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3年12月07日
世界人權日 總統:讓臺灣轉型正義的道路持續下去 堅定守護臺灣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 攜手打造公義永續、民主和平的臺灣
總統出席「2024年世界人權日典禮」

賴清德總統今(7)日上午出席「2024年世界人權日典禮」,向為臺灣民主、自由、人權勇敢付出的受難者表示敬意與感謝。並指出,在民主道路上,轉型正義是至關重要的政策。我們應該要勇敢面對過去黑暗的歷史,同時記取教訓,避免錯誤的歷史重演。政府會採取積極行動,勇於與社會溝通,並堅定守護臺灣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的生活方式,期待與大家共同打造公義永續的臺灣、民主和平的臺灣。

總統致詞時表示,昨天他剛結束出訪友邦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臺灣與這三個友邦國家都擁有南島語族文化,彼此就像是一家人,令人欽佩的是面對極權主義的威脅,這三個友邦都未曾改變堅持民主、自由、人權的立場。今天前來參加世界人權日也讓他特別有感,此次出訪是開創價值外交的新時代,不論是民主、自由或是人權,都是臺灣與世界交朋友的共同理念價值,更是世世代代要珍惜守護的生活方式。

總統認為,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更容易失去,所以我們一定要團結合作、加倍呵護,共同守護民主、自由、人權。他要向為臺灣民主、自由、人權勇敢付出的受難者表示敬意與感謝。因為受難者前輩面對強權政治的壓迫,顯現堅強的意志,見證勇敢堅韌的臺灣人,是壓不扁的玫瑰,這就是臺灣人的精神。

總統說,記得6年前他也來到這裡,以行政院院長身分出席國家人權博物館掛牌,以及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的揭牌典禮;現在身為總統,他要強調,臺灣人權立國,永遠不會改變;也永遠堅持民主自由憲政體制,確保人權繼續深化;民主臺灣要繼續向前行,絕對不會走回頭路。他同時也強調,在民主道路上,轉型正義是至關重要的政策。我們應該要勇敢面對過去黑暗的歷史,從中發掘真相與錯誤,還給受難者及家屬公道,同時記取教訓,避免錯誤的歷史重演。

總統提到,今年解嚴紀念日,他特別前往國家檔案局了解政治檔案開放應用情形,也期勉每一位同仁抱著促進轉型正義的心情,態度上要化被動為主動,徵集各項檔案,協助國家主人了解戒嚴時期歷史。

總統表示,政府必須採取積極行動,勇於與社會溝通,也期望社會各界持續給予支持,讓臺灣轉型正義的道路可以持續下去,確保民主自由人權達到理想目標。就在上個月,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舉行上任後首次「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將繼續橫向協調相關單位,加速處理各項問題和挑戰。

總統指出,因為臺灣歷經38年的戒嚴統治,社會、經濟、法制、人權都受到極大傷害,影響到當今社會,直到真正邁向民主,歷史真相才慢慢揭開,我們也一定要繼續發掘真相。面對過去不義的歷史,政府要以謙卑的態度面對,也要努力讓民眾瞭解威權統治的本質,讓臺灣人團結,避免臺灣再受到極權主義的侵略與迫害。只有知道真相、瞭解彼此,才能展開有意義的對話;臺灣社會不分族群、地域,彼此展開對話,才能重建社會信任;臺灣一定要團結繼續向前行,才能邁向光明未來。

總統認為,歷史的錯誤,我們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而對抗歷史遺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發掘真相、不斷記錄形成故事,以及臺灣這塊土地的歌曲。我們要不斷向外傳播、代代流傳,才能發揮文化潛移默化效果;以全民為轉型正義教育對象,才能達成轉型正義工程長遠的目標;團結全國人民共同面對各項挑戰,讓臺灣繼續發展下去,這也是轉型正義最主要的目標。

總統表示,在座受難者和家屬們,每一位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提醒我們歷史的錯誤,絕對不能再犯。除了要再次以最誠摯與緬懷的心,向所有為臺灣人權理念,付出生命與青春歲月的前輩致上最深敬意;也會繼續努力,堅定守護臺灣主權、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的生活方式,期待與大家手牽手、心連心,打造公義永續的臺灣、民主和平的臺灣。

包括文化部長李遠、次長王時思、監察委員田秋堇、受難者代表陳中統、周弘奇、王文宏、陳顯宗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0日
總統親頒亞洲民主人權獎 強調持續強化臺灣民主防衛能力 與各國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上午出席「第19屆亞洲民主人權獎頒獎典禮」,親頒獎項肯定本屆得主孟加拉「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致力於提高孟加拉公民的人權以及政治權利,在追求民主人權的道路上勇敢前進。總統強調,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未來政府會持續努力,強化臺灣的民主防衛能力,也會與各國深化夥伴關係,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我要代表全體臺灣人民,誠摯恭喜孟加拉「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獲得第19屆亞洲民主人權獎。 