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05月18日
總統視察國立台灣博物館擴建計畫並為「地圖臺灣」特展開幕致詞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視察國立台灣博物館擴建計畫,並應邀為「地圖臺灣」特展開幕致詞。致詞前,總統除參觀「地圖臺灣」特展,並聆聽館方人員說明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歷史與相關擴建計畫。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經過二年多休館整修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選擇在今天重新開館,同時精心擘劃了「地圖臺灣」的特展活動,可以說特別具有時代的意義。不論是從早期純手工的鹿皮畫,或者是充滿現代感的電腦動畫,將台灣的圖像透過不同時代與不同文化的詮釋,讓我們重新認識台灣在歷史長河與地理空間中的定位,同時也對未來台灣發展的方向提供一個令人省思的機會。阿扁希望主辦單位能夠廣為宣傳或者與學校合作,安排相關的校外教學活動,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夠來「國立台灣博物館」參觀,從這一棟全台灣歷史最悠久、同時也是最宏偉典雅的博物館,重新發現台灣、認識台灣。
「國立台灣博物館」,大家都知道,也就是大家過去所熟知的「省立博物館」,最早的前身是「台灣總督府博物館」,與當時的「總督府」及「總督官邸」,也就是現在的「總統府」和「台北賓館」,是台北城內最雄偉,同時也是最美麗的三大建築物。隨著台灣政治的民主化,過去象徵著統治者權威的這些「機關」與「衙門」,也必須重新找回它們新的歷史定位。自從阿扁擔任台北市長以來,就積極推動「總統府」周邊地區的「空間解嚴」,希望將這些冰冷的政府建築物,轉化成為全民都能進入參觀的民主殿堂與文化資產。2000年政黨輪替以後,我們加速推動「總統府」與「台北賓館」的整修,不但強化了建築物本身結構的安全,也進行牆面清洗並加裝夜間照明設施,重新展現了以往的風華。而今天「國立台灣博物館」也完成整修重新開館,使得過去台北城最亮麗的三顆明珠以全新面貌展現在全體國人同胞面前,同時也以具體的行動賦予古蹟活化新的意義。
博物館是代表社會集體的記憶、提供民眾終身學習,以及象徵國家文化發展的重要場域。世界各國在首都的核心區域,通常都設有許多的博物館或者美術館,成為引導外國觀光客認識該國歷史與文化最重要的門戶。過去阿扁在擔任市長的時候,就有重建首都意像的構想與計畫,希望將環繞在「總統府」附近的歷史建築物與古蹟,包括:台灣銀行總行、司法大廈、台大醫院、台大醫學院、菸酒公賣局、甚至更遠一點的台北郵政總局,以及台鐵的舊鐵道部等,一一加以整建,恢復原有的歷史樣貌,並將部份閒置的建築物,轉型成為相關產業的主題博物館,形塑並打造具有歷史特色與人文內涵的城市格局,具體展現首都核心區域未來的願景與風貌。
「國立台灣博物館」成立迄今將近九十年,以現有的眼光來看,展覽的空間難免有所不足而顯得侷促,為了滿足一個現代化博物館基本的需求,行政院文建會現正積極推動「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擴建計畫,將以地下層串聯的方式,將對街的土地銀行舊址,同樣也是一棟歷史的古蹟,一起整合起來,增建展場及典藏陳列的空間。這項地下化工程涉及台北市政府主管的權責部分,文建會也已經初步與台北市政府取得共識,在此要特別感謝馬市長、感謝台北市政府大力的支持與協助,讓大家有機會為營造首都博物館的願景共同努力。
趁著這次「地圖臺灣」特展的開展,希望大家不但能夠透過地圖的具體影像,重新認識台灣豐富而且多元的歷史地理內涵,更能細細的品味「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建築之美,期待未來在中央與地方密切合作之下,「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擴建計畫能順利推動,早日完成。最後,阿扁要再次感謝所有投入「國立台灣博物館」整建與重新開館的工作同仁,並敬祝在場所有的貴賓和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過去的省立博物館是很多年輕人約會的地方,約會的地方不在館內,而在館外這個地方,這個台階包括阿扁在內很多的年輕人就在這裡集合、準備出遊踏青,我們希望未來國立台灣博物館也是很多年輕人約會的地方,約會的地方不在台階,而在館內,一起來看我們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典藏和展覽,我相信這才是我們所期待的,也是很多年輕朋友和國人同胞所盼望的,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