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09月25日
總統於多明尼加與隨團媒體記者茶敘
陳總統水扁先生「攜手登峰.永續共榮之旅」今天在多明尼加展開第二天的參訪行程。
上午總統驅車前往中央銀行俱樂部球場,為由我國訪問團成員所組成的台灣紅葉慢速壘球與多明尼加球隊的友誼賽開球,多國由體育部長巴雅諾(Felipe Payano)打擊、奧會主席梅希亞(Luisin Mejia)擔任捕手,開球順利結束後,總統並與巴雅諾部長交換簽名球。隨後兩隊展開比賽,球程順利結束,賓主兩隊球員都共同度過一個愉快的上午。
中午總統參訪多明尼加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及新聞媒體集團「戈立比歐集團」,並與多國新聞傳播界人士餐敘,總統致詞時表示,該集團旗下擁有多家平面及電子媒體,也有不少資深的專欄作家、節目主持人及評論員,希望也能把台灣的民主及進步的訊息,以及堅定維護台多友誼的決心,傳達給多國人民。總統並且邀請戈立比歐總裁擇機造訪台灣,親自發掘台灣土地散發出的堅定信念,那就是追求「和平共生、民主深化、協商合作、人文復興」,並且能親身體驗台灣的熱情與濃厚人情味。
下午,總統則參觀了由當地特有珊瑚礁石灰岩所建造的哥德與阿拉伯混合形式的哥倫布故居(Alcazar de Colon);隨後步行至皇家博物館(Museo de las Casas Reales),參觀館內所陳列的西班牙殖民時期的歷史文物,包括手工製品、武器、鎧甲,並聽取哥倫布探索中美洲航海路線等解說;接著總統由該國外銷暨投資推廣部長馬汀尼茲(Eddy Martinez)陪同參觀美洲技術學院(Instituto Tecnologico de Las Americas,ITLA),聽取部長及美國Stevens理工學院校長拉維傑(Harold Raveche)分別以數位公園發展願景及該學院與多國策略發展伙伴關係的簡報,並參觀我國協助多國職訓教育合作計畫。
在參加晚間旅居多明尼加僑胞之公宴前,總統先後接見駐館團員眷屬慰勉工作辛勞及聽取僑團領袖僑務意見。
總統在接見駐館團員致詞表示,館團員眷們都是中華民國(台灣)在多明尼加的外交功臣、民主先鋒、志工模範,他代表政府與人民表達感謝之意,由於大家做得非常賣力,做得非常辛苦,一方面維繫了台灣與多明尼加的邦誼,一方面也讓台灣善盡了在國際社會與地球村的義務。
總統並指出,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時代的不同,我們要推動經貿外交、志工服務等新外交,這也是政府要做的努力,今天下午他到美洲科技學院,看到來自台灣的老師,還有十幾位在台灣受過訓的多國十幾位種子教官,他覺得非常驕傲,過去我們對友邦是給魚吃,但魚再多總有吃完的一天,今天我們不是給魚吃,而是給釣竿,而且不只給釣竿,更要讓友邦釣更多的魚,有吃不完的魚,這才是新的外交戰略。
總統也表示,館團員眷在多明尼加投注許多心力協助多國農業改良、輔導中小企業、醫療衛生及人才培訓等合作計畫,大家的努力,多國人民及政府都知道台灣幾十年持續提供多國各種不同的協助,現在台灣在多明尼加已經聲名遠播、名氣響亮。
總統在接見旅多僑界領袖時除聽取建言外,也表示,此行目的除鞏固邦誼之外,也要宣慰僑胞,向大家加油打氣,僑胞在多明尼加不論任何行業,工作都很辛苦,僑胞為國家做了最大犧牲與貢獻,他要代表政府與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表達感謝之意;對於僑領們所提建言,他強調,政府一定會盡力促成。
晚間總統在參加全僑聯合歡宴的致詞內容為:
此次阿扁應多明尼加共和國最敬愛的費南德斯總統邀請,率團前來多明尼加進行國是訪問,承蒙各位先進、僑領熱情迎接,今晚又有機會與這麼多中華民國在多明尼加的鄉親朋友僑胞歡聚一堂,阿扁既興奮又感動,感到今晚的聚會意義非凡,更感受到海外僑胞對臺灣熱切的認同與支持,在此特別代表訪問團一行向僑胞朋友們表達最高的敬意與由衷的感謝之意。
華僑是中華民國的革命之母,更是台灣民主改革之父。中華民國在創建及發展的過程中,僑胞始終扮演支持國家前進動力的角色,我們回顧以往的艱辛歲月,海外僑胞心向國家,除了基於血統、文化等歷史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對民主自由的認同及熱愛。阿扁曾說過旅居海外的僑胞是台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的基本國策特別強調對華僑參政權及經濟權的保障,我們的僑胞分佈在全球,已爲我國在全球化的趨勢中取得最有利的優勢,也符合政府「台灣優先、全球佈局」的戰略規劃目標。
