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7年06月25日
總統接受「法新社」(AFP)專訪

蔡英文總統今(25)日上午接受「法新社」(AFP)專訪,針對臺美關係、兩岸關係、臺灣國際地位及認同、「川金會」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專訪內容如下:

問:您說過上任以來遇到一些挑戰,您的下一個挑戰為何?

總統:事實上,在2016年選舉的時候,選民對臺灣的未來,是非常有想法,也非常有期待的,而且在2016年的當下,臺灣確實碰到很多的挑戰,所以他們對2016年的選舉勇敢做了選擇,但是他們對2016年選出來的總統和政府的期待非常高,他們希望他們所期待的改變都能夠很快實現。所以對2016年選出來的總統來講,時間是最大的挑戰,我必須要跟時間賽跑,把我們很多對臺灣應該做的改革,還有很多根本性的改變能夠一一的實現。所以對臺灣的總統來講,在這個階段我最大的挑戰是時間。

另外,我們的社會確實面臨到很多的挑戰,比如說來自中國的壓力,總統如何在維持國家的尊嚴、維持國家的主權的情況下,能夠維持兩岸和平的狀態,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所在。第二個挑戰是,我們長期以來經濟的發展都是以工業製造和代工的模式來支撐,我們要走向下一個階段,以創新、高技術、高價值的產業型態,來支撐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這個經濟轉型對臺灣來講確實非常重要,我們在跟時間賽跑,也跟全世界其他的主要經濟的國家在賽跑。

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能源轉型。我們面對的是,臺灣是一個天災比較多,尤其是颱風、地震比較多的地方,所以核能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風險比較高的選項,同時在氣候變遷之下,我們長期使用的化石燃料也是對我們的一個挑戰。所以我們必須發展出來另外一種選項,也就是再生能源,而且在過去基礎不足的情況下,要快速的因應再生能源,對我們執政者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另外,其實臺灣的社會也面臨到世代的衝突,年輕的世代和中老年人的世代,他們有很多價值上的衝突,這個顯示在所得分配的問題、勞動條件的問題上,其實我們都看得到,我們這一次用了很多、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做年金改革,其實也是為了讓世代之間能夠保持一個平衡、和諧的狀態。

 

問:在您提到的改革中,並未提到同婚。同婚會是您在第一任時,期望完成的改革嗎?或者同婚並非您想大力推動的改革?

總統:這件事情,其實也有一點在臺灣的世代之間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40歲以上的人和40歲以下的人對這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在臺灣社會它是有一點分歧性。不過,在過去2年中,我們的大法官已經做了憲法的解釋,認為婚姻的平權是憲法所保障的,既然大法官做了決定,所有的行政、立法和其他的政府機構都必需要遵循,所以從某一種角度來講,我們已經階段性的完成了一部分,後面接續的立法,我們會讓社會更多元的意見可以整合起來,最後擬訂一個完整的立法。

 

問:您用到「打壓」和「和平」這兩個詞。我們稍後會談論兩岸關係。對您來說,臺灣象徵什麼?對臺灣知之甚少的人,您會如何描述臺灣?

總統:如果你要我用兩個字形容臺灣的話,就是「堅韌」這兩個字,或許英文一個字就可以處理。臺灣是一個資源不多的地方,幾百年來歷經了不同的人在這裡統治,所以每一個世代的臺灣人怎麼樣生存,都是一個最大的挑戰。但是這幾百年來,臺灣人都歷經了這些挑戰,而且能夠在這裡發展出來一個很好的民主,也有一個堅實基礎的經濟。這也顯現出來,臺灣是一個非常堅韌的地方。我再講仔細一點,比如說,臺灣在二次大戰結束以後,其實歷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威權統治,但是我們沒有經過流血的革命,慢慢地演化,讓臺灣今天變成亞洲最多元、最活潑的一個民主。所以,這個對臺灣來講,是一個區域的典範,一個世界的典範。也就是說,在沒有流血革命的情況下,我們成就了臺灣今天一個非常好的民主,而且我們對自由跟人權的保障也非常的重視。

另外一點就是說,臺灣也是一個天然災害比較多的地方,資源也比較匱乏,但是我們在這裡孕育出來很多的人才,我們的人才是豐沛的,也打下很好的經濟基礎,我們也要走向下一個世代,以創新為導向的經濟。所以,臺灣的經濟發展其實也展現出來臺灣人那種堅忍、堅韌的面向。

