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1年12月27日
強化全民國防體系 恢復義務役一年方案 總統:讓方案更好 戰力更強 國家更安全 讓臺灣永續生存
總統主持「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記者會」

蔡英文總統今(27)日下午在總統府大禮堂主持「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記者會」時表示,臺灣處在威權主義擴張的第一線,「備戰才能夠避戰,能戰才能止戰」,臺灣必須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才能更有力的確保國家的安全與利益。

總統說明,今天提出的強化全民國防為戰略目標的兵力結構調整規劃,包括以志願役軍人為主的「主戰部隊」、以義務役為主的常備「守備部隊」、整合民間力量、各部會、地方政府及替代役所建構的「民防系統」及「後備系統」等四大區塊。

總統指出,現行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制度,在兵源量能和訓練品質,都已經無法因應當前的戰備需求。從2024年起,將恢復一年期的義務役,適用對象是2005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役男。一年期義務役,將強化訓練內容及量能、提高役男薪資、推動服役年資銜接勞退制度,並研議讓役男順利接軌職涯。

總統說,臺灣要展現守護家園、捍衛民主的勇氣和決心,希望大家能夠支持今天所提出的方案,也希望朝野政黨、民間團體、專家學者、社會各界,能夠進行更多良性的討論與溝通,讓方案更好,讓戰力更強,讓義務役這一年更有意義,讓國家更安全,讓臺灣永續生存。

總統致詞內容:

在大家上個週末歡度聖誕佳節,緊接著要迎向跨年之際,在距離臺灣千里之遙的歐洲,烏俄戰爭已經超過三百天,還未停止;但是,烏克蘭沒有倒下,烏克蘭還在奮戰,烏克蘭人守護家園的堅決意志,感動了全世界愛好民主自由的人們。

不只是歐洲,在亞洲,中國的擴張,也持續衝擊著國際秩序,威脅區域的和平穩定,影響兩岸關係。尤其,中國在8月軍演之後,對臺灣的威逼的情勢更加明顯。

面對威權主義擴張,國際及區域間的主要國家,像是美國、歐盟、日本、澳洲、菲律賓等國家,無不紛紛調整戰略,強化自身的國防戰力與軍事的量能。

沒有人要戰爭,臺灣的政府與人民是如此,國際社會也是如此。

但是,各位國人同胞,和平不會從天而降,就像邱吉爾曾經說過的,在戰爭與屈辱面前,如果選擇了屈辱,但屈辱過後,我們還是得面對戰爭。

而臺灣,就處在威權主義擴張的第一線,守在全球民主防線的最前線。備戰才能夠避戰,能戰才能止戰。

臺灣必須強化自我防備能力,才能更有力的確保國家安全跟利益,才能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

我們越是做好準備,對岸冒進的機率就越小;我們越是團結,臺灣就越強壯、越安全。

這就是我所強調的,和平靠國防,而國防靠全民。

從2020年開始,這兩年多來,我每兩個禮拜親自主持會議,經過國安會跟國防部共同作業,從防衛戰略、作戰模式、戰力規模、兵力結構、以及訓練內容等面向,我們全盤檢視國家的防衛戰力。

今天,我們提出以強化全民國防為戰略目標的兵力結構調整規劃。這樣的國防體系,分為四大區塊:

第一,是由編制21萬人,現員18萬人志願役軍人為主的「主戰部隊」,以專業的訓練、精銳的戰力,隨時守護國家安全的第一線。

第二,我們必須打造以義務役為主的常備「守備部隊」,主要負責國土守備跟基礎設施的防護,保護自己熟悉的家園的任務;並且支援主戰部隊、協助民防的工作。

由於現代戰爭型態,最可能發生的是快速作戰方式。而現行制度下,守備部隊是由後備軍人動員編成,但後備軍人動員的速度較慢,而且四個月軍事訓練役,要形成有效戰力的時間更長,都無法形成即戰力。

因此,這次方案最核心的調整,就是以志願役為基幹,以義務役為主要兵力組成,我們把守備部隊「常備化」。任務性質上,就是以義務役為主體的「國土防衛部隊」。

第三,則是整合民間的力量,以各部會、地方政府,還有替代役所建構的「民防系統」。除了協助軍事作戰,更重要的是,擔負救災、醫療、治安維護、工程搶修等確保社會持續運作的任務。

