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4年08月09日
總統接受俄羅斯「勞動報」專訪
  陳總統水扁先生日前接受俄羅斯「勞動報」(Trud)國際版主編米歇也夫(Vladimir Victorovich Mikheev)專訪,專訪內容已由該報於當地時間8月9日刊出。
  「勞動報」創立於1921年,目前其讀者群遍於社會各階層,並以深入報導國際新聞見稱。該報發行量約61萬份,為僅次於莫斯科共青團報之第二大全國性日報,影響力宏大。
  總統接受「勞動報」專訪問答全文如下:
  一問:首先感謝總統接受俄國「勞動報」的專訪,「勞動報」在俄國許多地區擁有很大的發行量,今天有許多的問題要來請教總統,因對俄國而言,台灣並不是一個很熟悉的國家。總統執政打破了過去50年來台灣一黨專政的體制,如果民主是一個活化的進程,對總統而言,台灣的民主還有哪些是可以改進的,還有哪些是您可以繼續做的地方?
  答:誠如主編所言,俄國人民對台灣並不是非常熟悉,所以在2000年年底,主編曾寫了一本名為“台灣漫步”的書,介紹台灣的風土民情及一些名勝古蹟,讓更多的俄國人能認識台灣、進而喜愛台灣,對此,我們非常感謝。
  過去50年,台灣曾有長達38年的戒嚴統治,且有很長的時間又是所謂的白色恐怖。如何從威權走向民主,這一條台灣民主之路確實走得非常漫長、坎坷與難行,但是2300萬台灣人民依然充滿理想並堅毅、勇敢地走台灣民主之路。有許多人為此付出了生命、自由及家庭幸福美滿等代價,才換來今天台灣的民主進步。
  從解除戒嚴迄今不到20年,我們已陸續地推動黨禁、報禁的解除,完成國會的全面改選,及總統的直接民選。1996年,我們舉行歷史上第一次的總統直選﹔2000年,我們完成歷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2004年,我們連任成功,同時亦舉行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公民投票﹔今年6月7日,我們完成修憲工程,第一次完成公投入憲,將修改憲法的權利完整地還給台灣人民。
  公民投票是民主鞏固、深化的重要基礎,也是主權在民最具體的實踐,公民投票作為普世價值的基本人權,2300萬台灣人民終於能擁有,這是我們最感到欣慰與驕傲的地方。為了讓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完整、進步、美麗又偉大的國家,我們將持續推動憲政改造的工程,我們希望於2008年5月20日正式實施台灣的新憲法,這部新憲法將是合時、合身、合用,且在2008年正式實施之前,我們一定會經由2300萬台灣人民透過公民投票進行複決同意。
  從威權走向民主,我們一一完成了每一階段重要的民主改革,我們也將有信心完成公民複決台灣新憲法的最後版本,如此台灣將慢慢地成為一個正常、完整、進步、美麗又偉大的國家。
  二問:總統之前曾提及,兩岸的發展模式可以是依照歐盟模式來發展,不知道總統的看法如何?
  答:歐盟整合過程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加以借鏡及學習之處。但是很清楚的,歐盟之所以能有效整合乃係基於民主、對等、和平及經濟等四大原則。
  所謂民主原則,就是要尊重各會員國的自由意願﹔對等原則,是所有會員國一律平等﹔和平原則,是在整合過程中不得訴諸武力強迫或用其他非和平方式﹔經濟原則,是整合過程是先由經濟議題開始,而不涉及政治及其他意識形態。
  為使兩岸關係正常化,我們也希望營造一個和平發展、自由選擇的環境,只要人民同意,我們也不排除未來海峽兩岸建立何種政治關係。但令人遺憾的,對岸在推動兩岸的和解與對話時並未秉持歐盟整合的四大原則與精神,反而違背此四大原則來對付台灣。
  首先,他們違背民主原則,不尊重2300萬台灣人民的自由意願選擇權利﹔其次,他們也違背對等原則,兩岸根本不平等,他們自認是中央,台灣是地方,要將台灣矮化、地方化與邊緣化,台灣完全處於不對等地位。另外,他們違背和平原則,中國擴充軍備,對外宣稱不放棄武力,並於東南沿海部署了至少超過700枚戰術導彈,每年又以100枚以上的速度增加當中。而最近亦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對付台灣﹔此外,他們違背經濟原則,所謂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但中國於經濟議題卻夾雜政治。例如最近台灣農產品登陸乙事,他們就有意將它政治化、意識形態化,以對台進行統戰、分化,而不是就經濟議題談經濟。
  三問:總統剛才提到,在民主的進化當中必須尊重2300萬台灣人民選擇的自由。最近總統提出希望能在南韓與大陸領導人碰面,而且是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去與他見面,總統會不會擔心社會的反應?台灣人民會不會認為這樣有自我矮化或無法保住面子的問題?
