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6年09月20日
出席益得生技新廠落成典禮 副總統盼民間與政府合力 讓生醫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流產業
副總統出席「益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廠落成典禮」

陳建仁副總統今(20)日上午前往新竹縣出席「益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廠落成典禮」,除肯定業者投入新藥研發的努力,並期勉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讓生醫產業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流產業。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益得生技成立於2010年,一向專精於研發治療氣喘等肺部疾病的新藥及學名藥,擁有iLEF(inhaled Low Ethanol Formulation)定量噴霧吸入劑開發平台,具有賦形劑用量低、給藥均勻及藥物安定性高等優點,不但製程方法已取得多國專利,而且也建置依循PIC/S GMP及美國FDA規範的吸入劑專業廠房。該公司投入新藥研發的努力與付出,令人敬佩。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益得生技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產品除在臺灣、香港與東南亞等地申請查驗登記及上市,並於今(106)年8月和中國海思科集團簽約,透過雙方在研發、製造、查驗登記及行銷通路的優勢,共同布建呼吸道吸入劑藥品的龐大市場。此外,該公司也以進軍國際高端市場為目標,積極提升臺灣廠商的國際能見度,可以說是臺灣的驕傲,「臺灣有你們真好」。

副總統強調,生技產業是創新研發與價值創造兼具的高附加價值產業,也是世界各國推動的重點產業項目,預期未來對於經濟的永續發展將扮演重要角色。據統計,2016年,我國生技產業營業額為新臺幣3,150億元,較2015年成長約5.5%;民間生技投資金額則達到新臺幣509億元,比2015年成長約5%。

副總統表示,政府未來將持續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及「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將生技產業當做臺灣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同步帶動區域產業創新,例如北部的創新藥品與醫材,中南部的微創醫材、智慧輔具、牙材、骨材、植入醫材、高值利基藥品生產聚落,以及熱帶醫學與防疫科技等。政府希望透過推動生技及健康福祉產業,進一步帶動經濟成長,並照顧人民的健康福祉,為全人類帶來更好的醫療照顧服務。

談及「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的初步成果,副總統指出,臺大新竹生醫分院已於今年2月動工,預估2019年試營運,屆時將可提升大新竹地區的醫療服務,擴大生醫產業的產學合作。另外,新竹生醫園區建置的特色醫療專區目前也已有6家醫療機構獲得推薦進駐,未來將打造成國際級的特色聚落。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櫃臺買賣中心合作推出的「臺灣生技指數」,已在今年7月31日發布,可望成為生技產業的重要觀察指標。更重要的是,今年1月,總統已經公布修正《生技新藥發展條例》,放寬高風險醫療器材的適用範圍,並新增新興生技醫藥產品。累計至8月底止,已有124家廠商審定為生技新藥公司,通過的品項有299項,且已有38項獲上市許可證。

副總統強調,事實上,「生醫產業本來就是一棒接一棒」,不論是目前的新政府,或是在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擔任科技政委、科技部長等公職任內,政府都不斷積極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日前召開的「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中,除了衛福部、經濟部及科技部等傳統上與生醫產業較有關的部會參與,也特別邀請金管會及財政部共同與會,希望能促使臺灣生醫產業在資金、技術、智慧財產、人才及課題等各方面,整體都能夠獲得提升。他也期盼,在政府與民間持續推動下,臺灣生醫產業能夠蓬勃發展,成為未來帶動經濟發展的主流產業。

隨後,副總統參觀生產區及資源系統,實地瞭解廠區運作情形。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何美玥、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張善政、新竹縣縣長邱鏡淳及益得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智暉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9日
總統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 期許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與軍陣醫學三大領域
賴清德總統今(19)日上午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肯定國防醫學院數十年來在國防醫學發展的深遠貢獻。並對升格後的國防醫學大學提出三點期勉:第一,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第二,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第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為提升國軍戰力,以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做出貢獻。 總統致詞時表示,國防醫學院於本(8)月1日正式升格為國防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功在國家、社會及人民,深獲肯定,如今升格為大學,更展現國家對國防醫學發展的大力支持。