僑務是構建我境外國防的基礎工程,目前台灣對外正面臨自由化、全球化及競爭化的世界潮流,對內面臨國家永續發展的挑戰,厚植海外親我力量正是當前施政的核心要項。此外,海外華僑也是催化中國政治民主化、社會現代化與兩岸和平安全的重要力量。
提到兩岸關係,阿扁要特別強調台灣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台灣絕對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阿扁身為民選的中華民國(台灣)總統,需要全力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及尊嚴,兼顧國家永續發展及台海的和平。為達到這個目標,我們一直追求兩岸平等互惠、共存共榮的互動架構,在這方面我們需要智慧、更需要創意,期待對岸秉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的原則,以最大的氣度和智慧與台灣進行交流,逐漸建立互信,並尋求兩岸永久和平的互動架構,為兩岸地區人民的福祉及亞太地區的繁榮作出最重大貢獻。
聯合國大會第60屆常會已在9月13日開議,今年我國採行「兩案併推」的新策略,由友邦所提兩案分別籲請聯合國大會能夠「確認台灣2300萬人民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並要求「聯合國在維護台海和平方面能夠扮演積極角色」,期以彰顯台灣追求國際和平與穩定之決心與努力,阿扁要特別感謝台灣海外僑胞長久以來對台灣的愛護與支持,阿扁相信台灣會繼續努力打拼,與僑胞攜手共同維護國際正義與捍衛國際「民主社群」的崇高理想,也希望僑胞繼續給予中華民國(台灣)政府堅定支持。
在本月11日,日本小泉首相所領導的執政聯盟,在眾議院的選舉中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小泉首相因為他所堅持的郵政改革案遭到參議院否決,毅然決然解散國會,提前大選,此舉造成自民黨反對派紛紛出走,許多政治觀察家也認為小泉為了郵政改革方案,賭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然而,隨著選舉日期的逼近,小泉首相的聲望反而水漲船高,最終執政聯盟的兩黨贏得超過總席次的三分之二。小泉首相的勝利,當然是「改革的勝利」,更是「人民的勝利」,小泉首相一路堅持他對改革的信念,縱使本黨黨員的出走、低落的民調、反對的聲浪與壓力不斷,都不能讓他低頭,即使他的改革之路寂寞、艱難、要付出代價,他仍然堅持要做對人民最好的事情,因為他的堅持,人民最後給了他最堅定有力的支持,讓他的改革之路從此有人民的支持與陪伴。
阿扁希望我國的朝野政黨能以日本的例子為鑑,在政府的施政及改革作為上,能以人民的利益為最優先,而不是將個人與政黨的利益置於一切之上,來造成政黨惡鬥、政府空轉。阿扁也會堅持我們國家的各項改革,並再次呼籲朝野政黨領袖能早日會面,為國家的安定與進步共同奉獻心力。
大家都知道中華民國(台灣)與多明尼加的友誼已經超過一甲子,有65年歷史,兩國合作關係密切,自從1965年政府派遣農耕隊來多國改良稻米後,經過多年的努力,已使多國由稻米進口國轉變到自給自足,現在更能少量輸出稻米。除了農業方面,台灣也在水產養殖、公共衛生、職業訓練等方面均提供協助,但最令人感到榮耀的是,透過了路竹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義診、臺灣世界展望會幫助多國貧窮家庭兒童上學、曹仲植文教基金會贈送輪椅,甚至慈濟功德會在多國鄉下垃圾山上創建小學協助1600位兒童就學,這些民間團體已經將台灣的大愛傳送到多國,讓成千上萬的多國人民感受到來自台灣人的溫暖愛心。
在台、多兩國政府與人民之共同努力下,兩國彼此間的友好合作關係日益增進。今天阿扁專程率團訪問多明尼加共和國國,就是代表台多兩國更緊密的結合。阿扁在此懇請各位旅多僑胞繼續協助拓展台、多各層面的關係,讓我們一起為促進台多兩國的邦誼而繼續努力。
現在阿扁邀請大家共同舉杯,敬祝各位僑胞身體健康,事業順利成功,中華民國國運昌隆。
結束僑宴行程,總統在下榻旅館與隨行採訪記者茶敘,暢談出訪心得,總統致詞內容為:
算一算,從2000年到現在,這一次的翔峰專案已經是阿扁第九次的出訪。過去九次的出訪,其中的辛苦記者朋友可以說體會最深,所以曾經為歷次的出訪取了許多的代號,其中包括「鐵人團」、「蛙人團」、「熊貓團」,還有這一次的「毛毯團」。過去幾天,我們經歷寒帶、溫帶,現在到了熱帶,結果讓大家都不知道衣服要怎麼帶,非常辛苦。更不用說有好幾次大家還要打針、吃藥,簡直就是所謂的「醫療團」。
