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2年02月05日
出席2023臺灣燈會 總統:新的一年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團結合作 回應人民需求 共同為臺灣努力
總統出席「『2023臺灣燈會』開燈儀式」

蔡英文總統今(5)日晚間出席「『2023臺灣燈會』開燈儀式」時表示,這麼多年來,我們已經看到臺灣燈會在每一個縣市,都結合了在地的文化特色,展現出當地獨特的歷史和城市魅力,也吸引許多國際觀光旅客來到臺灣。她希望新的一年,從中央到地方不分黨派團結合作,一起回應人民的需求,共同為臺灣努力,相信一定能眾志成城,團結共好。

總統致詞時表示,臺灣燈會是從2001年開始走出臺北,輪流到全臺灣各個縣市舉行。透過這樣的設計,把資源帶到每個城市,也更能帶動地方的發展。這麼多年來,我們已經看到臺灣燈會在每一個縣市,都結合了在地的文化特色,展現出當地獨特的歷史和城市魅力,也吸引許多國際觀光旅客來到臺灣。

總統認為,臺灣燈會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成功被打造成為一個行銷臺灣的重要品牌。今年是睽違23年後,重新回到臺北舉行。「2023臺灣燈會在臺北」,回到最初的起點,也代表一個嶄新的開始。臺灣已經做好準備,歡迎全世界的旅客來到臺灣。

總統指出,今年的臺灣燈會十分精采,共有四大展區,分散在臺北市的十二個行政區,每一區都有驚喜。今年的主燈「玉兔壯彩」是由知名藝術家李明道先生所創作,他以臺灣的晶圓產業為概念發想,也邀請奧運金牌選手郭婞淳參與設計。

總統說,看到這隻兔子,大家可能會覺得很眼熟,因為藝術家用特別的技術,在機器兔的臉上,呈現出郭婞淳的笑容,真的非常有創意。

總統提到,這次展出結合了在地文化和創新科技,很多城市的建築跟景觀都成為燈展設計的一部分,非常特別。像是東區商圈的「光展區」,裝置藝術家陳普先生打造了12米高的《future shuttle未來·穿梭·兔子洞》,象徵通往無限想像的通道,大家在遠東SOGO門口就可以看到,真的很吸睛。

總統指出,在其他展區,有許多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展現巧思,帶來很多精采的創作。這場燈會也展現了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的成果,她要感謝主辦單位及策展團隊的努力,也請大家給所有投入燈會的夥伴一個最熱烈的掌聲。

總統認為,經過這麼多年來,臺灣燈會在許多不同的縣市進行巡迴,現在每個縣市也都發揮在地特色,舉辦非常豐富的燈會活動。大家逛完臺北的臺灣燈會,也可以到各縣市的燈會逛逛,一起來振興國內旅遊,也促進消費。

最後,總統表示,今天我們聚在一起進行點燈儀式,希望新的一年,從中央到地方不分黨派團結合作,一起回應人民的需求,共同為臺灣努力,相信一定能眾志成城,團結共好,也祝福大家元宵節快樂。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開燈儀式,及觀賞主燈展演,並進行祈福儀式。

包括總統府資政葉菊蘭、行政院長陳建仁、交通部長王國材、法務部長蔡清祥、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臺北市長蔣萬安、基隆市長謝國樑、前臺北市長柯文哲及各國駐臺使節代表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2月04日
總統邀請國人參加台北國際書展 盼文化幣幫助更多年輕人接觸臺灣文化
賴清德總統今(4)日上午出席「2025台北國際書展」開幕典禮時表示,政府今年擴大「文化幣」發放對象,期盼幫助更多年輕朋友接觸臺灣文化。文化是國家的根,也是臺灣的靈魂,他邀請國人前來參加2025台北國際書展,踴躍買書,一起看書。 總統致詞時表示,每年春節連假過後,「台北國際書展」就上場,這是非常棒的活動,也是臺北的盛事,他很高興受邀前來和大家一起逛書展,並祝活動一切順利。 總統說,今年書展主題是「閱讀異世界」,他要代表國人歡迎參與的29個國家;此次很榮幸邀請到歷史悠久、文化豐富且工業進步的義大利作為活動主題國。他歡迎國人進入29國的文化世界,未來前往這些國家旅遊時,就能進行深度旅遊。 總統提到,投資股票有賺有賠,但是投資自己穩賺不賠。「知識就是力量」,買書、看書都是非常值得的事。此次書展未滿18歲的年輕人可以免費參加,18到22歲青年持「文化幣」亦可免費入場,歡迎國人踴躍參加。 總統也提到,今年文化幣發放對象從原本的16到22歲,向下延伸至13到15歲,目的是希望幫助更多年輕人買書、看書、看表演,接觸臺灣文化。