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4年06月15日
總統、副總統與農民朋友一起觀賞2004國際紀錄片年度台灣獎首獎作品「無米樂」

  陳總統水扁先生偕同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在總統府大禮堂與農民朋友一起觀賞曾獲「二00四國際紀錄片年度台灣獎」首獎作品「無米樂」紀錄片,片中四位主角崑濱伯、崑濱伯母、煌明伯、文林伯、該片導演顏蘭權,以及行政院農委會主委李金龍也在座共同觀賞該片。
  影片結束後,總統首先向片中四位主角、導演,以及該片工作人員致意,總統表示,這部影片不只是紀錄片中主角們的生活故事,更是台灣農民、台灣人民四百年來奮鬥的故事,日夜打拚、不分年節、四季,都要下田、「巡田水」,這就是台灣農民的偉大之處。
  總統指出,什麼是「無米樂」?就如同崑濱伯在片中所說的:心情放輕鬆,煩惱不要太多。但對做為總統的他來說,心情卻是很沈重,農民擔心天氣影響收成,就像這些天來大雨不斷,農民辛苦耕作眼見即將收成,但在一夜之間就付諸流水,然而農民樂天知命,也諒解政府所做的有限,過去農民無怨無尤、忍氣吞聲,但是在現今民主時代,農民的需要、農民的心聲都要說出來,所以今天不僅他親自來、也邀請副總統一同來觀賞這部影片。
  總統說,農民的貢獻不比其他行業的人少,就像片中人真實的生活故事:夫妻倆不分日夜、一起打拚,一個月賺不到一萬餘元,雖然政府發放老農津貼三千元,但對終年辛苦的農民而言,敬老、老農津貼再多都是有限,因此二00三年時他就全面推動老農津貼增加至四千元,對政府而言,一年需增加數十億經費,一千元雖然數額不多,但他了解,對農民而言,這比有錢人賺一億元還有意義。
  總統並回想自己的父親如果還健在,就是片中崑濱伯的年紀,他說,看到崑濱伯就想到自己的父親,終年辛苦耕種,但六十歲時就因肝癌死亡,當時就是因為不知農藥藏毒,沒有任何防護,未戴口罩、赤腳就施放農藥,甚至過世時連自己、家人都不知原因,這就是當時台灣農民生活的寫照,總統期盼國人們能飲水思源,因為今天台灣經濟發展成就與進步,是多少農民血汗犧牲、奉獻而來。
  總統並指出,因應全球化分工時代,台灣農業及土地利用應有多元思考,台灣不僅向全球開放市場,全球市場也向台灣農產品招手,例如台灣米、台灣水果、蔬菜紛紛外銷至日本、美國,不僅行情高,也深受當地市場歡迎,這是因為台灣農特產品深具品質,所以只要品質好,就不怕競爭,台灣農民就會一代一代延續。總統並期許農民們,不僅要對自己有信心,也要對台灣、對台灣農業有信心,這就是台灣之子-從無到有、在有限條件中創造無限可能的打拚精神。
  最後,總統並再度向該片全體工作人員,以及傳達農民心聲的片中主角們致上最誠摯的謝意與敬意,並一一與他們合影留念。農民們也回送總統自己打的棉被一床,以及自己耕作收成的稻米(蘭麗米)。
  稍早,副總統致詞時則肯定農民朋友是台灣的寶貝,大家都是土地公,更是藝術家。副總統以幽默的口吻指出,片中的最佳男女主角崑濱伯、崑濱伯母,雖然時常鬥嘴,但卻更顯感情濃厚,大家生動自然的演出,讓她相當感動與感謝。尤其當她由導演口中知道事先並未編寫劇本,一切都是自然演出,更令她歎服。
  副總統表示,看的人看得輕鬆,但片中所隱涵的意義則是所有農民朋友一路辛苦走來的過程。而欣賞完紀錄片後,更讓人深刻體會到,最好的土地是台灣的土地,最辛苦的是台灣的農民朋友們,因此,當我們享用米食同時,還嫌不好吃的話,真的需要道歉。
  副總統並表示,農民朋友一生辛勞,所得卻是如此微薄,片中述及的情節,讓總統與她都感觸甚深,也體會到台灣的農業相關制度是有檢討的必要。她並再度肯定片中四位主角為本片所付出的心力,更期勉藉由本片的問世,台灣的文化產業不僅要讓台灣人感動,進一步更要讓世人感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