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今(3)日下午前往屏東視察恆春東門溪滯洪池,肯定屏東縣政府推動治水計畫,讓滯洪池發揮顯著效果;也期勉各縣市政府做好水利建設工程,針對防災、避災、減災進行相關演練,確實執行撤離與防災工作,保障民眾生命財產。
總統抵達後,先後聽取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處長江國豐及經濟部次長賴建信針對恆春東門溪滯洪池及屏東治水情形進行說明。
總統致詞時表示,臺灣每年幾乎都會面臨颱風侵襲,颱風儘管帶來農業、民生及工業所需的豐沛雨量,但也時常造成災情。如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政府不可迴避的責任。回顧二十多年來,歷任政府持續投入治水建設,從陳水扁前總統的八年800億、馬英九前總統的六年600億,到蔡英文前總統推動前瞻基礎建設,中央與地方共同努力合作,已在各縣市逐步展現良好成效。
總統指出,去年凱米颱風過後,屏東縣政府積極規劃,提出約30億元的治水計畫,基於照顧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中央責無旁貸、全力支持。目前相關工程皆已發包、執行率達百分之百,總統對於縣府團隊的努力也給予肯定;並提醒有些工程因規劃設計耗時,導致建設延宕,未來中央與地方應加強合作,提高規劃、設計、發包到完工的效率,以因應氣候變遷下日益頻繁的天災挑戰。
針對東門溪滯洪池的成效,總統說,7月間丹娜絲颱風來襲,可看到滯洪池確實發揮顯著效果,值得讚許。另針對各縣市政府所提出的水利建設計畫,也指示經濟部及水利署進行了解,對於已完成規劃設計且符合需求的計畫,也請研議優先撥款支持幫助,希望各縣市政府獲得相關經費補助後,能夠確保相關工程品質,發揮效益,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總統也期勉各縣市政府,除做好水利建設工程,也應重視防災、避災、減災的演練。例如每年雨季來臨前必須全面清理側溝、檢查雨水下水道及河川疏濬以避免堵塞,必要時也可運用無人機巡視。因為氣候變遷帶來的天災地變,除了要謙卑面對天地萬物,更要確實執行撤離與防災工作,才能保障人民安全。至於撤離行動所需要造冊、挨家挨戶通知,並由民政系統、村里長、鄉鎮長與派出所警員共同協助,務必做到完整與徹底,避免任何疏漏。從避災、防災到減災,每一個環節都要確實執行,以避免釀成不幸。
最後,總統再次對屏東縣政府推動的治水計畫表示肯定,並指出三大目標:第一、追求最小淹水面積;第二、爭取快速排水,透過側溝、雨水下水道及河川疏濬提升效能;第三、逐年打造更安全的環境。並強調,中央政府會全力支持屏東縣的治水努力,攜手地方逐步改善淹水問題。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屏東縣長周春米、立法委員徐富癸等亦出席是項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