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5年09月15日
總統視察災害應變中心 期勉防救災同仁不要鬆懈、堅持到底  
總統視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為瞭解莫蘭蒂颱風造成之災情,蔡英文總統今(15)日上午前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視察,瞭解目前各地災情及各相關單位應變情形。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由內政部長葉俊榮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進行之颱風監測及災害應變處置報告,並於裁示時先感謝各相關單位的同仁們,因為颱風的關係,在中秋佳節期間依然要值班待命。

總統表示,在這次應變處理與災後重建整理中,國軍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在風雨中協助地方政府執行疏散與撤離相關工作,並且投入大量人力清理環境,國軍弟兄們的努力與付出,帶給社會大眾安心與安定的力量,令人感動。

總統也提及,許多中央與地方相關單位的救災同仁,為了儘速恢復交通、供水、供電及供訊,持續進行搶修工作,也希望渠等在進行工作之際,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總統說,在莫蘭蒂颱風遠離後尚有一個馬勒卡颱風緊接影響臺灣,也請大家務必密切關注,「希望大家不要鬆懈,堅持到底,儘速讓民眾恢復正常生活」。

隨後,總統親自致贈中秋月餅禮盒予災防中心指揮官,以感謝工作同仁的辛勞。

包括行政院院長林全、秘書長陳美伶、經濟部長李世光、衛福部長林奏延、國防部長馮世寬、交通部長次長王國材、教育部長潘文忠及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等也在座。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5日
總統赴花蓮關心樺加沙颱風災後復原情形 指示中央地方共同合作加速災後復原
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地區重大災情,賴清德總統今(5)日下午再度前往花蓮了解災後復原進度,並前往和平街及佛祖街關心當地受災民眾。總統強調,現階段最重要的四項工作包括掌握河川水流與水位狀況;暫時性堤防的建置;河床清淤工作及撤離與應變計畫,指示中央及地方相關負責單位共同合作,後續也必需持續進行側溝、淤泥和廢棄物清理;環境清潔消毒,以預防災後傳染病,並請相關單位將搜救6位失聯民眾列為最重要事項。 總統首先抵達「前進協調所」聽取總協調官暨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簡報,了解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情形、持續搜索救援情況,以及有關家屋、道路、側溝及下水道清淤和清理、水電修復、學校復原與復課安排、堤防及橋梁復原、災民收容及志工安排等情形。接著聽取花蓮縣縣長徐榛蔚簡報說明光復鄉災後復原情況。 總統提到,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造成災情後就即刻前來勘災關切;對罹難民眾表達哀悼,也祝福傷者早日復原,以及對家屬給予撫慰。當時並已指示,包括要求中央各單位全力投入花蓮救災工作,把自己當作花蓮人,也希望全臺灣民眾此時此刻都是花蓮人,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請國防部增派兵力,在中秋節前完成家庭的清淤工作,並要求地方政府提出需求,以妥善應用人力、物力;也要求要全力尋找失蹤的人,並特別強調,受傷、失蹤、不幸罹難的數據要非常準確,因為每個數據都牽涉一條性命;同時要求大家盡全力尋找失蹤人口,他們可能正在等待救援,分秒必爭。 總統說,明天就是中秋節,今天再度來到花蓮視察救災復原重建進度,以及了解中央如何更進一步與地方政府合作,與花蓮縣鄉親站在一起,解決此次災情。中央全力投入,行政院第一時間就在花蓮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由水利專家經濟部賴建信次長擔任總協調官,現階段則由政務委員季連成擔任總協調官。