第四,則是「後備系統」。未來,我們以退役的志願役充實主戰部隊,退役的義務役充實守備部隊為原則,讓「常後一體」更明確、系統化的落實。

此外,我們會編成相當數量的後備部隊,於戰時,動員後備軍人,支援主戰跟守備部隊各項作戰,並且負責城鄉守備的任務。

這樣的兵力結構調整,賦予各部隊及系統明確的任務,而且能夠相互支援,發揮總體的戰力。同時,也可以針對不同任務,施以不同強度、不同專業技能的訓練,使得訓練可以更紮實、更專精,而且更有效率。

現行的四個月軍事訓練役制度,在兵源的量能和訓練品質,都已經無法因應迅速而且瞬息萬變的戰備局勢,以及當前的戰備需求。

在經過兩年完整的評估跟檢討,考量在新的戰略架構下的兵力需求,我們決定從2024年起,恢復一年期的義務役,適用對象是2005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役男。

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無比困難的決定。但是,身為總統、身為三軍統帥,捍衛國家安全、確保國家利益,讓臺灣永續生存,確保世世代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是我做為總統無可迴避的責任。

當然,我也知道,有很多國人對過去當兵的經驗感受,是浪費時間。有人會質疑,四個月都訓練不好了,為什麼要變一年?也有人會擔心,這一年會不會變成過去的那一年,充斥著老舊的訓練方式。

對此,我已經要求國安會跟國防部,針對這次義務役恢復一年的方案,進行以下調整跟強化作業。

第一,強化訓練內容,以及訓練量能的擴充。

未來的義務役訓練,將參考美國等先進國家的訓練方式,引入各國現代化的訓練模組。同時,要增加新式武器的操作訓練、增加實戰化的訓練課程、增加實彈射擊、聯合演訓,甚至是民防協力等訓練。因此,我們將擴充訓練的量能。

不論是訓場、訓練的方法、教官、教材、訓練設備,或是武器裝備,都將做質與量的強化與提升。

國防部所提出的說明文件中,已經把從入伍到退伍,全役期不同階段的新制訓練項目詳細列出。

舉例來說,傳統的刺槍術訓練,將進階調整為近戰格鬥訓練;並且,依任務需求要增加刺針飛彈、標槍飛彈、紅隼火箭彈、無人機等新式武器的訓練,以符合現代作戰的需求。

又例如,兩個月的入伍訓練,實彈射擊也將從86發,倍增到160發;而全役期的射擊發數,不會低過800發。

不但是2024年開始的一年期義務役,將適用新型訓練模式;四個月期的義務役,也會從明年開始逐步增加訓練的強度。

2024年起,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將與一年的義務役,進行一樣八週的入伍訓練。

我們希望,在新制下,當兵的這一年,不是浪費一年,而是用這一年的時間,蛻變成為更成熟的人。學習更能生存、更能作戰、更能救人;同時,也守護自己的家鄉,守護自己的家人,守護自己所愛的人。

第二,我們要提高役男的薪資。

履行國民義務的役男,應該給予更大的支持。過去服役的薪資過低,甚至很多人是賠錢當兵,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必須要改革。

以二兵為例,我們會將未來一年義務役的薪資,包含保險和餐食費,將大幅提高到26307元(實領20320元,保險及餐食費5987元),接近基本工資。而隨著軍階的提升,薪資也將相對提升。

我們希望,透過薪資的調整,能夠照顧役男這一年基本的開銷需求,幫助年輕人舒緩學貸的壓力,也減輕家長們的負擔,讓年輕人可以安心服役。

第三,推動服役年資銜接勞退制度。

目前義務役年資只能併計軍公教退休年資,而沒有跟勞工退休年資併計。為了兼顧公平性,我們將推動修法,讓未來一年義務役男的年資,也可以與勞退制度銜接,並且由國防部負擔雇主提撥的責任。

役男履行義務,固然是責任,也是榮耀,我們希望,這一年的時間,可以成為年輕人職涯的一部分,讓大家無縫接軌,同時累積職涯的退休所得。

第四,教育部將跟大專校院溝通,參酌相關國家的經驗,研究讓教育體制更有彈性的可能方案,使役男可以有效利用時間,並且接軌職涯。

我希望,大家能夠支持今天所提出的方案,但除了要求國防部跟國安會持續精進內容、落實執行以外;我也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希望朝野政黨、民間團體、專家學者、社會各界,能夠進行更多良性的討論跟溝通。

