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6年05月08日
參訪桃園農博 總統:臺灣的新農業革命 可從桃園開始
總統參訪「桃園農業博覽會」

蔡英文總統今(8)日上午參訪「桃園農業博覽會」,肯定農博結合「循環經濟」、「地景藝術」、「綠色生活」及「科技農業」,讓農業不只是傳統,更能夠創新。

總統抵達後,首先參訪「生命樹」、「青創市集」、「原民造屋」、「農村再生」及「米食文化」等展區,並與桃園市長鄭文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委陳吉仲共同體驗手作紅龜粿活動,對農博展區的豐富、精采與多元,留下深刻印象。

總統致詞時表示,在農博開幕之前,她已經先來參訪過光電埤塘。而日前陳副總統參加農博開幕式後也告訴她,農博相當精采,「來一次不夠」,因此今日特別前來參觀。

總統指出,許多人不知道,桃園其實是臺灣北部的農業重鎮。桃園不只是花草的重要產地,當地的米也是冠軍米比賽的常勝軍。稍早她參訪永安漁港時,看到獨特的客家漁港,現在則是在農博看到紮實的農業基礎,「這就是新屋被稱為『漁米之鄉』的原因」。

總統表示,在農業博覽會中,可以看到農業結合了各種創新元素,這是桃園的優勢及城市特色。桃園不僅有多元文化,也是科技重鎮,更是六都中人口最年輕的城市。這些元素就是這一次桃園農博最吸引人的地方。

總統指出,雖然農博場地有些偏遠,但是每到假日,都能夠湧進許多遊客,人次破表,創造非常大的在地商機,用小的成本為新屋帶來非常大的效益。這不只代表活動成功,也有效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總統強調,臺灣的農業絕對有走向國際的實力,行政院所推動的「五加二」產業創新當中,新農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政府非常重視農業,有決心,也有方法,要提高農業的附加價值,讓農業更有前景。最重要的,就是要讓農民朋友能夠賺錢。