季政委過去是八軍團指揮官,救災視同作戰,此次充分發揮功效,也很欣慰季政委的表現得到地方認同。此外,行政院張惇涵秘書長白天透過應變小組指揮協調,晚上召開線上會議,因此,他與卓院長都充分掌握花蓮救災情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妥善進行後續工作。 總統進一步說明,中央投入多方資源,包括國防部多個作戰區工兵群、內政部消防署特種搜救隊、海委會海巡署都投入大量人力;經濟部調派重型機具及高壓清洗機。行政院東部辦公室及國軍則協調物資派送和民眾收容安置,衛福部在各地設立醫療站,交通部也安排多個免費接駁專車路線,提升災區交通運輸,臺鐵至10月15日每天加開8個列次,以因應花蓮救災的需求;環境部部長彭啓明也都站在第一線協調解決包括垃圾清淤堆置場等種種問題。 總統提到,馬太鞍溪的堤防除了做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的安全保護措施,更重要的是河道深水槽的清淤工程,很高興聽到相關工程都有按照進度完成。另外,有關堰塞湖問題的解決方案,目前內政部劉世芳部長正邀集所有的專家、學者持續監控,共同擬定後續解決之道。 總統強調,現階段最重要的四項工作包括:第一,掌握河川水流與水位狀況;第二,暫時性堤防的建置;第三,河床清淤工作;第四,撤離與應變計畫。如果堰塞湖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則必須要從上述四面向加強,才能逐步降低堰塞湖警戒,讓民眾不再憂心。並承諾政府一定會妥善解決堰塞湖問題,也指示負責的相關單位,不管是中央或地方都要共同合作。 談及復課進度,總統認為,因為教育很重要,所以包括光復商工、光復國中、光復國小、大進國小,都將從線上恢復為實體上課。原來安置在學校的民眾將另覓地點安置,隨著清淤完成,就要儘速補課,讓學生可以繼續受教育。有關農地重劃、農水路重建及農土地改良等議題,後續請季政委召集相關部會共同研商,進行整體規劃,持續推動中長期工作。 總統感謝國防部協助災區清理工作,稍早季政委簡報指出,目前受災家戶約已全數完成清淤作業,而佛祖街另有49戶再度提出申請國軍協助,請國軍全力投入支援,協助災民完成家園清理,也感謝日前屏東特搜大隊成功救出6歲女童小沂。 總統也指示後續要完成的事項,第一是持續清理側溝、淤泥和廢棄物,並進行環境清潔消毒,預防災後傳染病的風險。第二,目前仍有6位民眾失聯,請相關單位持續搜救列為最重要事項,不放棄任何希望。 總統強調,各縣市政府應於雨季來臨前完成側溝與雨水下水道清理,並持續進行河川疏濬。臺灣的水資源仰賴颱風帶來的降雨量,但颱風也帶來災害風險,因此除持續推動相關水利工程,更應加強清淤工作。光復鄉雨水下水道應進行系統性調查,可進入的區域應派員勘查,無法進入的部分則以無人機輔助監測,才能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總統也感謝全國各地志工投入花蓮救災行動,教師節連假首日即有超過3萬名志工湧入光復鄉協助清理,第二日增至4萬多人,第三日更達4萬3千人,三天合計逾10萬人次,包括今天也有2、3萬志工來到花蓮,臺灣民眾的愛心令人深受感動。除了國內志工,也有許多外國民眾投入救災。臺灣在面對災害時展現的團結與互助精神,深受國際社會肯定,認為臺灣是令人尊敬與欽佩的國家,要代表國家向所有參與救災的志工表達誠摯感謝。 隨後,總統前往視察馬太鞍溪堤防與橋梁施作進度,先聽取相關單位簡報工程規劃與防災措施,並表示,現場看到馬太鞍溪堤防施作情況,整體規劃相當周延;堤防分為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後續還將建設寬達50公尺的超級堤防,預計可在明年汛期前完成永久堤防。 總統指出,馬太鞍溪橋是重要建設,感謝交通部依指示推動相關作業,先行施作涵管便道,接續再施作鋼便橋梁,預計約4個月內完工。至於永久性橋梁之發包工程,也請該部審慎評估,盡速完成後續相關工程。同時提到,馬太鞍溪河床整治工程經費約十幾億元,將開挖深度達5公尺的深水槽,全長約5公里、寬度介於100至200公尺之間,施工團隊相當用心,相信工程完成後,能有效加強馬太鞍溪沿岸地區的防洪保護。 總統進一步指出,後續還要處理最關鍵的堰塞湖問題,從季政委報告顯示,目前堰塞湖蓄水量約剩6.5%,惟因紅色警戒尚未解除,仍需密切注意,如何根本解決堰塞湖問題,也要請專家學者與水利工程單位共同研議,以尋求解決方案。另因堰塞湖尚未完全解除警戒,相關工作包括堤防、深水槽工程、河床及河內水流監測等,都是當前重點工作。