並強調,文化是國家的根,也是臺灣的靈魂,他要向出版界表達敬意,大家是傳達文化重要的工作者。最後,他呼籲國人千萬不要錯過「2025台北國際書展」,並祝福大家都能滿載而歸。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開展儀式,親頒「金蝶獎」及「202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予得獎人,接著參觀義大利主題國館、文學書區、臺大出版中心、公民書區、臺漫專區等展區。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文化部長李遠、客委會主委古秀妃、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龍博文(Marco Lombardi)、義大利出版協會國際關係部主任寶拉•瑟吉(Paola Seghi)、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吳韻儀、立法委員郭昱晴、洪孟楷、監察委員范巽綠、葉大華及各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31日
「BEHIND THE CHAMPION:冠軍之路特展」開展 總統邀請國人前來參觀、感受臺灣精神
賴清德總統今(31)日下午出席「BEHIND THE CHAMPION:冠軍之路特展」開幕記者會,感謝「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我國代表隊」用球技在國際上詮釋臺灣精神。此次展覽除展出冠軍獎盃榮耀,也能看見「冠軍之路」背後的辛苦及不容易,他要邀請全國熱愛棒球的好朋友前來參觀,感受充滿臺灣精神的冠軍故事。 總統抵達後,首先與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蔡其昌會長、中華民國棒球協會高人傑常務理事、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代表隊總教練曾豪駒,共同將冠軍獎盃放置於展示台,進行揭幕儀式。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很榮幸出席「BEHIND THE CHAMPION:冠軍之路特展」開幕記者會,再次感謝我國代表隊為國爭取最大光榮。他也提到日前出訪三個邦交國及過境夏威夷、關島時,在邦交國及美國的僑胞朋友都以大家的表現為榮,感謝選手們透過球技在國際上詮釋臺灣精神,身為總統,他也感到與有榮焉。 總統說,身為棒球迷,很高興今天有機會摸到冠軍獎盃,他要祝福展覽圓滿成功,也呼籲全國熱愛棒球的好朋友前來參觀這個非常難得的展覽。 總統感謝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蔡其昌會長、中華民國棒球協會辜仲諒理事長及政府各單位共同舉辦展覽,讓每位前來參觀的朋友可以了解「冠軍之路」何其不易。並提到,每位球員及教練都是從小開始打球,臺灣棒球迄今也有百年的歷史,一代一代累積,加上足夠的社會力量和大家持續的努力,才有辦法將冠軍獎盃抱回來。他也希望透過展覽,讓參觀民眾看見冠軍獎盃的榮耀,也看到選手與團隊背後的辛苦及不容易。 總統指出,他一直認為有人、有土地,就會有歷史;有歷史就有自己的故事,可以唱自己的歌;臺灣精神就是2,300萬人在這塊土地上,各行各業盡心盡力付出,獲得不同成就,累積匯聚而成,也得到世界各國對我們的肯定。 最後,總統再次邀請所有熱愛棒球的朋友前來參觀展覽。並提到,我們的冠軍故事還沒結束,未來大家的成就會出現在臺灣的紙鈔及紀念幣上。很多球迷都希望將500元紙鈔上的國小冠軍棒球隊圖像變成12強冠軍棒球隊,他會努力讓這件事付諸實現,也希望可以先推行紀念幣,展現對棒球選手的尊重。 隨後,總統在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會長蔡其昌陪同導覽下,與現場貴賓一同參觀展區。 包括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體育署署長鄭世忠、立法委員吳沛憶、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陳登欽、文化總會秘書長李厚慶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27日
屏東王船文化館開幕 總統:保存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讓文化代代相傳