很榮幸能親自主持揭牌典禮,共同見證歷史性時刻,並代表國人祝賀國防醫學大學校運昌隆,相信未來能承接更重大的使命,持續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總統肯定國防醫學大學的前身─國防醫學院全體醫師對社會的貢獻,並指出,金山、萬里、基隆一帶的民眾,在遭遇重大疾病時會選擇至三軍總醫院就醫,可見三軍總醫院的基層醫療服務深獲肯定。此外,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兼具軍事任務與醫學教育的高等學府,是擁有雙重任務的英雄培育基地。身為醫界出身的總統及三軍統帥,將責無旁貸支持國防醫學大學的發展,也期盼在林致源校長的帶領下,能承續歷任院長打下的深厚基礎,讓貢獻更上層樓。 總統期勉國防醫學大學未來能持續精進,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並深入基層服務。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並非單為服務國軍而設立,平時也兼顧照護民眾健康,期盼未來能持續精進、擴大。 總統談到,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具備「生物安全等級第四實驗室」的學校,非常難得。並指出,全球傳染病在1、20年間就會出現一次,規模大小不一,如2002年爆發的SARS或2019年的Covid-19,包括臺灣在內都受到傳染病的威脅。期盼國防醫學大學能善用此資源,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 總統接著表示,國防醫學大學與一般醫學大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軍陣醫學及戰傷救護訓練的專業。如果持續精進,對國軍戰力、甚至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將有很大幫助。臺灣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並透過國際合作,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同時,也能利用AI人工智慧、虛擬AR、VR等作為學習工具。 最後,總統再次期勉國防醫學大學升格後,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以及軍陣醫學與戰傷救護等三大領域的相關訓練,並推廣到全國各地,相信對國家會有很大幫助。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起進行「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儀式,並視導戰傷暨災難急救訓練中心及醫學科技教育中心,以及聽取尼泊爾、印尼、柬埔寨、蒙古、印度、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簡報服務概況,瞭解戰傷救護訓練任務與醫學科技相關課程及教學應用。 包括總統府資政童永、沈榮津、戰略顧問霍守業、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教育部長鄭英耀、衛福部長邱泰源、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軍醫局長蔡建松、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林致源等亦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7日
總統出席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院長永續講堂 盼醫療體系積極邁向淨零轉型
賴清德總統今(17)日下午出席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院長永續講堂」,感謝醫界守護國人健康,積極投入永續行動,展現地球公民的責任與擔當。並表示,政府將積極協助醫療體系邁向淨零,去年開始推動的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畫,已完成輔導40家醫療機構進行碳盤查;政府將做醫界後盾,共同促進全民健康福祉。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醫界先進在臺灣各個角落不眠不休守護國人健康,更在疫情期間站在最前線,深獲國人的肯定與感佩。也感謝簡又新大使成立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對推動醫療及氣候變遷等相關議題深具貢獻,以及臺北榮民總醫院與該聯盟共同舉辦講座,對社會發出醫界守護國人健康及地球健康的共同宣言。 總統表示,氣候變遷是這一代及下一代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因此去年上任後,在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期盼凝聚社會各界力量促進臺灣永續發展。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帶來熱浪、傳染病,也會直接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等,大家應該共同面對。 總統指出,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上開委員會也提出國家減碳新目標,相較於2005年,臺灣2030年減量28%加減2,2032年則減量32%加減2,以及2035年減量38%加減2,並已請行政院國發會與環境部負責督導包括能源、製造、住商、交通、農業和環境等6大部門,提出具體減碳行動方案。政府預計在2030年前投入9千億元,帶動民間投資,推動能源轉型更安全、企業轉型更有競爭力、社會轉型更具韌性、生活轉型更永續等四大轉型策略,逐步邁向2050淨零轉型。 總統強調,政府積極協助醫療體系邁向淨零轉型,衛福部從去年開始推動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畫,已完成輔導40家醫療機構進行碳盤查;期盼能繼續努力,參考長庚或榮總醫療體系的成功經驗,讓醫學中心、區域、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都能逐步邁向節能減碳,達到更大的成效。 