此外,也應根據不同情況擬訂撤離計畫,確保周邊民眾居住安全。 總統表示,面對花蓮這次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傷亡,中央是全力投入救災以及復原重建工作。在慰問金方面,有關罹難者及失蹤者慰問金,由中央發放每位100萬元,日前蕭美琴副總統已一一拜訪慰問;重傷者則發放慰問金25萬元。在協助災後復原部分,每戶發放10萬元慰助金、5萬元清理補助;每輛汽車損壞發放5萬元補助,摩托車損壞則補助1萬元。此外,中央將再加碼補助,提供每戶20萬元房屋修繕重建費用。 總統指出,中央除了出力,各部會來到花蓮從事救災復原工作,也提出經費慰問受災民眾,協助災民度過難關。最後,總統前往和平街及佛祖街視察家戶復原情形,向受災民眾表達關懷及慰問,沿途也向前來協助清淤的「鏟子超人」及所有工作人員表達感謝。 包括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暨行政院政委季連成、副總指揮官李孟諺、國防部長顧立雄、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智勇Ljaucu‧Zingrur、環境部長彭啓明、內政部次長董建宏、經濟部次長何晉滄、陸軍司令呂坤修、花東防衛指揮部指揮官劉暐欣、立法委員傅崐萁、沈伯洋等亦分別陪同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5日
總統赴嘉南關心丹娜絲風災後房舍修繕及水利設施復建情形 肯定中央、地方及民間協力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5)日上午先後前往嘉義及臺南關心丹娜絲風災後房舍修繕狀況及水利設施復建情形,肯定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協力合作,讓受災民眾儘速恢復正常生活。 總統表示,明天就是中秋節,今天特別來視察丹娜絲風災後,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修復重建的情形。目前多數人的房屋都已完成修繕,少數尚未修復的政府也會持續提供協助,讓大家恢復正常生活。 總統提到,丹娜絲颱風自臺灣海峽由南向北,從嘉義進入。過去颱風都是由東向西,有中央山脈阻擋,而雲嘉南是平原,因此受到很大的衝擊,災情慘重。在臺南就有3萬多戶受災,災民無法找到工人、材料。因此在討論之後決定先暫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工程,請工程團隊先幫市民修繕房屋,也可以控制修繕的價格及品質。並肯定慈濟等公益團體的投入,及桂田營造認養多戶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的修繕,這次臺南和嘉義的災情才能這麼快復原。 總統接著說,此次也特別在臺南設置前進指揮所,由陳金德政委擔任指揮官,在第一線提供協助並每日提供進度。也肯定七股區西寮里長柯勝强的用心及認真,更針對花蓮風災捐出一月所得,里內也幫忙募款,充分展現臺灣人的互助精神,令人欽佩。並提到,臺南市政府受理5萬件家園復原慰問金的申請,補助金額近12億3千萬元由中央協助支應,行政效率值得肯定,也指示應繼續努力,儘速協助發放家園復原慰助金給受災民眾。 總統也感謝多位立法委員支持,立法院已經通過「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行政院依照特別條例規定,提出通過特別預算案,編列經費;針對已自行修繕的弱勢家庭,除了原已領取的家園復原慰助金外,再加碼完工補助:屋頂牆面受損20至100平方公尺補助5萬元,超過100平方公尺補助10萬元;未達20平方公尺以下者,地方政府補助1萬元,中央政府亦補助1萬元。另外,為鼓勵受災民眾參與政府協調進行媒合修繕,將發放2萬元獎勵金。 總統同時指出,這次除包括救災及房屋修建經費,還包括水電、通訊、道路修護、橋梁修建、堤防、交通建設等基礎建設,相關項目都已納入特別預算編列。此外,有關七股潟湖沙洲復育工作,中央也將協助辦理,該工程雖困難,但有助提升地方安全。 最後,總統在聽取簡報後裁示表示,在臺灣會影響民眾財產安全最常見的因素包括颱風、地震及其他意外如交通事故等。現在因為氣候異常,請水利局跟工務局都要放在心上,維護民眾安全。 包括雲嘉南災後復原前進指揮所指揮官陳金德、內政部長劉世芳、臺南市長黃偉哲、嘉義縣長翁章梁、立法委員蔡易餘、林俊憲、郭國文等亦分別陪同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3日
