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5年07月04日
總統盼中研院推臺灣一把,為年輕人開創新局
總統宴請中央研究院第32次院士會議全體院士伉儷

蔡英文總統今(4)日晚間宴請中央研究院第32次院士會議全體院士伉儷,除肯定新任院長廖俊智的學者風範,並期勉中研院能夠在臺灣困難的時刻中,推臺灣一把,為臺灣的年輕人開創一番新的格局。

總統致詞時表示,中研院在歷任的院長、院士以及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個專業領域都有卓越的國際學術聲望。對歷任院長推動中研院院務改革,為邁向21世紀的中研院打下良好基礎,總統也表達誠摯感謝之意。

談及新任的廖俊智院長,總統指出,上個月初,她與還在美國洛杉磯的廖院長透過視訊對談,當時即對廖院長的學者風範留下深刻印象。廖院長是中研院歷史上第11任院長,這一個工作並不輕鬆。回顧中研院的歷史,過去每一位院長都有他獨特的風格與特色,更重要的是,中研院也都因為他們的風格與特色,而有了調整與改變。

對於廖院長願意回到臺灣為學術研發工作,扛起重責大任,總統也表達謝意,並期勉廖院長未來能跟過去所有院長一樣,展現他的風格與風範,將中研院帶向一個新的階段。 

總統認為,長期以來,中研院一方面從事最基礎、最根本的研究,另方面也結合時代的需求,應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領社會不斷進步。前院長李遠哲曾說:「中研院要走入社會,應該反映整個社會的情況」,就好比臺灣要推動創新研發產業,中研院就是跑在最前面,建立制度的領頭羊。

總統指出,中研院正在推動內部的體制改革,並與學界、業界,研擬創新研發所需要的法治建設,希望加速臺灣產業的升級轉型。由此可見,與時俱進是中研院非常重要的特質,這也是為何中研院總是可以為臺灣社會,在關鍵的時刻中,指出適當的發展方向。

總統表示,中研院過去曾經針對許多重要議題提出政策建議書,這些建言都是政府施政非常好的參考。希望未來中研院也能夠持續因應趨勢,提出更多的建言,讓中研院的學術研究,不只造福臺灣社會,更能造福全人類。

由於廖院長曾提及,中研院最重要的願景就是要帶給年輕人希望,總統也期勉廖院長為這塊土地的年輕人加油,讓中研院不只成為國內外年輕學術工作者的奮鬥目標,同時也透過研究工作、產學合作及社會參與,為臺灣的年輕人開創一番新的格局。
總統強調,學術自由不會走回頭路,中研院院士的自主性只會越來越高。她深盼中研院能夠在臺灣困難的時刻中,推臺灣一把,因為學術不只是專業的力量,更可以是改變的力量。不論是透過基礎研究、討論批判、或者直接參與政策規劃,學術都能夠影響臺灣發展。

隨後,總統與副總統陳建仁、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共同舉杯,預祝院士會議圓滿成功。

包括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前院長翁啟惠、總統府秘書長林碧炤及副秘書長曾厚仁等均出席是場晚宴。

