025年,總統強調,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並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 總統致詞全文為: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祈願臺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業興隆、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回顧2024年,「臺灣尚勇」,充滿挑戰,也充滿榮耀。我們一起經歷了震災和風災,挺住了威權主義持續不斷的挑戰。我們也共享榮耀;臺灣拿下了「世界12強棒球賽」的冠軍,現在,全球各地的臺灣人,都知道這個「Team Taiwan」手勢。 在巴黎奧運,王齊麟和李洋,再次奪得羽球男雙金牌,林郁婷更為臺灣摘下首面拳擊金牌。在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我們代表隊的6位學生,通通得到金牌,而楊双子著作、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展現出國際級的臺灣文學實力。 我們臺灣英雄,不分年齡、不分領域,在許多國際賽事,都抱回大獎、締造新紀錄,都用傑出的表現詮釋臺灣,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精神與文化,也讓全體國人都感到驕傲。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我們一起流淚歡笑,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Team Taiwan」。 我要感謝每一位國人在崗位上的付出,推動臺灣的進步,創造臺灣的榮耀,也讓臺灣有更大的能量,在世界嶄露頭角。 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讓臺灣更多的故事成為世界的故事,臺灣的成功成為全球進步的動力。 展望2025年,全球將開啟全新的局面;有超過70個國家,在去年舉行選舉,有全新的民意,當各國的政局展開新局、國際的局勢快速變化,臺灣更要繼續以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 第一,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 臺灣能夠走過黑暗專制年代,到今天成為亞洲民主燈塔的光榮時刻,是許許多多民主前輩犧牲奉獻和全體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民主對臺灣的價值,不只是自由的生活方式、社會多元蓬勃發展的動力,更是外交上贏得國際信任的品牌。 不論臺灣受到任何的威脅和挑戰,民主,都是臺灣唯一的路,只有繼續走,絕不回頭。 國內政黨競爭,是民主政治的一環,但是國內的政治紛爭,必須在憲政體制內,依循民主的方式,才能持續深化民主。 立法院所通過的爭議性法案,行政院有權提出覆議,提供立法院重新審視的空間,憲政機關也可聲請釋憲,透過憲法法庭判決,明確憲政分際,維護憲政秩序,逐步鞏固憲政體制。 人民也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可以匯聚更大的民主力量,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 新的一年,變動的國際局勢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充滿嚴峻的挑戰。當前,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仍在進行,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更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影響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尤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臺灣必須要居安思危,繼續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力量,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 守護臺灣的民主和安全,人人有責,我們要凝聚每一分力量,來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嚇阻威脅侵犯的能力,也要加強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社會溝通,全民拒絕威脅利誘,共同防止境外勢力的惡意滲透。 對內,我們要以民主鞏固民主,對外,我們更要以民主和世界交朋友,確保安全和平。因為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臺灣越強韌,世界民主防線就越穩固。 全球民主陣營更應該攜手合作,撐起「民主保護傘」,共尋解決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之道,共同維護臺海穩定和印太安全,達到世界和平的目標。 第二,我們要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也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 2024年上半年,臺股的漲幅是世界第一,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期可達到4.2%,位居亞洲4小龍之首。國內投資暢旺,突破5兆元大關,通膨率也逐步回穩。1到11月外銷訂單達到5,366億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3.7%;1到11 月出口也比2023年同期增加9.9%,達到4,315億美元。 近來也有調查顯示,2024年,企業平均調薪幅度高於2023年,也有超過9成的企業計畫在今年調薪,將創下8年來新高。在在可見臺灣的景氣持續復甦,經濟穩健成長。 雖然總體經濟表現亮眼,但我們依然要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紅色供應鏈低價傾銷,對臺灣產業造成的衝擊。 對國家而言,百工百業同等重要,每個產業都強,臺灣國力才會強。中小微型企業是臺灣的經濟命脈,各地工業區的發展,更是創造臺灣榮景的動能,我們也要讓「臺灣製造」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因此,我們不僅僅要發展高科技產業,行政院也已經提出對策來協助傳統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全面導入科技應用,落實數位、淨零雙軸轉型,以及發展通路,來提升經營體質和生產力。 臺灣必須持續提升經濟韌性。