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7年07月23日
出席衛福部部慶,副總統期許大家續為衛生福利工作奉獻,並與時俱進,帶給民眾真正的幸福
副總統出席衛生福利部部慶及「頒發107年衛生福利專業獎章暨表揚模範公務人員典禮」

陳建仁副總統今(23)日下午出席衛生福利部部慶及「頒發107年衛生福利專業獎章暨表揚模範公務人員典禮」致詞時,說明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預測醫學(predictive medicine)、個人化醫學(personalized medicine)及參與醫學(partcipatory medicine)概念等P4 Medicine,強調衛生福利工作應與時俱進,而且需要大家無限的奉獻。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今天很高興看到很多的老朋友、好朋友。大家是臺灣衛生福利的尖兵,「謝謝你們,感謝你們,有你們真好。」因為有大家,所以臺灣的衛生福利的工作才能推動得更順暢,大家播下很多愛的種子,讓每一個臺灣人的愛心都飛起來,這是相當重要的。

副總統指出,衛生福利部掌管全國衛生福利工作,確實相當繁複,但是時代不斷的在進步,也要與時俱進。副總統說,他記得歐巴馬總統在任時,曾寫過一篇有關於美國健保(health care)的文章,就是歐巴馬健保(Obama Care),在歐巴馬健保裡,也曾提出一個精準醫學的概念,後來不斷地有學者提出,現在醫學稱為P4 Medicine,包括預防醫學、預測醫學、個人化醫學及參與醫學。

副總統接著說明,大家曉得以前肝病、肝硬化的死亡是排在死亡原因的第四位,但現在臺北市的十大死因裡已沒有肝病、肝硬化,這叫做「預防重於治療」。另外,子宮頸癌以前在女性的癌症排名排在第一位,現在已經很低、很低了,早期發現,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預防醫學一定要有。第二是預測醫學,我們要讓一個健康的人知道他未來的健康狀況,血壓、血糖、血脂、BMI等,然後預測他未來心臟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發生的情形,所以要有大的健康數據,做大數據的分析,讓每一個人可以預測他的健康。

副總統繼續指出,有關個人化醫學,要因人制宜的提供醫療保健相當的工作,但是醫療保健工作,除了醫護人員的努力以外,一點都不夠,一定要有民眾的參與,這就是參與醫學。如果民眾無法主動參加促進自己的健康,規律的運動,以老化來講,在地老化、活躍老化、健康老化無法達到的話,政府再努力推動長照也是很困難的。副總統說,他去看過老人的關懷站,看了很感動,70歲的老人去餵90歲不能吃飯的老人,這叫天倫之樂,當愛像種子一樣播散開來的時候,健康的老人、活躍的老人可以去照顧需要照顧的老人,我們的社會才會有進步。所以健康、福利工作,本來就是需要有科學的,而且需要有慈悲的,更重要的也需要大家無限的奉獻。

副總統表示,今天衛生福利專業獎章的每一位得獎者,實在是實至名歸,還有模範公務員,但因為獎項有限,單位很多,所以得獎的較少,但他相信,在部長和同仁們的努力之下,衛生福利工作一定會愈來愈好。副總統說,當我們往這個方向努力的時候,不要忘掉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他希望自己到了90歲的時候,也能像施純仁教授站在那裡跟大家唱"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一樣,把自己照顧得那麼好,而且給我們很多的喜樂和激勵。每一位老人如果都能夠活到這樣,衛生福利工作就可以做得更加的美好。

最後,副總統再次恭喜所有得獎人,也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喜樂、家庭美滿,並預祝我們的國家在衛生福利工作上能夠帶給民眾真正的幸福。隨後,副總統與現場來賓一起為衛福部5歲生日切蛋糕慶生,並頒獎及與所有受獎人合影。

包括監察院長張博雅、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亞洲大學名譽教授楊志良(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立法委員林靜儀、吳玉琴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3日
總統視察恆春社會福利綜合館 強調持續擴大社會投資與全民共享經濟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3)日下午前往屏東視察恆春社會福利綜合館時表示,隨著國家經濟穩健成長,政府持續擴大社會投資,透過增加的稅收有計畫地強化社會安全網,推動包括「0到6歲國家一起養」、高中職免學費、長照3.0等多項福利政策,與全民共享經濟成果。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屏東縣政府簡報友善托育、社區關懷據點服務及社福館建設。 總統致詞時表示,近年來國家經濟持續發展,政府將增加的稅收有計畫地投入於建置社會安全網,推動各項社會福利政策,包括「0到6歲國家一起養」、高中職免學費、私立大學學費補助及長照3.0等,都是政府擴大社會投資的具體成果。 總統肯定屏東縣政府社會福利規劃完善,照顧範圍涵括孕婦、新生兒、青少年到長者等對象,也有許多創新作為值得中央參考並推廣至其他縣市,讓每個縣市社會福利工作都能越做越好,全國人民都能獲得更好、更周延的照顧。 總統提到,恆春社會福利綜合館是兼顧長者健康、兒童成長與家庭支持等功能的幸福基地。恆春鎮人口約3萬人,自社福館開館以來,每年入館人次超過10萬,迄今已超過31萬人次入館,顯示社福館深受民眾歡迎與肯定。