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5年07月12日
副總統盼製作更多優質紀錄片,讓世界看到臺灣動人故事
副總統出席「臺灣無比精彩:醫療精英」紀錄片的首映記者會

陳建仁副總統今(12)日下午出席「臺灣無比精彩:醫療精英」紀錄片的首映記者會,期盼透過Discovery頻道的紀錄片,帶領國際觀眾一起見證臺灣醫療精英們治病與防疫的努力和用心,並期勉外交部等能製作更多優質的紀錄片,讓世界看到更多臺灣動人的故事。

副總統抵達會場後,首先參觀醫療展示區,並觀賞「臺灣無比精彩:醫療精英」紀錄片精華片段。

副總統於致詞時表示,對於外交部和國際知名頻道Discovery合作拍攝紀錄片,讓國際社會能看見臺灣在公共衛生及醫療上的成就,他感到非常欣喜,也很榮幸擔任紀錄片的引言人。

副總統說,看完剛播出的節目精華片段,讓他有很深的感動。臺灣也曾經走過傳染病肆虐、衛生環境和醫療水準不佳的年代,但過去50年間,在國際社會的大力協助及許多國內公衛與醫療先進的努力下,臺灣已成功控制及根除了10多種傳染病,讓瘧疾、烏腳病及小兒麻痺等疾病在臺灣絕跡,成為歷史名詞。

副總統指出,他的老師-人稱「蚊子博士」的連日清博士,是臺灣消滅瘧疾的醫療精英之一,10年內讓全臺瘧疾患者從百萬降到零本土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在1965年頒給臺灣全世界第一張根除瘧疾證書,是我國防疫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此外,我國在顯微外科重建手術、顱顏手術及器官移植手術等醫療領域都居於全球領先地位,這些先進的醫療技術也帶往國外,加惠患者,不僅延長患者的生命,也讓他們的生活更有尊嚴與品質。

副總統認為,我國醫療科技的突飛猛進,創造發明很多尖端的醫療科技與治療良方,帶給新生兒與身障者新希望與新生命。而今天的臺灣不僅有國際一流的醫療品質及技術,我國的全民健保制度納保率高達99.9%,讓國民的健康獲得充分保障,也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是臺灣人引以為傲的成就。

副總統談及,臺灣過去在國際社會的協助下脫離了許多傳染病的威脅,現在的臺灣已成為公衛醫療的先進國家,今天我們有能力去回饋國際社會,從國際援助的接受者蛻變為國際援助的提供者,實現了醫療人權的普世價值。臺灣的國際醫療人道救援,也實踐了愛是永不止息的理想。

副總統也提及,此次透過Discovery頻道的專業團隊,帶領全亞洲的觀眾一起見證臺灣醫療精英們治病與防疫的努力和用心,期勉國內的醫療機構、NGO團體、外交部與衛福部等持續合作,一起將臺灣的愛心散播到全世界各個角落。並希望外交部能製作更多優質的紀錄片,讓世界看到更多臺灣動人的故事,更認識臺灣、瞭解臺灣並支持臺灣。

最後,副總統也特別感謝全國辛苦的醫療精英們,在醫療崗位上日以繼夜無私的付出,真的是無比精彩的臺灣之光。

包括外交部長李大維、衛福部次長何啟功、Discovery亞太電視網大中華區總經理張方、各國駐華使節及醫界人士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6月28日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開展 總統邀請國人及日本朋友前來旅行觀賞
賴清德總統今(28)日上午前往台電金水基地出席「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開幕活動,感謝奈良美智先生慷慨為臺灣作畫,此次並結合臺灣年輕新銳藝術家一起展出作品,讓臺日之間藝術文化交流激盪更多元、更豐富。並邀請國人及日本朋友一起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旅行,來金瓜石看展。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與奈良美智先生再次見面,仍像兩人初次見面一樣輕鬆自在。《朦朧潮濕的一天》這幅畫呈現朦朧潮濕的神秘美感,畫中小女孩的眼睛就像寶石一樣,讓人看了心情愉快。並提到,很高興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一起旅行,因為自己與金山淵源甚深,過去祖先曾住在金山,到祖父輩才搬到萬里。 總統說,「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是從2023年開始為期10年的計畫。第一年是在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展出,當時請奈良美智先生為臺灣作畫,也得到慷慨應允。