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6年09月20日
出席益得生技新廠落成典禮 副總統盼民間與政府合力 讓生醫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流產業
副總統出席「益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廠落成典禮」

陳建仁副總統今(20)日上午前往新竹縣出席「益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廠落成典禮」,除肯定業者投入新藥研發的努力,並期勉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讓生醫產業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流產業。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益得生技成立於2010年,一向專精於研發治療氣喘等肺部疾病的新藥及學名藥,擁有iLEF(inhaled Low Ethanol Formulation)定量噴霧吸入劑開發平台,具有賦形劑用量低、給藥均勻及藥物安定性高等優點,不但製程方法已取得多國專利,而且也建置依循PIC/S GMP及美國FDA規範的吸入劑專業廠房。該公司投入新藥研發的努力與付出,令人敬佩。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益得生技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產品除在臺灣、香港與東南亞等地申請查驗登記及上市,並於今(106)年8月和中國海思科集團簽約,透過雙方在研發、製造、查驗登記及行銷通路的優勢,共同布建呼吸道吸入劑藥品的龐大市場。此外,該公司也以進軍國際高端市場為目標,積極提升臺灣廠商的國際能見度,可以說是臺灣的驕傲,「臺灣有你們真好」。

副總統強調,生技產業是創新研發與價值創造兼具的高附加價值產業,也是世界各國推動的重點產業項目,預期未來對於經濟的永續發展將扮演重要角色。據統計,2016年,我國生技產業營業額為新臺幣3,150億元,較2015年成長約5.5%;民間生技投資金額則達到新臺幣509億元,比2015年成長約5%。

副總統表示,政府未來將持續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及「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將生技產業當做臺灣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同步帶動區域產業創新,例如北部的創新藥品與醫材,中南部的微創醫材、智慧輔具、牙材、骨材、植入醫材、高值利基藥品生產聚落,以及熱帶醫學與防疫科技等。政府希望透過推動生技及健康福祉產業,進一步帶動經濟成長,並照顧人民的健康福祉,為全人類帶來更好的醫療照顧服務。

談及「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的初步成果,副總統指出,臺大新竹生醫分院已於今年2月動工,預估2019年試營運,屆時將可提升大新竹地區的醫療服務,擴大生醫產業的產學合作。另外,新竹生醫園區建置的特色醫療專區目前也已有6家醫療機構獲得推薦進駐,未來將打造成國際級的特色聚落。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櫃臺買賣中心合作推出的「臺灣生技指數」,已在今年7月31日發布,可望成為生技產業的重要觀察指標。更重要的是,今年1月,總統已經公布修正《生技新藥發展條例》,放寬高風險醫療器材的適用範圍,並新增新興生技醫藥產品。累計至8月底止,已有124家廠商審定為生技新藥公司,通過的品項有299項,且已有38項獲上市許可證。

副總統強調,事實上,「生醫產業本來就是一棒接一棒」,不論是目前的新政府,或是在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擔任科技政委、科技部長等公職任內,政府都不斷積極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日前召開的「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中,除了衛福部、經濟部及科技部等傳統上與生醫產業較有關的部會參與,也特別邀請金管會及財政部共同與會,希望能促使臺灣生醫產業在資金、技術、智慧財產、人才及課題等各方面,整體都能夠獲得提升。他也期盼,在政府與民間持續推動下,臺灣生醫產業能夠蓬勃發展,成為未來帶動經濟發展的主流產業。

隨後,副總統參觀生產區及資源系統,實地瞭解廠區運作情形。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何美玥、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張善政、新竹縣縣長邱鏡淳及益得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智暉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3日
總統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 盼以「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提升民眾健康福祉