曾有一位媽媽說「我不在家,就是在恆春社福館」,因為這裡明亮、安全、空間寬敞,還有多元化的課程,可以待一整天,彌補偏鄉育兒資源不足,顯見社福館深受家庭主婦的認同。 談及中央社福政策,總統以「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為例,說明家長自己帶0到6歲的小朋友,政府每個月給予育兒津貼第一胎5,000元、第二胎6,000元、第三胎7,000元。0到2歲選擇公共化托育,政府補助第一胎每個月7,000元、第二胎8,000元、第三胎9,000元。送托準公共服務的家庭,每月補助第一胎1萬3,000元、第二胎1萬4,000元、第三胎1萬5,000元。至於2到6歲幼兒就學補助,若就讀準公共化幼兒園,家長每月只要負擔3,000元;非營利幼兒園每月負擔2,000元;公立幼兒園每月只需負擔1,000元,其他費用都由政府負擔。政府一年編列 1,100 億至 1,200 億的預算,幫助年輕夫婦,減輕家庭負擔,實現年輕家庭「敢生、敢育、敢養」的目標。 總統提到,行政院長卓榮泰近日也宣布,針對生育給付未達10萬元的女性國人,中央將予以補足至10萬元。考量部分民眾雖有勞保、公保、農保等生育補助,但總額仍未達標,政府將直接補助差額,象徵政府送紅包,恭喜新生兒來臨,讓年輕父母能添購育兒所需相關用品。針對不孕家庭,政府也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原本每胎補助10萬元已提高至15萬元,並放寬補助次數,從過去僅限第一胎,擴大到第二胎、第三胎皆可申請,展現政府支持生育的決心。 總統也提到,在教育方面,中央持續推動高中職免學費,並針對私立大學提供學費補助,讓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再因教育負擔而卻步。對於長輩照顧,政府也推動「長照3.0」,協助年輕家庭照顧父母,減輕多代同堂的壓力。同時進行減稅措施,例如明年租屋單身者年所得低於62萬6千元可享有免稅優惠,實質提升國人可支配所得。期盼透過穩健財政運作,將稅收盈餘用於擴大社會投資、照顧基層民眾,真正落實經濟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 隨後,總統前往親子館及體健室參觀,與家長、小孩及體適能課程學員互動,氣氛和樂融洽。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屏東縣長周春米、立法委員徐富癸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3日
總統接見「傑出生技產業獎」獲獎團隊 盼打造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賴清德總統今(23)日上午接見「114年度傑出生技產業獎」獲獎單位,肯定今年獲獎名單展現產業的多元發展,彰顯臺灣成熟的研發實力和市場潛力。並強調,政府會持續完善政策、法規,和大家並肩打造更友善、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環境。期盼緊密合作帶動生技產業穩健成長,打造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成為未來的兆元產業。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長年以來積極串連產官學研力量推動國際交流、培育人才,並成為政府和產業的溝通橋梁,奠定臺灣生技醫療發展的堅實基礎。從2011年起舉辦的「傑出生技產業獎」更獎勵優秀企業及研發團隊創新發展,為生技產業注入更多動能。 總統指出,今年獲獎單位涵蓋生技醫藥、再生醫療、高階醫材、醫療AI、農業生技與健康食品等領域,展現產業的多元發展,也彰顯臺灣成熟的研發實力和市場潛力。去年臺灣生技產業營業額達到7,754億元的歷史新高,這項成果首先要歸功於各位先進的投入與努力,政府也會持續完善政策、法規,和大家並肩打造更友善、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環境。 總統說,特別是近年來歷經疫情、美國通過《降低通貨膨脹法案》以及新的關稅政策等情勢變化,都讓生技產業面臨壓力,此時此刻臺灣更要加緊腳步,強化自身產業韌性。 總統表示,現在政府已經針對政策、法規、技術、行銷與資源,提出5大策略協助生醫產業創新發展。像是「國家希望工程」已納入生醫產業;並且隨著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提出多項建議,為產業規劃發展藍圖。同時,政府持續精進《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等法規以及新藥與醫材的審查機制,加速產品上市、協助臺灣與國際接軌。 總統指出,在技術層面,政府鼓勵產業善用AI科技開創新製程,打造穩定且高品質的供應鏈;隨著明年「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料庫」的完工,不論是菌株保存、檢體收集,都將有助臺灣與各國深化合作,也讓臺灣生技的堅強實力被世界所看見。此外,期待透過國發基金挹注百億的「智慧醫療創新創業投資計畫」能夠擴大民間參與,進一步完善國家的生醫產業生態系。 總統最後表示,作為醫師出身,深知臺灣醫療面臨的挑戰,也理解患者對健康的期待。因此,除再次恭喜所有得獎團隊,並盼各生技產業先進,繼續發揮創新精神,與政府、醫療體系緊密合作,共同發揮臺灣的醫療實力及高科技優勢,以帶動生技產業穩健成長,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並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兆元產業,讓國家更強,讓世界繼續擁抱臺灣。 訪賓包括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榮譽理事長李鍾熙等,由衛福部長石崇良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3日
