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06月16日
「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第四任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
「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今天上午召開第四任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由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以兼主任委員身分主持,陳總統水扁先生並親臨致詞。
總統在致詞中表示,展望「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第四任任期,他期待各位委員先進對於國家發展與科技相關的重要議題、以及如何利用科技促進民生樂利等,持續深入探討,例如科技與國防、科技與產業、科技與文化、能源科技、海洋科技等,提供前瞻、創新的建議供政府施政參考。
今天的全體委員會議首先由呂副總統致詞,繼聽取分組專題報告,由委員劉兆漢、李國添、黃得瑞、蔡清彥、李鍾熙分別就「科技與能源組」、「科技與海洋組」、「科技與文化組」、「科技與國防組」、「科技與產業組」提出說明。在總統致詞後,委員們也就年度工作計畫加以討論。
副總統在開場致詞時強調,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身具二項重要的任務,也就是「革新」與「創新」,而台灣執世界科技牛耳,各種科技產業與世界綿綿相關,因此,兩岸的和平是所有科技界的領導人必須關注的議題。副總統表示,這一任的委員會也將集中討論海洋、能源、文化、國防議題,期許能集中所有的力量建立科技和平網絡。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今天本人非常高興能夠出席「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第四任的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有的委員延續先前的任期到現任,有的委員則是新朋友,本人要藉此機會感謝各位委員大力支持呂副總統兼主任委員,為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最寶貴的知識,並期許各位委員在未來的一年裡就各類重大科技議題進行研討,提出寶貴諮詢建議,以供政府施政參考。
科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展望未來,也將是台灣的經濟再向上躍升突破的關鍵,而在當前面臨經濟全球化及中國大陸的磁吸效應之下,甚至可說是維繫台灣在全球社會持續扮演重要角色、產業不致空洞化的命脈。科技實力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除了表現在經濟產業上,也展現在國防與安全的維護力量,是拓展文化影響力的工具,也成為我國發展外交實力的推力。所以,對於台灣而言,我們除了期待科技能為經濟開拓新的生命力,成為台灣國家安全的後盾、台灣文化與精神向下紮根影響國際社會的中道力量,也期盼科技成為突破中國對我外交孤立的最佳利器。
「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是由本人與呂副總統於2000年5月20日上任後開始推動,迄今已歷經三任。第一任及第二任於2000年至2003年共舉辦十二場創新科技系列研討會,研究能源、生物、海洋、法制、知識科技、人才培育、高科技園區、公共工程等政策議題,並探討科技與國防、產業、環境及全球化等領域的關係,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成為政府施政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第三任則共推動二十四項專案,其中十一項專案的建議報告,包括對「新十大建設」的評估與檢討、國土保安系列聽證會的建言、如何使建立C4ISR等軍備與ICT產業結合、如何建立我國尖端國防科技發展體系、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海洋產業的永續發展、我國能源政策與產業、如何推動e-Pacific、建議成立「科技部」等,這些寶貴的建議本人都已指示轉請行政院參考或參辦。
由於憲政體制的關係,本委員會的諮詢建議僅具參考效力,不過相關建議都是行政院施政的重要參考依據,我們可以看到由於呂副總統兼主任委員的卓越領導和委員們的努力,於去年七月台灣屢遭颱風重創之時,召開國土保安系列研討會,彙整各界專家的寶貴建議,經本人核示轉請行政院參考。於今年五月中旬已順利促成「山林守護團」的成軍;本委員會對「新十大建設」的通盤性檢討,相關建言也已請行政院酌參,獲得行政院正面回應,在檢討修正該計畫時將充分參酌本委員會的具體建議。這諸多建議均已逐步落實,本委員會深耕產、官、學、研各界,功不可沒。
展望本委員會的第四任任期,本人也期待各位委員先進對於國家發展與科技相關的重要議題、以及如何利用科技促進民生樂利等,持續深入探討,例如科技與國防、科技與產業、科技與文化、能源科技、海洋科技等,提供前瞻、創新的建議供政府施政參考。在國防方面,本人於今年三月一日出席本委員會舉辦之「科技國防與國防科技」專題討論會時,指出本人已要求國安會成立專案小組,參考本委員會所提出意見,協調相關單位,推動國家國防科技的發展,並將責成行政院研議如何建立我國尖端國防科技發展體系,以為台灣長遠國防科技的發展奠基,希望未來本委員會能持續針對如何強化國防自主科技提出進一步的建言。
在產業方面,期許本委員會就如何鼓勵台灣產業加強技術創新、建立國際品牌、朝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因應跨國科技產業人力遷移趨勢、以及如何提升台灣產業科技人才的國際競爭力等面向,進行深入探討。在文化方面,希望本委員會思考如何推動具國際指標型的觀光文化創意園區,並檢討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的獎勵機制,提出諮詢建議。