賴清德總統今(27)日下午出席屏東縣「王船文化館」開館記者會時指出,文化是我們的根,「王船文化館」保存臺灣宗教文化中重要的王爺文化,讓文化得以代代相傳。讓臺灣人民爲自己的文化感到光榮驕傲,對國家產生認同,團結為這塊土地努力打拚。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屏東東港「王船文化館」開幕的好日子,也是臺灣宗教文化的盛事,很榮幸能與東隆宮等11間宮廟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 總統感謝總統府秘書長、屏東縣前縣長潘孟安及現任周春米縣長,一棒接一棒,從動土到今天完工開幕,讓建設順利完成;也感謝東隆宮所有幹事及文化界前輩共同用心規劃,讓文化館內容豐富、周全,並祝福文化館開幕順利、營運成功。 總統說,「王船文化館」的建築非常漂亮,相信未來將成為觀光景點,也希望東港未來能吸引更多觀光客前來,除了品嚐黑鮪魚外,也能了解「王爺」文化。 總統提到,屏東「迎王平安祭典」是由小琉球三隆宮、東港東隆宮及南州溪州代天府接續舉辦,屬於南臺灣重要的宗教文化。這項祭典是三年一科、八天七夜,吸引上萬人參加,最後的送王儀式「燒王船」最為精采。王船融合紙雕、彩繪等各種臺灣傳統文化元素,在祭典的最後燒化,祈求神明保佑平安。 總統指出,「迎王平安祭典」於2010年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現在將此國家文化資產呈現於「王船文化館」,大家不用等三年,只要在文化館開放時間就可以參觀。另外,文化館還結合新媒體科技及沉浸式劇場,讓大家體驗祭典的熱鬧,非常精彩。 總統提到,臺灣不能沒有文化,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民族的靈魂,也是世界各國認識臺灣的根據。「王船文化館」保存臺灣宗教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王爺文化,讓文化得以代代相傳,每個臺灣人民都能以自己的文化感到光榮驕傲,並對國家產生認同,讓大家團結為這塊土地努力打拚。這也是「王船文化館」背後的重要意義,他要感謝每位參與籌備文化館朋友的付出。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動儀式,接著聽取王船館解說導覽,並為王船點睛。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文化部長李遠、屏東縣長周春米、東港東隆宮董事長潘慶士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9日
總統接見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臺灣漫遊錄》得主 盼更多文學作品傳播臺灣故事
賴清德總統今(19)日下午接見2024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得主—《臺灣漫遊錄》作者楊双子及譯者金翎,恭喜兩位翻譯文學大獎得主獲得美國文學界的最高榮耀,彰顯臺灣文學放眼世界的格局和實力。並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文學作品,能將臺灣的故事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讓每一代的臺灣人都能說自己的故事、唱自己的歌,也獲得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肯定與尊敬。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作家楊双子及譯者金翎的作品,榮獲第75屆美國國家圖書獎,這是一項非常難得的成就,也是臺灣文學作品首次獲得美國文學界的最高榮耀,彰顯臺灣文學實力已有國際級的格局與實力。 總統指出,《臺灣漫遊錄》描寫兩位女性在臺灣的鐵道與美食之旅,反思殖民主義和國族認同的議題,這樣的獨特視角,令人欽佩。 總統表示,楊双子在得獎時提到,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回答臺灣人究竟是什麼人。他能夠理解,因為臺灣數百年來,不斷受到不同民族的統治。身為臺灣的總統,希望可以團結臺灣所有人民共同打拚,讓臺灣人從此以後就是臺灣人。臺灣這塊土地是屬於臺灣人的,臺灣人要在這塊土地上永遠自主、做自己的主人,「這是我們應該要有的目標」。 總統認為,臺灣文化的內涵其實既深又廣,需要更多人的發掘及創作。期盼未來有更多的文學作品,讓臺灣的故事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讓每一代的臺灣人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訴說自己的故事、唱自己的歌,獲得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肯定與尊敬,「大家一起來努力」。 訪賓一行由文化部長李遠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4日