時間過得很快,這幅畫自2023年從高雄出發,到過澎湖、屏東,現在來到北臺灣的金瓜石,相信未來還會到達更多地方。 總統指出,今年展出除了奈良美智先生的作品,尚有4位臺灣年輕的新銳藝術家一起展出,臺日之間藝術文化交流激盪,更多元、更豐富。感謝台灣電力公司提供展覽場地,以及各企業的贊助讓計畫具體可行;也感謝中華文化總會團隊優秀的企劃和執行能力。 最後,總統邀請國人及日本朋友一起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旅行,來到金瓜石看展。並提到,臺灣有許多日本人喜歡的景點、美食和文化,期盼大家排定新的旅遊方式,每年手攜手一同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到處旅行,讓計畫效益更大。 隨後,總統在奈良美智先生及參展藝術家陪同導覽下,與現場貴賓一同參觀展區。 包括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立法委員蘇巧慧、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李厚慶、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片山和之、兆豐銀行董事長董瑞斌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130週年院慶 感謝引領臺灣醫療進步 盼共同打造「健康台灣」">詳細內容
114年06月16日
總統出席臺大醫院130週年院慶 感謝引領臺灣醫療進步 盼共同打造「健康台灣」
賴清德總統今(16)日午間出席「臺大醫院130週年院慶活動」,感謝臺大醫院為民眾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持續引領臺灣醫療進步。也期盼未來該院在智慧醫療、癌症防治等領域繼續努力,讓民眾健康更有保障,醫療服務更有效率,共同打造「健康台灣」。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受邀出席臺大醫院130週年院慶活動,與大家共聚一堂慶祝這個非凡時刻,並代表全國人民感謝臺大醫院130年來對國家、社會及人民的貢獻。臺大醫院平時是人民健康的守護神,疫情來臨時更守護社會定安與人民健康,尤其在教學研究上也一直走在最前端,引領臺灣醫療進步。 總統說,身為醫界的一分子,期盼結合醫界及社會各界共同打造「健康台灣」,讓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讓國際擁抱臺灣。並提到,國人平均餘命雖有延長,但不健康年數也在增加,政府已訂定目標要在8年內將民眾平均餘命從79歲提升至82歲,不健康年數占平均餘命比例從10%下降到8%。 總統同時提到,為了完成這些目標,政府要推動許多事項,第一是癌症防治工作,從民國71年至今,臺灣十大死因都是癌症,因此政府強化國家癌症防治策略,降低篩檢年齡及增加癌症篩檢範圍等,除了口腔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外,增加肺癌及胃癌,篩檢經費也從去年28億元,今年增加40億元,達到68億元,期盼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總統談到,之前他曾訪視臺大醫院癌醫中心,感謝臺大醫院的大力支持,在此領域的研究、教學、治療等方面,都持續投入許多人力、物力,社會也寄予厚望,希望未來藉由臺大醫院的努力,在臺灣癌症防治上獲得成效,達成目標。 在智慧醫療方面,總統指出,臺大醫院成立智慧醫療中心,在此領域執臺灣之牛耳,未來希望透過雲端科技,全面整合在宅醫療、遠距醫療,讓醫療體系各環節都能透過科技的發展,更緊密團結在一起,讓民眾健康更有保障,醫療服務更有效率。 最後,總統肯定即將卸任的吳明賢院長,領導臺大醫院表現非凡,獲得長足進步,受到國人肯定。並祝福臺大醫院院運昌隆,迎接更燦爛輝煌的130年。 包括衛福部長邱泰源、臺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臺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及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6月13日
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開幕 總統邀請國人看展   並期勉成為世界的故宮
