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4年05月26日
副總統出席「藥品創新國際學術會議」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藥品創新國際學術會議」,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表示,我們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人類生活已獲得相當改善,而驅動這一切的最主要因素,無疑是來自於現代健康照護領域的創新與進步。尤其是近來人類基因研究方面的進展,似乎更預示著:在未來數十年間,針對過去那些曾讓許多人受苦的疾病,將會出現嶄新的治療方式。
  副總統指出,民眾的健康一直是執政當局的優先考量。尤其我國的全民健保一舉將全國97%的人口都納入保險範圍,受到海內外學者專家的注意與研究。相對於健全的健保制度可以提供人民良好的健康照護,藥品創新則可以說是重要的國際公共財,國際社會若能在製藥部門的研究發展上相互合作,相信可以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多貢獻。
  對於許多公私部門,包括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行政院衛生署、健保局、中央研究院、美國在台協會、以及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等,大力協助這場盛會舉辦,展現合作精神,副總統表達誠摯的謝意。她指出,這也顯示出台灣長期以來積極發展製藥研究與生物科技產業,已有長足而明顯的進步。
  副總統告訴與會人士,台灣政府在生物科技的研發預算上逐年成長,2002年編列127億,比1997年成長了89%。另外,在生物科技部門的投資也持續上揚,2000年的總投資金額為121億,但而在此之後每年都超過200億。此外,台灣藥品市場亦持續成長當中,在2003年已達到908億,預計在2008年可以達到1165億。在1997年至2002年的5年間,台灣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研讀生物科技相關科系的人數也呈倍數成長。
  副總統認為,在發展生物科技及製藥上,台灣在農業以及中藥的專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資產,政府也將持續致力於台灣的製藥產業,相較於2003年出口45億台幣的數字,希望在2008年能呈倍數成長,達到98億台幣的目標。
  副總統指出,許多重大的進步是由官方、半官方及民營部門之間相互合作才能夠有所成就。隨著合作而來的進展,也證明分享將帶來利益,此外,不僅是技術與應當分享,同時也是責任的分擔。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在過去數十年間台灣創造了數項奇蹟,包括七0、八0年代間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以及2000年政權和平轉移的政治奇蹟。如今,台灣即將邁向另一項奇蹟—科技奇蹟—藉著醫療領域的進一步發明與推展,賦予Made in Taiwan全新的意義。
最後,副總統代表陳總統與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向出席此項會議的傑出學者、科學家、以及企業家獻上最高謝意,也希望大家返國後能分享在台灣的所見所聞,讓全世界知道、也能理解,台灣具有貢獻的潛力,為了投入對抗疾病、增進健康的全面戰爭,台灣已經有萬全準備、蓄勢待發。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