相關新聞
CYBERSEC 2025 臺灣資安大會」 強調協助提升各行業資安防護韌性 達成「國家資通安全戰略2025」 三大目標">詳細內容
114年04月15日
總統出席「CYBERSEC 2025 臺灣資安大會」 強調協助提升各行業資安防護韌性 達成「國家資通安全戰略2025」 三大目標
賴清德總統今(15)日上午出席「CYBERSEC 2025 臺灣資安大會開幕式」時指出,政府已公布「國家資通安全戰略2025」,訂定「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包括強化全社會資安防禦韌性、豐富資安產業生態系及構築新興科技防禦技術等三大目標。未來會持續推動國產自主研發資安產品和服務,鼓勵投資資安新創,協助各行各業提升資安防護韌性,讓臺灣產業更加蓬勃發展。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他連續第4年受邀出席「臺灣資安大會」,首先他要代表政府感謝主辦單位「電週文化事業」長期以來對資安領域的付出,也謝謝國內外貴賓共襄盛舉,一起促進資安合作交流。 總統指出,「臺灣資安大會」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且已成為亞洲最具指標性的資安交流平台。今年不但有超過300場專業演說,匯聚400家以上全球資安品牌,預估參與的專業人士更超過2萬人。尤其,當數位威脅持續提升,無論個人或組織都無法單獨面對,今年大會特別強調團隊力量,將主軸設計為「Team Cybersecurity」,匯聚全球重量級資安專家,分享經驗深化交流,不但符合追求數位安全需求,且有助於打造全球資安聯防體系,真的令人相當佩服。 總統表示,臺灣身處第一島鏈關鍵防線,不僅面對中國軍事武力威脅,在網路世界裡也站在全球資安風險最前線。像是去年政府網際服務網,每天平均遭受侵擾達到240萬次,是前年的兩倍。過去這幾個月,臺灣接連發生遭到CrazyHunter勒索軟體攻擊事件,攻擊目標還包括醫院、學校、上市櫃公司,目前檢警單位已偵破是中國駭客所為,這些都顯示臺灣遭到網路駭客侵擾情形越來越嚴峻。 總統指出,為了落實「資安即國安」精神,他在行政院長任內就推動「資安產業發展行動計畫」,之後政府也陸續通過《資訊安全管理法》,成立「數位發展部」及「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蔡英文前總統在第二個任期也推動「資安即國安2.0」國家戰略,將「資安卓越」計畫納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大力支持資安產業發展。 總統提到,去年他上任後,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也特別邀請民間組織和專家共同參與,希望持續強化關鍵基礎設施、電信、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讓臺灣成為資安堅韌之島,進一步發展資安產業。上個月他提出17項國安因應策略,其中在資安部分,也要求主管機關應採取積極有效作為,防止惡意攻擊者透過網路、應用程式、AI等工具,危害臺灣資安環境。 總統強調,上週也已正式公布「國家資通安全戰略2025」,並根據此戰略訂定「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2025年至2028年)」,三大目標包括:強化全社會資安防禦韌性、豐富資安產業生態系,以及構築新興科技防禦技術,提升國家數位韌性。同時為了完善資安法制環境,數發部正在修訂「資通安全管理法」,希望藉由制度面及法制面雙管齊下,確保百工百業信賴的共同基礎—「資安防護」越來越好。 總統表示,面對無所不在的資安挑戰,需要不斷強化應變能力和管理機制,政府會持續推動國產自主研發資安產品和服務,也會鼓勵投資資安新創。我們要協助各行各業,提升資安防護韌性,讓臺灣產業更加蓬勃發展。今天現場有來自各國的代表,相信臺灣推動資安的經驗,也有助於未來與各國互助交流,建立彼此更緊密的夥伴關係。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所有先進對資安的投入與貢獻,期盼一起努力,為臺灣資安發展創造更多成果,讓臺灣更安全、產業更蓬勃發展。總統也在主辦單位導覽下,參觀「臺灣資安館」。 包括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數發部次長闕河鳴、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臺灣資安大會創辦人谷祖惠、主席吳其勳、「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及各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9日
總統接見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代表團 盼持續奠基科技國力 讓臺灣科學教育持續發展與進步
賴清德總統今(9)日下午接見「2024年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代表團」,肯定參賽同學的優異表現,也期勉同學勇於立下目標,持續不斷地追求夢想,為人類創造更大福祉。並表示,未來政府將持續奠基科技國力,不斷培育科技人才;亦將繼續推動優質科學教育,透過各種獎勵,鼓勵同學參與國際科學競賽,吸引更多人投入科學研究領域,讓臺灣科學教育持續發展與進步。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所有獲獎同學,能在「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脫穎而出,並感謝所有教授及老師的大力支持。教育部推出許多科學教育相關政策,協助同學成功站上國際舞台、展現天賦,如今得到豐碩成果,他也要給予肯定。 總統指出,年輕人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同學們的傑出表現也讓國家充滿希望。去年有10項不同學科的奧林匹亞競賽,臺灣共有47人次參與,雖然各國高手如雲,但所有同學依然展現絕佳抗壓能力,發揮平時學習、訓練的水準,總計獲得22面金牌、14面銀牌、10面銅牌及3面榮譽獎,不僅為個人贏得榮耀,也為國爭光。 總統表示,科學是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通往未來的關鍵鑰匙。現在不僅臺灣,全球都面臨各種挑戰。