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4年02月24日
總統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談前談話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台北賓館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舉行會談,這是繼2000年10月之後,總統與宋主席第二度公開會談,雙方並就國人所共同關切的「兩岸和平」、「國防安全」、「族群和諧」三項議題交換意見。會談前,總統並致贈宋主席一幅書有「真誠」二字的卷軸,總統表示,「真誠」二字代表他的心意,他願意以「真誠」這兩個字與宋主席「真心握手、誠意相待」,更期盼執政黨與親民黨未來能夠「真心和解、誠意合作」。
總統是在上午10時28分抵達台北賓館,並在正門口歡迎宋主席的到來,宋主席則由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等人陪同抵達台北賓館,兩人親切握手寒暄後,隨即進入台北賓館宴會廳,向國人發表會前談話;之前,總統與宋主席兩人並緊握雙手,總統同時致贈宋主席一幅書有「真誠」二字的卷軸,這是國寶級書法家陳雲程老先生的提筆之作,宋主席也以意涵「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蝸牛造型琉璃藝術品答贈。兩人發表會前談話後,隨後進入會議室進行會談。
總統在會談前談話內容如下:
元宵節剛過,春節的氣氛仍然濃厚。儘管偶有幾波寒流,但是我們可以期待,春天的腳步真的不遠了。
剛剛大家看到阿扁致贈宋主席的書法,就是為了今天的會面特別委請103歲的國寶級書法家陳雲程老先生提筆之作。「真誠」二個字,代表阿扁的心意,當然也代表「真心誠意」將是今天的會面、以及未來雙方合作最重要的基礎。阿扁願意以「真誠」這兩個字與宋主席「真心握手、誠意相待」,更期盼執政黨與親民黨未來能夠「真心和解、誠意合作」。
今天,在國人同胞與記者朋友的見證之下,阿扁能夠與宋主席公開會面、暢談國事,阿扁十分珍惜、也十分感謝。正因為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阿扁今天不想說任何的場面話、或者客套話,而是要說一些真正心裡的話。
今天的「扁宋會」,我們可以坦率直言,有些人期待,有些人並不期待,甚至有些人從中唱衰、破壞。其中的曲折困難,宋主席和阿扁都有相同深刻的感受。這樣的情形,具體反映了當前台灣社會的處境,不同政黨以及支持者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真的十分薄弱,對立往往比和解來得更加容易。而這樣的情況,正是「扁宋會」之所以必要、所以難得的原因,也是宋主席與阿扁願意共同面對、尋求化解的問題。
去年兩次大選的結果,儘管政黨之間各有輸贏,但是激烈的選戰過後,國內的政局仍然騷動不安,也使得社會民心難以趨於平靜。面對這樣的情況,阿扁身為國家的領導人感到非常憂心,也有很深的感觸與反省。去年,記得捷克前總統哈維爾來台訪問,與阿扁有過對話。在細讀哈維爾總統的著作當中,阿扁對於其中一段話印象非常深刻—
「當人民對於政治的混亂感到厭倦時,我仍然相信,大量潛在的善意在我們的社會之中沈睡。政治家有責任喚醒社會裡面沈睡的、或是不知所措的潛在意識,賦予它生命,指引一個方向,打開一條通路,鼓勵它,給它一個空間,給它希望。」
哈維爾總統所面對的是捷克共產威權解體之後的混亂局面。過去四年多,台灣在首次政黨輪替之後,面臨黨國體制瓦解、政黨政治仍未成熟的失序狀態,其實也有雷同、相近之處。不管是宋主席也好、阿扁也好,不管是作為一個政治領袖、或者國家領導人,其實都有哈維爾總統所說的「政治家的責任」。