臺灣民主基金會秉持臺灣人權立國的立場,從2006年開始設置的亞洲民主人權獎,在歷任董事長和執行長的帶領下,現在已經成為亞洲至高榮譽的獎項,未來也將在韓國瑜董事長的帶領下,持續深化臺灣和世界的連結,透過這個獎項,肯定在亞洲區域促進民主、捍衛人權的個人或團體,傳遞臺灣堅持的價值。 歷屆的得獎主就如同「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是為民主人權奮鬥的勇敢戰士。「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從1994年創立以來,致力於提高孟加拉公民的人權以及政治權利,不僅僅發揮監督與問責功能,每年也發布人權報告,揭露受到忽視的人權迫害事件,讓躲藏在黑暗的惡行,在陽光底下接受審視。 過去,「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的處境十分艱難,團隊成員從事人權工作,必須長期面對騷擾、監禁以及監視等問題。儘管如此,我們看到各位保持堅韌不拔的鬥志,在追求民主人權的道路上勇敢前進,非常令人敬佩。 臺灣也和孟加拉一樣,走過威權帶來的壓制脅迫,因為有許許多多民主鬥士以及人權捍衛者的付出,臺灣人民才得以享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透過選票,選擇自己國家的未來。 現在的臺灣已經是蓬勃發展的民主社會,也是捍衛民主的最前線。近幾年來,假訊息和認知作戰是每個民主國家的共同挑戰。臺灣也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不斷擴大跟各國夥伴的合作,一起交流防制假訊息的經驗和策略。 像是今年9月,GCTF海外工作坊首次在立陶宛舉辦,探討如何應對選舉期間,境外資訊的操作與介入。 未來,政府會持續努力,強化臺灣的民主防衛能力,也會跟各國深化夥伴關係,共同鞏固全球民主韌性。 我也要強調,捍衛民主需要集結每一分力量。在「世界人權日」的這一天,很榮幸能夠當面恭喜「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也謝謝各位跟臺灣社會分享理念和經驗,一起凝聚更大的進步力量。 我期盼,世界上有更多像「奧迪卡人權基金會」(Odhikar)這樣的公民團體,讓自由與人權的堡壘可以更加穩固,也相信各位勇敢的信念,未來會與臺灣同行。讓我們一起努力。   包括總統府資政高英茂、立法院長暨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韓國瑜、外交部次長吳志中及多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0日
《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60周年 總統感念民主前輩貢獻 將繼續打拚讓下一代子孫享受自由滋味及民主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12)日上午出席「世代流轉、民主承啟」《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60周年研討會,感謝所有民主前輩對臺灣的貢獻,展現臺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決心。並指出,未來我們要繼續為臺灣民主自由打拚,建立繁榮的社會,讓下一代子孫都能繼續享受自由的滋味及民主的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他懷抱感恩的心情,參加《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60周年研討會。看到許多民主運動前輩、專家學者及青年有志來到現場,內心非常高興。代表臺灣不同世代都有同樣的心情,就是要探討過去的因果,同時也要追求未來公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總統指出,60年前,在專制獨裁的黑暗年代,彭明敏教授、謝聰敏先生、魏廷朝先生不畏生命危險,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行動,深深影響臺灣後來的民主發展,也讓我們感受到那個年代臺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決心。 總統說,60年來,經由民主運動前輩一棒接一棒,及臺灣人民的共同努力,除了廢除黨禁、報禁及刑法第100條,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也推動總統直選、國會改選,促進民主自由發展。現在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民主、自由、人權已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心中。國際社會也讚許臺灣是亞洲民主的燈塔,這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他要代表國家,向彭明敏教授、謝聰敏先生及魏廷朝先生為國為民的勇敢表達欽佩,並感謝他們對臺灣偉大的貢獻。 總統提到,《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前言一開始就寫道,一個堅強的運動,正在臺灣急速開始,這是一千兩百萬人不願意接受共產制度統治,也不甘心被蔣介石毀滅的自救運動,所以大家應該要共同奮鬥,為臺灣的民主自由,合理繁榮的社會共同打拚,這是每一個人的權利,同時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總統說,他重讀《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心得是,第一,這項運動還在繼續,並沒有停止,雖然很多理想已經實現,但還有很多主張並未過時,甚至更加突顯現代的意義,同時也有目標尚未實現,所以我們要繼續共同推動這項運動。