氣候變遷衝擊全球,造成各種災情不斷,以目前的技術水準,恐難以在2050年達到淨零轉型目標,因此亟需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發明科技,協助全球精進節能減碳,進而達到淨零轉型目標。 總統說,未來同學們可能是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他要勉勵大家都能立下目標、下定決心,持續不斷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為人類創造更多福祉,政府一定會做大家的後盾。 總統指出,尤其臺灣是世界的科技重鎮,面對未來產業的科技變革,政府將持續奠基科技國力,不斷培育科技人才,發揮臺灣的優勢,帶動產業創新與發展,在國際上保持領先地位;也會提供給同學們追逐夢想的機會,與政府共同合作,讓國家更加富強,讓世界更加進步。 總統強調,國家有計畫透過不同管道培育人才,未來政府將繼續推動優質科學教育,並透過各種獎勵,鼓勵同學參與國際科學競賽,吸引更多人才投入科學研究領域,讓臺灣的科學教育持續發展與進步。 談及民主憲政體制的重要性,總統表示,民主不僅提供自由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民主,才有自由,也才有多元的社會發展;民主制度讓每一個人可以充分發揮創造力。因此,政府除了提出各種政策協助完備科學教育,也要守護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希望同學在未來生涯過程中,能一起關心臺灣的民主發展。 代表團一行由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3日
「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暨「AI創新應用大樓」招商啟動 總統盼打造人工智慧島 增強臺灣實力 讓臺灣更安全
賴清德總統今(3)日下午前往臺南出席「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暨「AI創新應用大樓」招商啟動典禮時表示,他希望將臺灣打造為人工智慧島,並逐步達成均衡臺灣、韌性臺灣、健康臺灣等目標,增強臺灣實力,讓臺灣更安全、區域更和平發展。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在一年的開始就回到臺南參加「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暨「AI創新應用大樓」招商啟動典禮,感謝國科會吳誠文主任委員,為了國家科技產業發展付出的努力,這也是行政院各部會,包括數發部、國發會、經濟部等共同努力推動的結果。另外,他也要感謝臺南市黃偉哲市長率領團隊提出招商計劃,滿足包括超微半導體公司(AMD)等國際級科技大廠的投資需求,值得肯定。 總統指出,在他的520就職演說中,提到要將臺灣打造為人工智慧之島,並逐步達成均衡臺灣、韌性臺灣及健康臺灣的目標。他認為,將臺灣打造為人工智慧島,現在正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天時,是因為全世界已經進入全面智慧化的時代;地利,是因為臺灣的半導體、人工智慧、ICT產業非常健全,而且我們是站在第一島鏈上的民主國家。人和,則是去年來臺參加COMPUTEX的科技業名人,包括黃仁勳、蘇姿丰及梁見後都是臺灣人。加上今天在場的科技界夥伴、廠商、企業家,都是臺灣打造人工智慧島非常重要的力量。 總統接著說,首先是「均衡臺灣」;除了昨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院會通過的「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政府針對北北基宜、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宜花東屏南、金馬澎等行政區域規劃「六大區域旗艦計畫」,以人工智慧、半導體人工智慧貫穿,預計會投入一兆元以上的投資。除了人工智慧方面的投資之外,也包括交通建設,生活區域改善等,希望能夠帶動民間共同響應。 總統指出,「大南方新矽谷方案」,以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做為核心地帶,串起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區域的科技廊帶,希望能達到三個目標。第一,要具備人工智慧的研發能力。第二,不只是規劃設計及生產製造,更要具備系統整合能力。第三,推動臺灣社會各行各業使用人工智慧的文化,在醫療、學術研究、社會科學及各行各業等領域加強應用,這樣臺灣才會強。 談及「韌性臺灣」,總統說,我們要發揮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的優勢,鏈結民主國家,讓民主供應鏈更完整、更健全且居於主導、無可取代的地位,讓臺灣的經濟發展更具韌性。至於「健康臺灣」,總統指出,臺灣除了ICT產業、半導體及人工智慧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大家也都非常肯定我們的醫療服務,在生物科技領域上也獲致相當成果。他的背景是醫療,因此希望能推動「健康臺灣」,讓國人不僅能活得長壽,而且可以活得健康;讓國人健康、讓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 總統同時提到,許多半導體業界前輩為大家種了第一棵樹,幾十年來政府、民間業者、研究單位共同耕耘,現在已經長成一棵大樹,希望利用這棵大樹,讓臺灣更安全、更繁榮,讓臺灣的民主能更得到保護;也因為我們的實力增強,跟民主陣營並肩站在一起,讓臺灣更安全、區域更和平發展,這就是我們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最後,總統祝福今天活動成功,「大南方新矽谷計畫」推動成功、招商順利,讓南臺灣的核心沙崙經由大家共同努力,不僅造福臺南市,也嘉惠整個臺灣。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動儀式,並參觀人工智慧及綠能技術研發廠商攤位。 包括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委吳誠文、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臺南市長黃偉哲、立法委員王定宇、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詹方冠、經濟部次長何晉滄、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國立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22日
