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10月27日
總統接見參加「新興民主的憲政改造—國際視野與台灣觀點」國際研討會外賓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參加「新興民主的憲政改造—國際視野與台灣觀點」國際研討會外賓,除對訪賓專程來台與會提供寶貴意見,表達誠摯歡迎外,並與訪賓就憲改程序與審議式民主等相關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表示,今年的六月七日台灣完成了歷史上不可能的任務,實現廢除國民大會、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國會席次減半以及公投入憲,將憲改最後決定權交給人民的第一階段憲改目標,這是了不起成就,特別在許多國家視為理所當然的公民投票,在台灣卻由於敏感的政治因素,被視為洪水猛獸。雖然公投在其他國家已有二十、三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但在台灣直至二00三年才首度完成公投立法,去年首次辦理全國性的公民投票,而在今年的六月七日終於將公投入憲。
總統告訴訪賓,表面上,台灣實施民主憲政超過五十年的時間,但由於憲法公布後隨即實施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因此台灣真正實行民主憲政的時間不超過二十年,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連同今年六月七日的第一階段憲改過程,共有七次修憲,可說是相當頻繁,可是大家對於修憲結果都不滿意,歷經多次的修憲內容皆是枝枝節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另有政治目的,並非以審議式民主、由人民參與的方式修憲,因此,有時憲改只是為政治服務,作為政治統治的工具,這讓台灣的憲政體制三不像、四不像,既非美國的總統制、日本的內閣制,也不是法國的雙首長制,造成台灣憲政混亂及政局的不安。因此,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及提昇國家的競爭力,我們必須推動第二階段憲改工程,雖然這是困難的工作,因為要通過國會四分之三的高門檻並不容易,但只要人民能熱情參與,並付予高度關注,蔚然形成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人民力量,所有的政黨及政治人物都會向人民低頭。總統並強調,此次憲改工程不但重視實質,更重視程序,希望能運用審議式民主的概念,由下而上、由外而內,這才是真正的民主。
隨後,總統並一一聆聽與會訪賓有關我國憲改工程的意見,對於我國推動憲改工程,引進審議式民主、擴大民主參與的概念,訪賓均表示認同,並提出相關建議。總統並表示,在審議式民主的過程中,人民與政府都要非常努力,並負起責任,然而在台灣有一項在其他國家所不會發生的敏感議題-有關憲改的議題很容易被等同於統獨議題,以我國的憲政體制為例,不論是美國的總統制或英國、日本的內閣制,都必須更動多項憲法條文,因此,有人認為,這不是修憲,而是制憲,是所謂「法理上的台獨」,包括為了實現審議式民主,我們預計要舉辦一萬場的座談,宣達並討論憲改議題,但仍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民粹,然而事實上,將「擴大參與」誤導為「民粹」,根本是不實的指控,這是台灣推動憲改工程最為艱辛之處,不過,即使如此,他仍有堅定信心,只要有理想、獲得人民的支持,台灣第二階段的憲改工程終會成功。
「新興民主的憲政改造—國際視野與台灣觀點」國際研討會與會外賓Bruce Ackerman等一行,上午由行政院研考會主委葉俊榮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堃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