第三個就是說,臺灣有一個很大的鄰居就是中國,在中國持續對臺灣的打壓之下,我們仍然堅持民主跟自由價值的同時,我們都還很願意貢獻給國際社會,這不僅是政府願意貢獻,以政府的資源來貢獻國際社會,臺灣還有一個非常令人感動的力量,就是臺灣志工的力量。臺灣的志工在全世界提供很多的服務,也讓很多受到災害侵襲國家的人民,都能強烈感受到臺灣的志工,是哪裡有困難、哪裡有災害,臺灣的志工就會到那裡。

 

問:  您最愛臺灣的民主自由嗎?

總統:回到我們剛才的那個問題,如果我們要對臺灣有一個Label(標籤)的話,「堅韌之島」對臺灣來講是一個很好的名稱。

 

問:我們現在談談政治方面。我注意到您常提到來自中國的壓力。您認為兩岸關係的現狀,是否已經改變?來自中國的壓力,是否較以往更大?

總統:我們在過去兩年持續地承受來自中國的壓力,不過近來有很多的事件,這些事件的力道跟強度已經衝擊了我們現在所說的臺海現狀。不僅臺灣人是這樣想,我相信在臺灣之外的其他國際社會裡面,很多人都覺得中國在這段時間以來,對臺灣做的很多事情,比如說,軍事的演習,或者是說強迫航空公司改變臺灣的名稱,還有其他很多的事情,其實給世人的印象很清楚,中國正在試圖改變現狀,也讓我們長久以來兩岸之間的平衡,受到威脅。

 

問:您如何詮釋中國過去兩年的侵略性?

總統:我想在過去兩年,甚至更久之前,中國越來越具有侵略性,主要的當然他們想壓制臺灣,不讓民主自由的臺灣離中國越來越遠。另外其實他們也有區域的意圖,中國是想展現出來他是一個區域的霸權,他是可以主導這個區域的軍事、經濟或者是其他力量,所以中國的企圖其實對世人來講,應該是一個很清楚的企圖。

 

問:您已嚴正聲明,中國企圖破壞臺灣主權,已挑戰到臺灣的底線。您能詳述這個底線為何嗎?

總統:我想這幾乎是所有臺灣人共同的看法,也就是說,我們臺灣人的民主自由,尤其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是不能被侵害的。第二,臺灣的主權是不能夠壓抑的,要被尊重的。第三,臺灣人有權利決定他的未來,這個權利是不能夠被傷害的。

 

問:您會採取什麼樣的對策,來因應這種壓力?

總統:除了讓我們的民主、經濟跟國家的力量持續地成長、持續地保持,能夠保護自己的國家,以及保護我們的價值,這是我們要傾全力去做的事情之外。我相信,不只是臺灣需要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想區域內或者是整個世界國際社會的很多成員,如果不是現在,就是將來一定會面臨到中國擴充他的影響力,一定會影響到很多國家,將來他們的民主自由還有經濟的自由,這些都會受到影響。所以,除了臺灣要強化自己的實力,來面對這個挑戰之外,我們也希望國際社會能夠體認,這是我們大家必須去共同面對的一件事情。我們也希望,在國際社會大家可以一起來行動,表達我們對民主自由的一種重視,來制約中國、來減少或者遏止中國的霸權擴充。

 

問:國際社會在這方面的態度,您不覺得失望嗎?

總統:我想國際間已經開始感受到中國的企圖心,這段時間中國對臺灣的打壓不斷,可是我們現在也看到越來越多國家,願意跟我們站在一起,或者支持我們,或者為我們發聲,舉一個近來的例子,因為中國的阻擾,臺灣今年沒有辦法參加WHA大會。今年替臺灣說話的有24個國家,還包括一些非邦交國家,而且臺灣代表團在日內瓦時,有60場雙邊會談,許多國家替我們發聲,也與我們舉行雙邊會談,其實這是我們參加WHA的努力以來,很明顯地,其他國家對我們支持的成長。

 

問:您回到中國的壓力問題,您提到您的挑戰之一是發展臺灣經濟。就我們所知,臺灣經濟也取決於與中國的關係,因此,您要如何紓緩兩岸關係的壓力並同時發展經濟?

