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副總統今(28)日上午出席「2017生技論壇-生醫產業大未來」,除說明政府積極推動生醫產業之作為及具體成果,並期盼藉此論壇引進新思維與作法,加速我國生醫產業發展。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感謝主辦單位促成生技論壇,邀請各界以「生醫產業大未來」為題,探討臺灣生醫產業的發展與策略,而今天的主題,也正好與總統上任後,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連結在地、連結國際、連結未來」的規劃方向不謀而合。
副總統提到,根據「美國生醫研究與製造者協會」(th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rs of America, PhRMA)所做的《2017生醫競爭力與投資調查報告—邁向生醫創新巔峰》﹝Ascending To The Peak of Bio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Biopharmaceutical Competitiveness & Investment (BCI) Survey,4th Edition, 2017﹞指出,臺灣在21個生醫新進國家的評比中,僅次於新加坡、以色列,屬於生醫新進國家的領先群,雖然和第一名的新加坡還有10分的差距,但相對於其他亞太國家,臺灣則是遙遙領先。
副總統認為,生技產業是創新研發與價值創造兼具的高附加價值產業,也是世界各國積極推動的重點產業項目,預期未來對於經濟的永續發展將扮演重要角色。他說,蔡總統非常了解生醫產業的重要性,上任後便立即指示要積極推動「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並且設定高目標,逐步透過協調行政、立法、以及民間產業界等,全力來發展生醫產業,讓臺灣可以持續在生醫產業中維持領先的地位。
談及「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目前初步成果,副總統指出,臺大新竹生醫分院於今年2月開始動工,預估2019年試營運,屆時將提升大新竹地區的醫療服務,擴大生醫產業的產學合作。另外,新竹生醫園區建置的特色醫療專區,目前已有6家醫療機構獲得推薦進駐,將打造成國際級的特色聚落。
在資金方面,副總統說,臺灣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合作推出的「臺灣生技指數」,也在今年7月31日發佈,將成為生技產業的重要觀察指標。最近,政府更擴大鼓勵金融業投資創投,保險業投資產業,大幅增加資金來源。藉由公部門帶領提高對新創一定比例採購及開放資料,來強化與新創的合作。
副總統提及,為營造有利創新的環境,政府已修訂「科技基本法」與「生技新藥發展條例」,來加速學研人才與成果銜接產業,鼓勵業界研發創新藥品與醫材,放寬高風險醫療器材的適用範圍,並新增新興生技醫藥產品,以導引廠商投入高風險醫療器材、預防醫學及再生醫學等新技術及新產品開發,提升生技產業營業額與競爭力。此外,也積極推動設置國家藥物審查中心,使政府的專業能力與效能更能符合產業界的需要。
對於人才培育方面,副總統說,政府除持續運用臺灣史丹福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為產業培育高階、跨領域及多元人才外,也將透過攬才方案、新創公司實習等,逐步培養臺灣的新創人力。
副總統提到,2016年全球藥品市場已突破一兆一千餘億美元,醫療器材產業也成長到3,300億美元規模。臺灣生醫產業要加速銜接國際市場,用前瞻眼光掌握未來,包括在高齡少子化的情況下,結合預防(Preventive)、預測(Predictive)、個人化(Personalized)、及參與式(Participatory)的P4醫療以及新的服務模式需求。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除了創新藥品及醫材,重點產業還包括精準醫療。不但在肺、肝等領域表現傑出,臺灣也已經參與國際癌症登月計畫,藉國際合作,及早掌握先機。
至於健康福祉產業,副總統認為,可以從醫療技術及資通訊兩大強項開始,掌握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藉著智慧醫療照護平臺,造福國人的健康福祉,銜接長照,使科技直接在醫療照護場域中服務國人。
副總統說,政府已經調整科技預算,提高對任務導向產業化技術的支持,增加產業輔導比重,搭配經貿體系對行銷營運的協助,強化企業全球化的商業模式及產業動能,也希望業界也能投入更多資金,推動更多產業研發與升級。
最後,副總統期盼藉由論壇與會者前瞻的視野,引進新思維與作法,加速我國藥品、醫材、應用生技與健康福祉產業的發展,讓臺灣生醫產業更有方向。
包括中華開發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劉紹樑、經濟日報副社長于趾琴、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扶東及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