讓方案更好,讓戰力更強,讓義務役的這一年更有意義,讓國家更安全,讓臺灣永續生存。我相信,這是我們生長在臺灣這塊土地上2300萬人共同的目標。

各位所有的國人同胞,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有一顆熱愛國家的心,都願意為國家盡一分力,都願意為守護我們身邊所愛的人,不計代價、拚盡全力。

只要臺灣夠強,就會是全球民主自由的主場,就不會變戰場,青年就不用上戰場。

各位國人同胞,臺灣要告訴全世界,在民主或獨裁之間,我們堅信民主;在戰爭和和平間,我們堅持和平。讓我們展現守護家園、捍衛民主的勇氣和決心,我相信,這將會迎來全世界民主自由的勝利。謝謝大家。

包括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顧立雄、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國防部長邱國正、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群、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徐斯儉、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內政部次長陳宗彥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總統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 強調以實力守護台海和平 以決心掌握國家命運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總統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稍早,我召集了國安高層會議,就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聽取國安團隊簡報。 北京當局近來全面推進企圖把「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的相關行動,已經對我國國家安全以及臺灣的自由民主帶來嚴重威脅。經過充分討論,我們研擬了兩項「守護民主台灣國家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具體的因應策略,以下由我來向國人報告。 一如國際所關注,中國對臺灣、對印太區域的威脅正在加劇。近期以來,在日本、在菲律賓、在臺海周邊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假訊息認知操作等複合威脅不斷,讓我國在內的區域各方深感不安與困擾。 不僅如此,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臺灣」的準備為目標,加速侵略臺灣的軍事整備,持續升高在臺灣周邊的演習及灰帶侵擾,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併吞臺灣。 武力之外,中國正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企圖在世界上消滅臺灣主權,更藉「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形塑對臺灣實質「治理」的假象。 在臺灣內部,中國正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混淆國人的國家認同,削弱我們的團結,以強加實踐他們主張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愛國者』治臺」目標。 這些作為,目的都是要把自由繁榮、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的「民主臺灣」,關進威權專制的「中國臺灣」裡,達成併吞臺灣,稱霸、宰制印太區域的野心。 因應前所未有的嚴峻情勢,國安團隊已經規劃兩大行動方案,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第一項行動方案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 我要重申,「民主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因此,我們堅決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利用二戰歷史文件竄改史實,妄稱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更高度警惕,中國在加快「武統臺灣」軍事整備的同時,更在國際、兩岸及各領域,加大推進假和平為名的「強制性統一」,企圖把臺灣變成中國管轄的一部分。 國家安全沒有妥協的空間,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是「統獨之爭」,而是我們要捍衛「民主臺灣」、拒絕臣服為「中國臺灣」之爭,這就是臺灣人民的共同立場。 為了捍衛主權,打造堅強民主防禦機制,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國安團隊將偕同相關部門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以「『民主臺灣』vs.『中國臺灣』」為主軸,研擬行動計畫,透過國際及國內的戰略溝通、歷史敘事、反制法律戰等多元手段,結合全社會及友盟國家,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守護「民主臺灣」、堅定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反擊北京企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沒收臺灣人自由等破壞現狀的霸權作為。 第二,事實和真相是民主國家凝聚社會信任,強化國家認同的基礎。行政院將評估在各項重大施政及選舉期間,中國的介入干擾與可能衝擊,藉由事實揭露及正確資訊的充分流通,加強各界對北京干預我國內部事務、推進「強制性統一」的認識與警覺,強化我們的國家認同,團結內部一致對外。 