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副總統今(25)日下午出席2025「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發布會時指出,白皮書以安全海洋、永續海洋及共榮海洋等3主軸為核心理念,期盼透過科技與產業發展,並與國際夥伴共同合作,持續捍衛海疆秩序、保護人民、守護海洋資源,讓臺灣更有韌性與實力面對未來的挑戰,並在全世界海洋治理中展現責任、價值與承諾。
副總統表示,今天非常榮幸參加「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發布會,臺灣是海島國家,我們是「海洋之子」,相信這份白皮書將會開啟臺灣海洋治理的新篇章,更是帶領全民更親近、認識海洋的起點。去年賴總統在就職典禮提出「競逐太空‧探索海洋」的願景,這不只是口號,而是發揮臺灣海洋國家優勢,推動科技與產業發展。
副總統指出,海洋與太空看似遙遠,其實緊密相連。藉由衛星技術能即時掌握船舶動態、海況與氣象,對海洋的理解能更全面、更精準。太空科技突破視線限制,把海洋安全、資源管理與環境、生態監控串接成智慧網絡,海洋與太空不再是兩個孤立的世界,而是共同守護地球的重要夥伴。
副總統說,今天發布的《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是政策藍圖,也是對未來的承諾,管主委在白皮書序言中有幾句話令他特別感動,「海洋定位了臺灣人的過去與現在,也左右我們的未來。要守護國家的永續發展,就必須以全新的思維與決心,擘劃海洋發展藍圖」。為了打造一個安全、永續、共榮的海洋國家,政府以「韌性」作為核心理念;一個有韌性的國家,才能在各種變局中站穩腳步,將挑戰轉化為機會。
談及白皮書的三個核心理念。副總統說明,第一,「安全海洋」展現防衛韌性,必須導入各種科技與現代化船艦如AI、無人載具等,才能有效提升辛苦在第一線拚搏的海巡同仁的海域執法與維權能量。另外也希望能繼續與所有的國際夥伴合作,捍衛海疆秩序、保護人民,並守護世界的海洋資源。
副總統指出,第二,「永續海洋」展現生態韌性,去年公布的《海洋保育法》即是對永續的承諾,政府積極推動各項保育工作,而民眾的參與更是讓人感動,像是有超過6千艘的「環保艦隊」和5千多名「潛海戰將」共同投入守護,每一份努力都為臺灣的海洋生態增添了希望。
副總統接著說明,第三是「共榮海洋」展現全民共治,及海洋資源的產業化應用,政府持續廣納各界意見,推動海洋空間規劃與資訊共享,並納入多元族群智慧 ,透過「海洋有愛、親海無礙」計畫,讓全民都能親近海洋。並期待在未來幾天與身障朋友一同探索海洋,落實「人人共享、共榮共責」的願景。
副總統表示,為了讓臺灣更有韌性與實力面對未來的挑戰,近期立法院也將審議韌性特別預算案,其中也包含海委會的迫切需求,衷心期盼朝野各界能一起支持,共同為臺灣的長遠安全與發展攜手努力。
副總統強調,今天發布的《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是政府對人民的承諾,海洋政策也將貫穿到每一個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海洋政策不只是海委會的責任,而是大家必須共同參與的事;期許大家把理念落實在每一件具體行動中,讓臺灣在全世界海洋治理中,不只展現責任,也展現價值與承諾,繼續為海洋共同努力。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啟動儀式。包括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運動部長李洋、內政部次長董建宏、文化部次長徐宜君、立法委員鍾佳濱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