總統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 盼以「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提升民眾健康福祉
賴清德總統今(13)日午間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暨八十週年慶公益藝術展」,肯定台北市醫師公會長年對民眾健康的貢獻與付出。並提到,經過多年努力,臺灣醫療環境已逐步改善,政府更推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進一步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期盼共同努力,提供醫界更好的服務環境幫助病人、服務民眾。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受邀參與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的啟用典禮,祝福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務昌隆,做為會員的後援,讓所有會員能有更大的力量服務民眾、提升醫療服務,讓民眾更健康。台北市醫師公會率臺灣之先,照顧臺北市及全國民眾的健康,也是臺灣推動健保制度、照顧民眾健康非常重要的力量,對於公會全體會員長年對民眾健康的貢獻與付出,也表達感謝之意。 總統提到,洪德仁理事長是「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委員,不僅於委員會中督促「健康台灣」未來發展的方向,也辦理一系列兼具溫度與深度的座談,邀請醫界及各領域代表傳遞醫學的初心及價值,帶動社會共同思索醫療的未來與使命,也進一步深化對行醫理想與抱負,讓醫界獲得更多民眾的肯定與支持。總統也肯定並感謝衛福部邱泰源前部長在最辛苦的時刻臨危受命,完成「健康台灣」階段性的工作,邱前部長雖然離開內閣,但沒有離開團隊,持續在醫界為民眾的健康努力。 總統指出,十多年前醫界曾出現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急診人員不足的「五大皆空」情況,現在已逐漸改善並已見成果,主要歸功於:第一,醫界和立法委員致力推動建立制度,包括修正「醫療法」及制定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等,維護醫療人員與患者的權益;第二,投入經費改善醫療環境,今年健保總額預算核定約9,286億元,較前一年成長5.5%,讓民眾能得到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另外也提高醫療人員的待遇及補貼輪值夜班的護理人員,改善醫界的工作條件。 總統同時提到,為了進一步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政府也推動了「健康台灣深耕計畫」,預計5年投入將近500億元,針對「優化醫療工作條件」、「培育多元人才」、「發展智慧醫療」及「落實社會責任」等四大面向共同努力。期盼持續改善醫療環境,借助醫界妙手回春的力量幫助病人、服務民眾。 包括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陳亮妤、衛福部前部長邱泰源、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監事長劉秀雯、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6日
總統出席物理治療學會五十週年慶 期許攜手推動「健康台灣」
賴清德總統今(6)日晚間出席「臺灣物理治療學會五十週年慶祝晚會」時表示,政府有責任完善相關法制,讓物理治療師有寬廣的服務空間照顧民眾,協助政府推動「健康台灣」,共同應對超高齡社會挑戰,並在運動領域貢獻專業。期盼大家團結合作,一起讓國人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 總統抵達後,首先頒發「114年度最佳論文獎」與「傳承楷模感謝獎」給得獎者。致詞時並代表國人祝福臺灣物理治療學會50歲生日快樂,該學會在臺灣社會各界服務長達50年之久,可說是功在臺灣,也功在人民。  總統感謝王子娟理事長以及現場多位立法委員,在《物理治療師法》修法過程中給予支持與協助。並表示,「一日物理治療師,終身物理治療師」,身為總統且為物理治療師出身,有責任完善法制,讓大家有更好的服務空間照顧民眾,也有更好的發展。  總統提到,總統府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就是希望讓國人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目前國人平均餘命有10%的時間可能臥病在床、坐輪椅或生活需要照料,政府希望能夠改善平均餘命延長但不健康年數也增加的現象。為達此目標,需要大家共同合作,尤其是物理治療師的參與。此外,臺灣人口持續老化,今年預估65歲以上的長者約達人口比例20%,邁入超高齡社會,更需要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參與推動長照服務,幫助長輩更健康。 總統接著指出,9月9日即將成立「運動部」,需要的人手及專業領域非常廣,尤其是物理治療部分。臺灣近來在各項運動賽事上屢獲佳績,很高興看到後勤隊伍裡也包含物理治療師,對選手提供很大的幫助。希望「運動部」成立後可以提升全民運動,讓國人更健康,並推廣競技運動。除了讓運動選手圓夢,更可在國際場上為國爭光並推動運動產業。不論在哪一面向,都期許物理治療師共襄盛舉,團結合作,一起向前行。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簡文仁、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王子娟、世界物理治療聯盟理事長Michel Landry、副理事長鄭素芳、立法委員林月琴、蘇巧慧、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4日