總統肯定恆春東門溪滯洪池發揮成效 強調應落實執行防災、避災、減災的演練
賴清德總統今(3)日下午前往屏東視察恆春東門溪滯洪池,肯定屏東縣政府推動治水計畫,讓滯洪池發揮顯著效果;也期勉各縣市政府做好水利建設工程,針對防災、避災、減災進行相關演練,確實執行撤離與防災工作,保障民眾生命財產。 總統抵達後,先後聽取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處長江國豐及經濟部次長賴建信針對恆春東門溪滯洪池及屏東治水情形進行說明。 總統致詞時表示,臺灣每年幾乎都會面臨颱風侵襲,颱風儘管帶來農業、民生及工業所需的豐沛雨量,但也時常造成災情。如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政府不可迴避的責任。回顧二十多年來,歷任政府持續投入治水建設,從陳水扁前總統的八年800億、馬英九前總統的六年600億,到蔡英文前總統推動前瞻基礎建設,中央與地方共同努力合作,已在各縣市逐步展現良好成效。 總統指出,去年凱米颱風過後,屏東縣政府積極規劃,提出約30億元的治水計畫,基於照顧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中央責無旁貸、全力支持。目前相關工程皆已發包、執行率達百分之百,總統對於縣府團隊的努力也給予肯定;並提醒有些工程因規劃設計耗時,導致建設延宕,未來中央與地方應加強合作,提高規劃、設計、發包到完工的效率,以因應氣候變遷下日益頻繁的天災挑戰。 針對東門溪滯洪池的成效,總統說,7月間丹娜絲颱風來襲,可看到滯洪池確實發揮顯著效果,值得讚許。另針對各縣市政府所提出的水利建設計畫,也指示經濟部及水利署進行了解,對於已完成規劃設計且符合需求的計畫,也請研議優先撥款支持幫助,希望各縣市政府獲得相關經費補助後,能夠確保相關工程品質,發揮效益,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總統也期勉各縣市政府,除做好水利建設工程,也應重視防災、避災、減災的演練。例如每年雨季來臨前必須全面清理側溝、檢查雨水下水道及河川疏濬以避免堵塞,必要時也可運用無人機巡視。因為氣候變遷帶來的天災地變,除了要謙卑面對天地萬物,更要確實執行撤離與防災工作,才能保障人民安全。至於撤離行動所需要造冊、挨家挨戶通知,並由民政系統、村里長、鄉鎮長與派出所警員共同協助,務必做到完整與徹底,避免任何疏漏。從避災、防災到減災,每一個環節都要確實執行,以避免釀成不幸。 最後,總統再次對屏東縣政府推動的治水計畫表示肯定,並指出三大目標:第一、追求最小淹水面積;第二、爭取快速排水,透過側溝、雨水下水道及河川疏濬提升效能;第三、逐年打造更安全的環境。並強調,中央政府會全力支持屏東縣的治水努力,攜手地方逐步改善淹水問題。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屏東縣長周春米、立法委員徐富癸等亦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7日
副總統赴花蓮勘災 盼充分協調人力、物資 讓光復鄉早日恢復正常
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地區重大災情,蕭美琴副總統今(27)日下午再度前往花蓮縣光復鄉關心救災狀況,並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瞭解目前各項工作進度及災民需求。並感謝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辛勞與努力、民間團體和志工們的協助與參與,期盼充分協調人力、物資以及時回應災民需求,共同努力讓光復鄉早日恢復正常。 副總統表示,重建之路相當漫長,需要大家全力投入。感謝中央和地方各單位在第一時間付出的辛勞與努力,以及許多民間團體、志工們大量湧入提供協助。接下來應思考如何充分協調人力和物資,以及時回應災民需求,像是車站設有志工分配站、軍方協助載運志工到較偏遠、無法徒步抵達的地方。 副總統同時說,希望來自臺灣四面八方的機具能獲得妥善分配,有需求的地方都能受到照顧,這也是所有付出愛心民眾的共同目標。也提醒前往協助的志工要注意自身安全,請使用雨鞋、口罩等相關配備,守護別人的同時也保護自己。 