近年來,臺灣對美國、日本、歐洲及新南向國家投資大幅提升,已經明顯超越對中國的投資,這顯示,我們分散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已經有成果,未來更要繼續協助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與此同時,臺灣也要以民主跟世界一起拚經濟。我們要發揮半導體與AI產業的優勢,鏈結民主國家一起深化民主供應鏈的韌性,也要透過國際合作,不論是在無人機、低軌道衛星、機器人、軍工、安控,或是生技醫藥、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等產業,都要掌握前瞻技術,促進多元發展,讓臺灣持續引領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進步,也確保全球民主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 第三,我們要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2,300萬人,不分族群、世代、黨派、城鄉,都是國家的主人。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推動福國利民的政策,但是中央需要足夠的財源來進行各項措施,因此,我期待《財劃法》的修法,朝野政黨能夠就各自的版本,冷靜再思考,為國家尋求長治久安之道。 從今天開始,基本工資連續第9年調升,月薪從2萬7,470元,增加到2萬8,590元,時薪從183元增加到190元。我們也希望,透過軍公教人員連續2年調薪以及調高加薪減稅優惠,來帶動企業加薪,讓全國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我也知道,大家都希望繳稅少一點、房租少一點。今年,我們繼續推動減稅,舉例來說,單身的民眾,年所得44萬6千元以下可以免繳稅;雙薪夫妻年所得89萬2千元以下,以及雙薪育有2名6歲以下幼兒的四口之家,如果年所得146萬1千元以下,也都不必繳稅。租金補貼戶數也會從50萬戶擴充到75萬戶,讓大家生活負擔少一點。 今年,「文化幣」的發放年齡,從16歲下修到13歲。13到22歲的年輕人,都可以獲得政府補助,進行藝文體驗。而「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即將上路,讓更多臺灣年輕人圓夢,可以到世界各國學習與交流。 我們更要成立「運動部」,讓年輕人在運動場追逐夢想,同時積極發展運動產業,推廣全民運動,讓國人更健康。 今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要推動「長照3.0」,提供長輩更完善的照顧,也將擴大癌症篩檢的對象和服務,繼續打造「健康台灣」。 另外,今天開始,臺灣正式實施碳費制度來接軌國際,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我們也要繼續邁向「均衡台灣」,在上個月,行政院啟動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及提出的「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都是為了要繼續擴大投資公共建設、發展地方的特色產業,來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讓人人都可以安居樂業。 各位國人同胞,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的表現,都受到國際的肯定。這證明了國家發展的方向正確。 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讓國政順利推動,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新的一年,我們還有更多精采的臺灣故事要告訴全世界,讓海內外的臺灣人,一次又一次為臺灣的榮耀一起歡呼喝采。 「臺灣尚勇」!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謝謝大家!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副總統接受「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專訪
蕭美琴副總統日前接受「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ithuanian National Radio and Television, LRT)專訪,針對兩岸關係、立陶宛與臺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首先我們從立陶宛與臺灣的關係開始。您認為,為什麼維持與立陶宛的夥伴關係對臺灣而言非常重要? 副總統:臺灣與立陶宛有許多共通點。我們都歷經複雜的歷史,也曾為自由民主奮鬥。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的當前局勢下,我們看到中國、俄羅斯、北韓等威權政府更加深化合作。此刻最重要的是,臺灣和立陶宛這些過去曾被威權政權欺凌與脅迫,且身處民主前線的國家,應該團結起來,彼此合作,共同捍衛我們珍惜的自由,並保護民主。   問:對立陶宛人民而言,為什麼臺灣在立陶宛的投資很重要?立陶宛社會對此應瞭解什麼? 副總統:正如我所說,臺灣與立陶宛有許多共通點,例如臺灣是一個小國家,但致力發揮超越自身規模的影響力。我們希望在全球科技發展和促成人類進步的技術創新中扮演重要角色。臺灣經過數十年努力,建立了非常強大的科技產業,並供應推動人工智慧(AI)革命的先進半導體晶片。值此世界工業化的關鍵時刻,AI將扮演重要角色,臺灣希望能與全球理念相近的夥伴共同合作。而立陶宛擁有許多優勢,包括勤奮且具創造力的人民,以及在雷射產業、生物和金融科技方面的實力,這些對臺灣而言非常重要,也有許多值得臺灣學習的地方。藉由雙邊經濟合作,兩國可以強化經濟,進而減少對威權政府的依賴。我們終究必須在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下發展,由市場和全球貿易秩序決定經濟合作與競爭力的強度,我們也都反對將經濟和商業關係做為政治脅迫的工具。基於兩國複雜的歷史與人民的優點,臺灣與立陶宛間更進一步的經濟合作與相互投資,的確將會是一個良好的基礎。   問:我聽到您用「將會」(will)這個字,您如何看待臺立夥伴關係的未來與發展? 副總統:臺立兩國在過去幾年建立了非常堅實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愛好自由的朋友應相互支持,愛好自由的朋友也會在最艱困的時期互相幫助,例如在疫情期間,立陶宛捐贈疫苗給臺灣人民,對此我們非常感激,我們在臺灣最高的建築物—臺北101大樓點燈打上立陶宛國旗,並進行無人機表演,感謝立陶宛的友誼。我們期盼進一步深化此夥伴關係,其中包括一項工業技術研究院與立陶宛的合作計畫,工研院是臺灣政府捐助的機構,也是臺灣許多產業與技術發展的基礎。儘管臺灣要歷經數十年的努力,但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臺灣與立陶宛的夥伴關係能進一步取得良好進展,也期盼基於雙方對全球繁榮的共同利益,維持雙邊夥伴關係,降低對威權經濟體的依賴,並尊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市場秩序。   