「健康台灣」第5次委員會議 總統盼AI與生醫產業強強聯手 提升醫療照護服務品質
賴清德總統今(4)日下午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5次委員會議」時指出,AI是臺灣持續引領未來科技走向的重要關鍵。期許臺灣的AI高科技產業與生醫產業強強聯手,不但能壯大產業,醫療照護服務品質也必能大幅提升。 總統也提到,面臨超高齡社會、慢性病激增及極端氣候變遷等挑戰,臺灣必須啟動健康照護的政策轉型,善用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從以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模式,轉型升級為以預防和健康促進為主的健康照護,盼繼續共同努力,逐步達到健康台灣目標。 總統開場致詞內容為: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運作已經滿一年,這一年來,非常感謝各位副召集人、顧問和委員的積極參與,讓跨領域、公私協力的合作能夠更加落實。 我也要感謝行政院的支持,以及衛福部團隊的努力,整合跨部會的力量,一步一腳印,推動「健康台灣」的各項工作。 現在,因應行政團隊的隊形調整,本委員會的執行秘書將由行政院張惇涵秘書長及衛福部石崇良部長擔任,國發會主委因職務異動,由葉俊顯主委擔任委員。 張秘書長熟稔府院溝通,處事明快,能夠讓政策加速落實;石部長行政經歷豐富,兼具醫療專業與對外溝通能力;葉主委則熟稔國內產業政策,善於政策分析,兩位在疫情期間,為臺灣奠定堅實的防疫基礎,並且對紓困政策提出良好解方。 另外,上個月沈靜芬委員出任國民健康署署長,請辭委員。我們感謝沈署長對委員會的付出,也期待在石部長及沈署長的帶領下,將健康促進的核心概念落實於政策,實踐於生活。 接下來,將由臺大醫院余忠仁院長接任委員,余委員今天不克出席,他在臺大醫院首創「星月計畫」,結合超過500家社區基層院所,建立醫院與社區共同照護體系,並在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現為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任內有諸多貢獻。相信余委員的加入,對於分級醫療、醫院評鑑等面向,都能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 這次委員會成員的微幅調整,將更強化各類專業的溝通與互動,相信可以更快實踐「健康台灣」的國政願景。 我們今天的議程,除了報告上次會議列管事項處理情形,衛福部也將提出「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以及「推動台灣生醫產業創新發展」兩項報告。 AI是新時代的倚天劍、屠龍刀,也是臺灣持續引領未來科技走向的重要關鍵。相信只要臺灣的AI高科技產業與生醫產業強強聯手,不但產業能夠壯大,醫療照護服務品質也必能大幅提升。 尤其,臺灣正面臨超高齡社會、慢性病激增,以及極端氣候變遷的挑戰,我們必須啟動健康照護的政策轉型,善用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打造一個涵蓋全年齡層、全場域、能主動預警、且能及時介入管理的智慧健康體系。如此一來,臺灣才能從以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模式,轉型升級為以預防和健康促進為主的健康照護。 目前,我們必須要繼續努力,逐步達到我們的目標。謝謝大家。 隨後,總統聽取執行秘書暨衛福部長石崇良報告「第4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以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姜至剛署長報告「推動臺灣生醫產業創新發展」。接著就報告事項與委員們進行意見交流。 今日與會者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六位顧問: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吳明賢、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總院長陳穆寬;二位副召集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陳志鴻、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政府機關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葉俊顯、教育部長鄭英耀;各專長領域代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高淑芬、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倪衍玄、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林德文、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廖美南、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郭素娥、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柯富揚、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副董事長蔡森田、台灣健康運動聯盟副理事長簡文仁、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沈延盛、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謝清河、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何美鄉,以及執行秘書暨衛福部長石崇良、副執行秘書暨總統府副秘書長鄭俊昇。