賴清德總統今(13)日下午出席「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開幕記者會,邀請國人至故宮欣賞橫跨百年、81幅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的名作特展,並期勉故宮博物院不僅深耕地方,也要走進世界,讓世界看見臺灣。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支持,讓鎮館之寶來臺展覽。並提到,此次特展橫跨百年,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展出包括梵谷、雷諾瓦、塞尚、馬諦斯等38名偉大畫家的81幅名作,意義重大。感謝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覽暨國際倡議副總監Quincy Houghton、亞洲藝術部副主任馬唯中、策展人Dita Amory,以及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率領的團隊,共同完成此次展覽的壯舉。 總統同時提到,此次特展接洽了兩年多的時間,除了故宮博物院的努力,也感謝時藝多媒體、國泰金控等贊助廠商的協助,才能順利完成這項展覽,邀請全國好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個難得機會,踴躍進館參觀這81幅巨作。 總統說,故宮博物院是國家重要資產,不管是建館一百年或是來臺已一甲子,都已年代久遠,需要注入新生命。因此在2017年擔任行政院院長期間核定了「新故宮計畫」,包括整建故宮正館、改建第二展覽館、新建行政大樓、建置博物館群國際觀光網絡系統等,總經費超過100億元,讓故宮博物院有機會與全世界知名的博物館進一步連結,才能促成此次展覽。 總統期勉,故宮博物院未來可以參考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國際性的做法,不僅深耕地方,也要走進世界,讓世界看見臺灣,並將世界帶進臺灣,讓故宮不僅是臺灣的故宮,也是世界的故宮,相信這個理念會得到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最後,並祝福展覽活動圓滿成功。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共同進行啟動儀式,並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覽策展人Dita Amory導覽及參觀展區,欣賞多幅名家畫作。 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及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6月10日
總統接見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 肯定以原住民音樂促進臺灣與教廷交流 讓世界聽見臺灣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上午接見「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肯定合唱團日前於教廷獻唱,並至歐洲多國國際巡演,用原住民的歌聲促進臺灣和教廷的交流,也讓世界聽見臺灣。並表示,感謝原聲教育協會用心傳承原住民族文化,帶領部落孩子邁向更廣闊的未來,期許大家繼續傳唱,用音樂傳承原住民的文化與精神。 總統抵達後,首先欣賞合唱團的歌唱表演。隨後致詞時表示,感謝大家今天一早下飛機,特別來到總統府快閃演出。「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果然是來自臺灣玉山的天籟之音,讓在場眾人聽得如癡如醉,感謝合唱團帶來優美動人的音樂饗宴。 總統提到,他非常佩服所有同學,小小年紀就完成非常不簡單的創舉。上個月陳建仁前副總統代表國家前往教廷,參加新教宗  良十四世(Pope Leo XIV)的就職典禮,這次大家到教廷也透過獻唱與教宗互動,促進臺灣和教廷的交流。 總統也說,看到大家用拉丁文向教宗說「臺灣為你加油」以及為大家演唱,也非常令人感動。不僅如此,在義大利和世界知名的「西斯汀教堂合唱團」聯合演出;又馬不停蹄前往波蘭、德國、奧地利完成國際巡演。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謝謝大家在世界最神聖的殿堂唱歌給全世界聽,用原住民的歌聲,讓世界聽見臺灣。 總統同時也感謝台灣原聲教育協會及馬彼得團長,2008年和幾位退休老師一起成立音樂學校、創立合唱團,帶孩子錄製專輯、出國巡演,這些年可以說成果豐碩,令人欽佩。馬彼得團長不僅透過教育耕耘部落發展,也透過音樂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夢想,這幾年更創辦12年一貫的原住民實驗學校,用心傳承原住民族文化,帶領部落孩子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最後,總統期許所有同學繼續傳唱,用音樂傳承原住民的文化與精神,實現更多的夢想,並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學業順利。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4日
