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4年05月01日
總統展開「海洋夥伴‧陽光之旅」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一)日上午五時二十分展開「海洋夥伴‧陽光之旅」,啟程前往大洋洲友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吉里巴斯共和國以及吐瓦魯訪問,登機前總統在機場發表談話。
  總統致詞時揭示此次出訪的三項重大意涵:一、因應中國「大國外交」、拓展台灣國際空間;二、宣揚台灣民主自由、突顯兩岸真正歧異;三、強化國內團結、追求和解合作。
  總統談話內容為:
  非常抱歉讓各位起了這麼個大早來到機場。再過幾分鐘,阿扁和訪問團一行即將啟程進行今年第三次的國外訪問-「海洋夥伴‧陽光之旅」。此行是要訪問中華民國(台灣)在大洋洲友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吉里巴斯共和國以及吐瓦魯,並且將參加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建國二十六年的國慶。
  為了拼台灣的外交,為了讓台灣走出去,為了讓全世界更加認識台灣,再怎麼早起,再怎麼辛苦,阿扁都沒有任何怨言,也不能喊累,當然送機、接機的行列自上次出訪取消之後,今後也不會再出現。因為,做為國家的領導人,阿扁在乎的不是繁瑣的外交儀節和風光的場面,阿扁所要追求的,是如何捍衛台灣的國家主權、尊嚴與安全以及拓展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以維護得來不易的台灣民主。
  因此,這次的出訪,阿扁認為重點不是在友邦搭乘獨木舟,或者欣賞全世界每天的第一道日出曙光這樣的行程。現階段台灣所面臨的艱難外交處境,使得這次的出訪具有三項重大的意涵:
第一、因應中國「大國外交」、拓展台灣國際空間
  在中國不顧區域穩定與台灣絕大多數民意的反對之下,中國人大在三月中旬執意通過所謂「反分裂國家法」,企圖片面改變台海和平的現狀,並且明定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海爭端。四月份,中國領導階層更前往南亞與東南亞國家進行廣泛的國是訪問,一方面延長其外交觸角,強化「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立場,一方面也試圖化解各國對「反分裂國家法」的反對壓力。
  面對中國極力推動的「大國外交」策略,台灣一定要持續走出去,而且不只阿扁要走出去,政府各相關首長有機會也要多走出去,甚至全國民眾也要常常走出去,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民主與經濟的進步、讓國際社會聽到台灣人民保民主、要和平的聲音。
第二、宣揚台灣的民主自由、突顯兩岸的真正歧異
  只要有機會代表台灣走出去,阿扁心中只有偉大的台灣人民,還有我們經過幾十年好不容易建構起來的自由與民主成就。不放棄任何機會,阿扁一定會向國際上的朋友大力闡述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是多麼地得來不易,因為,民主與自由才是台灣和國際接軌最好的觸媒,也是行銷台灣、鞏固邦誼最好的語言。
  台灣的多元民主絕對是令人驕傲的成就,我們不但不會以台灣擁有多元民主的聲音而感到羞恥,或者刻意迴避不談,反而會以此作為參與全球「民主社群」的珍貴資產,同時扮演協助一些威權國家開啟民主轉型的燈塔角色。
  阿扁堅信,維持一個「平衡發展的兩岸民主關係」,是拉近兩岸歧見的不二法門,建構一個「和平穩定的兩岸互動架構」,才是確保台海和平的永久之道。
第三、強化國內團結、追求和解合作
  成熟民主政治的可貴,在於不同黨派之間在國內政策上容或有歧見,但是在對外政策上,應該秉持國家整體利益高於個人或黨派利益之上的原則,對內整合不同看法與意見,對外口徑一致。甚至在對外事務上,在野黨也可以扮演政府輔助者的角色,只要堅持台灣的國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第一,都可以提供政府政策建言。
  最近包括美國政府與許多著名國際媒體,對於台灣在野黨主席訪問中國的評論都表達一致的結論,那就是不管中國要與台灣什麼黨、什麼人談,最後都還是要和台灣民選的國家領導人、和台灣的政府談。阿扁認為,這才是開啟兩岸「正常化關係」的「正常化對話管道」。
  因此,團結台灣與和解合作將是阿扁在未來三年任期內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只有團結,力量才會集中,才不會被敵人分化。唯有和解合作,力量才會大,才不致於讓國力消耗空轉。
  親愛的國人同胞,台灣雖小,志氣卻很大。台灣的團結之路、中華民國的外交之路以及兩岸的和平之路,都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但是阿扁確信,我們會一路走得堅定,活得有尊嚴!也會為我們共同打拼的成果而深感驕傲!謝謝,再見!
  此外,為讓國人更迅速、完整了解總統此次出訪相關訊息,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也針對行程,推出總統「海洋夥伴.陽光之旅」網路特別專輯,內容包括:「出訪緣由」、「總統行腳」(出訪行程)、「友邦簡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吉里巴斯共和國、吐瓦魯國情簡介)、「南島掠影」(活動照片)、「新聞翦影」(相關新聞)等,並將隨時更新,歡迎國人踴躍至本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president.gov.tw/)瀏覽。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