第三,今年三月發布實施的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及國安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已經有初步成效,政府將持續落實執行,並加速推動國安十法立法及相關行政措施,強化國家安全的維護。 第四,對於中國對臺灣人民的跨境鎮壓,行政院將偕同國安會採取具體措施、有效的反制作為,包括:建立受害者通報連繫及保護機制;加強與友盟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溝通,強化跨國合作保護潛在受害者;健全法制,對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傷害國家和國人的在地協力者,一定給予嚴懲。 第五,歷來所有民調都顯示,國人壓倒性反對中國設定統一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我們應該透過政府政策宣示、立法院決議、政黨及民間團體之集體作為,共同確立「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臺灣社會不可碰觸之紅線,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政黨、法人團體、民間社團等與中國進行交流及政治對話,建立制度性規範,以民主治理及透明化原則,杜絕中國利用臺灣內部矛盾,推進「強制性統一」。 接下來,我要向國人說明第二個行動方案:推動《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和平必須靠實力,「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投資和平」。面對中國對區域、對我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及霸權野心,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是澳洲等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正逐漸形成「島鏈防衛、責任分擔」的共識,進行更多的國防投資,強化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臺灣作為防衛第一島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更不能夠變成區域安全的間隙。我們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以「自主防衛」及「聯合嚇阻」加速強化國防戰力,應對威脅;我們將以「拒止」、「韌性」、「智慧化」三大策略,達成以下三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部隊的高戰備能力,有效嚇阻中國威脅;第二個目標是,2033年進一步建成高度強韌、全面嚇阻的防衛戰力;最終的目標是:建構可以永久捍衛「民主臺灣」的國防戰力。 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因應全球國防發展趨勢,有序增加國防支出;按照北約標準,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展現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第二,為了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的規劃,預計在未來八年(2026-2033年),投入1兆2,500億元的經費,來建構包括: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先進防空系統;引進高科技及人工智慧,建構高效決策、精準打擊之強韌防衛作戰體系;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邁向經濟與安全雙贏等,具備三大特色的先進防衛作戰體系。 第三,行政院將會完備條例審查並函送立法院,並請財政部、主計總處妥適規劃財源,做好財務管理,避免排擠其他預算。 第四,考量新科技的成功導入及快速迭代特性,國防部將全面優化、健全裝備採購的相關機制,加速各項裝備獲得及建軍期程,落實防弊、避免延宕。 第五,引進先進裝備、配合不對稱戰力及防衛韌性持續建構的同時,國防部將全力就兵力結構優化、新式訓練、戰術、後勤支援等革新配套,全面而即時到位。 增加國防支出,不僅是提升戰力及國家安全,更是壯大國防產業發展,增加國民所得的重要途徑。這次的特別預算除了對外採購,更有相當部分是投資國內工程、商購及委製項目,將可以創造可觀的產值以及工作機會。 以臺灣在高科技及製造上面的雄厚實力,包括半導體、ICT、AI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系,以及精密機械及相關基礎產業,將可以在全球先進國防及軍工產業上扮演重要角色,更可以帶動國內產業及經濟的轉型升級,也讓更多的工程師、科技人才共同參與國防安全的強化,達成國強民富的目標。 第六,政府將儘速訂定國防及軍工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並在此基礎上,研擬全面提升臺灣產業及經濟的推動計畫。 第七,為了助益與友盟國家合作,打造非紅供應鏈,我們將強化高科技的保護管制,全面落實對高科技的保護與運用。 第八,國安會將會同國防部及相關部會,以「投資國防,及投資和平,投資臺灣經濟未來」的理念,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共識,爭取國人的支持與認同。 各位國人同胞,在中國所有併吞臺灣的劇本當中,最具威脅的不是武力,而是「放棄」。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只要臺灣人願意「割捨一些自由」、「犧牲一些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就可以換取「和平」。 然而,歷史證明,向侵略者妥協,最後只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1938年的歐洲,曾經相信只要捷克割讓一些土地給法西斯,就可以換來「一世代的和平」,結果迎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無數的苦難和悲劇跟著而來。