總統接見世衛行動團 重申臺灣願為世界公共衛生健康人權做出貢獻
賴清德總統今(24)日上午接見「世衛行動團」,肯定「世衛行動團」在第一線為臺灣爭取醫療人權,也感謝國際社會直接或間接對臺灣的支持。並強調,為了臺灣的健康人權,以及追求全世界更好的健康福祉,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都是臺灣人民不變的理念。 總統首先聽取「世衛行動團」團長暨衛福部長邱泰源進行成果報告,以及無任所大使吳運東這些年參與「世衛行動團」的經驗分享。 隨後總統致詞表示,熱烈歡迎「世衛行動團」回到臺灣,「大家辛苦了」。並指出,此次「世衛行動團」由衛福部邱泰源部長擔任團長,率領包括醫衛專業團體、醫事青年團、民團、僑團,並在立法委員視導團的監督之下前進日內瓦,站在第一線為臺灣爭取醫療人權,也贏得國際社會對臺灣的肯定。他要代表國家感謝邱泰源部長及各位成員的辛勞。 總統接著感謝吳運東大使過去25年來,造訪日內瓦、日本,以及歐洲各國,遊說各國支持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儘管吳大使已經87歲,仍可以四處為國家奔波,這向國際社會證明臺灣健康工作做得很好、醫療服務也很好。吳大使一站出來,就是臺灣健康的品牌。 總統表示,很遺憾臺灣今年仍未受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加上經費被刪了一大筆,但這並沒有改變我們爭取臺灣健康人權的決心。此次「世衛行動團」在日內瓦舉辦超過40場的雙邊會談、國際論壇及國際記者會等,也首次與日內瓦大學醫院及國際醫院聯盟簽署合作備忘錄,充分展現臺灣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決心,我們除了顧及臺灣的健康人權,也很樂意參與世界、在世界公共衛生健康人權上做出貢獻。 總統提到,世界衛生組織特別強調「不遺漏任何一個人」,但是很可惜,卻遺漏了臺灣2千3百萬人。總統肯定邱泰源部長及呂建德次長,在日內瓦撐起「三腳椅」的塑像,向國際社會傳達「如果有臺灣,世界衛生組織會像四腳椅一樣更加穩固」的理念,並感謝邦交國貝里斯代表在世界衛生大會上慷慨陳詞,希望國際社會能夠支持臺灣參與,呼應「椅子若有四根腳,會更加周延」。 總統說,不僅邦交國替我國發聲,今年WHA共有26個會員國及觀察員身分的歐盟代表,也直接或間接公開表明對臺灣的支持,我們都非常感謝。今年WHA的主題是「One World for Health」(共創健康世界),臺灣雖然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國,也沒有受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但這樣的理念與臺灣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們會持續推動。 總統也說,他是醫療背景,深知健康的重要。健康不分黨派、族群,是社會最關心的議題。除了讓民眾健康,也非常關注像是SARS、COVID-19等全球性未知傳染病,隨時可能威脅全世界及臺灣,這也是上任後在總統府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原因,期盼讓國人更健康、國家更強,也讓世界擁抱臺灣,這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一致。固然我們今年無法加入,但是不會因此而放棄;也不會因為沒有預算、或是因為美國沒有加入而離開。為了臺灣2千3百萬人的健康人權,以及全世界更好的健康福祉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參與世界衛生大會,都是我們不變的理念,「大家一起努力」。 「世衛行動團」一行包括無任所大使吳運東等,由團長暨衛福部長邱泰源率領,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次長吳志中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01日