問:臺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對雙方非常重要,對此中國如何回應? 副總統:臺灣的國際參與一向非常艱困,許多國家將取得國際組織的會員身分和建立邦交視為理所當然,而臺灣卻必須極力爭取,舉步維艱。我們遭受欺凌、孤立和壓迫,中國也利用脅迫手段對付和臺灣站在一起的夥伴。對臺灣來說,向來都不容易。我們非常感謝立陶宛人民勇敢堅守民主,瞭解支持熱愛自由的人民非常重要。臺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除了彰顯雙方共享的民主、和平及自由的價值,也有助於促進民間及產業的認識與進一步合作。例如,立陶宛基於安全考量,希望發展無人機產業,我們也希望在這方面運用民間的實力和技術,強化國防韌性。雙方在許多領域都有合作機會,我們很高興臺立互設代表處,此將成為促進公私部門和公民社會相互瞭解及合作的重要平臺。   問:臺灣的目標是在立陶宛設立大使館嗎? 副總統:在各國設立大使館向來是臺灣和辛苦打拚的外交人員的心願。遺憾的是,臺灣現在只有十多個邦交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斷施壓和威嚇,讓我們難以在國際上運作。面對這些不公義、不公平的困境,我們很感謝許多國家瞭解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遭錯誤解讀。荷蘭、英國、加拿大等國國會及歐洲議會也都通過決議,強調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的重要性,並稱聯大第2758號決議遭錯誤解讀,不公平地阻礙臺灣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式關係。   問:在臺灣人民瞭解中國的計畫、周遭發生的一切,以及所有軍事行動後,當前臺灣社會的氛圍如何? 副總統:臺灣人民愛好和平,我們不希望與任何人發生衝突。然而,俄烏戰爭提醒我們,和平不能被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必須強化自我防衛,讓社會更具韌性,這也是為什麼向其他社會汲取經驗如此重要。過去數十年來,許多歐洲國家發展全社會防衛計畫,除了傳統軍事武力外,也包括具韌性的民間社會。我們的目標是透過強化本身的實力和韌性,以及自我防衛能力,來避免衝突發生。未來我們將持續努力,也會尋求國際夥伴的支持,讓臺灣更具韌性。基於臺灣複雜的歷史和過往的經驗,臺灣人民相信一定能克服挑戰,因為我們的社會極具韌性。 當前臺灣社會的氛圍是希望維護和捍衛我們的民主與自由,同時也需要國際夥伴和友人與我們站在一起。臺灣人民希望成為愛好和平世界的一員,也希望進一步強化國際交流,這對於建立臺灣社會信心至關重要。   問:有人說,當人們感到安全時,才能睡得安穩。因此,我相信臺灣人民信任你們的國軍。 副總統:儘管面對各種假訊息和政治干預,我們仍努力建立人民對軍隊的信心。有些威權國家試圖透過散布假訊息干預政治、分化社會,並破壞人民對政府、軍隊和總統的信心。這些都是假訊息攻勢的一部分,也是威權政權常用的手段,而這些手段不只發生在臺灣,更擴及全球。儘管如此,我們仍有許多工作要完成,以繼續建立全民對安全及自我防衛能力的信心,而深化國際夥伴關係也是建立信心的重要一環。   問:我們確實在深化彼此的文化關係,這相當重要。您認為分處地球兩端的兩種文化,彼此相互連結的關鍵為何? 副總統:我們的地理距離的確非常遙遠,亦有著全然不同的文化,但我認為文化交流可以真正促進雙方人民的理解,欣賞彼此的歷史之美和人民的多元性,例如立陶宛室內樂團在臺灣的演出,還有去(2023)年舉辦的籃球熱身賽等,立陶宛人身材高大且擅長打籃球。對我們而言,雖然在國際上面臨挑戰,但這類友誼賽有助促進民眾彼此認識並深化友誼。棒球對臺灣人非常重要,我們是棒球冠軍,而立陶宛則在籃球和其他運動方面實力堅強。運動可以凝聚社會,也是奧林匹克友誼精神的展現,大家基於友誼在平和環境下競爭。還有其他立陶宛文化,比如立陶宛國會議員Emanuelis [Zingeris]送給我的立陶宛藝術家手工製作的貓—他知道我自稱戰貓。我擔任駐美大使時,曾展示一件由立陶宛藝術家以華府「雙橡園」為靈感創作的「雙橡樹」作品。我們都有許多藝術家和創作者,藉由藝術即有機會相互瞭解,這是非常好的事。我也要強調,藝術是軟實力的一部分,來自於創新的真正自由和創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共同維護創意和創新的自由,並分享和平與美的精神特別重要。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團結台灣 共圓夢想 總統發表國慶演說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3年國慶大會」,以「團結台灣 共圓夢想」為題發表演說。   總統致詞全文如下: 大會主席韓國瑜院長、蕭美琴副總統、卓榮泰院長、吐瓦魯戴斐立總理伉儷,來自友邦和友好國家的慶賀團團長、海內外貴賓,現場以及收看電視和直播的國人同胞:大家好!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慶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一起為今天美麗的臺灣喝采,迎向明天更美好的臺灣。 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他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他們的理想是打造一個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度。然而,民主的夢想,曾經在熊熊戰火中被吞噬;自由的理想,長年在威權統治中被侵蝕。 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75年前的古寧頭戰役、66年前的八二三戰役,我們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你我,守住了臺澎金馬,守住了中華民國。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45年前的「美麗島事件」以及前前後後一連串的民主運動,一批批同樣懷有民主夢想、自由理想的人,無畏犧牲,前仆後繼,用生命推開民主的大門,一百多年來,人民想要當家作主的願望終於實現。 各位國人同胞,中華民國曾經在國際社會被驅逐;但是,臺灣人民從未自我放逐。臺灣人民在這塊土地上胼手胝足,但當我們的朋友遭遇天災危難,面臨百年大疫時,我們毫不遲疑,伸手援助。「Taiwan Can Help!」不是口號,是臺灣人民愛好和平、與人為善的行動! 過去,臺灣人民用「一跤皮箱走遍全世界」,開創臺灣的經濟成就。現在,臺灣科技運用一顆晶片驅動全世界,成為繁榮發展的世界動力。 臺灣人民多元無懼,我們的妮妃雅是世界皇后;臺灣人民勇敢無畏,臺灣的女兒林郁婷是世界拳后。17歲的蔡昀融,用他沉穩的雙手,奪得世界第一的木工榮耀;20歲的陳思源,傳承了父親的技藝,勇奪冷凍空調的世界冠軍。