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07月19日
總統接見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巴芃議員一行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巴芃(Monique Papon)議員一行,竭誠歡迎他們到訪,並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感謝訪賓長期以來對促進雙邊關係所作的努力與貢獻。
總統表示,訪賓此行適逢我國遭遇強颱「海棠」來襲,造成行程諸多不便,他要藉此表達歉意。而此次颱風雖然強烈,所幸並未造成太大的災損,可以說是「天佑台灣」。
總統也特別感謝巴芃主席長期以來對台灣的堅定支持,尤其巴芃主席去年11月出任該職一來,為我國仗義執言不遺餘力,在今年4月還邀集至少45位參議員,表達對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並致函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此外,上個月我國「台法國會議員聯誼會」會長莊碩漢所率領的訪法團一行,在法國受到訪賓的熱情歡迎與款待,總統也藉此機會表達感謝之忱。
總統指出,台法雙邊貿易往來在去年達到近40億歐元,台灣是法國在亞洲地區的第6大出口市場,也是第5大進口國,他非常期待在既有基礎上,可以繼續強化雙邊的貿易往來與商業合作。總統也感謝法國政府批准同意出售台灣拉法葉艦及幻象2000戰機,現在都成了台灣主力的戰艦、戰機,對確保台海安全有很大的貢獻。
總統進一步表示,他能瞭解法國席哈克總統基於全球戰略考量,因而向中國傾斜,包括在2004年反對我國進行「和平公投」,並倡議推動歐盟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但這也是一些令人比較遺憾的地方。總統表示,法國第五共和期間,曾至少舉行過10次全國性公投,席哈克總統任內也舉行過,包括歐盟新憲法能否得到法國人民的支持,也在今年5月29日透過公投進行瞭解。
總統強調,「自由、平等、博愛」是法國大革命的精神,也是法國立國根本,因此,不能說全世界人民包含法國在內都能享有這樣的基本權利與普世價值,卻唯獨剝奪、限制台灣人民享有此一權利。總統表示,席哈克總統的作法顯然違背法國的立國精神。此外,歐盟之所以對中國有武器禁運的決議,起源於16年前中國在天安門事件迫害人權的結果,至今中國的人權並沒有顯著的改善,包括沒有宗教自由、新聞自由及對法輪功的迫害,甚至通過所謂「反分裂國家法」,企圖用武力、非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爭端等,在在都違背「和平」此一普世價值,而這也是包括美、日等先進民主國家對此表達嚴重關切的重要理由。
總統也表示,我國的憲政體制受法國影響甚深,法國是雙首長制國家的主要代表,但我國雖然學習卻又不像真正的雙首長制,因此造成相當大的困擾,對於刻正進行的憲改工程,到底是要朝向法國的雙首長制、美國的總統制、還是日本的內閣制規劃,非常值得檢討研究,希望訪賓能提供法國實行雙首長制的優缺點供我國參考。
訪賓除感謝總統撥冗接見外,也推崇我國政府與人民同心協力,對於此次颱風災害冷靜以對;進行高效率的處理。訪賓也表示,此行返國後將轉達總統的談話,讓該國最高當局瞭解這些重要訊息。
針對訪賓請教總統對台灣前途以及兩岸關係現狀與未來走向的看法,總統則重申「國家主權三段論」: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家的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台灣人民、台灣前途的任何改變只有2300萬台灣人民才有權作最後的決定。總統強調,台灣前途何去何從及兩岸未來要建立如何的政治關係,他並沒有排除任何可能,最重要的還是尊重2300萬台灣人民的自由意願與民主選擇。而2300萬台灣人民所追求的就是要維護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經濟繁榮與社會進步。
總統表示,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不希望台灣被中國共產黨吞併,像香港一樣成為地方政府或特別行政區,所以在今年3月26日,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的12天之後,百萬台灣人民走向街頭,訴求「民主、和平、護台灣」的意志與決心,所謂「民主」,就是要尊重台灣人民的自由意願與選擇;「和平」,就是反對以武力或非和平方式解決任何爭端與歧見;「護台灣」,則是要守護台灣不被侵略、吞併。總統表示,在「民主、對等、和平」三原則下,非常樂意正式與對岸展開對話與協商。
總統指出,雖然兩岸經濟互動密切、人民往來頻密,看似距離約拉越近,事實上,兩岸政治歧見仍在,包括「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以及中國在國際社會如世界衛生組織等對台灣的打壓與杯葛,都讓雙方距離漸行漸遠。尤其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自行定義何時對台動武的要件,可謂身兼立法者、裁判者及執法者,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如果歐盟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無異是變相鼓勵與支持不民主的中國用武力、非和平手段對付民主的台灣。
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巴芃、成員波樺(Yolande Boyer)議員、布碧姬(Brigitte Bout)議員、古莎(Adeline Gousseau)議員、馬丹(Pierre Martin)議員等一行,上午由外交部次長黃瀧元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黃志芳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