副總統表示,農政單位持續監測堰塞湖狀況,提醒民眾紅色警戒依然存在,必須隨時保持警覺。並提到,針對馬太鞍溪河床墊高問題,除了既有的堤防加強、固化等措施,對於未來降雨可能導致淹水的問題,應再思考如何保障民眾安全,例如加強警戒和監測。也感謝環境部和各縣市環保局前來支援,相關的清運措施也需要進一步協調與分工。 副總統感謝前進協調所定期公告相關資訊,包括政府相關作為和措施,例如旅宿安置補貼、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及原民會提出的補助措施等,讓所有需要的人能迅速掌握相關資訊,讓政府的好意能盡速落實。也感謝自來水公司全力投入搶修,解決缺水問題。 最後,副總統也與縣府同仁和地方民意代表進行交流,針對其他可能遺漏或待加強的地方進一步交換意見,盼大家共同努力,讓光復鄉早日恢復正常。 包括農業部次長胡忠一、原民會副主委陳義信、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等亦陪同今日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5日
總統赴花蓮勘災 指示全力救災、復原與重建 盼全國人民與花蓮人站在一起
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地區重大災情,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下午先後前往花蓮國軍前進指揮所及光復淨水廠等地關心受災民眾及災後復原情形暨慰問救災國軍。總統表示,中央會傾全力幫助花蓮,與花蓮鄉親站在一起,包括救災、復原、重建等工作,讓民眾迅速恢復正常的生活。 總統先後聽取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暨經濟部次長賴建信、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副指揮官賴政豐以及台水公司總經理李丁來簡報,了解受災情況、道路清淤期程、供水進度及災後復原處置等情形。 總統表示,此次樺加沙颱風的暴風中心雖然沒有進入臺灣本土,但強颱暴風半徑廣大,造成花東、高雄及屏東等地出現豪大雨,尤其花蓮4天累積雨量約700至800毫米,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造成重大災情。要向不幸離世的鄉親表達哀悼之意,並祝福傷者盡快恢復健康,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盡速找到失蹤者。 總統強調,現在大家都是花蓮人,不分彼此,中央會傾全力幫助花蓮,與花蓮鄉親站在一起,包括救災、復原、重建等工作,讓民眾迅速恢復正常生活,中央會義無反顧與花蓮縣政府合作,幫助全體花蓮縣民。 總統也感謝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第一時間在花蓮設置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並由對於治水防災非常有經驗的經濟部賴建信次長擔任總協調官,負責協調中央各部會及花蓮縣政府,解決像是水、電、通訊及物資救援等各項問題。 總統指出,卓院長昨日至花蓮勘災時也做出幾項切合目前花蓮所需的具體裁示,第一,請陳時中政務委員馬上開設中央賑災募款專戶,讓全國的愛心都能幫助到花蓮受災的民眾;第二,儘管堰塞湖水量已從9100萬噸降至1300萬噸,威脅減少,但仍在紅色警戒,代表危險仍然存在,請農業部持續監測,並將監測資訊妥善運用,避免發生其他意外。第三,請交通部解決馬太鞍溪橋梁問題,這條橋對附近交通運輸非常重要,陳世凱部長已說明預計1個月搭建涵管便橋,4個月左右完成結構性便橋,並希望在2026年底前建構好永久橋梁,至少要能完成單向橋梁。 總統同時指出,目前已有17所收容中心,每個地方都需要醫療照顧及食物供給,衛福部將協調慈濟醫院、安養中心等醫療院所認養。環境部也將協助花蓮縣政府環境衛生工作,當前環境復原工作相當繁重,請賴總協調官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幫助地方解決問題,讓重建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總統表示,災情出現時已第一時間請國軍全力投入災區的救災跟重建工作,肯定國防部顧立雄部長與第二作戰區劉暐新指揮官,將救災視同作戰並擬定計畫書。