賴清德總統今(13)日午間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暨八十週年慶公益藝術展」,肯定台北市醫師公會長年對民眾健康的貢獻與付出。並提到,經過多年努力,臺灣醫療環境已逐步改善,政府更推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進一步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期盼共同努力,提供醫界更好的服務環境幫助病人、服務民眾。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受邀參與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的啟用典禮,祝福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務昌隆,做為會員的後援,讓所有會員能有更大的力量服務民眾、提升醫療服務,讓民眾更健康。台北市醫師公會率臺灣之先,照顧臺北市及全國民眾的健康,也是臺灣推動健保制度、照顧民眾健康非常重要的力量,對於公會全體會員長年對民眾健康的貢獻與付出,也表達感謝之意。 總統提到,洪德仁理事長是「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委員,不僅於委員會中督促「健康台灣」未來發展的方向,也辦理一系列兼具溫度與深度的座談,邀請醫界及各領域代表傳遞醫學的初心及價值,帶動社會共同思索醫療的未來與使命,也進一步深化對行醫理想與抱負,讓醫界獲得更多民眾的肯定與支持。總統也肯定並感謝衛福部邱泰源前部長在最辛苦的時刻臨危受命,完成「健康台灣」階段性的工作,邱前部長雖然離開內閣,但沒有離開團隊,持續在醫界為民眾的健康努力。 總統指出,十多年前醫界曾出現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急診人員不足的「五大皆空」情況,現在已逐漸改善並已見成果,主要歸功於:第一,醫界和立法委員致力推動建立制度,包括修正「醫療法」及制定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等,維護醫療人員與患者的權益;第二,投入經費改善醫療環境,今年健保總額預算核定約9,286億元,較前一年成長5.5%,讓民眾能得到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另外也提高醫療人員的待遇及補貼輪值夜班的護理人員,改善醫界的工作條件。 總統同時提到,為了進一步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政府也推動了「健康台灣深耕計畫」,預計5年投入將近500億元,針對「優化醫療工作條件」、「培育多元人才」、「發展智慧醫療」及「落實社會責任」等四大面向共同努力。期盼持續改善醫療環境,借助醫界妙手回春的力量幫助病人、服務民眾。 包括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陳亮妤、衛福部前部長邱泰源、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監事長劉秀雯、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AI新十大建設 打造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9日
總統出席晶鏈高峰論壇開幕式 盼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 打造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賴清德總統今(9)日上午出席晶鏈高峰論壇—建構全球半導體網絡開幕式,強調政府將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投入超過千億元預算,培育百萬AI人才,並將秉持開放、務實、互信原則,持續深化與各國合作,共同打造具有韌性的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為人類建構更文明的未來,提供更具福祉的生活。 總統抵達後,首先頒發經濟專業獎章予日本自民黨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名譽會長甘利明,以及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由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代表接受。隨後致詞表示,今年是「國際半導體展」30週年,由於國際情勢持續變化,引起全球對半導體產業安全與韌性的關注,因此今年活動盛況空前,共有56個國家、1,200家公司、4,100個攤位,以及17 座國家館。 總統也代表政府熱烈歡迎國際貴賓不遠千里來到臺灣參與盛會,以及感謝國內產、官、學、研界共聚一堂;並表示,今天能夠頒獎給甘利明先生和魏哲家先生,表彰對半導體產業與國際合作的貢獻,深感榮幸。並祝福活動圓滿成功、成果豐碩,讓半導體產業夥伴關係更加緊密,產業未來發展能更安全、更有韌性、也更繁榮。 總統指出,過去30年來,臺灣半導體產業從草創起步,走向世界,和國際社會合作。到今天全球高科技產業及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臺灣必然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會持續努力,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將投入千億元預算引導企業加碼投資臺灣,涵蓋完善基礎建設、研發關鍵技術及擴大智慧應用三個面向。同時也將積極研發量子電腦、矽光子及機器人三大關鍵技術。政府也期盼與臺灣產、官、學、研及國際合作,擴大至材料、設備等領域,並將研發中心、核心技術根留臺灣,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讓產品行銷全世界。 總統提到,在AI的急速發展下,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並強調,半導體是分工緊密的產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自面對。未來將強化更緊密的合作網絡,打造具有韌性的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 總統進一步說明,臺灣將採取三項具體行動,讓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第一,將秉持「務實、開放、互信」原則,持續深化與各國合作。無論是在供應鏈安全、材料、設備與生產技術的分工,或是數位轉型與數位主權,透過跨國投資與研發合作,與合作夥伴共同建立更穩健的產業體質。 總統接著說,第二,過去幾年來,臺灣的半導體產業、資通訊產業與電子零組件產業,已經在日本、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有大量的投資。