1951年,西藏人民一度以為和北京簽署了「十七條協議」,就可以守住西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結果是西藏人民的雪國,變成了共產黨腳下的紅色高原。 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 作為民主國家,或許朝野藍綠各有不同立場,但我們深深期待,在守護中華民國臺灣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反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前提下:守護「民主臺灣」,不讓臺灣被武力或其他強制性方式所併吞、淪為「中國臺灣」,必須是政府、朝野以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我們只能團結,也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守護作為臺灣人民的自由。 現在,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也將展開行動,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以及民主防衛機制,為鞏固臺灣安全及國家主權,樹立無可動搖的基礎。 為了臺灣,為了中華民國,我們一起動起來!謝謝大家。 天佑臺灣!臺灣加油!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5日
總統勗勉中部地區救災部隊 肯定及感謝國軍在花蓮救災行動的貢獻
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下午前往臺中勗勉中部救災部隊,肯定國軍全心全力投入花蓮救災的貢獻與付出。並表示,國軍是一個團隊,有站在第一線作戰的國軍同胞,也有後勤的弟兄協助,展現強大的團結力量。相信經過此次救災行動,更能讓「軍愛民、民敬軍」深植人心,並期許以身為國軍為榮,不辜負身上軍服的榮譽與責任,一定能得到社會更多肯定與支持。 總統抵達臺中後,前往陸軍航特部602旅及5支部運輸兵群,除觀賞救災紀實影片及聆聽官兵救災執行狀況與心得分享,也致贈手寫感謝卡片,並頒發加菜金慰勉官兵辛勞。 總統致詞時表示,面對風災帶來的災情令人感傷,但看到國軍全力投入,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鏟子超人、各式各樣沒有披風的超人投入救災行列,又令人倍感溫暖,身為總統,見到全國民眾團結一心投入救災,內心也充滿感恩。 對於官兵分享此次救災任務的辛苦與危險,總統談到,要在花蓮馬太鞍溪河谷上飛行,看似簡單,其實非常不容易,但大家都一一克服困難。國軍就像是沒有穿披風的超人,值勤時接到命令會全心全力投入,但在休息或放假時,也願意與民眾共同投入救災工作,要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指出,國軍是一個團隊,有站在第一線作戰的國軍同胞,也有後勤的弟兄協助,分工合作才有辦法以竟全功。當大家團結時力量會很強大,每次來到部隊、每經過一次事件,他都以國軍為榮,希望經過此次救災及數十年來國軍在社會累積的聲譽,能讓「軍愛民、民敬軍」更深植人心。同時期許大家都能以身為國軍為榮,「一日國軍、終身國軍」,不要辜負身上軍服的榮譽與責任,相信國軍戰力一定會更強、紀律一定會更好,並且一定能得到社會更多肯定與支持。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國安會諮詢委員劉得金、副秘書長李問、陸軍司令呂坤修、作戰區指揮官李榮華等亦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5日
總統主持將官晉任授階典禮 強調打造更具現代化、可恃且有效的防衛力量 以守護國家安全
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上午主持「中華民國114年12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強調面對威權主義的擴張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必須持續發展不對稱戰力,除陸續籌獲 M1A2T 戰車等先進裝備,也將加速打造「臺灣之盾」,讓防衛更具深度與韌性;同時精進戰術戰法,改善資通電作業環境與設備,讓整體戰力更具機動性、彈性與嚇阻效益。期許打造國軍為更現代化、可恃且有效的防衛力量,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的福祉。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我要向所有榮升的將軍致上誠摯的祝福,也要向辛勤付出的寶眷表達深深的謝意。 晉任象徵新的責任與新的起點,更代表國家對各位多年努力的肯定。期盼各位秉持初衷、持續精進,並打破形式主義的框架,帶領官兵專注於戰備訓練,提升組織效能。 我要恭喜侯嘉倫、陳宏詩、尹昌榮、黃超政四位晉任中將。 各位在「聯兵旅戰術對抗操演」、「戍衛元首安全」、「武器裝備籌獲」、以及「友盟國家軍事交流合作專案」等任務,都充分展現高階將領的專業與格局,表現傑出。 我也要恭喜葉雲五、楊俊陵、陳家揚、蒙恩、胡雅中、黃耀霆、張博彥、李有恒、簡朝興九位晉任少將。 無論是戰訓整備、基地訓測、國防工程規劃、醫療精進,或是政戰心輔、後勤整補、法制推展,各位都全力以赴,達到提升官兵生活、精進作戰效能、強化國防力量的目標。 各位中將、少將,你們長年在不同崗位展現專業與擔當,是國軍重要的中堅力量,你們的領導統御更是推動部隊革新、強化戰力的關鍵。 面對威權主義的擴張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全球的局勢與安全都面臨了複合式的挑戰。臺灣必須以更堅定的民主信念、持續發展不對稱戰力,守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近年來國軍陸續籌獲 M1A2T戰車、「海馬士遠程多管火箭系統」等先進裝備,未來也將引進各型偵蒐與無人載具等新興戰力,並且建構分層防禦與有效攔截的防空體系,加速打造「臺灣之盾」,讓我們的防衛更具深度與韌性。 在裝備更新的同時,我們也要精進戰術戰法,改善資通電作業環境與設備,讓整體戰力更具機動性、彈性與嚇阻效益。 面對敵方在灰色地帶侵擾不斷變化的手段,我期許各位將軍帶領幹部研析敵情、創新戰術思維,結合臺灣特殊地理條件,打造國軍更現代化、可恃且有效的防衛力量,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的福祉。 最後,我要感謝現場所有寶眷。因為有你們的體諒、信任與支持,國軍幹部才能全心全力投入使命,守護家園。再次感謝各位的努力與奉獻,讓我們團結一致,守護國人安全、維持社會安定,讓臺灣堅定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梅家樹、陸軍司令呂坤修、空軍司令鄭榮豐等均在場觀禮。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4日