總統認為,桃園的農博結合「循環經濟」、「地景藝術」、「綠色生活」及「科技農業」,讓農業不只是傳統,更能夠創新。「臺灣的新農業革命,可以從桃園開始」。

最後,總統也邀請全國鄉親在5月14日農博閉幕之前,一起「來桃園,逛農博」,實際走訪八大精彩展區,體驗各式新奇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7日
副總統出席臺灣保險卓越獎頒獎典禮 期勉保險業成為社會的穩健力量
蕭美琴副總統今(27)日下午出席「第11屆臺灣保險卓越獎頒獎典禮」,肯定得獎者在專業、創新與服務等面向的傑出表現。並表示,未來將面對包括氣候變遷、人口結構改變、數位化與AI發展等許多挑戰,期勉保險業者秉持專業、服務的精神,以更靈活的創新力及更堅定的使命感,成為社會的穩健力量。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很榮幸受邀出席「臺灣保險卓越獎」頒獎典禮,擔任頒獎人並見證大家長期付出與努力的成果。這份榮耀不僅屬於得獎者,更屬於每一位在風險與保障之間,始終堅守崗位、默默守護的專業夥伴。 副總統指出,「保險」在風平浪靜時不容易被看見,卻在風雨來襲時成為最堅實的依靠。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颱風、豪雨、地震等天然災害時常發生;再加上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讓風險管理不僅是專業領域的議題,更是國家安全與社會韌性的重要工程。保險業就是這張安全網最關鍵的網線,用專業與信任把每個家庭、企業到社會緊緊連結起來,承接意外的衝擊,也接住彼此的希望。 副總統說,平常保險的存在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做為備援,保險不只是一張合約,更是風險來臨時支撐一個家庭、守住生活的力量。今天「臺灣保險卓越獎」表揚在專業、創新與服務等各面向表現突出的團隊與個人,每位得獎者的背後除了個人的努力,更象徵整個產業持續自我超越、勇於迎接挑戰的精神。 副總統表示,保險業始終走在時代變化的前端,用專業與遠見為未來做好準備,也為每一個家庭、每一份生活建立穩固的依靠。並指出,未來仍將持續有許多挑戰,包括氣候變遷帶來更頻繁的極端事件,人口結構的改變,推動醫療及長照需求的急速上升,數位化與AI的發展,將改變風險的型態,這代表保險業需要更靈活的創新力,也需要更堅定的使命感。 副總統也向每一位保險人致敬,感謝大家的專業與堅守,協助許多家庭度過人生低谷,因為大家的承諾與用心,讓更多人能勇敢追求夢想。保險代表的是信任及安全感,感謝保險業成為社會最穩健的一股力量。 最後,副總統恭喜所有得獎團隊與夥伴,也感謝評審委員在許多優質團隊中精挑細選出今年獲表揚的得獎者,相信透過本屆「臺灣保險卓越獎」,能激勵更多同業在專業中精益求精,在服務中不忘初衷,讓保險不只是一張保單,而是一份真實可靠的承諾、一個守護臺灣的力量。並祝福今日典禮順利圓滿,所有得獎者在未來的挑戰中繼續創造卓越。 隨後,副總統頒發「終身成就卓越獎」予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長郭文德。 包括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彥良、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黃泓智、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萬祥、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慧遊、中華民國保險經紀人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正之、中華民國保險代理人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鐘俊豪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6日
總統出席亞洲動物保護大會 強調政府將持續精進動保政策 期許拓展動保領域國際合作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出席「2025第14屆亞洲動物保護大會」開幕典禮時表示,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僅要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要展現對所有生命的關懷與尊重。政府持續致力於建構與推動動保政策及精進各項工作,期盼與民間共同努力,讓臺灣成為動物友善國家,也藉由這次大會持續拓展動保領域的國際合作。 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政府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動保專家學者來到臺灣,分享動物保護的經驗,以及感謝臺灣所有關心動物權益的團體及夥伴們長期的貢獻。並指出,「亞洲動物保護大會」是亞太區動物保護領域最大規模的國際會議,今年首度在臺舉辦,是臺灣對動物權益保障的新里程碑。除了感謝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也感謝「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臺灣動物與人學會」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努力爭取,促成今天的大會。 總統提到,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反省與跨越」,將深入探討遊蕩動物管理、動物經濟利用、動物科學應用、水生動物福利及動物展演等重要議題,讓我們從國際經驗中學習反思,並與世界分享臺灣的寶貴經驗。 總統表示,臺灣人民熱愛和平、與人為善,在動物保護這條路上,無論是寵物、遊蕩動物或野生動物,都展現出愛人愛物的理念與智慧。期盼在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下,打造臺灣成為動物友善國家。因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僅要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要展現對所有生命的關懷與尊重。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正是我們追求永續發展、建構美好社會的重要基石。 