新一代「臺灣製造」的年輕人,再一次擦亮「臺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招牌。 我要感謝一代又一代國人同胞,同舟共濟、風雨同行。現在,中華民國已經在臺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主自由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茁壯,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臺灣;2,300萬臺灣人民更要向全世界開枝散葉,迎向未來。各位國人同胞,我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華民國始終屹立不搖,臺灣人民始終堅韌不移。 我們深知彼此的立場有所不同,但始終願意包容彼此;我們深知彼此的意見有所歧異,但始終願意攜手前進,從而凝聚成為今天中華民國臺灣的樣貌。 身為總統,我的使命是維護國家生存發展,團結2,300萬臺灣人民;並且堅持國家主權不容侵犯併吞。 我的使命也是保護全體國人生命財產安全,堅定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跟民主國家肩並肩,共同發揮嚇阻力量,靠實力確保和平,讓世世代代皆能安身立命。 我的使命更是照顧2,300萬臺灣人民的生活生計,積極發展經濟,擴大投資社會照顧;並且讓經濟發展的成功果實和全民共享。 然而,國家的挑戰未曾間斷,全球的挑戰也正是臺灣的挑戰。全球氣候變遷衝擊世界的永續發展;突如其來的傳染病衝擊全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而威權主義的擴張也在在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威脅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生活方式。 因此,我在總統府成立了「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以及「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這3個委員會環環相扣,都和「國家韌性」息息相關,要打造更強韌的臺灣,積極應對挑戰,也加深臺灣跟國際社會的合作。 我們要強化臺灣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更會持續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電力穩定供應,並透過發展多元綠能、深度節能以及先進儲能,來穩健邁向全球「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 我們要有效防堵國際傳染病,並且提升國人平均餘命、降低不健康年數,以及落實醫療平權,讓人民健康、讓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 我們更要提升國家整體的「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韌性。臺灣人民越團結,國家就更安定;臺灣社會準備越充足,國家就更安全,臺海也更和平穩定。 臺灣有決心致力維護臺海的和平穩定,成就全球的安全和繁榮,也願意和中國共同因應氣候變遷、防堵傳染病以及維護區域安全,追求和平共榮,為兩岸人民帶來福祉。 長期以來,世界各國支持中國、投資中國,以及協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國力的提升,無非就是期待中國一起為世界帶來貢獻,對內重視民生、對外維護和平。 當前國際緊張情勢不斷升高,每日皆有無數的無辜人民死傷於戰火中,我們希望中國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能夠發揮影響力,和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也和臺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做出貢獻! 在國際情勢越混亂的時代,臺灣將更沉穩、自信與茁壯,成為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力量。我相信,一個更強大的民主臺灣,不只是2,300萬人民的理想,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 我們會持續壯大臺灣,推動跨領域的經濟發展! 臺灣的經濟實力不是奇蹟,而是全體國人的共同打拚。我們要以「創新經濟」、「均衡臺灣」、「包容成長」為目標,把握世界趨勢的變化,繼續站穩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地位。    未來,除了「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外,臺灣的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以及次世代通訊的「五大信賴產業」,會更加蓬勃發展,布局全球;我們同時會推動中、小、微型企業的轉型發展,行銷全世界。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也會持續落實跨區域的均衡臺灣! 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對於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以及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大幅增加895億元,總共達到7,241億元,創下新高。同時,在治水預算上,比今年度增加159億元,總共達到551億元,來協助全國各縣市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 我們也會加速提升全國路網的安全,打造「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同時,我們要完善捷運網絡,串起北北基桃首都生活圈,也要進行「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打造串聯南北的中部科技聚落,啟動「智慧科技大南方產業生態系推動方案」;我們也會加速推動東部交通路網的安全,讓東部鄉親有更安全回家的道路,並且要加強離島地區的基礎建設,提升生活品質和觀光能量。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更要落實跨世代的照顧人民! 年輕的爸爸媽媽,我們會繼續推動「0到6歲國家一起養2.0」,並且更進一步,我們已經增加托育費用補助,也會提升幼兒園的服務品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政府有責任幫忙照顧。 各位年輕同學,我們會繼續落實高中職免學費,持續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的學費。