過去一年來,更於捷克布拉格、日本福岡及美國德州設立臺灣貿易投資中心,除了協助企業布局國際市場,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深化臺灣與各國在半導體供應鏈上的合作。 總統同時提到,第三,半導體產業的永續發展,人才是關鍵。臺灣推動的「AI新十大建設」,將培育百萬名AI人才,從基礎教育到高階教育,建立完整的人才培育路徑。期盼與各國產業代表攜手合作,共同建立跨國培訓與交流機制,打造以信任為基礎的國際人才網絡。 總統說,今天的論壇不僅要凝聚更多共識,打造創新、安全、韌性、共榮的半導體供應鏈,並進一步強化民主陣營科技的競爭力。我們共同的目標是為人類建構更文明的未來,提供更具福祉的生活。 總統強調,臺灣是全球可信賴的合作夥伴,將以厚實的技術基礎與開放的合作精神,與國際民主夥伴攜手合作。因為唯有攜手合作,才能創造進步;唯有團結互助,才能實現共榮,共同為人類許下更美好的未來。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經濟部長龔明鑫、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及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董事會主席吳田玉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9日
副總統出席台灣人工智慧年會開幕 期許AI帶領百工百業均衡發展
蕭美琴副總統今(9)日上午出席「2025台灣人工智慧年會開幕式」時強調,AI是臺灣未來的經濟動能,臺灣發展AI追求「均衡」,期許百工百業都能得到AI幫助,讓AI持續帶領臺灣前進,為世界帶來更多進步與改變。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人工智慧學校多年來在教育、人才培育上的努力,讓臺灣的AI生態系能夠向下扎根並壯大。去年年會主題是「百工百業用AI」,今年則是「台灣AI競爭力」,呼應產業的未來方向,更象徵臺灣在國際舞台及世界產業中追求更高定位的決心。 副總統說,每次出席AI相關活動都感到格外振奮,AI是臺灣未來的經濟動能,相信正以光的速度照亮生活每個角落,也推動全新的文明浪潮。臺灣是全球半導體中心,但真正的能量其實來自人才與韌性。工程師能在各種突發狀況下快速排解危機,研究人員能在有限資源下創造世界級成果,這份靈活、堅持與責任感,正是AI時代最需要的動能。 副總統表示,在新一波的AI發展中,「Embodied Intelligence」更是無所不在。AI不再只是螢幕上的智慧,而是透過智慧載具、機器手臂等,走入真實世界,成為產業轉型的推手。它不只是「思考」,未來更會「行動」,在製造、醫療照護與日常服務中,展現實實在在的價值。 副總統提到,AI能解決問題,也會帶來新風險。勞動市場轉型、個資隱私、假訊息擴散、演算法偏差等,都是必須正視的挑戰。如果掉以輕心,科技可能變成失控的野馬。臺灣作為民主社會,必須讓AI帶來信任與自由,而不是削弱公平與穩定。 副總統指出,AI不只是工具,還要有溫度、有倫理、有信任。要能幫助醫生救命、協助老師教學、讓農民提高收成及面對環境變遷帶來的新挑戰,同時讓更多人過得更有尊嚴、更有人性。因此,臺灣追求的不是單純發展AI的速度,而是「均衡」。不能只有科技大廠受益,還要讓中小微型企業、傳統產業、農業、醫療、服務等各行各業,都能共享這股AI的力量。AI要均衡人才,要讓基層勞工、年輕世代、銀髮族都有機會學AI、用AI,得到AI的幫助。相信這也是人工智慧學校持續給予社會的重大貢獻。 最後,副總統認為,AI最重要的事是「均衡臺灣」。同時提到,我們連結世界,也守護在地;追求進步,更堅持價值。要讓AI走入臺灣每一個角落,讓科技成為縮小城鄉差距、提升生活品質的力量。並期待透過台灣人工智慧年會跨域交流,讓百工百業在和AI相遇時激盪新的火花、創造新的解方。讓AI持續帶領臺灣前進,為世界帶來更多進步與改變。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育杰、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副董事長魏啟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6日
總統出席物理治療學會五十週年慶 期許攜手推動「健康台灣」
賴清德總統今(6)日晚間出席「臺灣物理治療學會五十週年慶祝晚會」時表示,政府有責任完善相關法制,讓物理治療師有寬廣的服務空間照顧民眾,協助政府推動「健康台灣」,共同應對超高齡社會挑戰,並在運動領域貢獻專業。期盼大家團結合作,一起讓國人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 總統抵達後,首先頒發「114年度最佳論文獎」與「傳承楷模感謝獎」給得獎者。致詞時並代表國人祝福臺灣物理治療學會50歲生日快樂,該學會在臺灣社會各界服務長達50年之久,可說是功在臺灣,也功在人民。  總統感謝王子娟理事長以及現場多位立法委員,在《物理治療師法》修法過程中給予支持與協助。並表示,「一日物理治療師,終身物理治療師」,身為總統且為物理治療師出身,有責任完善法制,讓大家有更好的服務空間照顧民眾,也有更好的發展。  總統提到,總統府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就是希望讓國人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目前國人平均餘命有10%的時間可能臥病在床、坐輪椅或生活需要照料,政府希望能夠改善平均餘命延長但不健康年數也增加的現象。為達此目標,需要大家共同合作,尤其是物理治療師的參與。此外,臺灣人口持續老化,今年預估65歲以上的長者約達人口比例20%,邁入超高齡社會,更需要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參與推動長照服務,幫助長輩更健康。 總統接著指出,9月9日即將成立「運動部」,需要的人手及專業領域非常廣,尤其是物理治療部分。臺灣近來在各項運動賽事上屢獲佳績,很高興看到後勤隊伍裡也包含物理治療師,對選手提供很大的幫助。希望「運動部」成立後可以提升全民運動,讓國人更健康,並推廣競技運動。除了讓運動選手圓夢,更可在國際場上為國爭光並推動運動產業。不論在哪一面向,都期許物理治療師共襄盛舉,團結合作,一起向前行。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簡文仁、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王子娟、世界物理治療聯盟理事長Michel Landry、副理事長鄭素芳、立法委員林月琴、蘇巧慧、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4日
