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副總統今(11)日上午出席臺大公衛學院林東明名譽教授紀念演講會,以自己在求學時及後來在臺大任教與林東明老師互動的經驗,懷念這位令人仰望的大師。
副總統致詞時,以自己準備的簡報向大家介紹林東明教授在臺灣公共衛生界的貢獻,以及不論是在學術工作或者人生價值的傳授上,對他個人的影響。
副總統說,林東明老師是1920日出生於高雄縣岡山鎮,取得日本醫科大學學士,1961年赴哈佛大學取得公共衛生碩士,1960起受聘為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教授,直至1990年退休。林教授除在疫苗製造、接種、評估領域有很大貢獻,也長期致力癌症流行病學研究,與美日等國學者合作研究,學術聲譽斐然,直到1990年退休時仍努力將研究成果撰寫論文。
除了積極從事學術研究,副統統指出,林教授最高興的是能夠作育英才。他在課堂上總是以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對話,從不給學生標準答案,希望激發學生思考;並且教導同學要「各人自掃門前雪,還管他人瓦上霜」,強調公衛人最需要古道熱腸的服務熱忱,即使惹人嫌還要不改其志。副總統說,林老師的個性耿直剛正、光明磊落、風骨凜然,具有赤子之忱及謙卑之心,是真正的人格典範。
副總統表示,林東明老師是他人生中傳道、授業、解惑的恩師,他碩士班畢業後在研究所當林老師的助教,林老師總叫他「陳同學」,直到他返國任教後,林老師還是習慣叫他「陳同學」。他與林老師合作過24篇學術論文,對於林老師不受權威學說束縛、不受傳統技術羈絆、不受現有時空限制,以及不受物質條件拘束,能堅持住學術研究路上的寂寞,受到很大啟發。
憶及去年林教授住院時到病榻前探視的情形,副總統哽咽的說,那是他第一次敢輕撫老師的額頭,在他心中,真正的大師,並非擁有最多學生,而是教導最多人成為大師;並非擁有最多知識,而是教導最多人擁有知識;並非擁有最多追隨者,而是教導最多人擁有追隨者;並非超越最多人,而是教導最多人超越自己;並非發表最多著作,而是教導最多人發表著作;並非得到最多榮譽,而是教導最多人得到榮譽。副總統感性的說,林東明教授就是真正的大師,如同一架鋼琴,讓每位學生演奏出不同的生命樂章,謝謝我們的林老師。
包括臺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陳為堅,前院長江東亮,以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李應元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