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4年05月11日
總統接見「國際台灣觀鳥協會」暨北美地區保育人士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接見「國際台灣觀鳥協會」(International Taiwan Birding Association,ITBA)理事長廖世卿暨北美地區保育人士,除歡迎各訪賓蒞訪台灣,並希望今年年底在台南舉行「2005世界水鳥會議」時,他能夠親自到場與會。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要歡迎各位「國際台灣觀鳥學會」的朋友蒞訪。各位是國際間最有成就的賞鳥專家,長期以來在全球各地為自然保育奔走,並協助將台灣的賞鳥資訊與國際分享,貢獻卓著,令人非常感佩。
  在地理環境上,寶島台灣位處於熱帶與亞熱帶的交接處,擁有多種氣候的生態體系,因此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另外,台灣特殊且複雜的地理景觀,再加上周圍海域水溫溫暖且雨水豐沛,在台灣各地形成了多樣性的棲地類型,非常適合各種鳥類棲息繁殖。近年來,台灣被「國際鳥盟」列為世界「重要野鳥棲地」(Important Bird Area, IBA),擁有超過五百多種的野鳥記錄,更有珍貴的特有種十五種,是世界上少見的稀有鳥類生態圈。
  我們都知道,隨著人口成長及科技文明的快速發展,人類活動空間不斷地擴張,對大自然生物不但造成干擾與傷害,也直接影響到棲地的生態平衡。在保育的工作上,不論是鳥類資源、抑或是其他的生物種類,我們都秉持著一個相同的信念:不讓任何一種物種,因為人類的發展或經濟活動而消失絕跡。然而,台灣是個地小人稠的國家,豐富的物種類型涵蓋熱、寒帶的生物,因此我們比其他國家面臨更多的挑戰,必須付出更多的心力,來關心與愛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多年來,除了在各地建立生態保護區,進行棲地復育的營造工程,台灣也積極舉辦國際性觀鳥活動,響應國際各項保育計畫,希望藉由政府、企業及民間的共同投入,啟發民眾對大自然生態環境的認知,並進而鼓勵全民參與及推廣保育工作。
  觀鳥是一項非常好的休閒活動,也是一個國民外交的平台。近年來,「國際台灣觀鳥協會」等跨國的賞鳥組織,藉由推動「台灣觀鳥團」的生態之旅,讓世界的愛鳥人士能夠有機會交換賞鳥心得,並增進彼此情誼。
  「生態旅遊」是「走入自然地區、負責任的旅遊方式」。自從聯合國宣布2002年為國際生態旅遊年之後,生態旅遊成為觀光產業最快速成長的一部份,台灣有發展生態旅遊的條件與優勢,在生態保育、復育棲地的成績也廣受到國際肯定,本人深信,未來我們若能進一步拓展生態觀光的經濟效益,以融入大自然的方式,善用大自然資源、但避免大自然受到干擾,相信我們必能充分掌握建設開發與環境保育的最佳平衡點。
  今年底「2005世界水鳥會議」將在台南舉行,屆時來自世界各國的鳥類學者、觀鳥專家將有機會相互交換研究成果,這是個令人非常期待的鳥類研究盛會。本人在此感謝各位的努力,讓台灣有機會主辦此一國際會議,讓更多人來台見證台灣在鳥類保育、生態維護、以及棲地保護與管理的成績,本人也希望屆時能夠親自與會。
  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南官田是本人的家鄉,那裡有一片政府輔導成立的水雉復育區,從二000年正式成立迄今,在歷經四年多的繁殖後,目前水雉總數呈現超過七倍的成長,這是政府重建棲地生態的具體成果,也是許多人在保育工作上的心血結晶。每次本人到當地視察時,最令人感動的,是當我們看到原本瀕臨絕種的水雉,終於能夠在這塊土地裡復育成功,在一個重建的家園裡,繼續繁殖生存下去。這就像我們的921重建一樣,雖然天災地震摧毀了許多人的家園,但是在破碎的大地中,眾人一心所種下的希望種子如今已經萌芽、茁壯,而921重建區也成為充滿潛力的生態旅遊重鎮。本人相信,只要有心,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重建家園並非難事,這就是台灣的生命力。
  北美地區保育人士喬安‧麥肯(Jo Ann MacKenzie)、育‧麥肯(Hue MacKenzie)、麥當勞‧柏必之(Macdonald Burbidge)、偉達‧柏必之(Wilda Burbidge)、伊娃‧杜倫斯(Eva Durance)、彼得‧佛羅拉(Peter C. Ferrera)、卡斯特‧哈代(Karsten Hartel)、孟德爾‧舒騰(Madelon Schouten)、大衛‧史特林(David Stirling)等,上午由理事長廖世卿及彰化野鳥學會理事長吳添地率領,在行政院政務委員郭瑤琪、農委會副主任委員戴振耀及立法委員楊宗哲陪同下,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