更進一步,我們已經成立「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年輕朋友的夢想,政府有責任幫忙圓夢。 各位青壯年朋友,明年基本工資會再調升,租金補貼戶數也會再增加。我們會擴大社會投資,在生活、工作、居住、健康、扶老攜幼等面向,提供更多的支持。青壯年朋友的家庭負擔,政府有責任幫忙減輕。 全國的阿公阿嬤,明年臺灣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會提早啟動「長照3.0」,逐步落實慢性病防治的「888計畫」。 我們也要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推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並且強化社會安全網,加強弱勢照顧,以及落實對青壯世代等各年齡層的心理健康支持,來具體實踐全人、全齡、全社會的照顧。 我也深深知道,大家最在乎的是高房價的生活壓力,最深惡痛絕的是詐騙橫行。我要向國人承諾,執政團隊不會迴避這些問題,即便得罪特定團體,也在所不惜! 我們會加強「打詐」的力道,加快「打炒房」的效率;我們會擴大租屋族的照顧,平衡換屋族的需求。實現「居住正義」這條路,我們會一起走、繼續走! 今天,陳水扁前總統、蔡英文前總統以及不同政黨的領袖,都來到現場,我要感謝各位的參與。這代表著國家一代又一代的實力累積,也代表著臺灣多元民主的價值與意義。 國家要團結、社會要安定。感謝近期韓國瑜院長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開啟朝野的合作,將促成朝野黨團會商。 民主國家的政黨對內競爭,藉由競爭推動國家進步;對外團結,爭取國家利益。無論我們來自哪一個政黨,無論我們主張什麼政治立場,國家利益永遠高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永遠不能夠凌駕於人民的利益。 因為這正是創建中華民國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所秉持的精神;這正是衝破威權的前輩犧牲奉獻、追求民主,所帶給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啟示。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才會不分黨派、不分你我,相聚於此。 我們大家,無論喜歡稱呼我們自己的國家,是中華民國、是臺灣、還是中華民國臺灣,我們都要有共同的信念:我們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不變。我們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不變。我們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我們世世代代,守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持不變。 我相信,這是臺灣2,300萬人民的共同夢想,也是臺灣社會與國際社會共同的理想。臺灣人民越堅持,全球民主就越堅韌!臺灣人民越堅韌,全球民主就越堅持! 中華民國加油!臺灣加油!不分彼此,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總統宣布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 一起守護國家憲政體制 深化臺灣民主 保護人民權利
賴清德總統今(24)日上午在總統府對立法院修法發表敞廳談話。總統表示,我們反對國會擴權,不是反對國會改革;國會理當改革,但不應該任意擴權。改革國會的方式更應該合法、合憲。尤其,立法院的調查權,不能侵害司法權和監察權,更重要的是,不能侵害人民的「隱私權」、「營業秘密」以及「不表意的自由」等基本權利。因此,基於守護憲政秩序、保護人民權利,他將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以及暫時處分。 總統強調,總統是自由民主憲政的守護者,這次修法有違憲疑慮,混淆憲法關於權力分立及監督制衡的規定,身為總統,他責無旁貸,必須善盡職責,採取行動。今日做出聲請釋憲的決定,是要透過憲法法庭的裁判,確認這次修法的合憲性和正當性,這是向國家負責、向歷史負責,也才不辜負全民所託。希望所有國人同胞,都能一起努力,守護國家的憲政體制,深化臺灣民主,讓臺灣民主可以永續發展。   總統致詞內容為: 一個月前,我在這裡宣誓就職總統,向全國人民承諾,我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 因此,對於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和《中華民國刑法》修正案,我已經在稍早依據憲法規定完成簽署,也將在今天公布法案。 但同時,立法院這次修法,除了在審議程序引起社會高度疑慮,相關規定更對憲法的權力分立和制衡原則,造成危害風險。 剛剛,洪律師已經向各位說明聲請釋憲的理由。我要向全體國人報告,確保自由民主的憲政制度、保護人民的權利,是總統的責任和使命。 自由民主的憲政制度,核心精神就是「權力分立」和「監督制衡」以及「保障人權」。 分立的權力,應本於憲法,獨立運作,互相尊重;而監督制衡,更應該合乎憲法責任政治的制度設計。 因此,我要強調,我們反對國會擴權,不是反對國會改革;國會理當改革,但不應該任意擴權。改革國會的方式更應該合法、合憲。 尤其,立法院的調查權,不能侵害司法權和監察權,更重要的是,不能侵害人民的「隱私權」、「營業秘密」以及「不表意的自由」等基本權利。 因此,基於守護憲政秩序、保護人民權利,我也在這裡宣布,我將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以及暫時處分。 對於總統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的問題,原有的憲法及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已經有相關機制。立法院於集會期間,得就國家安全大政方針,聽取總統國情報告。我之前也說過,只要在合憲、合法的安排下,我願意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 然而,立法院這次修法,將總統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義務化」、「即問即答化」,試圖改變憲法對於責任政治的設計,混淆了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的制度,從而產生擴張憲法賦予立委權力的疑慮。 身為總統,我不會將個人意向,凌駕在憲政秩序上,更不會將個人利益,優先於國家利益。 身為醫師,我更深知,任何診斷必須謹慎面對,進行手術或器官移植,更必須就血型、體質等各種條件,進行詳細的配對評估。 治病如此,治國也是一樣的道理。未經審慎評估、討論的法律或制度移植,也可能對國家的憲政運作、人民的權利保障,造成不良後果,我必須更加嚴肅以對。 每一條法律,都對國家、社會、還有我們的下一代,造成深遠的影響。總統是自由民主憲政的守護者,這次修法有違憲疑慮,混淆憲法關於權力分立及監督制衡的規定,身為總統,我責無旁貸,必須善盡職責,採取行動。 