第二,60年前彭明敏教授、謝聰敏先生及魏廷朝先生揭穿20世紀反攻大陸的騙局,現在我們也要有這個勇氣,揭穿共產主義要併吞臺灣的騙局。第三,我們要繼續為臺灣民主自由打拚,建立合理繁榮的社會,讓下一代子孫都能繼續享受自由的滋味及民主的成果,才不枉費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最後,總統感謝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謝聰敏教育基金會及魏廷朝人權文教協會共同舉辦這項研討會,60年非常難得,他也特別前來與大家共同追思、懷念及感謝三位前輩,「我們大家繼續打拚、天佑臺灣」。 包括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義和、謝聰敏教育基金會董事陳俊宏、魏廷朝人權文教協會理事魏新奇、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及國史館館長陳儀深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0日
出席2024人權新聞獎頒獎典禮 總統:臺灣將繼續捍衛民主、自由和人權 盼繼續成為亞洲新聞自由的中心 並打造人人都能有尊嚴生活的世界
蔡英文總統今(10)日晚間出席「2024人權新聞獎頒獎典禮」,總統感謝媒體的報導,喚起大眾關注許多重要的人權議題。並表示,臺灣持續致力強化人權,2019年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隔年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完善我國人權保護監督機制;2022年提出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今年2月行政院也通過《保護所有人免遭強迫失蹤國際公約》,這是臺灣人權發展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是人民和政府共同努力的成果。 總統表示,臺灣現在在新聞自由方面被評比為最自由的國家之一,已經成為國際媒體樞紐,國際記者人數的增加即可證明臺灣是一個可以確保透明度、享有言論自由和資訊取得便利的國家,也期待臺灣繼續成為亞洲新聞自由的中心。未來,臺灣將持續捍衛民主、自由和人權,致力打造一個大家都能有尊嚴地生活的世界。   總統以英文致詞,內容為: 很高興參加今天這項重要的頒獎典禮,恭喜「人權新聞獎」的得獎者,也樂見這個活動第一次在臺灣舉辦。 各位的蒞臨,印證了臺灣捍衛媒體自由及人權的努力,也向世界展現臺灣極為重視此重要的民主支柱。 我要感謝本次活動主辦單位:人權觀察、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華特・克朗凱特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泰國與台灣外國記者會,以及雷諾茲商業新聞中心。我對各位承擔維護此獎項的重要使命表示讚賞,尤其在記者們正面臨空前壓力及打壓之際。 首先,我要恭喜「人權新聞獎」的所有得獎者。 恭喜大家,也感謝各位的報導,喚起大眾關注許多重要的人權議題。 包括宗教少數族群在緬甸遭受迫害、阿富汗女性自殺人數在塔利班掌權後攀升,以及中國政府對反新冠肺炎封城措施的白紙運動示威者之壓制。 在威權主義興起的時代,獨裁者與錯假訊息攻勢越來越多,各位身為記者,在揭露真相上比以往更為重要。透過寫作、攝影、影片、聲音及多媒體等形式,各位的勇氣與努力不僅鼓舞著我們,也喚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促使我們採取行動,應處這些迫切的人權議題。更重要的是,你們透過揭露不公義,為那些你們所報導的人們帶來希望。 臺灣經過將近40年的戒嚴時期,我們經歷了威權統治的不公不義,有些人甚至為了媒體自由犧牲自己的生命。 藉由我們的努力,臺灣現在在新聞自由方面被評比為最自由的國家之一。在今年「自由之家」公布的「全球自由度報告」中,臺灣於滿分100分中獲得94分。在「公民自由」項下,臺灣在言論與信仰自由方面獲得滿分。我們的新聞媒體被評為「整體上是自由的,反映出不同的觀點,並積極報導政府政策。」 根據《經濟學人資訊社》發布的2023年民主指數,臺灣排名全球第10,亞洲第一,是全球24個被評為「全面民主」的國家之一。而在今年無國界記者組織發布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臺灣排名全球第27,比去年進步8名。 儘管取得了這些成就,但近年來,威權勢力不斷以我們辛苦爭取而來的自由為目標。 我們發現威權勢力不斷嘗試影響我們的媒體環境,以及持續提供大量資金進行大規模的錯假訊息攻勢,同時廣泛利用內外宣傳影響臺灣的民主。 臺灣公民在網路、媒體及社群媒體所享有的自由,現在正被用來侵蝕臺灣的民主。 根據瑞典「多元民主計畫」(V-Dem)的研究,臺灣境內所傳播的假訊息數量,連續11年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此類攻勢有幾個目標,他們想進一步分化我們的社會,使公民相互對立,並削弱民眾對民主制度和官員的信任。他們積極鼓吹民主是混亂和無效率的論述。這類錯假訊息攻勢已成為臺灣等民主國家所面臨最困難的挑戰之一。 此外,人工智慧的興起雖使我們受益,但另一方面,也讓錯假訊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及傳播,並使得遏止錯假訊息更加困難。這也讓捍衛我們所知事實的權利變得更為重要。 民主國家應對錯假訊息的作法有限,我們擔心如果限制、禁止或控制資訊的自由流通,將對言論自由產生危害。。 在臺灣,為了打擊錯假訊息攻勢,我們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由於及時性和透明度是有效反制錯假訊息的關鍵,臺灣政府定期召開記者會,並即時向公眾發布官方澄清訊息。 