  答:必先求生存,才能發展。當然我們希望台灣能參與國際社會,參加所有的國際組織、所有的國際社會活動,也希望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不但可順利、圓滿,且也都能以中華民國國名或台灣名義參加。惟因台灣國際處境艱辛,特別是來自中國的封鎖、杯葛與打壓,讓我們寸步難行。例如,2002年1月1日,台灣成為WTO第144個會員體,然而我們用的名義不是中華民國或台灣,而是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義,但我們卻奮鬥了12年。我們希望能以台灣名義成為WHO正式會員體,但經過了9年的努力,而我們也只是用台灣衛生實體名義想參加WHA作為觀察員,但9年過去了,迄今還無法如願。此外,我們首度在雅典奧運獲得金牌兩面,但我們參加奧運用的並不是台灣或中華民國的名義,而是用Chinese Taipei名義參加,而我們奪金也無法升台灣的國旗、唱我們的國歌,因為這是1982年我們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所達成的默契與共識,我們非常不滿意,也很無奈,但卻必須用Chinese Taipei名義參加奧運會。
  至於APEC,大家也知道,從1991年我們好不容易在各方的協助下入會,之後每一年我們也都參加。但到目前為止,台灣均不是總統親自參加,而是派特使代表參加,不但是總統無法參加,連總統的特使參加亦不能用中華民國國號、台灣名義,還仍是依照原先的默契用Chinese Taipei名義。
  之前,韓國特使送來將於釜山舉行的APEC地主國盧武鉉大統領的親筆邀請函。其實各主辦國十幾年來送給台灣的邀請函均是寫上Chinese Taipei Leader,而不是稱中華民國或台灣領導人。這是原先雙方的默契、共識,十幾年來沒有改變,而我們也沒說用Chinese Taipei名義,我們就不派代表參加。
  過去台灣總統從來沒有機會參加,我們希望這次由韓國主辦能有機會參加,最主要乃因1991年台灣能參加APEC是韓國用高度智慧及靈活的政治手腕才讓台灣有機會參加,所以今年由韓國主辦,也希望他們能從旁協助。
  參加APEC是所有會員體的義務與權利,所以我們希望能極力爭取。雖然用Chinese Taipei Leader名義參加,但大家都很清楚我是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台灣的國家領導人。假如先要求正名,讓我們自己滿意,則要爭取由總統親自與會,可能也不是短時間可解決,可能很長時間也完全沒有機會。所以我們希望先爭取參加,以後有機會再爭取我們可接受的名義。
  四問:有關台灣主權的問題,是否目前2300萬台灣同胞都漸漸能感受到台灣在歷史的洪流裡,是另外的一個民族,在心理層面上是否準備好要由台灣人民來成立另外一個國家;還是在台灣社會裡,台灣主權意識的同時,大中華文化的意識也是平行的?
  答:我們一向主張有關國家主權、台灣前途的三段論。那就是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家的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台灣前途的任何改變只有2300萬台灣人民才有權利決定。
  中華民國在1912年就誕生了,遠比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早38年,而當中華民國誕生時,台灣仍在日本殖民統治下,但中華民國有38年時間在中國大陸,在1949年中華民國就到台灣。在李登輝前總統時代,他說中華民國在台灣;在政黨輪替後,我們認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也就是說,中華民國與台灣是劃上等號的,人口2300萬,土地面積36000平方公里,中華民國與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分治分立、互不隸屬,是不同的兩個國家。
  五問:總統是一位偉大的政治改革者,您的生長環境應不受日據時代影響,也應不受馬克思主義或任何的影響,是何種背景或信念造成總統今日推動政治改革?