總統:第一個,中國與臺灣之間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我們企業在兩岸的發展,其實對雙方都是有利,他們不應該讓這些企業受到太多政治的壓迫或者是政治的影響。所以我們在這裡特別呼籲中國,讓經濟自由地去揮發力量,不要用政治來干預經濟。第二個,隨著我們要全球布局,不但在中國布局,我們於其他重要的市場,也開始加大布局的力道,譬如說,我們的新南向政策,在東南亞、在印度等國家,能夠加大我們的力道,去充分開發那裡市場潛力,同時與該區域許多國家,共同在醫藥、醫療、農業、經濟發展、技術交流上面,甚至在人才訓練教育上進行許多合作。事實上,我們也發現臺灣所擁有許多發展的經驗,是很多東南亞國家很需要的發展經驗,而且我們藉著新南向政策,持續發展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

另外一點,這幾年可以發現,我們與歐洲國家貿易跟投資持續性成長,歐洲國家目前在臺灣的投資是第一名,所以我們與歐洲國家關係是一直持續成長當中。當然,我們傳統上經濟貿易的夥伴,如日本、美國,我們關係還是很強,因此,整體來說,如果我們可以做一個完整布局的話,可以降低中國對我們整體的經濟發展跟全球經濟布局的影響力。

 

問:隨著來自中國的壓力俱增,您是否準備好會晤習近平主席,或是要在何種情況下您才會和他會晤?

總統:我已經在很多不同場合說過,只要是對等、尊嚴、沒有政治前提,做為臺灣的領導人,做為臺灣的總統,我很樂意,而且也有責任與對岸領導人坐下來,好好地談一談。現在所共同面臨的這些問題,讓對岸的領導人習主席能夠更瞭解臺灣的經濟、社會及各層面的發展,讓他在做許多政策、策略的判斷時,不要發生誤判或誤解的情況。

 

問:您認為近期內有機會嗎?

總統:我想這是雙方需要持續努力的,我們會不斷地告訴對方,對話與溝通是解決現在兩岸許多問題,最重要的一個方法,我也希望中國可以感受到,我們願意溝通與對話的誠意,也希望他們做為一個區域負責任的一份子,能感知自己也有責任,與臺灣坐下來,好好溝通與對話。

 

問:這是您這一任想完成的目標,是您的挑戰之一?

總統:我當然希望在我做總統的任內,雙方能夠有機會坐下來談,我相信,美國總統川普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見面,有很多的啟發,他們兩個國家之間,事實上在文化或很多層面上的差異是蠻大的,在立場上也有ㄧ段距離,可是他們也能夠在一個對等而且相互尊重的情況下,在新加坡有坐下來見面的機會,對世人來講這是一個很好的、正面的發展,對處在對立,或者有潛在衝突的國家之間,也是一種激勵。

 

問:有關美國關係,您如何描述臺灣和美國的關係?

總統:我們在這幾年,特別感受到美國不論在行政部門、國會或一般的大眾,對臺灣的支持是在增加當中,尤其是這兩年來我們看到美國的國會採取了幾項行動,對臺灣都是很友善的。所以從整體來講,雙方的關係都在持續地成長,是一個穩定的、友好的關係。

 

問:您想要加強臺美關係嗎?

總統:我們會持續地,希望能夠強化跟美國還有很多其他理念相同國家之間的關係。

 

問:您有什麼加強軍事能力的計畫嗎?

總統: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我們也感受到必須要持續地強化國防能力,所以我們也加快很多的國防自主上的努力,包括投入在相關的研究發展經費,或者是讓我們軍隊的武器及裝備更現代化,讓我們軍事人員的訓練更好、更精實,這些都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問:您認為和華府維持較緊密的關係,獲得的利益大過於北京的反制?這樣足夠嗎?

總統:

我要表達的是,我們與美國及其他理念相近的國家,維持著密切的友誼,這種友誼是建立在我們共享的民主、自由和人權價值上。我們想和其他與我們關係不那麼密切的國家,共同建立友誼。如果中國願意與我們發展共同或共享的價值,我們竭誠歡迎他們。透過彼此經驗分享、發展共同的價值,他們最終會發現,他們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親密好友。但若為了拉近與我們保持距離的朋友,反而疏遠了我們原本的好友,這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問:您剛剛以「川金會」為例,說明大家可以討論不同意見。除此之外,這個會談對臺灣及亞洲區域而言,還有哪些重要意義?

