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4年07月07日
總統接見「國際記者聯盟」會長華倫(Christopher Warren)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接見「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會長華倫(Christopher Warren),對他此次專程來台主持該聯盟亞洲區域台北會議,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之意。
  總統表示,華倫會長自一九九八年接任「國際記者聯盟」會長迄今已連續擔任三屆會長,而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即是在九八年華倫會長任內,獲同意成為該聯盟的正式組織,特別是台灣記者在世界衛生大會及聯合國採訪時,受到不公平待遇,採訪權利遭受剝奪及限制,華倫會長多次為台灣仗義執言,他對此要特別表達敬佩與謝忱。
  對於「國際記者聯盟」亞洲區域會議今年在台北舉行,且由台灣記者協會主辦,總統認為,這除了是對台灣記者的肯定與鼓勵外,也顯示該聯盟對我國政府的高度期許,他深感責任重大。雖然美國「自由之家」今年五月初所公布的各國新聞自由度評比報告,我國排名第四十四名,較去年進步六名,與歐美等國同列為新聞自由度國家,但他認為,台灣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中國大陸今年排名第一七七名,較去年退步四名,不僅被列為新聞不自由國家,也被全世界的記者朋友視為有如最大的監獄。此外,尼泊爾、泰國等地也因皇室及政府的打壓,批評政府施政的記者,不是被拘禁就是被解僱,對此,總統也表達關切之意。
  總統並表示,他也算是半個媒體人,因他從政初期也辦過批評時政的黨外雜誌,且因不見容於當時的政府而遭判刑入獄八個月,身為過來人,他深感捍衛百分之百的新聞自由並不容易,經常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而也有人批評台灣媒體擁有過度的新聞自由,但是由於台灣歷經三十八年長期戒嚴,因此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捍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對於新聞自由的基本立場是寧願過也不能不及,如果媒體自由與國家安全有所牴觸時,他寧願犧牲國家安全,也要捍衛新聞自由,雖然有些人並不贊同,但他仍堅持此一貫的信念。
  總統進一步指出,民主自由的價值能在台灣落實推動,媒體是最大的功臣,尤其台灣歷經長期戒嚴,從威權走向民主,台灣民主的鞏固與深化,如果沒有新聞媒體工作者的用心、努力以及對民主自由的憧憬及追求,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而媒體不僅是政治工作者最好的鏡子,也是政府最好的防腐劑,對於媒體不符事實的報導身為事件當事人,雖然認為事實不是如此,但也給予尊重,有則改之,無則嘉勉。而國際記者聯盟在華倫會長卓越的領導下,對於政府公營媒體應朝向獨立自主媒體方向推動一直不遺餘力,而我國政府也一向主張黨政軍應退出媒體,此一精神與國際記者聯盟的方向是一致的。總統並強調,我國接續推動的第二階段憲改工程,他期盼能將捍衛、保障百分之百新聞自由的信念入憲,而現有二家政府出資的公營電視台,也將分別朝向完全政府經營及民營化方向努力。
  華倫會長對於台灣民主與新聞自由表示印象深刻,對於台灣歷經長期奮鬥而獲得今天的成果,他特別表示感佩,他說,新聞自由不僅在台灣、在全世界都受到關注,台灣的新聞自由就是台灣民主成就的象徵,今年國際記者聯盟亞洲區域會議在台北舉行就是重要的象徵。
  「國際記者聯盟」會長華倫下午由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呂東熹及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姚文智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黃志芳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