「嘎呼拉斯山中音樂節」登場 副總統:展現臺灣共融的美好 為音樂傳承與文化多元性注入力量
蕭美琴副總統今(14)日下午前往高雄出席「第五屆嘎呼拉斯山中音樂節」活動,肯定多元文化彼此交流、分享最美麗的歌聲,用音樂展現臺灣共融的美好。期盼持續為音樂傳承與文化多元性注入更多源源不絕的力量,讓臺灣更好。 副總統抵達後,首先由高雄市尼布恩人文教育關懷協會理事長陳俊志醫師導覽市集攤位,接著為演出學生加油打氣並合影。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受邀參加「第五屆嘎呼拉斯Kahuzas山中音樂節」活動,在2024年歲末年終之際,和大家一起享受此音樂慶典,也用在地文化和美妙的歌聲連結及溫暖彼此的心。「嘎呼拉斯Kahuzas」在布農族語是「唱歌」的意思,它是原住民族的日常生活,是藝術的展現,更是文化的傳承。 副總統說,今天的天氣特別適合在戶外欣賞演出,土地是我們的舞台,山是我們的布景。山孕育生命,也帶來大自然的力量。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許多挑戰,我們要建構最強大的韌性,不斷以最正向的力量共同面對,彼此幫忙。 副總統指出,「嘎呼拉斯山中音樂節」集結十多所學校的師生和社區成員,甚至還有來自邦交國的夥伴共襄盛舉,非常難得。除原住民族群外,還有閩南與客家等各種多元文化,在這裡彼此交流、分享最美麗的歌聲,用音樂展現臺灣共融的美好。 副總統提到,由陳醫師所帶領的寶來國中、尼布恩合唱團與嘎呼拉斯兒少合唱團等優秀團隊,在今年紐西蘭第13屆世界合唱比賽拿下3金1銀的優異成績。他們的歌聲展現臺灣美麗的力量,更是值得我們驕傲的臺灣之光。 副總統表示,許多知名歌手今天也大手牽小手,一起在山中音樂節展現臺灣的多元與美麗。期盼大家一起加油,共同學習大自然所帶來的生命課程;讓我們用美好、正向的力量一起往前走,也請大家持續為音樂傳承與文化多元性,注入更多源源不絕的力量,讓臺灣更好。 隨後,副總統欣賞尼布恩合唱團演出「日出之後」曲目,並觀看該合唱團得獎紀錄片。 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立法委員邱議瑩、蔡其昌、許智傑、林岱樺、監察委員范巽綠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13日
總統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臺日、臺美、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日本經濟新聞》今(13)日刊出相關報導。 總統指出,「日本經濟新聞社」是全球性的新聞機構,在國內外都贏得很大的肯定,因此能接受日經的採訪深感榮幸,也感謝對方的邀請。他要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感謝日本政府、國會、社會及民間,長期以來對臺灣的支持,不管是現任的石破茂首相,或者之前的安倍(晉三)前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都對臺灣鼎力支持,臺灣和日本的人民感情也非常深厚,他非常希望能透過此次採訪,增進臺灣和日本雙邊關係,人民之間感情更加深厚,未來能有更多合作,促進臺灣和日本兩國一起繁榮發展。 針對自由貿易與關稅戰議題,總統指出,過去幾十年來,在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所主導的自由經濟,的確帶給臺灣與日本經濟繁榮、政治安定,同時也學得或跟進西方的一些價值。 總統認為,臺灣與日本都是模範生,但有些國家不是。現在最大的危機是中國,利用自由貿易體系進行抄襲、仿冒、侵犯智慧財產權,甚至政府大量補貼,讓商品低價傾銷全世界,包括日本、臺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受到重大影響。這種不公平貿易如果不解決的話,恐怕會衝擊幾十年來我們好不容易建立的穩定社會、經濟繁榮,甚至追求的一些價值都會破壞。美國這段時間願意面對不公平貿易,值得我們再觀察,必要的話,也應該予以協助。 