感謝美國川普政府首度宣布對臺軍售案 臺灣將持續捍衛民主自由價值 確保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
美國政府於美東時間11月13日就空軍「非標準航材零附件」、總額3.3億美元(約新臺幣102億元)的對臺軍售案,進行「知會國會」程序,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今(14)日表示,誠摯感謝美國政府依據《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堅定承諾,延續對臺軍售常態化政策,進一步強化臺美安全合作關係,並支持臺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與韌性。 郭雅慧表示,本次軍售是本屆川普政府首度宣布對臺軍售。臺美雙方安全夥伴關係的深化,是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石。面對區域安全挑戰日趨嚴峻,我國明年度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達到GDP 3%以上,並可望在2030年前達到GDP 5%。我國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展現自我防衛決心,並以實力維護和平。 郭雅慧強調,民主臺灣作為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樞紐、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堅定與理念相近民主友盟國家站在一起,共同嚇阻威權主義的擴張,捍衛民主自由價值,致力於維持現狀,確保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04日
總統勗勉北部地區救災部隊 感謝國軍展現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協助重建家園
賴清德總統今(4)日下午前往桃園武漢、龍駒及龍蟠營區勗勉北部地區救災部隊,感謝國軍協助救災,展現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拯救生命並協助災民重建家園,是一道重生的光,令國人欽佩、也引以為榮。 總統先後前往陸軍特戰指揮部、33化學兵群、53工兵群,除觀賞救災紀實影片,以及聆聽官兵救災心得分享,也致贈手寫感謝卡片,並頒發加菜金慰勉官兵辛勞。 總統勗勉時表示,這次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馬太鞍溪溢堤,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失蹤,許多街道及家戶也都覆蓋滿汙泥,是臺灣幾十年來少見的重大災情。災後的救災及復原工作,除了受災民眾自力救濟,還有國軍和鏟子超人兩股力量;鏟子超人當中也有許多是國軍弟兄姊妹,要向全體國軍表達由衷感謝,大家都以國軍為榮。 總統說,今天聽完陸軍特戰指揮部、33化學兵群及53工兵群等弟兄姊妹分享投入救災的經驗後,十分感動與欽佩,也充分感受到大家擁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即使與災民素不相識或從未去過花蓮,不過看到花蓮的嚴重災情,大家都燃起一份投入救災的愛心。 總統指出,在營官兵接受上級指令前往救災是職責所在,但有些官兵是在休假期間自發前往災區當鏟子超人;有人的家人離世不滿百日、也有人尚在婚假期間,但都毅然投入救災工作,十分了不起,令人欽佩、感動和感激。 總統提到,此次投入花蓮救災的國軍弟兄,有許多來自花蓮,家園也是受災戶,但在第一時間卻選擇前往救助他人,這種精神令人敬佩;今日透過與官兵座談與經驗分享,更為國軍感到驕傲。 總統說,國軍工兵群是「黑夜騎士」,而化學兵群是一道「重生的光」,不僅照亮黑暗,也帶給人民希望;特戰部隊則肩負搜尋失蹤者與救援民眾的任務,可說是「救命英雄」。其實國軍不分軍種都包含這些角色,大家都是黑暗騎士,也是重生的光。每個部隊在投入救災時,都是在拯救生命、重建家園,希望讓受災民眾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正因這份愛心與真誠投入,讓國人對國軍更加欽佩。 總統表示,自己在服役時期即見證國軍協助民眾的身影,從早期農忙助割、割稻到各種天災地變都可看到國軍的身影,幾十年來臺灣社會形成了「國軍愛民、民眾敬軍」的文化,在國際間實屬少見。並提到,如同保防官稍早分享,有許多受災民眾讚許國軍為英雄,叮嚀國軍注意安全、勿過於勞累,這些溫暖的問候也展現人民對國軍的深厚情感,值得國軍珍惜。 總統強調,身為總統、三軍統帥,一定會充實國軍裝備、照顧官兵生活。從蔡前總統開始,為國軍提高薪水及加給,「興安專案」推動營舍改建,在今年更增加100多億元為國軍加薪,未來每一年都要讓大家無後顧之憂。救災視同作戰,國軍分工合作,完成救災,人民會支持;當國軍站在第一線,守護國家安全,人民也不會袖手旁觀,加入守護國家行列。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諮詢委員劉得金、副秘書長李問、國防部軍備副部長鍾樹明、陸軍司令呂坤修、作戰區指揮官陳文星等亦陪同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總統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 強調以實力守護台海和平 以決心掌握國家命運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總統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稍早,我召集了國安高層會議,就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聽取國安團隊簡報。 