2024黑客松頒獎 總統:政府與民間協力具體落實政府行動創新 回應民眾需求及解決社會問題
賴清德總統今(22)日下午出席「2024總統盃黑客松頒獎典禮」,肯定得獎團隊為健康促進以及數位淨零的發展方向,提出創新方案。並表示,在這個充滿挑戰、瞬息萬變的時代,總統盃黑客松充分展現出政府與民間協力,一起突破框架限制,具體落實政府行動創新,回應民眾的需求以及解決各項社會問題。有大家一起打拚,國家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更進步、也更繁榮。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國內松」及「國際松」卓越團隊簡報分享提案內容。隨後致詞表示,「總統盃黑客松」是在2018年蔡英文前總統支持下,他擔任行政院長時正式啟動,很高興看到現在已經將政府、民間的跨域協作開枝散葉,並在今年邁入第7年的里程碑,也選出35組國內松以及12組國際松的卓越團隊,成績斐然,感謝大家的努力。 總統指出,今年國內松主題是「樂齡共好・健康永續」,明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全民健康保險也將開辦滿30年,希望透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共同達成「健康台灣」的目標。 總統接著恭喜國內松5組卓越的團隊,並提到,第一組「想路飛飛」,希望利用無人機覆蓋偏鄉運輸網路,促進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對偏鄉醫療來說非常重要。第二組「寧靜追蹤師 Quiet Tracker」要改善噪音的處置流程,也創建臺灣的「安靜適宜性指標地圖資料庫」,讓國內生活品質更上一層樓。第三組「Greens Plus」的目標,是要建置一個農業AI辨識平台,讓農民不用擔心水源短缺,也能提高農產品產量與質量,對滴滴珍貴的水資源相當重要。 總統說,第四組「跨專業協作照護 Connect 10」希望強化偏鄉的照顧服務、提升個案的生活品質,相信會讓政府目前推動的長照3.0更加完備。第五組「安心御老隊」要透過以長輩為中心的溝通平台,連結照護團隊、個案與個案家屬,打造全人健康照護新模式。若能確實落實,人性尊嚴會得到更多重視,對人民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 總統表示,今年的國際松主題則是「領航數位淨零—打造新世代數位公共建設」,希望透過結合數位科技、淨零永續的技術,推動數位淨零雙轉型,為臺灣的新世代建立更永續的基礎,也能達到智慧永續新臺灣的目標。 總統說,很高興看到今年的國際松有77組國際隊伍提案,再創歷年新高,他也要恭喜兩組得獎團隊。第一組是成員來自美國及臺灣的「GreenhopeBCTW」,希望透過設立個人減碳錢包,將綠色行動化為資產,鼓勵更多人採取減碳行動。第二組是三位成員都是印尼籍的「MooApps」,他們要提供一個創新數位監控系統,協助畜牧農民照顧動物的健康,降低牲畜的死亡率。相信不僅是動物,每個人如果能隨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對個人健康將有莫大幫助。 總統再次感謝各得獎團隊的努力及所有參賽團隊的參與,為健康促進以及數位淨零的發展方向,提出創新方案。並指出,在這個充滿挑戰、瞬息萬變的時代,總統盃黑客松充分展現出政府與民間協力,一起突破框架限制,具體落實政府行動創新,來回應民眾的需求,以及解決各項社會問題。 最後,總統再次恭喜所有團隊,從得獎者的表現,他看到無限可能的臺灣,有大家一起來打拚,國家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更進步、也更繁榮。 隨後,總統分別親頒獎盃及獎狀予「國內松」及「國際松」獲獎團隊。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顧忠華、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數發部長黃彥男、衛福部長邱泰源、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委嚴德發、外交部次長田中光、環境部次長葉俊宏、無任所大使簡又新、陳正然、「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代表艾吏福(Arif Sulistiyo)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7日
台北市電腦公會50周年慶 總統盼產業與政府攜手邁向智慧永續新時代 成為鞏固民主陣營及守護臺灣的重要力量
賴清德總統今(17)日下午出席「台北市電腦公會第17屆第3次會員大會暨50周年慶」時表示,政府會在預算和政策面支持科技產業發展,期盼產業界與政府攜手合作,善用既有的ICT產業基礎及AI實力,讓國家邁向智慧永續新時代,並與國防、國安及印太區域安全進一步結合,成為鞏固民主陣營及守護臺灣的重要力量。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與大家一起慶祝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50周年,共同見證歷史里程碑。台北市電腦公會從50年前最初的15家會員,到現在有3,100家會員,並從機械文明走入資訊文明,從桌上型電腦到網際網路、行動通訊,現在更邁入人工智慧時代,相當不容易。會員們不僅成就個人,也壯大公會,更創造就業機會及帶動經濟繁榮發展,帶領臺灣走進世界。 總統提到,此次他出訪太平洋友邦,所到之處都得到許多肯定及重視,充分感受到大家共同努力累積的實力,讓國際社會看到臺灣的重要性,他要代表臺灣人民向公會所有先進及夥伴表達感謝之意。並期許未來大家能繼續團結合作,讓國家更加壯大。 總統指出,他曾於520就職演說中談及三個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包括「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競逐太空,探索海洋」及「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未來是全面數位化的時代,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都將智慧化,期許大家利用臺灣ICT產業基礎及AI實力,順應智慧化時代來臨,並妥善因應氣候變遷挑戰,讓國家邁向智慧永續新時代。 