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6年05月18日
出席歐洲日 總統盼我與歐盟儘速簽署雙邊投資協定
總統出席「2017歐洲商會歐洲日晚宴」

蔡英文總統今(18)日晚間出席「2017歐洲商會歐洲日晚宴」,除希望歐盟持續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社會,並盼雙方儘速簽署投資協定,深化彼此經貿關係。

 

 

總統致詞內容為:

各位晚安,很高興再次來到這裡,與各位一同慶祝歐洲日。去年我來這裡,是我剛上任的時候,受到各位熱烈的歡迎。

首先,我要感謝何可申(Håkan Cervell) 理事長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邀請我來。我也要感謝歐洲經貿辦事處馬澤璉(Madeleine Majorenko)處長與辦事處同仁,以及歐洲各國在臺代表,不斷拉近臺灣與歐盟的關係。

我們幾位部長今天也來到現場,請部長們站起來和大家認識一下。這些部長的到場,說明了臺灣非常重視與歐盟的關係。

去年是臺灣改革的一年,也是臺灣與歐盟經濟復甦、關係蓬勃發展的一年。沒有各位的付出,就不會有今日的成果,謝謝大家。

今晚,我不打算談歐洲日的歷史,我要談的是幾星期以前,為了紀念《羅馬條約》簽署60周年所簽署的《羅馬宣言》。在宣言中有一句重要的話:「歐洲是我們共同的未來」。

但我也想請各位留意宣言開頭的一句話,「一個和平、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的共同體」,也就是一個價值觀的共同體。

如果我們不從地理而是從價值的角度來談共同體,那麼,臺灣和歐洲是一體的。和平、自由及民主等價值對臺灣和歐洲同等重要,也是雙方良好夥伴關係的基礎。

最近,我們看到歐盟會員國、歐洲議會及其他組織與其他國家,將這些價值化為行動,支持臺灣2,300萬人民應該擁有參與國際健康決策的基本人權。

我們感謝這些支持,並盼各位持續支持我們對國際社會有意義的參與及貢獻。

儘管臺灣和歐盟關係已取得長足的進展,我們認為仍有許多努力空間,特別是在經貿方面,也就是今晚的主題「建立持久的經濟動能」。

政府堅信,為了讓臺灣經濟突破停滯,進入新成長期,我們的經濟結構必須轉型,進行產業升級,讓我們的經濟更加創新及包容。

我要跟各位分享一些我們已經進行的重要工作,以及我們雙方可以透過哪些方面的合作,來增進彼此的互惠關係。

各位都知道,「5+2」產業創新計畫在於促進國防、智慧機械、生技醫藥、物聯網、綠能科技、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的創新。

過去一個月來,我們也宣布將投入新臺幣8,800億元,大幅提升數位化、水環境、綠色能源、軌道建設和城鄉基礎設施。

在法規面,我知道這對在座許多企業很重要,政府正協助企業,以更容易的方式引進國外人才。我們也致力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並簡化投資程序。

這些努力不僅提供歐洲企業大量商機,也讓臺灣成為更好的經商環境。

以綠色能源為例,這是貴會關注的焦點。貴會「2017年建議書」認為,臺灣的自然條件、技術人才和技術知識都已到位。

我們需要的是更一致的規管環境和更好的市場條件。事實上,我們剛修改了《電業法》,以開放電力市場。我們也為了開發離岸風力發電,目前積極設置所需的配套基礎設施,例如專門的港口和船隻等。

不只是綠色能源,我們已經準備好與貴會加強在工業4.0以及新農業等的合作,使彼此的經驗和能量相輔相成。

我們希望各位在臺灣能挹注更多的投資,也期盼各位與臺灣企業合作,共同開拓南亞及東南亞蓬勃發展的市場。

歐洲企業長期在這些地區布局,關係相當深厚,在座許多人都相當熟悉當地的文化和經商方式。同時,臺灣也正推動「新南向政策」,迅速建立廣泛的連結。

透過結合彼此的優勢和需求,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找出及開發這些地區深具潛力的市場和未獲滿足的需求。

所以,強化臺灣與歐盟關係對相關各方都有很大的助益。若能簽訂雙邊投資協定,將可成為雙方關係重要的里程碑,去年我在這裡說過,之後在多次的演說中時也提到,足見我們有多看重這樣一個協定。

簽訂投資協定有利臺灣及歐洲雙方的投資人、企業和消費者,希望籌備工作能夠盡速完成,以便開始著手公開、實際的協商。這將確實促進雙方經貿關係的制度化與強化。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年復一年,我們齊聚紀念歷史上的這一天,慶祝和平與團結戰勝了戰爭與分裂。