總統說,這些年來臺灣致力於動保政策的建構與推動。農業部於前年成立「動物保護司」,落實「One Health」的理念,也就是人類健康和動物健康相互依存,加強促進生態平衡與動物保護。在遊蕩動物管理方面,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持續與動保團體合作,推動人道捕捉絕育政策,以降低遊蕩動物的數量;在野生動物保護上,政府也和保育團體協力推動野生動物棲地復育,並積極打擊非法貿易。 總統也分享在擔任臺南市長期間,曾積極推動「零撲殺、零安樂死」的理念,這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現在臺灣也透過制定法律,期盼完整保護動物權益。此外,去年農業部也修正《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強化展演動物的福利與稽查制度。政府未來也會繼續努力,集結各方力量,精進各項動物保護工作。 總統說,身為總統應當以身作則,實踐動物保護與「領養不棄養」的理念。去年6月,曾在屏東縣動物之家領養「斑斑」,雖然牠因為意外而截肢,行走不便,但在細心照護下逐漸康復,展現出驚人的生命韌性與對世界的熱情。很高興能領養「斑斑」並成為家人、相互陪伴,相信真正的動物保護不僅是守護一隻動物的安全,更是守護整個物種與生態系的未來。 總統認為,應以科學為基礎、倫理為指標,深化並尊重不同意見的討論,設計出同時尊重個體生命與整體環境的保育策略,更要特別強化特有種的保護。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與萬物共存」的願景。 最後,總統感謝大家的共襄盛舉,動物保護不分國界,需要每一分力量。臺灣有能力也有意願做出更多貢獻,期望藉由這次大會持續拓展動保領域的國際合作,共同努力建構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美好未來,並祝福大會圓滿成功。 包括農業部次長杜文珍、立法委員陳培瑜、鄭正鈐、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臺灣動物與人學會理事長吳宗憲、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林宗穎、亞洲動物保護聯盟理事長尼爾(Dave Neale)、執行長葛蘭特(Sarah Grant)及Sirjana Nijjar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5日
總統接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 盼強化臺灣農業體質與韌性
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上午接見「第49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肯定並感謝得獎人對臺灣農業長期付出與貢獻。並表示,政府提出「180億元農漁產業支持方案」,從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三大面向、六大措施,強化臺灣農業體質與韌性,讓農民更幸福、消費者更安心、讓農業更永續發展。 總統表示,「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選拔已邁入第49屆,恭喜所有得獎者從405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以及對臺灣農業長期的付出與貢獻。同時感謝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台灣農業交流協會秉持社會服務精神,透過公開透明評選,肯定各個不同領域專家,積極奉獻農業精神與價值。 總統提到,本屆10位得獎人雖來自農業不同領域,卻都有專業、創新與堅持的共同特質:在植物保護與作物育種領域守護農民的邱燕欣科長、鍾嘉綾教授;在動物防疫、畜牧創新方面表現傑出的邱明堂院長、程梅萍副所長;在加工加值、循環利用領域積極開創新局的江伯源特聘教授、何振隆組長;在智慧農業領域,創造豐碩成果的楊智凱組長;國際農業防線的守門人-葉文斌系主任;在地方與教育扎根,為農業播下希望種子的孫正華副研究員、彭克仲處長。因為所有得獎者的投入,不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幫助農民增加收入,也讓臺灣農業持續進步,保持競爭優勢。 總統說,當前臺灣農業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極端氣候肆虐、全球經貿秩序重組以及農民高齡化導致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在在都需要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才能一一克服。 總統接著說,面對美國新的關稅政策,政府已經提出「180億元農漁產業支持方案」,從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三大面向、六大措施,提供從生產到外銷等各種不同層面協助。不只要協助農漁經營者短期資金穩定,更要著眼於長期發展趨勢,積極發展智慧農業,從根本來強化臺灣農業體質與韌性,讓農民更幸福、讓消費者更安心、讓農業更永續發展。 總統強調,政府需要更多專家學者的投入,而在座各位就是未來農業領航者。對於各位得獎者甫完成與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研討交流返國,不僅為臺灣農業拓展國際視野,也期許未來和政府一起攜手,助農民一臂之力,讓農產品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並再次恭喜所有得獎人,感謝大家的付出。 訪賓一行由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總會長甄啓剛率領,農業部次長杜文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2日
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總統與漁業業者座談 盼確實解決漁民問題