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呢?原因當然就是我們的國家所面臨的外交處境,要讓台灣走出去,真的是倍極艱辛。特別是這幾年,中國挾其廣大的市場商機以及強大的國力,在國際社會對台灣實行所謂「三光」政策的圍堵和封殺,企圖「挖光」、「擠光」、「堵光」台灣所有可能的外交空間和生路,最後要達成的目標,就是讓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社會完全消失,達到所謂「一個國家」、「一個中國」的目的。
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坐以待斃,中國的攻勢越凌厲,我們就應該更積極鞏固邦誼,來尋求外交的突破。元首外交當然有其不可取代的意義和角色功能,能跟友邦元首面對面一起「搏感情」,往往可以獲致意想不到的成效。
馮大使告訴我,在過去一年裏很難入睡、也睡不好,因為有壓力,比起多明尼加前總統梅西亞對待台灣的熱情,台灣是他第二個故鄉、也是梅西亞前總統的最愛,所以馮大使辦好外交,沒有太大的壓力,但政權輪替後,費南德斯總統對台灣的態度較為不同,馮大使一直無法好好睡覺、休息,阿扁今天很高興來到這裏,馮大使說昨晚是他一年來睡得最好的一次,阿扁感到非常辛慰,我們來對了。
同樣的,當我們獲知瓜地馬拉貝爾傑總統有意與中國互設商務辦事處,我們就了解問題的嚴重性與嚴肅性,在今年六月我特別打電話給貝爾傑總統,以一個朋友的立場協助他作一些分析,他這麼做到底對瓜地馬拉有什麼好處?中國是真心誠意要幫助瓜國人民?或是另有其他政治企圖?就如在瓜國的午宴中,瓜國外長布里斯告訴我說,今年六月我打給貝爾傑總統的電話,經過幾個月發展,事實證明阿扁的分析是正確的,所以我們了解到中國真的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三光」政策-「挖光」、「擠光」、「堵光」,要瓜地馬拉立即與台灣斷絕正式外交關係,這是瓜地馬拉政府、貝爾傑總統與史坦因副總統作不出來的事,台瓜兩國的外交也就此穩定下來。
當然,要在國際社會交朋友,不可能只靠「搏感情」,還要互利互惠,創造雙贏。過去台灣在最艱困的時候,曾經接受國際社會的援助,今天我們有能力協助友邦,進行經貿的投資與產業的升級,我相信不僅是回饋國際社會的責任,也是拓展商機,落實「深耕台灣、佈局全球」政策重要的一部分。
記得馮大使曾告訴我,多明尼加費南德斯總統就任後,他曾說過台灣過去傳統上給多國的幫助,他認為這只是花生而已,不是對於台灣的協助他不感謝,而是時代改變,若仍沿續舊慣例,對多國而言沒有太大受惠,因為他認為多國不需要像過去的援助方式,而是希望更多來自台灣的投資,不只是瓜國,其他國家也是一樣,我們也一直細想我們過去的傳統外交思維與作法,是不是應該要做澈底的檢討、要勇敢面對有所調整與改弦更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九月七日國安高層會議中來討論嚴肅外交的新思維與作法,那就是「榮邦計畫」,就是希望加強對友邦,特別是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友邦的投資,我們應該如何做,絕對不是所謂過去的援贈或是所謂的「金援外交」,因為這對台灣有利,對友邦國家更有利,為什麼不做嚴肅的思考與調整?後來決定拿出75億新台幣、2億5千萬美元的榮邦基金,不是一年75億,而是這個基金就是這麼多,也不是一次籌足,但這代表政府的決心及新的外交戰略的新思維與新作為的調整與改變,有人把它誤導為這是贈款,這是不對的,是改變過去所謂的援助模式,所以也不是金援外交,所以如何加強投資友邦國家、投資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這是今後要努力的,總額就是那麼多,並不是要一次籌足。所以當有人批評,我們就要細想,政府的調整與修政有錯嗎?難道還是沿襲舊慣例、甚至還要讓人家認為是「金援外交」而且是無償性的,既然我們要投資人家,當然是有償性的,不是政府要投資,而是當國營、民營企業認為可以在佈局全球的大方向下,願意投資時,為了讓台商更有信心及支持的力量,政府也可以參與共同投資,若企業主認為不必政府參與投資、共同投資,他們可以單獨投資,但是需要政府給予融資,相信過去政府有在做,那我們要做得更澈底、更負責,這對台灣企業而言是利多,對友邦而言更是一種互惠雙贏。