總統說,臺灣之前在太空及海洋領域涉獵較少,未來產業不僅要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也不能忘記我們有能力競逐太空和探索海洋。藉此不但能擴大產業發展方向,也讓國家力量更強,稱職扮演臺灣的關鍵角色。 總統表示,政府將提高整體科技預算,明年度科技預算是1,965億元,相較今年增加77億元。讓大家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提供AI在生活各方面的運用及解決方案。此外,政府會建置足夠算力的國家資料中心,搭配超級電腦,並持續栽培AI人才、鬆綁或建置新法令,以結合ICT產業及國家未來發展。 總統提到,臺灣位處印太區域第一島鏈,受到許多挑戰。期盼能善用產業實力,與國防、國安及印太區域安全進一步結合,發展機器人、空中或水下無人載具等產業,相信將獲得更高效益,成為鞏固民主陣營及守護臺灣的重要力量。 最後,總統頒贈台北市電腦公會立會50周年紀念盤,感謝大家的努力付出,並祝福公會迎向更燦爛的50年。 包括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環境部長彭啓明、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彭双浪、榮譽理事長童子賢、前理事長林榮生、施振榮、劉瑞復、黃崇仁、王振堂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6日
總統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五大因應策略 強調政府會與民間合作 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廣出路
針對近日美國政府以「對等關稅」為名對臺灣加徵32%關稅所造成的影響,賴清德總統今(6)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政府會採取五項因應策略,包括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開啟產業傾聴之旅。並強調,面對當前挑戰,政府會與民間攜手合作,也期盼朝野支持行政院的對策,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好。 美國政府近日以「對等」為名,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臺灣也名列其中,加徵32%,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各國已經紛紛回應,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臺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舉步必然維艱,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轉危為安。 這段期間,感謝社會各界提供寶貴的意見,政府極為重視,將列為決策的參考。 然而,如果冷靜、仔細分析臺灣對美國的貿易,我們會發現,去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114億美元,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4%,其他75%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銷往美國的產品,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占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策略適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 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有五點作法: 1、臺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2、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3、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臺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臺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 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 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策略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此時此刻,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 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既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臺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策略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 「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臺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臺灣,臺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臺灣,加碼投資臺灣。另外,也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臺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臺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產業不分類別,不管大小,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