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09月07日
總統接見國際人權聯盟(FIDH)代表團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國際人權聯盟(FIDH)代表團一行,代表政府及台灣人民,對訪賓遠道來訪表達歡迎之意。
總統表示,他過去曾擔任律師,長期為人權運動奮鬥,今天能夠和FIDH的代表們晤面,他感到十分開心。總統指出,FIDH是全世界最早為人權議題而成立的非政府組織,1922年就已正式成立,目前總部設在法國,其宗旨就是維護公平正義,理想非常崇高。對於該聯盟長期推動幾項工作包括:推動對受害者的補助及促請各國廢除死刑的,總統也特別表達感佩之意。
總統告訴訪賓,在補助受害人方面,台灣目前不僅通過了「法律扶助法」,並已於去年成立「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迄今屆滿一週年,並在全國各地廣設分會,可說是成果相當豐碩。
在推動廢除死刑方面,總統則表示,早在二十多年前,總統夫人吳淑珍女士擔任立法委員期間,當時他擔任夫人的國會助理,便已協助夫人提出廢除死刑的訴求,並撰寫了多篇相關質詢稿,呼籲當時的政府重視這項議題。那時,他已經注意到廢除死刑這個國際趨勢,每年至少有一個國家廢除死刑,但迄今為止,台灣社會普遍來說仍對廢除死刑有所疑慮,根據民調顯示,有80%的受訪民眾不贊成廢除死刑,但如有更完善的配套措施,例如提高有期徒刑刑期及假釋門檻,則有40%受訪民眾支持廢除死刑。
總統進一步指出,2000年他當選總統之後,便以「人權立國」自許,並逐漸推動廢除死刑。首先,他推動修改刑法相關規定,將「絕對死刑」修正為「相對死刑」,目前只剩下「海盜罪」尚未修改;其次,推動刑法相關規定的修正,提高有期徒刑的上限及假釋門檻,希望以無期徒刑取代死刑,並對受害者有更多的賠償。
總統並指出,在未廢除死刑之前,我國現階段的方針是儘量減少死刑判決及執行。在他未就任總統之前,1998年有32人執行死刑,1999年則有24人,2000年他就職之後則逐年降低,從2000年的17人到2001年的10人,到現在每年的死刑執行數字已經降至個位數,去年有3人,而今年只有1人。而他的目標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達成零死刑執行的數字。
總統強調,台灣非常努力,也有不少進展,但他仍不以此自滿,在「人權立國」的原則下,他相信台灣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他也承諾,台灣會更加努力,朝向人權立國的目標邁進。
訪賓除感謝總統撥冗接見,並對總統長久以來持續為人權奮鬥的努力,表達感佩之意,也期許台灣對促進人權的成就,能夠成為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模範。
國際人權聯盟(FIDH)代表團包括:FIDH副主席Siobhan Ni Chulachain女士、中國人權會執行長Sharon Hom女士、澳洲律師Penelope Martin女士、知名人權攝影家Toshi Kazama先生,上午由國策顧問黃文雄及替代死刑聯盟召集人瞿海源教授等人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