總統強調,臺灣產業的國家戰略計畫是「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美國對臺灣加徵32%關稅固然是很大的挑戰,但我們也願意嚴肅面對,並從這個挑戰當中找到機會,讓臺灣的國家產業戰略計畫能夠更加完整。 談到臺灣的貿易布局,總統提到,2010年臺灣對外投資有83.8%在中國,但去年只剩7.5%;出口至中國的占比也從2020年的43.9%降至2024年的31.7%。我們將臺商的投資有計畫地轉到日本、東南亞、歐洲及美國,所以去年臺灣對外投資最大的國家是美國,大概占40%,即便如此,臺灣的商品銷往美國才占23.4%,76.6%是銷往美國以外的地方。 總統強調,我們不希望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希望能全球布局。在這種狀況下,臺灣很希望能跟日本合作。在這個時刻,印太或國際社會很需要日本的領導,特別是可以讓「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發揮功能,也請日本支持臺灣能夠加入CPTPP。 總統說,臺灣也很希望與日本洽簽經濟夥伴協定(EPA),讓雙方經貿可以更加密切,投資能夠更進一步。我們也希望跟歐盟、甚至其他區域都能夠加強關係,現在正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半導體是一個生態鏈,好比說日本有材料、設備、技術,美國是IC設計、行銷,臺灣是生產製造,荷蘭也是長於設備,所以我們希望藉由臺灣在生產製造上面的優勢,能夠串連民主陣營建立一條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確保未來世界可以進一步繁榮發展,也確保自由貿易能夠持續運作,而不受到低價傾銷的影響,破壞未來世界的繁榮發展。 總統表示,我們的產業要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在「立足臺灣」部分,包括推動給員工加薪、減稅、鬆綁法令,推動企業投資抵減,也有計畫地提出歡迎臺商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我們積極地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種種問題,讓企業界可以回到臺灣投資,或是在臺灣的企業可以加碼投資;也積極地跟友盟國家洽簽投資保障協定,讓我們的企業去投資布局時,可以確保投資權益。 總統提到,臺灣希望跟日本洽簽EPA,就像臺灣與美國洽簽21世紀貿易倡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或與英國洽簽「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或與加拿大及澳大利亞洽簽同樣的協定或備忘錄,讓臺灣的產品可以行銷全世界,這是我們的整個布局。 總統指出,從臺灣產業發展歷史來看,當然最早在臺灣,後來西進到中國、南向到東南亞,我們希望藉這個機會,與北邊日本加強合作,東邊跨過太平洋,開拓北美洲市場,讓臺灣產業更加壯大。也就是說,臺灣將這次美國的對等關稅,固然視為是一種挑戰,但也正面看待這個變化。 面對中國在臺灣尋求加入CPTPP或與日本洽簽EPA時施加壓力,總統回應表示,這取決於我們要抱持什麼態度來看待中國這樣的壓迫。是基於自由貿易的信念,或是基於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同時也基於臺日洽簽雙邊貿易協定有助於兩國的經濟繁榮發展,以及如果臺灣加入CPTPP對印太的進步與繁榮有幫助的話,他比較期待友盟國家能夠鼎力協助。 談及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與可能對半導體課稅之意圖,及臺灣的應對方式,總統說,川普總統上任後,他一直很注意川普總統及其幕僚接受採訪的內容。他歸納川普總統有幾個意圖,第一,想要解決財政上的問題。首先,美國GDP一年約29兆美金,可是國債36兆、占GDP約124%。其次,美國歲出超過6.5兆,但歲入約4.5兆餘元,每年有近2兆美元的赤字,約占GDP近7%。再者,美國每年要支付的利息近1.2兆美元,比國防預算一年1兆美元還要多,超過GDP的 3%。還有希望85%的美國人民都能減稅,大概需要5千億到1兆美元。川普總統的第一個意圖是要解決財政問題。 總統接著說,第二,美國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認為必須要再工業化。如果沒有辦法再工業化,現在美國的工業實力跟中國相比是有落差的。第三,在全球智慧化時代,川普總統想要帶領國家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第四,川普總統想要確保世界和平,不再發生戰爭。