總統認為,氣候變遷的影響跨越世代,今日的減碳行動決定未來的生存條件;而氣候的調適挑戰,將是這一代無法迴避的課題。因此要立即行動,為接下來的淨零路徑打好基礎,讓下一代看見希望,也更有能力和韌性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嚴峻挑戰。 總統表示,2050淨零排放是一場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大型轉型工程,感謝醫界全力投入,不僅守護國人健康,更積極投入永續行動;不只是醫者仁心,更展現地球公民的責任與擔當。 總統接著提到,今年健保總額相較去年有一定的成長比例,也參照醫界建議刪除部分不應由健保總額支付的項目。政府也提出癌症防治計畫,規劃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今年先編列50億元預算,未來也會持續編列;亦提高重要癌症篩檢率,包括降低篩檢年齡及增加癌症篩檢範圍等,篩檢經費從去年20多億元,今年增加40億元,達到68億元,期盼達到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此外,政府啟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期限從114年到118年,總經費近新臺幣500億元,希望與醫界共同努力,提升人民健康福祉。 總統指出,生醫領域也是國家發展重要產業之一,未來臺灣醫界、生醫界加上科技界串聯起來,相信定可成為國際矚目焦點。政府近期正推動人工智慧新十大建設,建立自己的主權AI,包括醫療、法律及金融等領域。希望在推動打造醫療主權AI時,也能夠得到醫界的支持與協助。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陳志鴻國策顧問及醫界的大力支持與協助,和衛福部共同推動「健康台灣」相關計畫,希望未來帶領政府做醫界後盾,讓大家在第一線服務民眾時無後顧之憂,共同促進全民健康福祉。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陳志鴻、無任所大使暨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理事長簡又新、衛福部長邱泰源、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及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李飛鵬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2日
總統出席創投年會 盼號召更多人才投入新創事業 齊心協力發展經濟創造人民福祉
賴清德總統今(12)日上午出席「2025台灣創投年會」時表示,政府大力支持新創事業發展,透過人才培育、資金挹注、法令鬆綁、延攬國際人才及提升市場流動性等,希望吸引更多人投入新創事業。並期盼大家齊心協力,關注人工智慧及國防自主產業,讓臺灣成為亞洲人工智慧中心,各行各業持續發展,國家更強、社會更好,人民生活更幸福。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大家共同努力,讓新創產業欣欣向榮,尤其是獲得終身成就獎的許勝雄總裁,數十年來投資新創、協助許多年輕人一圓夢想,令人敬佩。並恭喜今年「創投之星」得獎者獲得階段性成就,期盼號召更多年輕人投入新創產業,讓臺灣不僅有更多獨角獸企業,更能在每個領域都有螞蟻雄兵般的新創成功者,讓臺灣產業轉型、經濟蓬勃發展。 總統感謝創投公會邱德成理事長,成為政府與新創業者間的橋梁,提供政府許多寶貴建言,讓政策更貼近新創業者需求。並表示,源源不絕的新創事業成功,臺灣的國力和經濟發展就會持續提升,因此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曾提出「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投入人才培育、資金挹注、法令鬆綁,並建置試驗場域和強化國際連結等。 總統提到,國內大學不遺餘力地支持新創育成中心,也鼓勵教授與學生參與。在政府支持下,社會有許多新創加速器,協助有志於新創事業的年輕人以較低成本取得較多機會,最後成功創業。此外,為了延攬國際人才,政府將林口世大運選手村部分空間轉型為國際創業聚落,並實施「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就業金卡已累計核發超過1萬3千張,期盼培育臺灣人才,也與國際接軌。 談及資金挹注,總統說,行政院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匡列額度達50億元,到今年6月已投資291家新創、40.4億元,帶動投資164.42億元。並推動青創貸款,以從優、從簡、從速為原則,協助青年取得創業第一桶金,自2020年8月至今年6月,已核發超過11.5萬件,協助取得融資金額達967億元。政府也透過行政命令鬆綁對新創投資的監控,希望新創業者可從多種管道取得資金。 總統表示,證交所也透過「台灣創新板」,全力打造亞洲的那斯達克。除了放寬申請掛牌門檻,今年起也取消了合格投資人限制,大幅提升市場流動性。到今年6月,已有20家於創新板上市,希望未來2年能有超過40家具潛力企業在創新板掛牌。 總統接著表示,政府啟動兩項與國際進行人才交流及資金合作的計畫,第一個是橋梁計畫,在東京、矽谷打造新創基地,希望臺灣人才能到國外與國際交流,並吸引國際資金投資;第二是透過與國外頂尖大學、創投合作等,吸引更多國外資金、人才及創業家來臺投資。 總統說,投資新創就是投資國家的未來,支持創投就是支持國家的動能。過去幾十年來,許多企業家提著手提箱打拚,現在也持續貢獻臺灣經濟發展,期盼在此基礎上,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新創事業,讓臺灣未來更好、經濟更蓬勃。 總統提到,蔡前總統第一任時提出「5+2產業創新」、第二任時提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他上任後,基於地緣政治變化,特別提出「五大信賴產業」,也期盼更多年輕人關注人工智慧及國防自主。 總統同時提到,臺灣在半導體及硬體方面表現傑出,也要加強軟體的應用,以因應目前社會所面臨的各項議題。政府將持續投資人工智慧的硬體建設,同時鬆綁法令、培育人才。期盼大家共同合作,讓臺灣成為亞洲人工智慧中心,也讓各行各業持續發展,人民的生活品質更好。 在國防自主方面,總統指出,臺灣面臨地緣政治和威權主義的威脅,從來沒有改變現狀或威脅其他國家的計畫,只是期望確保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生活,因此必須強化國防力量。日前立法院已通過行政院所提出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惟預算尚待審查,其中即編列1,500億元用於國土安全韌性,且國防部預計年底再提出特別預算,用於發展不對稱戰略。期盼未來有更多充滿抱負的年輕人投入機械基礎工業,並發展國防自主工業。 最後,總統感謝業界眾人的努力,期盼大家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持續在新創產業發展,讓國家更強,社會更好,人民生活更幸福。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彥良、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邱德成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8日