要選擇和解?或者繼續對立?如果站在個人或者政黨的立場來看,兩條路都可以選擇,也可以有不同的利害算計。但是,如果站在國家人民的角度來看,其實,我們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所以,阿扁在去年年底國會大選之後,曾經語重心長的指出:經過兩次激烈的大選之後,人民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台灣最需要的是團結安定。台灣社會不需要非藍即綠的截然二分,更不需要朝野政黨的持續對立。人民的聲音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民進黨應該謙卑執政,在野黨應該理性監督。「公平競爭、合作而不對抗;監督制衡,團結而不內耗。」相信這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共同的期待。
今年的元旦,阿扁進一步提出「開啟協商對話的安定新局」,其中特別強調「四個只要」——「只要有助於政局的穩定,只要有助於人民的福祉,只要有助於族群的和諧,只要有助於兩岸的和平,朝野之間沒有什麼不能和解、不能合作的。」
過去兩個多月,大家看到國內政局的演變,包括行政院謝院長籌組「協商內閣」的過程,以及執政團隊的各項作為,都印證了這樣的理念與思維。我們不只是說,也確實這樣在做。因為我們深切體認,為了避免重蹈過去的覆轍、跳脫內耗空轉的政治僵局,唯有放空自己、放棄政黨利益的算計、放下意識型態的對立,朝野政黨才有和解與合作的可能。為了政局的穩定、為了人民的福祉、為了族群的和諧、為了兩岸的和平,唯有團結台灣這一條路,也唯有朝野和解與政黨合作這一條路。
今天宋主席與阿扁的會面,只是和解與合作的第一步,這一條路,我們希望能夠持續堅定地走下去! 在這一條和解與合作的路上,不管是宋主席或者阿扁,親民黨或者民進黨,內外都可能面對不同的質疑和壓力。其中部分的原因,來自於外界對於政黨「和解」與「合作」的定義及解讀有所不同。今天,阿扁也非常願意藉這個機會進一步闡述個人的思維,請宋主席及全體國人同胞不吝指教。
宋主席與阿扁從政都超過二十年,個人的政治理念與許多的政策主張外界都很清楚,包括親民黨和民進黨也有許多不同的政治信仰,這些都不需要否認,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變。「和解」與「合作」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不是兩個政黨加起來除以二,更不可能是「和稀泥」。彼此之間能夠尊重不同的立場或主張,為了國家人民的最大利益,共同尋求協商、調整、合作的空間,避免過去因為立場不同或者信任不足而無限上綱地走向完全對立、全面對抗的局面。譬如過去「經發會」召開的經驗,在不同政黨的多元意見當中,許多的主張也是南轅北轍,但是如果朝野能夠坐下來,協商、對話、凝聚共識,就能夠讓政策往前推、讓國家向前走。
甚至在最敏感的「國家認同」的議題上,阿扁也不認為台灣社會及朝野政黨之間,存在著水火不容的差異。宋主席在2000年總統大選提出「打拼為台灣」的競選主軸、民主進步黨所堅持的是「台灣優先」和「台灣主體意識」,而阿扁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宣誓就職為中華民國第十任、第十一任總統,我的職責就是捍衛國家的主權、安全、與尊嚴。三者之間,難道沒有共同的交集嗎?如果大家冷靜想一想,共同生活在這一塊土地上的2300萬台灣人民,有哪一個人不是在為台灣打拼、不想為我們自己和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未來?
還記得公元2000年10月19日,宋主席與阿扁同樣在這個地方會面,當時阿扁曾經說過:「面對新世紀的挑戰以及國際情勢的嚴格考驗,如果台灣失去了競爭力,政黨之間的競爭就會變得沒有意義」。此時此刻,阿扁的想法仍然沒有改變。政黨競爭,絕對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政黨合作,更不應該是誰要吃掉誰、或者誰吃虧誰佔便宜的權謀算計。
兩岸和平、國防安全、族群和諧,這三項議題應該是全民的共同語言、共同利益,也都超越政黨的利益之上。今天阿扁非常高興能夠就這三大議題來與宋主席及親民黨的朋友交換意見,更希望今天的真誠會面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結束。
最後,再一次由衷感謝宋主席、親民黨的朋友、以及媒體記者女士先生共同促成今天的盛會,謝謝大家。