他認為,美國的意圖大概是這四面向,因此川普總統才會提高關稅、要求貿易國多買美國貨品、要求友盟國家到美國投資,來達成這些目標。 總統指出,32%的加徵關稅對臺灣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挑戰,臺灣必須嚴肅面對。我們採取的方式並不是對抗,而是透過談判來降低關稅。我們也同意要採購、投資、解決非關稅貿易障礙及洗產地的問題,以確實減少臺美雙方的貿易逆差。當然,我們也藉這次的談判,希望從挑戰中找到機會。第一,我們希望從零關稅開始談起,臺美尋求機會洽簽雙邊貿易協定。第二,希望藉由投資來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同時讓臺灣產業能升級、轉型,也讓臺灣產業能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臺灣長期發展。 總統再次強調,臺灣的國家產業戰略是「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我們從西進、南向,到北邊與日本合作,東拓到北美洲投資的時機也應該到了。也就是說,我們除了嚴肅面對這個挑戰,確保國家利益及產業的生存發展,不犧牲任何一個產業之外,也希望藉這個談判,臺灣去美國投資,能促成臺美雙邊貿易進一步深化,這是我們的期待。 總統表示,美國的對等關稅當然會對臺灣產業造成衝擊,所以臺灣政府已經提出對於產業的照顧支持計畫,總金額高達930億臺幣。另外,我們又提出其他臺灣長期發展的需求,變成特別預算,金額是4,100億,行政院院會已經通過,要送到立法院審議。這個特別預算大概有四個面向,就是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這四個目標。 至於晶片關稅,總統說,台積電基於顧客要求,已承諾要去美國投資,相信台積電的產業鏈也會跟著過去,這些都是具體的行動,與關稅無關。如果美國對臺灣採取《232條款》措施,對晶片或相關產業課徵關稅的話,反而不利臺灣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業到美國投資,這部分我們未來都會跟美國清楚說明。 總統提到,臺灣銷往美國的貨品中有兩大類,第一類是資通訊產品、第二類是電子零組件,占臺灣銷往美國貨品的65.4%。這些都是美國需要的東西,不是杯子、桌子或床墊這種最終財。臺灣賣給美國的都是像NVIDIA、AMD、Amazon、Google、Apple這些美國人工智慧設計公司所需要的。因此,我們會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賣的不是終端的商品,而是美國未來要再工業化、以及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所需要的科技產品。此外,臺灣也願意增加國防預算和軍事採購,臺灣有決心保護自己,也有強烈意願與友盟國家合作,確保區域和平穩定,這點也是川普總統所期待的。 針對台積電海外建廠,是否會削弱臺灣作為掌握半導體製造關鍵節點的戰略地位,進而降低其他國家保護臺灣的誘因。總統回應表示,國際的政治領袖,包括日本石破茂首相,或者是之前的安倍晉三、菅義偉、岸田文雄前首相等,都在G7及國際重要場合強調,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繁榮的必要元素。換句話說,國際社會關心臺灣,支持臺海和平穩定,是因為臺灣就在印太的第一島鏈,直接面對中國。如果臺灣不保,中國擴張的野心一定會更大,會影響現在世界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所以國際社會願意關心臺灣、支持臺海的穩定,真正的原因在這裡,跟台積電沒有直接相關。否則,台積電其實並沒有到那麼多的國家投資,這點是很清楚的。 總統提到,台積電到日本、歐洲及美國投資,這個都是一個自然且正常的經貿與投資行為。臺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法治社會,所以臺灣的公司基於業務需要到世界各地投資,原則上只要不損及國家利益,政府都會支持。 總統說,台積電魏哲家董事長在與美國川普總統開記者會宣布到美國投資之後,也回到臺灣在總統府與他一起開記者會,向臺灣社會說明,台積電的研發中心會在臺灣。魏董事長過去承諾在臺灣投資的這些工廠都不會改變、也都不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台積電不會因為去美國投資,就削弱了它的實力。他再次強調,臺灣擁有半導體生產製造的優勢,臺灣很樂意跟世界民主國家共同合作,促進下一個階段世界的繁榮發展。 