賴清德總統今(22)日下午前往宜蘭蘇澳區漁會出席「與漁業業者座談」,強調政府因應美國關稅政策的各項支持措施,不會僅限於科技業或中小微型企業,也包括受到影響的漁民和農民,期盼透過座談方式聽取大家意見,確實解決農民、漁民及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 總統稍早先前往鮮品冷凍食品公司,實地關心鬼頭刀漁業產銷情形,隨後出席與漁業業者座談。在抵達後,先行聽取漁業署署長王茂城就「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之簡報。 總統表示,今天特別來到宜蘭跟漁民站在一起,展現政府面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的因應對策,不會僅限於科技業或中小微型企業,也包括漁民和農民。對於受影響的產業及從業人員,政府都有責任提供幫助。中央和地方政府長期支持農漁民,但仍擔憂做得不夠周延,因此舉辦座談會聽取大家意見,期確實解決農民、漁民及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 總統提到,與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先後和中小微型企業座談已超過20場,今天來到鬼頭刀產業重鎮-宜蘭,聆聽產業界的聲音。王署長稍早簡報提出包括金融支持、提升競爭力、對漁民的照顧方案等相關做法,都會臚列其中,希望進一步聽取大家的意見。 隨後,針對臺美水產貿易現況、貸款利率補貼、外銷獎勵等議題,總統也與漁業業者進行意見交流。 包括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農業部部長陳駿季、次長黃昭欽、漁業署署長王茂城、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臺灣鬼頭刀漁業協會理事長陳春生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2日
總統出席創投年會 盼號召更多人才投入新創事業 齊心協力發展經濟創造人民福祉
賴清德總統今(12)日上午出席「2025台灣創投年會」時表示,政府大力支持新創事業發展,透過人才培育、資金挹注、法令鬆綁、延攬國際人才及提升市場流動性等,希望吸引更多人投入新創事業。並期盼大家齊心協力,關注人工智慧及國防自主產業,讓臺灣成為亞洲人工智慧中心,各行各業持續發展,國家更強、社會更好,人民生活更幸福。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大家共同努力,讓新創產業欣欣向榮,尤其是獲得終身成就獎的許勝雄總裁,數十年來投資新創、協助許多年輕人一圓夢想,令人敬佩。並恭喜今年「創投之星」得獎者獲得階段性成就,期盼號召更多年輕人投入新創產業,讓臺灣不僅有更多獨角獸企業,更能在每個領域都有螞蟻雄兵般的新創成功者,讓臺灣產業轉型、經濟蓬勃發展。 總統感謝創投公會邱德成理事長,成為政府與新創業者間的橋梁,提供政府許多寶貴建言,讓政策更貼近新創業者需求。並表示,源源不絕的新創事業成功,臺灣的國力和經濟發展就會持續提升,因此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曾提出「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投入人才培育、資金挹注、法令鬆綁,並建置試驗場域和強化國際連結等。 總統提到,國內大學不遺餘力地支持新創育成中心,也鼓勵教授與學生參與。在政府支持下,社會有許多新創加速器,協助有志於新創事業的年輕人以較低成本取得較多機會,最後成功創業。此外,為了延攬國際人才,政府將林口世大運選手村部分空間轉型為國際創業聚落,並實施「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就業金卡已累計核發超過1萬3千張,期盼培育臺灣人才,也與國際接軌。 談及資金挹注,總統說,行政院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匡列額度達50億元,到今年6月已投資291家新創、40.4億元,帶動投資164.42億元。並推動青創貸款,以從優、從簡、從速為原則,協助青年取得創業第一桶金,自2020年8月至今年6月,已核發超過11.5萬件,協助取得融資金額達967億元。政府也透過行政命令鬆綁對新創投資的監控,希望新創業者可從多種管道取得資金。 總統表示,證交所也透過「台灣創新板」,全力打造亞洲的那斯達克。除了放寬申請掛牌門檻,今年起也取消了合格投資人限制,大幅提升市場流動性。到今年6月,已有20家於創新板上市,希望未來2年能有超過40家具潛力企業在創新板掛牌。 總統接著表示,政府啟動兩項與國際進行人才交流及資金合作的計畫,第一個是橋梁計畫,在東京、矽谷打造新創基地,希望臺灣人才能到國外與國際交流,並吸引國際資金投資;第二是透過與國外頂尖大學、創投合作等,吸引更多國外資金、人才及創業家來臺投資。 總統說,投資新創就是投資國家的未來,支持創投就是支持國家的動能。過去幾十年來,許多企業家提著手提箱打拚,現在也持續貢獻臺灣經濟發展,期盼在此基礎上,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新創事業,讓臺灣未來更好、經濟更蓬勃。 總統提到,蔡前總統第一任時提出「5+2產業創新」、第二任時提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他上任後,基於地緣政治變化,特別提出「五大信賴產業」,也期盼更多年輕人關注人工智慧及國防自主。 總統同時提到,臺灣在半導體及硬體方面表現傑出,也要加強軟體的應用,以因應目前社會所面臨的各項議題。政府將持續投資人工智慧的硬體建設,同時鬆綁法令、培育人才。期盼大家共同合作,讓臺灣成為亞洲人工智慧中心,也讓各行各業持續發展,人民的生活品質更好。 在國防自主方面,總統指出,臺灣面臨地緣政治和威權主義的威脅,從來沒有改變現狀或威脅其他國家的計畫,只是期望確保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生活,因此必須強化國防力量。日前立法院已通過行政院所提出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惟預算尚待審查,其中即編列1,500億元用於國土安全韌性,且國防部預計年底再提出特別預算,用於發展不對稱戰略。期盼未來有更多充滿抱負的年輕人投入機械基礎工業,並發展國防自主工業。 最後,總統感謝業界眾人的努力,期盼大家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持續在新創產業發展,讓國家更強,社會更好,人民生活更幸福。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彥良、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邱德成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