總統出席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開幕 強調將鞏固三大健康支柱 讓臺灣成為全球高齡化國家幸福指標
賴清德總統今(8)日上午出席「第二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開幕典禮」時表示,政府積極推動「健康台灣」的重要關鍵就是照顧好高齡長者的健康,並強調將鞏固三大健康支柱,包括精進醫療品質、提供更符合需求的長照3.0及多元完善的高齡健康產業,期盼攜手努力為高齡族群提供更好的生活支持與品質,讓臺灣成為全球高齡化國家的幸福指標。 適逢父親節,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全國辛苦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並祝福父親節快樂。另並感謝生策會王金平創辦人、翁啟惠會長、各位副會長及歷任幹部的努力,積極搭建政府與產業之間的橋梁,啟動醫療、科技與生技三大領域整合的超前部署。並提到,今年博覽會在王院長、翁會長的號召下,由總統府沈榮津資政策劃,無論是參展廠商還是展位的數量、規模,都比去年更盛大。祝福今年活動圓滿成功,對未來臺灣的高齡健康產業奠定更好的基礎。 總統表示,作為臺灣首位醫師出身的總統,國人的健康是重要職責之一,希望能跟醫界、社會各界共同打造「健康台灣」,讓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要達成這項目標的重要關鍵就是要照顧好高齡者的健康。目前臺灣65歲以上人口約457萬,佔人口比例約19.6%,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更要團結用心共同面對高齡者的健康問題。 總統認為,要照顧好高齡長者的健康必須強化鞏固三大健康支柱。第一,是不斷精進醫療品質,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並提到,去年上任後,除了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精神推動健保改革,大幅增加健保經費,改善醫療人員的工作環境之外,也啟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期限從114年到118年,總經費近新臺幣500億元,也提高重要癌症篩檢率,包括降低篩檢年齡及增加癌症篩檢範圍等,篩檢經費也從去年28億元,今年增加40億元,達到68億元,期盼能達到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另外為解決癌症病人經濟上的問題,更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總統也同時提到,高齡者除了會面臨癌症的影響外,其實也會面臨慢性病,特別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帶來的包括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提出「三高防治888計畫」,希望三高病人至少要有8成能接受醫療服務,並讓8成病友的病情能獲得控制。 總統指出,第二支柱是更符合需求的長照3.0。在蔡總統努力下,政府已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2.0,滿意度高達9成以上。2026年開始政府將推動長照3.0,透過提升機構量能、導入智慧照顧、納入預防保健、健康促進,讓醫療與長照更緊密結合,讓服務更符合需求,達成健康老化、在地安老、安寧善終的願景。 總統進一步指出,第三支柱是多元完善的高齡健康產業。長者的健康除了醫療、長照外,無論食衣住行育樂都需要更完善的配套服務,才能讓生活更充實、生命更完整。並肯定本屆博覽會以「再青春」為主題,從健康照護、財務安全、高齡就業、宜居城市到樂活人生等,面面俱到;參展廠商從科技大廠到食品品牌,從金融金控到智慧建築業者,包括地方政府今天都在現場,展現大家對高齡者健康的關心,也代表臺灣高齡產業未來的發展欣欣向榮。 總統說,據統計,2025年臺灣高齡產業商機將達3.6兆元;如何在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時,從高齡者的需求角度出發,善用科技、AI、長者的智慧與勞動力,營造友善高齡者的環境,為高齡者提供創新服務,這不僅是業者的目標,也是政府的責任。期盼與大家攜手努力,為高齡族群提供更好的生活支持與品質,開創更多高齡產業商機,讓臺灣成為全球高齡化國家的幸福指標。 隨後,總統頒發十大高齡友善科技、產品與服務獎項予獲獎機構,並與現場貴賓一同為活動進行揭幕儀式。 包括總統府資政沈榮津、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創辦人王金平及會長翁啟惠、經濟部長郭智輝、衛福部長邱泰源、教育部長鄭英耀、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杜張梅莊Adralriw Abaliusu 、 農業部次長黃昭欽、交通部次長林國顯及雲林縣長張麗善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22日
副總統出席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大會 盼以Team Taiwan之姿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最佳優勢
