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副總統今(13)日上午出席「2018第15屆長者及身心障礙者交通與運輸服務國際大會(TRANSED2018)開幕典禮」,說明臺灣無障礙運輸已逐漸以滿足多元族群特性使用的方向推進,並強調未來會持續努力,讓所有族群都能享有安全、舒適、無障礙的運輸服務。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長者及身心障礙者交通及運輸服務國際大會」係由美國運輸研究委員會創辦。自1978年起在不同國家舉行,讓運輸專業人員可以藉由此一平臺,在無障礙運輸課題上進行各種不同層次的技術交流,重要性不言可喻。
副總統指出,本屆會議邀請來自31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學術研究人員、旅遊及交通業界人士及服務使用者等,共同聚集在臺灣,以「人人自由行:無障礙交通連結全世界」為主題,分別從不同面向探討無障礙運輸的相關議題,並分享各國在無障礙交通及通用設計方面的嶄新技術與發展,同時也希望透過此次大會,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關係與推廣經驗的分享。
副總統感謝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經過多年的爭取,獲得TRANSED2018的主辦權,讓今年的大會可以在臺灣舉行。伊甸基金會創立以來,秉持服務弱勢的理念,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各項社會福利服務,除了在國內積極協助身心障礙朋友外,更將服務推廣到海外,秉持「愛無國界」的精神,服務在地、深耕全球。
副總統歡迎TRANSED2018國際指導委員會主席喬瑟夫‧高德曼(Joey Goldman)蒞臨現場,高德曼主席同時也是美國無障礙運輸與移動常設委員會的共同主席之一,在地區交通規劃、公共傳銷、交通需求管理及計畫整合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與知識,期待他能對臺灣的無障礙運輸提供寶貴的經驗與建議。
副總統強調,為了加強提升臺灣公共運輸的服務品質與便利性,政府投入大量經費辦理公共運輸的改善計畫,每年預算經費不但比過去提高4倍,而且相當大的比例就是用在強化無障礙設施,以因應高齡化社會的需求,並落實《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的規定。
副總統舉例說明,包括增加無障礙公車數量、透過智慧型站牌提升無縫轉乘環境、補助購置無障礙計程車增加高齡者及行動不便者的運具選擇、以及透過補貼偏鄉地區公車營運虧損來改善公共運輸的便利性等。此外,低地板無障礙公車占所有公車的比例已從2009年7.2%增加至目前的55%,預計2022年將有73%的市區公車路線配置無障礙公車,以強化對長者及身心障礙人士的服務。
在個人化運輸服務部分,副總統說,政府也已補助購置約800輛無障礙計程車,服務行動不便者超過76萬次,預估未來將會有更多無障礙計程車投入服務。在偏鄉地區公共運輸部分,政府對於約1,000條偏遠公車路線都給予足額營運虧損補貼,客運業者不再要求停駛,使得偏遠地區民眾行的權利獲得保障。
在軌道運輸方面,副總統表示,臺鐵目前已完成131站無障礙電梯增設,預計2020年將完成182站,涵蓋服務旅客總數達98.5%;此外,臺鐵也進行車廂無階化及月臺改造工程,讓車廂與月臺高度相同,以便利旅客搭乘,預計2022年車廂無階化涵蓋率將可達100%。而臺灣高鐵也已在每一列車配置4個無障礙座位,不但可停放輪椅,並設置無障礙洗手間,方便行動不便者使用。
在海空運部分,副總統指出,政府同樣採取相同的方案,透過補助增設無障礙設施,提供旅客無障礙購票、通關及登機服務等,逐步改善海空運的運輸服務。綜上,為了因應人口高齡化的趨勢,臺灣的無障礙運輸已逐漸採取通用設計理念,以滿足多元族群特性使用的方向推進,雖然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但政府將會持續努力,讓所有族群都能享有安全、舒適、無障礙的運輸服務。
隨後,副總統與喬瑟夫‧高德曼主席、交通部次長祁文中、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成亮以及長者、兒童與身心障礙者代表共同簽署友善宣言,宣示未來一起營造更安全舒適的運輸服務。
包括衛福部次長呂寶靜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