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04月04日
副總統參加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舉辦的「2005兒童節圓桌會議」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參加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舉辦的「2005兒童節圓桌會議」。副總統於致詞時肯定今天參與專題報告人士在家庭問題與兒童福利議題上的專業性,她也指出,台灣在婦女運動之後重視性解放,卻沒有建立性倫理,使整個社會縱情縱慾、不負責任,造成許多受虐兒童。
副總統表示,今天是兒童節,過去兒童節我們都會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但今天的座談會中,大家的心情卻是特別的沈重,因為很多小朋友,不只是邱小妹妹,都遭受家庭暴力,政府部門及社會應該嚴肅面對此一課題。
副總統並以統計數據說明國內兒童暴力的嚴重性。副總統指出,2001年家庭暴力通報個案為34,000多件,2003年成長到42,000件,去年增加特別驚人,光是2004年上半年就比2003年上半年成長14%。在兒童少年暴力方面,1994年兒童暴力通報案例為1,638件,去年已高達5,341件,相信沒有通報案例更多。兒童加上少年的暴力案件,去年一整年為8,013件,平均每1.1小時就有一件兒童少年暴力案。以民國2003年為例,兒童受暴力以身體受虐最多,性虐待佔4%,兒童受虐不以女孩為限,男女比例為51.9:48.1,小男生比小女生更容易受到暴力威脅。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施虐者的對象與施暴原因。她提到,施虐對象中,父母佔81.06%,照顧者、褓母佔6.9%,親戚佔3.67%,同居人佔4.33%。施虐的原因以缺乏親子知識為主,這一點是非常令人痛心的,而婚姻失調佔百分之20%,酗酒及藥物濫用佔11.6%,貧窮佔10.9%,失業佔10.8%。由此可看出不負責任的父母是造成許多受虐兒童的成因。
副總統強調,聯合國通過兒童人權公約,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在立法方面一直遙遙領先,1998年我們已有「家庭暴力法」,2002年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2003年通過「家庭教育法」與「兒童少年福利法」,2004年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這麼多的立法卻無法遏止兒童暴力的增長,可見此一問題的複雜性。
副總統指出,兒童之所以被虐待都是無辜的,因為生命的給予不是他所能決定,父母生了他卻無法好好教育他,反而使他被虐待,現在都只談受虐之後如何幫助受虐兒,好像是放了火才去救火,沒有談到防火的問題。生命的來源是性愛,但現在的社會有性無愛,有慾無情,所以才會有許多無辜的小生命遭受虐待。若不從根本因素─兩性關係來探討,是無法解決此一問題。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婦女運動之後重視性解放,卻沒有建立性倫理,使整個社會縱情縱慾、不負責任,造成許多受虐兒童。由於婚姻失調的父母沒有建立一個健康成熟的人生觀,發生婚姻問題後隨即跳入另一個情慾的陷阱,造成更多的問題。現在台灣面臨有五大土石流,第一是經濟土石流,幾年前產業移轉至大陸,造成產業淘空;第二是政治土石流,產業快速移轉大陸後,大家都認為大陸很好,而造成對台灣的信心危機;第三是天然土石流,這是真正的土石流;第四是社會土石流,在整個社會縱情縱慾結果下,台灣的離婚率為亞洲最高;第五為道德土石流,目前台灣社會沒有是非,沒有懲罰,沒有善惡,大家只講權利不講責任義務,造成道德體系崩潰。
面對台灣社會的問題,副總統感慨地表示,許多因素環環相扣,造成不愉快的下一代,如果台灣下一代小孩生長環境不健康,他們長大後也不會幸福,如果我們不花更多的心力關心、拯救我們的未來,使每一個生命都誕生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中,整個人類的未來就會非常悲觀,因此,副總統深切期盼社會與政府在這個議題上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參與「2005兒童節圓桌會議」專題報告人士包括:台大法律系教授顏厥安,報告主題為「從國際人權看台灣兒童人權」、台大社工系教授兼主任馮燕,報告主題為「從危機家庭風險評估談兒童人權」、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沈瓊桃「從婚姻暴力併兒童虐待談兒童受創處境與兒童人權」、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制委員會執行秘書林慈玲,報告主題為「政府在家庭暴力事件的角色與介入」、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童富泉,報告主題為「兒童虐待中服務輸送與專業角色」、元貞律師事務所律師賴芳玉,報告主題為「受暴婦女人權與受虐兒童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