蕭美琴副總統今(22)日上午出席「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大會」,肯定此聯盟的成立整合產業間合作,更是臺灣面對未來挑戰,展現團結、創新與前瞻的具體行動;並表示,政府也在政策端積極思考各項配套措施,打造技術與價值並重的創新發展環境。期盼大家一起努力,以「Team Taiwan」之姿讓臺灣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最佳優勢。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榮幸受邀出席「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大會。該聯盟的成立整合產業間的合作,更是臺灣面對未來挑戰,展現出團結、創新與前瞻的具體行動。並提到,AI機器人產業將是下一階段工業革命最重要的基礎。過去數百年來世界工業化或前幾波工業革命,都是經過數十年甚至是半個世紀才完成,接下來在AI及機器人產業帶動下,下一波工業革命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就會帶來很不一樣的世界。現在正是關鍵時刻,國際上也都在該領域加速進行。 副總統提到,美國Amazon公司近期使用超過100萬個機器人,由機器人協助比較繁雜、困難的工作,可提升工作品質與效益。不管是應用端,或空中飛的、地上走的、水上游的、路上爬的等各領域的各種機器載具,都是未來百工百業不可或缺的面向。並指出,政府在推動整體政策過程當中,不僅考慮區域平衡,也相當重視產業均衡。不只是全世界矚目的ICT產業,在很多其他產業中,AI智慧機器人也扮演重要角色,甚至解決許多工業化國家面臨高齡化、居家照顧服務、醫療及缺工等社會問題。 副總統說,大聯盟的成立是令人振奮的時刻,現今科技產業不斷追求突破、進步、改變,且跨越不同專業。在一個機器人裡會看到通訊、感測器、驅動裝置、電力等各種機械組合以及運用端的創新發想。科技和任何工作一樣,每一個創新、研發背後,失敗也是必經過程,要能包容失敗,但也要在當中提出新的解決方案。政府也是秉持這樣的精神讓國家持續往前。 副總統表示,面對下一波工業革命,政府也積極思考各項配套措施,包括需求端的開發、應用面的支撐、產業法規、國際夥伴、面對價格技術均衡點時的以量制價及模組化等技術整合,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以「Team Taiwan」之姿進軍國際市場並保持競爭力。 副總統強調,政府會繼續做大家的後盾,和大家一起努力,在推動AI機器人產業的過程中能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最佳優勢。相信不只是過去的ICT產業,未來臺灣在智慧化機器人AI導入更會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聯盟啟動儀式。 包括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彭立沛、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副主委陳炳宇、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ㄧ、工研院董事長暨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理事長吳政忠、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彭双浪、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伯佳及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林全能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1日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 總統強調將持續爭取對臺更合理稅率 並透過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於總統府針對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表談話,向國人說明與美談判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尚未進行,所以20%為暫時性關稅,後續仍會持續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再進行談判。此外,政府也會透過「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總統致詞時表示,稍早美國政府通知我國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臺灣暫時性關稅為20%。自4月2日美國對世界各國進行新的關稅政策後,臺灣積極和美國政府進行四次實體談判及多次視訊談判,過程雙方均展現誠意,秉持解決臺美貿易逆差、創造臺美互補互利的方向進行談判。 總統指出,談判截至目前為止,雖然已獲致階段性成果,由32%調降為20%,但20%稅率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臺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進行談判。目前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稅率,這也是暫時性關稅的由來。 總統感謝行政院鄭副院長及楊珍妮政務委員率領的談判團隊,這幾個月來非常辛苦,不管是在臺灣或美國都隨時待命;他以及蕭副總統、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等相關首長,也都在臺灣隨時支援美國談判代表的談判工作。 總統表示,不管稅率最後如何,對臺灣產業勢必會帶來衝擊,非常感謝行政院卓院長在4月4日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並且進行20多場產業座談,特別預算亦由880億元提高至930億元,此項特別條例已送立法院審議完畢,希望行政院盡速將預算需求送至立法院審議,讓特別預算盡速執行,協助中小企業因應此次新的美國關稅政策。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政務委員楊珍妮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