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4年02月24日
總統接見九十四年回教朝覲團團員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強調,「尋求了解,追求和諧」應該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因為尊重與包容是所有人類,不分種族或宗教,在這個地球上共存共榮的基本要件。
  總統下午接見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回教(伊斯蘭教)朝覲團團員時作了以上表示。而對於大家順利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課-朝覲,總統並表達最誠摯的祝賀之意。
  總統致詞內容為:
  很高興本人能在各位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麥加聖地,完成朝覲功課之後與大家見面。這是阿扁連續第三年接見我國的朝覲團,首先歡迎各位朝覲團代表到總統府作客,各位能夠在全台灣大約五萬名穆斯林當中,被選為朝覲團的成員,可見各位對伊斯蘭教的熱誠及奉獻,已經獲得廣大穆斯林群體的肯定,是最令人尊敬的穆斯林先進。
  阿扁瞭解,前往麥加朝覲對穆斯林而言,是造物主真主聖訓中所指示,人生最重要的五大宗教義務之一,朝覲不但是個人無上的光榮,更表示對真主的敬畏。記得有穆斯林朋友告訴阿扁,認真將信仰身體力行於日常生活中的人,才是真正的真主追隨者,在座的各位這次前往麥加聖地,歷經了二十四天的漫長路程,非常辛苦,期間還遇到天降甘霖所造成的大雨洪流,所幸我國營區與人員都平安無事,如今各位順利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課,阿扁也要藉此機會表示最誠摯的祝賀之意!
  「伊斯蘭」一詞源自於阿拉伯文,有「歸順、安寧、和平」的意思,對個人而言,伊斯蘭的信仰能夠使人的性靈與心智都有所成長,在嚴謹的信仰生活裡尋得心中的平靜與協調;對整體社會來說,伊斯蘭教更是能夠啟迪人類品德良知、樹立社會道德規範、促進世界正義與和平的偉大宗教。
  我國與伊斯蘭教發源地在地理上雖然遙遠,但自西元十七世紀中葉傳入台灣後,伊斯蘭教在台灣的社會裡生根茁壯,而穆斯林人數更是逐年穩定成長。從民國四十二年我國選派朝覲團前往麥加以來,朝覲團一直是台灣和伊斯蘭國家之間文化與宗教交流的重要媒介,特別是近年來,國際能源合作更趨頻繁,我國與中東各主要產油國,特別是沙烏地阿拉伯的貿易關係和交流也隨之日漸密切。
  此外,近年來由於少數偏激份子假借宗教之名引發紛爭、甚至進行恐怖活動,讓伊斯蘭崇尚和平的教義遭到許多人誤解。台灣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員,除了有義務增進各個種族與宗教團體之間的相互瞭解,同時更應不遺餘力支持國際間的反恐與促和工作。這次朝覲團援例以往,除了完成重大宗教課程外,也藉這個機會與阿國以及其他的朝覲團體進行多邊交流,把民主台灣的現實狀況,傳達給遠在中東的伊斯蘭友邦的人民,對於強化台灣與伊斯蘭國家的關係、以及提升台灣國際地位,有相當重要且深遠的意義。對大家在這次朝覲行程中的辛勞付出與卓越貢獻,本人要在此表達最誠摯的感謝之意。
  在現今的台灣,伊斯蘭教的信仰者雖然是少數,但是和其他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一樣,大家都享有最高度的宗教自由,我們可以依循個人的自由意志,選擇信仰上的歸屬,而這種自由意志正是最珍貴,也是最值得重視的基本人權。正當世界上許多國家仍然必須為平息宗教紛爭、或是爭取宗教自由做出努力,我們除了對台灣的民主制度與自由的社會風氣感到欣慰,也不能忘記肩負更重大的責任,必須為群體的福祉與人類更高的善意和價值來奮鬥。
  誠如可蘭經聖訓所闡釋的和平與公義的精神,阿扁認為,「尋求了解,追求和諧」應該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因為尊重與包容是所有人類,不分種族或教義,在這個地球上共存共榮的基本要件。在座的各位都是最令人敬佩的信仰實踐家、也是台灣的國民外交前鋒,希望大家繼續將伊斯蘭教義中「平等、博愛與和平」的理念,推廣到台灣、甚至世界各角落,讓這些伊斯蘭教的偉大精髓能夠蘊含在人類文明社會的中心價值。
  再一次祝賀各位朝覲圓滿成功,並祝福大家位在主道上,一切順利。
  馬大成團長代表致詞時表示,能獲得總統的接見是大家的殊榮,並感謝政府及代表處支持協助此次朝覲活動,希望能透過文化交流及互訪,增進台灣與伊斯蘭教國家的關係,做好國民外交工作。
  九十四年回教朝覲團團長馬大成、副團長沈台福、馬君等,下午由回教協會理事長倪國安、教長馬孝棋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黃志芳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