這幾天,當我們大家一起辛苦奔波,為台灣的外交空間打拼的時候,國內仍然有一些的雜音,甚至有許多是毫無根據、與事實不符的批評。不管在野黨也好,媒體也罷,如果對政策有所質疑,甚至不瞭解,相關單位當然應該說明清楚,也應該可以攤在陽光下,接受大家的檢驗與指正。
好比在瓜地馬拉根本沒有投資建設機場的計畫,馮大使告訴我,相關的計畫是貝爾傑總統的重要國家建設之一,經過日本評估覓地後認為不適合,所以瓜國政府都已放棄的興建計畫,那台灣為什麼要去投資呢?這種揣測實在是沒有意義,沒有這樣的計畫及投資打算,怎麼傳來傳去,變成媒體的焦點,在野政黨的誤會我們也覺得非常遺憾,
但是阿扁要強調的是,第一,如果大家仔細去統計一下,中國近年來對外宣布的金援數字又有多少,儘管有些事後不一定能夠兌現,但是絕對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就如前不久才復交的諾魯,在2002年7月被中國買走,中國答應了天文數字的承諾,但經過幾年沒有兌現,所以諾魯史科帝總統上任後仍然認為台灣比較可靠,雖然台灣不會吹牛、也不會亂開天文數字的信諾,但是基本上台灣說到做到,於是諾魯寧可與不說謊的朋友繼續維持外交關係,所以就復交了。
這幾天我們也看到美國副助理國務卿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表示,近1、2年中國挖走台灣的友邦,例如格瑞那達、多米尼克,他們確實花了很很多錢,這不是我們自己講的,而是美國主管拉丁美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的。
台灣絕對不可能以相同的方式來跟對岸競爭。如果經貿合作是一種外交投資,台灣要做的應該是「重點投資」、「加值型投資」,絕對不可能跟對岸做灑錢式的競爭。
第二,外交是一項長年延續性的工作,不管是誰來執政,都會面對同樣艱難的處境,我們無意去翻中國國民黨執政時代所謂「金援」外交的舊帳,但是這幾年經過檢討之後,我們必須更加務實,更加講究外交的實際成效,因為過去中國國民黨政府時代投入龐大金額的模式,有很多花了天文數字卻失敗的例子擺在面前。我不願意多說,為了國家整體外交最高利益也不能多說,前幾任的外交部長,如章孝嚴、胡志強比誰都清楚,什麼叫作「凱子外交」、「金錢外交」,相信過去的政府也非常清楚,而這也正是目前政府所要揚棄、所不願沿襲的,也是全民所共同期待的。
第三,為了避免中國磁吸的負面效應和風險,「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絕對是必要的。要逐步扭轉產業過度集中投資中國的趨勢,政府應該走在前面,帶領民間企業走向全球佈局。經貿外交是一項兼具外交與經貿拓展的工作,剛開始會比較困難,所以政府必須進行投資,才能進一步帶動民間產業。但是「投資」和所謂的「金援」絕對不同,因為投資經貿外交也是投資台灣的一部份。總歸一句話,環境越困難,我們越要以彈性、務實而靈活的作法,為台灣打開國際生存的空間,為台灣走出國際社會找尋活路。
阿扁覺得有些遺憾的是,有些人、團體根本就認為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認為既然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是一個國家,或者他們畏懼中共或對中國的幻想,而認為台灣不需要有軍備、不要有邦交國,這種心態絕對是可議的、也絕對是可悲的,台灣作為一個國家,難道不需要朋友嗎?台灣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難道不需要國際的友邦嗎?答案非常清楚,那就是台灣作為一個國家,就需要有國防,有國防就必需要有軍隊,有軍隊就必需要有軍備,而且是現代化的軍備。
在座的每一位記者朋友都親身參與,也親眼目睹我們這幾年為台灣拼外交的辛苦與努力,阿扁要感謝大家也要勉勵各位,不管再怎麼辛苦,不管是「鐵人團」、「蛙人團」、「熊貓團」、「醫療團」、或「毛毯團」,辛苦總會有代價。如果沒有這些友邦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人在聯合國、在WHO、以及在許多國際場合為台灣仗義執言。所以,過去我們說「咱若疼子孫,千萬不要嫌台灣」(台語),現在我們同樣也要呼籲在野黨的國親朋友,「咱若疼台灣,千萬不要嫌咱的國際朋友」(台語)。不要嫌我們的友邦,更不應該嫌友邦的經濟能力不如台灣。因為台灣也很小,過去也窮過。協助友邦能夠有尊嚴,有自信的發展,就是在鞏固台灣的國際尊嚴與民主自信心。這一條路,我們一定要繼續堅定勇敢地走下去,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