「健康台灣」第5次委員會議 總統盼AI與生醫產業強強聯手 提升醫療照護服務品質
賴清德總統今(4)日下午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5次委員會議」時指出,AI是臺灣持續引領未來科技走向的重要關鍵。期許臺灣的AI高科技產業與生醫產業強強聯手,不但能壯大產業,醫療照護服務品質也必能大幅提升。 總統也提到,面臨超高齡社會、慢性病激增及極端氣候變遷等挑戰,臺灣必須啟動健康照護的政策轉型,善用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從以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模式,轉型升級為以預防和健康促進為主的健康照護,盼繼續共同努力,逐步達到健康台灣目標。 總統開場致詞內容為: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運作已經滿一年,這一年來,非常感謝各位副召集人、顧問和委員的積極參與,讓跨領域、公私協力的合作能夠更加落實。 我也要感謝行政院的支持,以及衛福部團隊的努力,整合跨部會的力量,一步一腳印,推動「健康台灣」的各項工作。 現在,因應行政團隊的隊形調整,本委員會的執行秘書將由行政院張惇涵秘書長及衛福部石崇良部長擔任,國發會主委因職務異動,由葉俊顯主委擔任委員。 張秘書長熟稔府院溝通,處事明快,能夠讓政策加速落實;石部長行政經歷豐富,兼具醫療專業與對外溝通能力;葉主委則熟稔國內產業政策,善於政策分析,兩位在疫情期間,為臺灣奠定堅實的防疫基礎,並且對紓困政策提出良好解方。 另外,上個月沈靜芬委員出任國民健康署署長,請辭委員。我們感謝沈署長對委員會的付出,也期待在石部長及沈署長的帶領下,將健康促進的核心概念落實於政策,實踐於生活。 接下來,將由臺大醫院余忠仁院長接任委員,余委員今天不克出席,他在臺大醫院首創「星月計畫」,結合超過500家社區基層院所,建立醫院與社區共同照護體系,並在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現為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任內有諸多貢獻。相信余委員的加入,對於分級醫療、醫院評鑑等面向,都能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 這次委員會成員的微幅調整,將更強化各類專業的溝通與互動,相信可以更快實踐「健康台灣」的國政願景。 我們今天的議程,除了報告上次會議列管事項處理情形,衛福部也將提出「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以及「推動台灣生醫產業創新發展」兩項報告。 AI是新時代的倚天劍、屠龍刀,也是臺灣持續引領未來科技走向的重要關鍵。相信只要臺灣的AI高科技產業與生醫產業強強聯手,不但產業能夠壯大,醫療照護服務品質也必能大幅提升。 尤其,臺灣正面臨超高齡社會、慢性病激增,以及極端氣候變遷的挑戰,我們必須啟動健康照護的政策轉型,善用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打造一個涵蓋全年齡層、全場域、能主動預警、且能及時介入管理的智慧健康體系。如此一來,臺灣才能從以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模式,轉型升級為以預防和健康促進為主的健康照護。 目前,我們必須要繼續努力,逐步達到我們的目標。謝謝大家。 隨後,總統聽取執行秘書暨衛福部長石崇良報告「第4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以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姜至剛署長報告「推動臺灣生醫產業創新發展」。接著就報告事項與委員們進行意見交流。 今日與會者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六位顧問: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吳明賢、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總院長陳穆寬;二位副召集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陳志鴻、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政府機關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葉俊顯、教育部長鄭英耀;各專長領域代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高淑芬、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倪衍玄、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林德文、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廖美南、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郭素娥、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柯富揚、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副董事長蔡森田、台灣健康運動聯盟副理事長簡文仁、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沈延盛、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謝清河、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何美鄉,以及執行秘書暨衛福部長石崇良、副執行秘書暨總統府副秘書長鄭俊昇。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