國軍將負責清淤、後勤補給等,持續不斷、日夜分班,投入救災工作。他也授權國防部顧立雄部長和指揮官,在與鄉鎮或村里取得共識、避免誤解的情況下,國軍可以進屋協助搬離大型家具或清除汙泥。 總統也感謝全國其他縣市消防救災人員來到花蓮協助救災,延續臺灣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優良傳統精神。並表示,期盼縣府團隊與國軍及相關單位共同合作,分秒必爭,搜尋目前仍然失蹤的民眾,並請花蓮縣政府確實掌握縣內救災、復原及重建需求,俾利中央政府及前來支援的國軍、各縣市救災人員提供協助。並指示經濟部水利署在兩週至一個月內完成馬太鞍溪堤防修復,春節前完成堤防加固,在明年汛期前完成堤防永久設施,避免堤防邊坡持續倒塌及溪水沖到民宅。 總統接著說明,要解決堰塞湖並非易事,需要時間處理。馬太鞍溪堰塞湖約於今年7月底形成,內政部劉世芳部長即會同李鴻源前部長召集專家學者會議,同時委託臺大及陽明交大監測。經評估無法以爆破方式解決,且堰塞湖位於人車、機具難以抵達之處,虹吸或分洪道方式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專案小組決議持續監測,將正確訊息提供縣政府,作為撤離民眾的依據。 總統強調,中央盡心盡力的處理堰塞湖,尊重專業,也徹底落實執行。發生憾事大家都不樂見,現在有這麼多人傷亡,更要團結合作,共同救災、復原及重建。希望全臺灣人民都與花蓮人站在一起,協助花蓮縣政府完成各項工作,讓受災民眾盡速恢復正常生活。 隨後,總統也到光復淨水廠附近民宅以及馬太鞍教會慰問受災民眾。針對民眾關切的水、電及通訊等問題,總統表示,光復淨水廠目前已回復4成供水,預計今天晚上可完成全部供水;復電進度已達98%,台電公司也會持續努力完成100%復電。另外,受損基地台修復已完成一半,災區漫遊由三家電信公司相互支援,讓災民恢復通訊。 包括國防部長顧立雄、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暨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黃志偉、陸軍副司令張台松、第二作戰區指揮官劉暐欣、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林元鵬、原民會副主委陳義信、立法委員沈伯洋及台水公司總經理李丁來等亦分別陪同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7日
總統接受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見「傳統基金會」亞洲資深研究員葉望輝(Stephen Yates)及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主持人賽斯頓(Buck Sexton)及其胞弟梅森(Mason Sexton Jr.)、克茲(Keats Sexton),並接受賽斯頓專訪,針對兩岸關係、區域情勢、國防、臺美經貿夥伴關係及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今(7)日凌晨播出。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臺灣的公民責任感已引起許多美國人關注,我們注意到臺灣民眾守法且相互尊重,在路上行走讓人感到很安全,這帶給我們許多啟發。另外,現在臺灣與中國之間議題深受全球矚目,人們認為兩岸情勢升溫、危機日益接近,您會如何向美國聽眾形容目前的兩岸局勢? 總統:首先,我很高興聽到你此趟來臺灣看了很多事情,收穫豐碩,另外也謝謝你對臺灣公民社會的肯定。臺灣的確被國際社會稱讚「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次花蓮因為颱風引發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傷亡,街道都是泥沙、很多房子都被泥沙堆積,臺灣社會自動自發地跑到花蓮去幫助受災民眾,過去幾天有連續假期,第一天假期有3萬多人去、第二天有4萬多、第三天又4萬多,總共有十幾萬人自動自發拿著鏟子到花蓮去幫助受災民眾,所以臺灣社會也稱呼這批人為「鏟子超人」。 你可以充分感受到臺灣的確是充滿熱情、人民很善良,所以不管是街道或者是在晚上或白天,基本上治安都不錯。 