臺灣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也為打擊錯假訊息做出極大貢獻。部分公民社會組織針對錯假訊息攻勢發表詳細深入的研究報告,他們也辨識威權體制的資訊操控手法,並制定媒體識讀課程計畫,教育公民。公民科技社群也開發聊天機器人應用程式,使事實查核更為容易。 除了對抗威權政權的資訊戰外,臺灣持續致力強化人權。2019年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隔年,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以完善我國人權保護監督機制。2022年我們提出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以不斷提升人權標準。 即使臺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我們已自主將6部國際人權公約國內法化,並公布國家報告說明執行情形。 今年2月,行政院通過《保護所有人免遭強迫失蹤國際公約》。這是臺灣人權發展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由人民和政府共同努力的成果。 由於我們在捍衛自由上所做的努力,臺灣現在已經成為國際媒體樞紐。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國際媒體記者駐臺或來臺採訪報導。截至上月,計有22國、86家媒體及176位記者駐臺,相較於2016年,成長約1倍。 國際記者人數的增加即可證明臺灣是一個可以確保透明度、享有言論自由和資訊取得便利的國家。我為此感到自豪,也期待臺灣繼續成為亞洲新聞自由的中心。 儘管面臨區域新興和不斷增加的挑戰,臺灣將繼續捍衛民主、自由和人權。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的是,我們團結一致,相互支持,共同回應這些挑戰,致力打造一個大家都能有尊嚴地生活的世界。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和我一起表彰「人權新聞獎」的得獎者。在亞洲和世界各地許多記者必須冒著危險工作的時候,我們對各位的專業和勇氣致上最高的敬意。再次感謝所有得獎者。   包括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家人權委員會副主委蔡崇義、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高哲夫(Filip Grzegorzewski)、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鄧元翰(John Dennis)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0日
總統:臺灣會致力捍衛努力爭取而來的民主、自由、平等與和平 為未來世代留下更美好的世界
蔡英文總統今(17)日下午出席「2024年國際猶太大屠殺紀念日活動」時表示,團結對於消除仇恨和形成理解至關重要,面臨恐怖主義和威權主義日益升高之際,臺灣透過與國際夥伴合作,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區域宗教自由、打擊歧視及促進平等,並將致力捍衛我們努力爭取而來的民主、自由、平等與和平,期盼為未來世代留下更美好的世界。 總統抵達後,首先聆聽音樂演奏及猶太教拉比朗誦祈禱文,並與現場貴賓進行點燭儀式。 總統以英文致詞,首先感謝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德國在臺協會、外交部及臺灣民主基金會共同舉辦這項重要活動。她也感謝大家今天撥冗出席,悼念猶太大屠殺罹難者,向生還者致敬,並對所有受到這段人類黑暗歷史影響的人們致意。 總統也特別向今日線上與會的Peter Gaspar先生致意,感謝他參加今年的活動,與我們分享他的傷痛經驗。 總統說,我們每年在此齊聚,緬懷大屠殺的罹難者及所有因為這場悲劇而遭受難以想像痛苦的人們。當時人類的尊嚴因政治意識形態而被罔顧,現在的我們更須承諾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歷史,並應該持續對抗歧視和偏見。 總統指出,我們亦須提醒自己,仍有許多人持續在威權和獨裁政權下受苦,只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種族、性別、性取向、宗教或政治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我們仍有很多需要努力之處。 總統提到,在追求正義及真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以色列致力保存大屠殺受害者的歷史紀錄,及學習德國勇於面對歷史。在臺灣,我們致力處理過去的不公義,揭發威權時代的暴行。政府除了每年舉行二二八事件週年紀念儀式,也為實現轉型正義奠定穩固基礎,將轉型正義提升為最高政府機關的優先要務。 總統指出,行政院也成立新的單位,進一步將轉型正義的理念落實到政府政策中。新修正的「政治檔案條例」已於今年的二二八事件77週年紀念日開始施行。這是政府在追求轉型正義過程中,致力還原真相的重要因素,希望能為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及其家屬帶來一些解脫和撫慰。 總統說,雖然我們在維護人權及反對偏見方面已取得長足進展,但全世界必須繼續對抗反猶太主義和威權侵略。我們也看到烏克蘭遭受入侵,以及哈馬斯對以色列進行恐怖攻擊等侵略行為所造成的可怕影響,這就是為什麼要強調與國際社會合作的重要性,以致力捍衛我們努力爭取而來的民主、自由、平等與和平。 