今天,我做出聲請釋憲的決定,是要透過憲法法庭的裁判,確認這次修法的合憲性和正當性,這是向國家負責、向歷史負責,也才不辜負全民所託。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法庭更是維護憲政秩序、保障公民權利的最高司法機關。無論釋憲結果為何,朝野都必須尊重且接受,也希望社會大眾都能夠支持。 接下來,在釋憲案的審理過程中,社會還會有許多討論與辯證。我相信,這是臺灣社會對民主憲政的再次確認,也會讓我們的民主社會更加成熟。 民主需要捍衛、民主需要對話,民主才能夠深化。現在,就是捍衛自由民主憲政的歷史時刻! 我希望所有國人同胞,都能夠一起努力,守護國家的憲政體制,深化臺灣民主,讓臺灣民主可以永續發展。謝謝大家。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張惇涵及訴訟代理人洪偉勝律師等亦出席是項敞廳談話。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總統宣布成立三個委員會 替國家發展擬定戰略 與民間力量展開對話
賴清德總統今(19)日上午主持「信賴新政 時代新台灣」就職滿月記者會,宣布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替國家發展擬定戰略,與民間力量展開對話,和國際社會深化合作,更為未來的台灣展開行動。 總統相信,當我們積極落實2050淨零轉型,響應全球的安全互助,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都能夠讓台灣擁抱世界,也讓世界擁抱台灣。政府有決心,也有信心,帶領國家邁向更好的未來,也讓世界的台灣、更好的台灣,繼續造福全世界。   總統致詞內容為: 我就任總統將近滿一個月,今天,我要宣布,總統府將成立三個委員會,替國家發展擬定戰略,與民間力量展開對話,和國際社會深化合作,更為未來的台灣展開行動! 台灣的戰略位置,坐落在全球最繁忙的航線;我們的樞紐地位,是世界民主防線的最前緣;我們的先進供應鏈,更是下一世代科技發展的關鍵。現在的台灣,已經是世界的台灣。 任何發生在台灣的事情,都有可能影響到全球。也因此,台灣的議題,已經是國際議題;而所有國際的議題,也是台灣的議題。 當前,氣候變遷、社會韌性,以及健康促進,是全球關注,也是影響國人最重要的三大議題。 為了因應這些挑戰,也為了和其他國家共同合作,我決定在總統府,成立三個委員會,由我擔任召集人,凝聚政府和民間的力量,為國家、為世界,提出更強而有力的解方。 首先,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的衝擊,絕對是全球人類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在2022年,聯合國的年度報告就曾經指出,如果不採取積極的行動,在這個世紀結束之前,地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攝氏2.8度。而在2023年,我們已經迎來有觀測紀錄以來,最炎熱的夏天。 聯合國示警,不只是「全球暖化」,我們已經進入「全球沸騰」的時代;世界氣象組織則統計,去年,亞洲是氣候災害的重災區。 我們必須正視「氣候崩潰」的急迫問題,而全世界的國家都必須攜手合作。面對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我們要用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力量,以及最積極的態度來處理。 無論是鄰近的日本、韓國或是美國等先進民主國家,都在總統或總理層級,成立因應氣候變遷的單位,採取積極的作為。 因此,我將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並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和碩聯合科技童子賢董事長擔任副召集人,要從國家視角的氣候治理,進行國際的合作。 台灣,不僅要持續推動能源轉型,更要實踐綠色數位雙軸、以及公正轉型;我們不僅要落實淨零路徑,更要在打造永續綠生活、綠色金融的基礎上,調適環境韌性,邁向國土永續。 我更要強調,2050淨零轉型,已經不再只是一項理念倡議,而是一個必然的未來。這條路徑非常艱困,所以,我們更要面對現實,號召全民努力。我們必須有更完整的策略,提供企業和人民依循,並從能源、產業、金融、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來進行變革。 其次,面對地震、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重災害,台灣更必須加緊腳步,強化社會整體的韌性。同時,世界也都在關注,台灣如何能夠展現強大的自我保護韌性,來嚇阻區域中破壞和平穩定的野心。 只有整個社會都有強韌的自我防衛意志,有對自己堅定的信心,才能因應各種災害和風險,讓台灣持續壯大。 就在前幾天,G7領袖發表公報,再一次強調,「台海的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及繁榮不可或缺」。這代表,強化台灣社會整體的韌性,就是提升台灣的安全;而強化台灣的安全,就是強化全世界的安全與繁榮。 因此,我將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並由蕭美琴副總統、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擔任副召集人。 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我們要讓台灣有更堅實的力量,人民有更堅定的信心,在國家面臨緊急狀態或天然災害的時候,政府和社會能夠維持正常運作。 我們要擴大民力的訓練與運用,加強物資整備與維生配送的系統,強化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更要健全社福醫療網絡和避難設施,也要確保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的安全。 我們有必要進行全方位的盤整,更要提出對策、解決問題,來強化我們的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韌性,打造更強而有力的民主社會,不只要守護國家安全,更要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最後,我將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因應全球後疫情時代的挑戰。 近年來,無論是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來源不明的跨國疾病、或是國人死因之首的癌症,都是威脅國人的重大挑戰。 我們打造「健康台灣」的願景是:要讓人民活得長壽又健康。未來,「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將由「健康台灣推動聯盟」召集人陳志鴻醫師、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翁啟惠會長、行政院陳時中政務委員,擔任副召集人。 