詢及現在似恢復到所謂冷戰-東西兩個陣營對峙的態勢,美國跟中國之間應該如何選擇?總統指出,有些專家學者會描述,當前情勢進入到冷戰時期,民主陣營與極權陣營的冷戰時期;也有專家學者主張戰爭已經開始,包括資訊戰、經貿戰爭,還有現在歐洲的俄烏戰爭、中東戰爭、以哈衝突等,這些都有專家學者在叮嚀。他不是歷史學者,所以不對當前的政治情勢用專家學者的角度去定義。但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選擇,也就是說,臺灣跟日本,或是其他國家,不必然是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選擇。我們是在決定,自己的國家是要朝民主憲政體制,還是要走回頭路到專制獨裁的政體。在這裡,其實是一個價值的選擇,而不是國家兩強之間的選擇。 總統認為,就臺灣而言,臺灣的處境與其他的國家都不同,因為我們直接面對中國的威脅。我們曾經發生八二三砲戰、古寧頭戰役,也就是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曾經發生過戰爭。中國要併吞臺灣的企圖心從來沒有改變過。現在,中國的文攻武嚇,或者對內的統戰滲透越來越嚴重。所以,臺灣基於對民主與主權的捍衛、對民主自由體制的保護,還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我們的選擇是很清楚的。 總統表示,中國的軍演,不只是在臺灣海峽,而在東海、南海,甚至日本海,也到韓國的周邊、澳大利亞的周邊。臺灣跟日本、澳大利亞及菲律賓都是民主國家,臺灣的選擇很明確,相信日本應該也沒有其他的選擇。大家都是民主國家,人民長期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詢及臺灣與日本在美中摩擦加劇時所扮演的角色。總統表示,在他的心目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很期待日本在這個國際局勢變化當中能出來領導,相信印太的國家也都很樂意響應。同時認為可以在幾個面向共同努力:第一個是民主和平;第二個是創新繁榮;第三個是公義永續。 總統指出,面對極權的威脅,我們應該以和平為燈塔、民主作為指南針,因應來自威權國家的各項挑戰。其次,全球將進入全面智慧化的時代,日本跟臺灣在創新方面要共同合作,進一步帶動區域的繁榮發展。第三,是公義永續。因為國際社會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臺灣跟日本可以共同合作,從事公益,幫助世界上需要幫助的國家,或是共同合作因應氣候變遷,達到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 有關是否期待美國持續扮演自由民主體制的領頭羊,總統表示,美國雖然與中華民國斷交。但幾十年來,美國也基於《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在國防、國安,以及面對中國威脅等各個面向協助臺灣;臺灣也直接或間接地在政治、民主、經濟繁榮方面獲益於美國。所以,臺灣的立場當然希望美國繼續強大,領導世界。 總統說,當美國碰到困難的時候,不管是財政上的困難、再工業化方面的困難,或是能夠成為人工智慧世界的中心,希望得到友盟的協助,以共同捍衛區域的和平穩定等,臺灣的立場都願意共襄盛舉。美國如果能夠維持強大,對臺灣、對印太,以及對世界都有幫助。 總統認為,美國對全球的重要角色沒有改變,只是美國幾十年來在承擔世界責任的時候,也有出現一些問題,美國現在必須要調整,深信美國很快就可以調整、很快就可以恢復領導世界的角色。 詢及總統在競選期間曾說要招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喝珍珠奶茶。總統回應,臺灣是熱愛和平的國家,臺灣社會是與人為善,所以很希望能夠跟中國和平相處、和平共榮,所以當時在副總統任內,是表達臺灣社會的善意,當然也知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接受有一定的困難。但必須特別強調,臺灣社會的善意一直都存在,中國只要想一想,過去二、三十年來,中國經濟能夠發展,最大的外資就是來自臺灣,臺灣一年有一、兩百萬人在中國創業、投資,創造許許多多的就業機會、安定中國的社會,固然有許多臺商賺到錢,但是中國社會獲益更大。