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09月06日
總統接見九十四年僑務委員會議全體出席委員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九十四年僑務委員會議全體出席委員,除感謝僑務委員們長年在僑居地積極團結僑社,全力協助政府推動僑務工作,並再度呼籲早日促成朝野政黨領袖會議的召開,針對大家共同關切的議題儘快坐下來談,為團結台灣及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一起攜手奉獻心力。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阿扁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與來自全世界的僑務委員先進晤面,首先要代表政府向大家表達由衷的感謝與歡迎之意,感謝大家長年在僑居地積極團結僑社,全力協助政府推動僑務工作。同時,為了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不管是針對加入聯合國或世界衛生組織等工作,不斷遊說當地的政府與國會,努力為台灣代言、發聲。而本人每一次出國進行國事訪問,所到之處也都受到當地僑胞最熱情的歡迎與接待,這樣的盛情與愛鄉情懷令人非常敬佩與感動,在此要向各位僑社的領袖再次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與謝忱,並希望大家在返回僑居地後,能把阿扁與政府的心意與感激轉達給所有旅居在國外的鄉親朋友,大家不分彼此,心手相連,一起為中華民國、為台灣的繁榮與興盛繼續打拼,不斷奮鬥。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旅居海外的僑胞對台灣社會可以說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在政治上延續並保存了台灣民主的香火,在學術和知識方面,海外學人也一直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橋樑,而在經濟發展上,僑外投資在早期經濟起飛的過程中,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這點點滴滴的連結與聯繫,把台灣和散居在全球的僑胞緊密結合成為另外一種形式的命運共同體。
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台灣逐漸從資本的輸入國轉變成為資本的輸出國,而海外僑胞返國投資的金額占整體投資的比重也日漸降低。然而,近一、兩年來,卻有另外一波新的僑外投資熱潮正默默興起,這就是過去到中國大陸投資的台商,在大膽西進之後的鮭魚返鄉。最近某財經雜誌以封面故事報導,依據經濟部的統計,過去三年有46家在海外,包括在中國大陸設有據點的台商,陸續選擇回台加碼投資,總計帶回新台幣241億元的資金。由於近年來政府對工業區土地租售規定上的鬆綁與相關優惠措施的推出,再加上台灣充沛的高階人才,讓許多當年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赴中國大陸投資的台商,重新選擇台灣做為企業技術升級與高階、高價位產品生產的基地,使這一波返鄉投資的熱潮不斷的升溫與擴大。
台商鮭魚返鄉所代表的意義並不在於投資金額的多寡,而在於它形成另外一種兩岸經貿的新互動模式。台商把勞力密集、低技術層次的生產線移往中國大陸,以更低的成本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在中國大陸獲利之後,則把資金匯回台灣進行企業的轉型與升級,專注於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高附加價值產品發展,一方面建立市場的區隔,另外一方面則為企業的永續發展奠定更寬廣的基礎。
其實,這種新的互動模式具體反映了「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政府從來都不反對,也不曾阻止企業到中國大陸投資,但為了維護台灣產業競爭的優勢,並積極保障台商的權益與國家的安全,企業赴中國投資必須考量台灣整體的國家利益,不能只考慮個別企業的營收,還必須衡量整體社會的成本。因此,本人一再強調,兩岸經貿的推動,必須要先做到有效管理,之後才可能有積極開放。一定要把總部、核心與研發留在台灣,要把根留在台灣、把心留在台灣,這絕對不是少數有心人士所說的鎖國,而是面對中國這個對台灣抱持著敵意,而且政治不民主、經濟不自由的極權獨裁國家的時候,為了自我保護所必須要做好的風險評估與管理。
兩岸的交流絕對不是零與一、全無與全有的選擇。我們不可以自我設限,假裝中國根本不存在,與對岸完全不往來。同樣的,我們也不能對中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一廂情願地以為委屈就能求全,甚至與對岸唱和逼迫政府不斷地讓步,這一種極端的態度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前不久,某個政黨的主席在接受媒體專訪的時候,曾經表示:「因為目前是在野黨,不能決定兩岸政策的走向,但如果2008年執政,兩年內一定實現三通。」這一種說法,刻意把無法三通的責任完全推給自己的政府,同時也把兩岸政策泛政治化,轉化成選舉競爭的議題,不但嚴重扭曲事實,更把黨派的利益放在全民的利益之前,這是非常不對、也是非常危險的。
我相信,大家心裡都明白,三通目前最大的障礙不在台灣,而在中國,因為中國堅持台灣必須先接受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不然一切免談。如果台灣必須先接受所謂「一中原則」與「一國兩制」的安排,才能夠談三通,除非自毀立場,澈底投降,同意把台灣地方化,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不然換任何政黨、換任何人來執政也都不可能實現三通。這種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大家一定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同時,現階段兩岸政策的推動是愈來愈辛苦,問題的癥結不在於對岸的打壓,而在於我們內部不團結。如果台灣在面對中國時只有一種聲音、一種態度,對岸就一定要跟政府接觸、協商與談判。但如果國內充滿了雜音,為了選舉的考量或者個人的規畫而爭相向對岸表態與讓步,結果讓中國有機可乘,不斷透過分化打擊政府、弱化台灣,這絕對不是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之福。
為了凝聚朝野的共識,同時也避免將兩岸政策動輒泛政治化,變成政黨競爭的議題。本人於去年520就職演說中,就公開倡議邀集朝野政黨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凝聚朝野的智慧與全民的共識,擬定「兩岸和平發展綱領」,共同策進兩岸和平穩定、永續發展的新關係。既然各在野政黨領袖,對改善兩岸關係都有著強烈的企圖與使命感,本人在此要再度呼籲早日促成朝野政黨領袖會議的召開,針對大家共同關切的議題儘快坐下來談,為團結台灣及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一起攜手奉獻心力。
最後,阿扁要再一次感謝各位僑務委員長年以來對政府及對台灣的支持與熱愛,也希望大家能夠本著愛鄉、愛家的心情,永遠做台灣、做中華民國最堅實的支柱與後盾,並敬祝全體與會的委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家庭美滿、事業成功。
九十四年僑務委員會議全體出席委員上午由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張富美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