我們要通過「健康憲章」,推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我們要提升環境,留才增才。我們要優化健保、永續經營。我們要推動全人健康照護模式,加速智慧醫療的應用,我們更要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全力推動國家癌症防治計畫。 我從未忘記,我身為一位醫生的使命。我希望,逐步打造減少不健康餘命、增加健康餘命的台灣。 未來,我們一定要透過各項行動,來促進全民的健康生活、提升全齡的照顧,也讓台灣接軌國際健康永續發展。我們更要展望國際的合作,建立後疫情時代的全球關懷。 這三個委員會,不只代表著,執政團隊一體、跨部會同心,更代表著,跨部門、跨領域、公私協力的精神。 這三個委員會,將每季召開一次會議。我們會建立有效率的溝通平台,凝聚社會共識,並且積極落實於行動。藉由產、官、學、研,和民間的力量,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因應全球議題,讓台灣的策略,成為世界的解方。 國際社會現在是牽一髮動全身,台灣每前進一步,世界就向前一步。台灣有能力、有技術、有經驗,可以跟世界分享。 根據去年「經濟學人資訊社」、以及今年「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的評比報告,台灣是亞洲最民主和最慈善的國家,我們的民主成就和良善力量,獲得國際社會一致的肯定。 我相信,當我們積極落實2050淨零轉型,響應全球的安全互助,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都能夠讓台灣擁抱世界,也讓世界擁抱台灣。 我也要告訴大家,這些全球性的問題與挑戰,都需要耗費大量的心力、長時間投入資源,才能見效。 但是,我們今天不開始行動,明天進度就會落後!所以,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候。 今天,政府扛起責任,帶頭做起,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帶領國家邁向更好的未來,也讓世界的台灣、更好的台灣,繼續造福全世界。謝謝大家。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總統發表2025新年談話 「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在總統府大禮堂以「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為題發表2025新年談話。總統表示,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表現都受到國際肯定。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讓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展望2025年,總統強調,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並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 總統致詞全文為: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祈願臺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業興隆、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回顧2024年,「臺灣尚勇」,充滿挑戰,也充滿榮耀。我們一起經歷了震災和風災,挺住了威權主義持續不斷的挑戰。我們也共享榮耀;臺灣拿下了「世界12強棒球賽」的冠軍,現在,全球各地的臺灣人,都知道這個「Team Taiwan」手勢。 在巴黎奧運,王齊麟和李洋,再次奪得羽球男雙金牌,林郁婷更為臺灣摘下首面拳擊金牌。在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我們代表隊的6位學生,通通得到金牌,而楊双子著作、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展現出國際級的臺灣文學實力。 我們臺灣英雄,不分年齡、不分領域,在許多國際賽事,都抱回大獎、締造新紀錄,都用傑出的表現詮釋臺灣,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精神與文化,也讓全體國人都感到驕傲。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我們一起流淚歡笑,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Team Taiwan」。 我要感謝每一位國人在崗位上的付出,推動臺灣的進步,創造臺灣的榮耀,也讓臺灣有更大的能量,在世界嶄露頭角。 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讓臺灣更多的故事成為世界的故事,臺灣的成功成為全球進步的動力。 展望2025年,全球將開啟全新的局面;有超過70個國家,在去年舉行選舉,有全新的民意,當各國的政局展開新局、國際的局勢快速變化,臺灣更要繼續以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 第一,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 臺灣能夠走過黑暗專制年代,到今天成為亞洲民主燈塔的光榮時刻,是許許多多民主前輩犧牲奉獻和全體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民主對臺灣的價值,不只是自由的生活方式、社會多元蓬勃發展的動力,更是外交上贏得國際信任的品牌。 不論臺灣受到任何的威脅和挑戰,民主,都是臺灣唯一的路,只有繼續走,絕不回頭。 國內政黨競爭,是民主政治的一環,但是國內的政治紛爭,必須在憲政體制內,依循民主的方式,才能持續深化民主。 立法院所通過的爭議性法案,行政院有權提出覆議,提供立法院重新審視的空間,憲政機關也可聲請釋憲,透過憲法法庭判決,明確憲政分際,維護憲政秩序,逐步鞏固憲政體制。 人民也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可以匯聚更大的民主力量,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 新的一年,變動的國際局勢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充滿嚴峻的挑戰。