另外,每一次的天災地變,中國只要有需要,臺灣人民都會捐款,所以很期待,中國能夠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也能夠了解臺灣人民希望繼續過著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也能夠關注到臺灣社會的善意,我們沒有放棄,只要對等、尊嚴、交流、合作,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的善意一直都存在。 談及因應中國間諜活動和滲透工作所進行的國安改革,總統指出,中國對臺灣的統戰滲透的確非常嚴重,中國要併吞臺灣不只有文攻武嚇,對臺灣社會長期的統戰滲透更是厲害。最近法務部高檢署起訴間諜64人,是2021年的3倍,除了有現役、也有退役軍人。另外,臺灣統促黨有成員背景是黑道,復康聯盟黨背景是退役將領,臺灣軍政府也是退役將領組成,這些都是中國的外圍組織,將來打算在臺灣境內裡應外合,由此可見中國對臺灣的滲透相當嚴重。因此,之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針對五個面向提出17項因應策略,這五個面向包含中國對臺灣主權的威脅、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的威脅、中國滲透吸收國軍成為匪諜的威脅、中國透過社會交流統戰滲透臺灣社會的威脅,以及中國透過融合計畫統戰吸收臺灣的年輕人與臺灣企業的威脅。為因應這五大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其中一項特別恢復軍事審判,只要現役軍人犯的是軍事犯罪就要接受軍事審判,就是要表達臺灣政府因應中國統戰滲透顛覆臺灣的決心。 針對臺灣可以採取哪些行動防範中國對區域安全的威脅,總統表示,很多人擔心日益緊張的情勢可能導致擦槍走火、引爆戰爭,臺灣一定會謹慎面對中國各項威脅,有問題的不會是臺灣,如果真的擦槍走火變成全面性戰爭,也是中國假借擦槍走火有意為之。中國在東海、南海擴軍時,國際社會沒有制止;中國在臺海演習時,國際社會也沒有強力防止。現在中國在灰色地帶軍演,不只侵擾臺灣海峽、南海、東海,也已經進行到日本海及韓國鄰海,此時臺灣、菲律賓、日本,甚至美國都應正視且嚴肅看待這個事件。大家要團結合作,避免中國的灰色地帶侵擾持續擴大,並避免中國「由演轉戰」,由演習轉化為戰爭,如果此時不採取動作,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關於美國有分析指出,中國將在2027年左右具備侵略臺灣的能力,總統回應,臺灣作為被侵略與威脅的國家,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國軍有句名言「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這是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的原因。第一、強化國防力量,第二、強化經濟韌性,不僅經濟要好,也要有韌性,不能像以往一樣將雞蛋都放在中國這個籃子裡,第三、我們要與日本、美國等友盟國家及民主陣營肩並肩,發揮嚇阻力量,避免中國做出錯誤判斷,第四、只要中國對臺灣以對等尊嚴的方式,臺灣很樂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謀取兩岸和平共榮。 有關在美中對抗加劇的情緒下,臺日應該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以及對同樣是少數執政的日本石破政權的期待。總統表示,面對變化如此迅速巨大的政治情勢,每個國家的政府都面臨相當大的挑戰,特別是朝小野大,但石破茂首相領導的日本政府仍相當妥善因應。惟日本與臺灣不同,日本雖然朝小野大,但對內競爭、對外團結,臺灣因為對國家的認同不同,朝野在國家方向上不一致,因此臺灣的情勢更具挑戰。 總統期盼,未來臺灣與日本有更全面性的合作,並提到,臺灣與日本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經過這幾十年來的天災地變,兩國的互相關心與支持,臺灣人民及日本人民的感情就像家人一般。此外,兩國同樣面臨來自威權的威脅,有維護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共同使命,應更開放地進行各項合作,維護區域和平穩定,在產業及經濟方面也要加強合作,像是在半導體產業鏈、人工智慧的生活應用,包括機器人、無人機;也可以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合作,像是氫能源等各項策略;兩國也應持續加強人民交流,也利用這個機會再次邀請日本好朋友來臺旅遊、了解臺灣,臺灣人非常歡迎日本朋友。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