總統指出,我們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包括從2021年開始,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教育部人權教育資源中心,和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共同舉辦工作坊及巡迴特展,盼能提高大眾對大屠殺歷史的認識。我國駐以色列代表處與以色列的非政府組織「援助朋友組織」(Yad Ezer Lechaver)也持續合作,提供猶太大屠殺倖存者生活所需。 總統強調,透過與國際夥伴的合作,臺灣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區域宗教自由,打擊歧視並促進平等,臺灣也將繼續堅定捍衛人權和民主。 總統表示,歷史一再告訴我們,團結對於消除仇恨和形成理解至關重要。在面臨恐怖主義和威權主義威脅日益升高之際,我們攜手合作更為重要,如此才能為未來世代留下更美好的世界。我們感念在大屠殺悲劇中為了捍衛民主價值而犠牲寶貴生命的前輩們,也應提醒自己保持警惕,同時重申誓言,不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最後,總統感謝大家參與這場別具意義的活動,並讓大屠殺受難者的名字和故事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包括立法院長暨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韓國瑜、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外交部長吳釗燮、以色列國會友台小組主席杜伯斯基(Boaz Toporovsky)、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游瑪雅(Maya Yaron)、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Jörg Polster)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0日
出席鄭南榕追思紀念會 總統:民主自由已是臺灣人內建基因 盼持續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 貢獻良善力量 讓臺灣走向更開放未來
今(7)天是「言論自由日」,蔡英文總統上午出席「鄭南榕殉道35周年追思紀念會」,感念鄭南榕先生的勇氣與犧牲,啟發臺灣人民積極爭取民主開放的社會。在走過艱辛的民主化道路後,臺灣成為亞洲民主自由最重要的地方,去年的人類自由指數及經濟學人今年公布的民主指數,臺灣都位居亞洲第一,這些成果來自全體臺灣人民的努力。 總統指出,威權主義擴張與假訊息攻擊是全球性的挑戰,也對臺灣的民主自由形成莫大威脅。她表示,民主自由的價值已經是臺灣人內建的基因,期盼臺灣持續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堅定守護民主及自由,貢獻良善力量,讓臺灣走向更開放的未來,也為身在臺灣感到驕傲。   總統致詞內容: 今天是鄭南榕殉道35周年,也是我們國定的「言論自由日」。這個日子提醒著我們,臺灣的民主自由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在許多前輩的血淚拚搏之下,才有今天的民主臺灣。 當年,鄭南榕的勇氣和犧牲啟發臺灣人民,積極爭取民主開放的社會。在走過艱辛的民主化道路後,言論自由成為了臺灣重要的民主燈塔,臺灣更成為亞洲民主自由最重要的地方。 我們看到,無論是去年的人類自由指數,或是經濟學人在今年公布的民主指數,臺灣都是亞洲第一。這些成果來自全體臺灣人民的努力。 然而,我們擁有的民主自由並非屹立不搖。威權主義的擴張和假訊息的攻擊是全球性的挑戰,也對臺灣的民主自由形成莫大的威脅。 臺灣站在民主防線的最前緣,這幾年來,我們也和民主國家加強合作,分享防制假訊息的經驗,為守護民主自由的價值而努力。 促進民主發展的工程需要凝聚各方的力量,更需要世代的傳承。對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過去威權統治的臺灣是我們成長的記憶。 但對下一代的年輕人而言,在音樂祭上舉著傳達自己理念的旗幟、在網路上論述自己的想法和立場,都是習以為常的生活,因為民主自由的價值已經是臺灣人內建的基因。 今天,我們一起站在這裡緬懷鄭南榕,也要讓更多人了解歷史和國家發展的軌跡。因此,政府除了訂定言論自由日,也在過去8年,系統性地推動轉型正義的工程,持續深化臺灣的民主,打造更開放的社會,就是希望能夠實現鄭南榕所說,要讓臺灣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度。 這幾天,除了在金寶山的紀念儀式,在全國各地也都有音樂會、展覽等相關活動,我要謝謝所有長期為深化民主、捍衛言論自由而努力的民間團體以及年輕夥伴。 我也期待,臺灣能因為共享的普世價值,持續和民主陣營站在一起,貢獻良善的力量,向世界證明,我們就是「好國好民」的臺灣,我們也以身在臺灣,並為臺灣的民主感到驕傲。 我們也會以鄭南榕的精神為指引,堅定不移地守護民主、守護自由,讓臺灣走向更開放的未來。   隨後,總統由鄭南榕遺孀、總統府資政葉菊蘭等人陪同,步行至鄭南榕之墓「自由之翼紀念碑」前獻花致意。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行政院長陳建仁、監察院長兼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文化部次長王時思、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總統發表2025新年談話 「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在總統府大禮堂以「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為題發表2025新年談話。總統表示,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表現都受到國際肯定。