北京當局近來全面推進企圖把「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的相關行動,已經對我國國家安全以及臺灣的自由民主帶來嚴重威脅。經過充分討論,我們研擬了兩項「守護民主台灣國家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具體的因應策略,以下由我來向國人報告。 一如國際所關注,中國對臺灣、對印太區域的威脅正在加劇。近期以來,在日本、在菲律賓、在臺海周邊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假訊息認知操作等複合威脅不斷,讓我國在內的區域各方深感不安與困擾。 不僅如此,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臺灣」的準備為目標,加速侵略臺灣的軍事整備,持續升高在臺灣周邊的演習及灰帶侵擾,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併吞臺灣。 武力之外,中國正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企圖在世界上消滅臺灣主權,更藉「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形塑對臺灣實質「治理」的假象。 在臺灣內部,中國正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混淆國人的國家認同,削弱我們的團結,以強加實踐他們主張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愛國者』治臺」目標。 這些作為,目的都是要把自由繁榮、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的「民主臺灣」,關進威權專制的「中國臺灣」裡,達成併吞臺灣,稱霸、宰制印太區域的野心。 因應前所未有的嚴峻情勢,國安團隊已經規劃兩大行動方案,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第一項行動方案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 我要重申,「民主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因此,我們堅決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利用二戰歷史文件竄改史實,妄稱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更高度警惕,中國在加快「武統臺灣」軍事整備的同時,更在國際、兩岸及各領域,加大推進假和平為名的「強制性統一」,企圖把臺灣變成中國管轄的一部分。 國家安全沒有妥協的空間,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是「統獨之爭」,而是我們要捍衛「民主臺灣」、拒絕臣服為「中國臺灣」之爭,這就是臺灣人民的共同立場。 為了捍衛主權,打造堅強民主防禦機制,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國安團隊將偕同相關部門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以「『民主臺灣』vs.『中國臺灣』」為主軸,研擬行動計畫,透過國際及國內的戰略溝通、歷史敘事、反制法律戰等多元手段,結合全社會及友盟國家,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守護「民主臺灣」、堅定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反擊北京企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沒收臺灣人自由等破壞現狀的霸權作為。 第二,事實和真相是民主國家凝聚社會信任,強化國家認同的基礎。行政院將評估在各項重大施政及選舉期間,中國的介入干擾與可能衝擊,藉由事實揭露及正確資訊的充分流通,加強各界對北京干預我國內部事務、推進「強制性統一」的認識與警覺,強化我們的國家認同,團結內部一致對外。 第三,今年三月發布實施的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及國安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已經有初步成效,政府將持續落實執行,並加速推動國安十法立法及相關行政措施,強化國家安全的維護。 第四,對於中國對臺灣人民的跨境鎮壓,行政院將偕同國安會採取具體措施、有效的反制作為,包括:建立受害者通報連繫及保護機制;加強與友盟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溝通,強化跨國合作保護潛在受害者;健全法制,對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傷害國家和國人的在地協力者,一定給予嚴懲。 第五,歷來所有民調都顯示,國人壓倒性反對中國設定統一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我們應該透過政府政策宣示、立法院決議、政黨及民間團體之集體作為,共同確立「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臺灣社會不可碰觸之紅線,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政黨、法人團體、民間社團等與中國進行交流及政治對話,建立制度性規範,以民主治理及透明化原則,杜絕中國利用臺灣內部矛盾,推進「強制性統一」。 接下來,我要向國人說明第二個行動方案:推動《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和平必須靠實力,「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投資和平」。