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4年11月01日
副總統出席「台灣太空科學推展活動-遠距教學」視訊致詞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台灣太空科學推展活動-遠距教學」,與美國休士頓太空中心及中興大學連線進行視訊致詞。
  副總統於致詞中表示,太空科技的發展首重人才培育,對於休士頓太空中心及中興大學共同舉辦太空科學教育推展活動,她深表感謝,並相信透過太空科學教育的普及化,未來台灣將會有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太空科學研究,對整體人類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很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參與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中興大學及美國休士頓太空中心共同舉辦的台美跨國視迅連線教學活動,看到各位為推廣台灣的太空教育如此用心,個人在此表達敬佩之意,尤其是國家太空中心能提供經費、大力贊助,才使得這次的活動能夠實現。
  焦立中博士是華人在美國NASA中職位最高的職業太空人,參加過四次太空任務,是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亞裔太空人,也是第一位亞裔的國際太空站指揮官,獲得許多的榮譽與獎章,確實是我們華人的驕傲。大家知道,除了焦博士外,華裔太空人還有三位有傑出的表現,包括2000年9月在太空中創造人類太空史上新的行走記錄的盧杰博士,今年3月我有機會參訪NASA的時候,盧杰博士一路替我做詳盡的介紹,而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華人科學家是王贛駿博士,另外一位是具有四分之一華裔血統、NASA第一位美籍華裔職業太空人張福林博士。可見,只要肯努力、不斷學習,華人絕對有機會在太空科技嶄露頭角,請各位同學效法他們,繼續努力。
  今天的活動是由美國休士頓太空中心的專家向各位同學講解國際太空站的相關知識,是屬於美國的偉大成就,現在,我想跟大家談談我們台灣的太空研究成果。雖然我們起步比較晚,但是從1991年起大力發展太空計畫至今,已建立了堅強的太空發展基礎架構,成為國際太空組織中活躍的一份子。
  行政院在1991年核定了第一期的十五年「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包括發展三顆衛星,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的努力下,台灣已經成功發展出兩顆科學衛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福爾摩沙一號及二號衛星,裝載了觀測大氣、陸地及海域的科學儀器,將各類數據與照片從大氣層中傳回地表的接收站,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進行研究與分析。
  福衛一號於1999年1月27日成功發射,已於2004年6月17日功成身退;福衛二號則於2004年5月21日凌晨,也是陳水扁總統與我連任就任時成功地發射升空,預計將進行為期5年的任務。福衛三號由六顆微衛星組成,是一項大型的台美雙邊國際合作計畫,目標為建立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預定於今年底完成所有的衛星整測工作。除此之外,還有探空火箭於2002年組裝測試完成,但因俄國政府反對而沒有發射的蕃薯號衛星等計畫。今後我國太空科技發展有兩個主要的目標:一為建立獨立自主的衛星科技,另一為成為世界太空科技重要成員;行政院國科會於2002年12月通過「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全程計畫長達15年,期程為2004年至2018年,將延續第一期太空科技計畫成果,以執行衛星計畫為主軸,推動學術研究及產業發展,全面提升我國太空科技發展能量,開創產業附加價值。
  探索太空長久以來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有的人想知道地球以外的其他世界的樣子,有的人想探究宇宙及生命的起源,但有的人卻是以探索太空的糖衣包裹發展軍事武力的禍心。中國大陸在今年10月12日發射了神舟六號,引爆了台灣海峽兩岸的太空熱,雖然對外宣稱是和平用途,但國際間普遍認為他們仍然具有重大的軍事意義,除了凸顯中國大陸在彈道飛彈火箭推力科技、控制、通訊等系統整合能力已臻成熟,成為美、俄之後的航太大國外,相關科技能力的提昇也有助於軍事力量的科技化,甚至為未來規劃成立陸、海、空三軍之外的「天軍」奠基。中共規劃了航太事業「三步走」:第一步在2002年之前發射無人和載人飛船,第二步在2007年前後突破載人航太的基本技術,第三步為建立永久性的太空試驗室。中國認為:誰得到太空就佔領了地球的制高點,並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因此,我們在看待這件事情時,應該要認清中國骨子裡仍然充滿軍事企圖心,當其科技成就越大時,對自由民主社會的威脅也就越大,這是非常遺憾,也是應該心存警惕的地方。
  相對的,台灣從福爾摩沙一號到三號衛星,所從事的都是與大氣、陸地、海洋有關的科學研究,均為與人類及自然環境福祉有關的工作,也正彰顯台灣熱愛和平的特性,與中國大陸有天壤之別。
  太空科技的發展首重人才的培育,非常感謝休士頓太空中心及國立中興大學共同舉辦本次太空科學教育推展活動,相信透過太空科學教育的普及化,未來台灣將會有更多包括如在座同學般優秀的人才投入太空科學研究,對整體人類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每次看到太空的圖片,在那廣大無垠的空間中,地球占了不到億萬分之一,我就更深刻的體會到我們人類在整個宇宙中的渺小,不由自主的告訴自己:人類不能過度自傲與自滿,應該虛心的向自然界學習,珍惜我們真正的母親,也就是撫育我們的大地;我們人類的生命,在宇宙的歷史中是這麼樣的短暫,比曇花一現更微不足道,所以我們應該加倍地珍惜我們有限的生命,努力讓自己與周遭人們的人生更充實、更美好。因此我提出「四生共榮」,也就是生活、生產、生態及生命均衡發展的新哲學觀,希望得到各位同學的重視,一起來促進社會的永續繁榮。
  以上是我個人在面對宇宙觀時的一點感想,期許各位同學能發展出自己獨到的宇宙觀與人生觀,在追求個人的成就時,學會敬天、惜地、愛人、求真、求善、求美。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