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讓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展望2025年,總統強調,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並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 總統致詞全文為: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祈願臺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業興隆、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回顧2024年,「臺灣尚勇」,充滿挑戰,也充滿榮耀。我們一起經歷了震災和風災,挺住了威權主義持續不斷的挑戰。我們也共享榮耀;臺灣拿下了「世界12強棒球賽」的冠軍,現在,全球各地的臺灣人,都知道這個「Team Taiwan」手勢。 在巴黎奧運,王齊麟和李洋,再次奪得羽球男雙金牌,林郁婷更為臺灣摘下首面拳擊金牌。在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我們代表隊的6位學生,通通得到金牌,而楊双子著作、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展現出國際級的臺灣文學實力。 我們臺灣英雄,不分年齡、不分領域,在許多國際賽事,都抱回大獎、締造新紀錄,都用傑出的表現詮釋臺灣,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精神與文化,也讓全體國人都感到驕傲。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我們一起流淚歡笑,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Team Taiwan」。 我要感謝每一位國人在崗位上的付出,推動臺灣的進步,創造臺灣的榮耀,也讓臺灣有更大的能量,在世界嶄露頭角。 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讓臺灣更多的故事成為世界的故事,臺灣的成功成為全球進步的動力。 展望2025年,全球將開啟全新的局面;有超過70個國家,在去年舉行選舉,有全新的民意,當各國的政局展開新局、國際的局勢快速變化,臺灣更要繼續以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 第一,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 臺灣能夠走過黑暗專制年代,到今天成為亞洲民主燈塔的光榮時刻,是許許多多民主前輩犧牲奉獻和全體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民主對臺灣的價值,不只是自由的生活方式、社會多元蓬勃發展的動力,更是外交上贏得國際信任的品牌。 不論臺灣受到任何的威脅和挑戰,民主,都是臺灣唯一的路,只有繼續走,絕不回頭。 國內政黨競爭,是民主政治的一環,但是國內的政治紛爭,必須在憲政體制內,依循民主的方式,才能持續深化民主。 立法院所通過的爭議性法案,行政院有權提出覆議,提供立法院重新審視的空間,憲政機關也可聲請釋憲,透過憲法法庭判決,明確憲政分際,維護憲政秩序,逐步鞏固憲政體制。 人民也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可以匯聚更大的民主力量,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 新的一年,變動的國際局勢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充滿嚴峻的挑戰。當前,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仍在進行,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更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影響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尤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臺灣必須要居安思危,繼續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力量,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 守護臺灣的民主和安全,人人有責,我們要凝聚每一分力量,來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嚇阻威脅侵犯的能力,也要加強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社會溝通,全民拒絕威脅利誘,共同防止境外勢力的惡意滲透。 對內,我們要以民主鞏固民主,對外,我們更要以民主和世界交朋友,確保安全和平。因為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臺灣越強韌,世界民主防線就越穩固。 全球民主陣營更應該攜手合作,撐起「民主保護傘」,共尋解決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之道,共同維護臺海穩定和印太安全,達到世界和平的目標。 