面對中國對區域、對我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及霸權野心,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是澳洲等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正逐漸形成「島鏈防衛、責任分擔」的共識,進行更多的國防投資,強化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臺灣作為防衛第一島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更不能夠變成區域安全的間隙。我們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以「自主防衛」及「聯合嚇阻」加速強化國防戰力,應對威脅;我們將以「拒止」、「韌性」、「智慧化」三大策略,達成以下三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部隊的高戰備能力,有效嚇阻中國威脅;第二個目標是,2033年進一步建成高度強韌、全面嚇阻的防衛戰力;最終的目標是:建構可以永久捍衛「民主臺灣」的國防戰力。 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因應全球國防發展趨勢,有序增加國防支出;按照北約標準,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展現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第二,為了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的規劃,預計在未來八年(2026-2033年),投入1兆2,500億元的經費,來建構包括: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先進防空系統;引進高科技及人工智慧,建構高效決策、精準打擊之強韌防衛作戰體系;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邁向經濟與安全雙贏等,具備三大特色的先進防衛作戰體系。 第三,行政院將會完備條例審查並函送立法院,並請財政部、主計總處妥適規劃財源,做好財務管理,避免排擠其他預算。 第四,考量新科技的成功導入及快速迭代特性,國防部將全面優化、健全裝備採購的相關機制,加速各項裝備獲得及建軍期程,落實防弊、避免延宕。 第五,引進先進裝備、配合不對稱戰力及防衛韌性持續建構的同時,國防部將全力就兵力結構優化、新式訓練、戰術、後勤支援等革新配套,全面而即時到位。 增加國防支出,不僅是提升戰力及國家安全,更是壯大國防產業發展,增加國民所得的重要途徑。這次的特別預算除了對外採購,更有相當部分是投資國內工程、商購及委製項目,將可以創造可觀的產值以及工作機會。 以臺灣在高科技及製造上面的雄厚實力,包括半導體、ICT、AI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系,以及精密機械及相關基礎產業,將可以在全球先進國防及軍工產業上扮演重要角色,更可以帶動國內產業及經濟的轉型升級,也讓更多的工程師、科技人才共同參與國防安全的強化,達成國強民富的目標。 第六,政府將儘速訂定國防及軍工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並在此基礎上,研擬全面提升臺灣產業及經濟的推動計畫。 第七,為了助益與友盟國家合作,打造非紅供應鏈,我們將強化高科技的保護管制,全面落實對高科技的保護與運用。 第八,國安會將會同國防部及相關部會,以「投資國防,及投資和平,投資臺灣經濟未來」的理念,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共識,爭取國人的支持與認同。 各位國人同胞,在中國所有併吞臺灣的劇本當中,最具威脅的不是武力,而是「放棄」。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只要臺灣人願意「割捨一些自由」、「犧牲一些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就可以換取「和平」。 然而,歷史證明,向侵略者妥協,最後只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1938年的歐洲,曾經相信只要捷克割讓一些土地給法西斯,就可以換來「一世代的和平」,結果迎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無數的苦難和悲劇跟著而來。1951年,西藏人民一度以為和北京簽署了「十七條協議」,就可以守住西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結果是西藏人民的雪國,變成了共產黨腳下的紅色高原。 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 作為民主國家,或許朝野藍綠各有不同立場,但我們深深期待,在守護中華民國臺灣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反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前提下:守護「民主臺灣」,不讓臺灣被武力或其他強制性方式所併吞、淪為「中國臺灣」,必須是政府、朝野以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我們只能團結,也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守護作為臺灣人民的自由。 現在,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也將展開行動,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以及民主防衛機制,為鞏固臺灣安全及國家主權,樹立無可動搖的基礎。 為了臺灣,為了中華民國,我們一起動起來!謝謝大家。 天佑臺灣!臺灣加油!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