你剛剛提到了臺灣與中國的關係,我非常期待全球關心臺灣跟中國關係的朋友能清楚知道幾件事情:第一、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沒有權力侵犯臺灣。第二、中國在臺灣海峽進行軍演、破壞區域的和平穩定,所以打破臺海現狀的是中國,不是臺灣;臺灣人民保護主權、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不應該被解讀為對中國的挑釁。第三、即便臺灣受到中國日益增強的威脅,臺灣仍然沒有放棄尋求兩岸和平共榮的目標,因為我們知道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事關重大。我們對和平有理想、沒有幻想,我們認為和平必須要靠實力才能夠得到。 所以臺灣在我上任之後採取「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是強化國防力量,明年的國防預算根據北約標準可以達到GDP的3.32%,在2030年之前可以達到GDP的5%。一方面對美國或國際社會進行軍事採購,另一方面推動國防自主,跟國際社會共同開發武器,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造共同合作,讓臺灣本土的國防工業能夠發展起來,對臺灣的安全進一步做出貢獻,包括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艇、機器人,都是未來臺灣要著重發展的項目。 第二是強化經濟韌性,臺灣在2010年對外投資有83.8%投資在中國,可是去年只剩下7%,現在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也就是說,我們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而是讓臺灣的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讓臺灣的經濟不但要好,而且要有韌性,臺灣才能夠安全。第三是跟美國還有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威嚇的力量,也就是用備戰來達到避戰的目標。 第四是只要對等、尊嚴,臺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談判,透過交流合作來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因為我有看到川普總統公開談到,習近平曾經打電話給他,在川普總統任內不會出兵攻打臺灣。我們希望能繼續得到川普總統的支持,如果川普總統能夠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的話,川普總統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問:如果您現在有機會與川普總統直接對話討論臺海情勢,尤其在國防與國安方面,您希望讓川普總統知道什麼? 總統:如果有機會見到川普總統跟他講述臺海情況的話,我會建議川普總統特別留意習近平目前不僅在臺海進行越來越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在東海、南海也擴軍。中國的軍事演習已經到印太整個區域,航空母艦跨過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北海艦隊在演習時繞行日本一周,甚至到澳洲的經濟海域發射實彈射擊。 印太區域持續變化,情勢不斷變緊張,面對的不是只有併吞臺灣而已,當臺灣被併吞之後,中國會更有力量在國際上跟美國競爭,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最後也會衝擊到美國的本土利益,所以希望川普總統能夠持續維護印太的和平穩定。 臺灣有決心保護自己國家的安全,也會善盡責任,跟民主陣營共同合作,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問:美國過去在外交政策及介入國際事務方面學到一些教訓,因此格外關注那些願意承擔自身防衛責任並展現上戰場決心的夥伴。請問您如何向美國政策圈或公民展現臺灣捍衛自身主權的決心? 