當前,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仍在進行,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更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影響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尤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臺灣必須要居安思危,繼續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力量,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 守護臺灣的民主和安全,人人有責,我們要凝聚每一分力量,來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嚇阻威脅侵犯的能力,也要加強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社會溝通,全民拒絕威脅利誘,共同防止境外勢力的惡意滲透。 對內,我們要以民主鞏固民主,對外,我們更要以民主和世界交朋友,確保安全和平。因為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臺灣越強韌,世界民主防線就越穩固。 全球民主陣營更應該攜手合作,撐起「民主保護傘」,共尋解決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之道,共同維護臺海穩定和印太安全,達到世界和平的目標。 第二,我們要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也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 2024年上半年,臺股的漲幅是世界第一,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期可達到4.2%,位居亞洲4小龍之首。國內投資暢旺,突破5兆元大關,通膨率也逐步回穩。1到11月外銷訂單達到5,366億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3.7%;1到11 月出口也比2023年同期增加9.9%,達到4,315億美元。 近來也有調查顯示,2024年,企業平均調薪幅度高於2023年,也有超過9成的企業計畫在今年調薪,將創下8年來新高。在在可見臺灣的景氣持續復甦,經濟穩健成長。 雖然總體經濟表現亮眼,但我們依然要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紅色供應鏈低價傾銷,對臺灣產業造成的衝擊。 對國家而言,百工百業同等重要,每個產業都強,臺灣國力才會強。中小微型企業是臺灣的經濟命脈,各地工業區的發展,更是創造臺灣榮景的動能,我們也要讓「臺灣製造」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因此,我們不僅僅要發展高科技產業,行政院也已經提出對策來協助傳統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全面導入科技應用,落實數位、淨零雙軸轉型,以及發展通路,來提升經營體質和生產力。 臺灣必須持續提升經濟韌性。近年來,臺灣對美國、日本、歐洲及新南向國家投資大幅提升,已經明顯超越對中國的投資,這顯示,我們分散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已經有成果,未來更要繼續協助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與此同時,臺灣也要以民主跟世界一起拚經濟。我們要發揮半導體與AI產業的優勢,鏈結民主國家一起深化民主供應鏈的韌性,也要透過國際合作,不論是在無人機、低軌道衛星、機器人、軍工、安控,或是生技醫藥、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等產業,都要掌握前瞻技術,促進多元發展,讓臺灣持續引領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進步,也確保全球民主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 第三,我們要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2,300萬人,不分族群、世代、黨派、城鄉,都是國家的主人。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推動福國利民的政策,但是中央需要足夠的財源來進行各項措施,因此,我期待《財劃法》的修法,朝野政黨能夠就各自的版本,冷靜再思考,為國家尋求長治久安之道。 從今天開始,基本工資連續第9年調升,月薪從2萬7,470元,增加到2萬8,590元,時薪從183元增加到190元。我們也希望,透過軍公教人員連續2年調薪以及調高加薪減稅優惠,來帶動企業加薪,讓全國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我也知道,大家都希望繳稅少一點、房租少一點。今年,我們繼續推動減稅,舉例來說,單身的民眾,年所得44萬6千元以下可以免繳稅;雙薪夫妻年所得89萬2千元以下,以及雙薪育有2名6歲以下幼兒的四口之家,如果年所得146萬1千元以下,也都不必繳稅。租金補貼戶數也會從50萬戶擴充到75萬戶,讓大家生活負擔少一點。 今年,「文化幣」的發放年齡,從16歲下修到13歲。13到22歲的年輕人,都可以獲得政府補助,進行藝文體驗。而「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即將上路,讓更多臺灣年輕人圓夢,可以到世界各國學習與交流。 我們更要成立「運動部」,讓年輕人在運動場追逐夢想,同時積極發展運動產業,推廣全民運動,讓國人更健康。 今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要推動「長照3.0」,提供長輩更完善的照顧,也將擴大癌症篩檢的對象和服務,繼續打造「健康台灣」。 另外,今天開始,臺灣正式實施碳費制度來接軌國際,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我們也要繼續邁向「均衡台灣」,在上個月,行政院啟動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及提出的「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都是為了要繼續擴大投資公共建設、發展地方的特色產業,來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讓人人都可以安居樂業。 各位國人同胞,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的表現,都受到國際的肯定。這證明了國家發展的方向正確。 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讓國政順利推動,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新的一年,我們還有更多精采的臺灣故事要告訴全世界,讓海內外的臺灣人,一次又一次為臺灣的榮耀一起歡呼喝采。 「臺灣尚勇」!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謝謝大家!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