在能源方面,希望本委員會全面性思考我國能源政策的方向,因應「京都議定書」生效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探討我國能源供應安全、能源科技及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從而促成本土新興能源產業,化危機為轉機。針對海洋事務方面,希望本委員會思索如何促進台灣周遭海域海水資源的永續利用,並探討大陸礁層調查、劃界與管理相關工作的推展,為建立台灣成為真正的海洋國家來奠基。
總而言之,本人期許本委員會各委員先進持續貢獻智慧,集思廣益,以更前瞻的遠見,深入檢討政府現行政策,並提出創新性的新思維,協助政府探討如何促進我國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促成創新知識、尖端科技的進步,創造新興高附加價值產業,並促進產業根留台灣、佈局全球,帶動台灣成為全世界卓越創新基地,以科技的力量維護台海區域的和平。
在未來的一年裡,本人衷心期盼各位委員先進能鼎力襄助呂副總統兼主任委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維繫台灣的科技競爭力與國家安全共同攜手努力。最後,敬祝各位委員先進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副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本任科技諮詢委員共計三十六位,其中二十一位為續任委員,餘十五位則為新任,特別感謝剛卸任之前台大校長陳維昭及前行政院政務委員、現任國策顧問蔡清彥擔任副主任委員,前行政院國科會副主任委員黃文雄則擔任執行秘書。委員中計有產業界九人、學術界十六人、研究機構十一人,均為全國科技產、官、學界的一時之選。
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於上一屆共分為八組,探討尖端科技及科技和能源與永續發展、國防、產業、法律、外交、海洋、文化等相關議題,共成立二十四項專案研討,均於結案後撰寫諮詢建議呈報總統,並奉總統核示送請行政院參考或者參辦。
其中,以「新十大建設評估與檢討」專案為例,本委員會的建議受到行政院謝院長的高度重視,如對「頂尖大學及研究中心」計畫,本委員會建議儘速規劃學校與系所之競爭及退場機制,政府對於高等教育提昇應有整體規劃與配套措施;又如「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計畫,我們建議中心數量及規模應審慎評估是否具經濟效益,並建議可考慮設置虛擬藝術中心;在「台鐵捷運化」上,本委員會建議台鐵經營管理不善問題應優先解決,為考量成本及營運效率,儘量朝民營化方向規劃;而在「第三波高速路」計畫,我們提出蘇花高速公路之興建,應考量產業及地方發展、國防需要、地質與生態,再深入評估規劃之建言;至於「平地水庫及海水淡化廠」,本委員會建議平地水庫是否符合經濟效益應再檢討,海水淡化成本過高,且水質能否符合半導體業者需求尚有疑慮,應再審慎評估。目前經建會正檢討修正新十大建設計畫,謝院長承諾將充分參考本委員會的建議,這個例子正凸顯出本委員會對國家的貢獻。
此外,諸如建議國科會聯合中研院、中科院等研究機構推展全球和平用途之科技網路。在「國土保安」上,經過細膩研討,建議政府確實執行國土保安相關法規,規劃示範遷村事宜,成立高山特別行政區,成立國家級水資源研究機構,重視原住民族人才培育,強化醫療衛生網絡等;為逐步邁向目標,經協調已促成於今年5月15日成立1,250名之山林守護團,肩負森林巡護、河川巡護、水土保持、防災救難、醫療救護及部落關懷等六大任務,目前分散於三十個山地鄉服務中。並建議行政院於政府組織再造時重新思考,成立「科技部」或「科技委員會」。
本任科技諮詢委員會為有效地將討論重點鎖定在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之科技議題,區分五組,分別為「科技與能源」、「科技與海洋」、「科技與文化」、「科技與國防」及「科技與產業」。
在討論本任諮詢委員會年度工作之前,本人想與在座委員分享上一任之推動成果,除回顧前一年的工作外,也探討有哪些事項可以延續到本任繼續推動。
一、科技與能源:上一任專案建議行政院成立跨部會組織就能源政策進行整合,在面臨石油供給逐漸短缺之全新局勢,我國能源供需體系應整體檢討,建議就前瞻能源技術發展成立國家型計畫,並積極推動節能產業。
二、科技與海洋:建議由經濟部工業局推動海洋深層水產業園區的整體規劃,設立單一窗口簡化程序,訂定獎參條例鼓勵民間投資,並建議增加海洋科研經費加強基礎海洋科技研究,發展海洋資源開發科技及維護國防安全所需之海洋科技,並進行環境保護及防災科技之研究。
三、科技與文化:建議政府不同部會間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相關計畫應整合,加速推動文化創意園區,成立國家級「數位影音資訊儲存中心」,建立數位影音交易平台,珍惜台灣原創藝術家、創意人才的價值,加強培育人才,並推動台灣學術電子期刊及博、碩士論文電子出版產業等。
四、科技與國防:建議透過此次潛艦軍售工業合作機制,以前瞻、永續而漸進方式達成潛艦國造;在C4ISR軍備方面,建議「博勝案」應以直接工合為主,第二階段陸軍作戰區以下作戰指管系統則應以國內自行發展為主;建議行政院科技顧問組邀集相關部會及專家學者,研議如何建立我國尖端國防科技發展體系;建議成立國防科技需求整合平台,參與美國推動軍備科技合作方案;並應落實軍機保密協定,建立網路資訊流通管制技術,建議行政院參考美國軍用關鍵技術清單作法訂定影響我國家安全之關鍵科技項目等。此外,於今年3月1日曾經召開「科技國防與國防科技」專題討論會,恭請總統指導並奉裁示:已要求國安會成立專案小組,參考本委員會所提出意見,協調相關單位,推動國家國防科技之發展,並將責成行政院研議如何建立我國尖端國防科技發展體系,以為台灣長遠國防科技之發展奠基。
五、科技與產業:建議放寬科技基本法之相關法規對專屬授權與境外實施之限制,產業發展政策應朝研發、人才與尖端科技投資的「功能別」獎勵為原則,並重新架構兼具「經濟發展、財政健全、社會公平、國際競爭」之新租稅競爭政策,促產條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五年免稅應建立退場機制與總量管制,股東投資抵減非國際趨勢宜檢討廢止;此外,建議政府對於自由貿易港區之推動應建立較高層級跨部會協調機制,在負面表列項目外充分授權自由貿易港區管理機關,並建議提高經濟誘因以鼓勵廠商進駐。
上述議題為前一任專案建議中,可延續追蹤探討之較為重大者,若稍加整理,可歸納出各分組之重點,希望本任委員會能進行更深入之探討:
一、在「科技與能源」組,可思考在面臨能源供給風險及全球暖化效應下,我國未來能源供需政策之方向,及新興能源科技與產業之形成;
二、在「科技與海洋」組,希望研究我國海洋資源之永續開發政策,並探討大陸礁層之調查與經濟海域劃分等相關議題,以彰顯我國之海洋主權;
三、在「科技與文化」組,希望探討如何強化推動我國之文化創意產業,在國際社會颳起「哈台風」;
四、在「科技與國防」組,希望探討如何落實達成國防自主,建立我國國防工業,並透過我國科技優勢建構國際科技和平網絡,以科技實力鞏固國防,不戰而屈人之兵;
五、在「科技與產業」組,希望能探討如何推動產業轉型,朝向高附加價值發展,進而佈局全球。
以上述方向為背景,融合各分組於會議中提出之建議,腦力激盪後,應可產生本任之工作重點。
本委員會作為總統之科技發展諮詢幕僚機構,係以極高之制高點探討國內科技發展相關政策,不具執行功能,所形成之建議均呈報 總統,作為施政之參考。因此,本委員會身具二項重要的任務,也就是「革新」與「創新」。「革新」是在於以旁觀者的角度,客觀檢討政府現行科技相關政策,提出改善的建言;「創新」則是以更前瞻、更宏觀的角度,提出科技與國家發展政策之創新性思維,以引起國內廣泛的討論,如實際可行時,則期能落實為國家政策。
不久前,商業週刊以「台灣為何重要?(Why Taiwan Matters?)」為題發表專文,指出台灣是全世界隱形的經濟中心點,由內湖到新竹科技園區,沿途看到的是台灣高科技的成果,台灣科技的重要性就好像中東能源的重要性一樣。台灣執世界科技牛耳,各種科技產業與世界綿綿相關,因此,兩岸的和平是所有科技界的領導人必須關注的議題。這篇文章的確有非常深沈的意涵,也因此這一次我們集中討論海洋、能源、文化、國防議題,期許能集中所有的力量建立科技和平網絡。
本人藉此機會也要特別感謝黃茂雄委員,6月10日民主太平洋聯盟亞太區域會議在日本東京盛大舉行,有150多位各界重要人士參與,包括亞太十個國家以及日本政商重要人士,可說是8月14日正式成立民主太平洋聯盟很重要的一步。3月18日在瓜地馬拉舉行美洲區域論壇,由於瓜地馬拉是邦交國,所以本人可以親自參與,但日本並非我邦交國,所以無法親自參與,但那一天的大會,日本政府特別讓本人用視訊會議的方式同步參與,會議可謂非常圓滿成功,而居中協調促成的就是民主太平洋聯盟國際籌備處副主任委員、也是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黃茂雄先生。
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第四任委員包括:前國立台灣大學校長陳維昭(副主任委員)、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副主任委員)、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吳靜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理學院院長李昭興、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副校長李國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鍾熙、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李羅權、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洪祖昌、國立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胡念祖、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范建得、中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翁明顯、東元集團董事長黃茂雄、力晶半導體集團董事長黃崇仁、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理事長黃得瑞、國立海洋大學講座教授廖一久、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系統校長劉兆漢、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劉全生、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劉江彬、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教授薛義誠、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龔家政、東森媒體集團總裁王令麟(新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曲新生(新任)、新世紀科技顧問公司負責人吳紀珠(新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長周昌弘(新任)、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合夥人林秋琴(新任)、台灣經濟研究院代院長洪德生(新任)、國家實驗研究院董事長翁政義(新任)、僑務委員張希典(新任)、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梁乃匡(新任)、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新任)、國立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教授陳鎮東(新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法醫學研究所所長陳耀昌(新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新任)、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研究員廖宏祥(新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特聘講座鄭天佐(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