總統:我會跟他們說,臺灣有絕對的決心守護自己國家安全,因為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臺灣在保護自己國家時,等於是承諾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這就是為什麼我剛剛提到國防預算持續增加的原因,在蔡英文前總統任內的國防預算從占GDP 1.9%提高至2.5%;明年則可以達到3.32%,2030年之前就可以達到5%,比北約標準早5年。 另外,我們也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集結臺灣各行各業、公私力量進行全社會防衛的訓練;我也主持了國安高層會議,將中共政權定位為臺灣的境外敵對勢力,針對中國對臺灣的五大國安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總共100多條的國安法制,在此會期會送到立法院審議,讓臺灣能更有法治力量、更有國防力量、更有人民參與的力量來守護國家,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我相信自助人助,所以非常贊同你的想法,臺灣或其他國家必須善盡自己的責任,只有自助才能得到人助,大家共同團結在一起的時候,才能發揮嚇阻力量,才有辦法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   問:全球正密切關注人工智慧及其發展,尤其是美國,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卓越廠房也引起大家濃厚興趣。請問您對臺美在先進科技、晶片製造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經濟夥伴關係有何看法?預期未來將如何發展及共同促進繁榮? 總統:臺灣科技產業的確有不錯表現,這是臺灣數十年來產官學研共同合作,及臺灣人民支持下的結果。但我必須謙卑地說,台積電或臺灣半導體產業只是生態系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整個半導體生態系包括:美國是創新、研發、設計,同時也是最大的市場;日本有材料和設備,韓國有快速記憶體,臺灣是晶圓的邏輯製造,荷蘭擁有重要的半導體製造設備。 整個半導體生態系裡面美國獲得80%的利益,所以美國還是居於龍頭地位。面對未來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整個半導體生態系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要,美國還是要繼續領先全世界,臺灣很樂意跟美國一起努力,共同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並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讓美國持續領導世界,也讓美國能再度偉大。 臺灣也把半導體產業看成是對世界未來繁榮的重要責任,所以臺灣政府支持台積電去美國、日本及德國投資。未來美國在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的時候,相信台積電一定可以扮演關鍵角色。   問:在與臺灣政府官員會晤過程中,談到家庭組成,美國最近也開始關注這項議題。美國觀眾可能會很有興趣聽到有些國家試圖透過政策來解決相關問題,例如鼓勵婚姻和促進生育率等,使社會持續壯大,也更有韌性。請問臺灣有哪些促進生育率的措施?這些政策目前實施的成效如何? 總統:很高興你肯定臺灣這些作為。其實臺灣這些政策也參考了美國及國際上一些國家進步的做法。目前我們整個策略是,第一,0-6歲國家跟家庭一起養,小孩子0到6歲每個月都有錢可以領。另外,不管是公立或私立高中職都免學費。 另外,我們對老年人也有長期照顧系統,全臺灣有1萬5千個據點,大概有10萬個長照服務員在幫助65歲以上的長輩和身心障礙者,讓他們可以得到好的照顧。 如果年輕人要結婚,結婚有生小孩的家庭可以優先得到住到社會住宅的機會;如果要買房子,可以得到政府利息補貼;只想要租房子,也可以得到政府的租金補貼;不孕夫婦政府也可以補助他們去接受人工生殖。 另外,我們也在減稅,這是臺灣歷史上對社會投資最大的時刻,也是減稅最多的時刻。這些作為就是要讓年輕人敢婚、敢育、能養。我也注意到川普總統目前要減稅,我們希望家庭的負擔能夠減少,讓更多人能夠組成家庭,讓社會能夠安定、繁榮發展,然後國家才能夠生生不息。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