總統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 籲國人不分政黨朝野相挺國軍 支持國防預算 以實力達成真和平
賴清德總統今(1)日晚間出席「國際獅子會MD300A 1區真情服務分享成功」並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談「國防」。總統感謝全體國軍奉獻、捍衛國家,並強調,政府持續提升國軍待遇與福利,推動國防改革,期盼國人不分朝野政黨共同相挺國軍,全力支持國防預算,透過實力達成真和平。 總統致詞時表示,從去年520就職以來,一直思考如何團結國人、朝野、國家,一方面推動國家進步,另一方面抵抗外來併吞,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及自由的生活方式,因此接受各社團的邀請進行十講。 總統說,第一講是講國家,引用國際法及臺灣的歷史,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統治過臺灣,臺灣的主權也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臺灣在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經濟產業、科技發展、防疫等各方面的成就,百工百業都是國際上的隱形冠軍,代表臺灣是外國肯定的國家,這些都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應該要好好守護、珍惜。 總統接著說,第二講是團結,特別引用民進黨《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內容是臺灣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只要認同臺灣這塊土地,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不管是中華民國認同或是臺灣認同,都是屬於國家認同的方式,應該彼此尊重、互相接納。要團結中華民國派的反共,以及臺灣派的護臺,反共護臺,臺灣才會安全,民主、自由、人權才能永續發展,後代子孫才能在這裡代代相傳。 總統也提到,第三講談憲政體制,固然中華民國憲法是在中國大陸時期所制定,但在李登輝前總統的領導下,來自臺灣人民所選出來的國大代表,經過七次修憲,已完成以臺灣為主體的民主共識。現在的憲法增修條文也明定,包括總統、五院各憲政機關的權責,彼此尊重、互相制衡,民主才能可長可久,走得更遠。臺灣的憲法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有所不同,就是給予臺灣人民直接民主—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如果立法院或地方議會,沒有重視民意,沒有通過法律,人民可以創制;如果通過的法律不符合人民需求,人民可以複決。如果人民選出的立法委員表現不如人民所願,人民可以根據憲法推動罷免。也就是說,民主的問題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不管是透過釋憲,由憲法法庭判決立法院通過的法案是否合憲,經過不斷地判決、解釋,讓憲政體制能更加穩固,人民也能運用權利表達主張,同樣是民主深化的一環。 總統針對第四講「國防」,首先說明國防的目的。依據憲法第137條第1項:「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另外,憲法第138條則明定:「全國陸海空軍,須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以外,效忠國家,愛護人民。」因此每一次為國軍將領晉階、授階時,都用憲法勉勵國軍將領效忠國家、愛護人民。 總統提到,國軍是一支有能力保護國家的勁旅,也獲得國際社會正面肯定。國軍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也為臺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換句話說,中華民國與臺澎金馬是生命共同體。此外,也以1949年古寧頭戰役及1958年八二三砲戰為例,說明國軍的戰力。總統說,兩場戰役均為反共護臺,為守護臺澎金馬、守護中華民國,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不分義務或志願役,軍民合作,一起為守護家園奮戰,並擊敗侵略者。因此,要感念當時英勇奮戰的國軍與民眾,才有今天穩定的社會。 總統也提到,國軍不只是保家衛國,無論是花蓮、臺南大地震、颱風甚至是疫情、禽流感,都可以看到國軍協助救災抗災、復原重建。