第二,我們要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也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 2024年上半年,臺股的漲幅是世界第一,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期可達到4.2%,位居亞洲4小龍之首。國內投資暢旺,突破5兆元大關,通膨率也逐步回穩。1到11月外銷訂單達到5,366億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3.7%;1到11 月出口也比2023年同期增加9.9%,達到4,315億美元。 近來也有調查顯示,2024年,企業平均調薪幅度高於2023年,也有超過9成的企業計畫在今年調薪,將創下8年來新高。在在可見臺灣的景氣持續復甦,經濟穩健成長。 雖然總體經濟表現亮眼,但我們依然要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紅色供應鏈低價傾銷,對臺灣產業造成的衝擊。 對國家而言,百工百業同等重要,每個產業都強,臺灣國力才會強。中小微型企業是臺灣的經濟命脈,各地工業區的發展,更是創造臺灣榮景的動能,我們也要讓「臺灣製造」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因此,我們不僅僅要發展高科技產業,行政院也已經提出對策來協助傳統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全面導入科技應用,落實數位、淨零雙軸轉型,以及發展通路,來提升經營體質和生產力。 臺灣必須持續提升經濟韌性。近年來,臺灣對美國、日本、歐洲及新南向國家投資大幅提升,已經明顯超越對中國的投資,這顯示,我們分散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已經有成果,未來更要繼續協助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與此同時,臺灣也要以民主跟世界一起拚經濟。我們要發揮半導體與AI產業的優勢,鏈結民主國家一起深化民主供應鏈的韌性,也要透過國際合作,不論是在無人機、低軌道衛星、機器人、軍工、安控,或是生技醫藥、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等產業,都要掌握前瞻技術,促進多元發展,讓臺灣持續引領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進步,也確保全球民主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 第三,我們要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2,300萬人,不分族群、世代、黨派、城鄉,都是國家的主人。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推動福國利民的政策,但是中央需要足夠的財源來進行各項措施,因此,我期待《財劃法》的修法,朝野政黨能夠就各自的版本,冷靜再思考,為國家尋求長治久安之道。 從今天開始,基本工資連續第9年調升,月薪從2萬7,470元,增加到2萬8,590元,時薪從183元增加到190元。我們也希望,透過軍公教人員連續2年調薪以及調高加薪減稅優惠,來帶動企業加薪,讓全國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我也知道,大家都希望繳稅少一點、房租少一點。今年,我們繼續推動減稅,舉例來說,單身的民眾,年所得44萬6千元以下可以免繳稅;雙薪夫妻年所得89萬2千元以下,以及雙薪育有2名6歲以下幼兒的四口之家,如果年所得146萬1千元以下,也都不必繳稅。租金補貼戶數也會從50萬戶擴充到75萬戶,讓大家生活負擔少一點。 今年,「文化幣」的發放年齡,從16歲下修到13歲。13到22歲的年輕人,都可以獲得政府補助,進行藝文體驗。而「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即將上路,讓更多臺灣年輕人圓夢,可以到世界各國學習與交流。 我們更要成立「運動部」,讓年輕人在運動場追逐夢想,同時積極發展運動產業,推廣全民運動,讓國人更健康。 今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要推動「長照3.0」,提供長輩更完善的照顧,也將擴大癌症篩檢的對象和服務,繼續打造「健康台灣」。 另外,今天開始,臺灣正式實施碳費制度來接軌國際,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我們也要繼續邁向「均衡台灣」,在上個月,行政院啟動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及提出的「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都是為了要繼續擴大投資公共建設、發展地方的特色產業,來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讓人人都可以安居樂業。 各位國人同胞,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的表現,都受到國際的肯定。這證明了國家發展的方向正確。 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讓國政順利推動,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新的一年,我們還有更多精采的臺灣故事要告訴全世界,讓海內外的臺灣人,一次又一次為臺灣的榮耀一起歡呼喝采。 「臺灣尚勇」!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謝謝大家!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