總統:我想川金會對區域來講,其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亞太地區確實是有幾個重要的地方,是需要這個區域裡面的人共同來努力解決的。當然,朝鮮半島的問題是其中之一,這也是長期以來造成東北亞地區緊張情勢的原因之一。所以,對整個區域來講,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責任,就是維持這個區域的和平跟穩定。而川金會代表的就是一種努力,讓這個東北亞,尤其在朝鮮半島上緊張的態勢,開始有了一種和緩的可能性。對於這個區域來講,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激勵,也是一個很正面的發展。

 

問:您認為區域穩定的最大威脅為何?是中國的擴張或是北韓的核武計畫?

總統:我想這兩件事情對這個區域來講,同樣都是一個不穩定,或者是對和平狀態的一種威脅來源。我們很高興看到朝鮮半島的潛在衝突開始有了正向的發展。我也期待,中國做為一個重要成員,在成長之餘,也應該對於在區域裡面,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跟尊重其他國家的態度,這是一個區域裡的大國應該有的一種心態跟態度。

 

問:有些國家認為中國的擴張,包括「一帶一路」,對其目標國家來說,並非受惠,而是威脅。您是否認同?或是您認為有益於和平穩定,並嘉惠全世界所有人?

總統:這個可能是好、也可能是不好,這要看中國的取捨。

如果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協助其他國家的基礎建設,是基於一種善意、希望能夠協助不同的國家發展他們的經濟,或者是他們國家發展上一種重要的助益的話,我相信其他的國家會感受到中國的善意,也覺得這會是一件正面的事情。

但是如果中國在做這些事情的後面隱藏了一些自我擴張的意圖,甚至於對於其他國家的內政干預、或者是對這些國家在戰略上的制約,這就不一定是一件其他國家願意做、願意看到的事情。因為基本上,每個國家都希望能夠保持他們國家的自主、他們國家自己價值的選擇,而不是受到一個外在的干預。

 

問:到目前為止,您認為「一帶一路」會帶來正面或負面影響?

總統:只能說一帶一路在現在還是一個初期發展的情況,但是已經有很多的國家開始感到焦慮跟不安,這在某一些程度上,對於中國的意圖跟他的企圖,也產生了一個質疑。

 

問:中國和梵蒂岡的關係及對話日益增強,您有何看法?會感到恐懼嗎?

總統:我們其實是很冷靜理智的在看這件事情,也同時會去注意到他們雙方在進行談判的時候,他們所在意的事情是什麼。我相信很多其他國家或者是國際社會,也會跟我們一樣,一起來觀察這種談判,因為它對於宗教自由的保護,跟宗教傳播的一種機會的提供,甚至於中國對於宗教自由這件事情,他們可以尊重到什麼程度?我覺得所有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都在看,這個就是中國自己要對國際社會展現出來,他對宗教自由的態度是什麼?

 

問:您說,雖然失去幾個友邦,但是,臺灣和美國、日本及許多國家交流日增。您相信這樣有助於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會不會更加激怒中國?

總統:我想還是一樣,我們自己會讓自己能夠更強大,這是我們必須要去承擔的責任,這也是我們做為臺灣人的重要工作。但是我們要呼籲國際社會,今天臺灣所面臨來自中國的威脅,很可能有其他國家也正在面臨這樣的威脅,只是它的程度可能比較小一點,或者有些國家將來也會面對到這些威脅。這個威脅不是只在臺灣,是在這個區域,甚至在其它很多的區域都會出現。所以,我覺得如果國際社會認為自由、民主是很重要的價值,是一個普世的價值,是一個大家都要共同去保護的價值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共同地對中國產生一個壓力,讓中國可以承擔起它做為一個大國應該要承擔的責任。

 

問:您認為中國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總統:我希望它(中國)可以認知到他們自己的責任。

 

問:所以他們不是?

總統:我想這個是不是讓他們自己思考了自己的責任在哪裡,然後自己去做一個結論。

 

問:您要不要談談臺灣認同?希望臺灣如何在全世界獲得認同?

