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07月17日
總統參加葫蘆埤展售館及周邊景觀暨休閒生態工程動工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參加葫蘆埤展售館及周邊景觀暨休閒生態工程動工典禮,並在致詞後為工程舉行開工動土儀式。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阿扁非常高興可以再一次回到自己的故鄉官田,來參加「葫蘆埤展售館及周邊景觀暨休閒生態工程」的動土典禮,大家都知道阿扁是在官田鄉的西庄出生、長大,而「葫蘆埤」也是阿扁小時候活動、玩耍的地方-小時候,阿扁的父親在這附近有一塊一分大小的土地,身為佃農的父親,便是靠這塊土地來養活家人。今天看到原本只是一個單純的農村蓄水、灌溉的系統,能夠發展成為人文休閒的生態博物園區,內心感到非常的高興與欣慰,透過大家的努力與打拼,為我們官田鄉的發展又增添更多的活力與資源。
誠如蘇縣長所言,官田鄉原名「官佃」,最早是鄭成功時期所開發屯墾的官方田園。西元1920年日本總督府將其改名為「官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繼續沿用至今而成為現在的「官田鄉」。「官田」坐落於阿里山脈西烏山嶺下嘉南平原的中段,緊臨著烏山頭水庫,灌溉渠道交織如網,由於水利資源豐沛,鄉民引水灌田,栽種水生植物的菱角,而成為全國最有名、最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
根據台南縣志的記載,「葫蘆埤」的名稱,是緣自於今天由隆田通往麻豆公路方向的「番子橋溝埤」,與鄰接的「番子田埤」相互連成葫蘆狀,所以稱之為「葫蘆埤」。縣政府開始推動設置「官田鄉葫蘆埤人文休閒生態博物園」的原始構想,是來自於去年由交通部觀光局補助2000萬元,規劃興建展售館做為展售農特產品及展示水雉保育成果的場所為基礎。後在「葫蘆埤」北埤的湖中島,發現有一塊距今205年清朝的立碑,碑上有著以文言文書寫的「葫蘆埤」歷史沿革,更增添了開發的價值。因此透過交通部觀光局及內政部營建署的補助,再加上縣政府配合的經費,將原有的計畫擴大成「官田鄉葫蘆埤後續周邊景觀工程」,新增600坪吊橋頭廣場、400坪林蔭休息區,以及500坪生態景觀池。預計於全區施設完成後,將賦予「葫蘆埤」全新的風貌。
大家都知道,台南縣一直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近年來隨著「台南科學園區」與「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的設置與開發,也已成為台灣高科技及精緻農業發展的重鎮。但除此之外,阿扁更衷心的期盼,台南縣也要加強各項觀光資源的開發,結合地方上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積極建立多元且有魅力的城鄉新風貌,而「葫蘆埤」相關人文休閒生態博物園區的開發,相信一定能夠成為最成功的試金石,讓台南縣能成為產業、休閒與文化三者兼備的生活大縣。在此,阿扁要感謝台南縣蘇縣長,因為他的決心與意志,葫蘆埤才有今天的成就,也要感謝各位立法委員、鄉長、鄉代表會以及水利會的支持,更希望未來大家也能夠繼續為家鄉來努力打拼。
最後,要預祝工程建設順利,並祝福在場所有的貴賓、朋友及先進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平安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