  答:個人出生時已經是中華民國來到台灣以後,個人的成長過程,特別在求學階段都是在戒嚴統治下。1979年發生高雄美麗島事件之後,這是本人對整個台灣威權獨裁統治開始徹悟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四分之一世紀前的美麗島事件,當時本人還是個年輕的海商法律師,因參與辯護工作而結識了許多的台灣民主前輩。當時八位軍法大審判的被告有一半都是我所認識的台大法律系學長,也都是律師出身。當他們被逮捕、被羅織拘禁時就彷彿是我們這些學弟們被逮捕、拘禁一樣,後來軍法審判結果,他們被判處重刑,雖然我們在有形的軍事法庭敗訴,但我們確信在台灣人民的良心法庭裡,總有一天可幫他們討回最後的公道。而最好的辯護就是繼續走完他們還未走完的這一條非常坎坷的民主之路。所以1981年,我首度參加台北市議員選舉迄今將近四分之一世紀,後來擔任市議員期間因辦黨外雜誌批評時政而被羅織入罪,最後並以誹謗罪判刑入獄。個人被政治迫害,而內人也遭遇政治車禍,雖撿回一命,卻一輩子下半身癱瘓,必須要與輪椅為伍,1985年發生迄今也已有20年時間。
  在台灣民主之路,我們夫妻倆人有幸能為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作犧牲,這是我們感到非常驕傲的一件事,但我們也沒有因此犧牲而喪志,仍非常堅毅,堅持要繼續走台灣這條民主道路,一直至今。
  我們仍堅持必須走台灣民主改革道路,仍堅持必須走台灣優先、台灣主體意識的正確道路。我們也仍堅信台灣要成為一個正常、完整的國家,目前還未完全實現,這條路仍必需非常堅定、勇敢地走下去。
  六問:總統自傳裡提到關於228事件,因受到老師的影響,讓您在改革中能承受忍耐,也能維持並尊重不同聲音,是不是在老師的教誨中,讓您獲得這些寶貴的經驗?
  答:當然, 228事件是發生於中華民國還未來到台灣之前,那是1947年的事情。台灣歷史上除了高雄美麗島事件外,就屬228事件是台灣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事件。當時本人還沒出生,但是228事件影響我的成長,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的父母親、老一輩總會說:「小孩子有耳無嘴」,意思就是要對政治保持距離,對政府不能有任何批評。
  228事件之後沒多久台灣就開始戒嚴,進入了長達幾十年的白色恐怖時期,228事件讓成千上萬的台灣菁英不是被判死刑、被殺害,就是一輩子被監禁。所以台灣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言論、新聞自由,高雄美麗島事件的領導菁英也因對時局的不滿,批評政府而被羅織入罪。所以個人今天身為台灣國家的領導者,我們必須要記取歷史的教訓,歷史事件不可能忘記,但我們必須要學習包容、尊重。作為政府的我們,必須要捍衛百分之百的言論、新聞自由,且不可再有任何政治迫害、政治案件。
  民主改革雖然一路走來非常艱辛,卻是值得的,但我們也還不滿意目前的民主改革成果,因為還可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更進步、更提升。
  七問:若從一個平凡人角度出發,不知道總統平常與家人都做哪些活動。 
  答:看到內人坐輪椅,當然就無法過一般正常生活,但看到兩個孩子長大、結婚生子或完成階段性課業,做父母的我們也感到非常欣慰。作為政治家庭,特別是家庭曾受到政治迫害,孩子的成長過程難免都會受到影響,但很高興的,孩子還是長大了。
  今年剛好是我與內人結婚30週年,但我感到非常抱歉,內人跟我結婚30年,坐輪椅時間卻佔了三分之二,長達20年。希望2008年本人卸下總統職務後,我不會再有選舉,不會再去當候選人,希望能回歸家庭,能有更多時間為內人推輪椅。
  八問:總統之前在自傳裡說,貧窮是來自上天的財富,想就這句話請教總統意思為何?
  答:我相信出身貧寒絕對不是恥辱,反而是向前精進的一個最大力量。其實不只本人出身貧窮,廣大的台灣民眾均與本人有相同或類似的出身,因為在那個年代,台灣是一個非常貧困的年代。所以,我說我與2300萬台灣人民完全一樣,都是台灣之子,所謂台灣之子就是從無到有,由下而上,在有限的條件裡,在最惡劣的環境之下,要開創無限的最大可能。所以台灣能有今天的民主、進步與經濟繁榮,也是2300萬台灣之子共同締造的成果,所以貧窮絕不是負債而是資產。
  九問: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總統您的人生哲學,總統會選擇哪一句話?
  答:過去我沒有改變過,我也相信,未來我也不會改變,那就是「做自己」。所謂「做自己」就是,「是什麼做什麼,做什麼像什麼」。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