但同時,我們一直都明白,為確保和平與團結常存,我們需要建設經濟,讓社會不斷永續進步,為勞工提供優質的工作,並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臺灣將全心全力與歐洲及歐洲商界合作,共同實現這樣的經濟願景。請各位繼續提供高見,臺灣的大門為你們而開。感謝各位今晚的與會,正如剛剛何可申理事長所提到的,今年的出席人數比去年還多,似乎證明我受歡迎的程度。

臺灣各項經濟數據都在成長進步,當然有一些例外,其中之一是我的民調滿意度。你們可能會感到好奇,為什麼臺灣經濟數據進步,而我的滿意度卻下滑?這是因為民眾期盼政府動作能夠更快,能夠再努力一些。而這也是我們打算要做的,希望能夠和你們一起努力。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外交部長李大維、交通部長賀陳旦、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環保署長李應元、歐洲在臺商務協會理事長何可申及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馬澤璉等均出席是場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9日
副總統接見美台商業協會 盼向共同繁榮與科技合作的目標邁進
蕭美琴副總統今(9)日下午接見「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 USTBC)科技訪問團」時表示,政府將在大型採購、大規模投資、合作及經濟安全等領域採取更廣泛的布局,期盼深化臺美雙邊關係,朝共同繁榮與科技合作的目標邁進,並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福祉。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美台商業協會訪問團來到臺灣,並提到,有些成員常駐臺灣,有些則從華府前來,很高興能共同就深化臺美經濟夥伴關係的議題進行交流。儘管因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及政策變動造成公眾焦慮,但臺灣的談判團隊正與美方積極協商,希望能盡快完成討論並達成協議,朝共同繁榮與科技合作的目標邁進。 副總統指出,以臺灣的角度而言,賴總統已指示政府在大型採購、大規模投資、合作及經濟安全等領域採取更廣泛的布局,期盼臺美能在彼此共同的目標上深化合作。並表示,在國際局勢快速變化、每天都有新挑戰的關鍵時刻,臺美關係顯得格外重要。相信在臺美堅實的夥伴關係,以及民間企業、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克服當前挑戰,持續深化雙邊關係,並增進兩國人民福祉。 訪團一行由「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率領、外交部次長陳明祺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9日
總統接受海地新任駐臺大使呈遞到任國書 盼秉持堅實合作基礎持續深化邦誼
賴清德總統今(9)日上午接受海地共和國新任駐臺特命全權大使潘恩(Roudy Stanley Penn)呈遞到任國書,歡迎來臺履任,也感謝海地政府長期支持臺灣、為臺灣發聲。並表示,在兩國共同努力下,各項合作成果越來越豐碩,期盼未來在既有堅實的合作基礎上,持續深化彼此友好情誼。 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接受海地新任駐臺大使潘恩呈遞到任國書,明年4月適逢兩國建交70週年,要代表中華民國臺灣政府以及全體國人誠摯歡迎潘恩大使回到臺灣,共同見證這個里程碑。 總統指出,潘恩大使年輕有為,不論在公部門或民間企業都有豐富歷練,上次擔任駐臺大使期間表現傑出,這次再度獲得任命,代表海地政府對潘恩大使的肯定以及對兩國邦誼的重視。相信在潘恩大使的協助下,臺灣和海地將持續深化各領域合作。 總統說,去年5月在總統府與潘恩大使見面交流,潘恩大使提到,臺灣和海地在農業、能源、文化及科技等領域合作,為雙方人民帶來更多實質益處,也印證雙邊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就如潘恩大使所言,在兩國共同努力下,合作成果越來越豐碩,情誼也越來越深厚,像是一起推動「灌溉用太陽能幫浦計畫」、「稻作生產提升計畫」以及「蔬果栽培計畫」,為海地糧食安全奠定良好基礎。此外,今年臺灣提供海地獎學金學生的名額大幅增加,不僅共同培育更多人才,也增進兩國年輕學子交流。 總統感謝海地政府長期支持臺灣、堅定為臺灣發聲。並指出,今年海地衛生部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執行委員會」及「世界衛生大會」都為臺灣仗義執言。兩個月前剛來臺訪問的蔣伯狄(Jean-Victor Harvel Jean-Baptiste)外長,也為我國致函「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提案,展現真正朋友的情誼。 最後,總統再次誠摯歡迎潘恩大使,祝福工作一切順利,並盼臺灣和海地在既有堅實的合作基礎,在相互信任與尊重的美好關係下,持續深化彼此友好情誼。 潘恩大使致詞時表示,今天很榮幸向賴總統呈遞到任國書,謹代表海地「過渡總統委員會」、政府及人民申致問候。對於再次出任海地共和國駐中華民國臺灣大使他深感光榮,臺灣的經歷、歷史與雄心抱負令人折服。 潘恩大使重申代表海地政府表達加強與發展兩國友好合作關係的堅定決心,並表示,深信兩國共同合作,定能再將雙邊關係推向新高峰,造福兩國人民。 潘恩大使指出,明年是海地與臺灣建交70週年,是為雙方合作注入新動力並加強友好關係的絕佳機會。期盼與賴總統及臺灣政府團隊合作,進一步發展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及外交部長林佳龍等均在場觀禮。