總統:我覺得臺灣是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幾百年來我們面臨很多不同的挑戰與威脅,可是一路走來我們也都度過了種種的難關。今天我們有很好的民主、經濟,也有好的社會結構。整體來說,臺灣人在面對挑戰、度過種種難關的過程中,共同發展了很多的獨特性,也有許多臺灣人共同的記憶,而且是他們感到驕傲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臺灣、臺灣的價值。也因此臺灣人選擇認同做為臺灣人,就是因為有這些共同累積的記憶、經驗、價值。這些合起來就是臺灣。

 

問:臺灣的民主過程中,您感到沮喪嗎?您在改善與許多國家的關係,同時,外界感受到臺灣被孤立,且看到中國的發展。臺灣自認為是民主的標竿,或許應該獲得肯定,卻未被認同。您不覺得有點沮喪嗎?

總統:雖然有時會有挫折感,但臺灣人沒有放棄的理由,也沒有放棄的選項,幾百年來,我們歷經這麼多的困難,都能一關一關的過。堅忍的意志會克服一關一關的困難,我們也希望國際社會多給我們鼓勵與支持。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今天的專訪。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05日
副總統接見日眾議員訪團 盼持續深化雙邊經貿關係
蕭美琴副總統今(5)日下午接見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眾議員乙行,感謝日本政府關注區域和平穩定。並表示,區域的和平穩定、安全和繁榮,是臺日長遠的共同利益;也期盼未來持續合作,在投資、貿易等各領域深化雙邊關係。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在總統府接待許多老朋友及新朋友,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臺灣的關心、支持,以及長遠的友誼。 副總統提到,訪團昨日前往高雄瞻仰安倍前首相銅像;安倍前首相曾主張「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對於臺日全方位關係有非常具體的貢獻,至今仍有許多臺灣人為此要向他表達敬意。安倍前首相遺孀日前來臺時也重申上述主張,相信區域的和平穩定、安全和繁榮,對臺日而言都是長遠的共同利益。 副總統指出,近期全球局勢發生一些變化,影響區域的和平穩定,尤其各種對臺海、對周邊情勢的侵擾活動,需要臺日共同關注。日本石破茂首相在川普總統上任初期訪美,在峰會上特別提出關注臺海的和平穩定,以及反對任何片面以武力或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的意圖。感謝日本政府對於區域和平穩定的關注,臺日需共同持續努力。 副總統表示,現在經濟情勢也有一些變化,臺日在上週都持續與美方針對對等關稅進行談判工作,我們希望一切都能夠順利,爭取產業與美方合作的最大利益。在此深具挑戰的時期,期盼臺日未來持續合作,並在投資、貿易等各領域深化雙邊關係。 訪賓一行尚包括日本眾議員田中和德、神奈川日華親善協會會長松本純、眾議員西銘恆三郎、佐佐木紀、簗和生、加藤竜祥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副代表高羽陽等,由外交部次長陳立國及臺灣日本關係協會副祕書長林郁慧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05日
副總統感謝垂秀夫持續關注臺灣及區域情勢
蕭美琴副總統今(5)日下午接見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垂秀夫乙行,歡迎垂秀夫與多位專家學者來到總統府。 副總統說,垂秀夫在退休後,成為一名攝影師,但仍持續關注臺灣及各項區域議題,包括臺日雙方如何共同應對快速變化的國際情勢,令人感佩。他也對在座學者共同關注此議題表達感謝與歡迎。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次長陳立國、臺灣日本關係協會副秘書長林郁慧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05日
總統針對臺灣匯率市場變動及新臺幣升值情形發表談話
針對臺灣匯率市場變動及新臺幣升值情形,賴清德總統今(5)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這一波新臺幣升值主要是外匯市場預期心理、以及近期外資匯入買超臺股所造成。並表示,外匯市場的預期心理雖然影響匯率,但很遺憾看到,許多政治人物的攻防,鎖定在匯率議題進行炒作,造成市場的誤導與非理性的預期心理。事實上,中央銀行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都已經證實,這次臺美雙方關稅談判並未觸及匯率議題。 總統強調,面對臺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執政團隊會在「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及「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的三大原則下,快慢有序、穩健應對,期盼國人一起用理性的態度,團結的力量,因應國際經貿變局。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所有關心臺灣經濟發展的朋友,大家晚安。