臺灣有軍愛民、民敬軍的傳統,更感謝全體國軍捍衛國家的奉獻。軍人以生命保家衛國,是一項崇高的志業,對於國軍的貢獻,全國人民都要心存感激並做國軍的後盾。 總統表示,政府持續提升國軍待遇與福利力挺國軍,除了近年來軍公教加薪,今年3月也宣布提高志願役與戰鬥部隊加給。此外,蔡前總統任內推動「興安專案」提供國軍更優質的住訓環境,截至今年6月共修整營舍87案,是數十年來最具規模的營舍更新。接下來政府還會推動「展興專案」,從明年到2031年持續用具體行動提升官兵住用品質,支持國軍。 總統說,政府也精進對國軍眷屬的照顧,包含育兒協助、準公共化的托嬰托育合作、醫療照顧跟補貼等,並重視軍人的在職進修、強化職能培訓,以及增加與駐地附近學校的進修合作。為彰顯軍隊人性化管理,開放軍人出國自由行,且自今年7月開始,6家國籍航空國際線航班,將提供「軍人優先登機」服務。此外,推動九三軍人節現役軍人到賣場購物享打折優惠,也歡迎更多企業響應,共同展現對國軍的尊敬。上述國軍重要的福利及改革措施,在顧立雄部長知軍、愛軍,且發揮專業的領導下獲致諸多成果。 談及當前情勢中國威脅增強,總統指出,中國的軍事預算從2000年開始一路增加,2025年已破8兆新臺幣,相較20年前,中國軍費成長7倍以上。即便是國民黨執政時期,中國軍費連續多年以兩位數規模快速成長,中國軍事費用的提升,與臺灣任何政黨執政無關。中國的威脅持續壓迫到區域和平,且已踏出第一島鏈,甚至也已跨過第二島鏈到第三島鏈。臺灣受威脅,周邊國家也都受到威脅。此外,中國國家發展的目標是要在西太平洋稱霸,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也是中國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臺灣被併吞了,中國不會因此而停止,只不過是更有力量去進行區域性的擴張。 總統表示,中國對臺灣文攻武嚇不斷,包括高強度的灰色地帶侵擾,以及滲透統戰我國現役、退役軍人,透過公開我國軍人個資、不實攻擊國軍、貶抑國軍、誇大共軍以及網路上的騷擾攻擊等,企圖透過輿論戰、心理戰,營造不信任與恐懼,打擊國軍士氣。另亦頻繁透過軍機、軍艦、無人機等干擾臺灣,甚至試射飛彈及針對性演習,企圖威嚇國軍和國人。 總統認為,面對中國的威脅,臺灣一定要全力推動國防改革,包括持續務實推展各項國防革新要務,從俄烏戰爭、以哈戰爭、以色列與伊朗的軍事衝突中得到經驗,接軌創新思維與科技運用,加速國防產業自主升級並提升國軍戰力。不僅要提升國防力量,還要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有道是天助自助者,臺灣要提升國防力量,達到有實力的真和平,這就是國防改革的目標。 總統指出,我國的軍事戰略是「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也就是應對灰色地帶襲擾,聯合反登陸、濱海及灘岸作戰、縱深防禦與持久作戰,打造戰略持久與固守韌性,建立足以嚇阻並完全挫敗敵人的能力。國軍的作戰戰略是「多域拒止、韌性防衛」,加強不對稱戰力、快速戰備應變、去中心化運作、以拒止取代控制、整合嚇阻及無上限增高敵人執行任務的困難與風險,達到保護國家的目標。 談及我國當前的國防訓練,總統表示,在維持戰訓本務與軍隊紀律的前提下,展開以人為本、減法思維,建構現代化國軍;要讓部隊官兵感受到被尊重、關懷與照顧,積極破除形式主義的行政負荷,強化部隊的彈性、靈活與創新;也要和世界一流的美軍合作、協訓與交流,大幅提升實戰化的訓練;並擴大投資新興科技與資通電戰力、打造更堅實的後備部隊、精進後勤支援效能、強化精神戰力與士氣,這些都是我國國防訓練模式。 面對中國逐年攀升的國防預算,總統提到,馬英九政府時期,國防預算並未增加反而逐年減少,國防預算GDP占比降到約2%的水準。蔡英文前總統上任後,逐年提高國防預算,展現「強國防、挺國軍」的意願,從2016年的3596億元到去年的6068億元,提升80.74%,已占GDP2.5%。近來舉行的北約領袖峰會,北約國承諾2035年之前,國防預算將增加到GDP5%。總統接著說,他也在上任後宣布讓國防預算達到GDP3%以上,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 總統感謝美國政府持續落實對臺承諾,近5年有30次軍售協助我國取得先進武器,有效強化我軍嚇阻與防衛固守能力,包含海馬士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A2T戰車、MQ-9B無人機、彈簧刀300型、Altius600M攻擊型無人機、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等,這些都符合我國的需要。