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10日
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 總統發表國慶演說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4年國慶大會」,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為題發表演說。 總統致詞全文如下: 大會主席韓國瑜院長、蕭美琴副總統、卓榮泰院長、貝里斯察芙拉總督伉儷、聖露西亞查爾斯總督伉儷、巴拉圭共和國眾議院拉多雷議長、日本「日華議員懇談會」古屋圭司會長,來自友邦和友好國家的慶賀團團長、各國駐臺使節、海內外貴賓,現場以及收看電視和直播的國人同胞:大家好! 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每年我們都齊聚一堂慶賀國家生日,但今年意義非凡! 今年是臺灣民主化歷史性的一年! 就在上個月、9月10日,我們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臺灣解除戒嚴天數,正式超越了令人窒息的戒嚴統治天數,這象徵著臺灣徹底揮別威權體制和陰霾,迎向民主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我們不會忘記,不論是團結抵禦侵略的血淚,還是前仆後繼為了追求民主自由、實現主權在民的無私犧牲,那些曾經與這塊土地交織的故事,都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而歷經千辛萬苦所打造的「民主臺灣」,正是臺澎金馬2,300萬人在這個世界最明確的定位。臺灣是亞洲的民主燈塔,對仍然在威權統治下,生活在黑暗中的每一個人,永遠傳遞著希望的光芒! 今年也是臺灣崛起的一年! 當前,世界各國都遭遇劇烈的變化和挑戰,臺灣也不例外,除了俄烏戰爭、中東局勢動盪,以及中國持續軍事擴張,在經濟與產業上,也有美國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衝擊。 但臺灣人民沒有被擊倒,反而創造了國際稱羨的經濟表現,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報告,將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到5.1%,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名,也超越了中國。 臺灣除了出口金額持續創下新高,就業狀況25年來最好,股市也連續6個月上漲,站上27,301點的歷史高點,臺股市值更超過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8大股市。外匯存底也首度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紀錄。 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在挑戰中,越挫越勇,這些,都是臺灣人民的共同成就!請讓我們為彼此大聲喝采! 這些亮眼的經濟成果,也是臺灣半導體,以及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相關產業帶頭,所締造的輝煌紀錄。它們在全球供應鏈占有的優勢地位,是來自長期累積的技術及製造能力、獨特的商業模式,配合政府科學園區等關鍵政策所匯聚而成;這是幾十年共同努力所淬鍊出來的重大產業成就,是全體臺灣人民的資產。 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要守護這些寶貴的資產,運用它們來提升臺灣乃至全球的產業及經濟發展,為臺灣人民及全世界創造更好的生活福祉。這也是臺灣要走的方向! 當然,我們也絕對不會忽略,國際變局中,各項艱鉅的挑戰,為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族群所帶來的風險。 許多引領臺灣經濟發展的隱形冠軍、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正面臨數位與淨零轉型的壓力。許多勞工朋友,正在面對AI浪潮下,工作機會、薪資、物價與生活成本的擔憂與不安。我們的農民朋友,也正面臨農村老化與市場開放的衝擊。 政府不會輕忽這些挑戰,對每一個民眾所造成的衝擊。全力協助傳產、中小微企業、受薪家庭,以及農漁民朋友,是我們的責任。 因此,政府除了已經提出930億元關稅影響支持方案,將協助企業、勞工、農漁民朋友度過難關,也將每年投入上百億元幫助中小微企業,導入AI人工智慧,邁向數位、淨零升級轉型,來因應挑戰,而針對傳統的工具機、螺絲螺帽,以及比較辛苦的個別產業,也會分別提出對策,積極協助提升競爭力,開拓市場。 各位國人同胞,「變動的年代,也是機會的年代」,臺灣的經濟表現世界有目共睹,我們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既不可能被撼動,更不可能被取代。 