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03月01日
總統、副總統出席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科技國防與國防科技」專題討論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出席由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以主任委員身分在總統府所主持的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科技國防與國防科技」專題討論會,由科委會委員就「建立C4ISR等軍備與ICT產業結合」、「建立我國尖端國防科技發展體系(DARPA)」、「國防科技之國際合作」及「科技安全與國防安全」等與我國國防科技發展相關之專案的研議結論,向總統呈報。本次會議由主任委員呂副總統先開場致詞,陳總統於聽取專案報告後,進行裁示。
陳總統於致詞時表示,要特別感謝呂副總統及各位委員的辛勞與貢獻,就科技與國防等議題進行許多深入的研討,並提出寶貴的建言與具體可行的方案。上星期四「扁宋會」聯合聲明第七點指出,台灣需有足夠的國防力量,才能確保台海和平,未來將在「國家安全、台海穩定、區域和平」的戰略目標下,全面充實我國國防戰備所需之武器裝備。
陳總統說明指出,國防力量的充實是全民不分朝野的共同語言,現階段我國的國家安全目標在於「維護國家主權完整」、「保障國家永續發展」、「預防台海軍事衝突」及「協助區域安全穩定」,整體建軍備戰工作以自我防衛、防止戰爭為宗旨。
過去十餘年來,中國的國防預算每年都呈兩位數成長,部署在海峽對岸的戰略導彈數目已超過七百枚,中國的海軍更已從近岸防禦逐漸轉為外向型的遠洋海軍,艇艦活動範圍早已突破第一島鏈,甚至進入第二島鏈。這些軍事的部署與舉動,不但嚴重威脅台海安全,更衝擊區域內傳統戰略的平衡。日前美、日兩國將台海安全列為雙方「共同戰略目標」之一,並強烈反對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即因應亞太地區戰略情勢的改變。美、日兩國關切雖有助於維持兩岸的穩定,但我們必須要為保衛台灣的國家安全做出努力與承諾,以堅實的國防力量,確保台海永久的和平。
陳總統進一步指出,「中山科學研究院」過去在國防科技研發上已有深厚的基礎,未來希能繼續扮演火車頭角色,整合國內各界能量推動先進國防科技的發展。但由於發展國防工業所需的投資甚鉅,我國國防科技發展需有所調整,如集中資源發展少數對我防衛能力與嚇阻戰力有重大影響、且預期無法外購獲得的裝備,及結合我國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的高科技,發展出少數能領先全球的關鍵國防科技與裝備,而且必須有卓越於世界的前瞻觀念及企圖心,結合民間企業管理及行銷專長拓展國際市場。然而,在擴大民間參與前,應先建立完善的國防科技安全管制機制,並持續推動科技保護的相關立法,以防科技與機密的外流或武器裝備的非法擴散。
陳總統最後表示,今天研討會提出的專案報告,均與台灣未來國防科技的發展極為密切,為有效策劃及整合我國國防科技發展,已要求國安會成立專案小組,參考委員會所提建議協調指導相關單位,推動國防科技的發展;並將責成行政院研議如何建立我國尖端國防科技發展體系,以為台灣長遠國防科技發展奠基。希望未來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能持續進行對國防科技政策之研議,提出諮詢建議供政府參考。
呂副總統於開場致詞時指出,近年來中共的國防預算每年以兩位數成長,陸續採購新式尖端武器,且相繼研發「超限戰」、「信息戰」、「點穴戰」等不對稱的戰術戰法。中共以「質量建軍,科技強軍」為建軍總體方針,企圖藉「量」的精簡達成「質」的提昇,其軍事改革成果及「武力促統」的積極作為,已對我國的生存發展造成嚴重威脅。
呂副總統表示,「科技國防」時代已來臨,台灣應植基於未來作戰需求,把握國家有限資源,規劃短、中、長程發展重點,進行先進國防科技之研究,以建構自主之國防體系。國軍應善用知識管理使知識成為戰力,使國防科技植入作戰系統,打造新思維、高科技的專業部隊。
長期以來,我國國防產業政策以武器系統裝備的獲得為重點,國防投資與民間產業關聯性低,忽略國家整體發展系統觀。國防工業具兼顧高科技及傳統產業、本土性、高附加價值等特性,各國均積極推動以帶動經濟發展。政府應建立國防科技工業與民間企業的夥伴關係,帶動產業升級,朝軍民通用發展,並建立我國防工業,達國防與民生雙贏的目標。
呂副總統進一步表示,全民國防已是世界主流共識,係結合國家整體有形和無形的力量,以維護國家安全。陳總統告訴我們,面對中共的作為,已無前方、後方及軍人、百姓之別,大家「同島一命、軍民一體」。更重要的是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基於預防性國防的最高理念,我們更應善用台灣的科技優勢,積極推動科技外交,建構國防科技和平網絡。
換言之,我們應一方面運用台灣民生科技在全球的影響力,聯合各界關心台海和平,於民間形成「科技和平網絡」,對各國政府發揮影響力,鞏固台灣主權獨立的國際共識,箝制中共的軍事行動;另一方面運用科技推展外交,使大多數國家認同台灣對國際社會之正面貢獻,以科技之無形「柔性國力」,充實台灣的有形國防力量與國家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