並提到,美國對臺灣相當支持,多次動用「外國軍事融資」(FMF)與「總統撥款權」(PDA)無償軍援臺灣,金額累計超過900億新臺幣(31.13億美元)。另亦透過多項軍事協訓、共同演訓與交流計畫,強化國軍戰力,顯見美國對臺灣的支持。 總統強調,臺灣也要國防自主,帶動國防工業,目前成果包括勇鷹新式高教機、海鯤號潛艦、雲豹輪型甲車、磐石艦、紅隼火箭彈,以及雄風、天弓與天劍系列等。在臺美國防工業合作上,去年美方26家無人機、無人機反制系統、水面水下無人艇與無人載具、軍事通訊系統與人工智慧系統廠商共同訪臺,要打造臺美國防共同供應鏈。綜上,臺灣不只是軍購,還要國防自主,臺美共同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如此一來,臺灣不僅安全,有自己的國防工業,經濟也因此而進步。 總統認為,守護國家不能完全都依靠國軍,民眾、各社團、地方政府都應該要合作,因此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訂定維持政府、社會民生必要功能持續運作、必要時支持國軍行動等三大目標,這也是該委員會的重點。總統說,當我們有準備、更安全,增強全民防衛力量,就是最堅強的嚇阻,具體成果包括目前已有逾1萬名替代役男取得EMT-1證照,年度訓練達15.4萬人次,鼓勵民間投入防災士訓練。另外,全國368個鄉鎮市區陸續成立防災協作中心,中央與地方串聯在一起,各縣市都要進行「城鎮韌性演習」,讓社會有更完備的力量可以自救,也有餘力支援國防。 總統表示,國防即國安,但立法院卻凍刪國防預算,令人惋惜。並指出,臺灣海峽是全球五分之一海運貿易的重要通道,臺海的和平穩定牽動全球經濟及自由貿易體系。臺灣安全是全世界的問題,臺海和平穩定才符合國際利益。因此,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周邊國家都逐年增加軍事預算,蔡前總統任內及現在也都在增加。很可惜在野黨先前在國會凍刪國防預算,讓國際社會誤解臺灣沒有保護自己國家的決心。 總統進一步指出,今年國防預算遭立法院凍刪總額為史上最高,刪除共計84億元,並且一度被凍結達899.4億元,其中也包含海鯤號等。此外,許多人認為國家應發展無人機產業,因此中科院預定在嘉義民雄建立「無人機與航太產業園區」,絕對有其必要,可惜在今年的預算審查中,民雄園區預算遭凍結50%。再者,凍刪國防預算並非「解凍」就好,除了影響作業,也會影響國際視聽,許多國際友人關切臺灣刪凍國防預算,是不是沒有守護自己的決心,所釋出的錯誤訊號,大大影響臺灣的形象,以及誤解臺灣沒有自我防衛的決心。 總統強調,透過實力才能達成真正的和平,對和平有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因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但是和平絕對不是靠一紙協議,或是應侵略者的要求就有辦法達到。總統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為例說明:在二次大戰前,當時人們認為讓侵略者嚐到甜頭就可以得到和平,但結果並非如此;另一個教訓就是侵略必敗。所以,曾經的被侵略者更不該成為侵略者,危害臺灣習以為常的民主、自由與和平,臺灣永遠不會主動發起戰爭,而是要守護國家、守護區域和世界的現狀與和平。 談及行政院運用歲計賸餘編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總統指出,特別預算用於支持產業、保護就業、照顧民生及強化國防韌性。其中,強化國防韌性編列1,500億元,主要分為強化國土防衛能量、強化臺灣海域監偵,以及提升資通作業環境及設備等三個面向。但是,在野黨提出每人普發一萬元的政策,共計需要2,300億元。政府希望編列1,500億元用於國防韌性,另以1,000億元補助台電,補貼COVID-19期間配合政府不調漲的虧損,讓台電不要漲價,穩定物價。 總統指出,七月「國家團結月」包括每年國軍都有的漢光演習及各縣市政府進行「城鎮韌性演習」,期盼達到有準備、更安全的目標。團結必勝、侵略必敗;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準備越充分,世界民主就越強韌,希望大家相挺國軍,全力支持國防預算。國家是大家的,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期盼不分政黨、不分朝野共同支持國防、外交等重要事項。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翁源水、秘書長潘孟安、國際獅子會MD300A 1區總監孟淑芬、總召鍾鎮宇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