從上週到今天,許多人關心臺灣匯率市場的變動,和新臺幣升值的情形,我有五點要向大家報告說明。 首先是,這一波新臺幣升值主要是外匯市場預期心理所造成。而形成市場預期心理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去年臺灣整年度的經濟成長率,達4.59%,創下三年來最佳的表現,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概估將達到5.37%。 即便面臨美國川普總統「對等關稅」的新政策衝擊,但從「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川普關稅政策後,所修正的各國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來看,在亞洲四小龍裡,香港、韓國、新加坡都是下修,只有臺灣是從2.7%上修到2.9%,甚至比日本的0.6%還要好。 臺灣經濟表現良好是全體臺灣人民的努力打拚的扎實基礎,這也顯示,雖然臺灣不同產業間競爭力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臺灣的經濟體質仍然強韌良好,大家要對自己有信心,對臺灣有信心。 第二,新臺幣匯率升值的第二個原因,是近期外資匯入買超臺股。從4月2號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提出後,全球股市都產生劇烈影響,臺灣也不例外。臺股曾經一度跌到1萬8千點以下,但也漸漸從谷底回升,雖然歷經幾次震盪,但仍回到2萬點以上。而外資擴大買超臺股,也升高近期對新臺幣升值的預期心理;不過,這也表示,即便面臨美國關稅政策挑戰,外資仍然對臺灣的產業深具信心。 第三,外匯市場的預期心理雖然影響匯率,但是,這段時間以來,卻有許多不實訊息,企圖影響市場的預期心理。我們非常遺憾看到,許多政治人物的攻防,竟然鎖定匯率議題進行炒作,造成了市場的誤導與非理性的預期心理。 身為總統,我必須再次強調,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政黨可以競爭,人民不能犧牲。 第四件要跟大家報告的是,中央銀行,以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都已經證實過,這次臺美雙方關稅談判,並未觸及匯率議題。 沒有涉及匯率議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臺美貿易逆差,主要是長年所累積而成的國際貿易分工結果,就以今年二月的統計來說,臺灣出口美國的產品,有將近7成,集中在由美國買家主導的電子產品,包括了人工智慧、資通訊、半導體跟相關產品。這不僅證明臺美供應鏈之間的分工,也表示臺美之間的供應鏈,可以互利、互補。 另外,雖然因為貿易逆差的原因,臺灣被列入美國的觀察名單,但從未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也正因為造成臺美貿易逆差的原因,與匯率無關,臺美之間的談判,自然不會提及匯率議題。因此,我也要請有心人士,不要再刻意散佈不實訊息。 最後,我還是要強調,當面對臺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執政團隊會在「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以及「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這三大原則之下,快慢有序、穩健應對。 臺灣的經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打拚,才從家庭工廠,成為世界大廠,不分朝野政黨,無論政治立場,我們都有責任共同守護。 我也要拜託所有好朋友,把我報告的分享出去,把正確的訊息,分享給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我們一起用理性的態度,團結的力量,來因應國際經貿變局。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02日
副總統接見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共和黨策士團 盼攜手合作持續壯大雙方實力
蕭美琴副總統今(2)日下午接見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共和黨策士團時強調,一個強大的臺灣不僅符合區域穩定的共同利益,也有助於繁榮發展與鞏固科技領導地位。臺灣與美國在許多領域互補,攜手合作將持續壯大雙方實力。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向訪賓表達歡迎之意,並感謝大家持續關注區域安全與地緣政治情勢。並表示,相信訪賓每次來到臺灣,都會發現我們在強化韌性方面有更多進展,但區域的地緣政治局勢也變得更加複雜。我們希望透過與美國的夥伴關係,不只在強化韌性與嚇阻方面合作,也在促進經濟繁榮上攜手努力。 副總統提到,臺灣社會許多人對於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感到擔憂,我們期盼與美方共同合作並建立共識,在追求美國偉大的前提下,理解一個強大的臺灣不僅符合區域穩定的共同利益,也有助於繁榮發展與鞏固科技領導地位。臺灣與美國在許多領域互補,攜手合作將持續壯大雙方實力。 訪賓一行包括「大西洋理事會」副會長克羅寧(Matthew Kroenig)、前美國防部東亞事務副助理部長柯海諾(HeinoKlinck)及前白宮國安會臺灣事務主任朴雄(Marvin Park)等,由外交部次長陳明祺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02日