面對變局,我們不能自我懷疑、舉棋不定,而是要把握機會、展現自信,勇敢布局;不能故步自封、走回頭路,要更積極進取地向世界前進!一個確定的臺灣,將是不確定的世界,一股重要而且可靠的穩定力量! 未來,我們將採取三大策略,確保中華民國臺灣的競爭優勢: 第一,擴大投資,深耕臺灣。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成果豐碩,投資金額已經突破2.5兆元,創造超過16萬個工作機會,行政院已經在7月通過將方案延長到2027年,不只擴大適用產業、放寬讓全球海外台商與外國人投資企業適用,政府也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新增貸款額度7,200億元,招商引資加碼投資臺灣,預估可帶來1.2兆資金與8萬個工作機會。 有好工作,也要有好生活,政府啟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公私協力的創新做法,鼓勵民間充沛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擴大建設經費規模,在全國各縣市同步推動水、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觀光、交通等關鍵基礎建設,滿足區域民生育樂所需,讓產業發展與生活圈相輔相成,達到「均衡臺灣」的目標。 第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布局全球。 今年,臺灣和英國在「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的架構下,進一步簽署了「投資」、「數位貿易」,以及「能源與淨零排放」等三項領域協議,這標誌著臺英經貿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展現雙方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範的承諾,為彼此在科技和先進製造等戰略性產業的合作,奠定基礎。 未來,臺灣也將秉持互利互惠原則,和更多友盟國家簽署雙邊經貿合作協議,並且積極進行對美對等關稅談判,爭取合理的稅率,解決臺美貿易逆差,以及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讓臺灣經濟發展鏈結國際,大步向前。 第三,打造護國群山,厚植臺灣產業實力。 因應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我們要推動「AI新十大建設」,除了讓臺灣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算力中心,也要積極投入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等三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協助百工百業導入AI工具,並且推動AI在各領域的應用,讓臺灣邁向全面智慧化的時代,更繼續在全球科技發展上,站穩領先地位。 我們也要打造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不僅留住臺灣百兆資金,更要吸引國際資金投資臺灣,促進金融產業發展,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壯大臺灣。 生技醫藥產業是國家關鍵產業,已經納入「國家希望工程」,並朝向涵蓋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的精準健康方向發展,建構國家長遠競爭力,以及增進全民健康福祉。 而明年「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將完工,臺灣會持續跟各國在生技領域加強合作,並藉由政府編列百億元預算的「投資智慧醫療創新創業計畫」,鼓勵更多企業投入創新研發,擴大投資,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兆元產業,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 各位國人同胞,「臺灣是全體臺灣人的臺灣」,我們很清楚,再怎樣亮眼的經濟表現,都不能忽略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經濟發展的果實應該為全民所共享,把「好的數字」變成「好的日子」,不遺漏任何一個人。 因此,照顧國人健康,培育年輕人才,給青年世代更好的環境,讓年輕家庭更有後盾,政府責無旁貸! 今年,「健康臺灣深耕計畫」已經啟動,除了全面提升醫療環境體系,也將提供全民更優質的健康照護服務。同時,「運動部」也正式成立,除了開創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及職業運動的新紀元,也要讓每一位選手都能得到國家充分的支持,在國際舞台追求夢想,為國爭光。 此外,針對年輕世代的照顧,我們不僅推動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私立大專校院學生,每年3.5萬元學雜費補助,我們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支持15到30歲青年赴海外追夢,也已經上路。 不只如此,租屋族,政府每年有300億元租金補貼,而單身租屋族年收入62.6萬元、四口之家164.1萬元、三代同堂212.45萬元以下,都可以免繳綜合所得稅。 年輕爸媽,我們也給更大的支持。