AI新十大建設 打造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9日
總統出席晶鏈高峰論壇開幕式 盼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 打造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賴清德總統今(9)日上午出席晶鏈高峰論壇—建構全球半導體網絡開幕式,強調政府將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投入超過千億元預算,培育百萬AI人才,並將秉持開放、務實、互信原則,持續深化與各國合作,共同打造具有韌性的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為人類建構更文明的未來,提供更具福祉的生活。 總統抵達後,首先頒發經濟專業獎章予日本自民黨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名譽會長甘利明,以及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由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代表接受。隨後致詞表示,今年是「國際半導體展」30週年,由於國際情勢持續變化,引起全球對半導體產業安全與韌性的關注,因此今年活動盛況空前,共有56個國家、1,200家公司、4,100個攤位,以及17 座國家館。 總統也代表政府熱烈歡迎國際貴賓不遠千里來到臺灣參與盛會,以及感謝國內產、官、學、研界共聚一堂;並表示,今天能夠頒獎給甘利明先生和魏哲家先生,表彰對半導體產業與國際合作的貢獻,深感榮幸。並祝福活動圓滿成功、成果豐碩,讓半導體產業夥伴關係更加緊密,產業未來發展能更安全、更有韌性、也更繁榮。 總統指出,過去30年來,臺灣半導體產業從草創起步,走向世界,和國際社會合作。到今天全球高科技產業及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臺灣必然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會持續努力,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將投入千億元預算引導企業加碼投資臺灣,涵蓋完善基礎建設、研發關鍵技術及擴大智慧應用三個面向。同時也將積極研發量子電腦、矽光子及機器人三大關鍵技術。政府也期盼與臺灣產、官、學、研及國際合作,擴大至材料、設備等領域,並將研發中心、核心技術根留臺灣,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讓產品行銷全世界。 總統提到,在AI的急速發展下,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並強調,半導體是分工緊密的產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自面對。未來將強化更緊密的合作網絡,打造具有韌性的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 總統進一步說明,臺灣將採取三項具體行動,讓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第一,將秉持「務實、開放、互信」原則,持續深化與各國合作。無論是在供應鏈安全、材料、設備與生產技術的分工,或是數位轉型與數位主權,透過跨國投資與研發合作,與合作夥伴共同建立更穩健的產業體質。 總統接著說,第二,過去幾年來,臺灣的半導體產業、資通訊產業與電子零組件產業,已經在日本、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有大量的投資。過去一年來,更於捷克布拉格、日本福岡及美國德州設立臺灣貿易投資中心,除了協助企業布局國際市場,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深化臺灣與各國在半導體供應鏈上的合作。 總統同時提到,第三,半導體產業的永續發展,人才是關鍵。臺灣推動的「AI新十大建設」,將培育百萬名AI人才,從基礎教育到高階教育,建立完整的人才培育路徑。期盼與各國產業代表攜手合作,共同建立跨國培訓與交流機制,打造以信任為基礎的國際人才網絡。 總統說,今天的論壇不僅要凝聚更多共識,打造創新、安全、韌性、共榮的半導體供應鏈,並進一步強化民主陣營科技的競爭力。