總統接見美國「大西洋理事會」訪團 盼臺美共享經濟與安全利益創造雙贏
賴清德總統今(2)日下午接見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共和黨策士團時表示,臺灣已提出深化臺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以降低雙邊所有關稅為共同目標;同時將擴大在美國各州的投資,用「臺灣加美國」經貿策略創造雙贏。並強調,臺灣不僅是民主自由的堡壘,更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節點,盼臺美共享經濟與安全利益,發揮「1加1大於2」的量能,成為彼此最堅強的後盾。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訪團來訪,特別是克羅寧副會長(Matthew Kroenig)去年6月也來到臺灣,時隔不到一年再度來訪,也在國際重要期刊發表專文相挺臺灣,展現國際友人對臺灣的關懷,讓我們非常感動也非常感激。他要代表臺灣人民,誠摯感謝美國各界長期以來對臺灣的堅定支持,尤其面對當前區域情勢的挑戰,希望臺美之間持續深化夥伴關係。 總統指出,臺灣身處第一島鏈關鍵位置,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及灰色地帶侵擾,將持續展現堅定的自我防衛決心。並強調,臺灣正加速推動整體防衛能力,政府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從目前約占GDP 2.5%,能達到3%以上,這不僅反映我們對守護國家的努力,更展現守護區域和平穩定的決心。 總統表示,臺灣在川普總統首任任期,購買66架新型F-16V戰機,今年3月底,首架戰機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出廠,這對臺灣透過「以實力帶來和平」的策略極為重要。未來我們將持續向美國購買有助臺海和平穩定的國防裝備,也期待雙方安全合作,能從「軍售」邁向「共同研發、共同製造」的夥伴關係,繼續深化交流合作。 總統提到,臺灣對於公平、自由、互利互惠的貿易關係具有堅定信念,我們已提出深化臺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包括降低雙邊所有關稅為共同目標,透過採購美國能源、農產品以及其他工業產品,減少貿易失衡。同時將擴大在美國各州的投資,用「臺灣加1」,也就是「臺灣加美國」經貿策略,打造「非紅供應鏈」,創造雙贏。 總統強調,美國在追求再工業化,或是希望成為世界的人工智慧製造中心,臺灣都樂於參與這樣的行列。臺灣不僅是民主自由的堡壘,更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節點。我們有信心,臺美共享經濟與安全利益,將發揮「1加1大於2」的量能,可以成為彼此最堅強的後盾。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克羅寧副會長率團來訪,展現對臺灣的支持,期待與訪賓交換寶貴意見,並祝福行程圓滿成功、成果豐碩。 克羅寧副會長致詞時首先感謝賴總統撥冗接見。並表示,非常榮幸也很高興能率領「大西洋理事會」訪團來臺,訪團成員包括曾在美國政府負責臺灣事務的高階官員,以及首次訪臺的明日之星。 克羅寧副會長提到,此次訪臺正值關鍵時刻,歐洲戰火仍未停歇、中東衝突頻發,中國在印太區域的侵略行為也日益增加。此外,中國、俄國、伊朗與北韓等政權正逐漸聯手,成為新的侵略軸心。因此,美國與包括臺灣在內的盟友和夥伴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嚇阻這些獨裁政權,並維護全球和平、繁榮與自由。尤其是臺灣的安全與穩定不僅對自身至關重要,對美國和全世界也非常關鍵。 克羅寧副會長說,他要向賴總統及臺灣人民保證,美國是臺灣可靠的夥伴。川普政府將嚇阻中國列為優先政策,川普總統已宣布將投入超過一兆美元的國防預算,以支持這項優先政策,這也是美國史上最高的國防預算。 克羅寧副會長指出,奉行「美國優先」原則的川普政府不會去幫助一個不願自助的國家。因此,訪團對於賴總統及臺灣政府為強化國安所採取的各項措施印象深刻,包括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並應用無人系統等尖端科技領域推動國防自主生產。 克羅寧副會長表示,面對強大與冷酷的鄰居,僅憑資金和裝備並不足以捍衛民主。歷史告訴我們,「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臺灣人民抵抗脅迫和保衛家園的決心,才是決定臺灣未來命運、及臺灣人民能否掌握自己命運的最重要因素。美國願意支持臺灣,但站在第一線面對抗爭的始終是臺灣人民與如同賴總統般的強健領導人,美國會是大家堅定的靠山。 克羅寧副會長說,在臺美雙方攜手面對各項挑戰之際,「大西洋理事會」會持續在幕後提供支持。「大西洋理事會」成立於1961年,起初是為了支持跨大西洋聯盟,如今已逐漸發展為一個全球智庫,與包括臺灣等印太區域的盟友建立密切合作,已深植於該組織的基因中。期盼未來透過代表團訪問、研究報告、公開與私人活動等,持續與臺灣保持緊密且長期的合作。最後,並再次感謝賴總統的接待及為捍衛自由世界所做的努力。 訪團成員尚包括前美國防部東亞事務副助理部長柯海諾(Heino Klinck)及前白宮國安會臺灣事務主任朴雄(Marvin Park)等,由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05日