除了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2.0」,提高育兒津貼,增加托育補助,明年開始,生育補助,每一胎加碼補足到10萬元。 長輩們也不用擔心,明年「長照3.0」就要上路,政府會努力,讓所有長者獲得更便利、更完善的照顧。 讓每一個國家的主人,無論是小孩、青年、爸爸媽媽、還是阿公阿嬤,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更有自信地迎向未來,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今年也是二戰,終戰80週年。 二戰歷史殷鑑不遠,當年侵略者的野心,造成生靈塗炭,而當前,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國際秩序又遭遇嚴峻挑戰,臺海、東海、南海的區域秩序,乃至於整個第一島鏈的安全,都正受到嚴重的威脅。 民主臺灣是印太和平穩定的樞紐,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致力維持現狀,守護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區域繁榮發展。 我們也期待中國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共同維護印太和平穩定。回顧二戰期間,我們都經歷戰爭的苦難,被侵略的傷痛,應該汲取教訓,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二戰的結果也告訴我們,「侵略必敗,團結必勝」,和平必須靠實力!我要向國人和國際社會宣示:今年底將提出國防特別預算;明年度,我們的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超過GDP3%;並且也會在2030年前,達到GDP5%,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 國防支出的增加,並非漫無目的,而是有應對敵情威脅的明確必要,也是發展國防產業的動力,透過新的國防預算,我們要達成三大目標: 第一,加速打造「臺灣之盾」(T-Dome),建構臺灣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為臺灣編織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網。 第二,加強引進、結合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 第三,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厚植國防與軍工產業的實力,透過在地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深化本土供應鏈,臺灣可以加速產業升級,強化軍備韌性、提升國防工業能量,進而成為友盟信賴的安全合作夥伴,共同排除紅色供應鏈,為自由民主國家建立國防信任,一起建構守護自由民主價值的堅強防線。 我們有決心透過實力維護和平,我們也深信,實力不只要透過軍力,也要透過全社會的韌性。 過去一年,我們透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努力,凝聚了政府與民間、中央與地方更強大的力量,並整合災防與防衛,來強化軍民之間的協作能力,我們也持續加強民力訓練、能源、醫療、資通網絡、金融等韌性,全面提升對各項危機的應變能力。 我要強調,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需要每一分力量。上個月,我們發布了最新的《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內容涵蓋各種天災、甚至軍事侵略等極端情境的應對策略,這本手冊將逐步推廣到家家戶戶,因為唯有全民參與,自助助人,臺灣才能有更強大的韌性,因應各種挑戰。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種種挑戰,但臺灣人民從不放棄希望,每當危機來臨,我們總是看到無數臺灣人民無私地站在第一線,為自己心愛的國家奉獻心力。 就在上個月,有兩個畫面,非常令人感動,一個是聯合國大會在美國紐約召開,許多海外僑胞,自主集資、發動募款,讓紐約時代廣場再度亮起「讓臺灣參與」、「團結會更好」的廣告,感動了世界各國往來的民眾。 另一個是在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後,成千上萬,穿著雨鞋,拿起鏟子,不遠千里前去救援,只為讓花蓮受災鄉親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的「鏟子超人」。 每一位「鏟子超人」鏟出的,不只是厚重的淤泥,幫助災民重返家園;也是一道道希望的光,溫暖每一個人的心。更證明了,臺灣人在面對危機時,擁有無比強大的韌性,有決心來守護自己的家園! 現在,讓我們一起感謝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救災超人、感謝投入救災的外國朋友,也感謝軍警消、感謝中央和地方投入救災工作的所有同仁們。 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將讓全世界的人記得:臺灣,那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是何等的有愛心,是何等偉大啊! 未來,我將帶領國家,團結一心,無畏風雨,不怕挑戰,勇敢向前,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臺灣加油!中華民國加油!中華民國臺灣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