我們共同的目標是為人類建構更文明的未來,提供更具福祉的生活。 總統強調,臺灣是全球可信賴的合作夥伴,將以厚實的技術基礎與開放的合作精神,與國際民主夥伴攜手合作。因為唯有攜手合作,才能創造進步;唯有團結互助,才能實現共榮,共同為人類許下更美好的未來。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經濟部長龔明鑫、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及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董事會主席吳田玉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9日
副總統出席台灣人工智慧年會開幕 期許AI帶領百工百業均衡發展
蕭美琴副總統今(9)日上午出席「2025台灣人工智慧年會開幕式」時強調,AI是臺灣未來的經濟動能,臺灣發展AI追求「均衡」,期許百工百業都能得到AI幫助,讓AI持續帶領臺灣前進,為世界帶來更多進步與改變。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人工智慧學校多年來在教育、人才培育上的努力,讓臺灣的AI生態系能夠向下扎根並壯大。去年年會主題是「百工百業用AI」,今年則是「台灣AI競爭力」,呼應產業的未來方向,更象徵臺灣在國際舞台及世界產業中追求更高定位的決心。 副總統說,每次出席AI相關活動都感到格外振奮,AI是臺灣未來的經濟動能,相信正以光的速度照亮生活每個角落,也推動全新的文明浪潮。臺灣是全球半導體中心,但真正的能量其實來自人才與韌性。工程師能在各種突發狀況下快速排解危機,研究人員能在有限資源下創造世界級成果,這份靈活、堅持與責任感,正是AI時代最需要的動能。 副總統表示,在新一波的AI發展中,「Embodied Intelligence」更是無所不在。AI不再只是螢幕上的智慧,而是透過智慧載具、機器手臂等,走入真實世界,成為產業轉型的推手。它不只是「思考」,未來更會「行動」,在製造、醫療照護與日常服務中,展現實實在在的價值。 副總統提到,AI能解決問題,也會帶來新風險。勞動市場轉型、個資隱私、假訊息擴散、演算法偏差等,都是必須正視的挑戰。如果掉以輕心,科技可能變成失控的野馬。臺灣作為民主社會,必須讓AI帶來信任與自由,而不是削弱公平與穩定。 副總統指出,AI不只是工具,還要有溫度、有倫理、有信任。要能幫助醫生救命、協助老師教學、讓農民提高收成及面對環境變遷帶來的新挑戰,同時讓更多人過得更有尊嚴、更有人性。因此,臺灣追求的不是單純發展AI的速度,而是「均衡」。不能只有科技大廠受益,還要讓中小微型企業、傳統產業、農業、醫療、服務等各行各業,都能共享這股AI的力量。AI要均衡人才,要讓基層勞工、年輕世代、銀髮族都有機會學AI、用AI,得到AI的幫助。相信這也是人工智慧學校持續給予社會的重大貢獻。 最後,副總統認為,AI最重要的事是「均衡臺灣」。同時提到,我們連結世界,也守護在地;追求進步,更堅持價值。要讓AI走入臺灣每一個角落,讓科技成為縮小城鄉差距、提升生活品質的力量。並期待透過台灣人工智慧年會跨域交流,讓百工百業在和AI相遇時激盪新的火花、創造新的解方。讓AI持續帶領臺灣前進,為世界帶來更多進步與改變。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育杰、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副董事長魏啟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5日
副總統接見義大利國會友台協會訪團 盼持續深化各領域交流
蕭美琴副總統今(5)日上午接見「義大利國會友台協會共同主席帕洛里(Adriano Paroli)訪團」,感謝訪賓長期支持臺灣國際參與,並關注臺海和平議題,期盼雙方未來在科技、文化、經濟、貿易等各領域,持續深化交流與合作。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臺灣政府與人民歡迎義大利國會友台協會帕洛里共同主席及跨黨派議員遠道而來,並特別感謝訪團成員在義大利國會中支持臺灣國際參與,不僅關注臺海和平議題,也通過相關決議文,展現對臺灣的堅定支持。 副總統指出,臺灣與義大利經貿往來密切,許多臺灣人欣賞義大利的工業設計;而義大利人的熱情和好客,也是臺灣人的特色,且雙方同樣都是美食之都,期待訪團這次來訪能夠進一步認識臺灣。 副總統提到,訪團此行也將實地參訪臺灣的科技產業,期盼藉此機會,持續深化雙方在科技、文化、經濟、貿易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訪賓一行包括義大利國會友台協會共同主席帕洛里(Adriano Paroli)、參議院執行秘書馬奉尼(Gianpietro Maffoni)、參議院爭端處理委員會主席羅沙克(Alberto Losacco)、國會北約議會代表團副團長歐希尼(Andrea Orsini)伉儷、眾議員斯奎利(Luca Squeri)、奈維(Raffaele Nevi)、參議員戴米安(Dario Damiani)及辛西亞(Cinzia Pellegrino)等,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