總統針對臺灣匯率市場變動及新臺幣升值情形發表談話
針對臺灣匯率市場變動及新臺幣升值情形,賴清德總統今(5)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這一波新臺幣升值主要是外匯市場預期心理、以及近期外資匯入買超臺股所造成。並表示,外匯市場的預期心理雖然影響匯率,但很遺憾看到,許多政治人物的攻防,鎖定在匯率議題進行炒作,造成市場的誤導與非理性的預期心理。事實上,中央銀行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都已經證實,這次臺美雙方關稅談判並未觸及匯率議題。 總統強調,面對臺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執政團隊會在「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及「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的三大原則下,快慢有序、穩健應對,期盼國人一起用理性的態度,團結的力量,因應國際經貿變局。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所有關心臺灣經濟發展的朋友,大家晚安。從上週到今天,許多人關心臺灣匯率市場的變動,和新臺幣升值的情形,我有五點要向大家報告說明。 首先是,這一波新臺幣升值主要是外匯市場預期心理所造成。而形成市場預期心理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去年臺灣整年度的經濟成長率,達4.59%,創下三年來最佳的表現,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概估將達到5.37%。 即便面臨美國川普總統「對等關稅」的新政策衝擊,但從「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川普關稅政策後,所修正的各國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來看,在亞洲四小龍裡,香港、韓國、新加坡都是下修,只有臺灣是從2.7%上修到2.9%,甚至比日本的0.6%還要好。 臺灣經濟表現良好是全體臺灣人民的努力打拚的扎實基礎,這也顯示,雖然臺灣不同產業間競爭力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臺灣的經濟體質仍然強韌良好,大家要對自己有信心,對臺灣有信心。 第二,新臺幣匯率升值的第二個原因,是近期外資匯入買超臺股。從4月2號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提出後,全球股市都產生劇烈影響,臺灣也不例外。臺股曾經一度跌到1萬8千點以下,但也漸漸從谷底回升,雖然歷經幾次震盪,但仍回到2萬點以上。而外資擴大買超臺股,也升高近期對新臺幣升值的預期心理;不過,這也表示,即便面臨美國關稅政策挑戰,外資仍然對臺灣的產業深具信心。 第三,外匯市場的預期心理雖然影響匯率,但是,這段時間以來,卻有許多不實訊息,企圖影響市場的預期心理。我們非常遺憾看到,許多政治人物的攻防,竟然鎖定匯率議題進行炒作,造成了市場的誤導與非理性的預期心理。 身為總統,我必須再次強調,政黨可以競爭,國家不能犧牲,政黨可以競爭,人民不能犧牲。 第四件要跟大家報告的是,中央銀行,以及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都已經證實過,這次臺美雙方關稅談判,並未觸及匯率議題。 沒有涉及匯率議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臺美貿易逆差,主要是長年所累積而成的國際貿易分工結果,就以今年二月的統計來說,臺灣出口美國的產品,有將近7成,集中在由美國買家主導的電子產品,包括了人工智慧、資通訊、半導體跟相關產品。這不僅證明臺美供應鏈之間的分工,也表示臺美之間的供應鏈,可以互利、互補。 另外,雖然因為貿易逆差的原因,臺灣被列入美國的觀察名單,但從未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也正因為造成臺美貿易逆差的原因,與匯率無關,臺美之間的談判,自然不會提及匯率議題。因此,我也要請有心人士,不要再刻意散佈不實訊息。 最後,我還是要強調,當面對臺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執政團隊會在「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以及「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這三大原則之下,快慢有序、穩健應對。 臺灣的經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打拚,才從家庭工廠,成為世界大廠,不分朝野政黨,無論政治立場,我們都有責任共同守護。 我也要拜託所有好朋友,把我報告的分享出去,把正確的訊息,分享給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我們一起用理性的態度,團結的力量,來因應國際經貿變局。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